波濤滾滾
兩岸議題資深記者王銘義,全景觀察與權威分析三十年來交會歷程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關鍵歷史,現場直擊!
一位台灣資深新聞工作者對兩岸談判對話的觀察與見證。
新加坡「馬習會」最權威、最完整、最關鍵決策內幕大揭密!
馬習晚宴,習近平為何談到釣魚台主權時會說「一寸都不能少」?
馬習晚宴,杯觥交錯,習近平為何談到阿港伯的「表面張力」?
習近平2013年為何託吳伯雄帶回:「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蔡英文在李扁執政時期跨越藍綠政府的「中國政策思維」全紀錄!
蔡英文當年為何會對李登輝說,扁政府不再提「兩國論」?
民共兩黨人士在北京深圳秘密交鋒過招的歷史檔案!
邱進益陪同「駙馬爺」賴國洲密訪美國華府,牽動對台軍售?
陳水扁政府「密使」陳明通與中共高層密商內幕。
兩岸議題資深記者王銘義,親歷兩岸談判重要現場,全景觀察與權威分析三十年來交會歷程,
披露一般媒體所無法觸及、不為人知的祕辛與真相。本書是兩岸接觸對話歷程最完整的內幕實錄。
名人推薦
不分藍綠、不分政學界,共同真情推薦
總統府首任發言人、前海基會副董事長 邱進益
前外交部長 程建人
前國安會秘書長、前國安局長 丁渝洲
前民進黨主席 許信良
前海基會董事長 洪奇昌
前海基會副董事長 焦仁和
前國防部軍政副部長 林中斌
亞太和平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趙春山
淡江戰略所教授、前陸委會副主委 黃介正
中華民國駐希臘代表 張國葆
政大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 魏 艾
淡江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張五岳
路透社(北京)北亞首席記者 林洸耀
圓山飯店董事長 李建榮
北京台商協會前會長 林清發
目錄
自序:我寫新聞,也見證歷史!
第一章/習近平:兩岸歷史將會紀錄今天──從穎考專案到MAXIM固平專案
第二章/蔡英文:扁政府將不會再提「兩國論」!──小英是「英派」?還是「鷹派」?
第三章/王錫爵:我要求在祖國大陸定居!──華航叛逃貨機衝破「三不政策」
第四章/李慶華:中華台北談不成,就不去北京參賽了!──Chinese Taipei奧會模式的名稱之爭
第五章/樂美真:我終於踏上金門土地!──《金門協議》的歷史啟示作用
第六章/鄧小平:蔣經國曾經託人帶話給我──魏萼與鄧小平的政改對話
第七章/香江風雲:沒有共識的共識──蘇起發明的「九二共識」表述方案
第八章/李登輝:通過一中涵義不是怕中共糾纏──新加坡「辜汪會談」前夕的九二政治風雲
第九章/辜振甫:大陸要面對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上海「辜汪會晤」的政治較量
第十章/江丙坤:以一中為指向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政策──兩岸在APEC的政經恩仇錄
第十一章/許信良:主張沒擁有中國主權,你們反而生氣?──民共溝通對話模式的摸索與碰撞
第十二章/葉選寧:兩岸問題,就你們兄弟來談了!──兩岸密使相會北京「玉泉山九號樓」
第十三章/海協會:二次辜汪會談不得不推遲──九六年台海「選票與導彈」的對話
第十四章/連戰:假如我們不做,誰來做?──連胡「排除萬難」打造的和平願景
第十五章/陳明通:要中共給「中華民國」一個說法──扁政府密使與北京的另類對話
第十六章/林毅夫:過去的事,就不去談它了吧!──冷戰年代「叛逃」的國軍與解放軍
第十七章/參與兩岸新聞交流的歷史進程──我代領了第一張大陸駐台記者證
【附錄】兩岸談判大事記(1986-2015)
序/導讀
自序
我寫新聞,也見證歷史!
二○一五年十一月七日,下午三時。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時此刻正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舉行「兩岸領導人會談」。我原計畫趕赴歷史現場見證採訪,卻因出席正在北京飯店十八樓舉行的《首屆兩岸媒體人聯席會:北京座談會》,只能留在北京同步觀看央視直播千里之外的「馬習會」。此時,遠眺北京飯店窗外的紫禁城,帝都正飄落入冬以來的第一場細雪。
「馬習會」是自一九四九年兩岸分裂分治以來,兩岸舉行的最高級別的領導人會談,也是兩岸談判史上的一次重大進程。遠的不談,從一九八六年,一架華航貨機飛入廣州白雲機場,揭開兩岸歷史性的談判序幕之後,卅年來,兩岸的談判協商,經歷了兩航談判、奧會談判、紅會談判、兩會商談,以至國共之間高層政治對話等各種型態的溝通,形成了具有兩岸特色的談判對話模式。
歷史性的「馬習會」,雙方互稱「先生」,會面定位為「兩岸領導人會談」,避開仍屬高度敏感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的稱呼,兩岸當局展現「擱置爭議,務實協商」的政治智慧與理性態度,顯示雙方在積累卅年的協商談判、交流互動的豐富經驗之後,已能逐步領悟「求同存異」的談判真諦,雙方建立的互信基礎,更為兩岸最高領導人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世紀之握」。
「北京一下雪,就變成北平!」兩岸主權的核心爭議,正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何和平相處的問題。歷史場景回到一九四九年的北京城。十月一日,下午三時。紫禁城的天安門城樓上,剛當選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毛澤東,率領參與全國政協會議的民主黨派代表出席「開國大典」,毛澤東透過廣播,以濃重湖南鄉音大聲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當天,國民政府時期的「北平市」,再度改稱「北京市」,並成為新中國首都。幾個小時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派出的第一批「外交使者」,騎著破舊自行車,穿梭於各國駐華機構,遞交毛澤東當天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以及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簽署的新中國第一份外交公函。
應邀觀禮「開國大典」的蘇聯總領事齊赫文斯基,回到總領事館,就收到外交部禮賓司科長韓敘送達公函,周恩來在公函說:「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發表了公告。現具函將此公告送達給您,並希望您轉給貴國政府。我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世界各國之間建立正常外交關係是必要的。」
這是新中國開展外交工作的濫觴,更是國民政府與新中國啟動漫長外交零和鬥爭的歷史起點。十月二日,蘇聯外交部副部長葛羅米柯在莫斯科發表聲明,決定承認北京的新中國,並將建立蘇中外交關係,兩國互派大使。同時,蘇聯也宣布將斷絕與廣州國民政府之間的外交關係,撤離蘇聯駐廣州的外交機構。
國民政府此時雖已撤到廣州,但雙方的外交鬥爭並未完全結束。十月三日,美國政府在華府發表聲明,承認在廣州的國民政府仍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華府的聲明,並沒有因國民政府的軍事失利,政府機構遷徒,而有所動搖。美蘇各有抉擇,既反映二戰後的對峙格局,也呈現國共所面臨的複雜國際情勢。
國民政府雖處於「流亡狀態」,但美國重申外交承認,對國府確有「振奮士氣」的激勵作用。蔣介石當時已下野,李宗仁代總統又無心政務,行政院長閻錫山即成為最高行政首長。他在新中國成立第四天,十月四日,在廣州發表的《為共匪在北平成立偽政權告全國同胞書》,即成為兩岸分裂分治史的重要文獻。
這是遷徙於廣州市的國民政府行政院,首度以「中華民國政府」名義,對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出的第一份政治聲明。根據閻錫山秘書原馥庭老先生廿年前贈送給我,行政院秘書處於一九五○年編印《閻院長政論輯要》上冊記載的聲明,其遣詞用字,全是國共敵對時期的「經典詞彙」,該聲明全文如下:
「全國同胞們!此次共匪在北平成立偽中央人民政府,是共匪出賣祖國的最具體的表現,它不僅將斷送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並且要準備著把我們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與全國同胞的性命,供給另一個國家作侵略世界的犧牲。政府為救國救民,並維護世界和平,一定要貫澈戡亂國策,並與世界反侵略國家,共為反侵略而奮鬥到底。
我們全國同胞,一定要認識共匪的北平傀儡政權,如同日本帝國主義所導演的汪精衛漢奸政府一樣,它是蘇聯卵翼下的一個出賣國家主權的國賊政府,這個偽政府是專為蘇聯的利益,完全為蘇聯効力的。我們全國同胞,必須認識這與歷代的改朝換帝不同,萬不存敢那個朝廷不納糧的心理,本漢賊不兩立的精神,同共匪拼命到底,以保障我們國家的獨立自主。
全國同胞們!北平傀儡政權的成立,為我國家民族歷史上空前未有的禍害,我們只有實行反共保民總動員,有錢的出錢,大家出力,以毀產保產、拼命保命的精神,來保國、保民、保身家,我們要知道,共匪是世界的敵人,它不只是不容於中國,更不容於世界,只要我們同共匪戰鬥,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全國人民的。」
當年四月,解放軍在攻陷南京後,軍事行動屢傳捷報,六月間,中共提出談判條件,準備與國際社會建立外交關係,條件大致有三:第一,外國武裝部隊必須自中國撤退;第二,國際關係必須以平等互惠,尊重彼此之獨立領土完整爲基礎;第三,必須撤銷承認國民政府。這種「零和遊戲」的外交爭鬥,攸關國共政權的存亡絕續,六十六年來,除近年的「外交休兵」,雙方從未實質妥協。
輾轉遷徒於廣州、重慶、成都的國民政府,因在西南各地與解放軍部隊展開的軍事鬥爭節節敗退,對外工作只能緊緊抓著與美國的外交關係,才能維持與中共抗衡的形勢。相對的,共產黨人在宣布建立新中國之後,趁勢拉攏蘇聯、英國,以及第三世界國家,全面開展新中國的外交工作,希望透過更多的外交承認,創建有利的國際環境因素,解決國共內戰所遺留的兩岸統合問題。
採訪兩岸關係與談判協商,經常碰觸的是: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後所遺留的主權分裂、治權分治的複雜難題,或兩岸不同政治體制呈現的絕對矛盾,即成為採訪歷程難以迴避的敏感課題。曾幾何時,兩岸研討會上,大陸學者只要聽到「中華民國」,不是爭的面紅耳赤,就是怒目相視,拍桌走人。如今,兩岸領導人見面,談笑用兵,還大談總統府、中華民國,顯現兩岸對話正在務實開展。
一九九○年三月廿七日,我第一次到北京採訪大陸全國人大、全國政協期間,參加兩會新聞中心舉辦的中國外長記者會。由於當時「六四事件」即將屆滿一週年,兩岸爭取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關貿總協GATT,即世貿組織WTO的前身)正進入關鍵的角力階段,北京對台灣爭取入會的政策動向,自然受到中外記者的關注,台灣記者更希望在中國外長的記者會爭取提問機會。
兩會新聞中心發言人姚廣很快點到了華視記者李艷秋,她問到台灣媒體關切的「中共對台灣申請加入GATT的立場是什麼?」中國外長錢其琛答稱:「台灣既然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台灣就沒有資格加入GATT,唯有在中國的同意之下,台灣可以一個中國內部單獨關稅領域的身份,申請加入GATT。」針對錢其琛無視於台灣事實存在的強硬說詞,台灣記者紛紛舉手,準備追問。
現場三、四百位中外記者出席的外長記者會,爭相提問各式各樣的國際外交或與中國的雙邊問題,台灣記者想爭取第二個提問機會並不容易。在記者會結束前五分鐘,姚廣終於點到我。我即刻追問錢其琛有關GATT的問題:
「剛才錢外長強調,台灣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就沒有資格加入GATT,但你忽略了一項事實,即在兩岸關係仍未改變之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與在大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國際社會所分別承認的兩個國家,或兩個政治實體;是不是台灣李登輝總統領導推動的務實外交政策,已對中國的外交決策部門構成壓力或困擾,你作為中國外交政策的主要領導人,你有何評論?」
錢氏對我的提法似乎很有意見,當我提到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時,已可看到他不耐的表情。他在外交部翻譯將問題翻成英文之後,立刻答復說:「台灣當局最近也曾聲明,只有『一個中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是國際社會所普遍承認的國家。同時,聯合國及其他的國際組織,也都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因此,你所說,世界上有『兩個中國』的說法,是錯誤的,我必須當場糾正你!」
其實,我只是客觀敘述兩岸現狀,就如同馬英九在「馬習會」提到「中華民國憲法」的敘述一般,我當時並沒有使用「兩個中國」用語,也無意渲染兩岸政治矛盾,但錢其琛卻在大會堂公開糾正我的提法。錢其琛作為中國外長,他的反應與答復,我完全可以理解。尤其,一九九○年代初期,兩岸剛開始交往,彼此對政治分歧正在相互探索,外交部門的反應,無非就是「政治正確」。
兩岸關係的互動發展模式與變化歷程,應該是舉世罕見的特殊類型。從廿五年前,中國外長為了「中華民國」的稱呼,公開糾正台灣記者的提法,以至廿五年後,兩岸最高領導人都已雙邊會談,把酒言歡,甚至還不時談到「總統府」、「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等敏感話題,雙方也都坦誠溝通,各抒己見,兩岸價值觀的相融,兩岸歷史觀的整合,出現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