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第四次國家革命:重新打造利維坦的全球競賽

The Fourth Revolution: The Global Race to Reinvent the State
「民主從來不能維持長久」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寫於一八一四年的幽暗反思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79 316
    400

出版情報

川普來了!戳破理性選民的神話,看老白男與黑天鵝再次衝擊世界

2016/11/10 11/8美國總統大選,縱使選前的民調希拉蕊持續保持領先,但川普還是贏了最後的選舉,一位說話狂妄、煽動族群矛盾仇恨、歧視女性、爭議發言不斷,挑戰全世界的人最後掌握核彈發射按鈕,隨時可以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小編想到電影《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這部電影裡面,美國總統對全世界擁有核武的國家發動核彈攻擊,逼迫其他國放棄自己的核武才解除飛彈,川普似乎作風就會像這樣出其不意? 大前研一所著的《2015610047800》雖然已經是2009年的作品,但在其內容就已窺見美國的失落,尤其在911之後,布希的政策盡是利用國民這種不安的心理狀態,以「美國不再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國家了!」「你和家人的生命正受到極大的威脅!」之類的言論,持續洗腦國民。美國的主張中「感情」已經超越了「理論」。美國只能看到911這個結果,卻長期未能審視其原因,社會上對於持相反意見的言論也越發無法包容。進一步來看從美國人所著的《2015350021054》中,認為美國雖然身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卻也是最不被理解的民族。個人主義的信仰使得美國人難以接受盛行與歐洲的社會主義與大政府思想,在推動社會福利、全民健保上也遇到相當強烈的民意反彈。但也由於強調個體的獨立與完整,美國人不認為個人與其所屬的家庭、地域、工作單位、國家歷史有不可分割的緊密關係,如此一來,美國人的個體反而顯得非常的空洞薄弱。 但一直以來推動美國民主的價值及信念,真的足以解決美國目前遇到的問題嗎?邁可‧桑德爾自一九八二年出版《2011980013209》一書中以來對上述問題一直抱持否定答案,他認為美國公民已經發現自己無力塑造個人環境,也無力塑造集體環境,對此產生廣泛的焦慮。桑德爾藉由美國的政治傳統,以及這十幾年來炙手可熱的道德議題為例,引導讀者進行思考;其論述簡明清晰,無疑地對當代的公共生活多所裨益。 而這一次投票給川普的主要族群「老白男」,是全球化過程中,美國貧富差距越發懸殊,處境越發不堪的中低階層白人。在川普毫不掩飾的種族歧視態度與「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口號帶領下,這些老白男就成為他最忠誠的跟隨者。想要更多加認識這些老白男,建議可閱讀《2015740053047》,這名作者白曉紅長期觀察與追蹤英國白人勞動階層的故事,看這些人如何因?菁英階級多年來的漠視,以致跟不上政經大環境的腳步而各自衍生出激進組織背後的思緒,最後孕育了極端主義的脈絡,甚至導致英國脫歐的結果。 川普當選FB上有網友立馬發文酸「美國人當時還好意思笑英國脫歐是智力測驗呢。」兩次都是由人民投票決定的重大事件,卻堪稱為本世紀最大的《2010280003439》,一樣讓人錯愕!在理想的民主制度下,是每一位選民都仔細研究候選人的政見,為自己的利益,投下理智的一票。如此,社會就能取得利益的最大公約數。但川普卻靠著爭議的發言出線?難道選民都沒有思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所著《2014941192975》中提到,快思比慢想更省時省力無痛苦甚至暢通人心,政治就是感覺,沒多少人有空認真論辯,這一點川普發揮得淋灕盡致。《2015740045554》加深此一論述運用在社會上的各種面向;在《2015710078667》這本書中,更以數據與嚴謹的論述戳破理性選民這個天方夜譚!民主政權體制下,統治者為了要贏得選民的信任,經常會推出看似有利但其實有損大眾利益的政策,產生所謂「民主的矛盾」;其次,選民非理性是民主現實面的答案,若以投票和購物做例子,購物時人們背後存在著誘因,使他們可以保持理性,選民則沒有。若是過於天真的把民主政治看成一個大家一起解決社會問題的公共論壇,其實已忽略背後存在的許多矛盾與衝突,造成民主因為「不負選民所託而失靈」。 「民主從來不能維持長久」,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說,這一段寫於一八一四年的幽暗反思,竟然出自世界第一個民主國家的開國元勳,在政治這個謎團面前,民主遠遠不是一個理所當然的答案,柏拉圖在《2011410014035》裡為民主的強硬駁斥,他認為大眾是受情緒而非理性的左右,所以民主成了一場「劇場政治」。在《2015780071469》一書中,作者認為民主在過去二十年的經濟繁榮裡已經變得過於凌亂與自我耽溺:民主乘載了過多的職責,也受到特殊利益的扭曲。認為國家有必要進行第四次的國家革命,譬如資訊科技的運用,網際網路給所觸及的一切都帶來革命,卻不能給政府帶來革命就很奇怪,而政治人物總是傾向讓政府扛更多義務,但這種負擔過重的政府對民主已構成威脅,第四次國家革命希冀能讓政府瘦身,並讓民主重新站起來。 總而言之,民主與資本主義這兩個雙生兄弟,在這個新的世紀都漸漸浮現了它們的問題以及待解決的困境,貧富差距、成長緩慢、債台高築、政府效能低落、反社會行為等等。但好險民主的精神仍沒有被遺忘,希拉蕊的敗選感言提到: 「我相信美國是寬大包容的,如果你也跟我一樣,請你對川普保持開放的心,讓他領導國家,安然過渡權力交接,因為這體現了平等、法治等大家珍惜的價值。」 想看美國總統大選主題書展書單,GO!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在架構一個治理眾人、本身又由人來管理的政府時,最大的困難在於:
你首先得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治理者;然後你又得強迫這個政府能控制它自己。
──詹姆斯.麥迪遜,《聯邦論》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人民對一個理想國家的想像是:政治要民主、經濟要成長、社會要安全、教育要普及、階級要平等、族群要和諧,以及等等、等等。這使得民選政府演變成不斷膨脹以因應日益繁複的日常運作,也使得政治人物演變成不斷開支票以便下次還能勝選,結果就演變成政府越來越大、赤字越來越高、效率越來越差、人民越來越不滿。
為了說明現代國家有必要進行第四次的革命,本書帶領讀者回溯前三.五次的革命歷史:第一次是為了維持法律與秩序所誕生的民族國家;第二次是讓個人免於專制壓迫的自由主義國家;第三次是提供給每個公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福利國家;第三次半則是為了讓過於膨脹的現代政府減肥但結果卻失敗的新自由主義國家。
兩位出身《經濟學人》的作者毫不避諱他們支持「小而美政府」的古典自由主義(Liberalism)意識型態,但他們絕非支持自由至上主義(Liberitarianism)。他們雖然主張政府要減肥、要有效率,但他們也認為所得稅制不應繼續優惠富人,公共補助應花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大企業與政府單位長期勾結的權貴資本主義應予摒棄。
書中討論了曾經廣受推崇的加州模式:大量公共補助的典範,如今卻面臨破產的困境;書中也討論了新加坡如何透過菁英統治成為亞洲最讓人羨慕的政府管理模式,而中國模式正在急起直追。然而,兩位作者並沒有唱衰西方式的政府體制,毋寧是透過亞洲選擇了威權體制來提醒西方人:如果我們再不推動第四次革命,那麼利維坦很可能不再是我們的僕人,而是變成我們的主人了。

名人推薦

推薦記錄

本書的論點有二:首先,(國家的)改革是必要的。其次,改革是可能的,因為全世界都在發生而且有新技術可資利用。——《泰晤士報》

兩位作者訴求更多改革的宣言,這一次所得到的啟發來自其他國家正逐步邁向改革,以及資訊科技已經得以掌握。——《每日電訊報》

本書的訊息簡單而嚴肅:如果國家承諾過多,不信任就會變多,民主就會受到傷害。——《華爾街日報》

兩位作者對亞洲正在進行現代化的獨裁政體進行了精采的描述。這些國家的政府在某方面看來比西方國家的政府更為進步;但某方面看來又更為保守。——《紐約時報》

兩 位作者所指出的政府肥大無可置疑;科技與管理的創新也是勢在必行。政府確實已經過度發展到侵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了。兩位作者說得好,在科技的創新之外,我們 必須思考的是:我們到底要我們的政府做什麼。──Roger Berkowitz,政治與人文學部落格,漢娜.鄂蘭研究中心

美國政治的重 大失敗不是茶黨想要縮限政府,也不是民主黨想要保留每一個福利方案;而是這個國家的領袖人物似乎無法針對二十一世紀的美國政府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進 行真正的辯論。他們只是吵著要把所有的預算砍掉或守住每一分錢,而在這樣沒有辯論的縫隙中,各式各樣的尋租者就把政府的正當性給吸食殆盡。我們應該要傾聽 第四次國家革命的呼籲。──Elaine Kamarck,布魯金斯研究中心

作者

約翰.米克斯威特(John Micklethwaite

曾任《經濟學人》總編輯(2006-2015),現任彭博新聞社總編輯與大英博物館董事。

亞德里安.伍爾得禮奇(Adrian Wooldridge),現任《經濟學人》執行總編輯,曾與米克斯威特合著《公司的歷史》、《完美大未來》、《企業巫醫》等。

譯者

區立遠

台大哲學碩士,德國杜賓根大學古典文獻學碩士,目前為政治大學外語中心教師。譯有《一九三三:一個猶太哲學家的德國回憶》(行人)、《疾病與權力》、《厄運之地》、《山屋憶往》(以上皆左岸出版)。

目錄

推薦序(顧爾德)

 

導論

第一部  三次半革命

第一章  湯馬斯.霍布斯與民族國家的興起

第二章  約翰.彌爾與自由主義國家

第三章  碧亞翠絲.韋伯與福利國家

第四章  米爾頓.傅利曼的失樂園

 

第二部  從西到東

第五章 加州政府的七宗罪與一美德

第六章 亞洲的替代方案

 

第三部  改變之風

第七章 未來最早發生的地方

第八章 修正利維坦

第九章 國家的目的何在

結論  民主的赤字

 

謝詞

注釋

譯名對照

序/導讀

導論摘文

 

為什麼政府必須被改造?我們認為不管怎麼回答,都會牽涉到兩件事:實用主義跟政治原則。實用主義的回答不外乎改善管理方式與運用科學技術,特別是資訊科技。這個回答無論是抱持哪種政治信念的人都應該能夠掌握。五十年前,各大公司都發生了今天政府患有的肥大症。從那時起,商業界展開了顯著的轉型,包括瘦身、聚焦以及簡化層級,這些都是政府也能做的事。今天的政府仍然留在垂直整合思維的時代,比如亨利.福特認為他的汽車坐墊會用到羊毛,所以車廠也需要擁有羊群。成功的構想很難在政府間擴散。加州的學校沒有理由比芬蘭或新加坡的學校差那麼多,特別是加州平均在每個學生身上還花了更多的錢。如果美國所有高中都像麻薩諸塞州的高中那麼好的話,那麼二〇一二年的PISA測驗美國應該是閱讀第四,數學第十,而不是第十七與第二十六。在義大利,特倫多的數學分數屬於世界最高的一群,但是卡拉布利亞學生的數學程度卻落後特倫多兩年。政府也非常不擅長自我控管:只要想一下幾千頁的陶德—法蘭克金融改革法案就好。或者只要看看一些數字: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私人服務部門的生產力在一九九九年與二〇一三年之間提升了百分之十四。相對地,公部門的生產力在一九九九年與二〇一〇年之間下降了百分之一。各個政府亟需學習更好的作法,就像一九八〇年代許多一度肥大的私人公司從豐田汽車的生產方式學到教訓一樣。

 

科技帶來的潛在效益比管理方式更大。網際網路給所觸及的一切都帶來革命,從新聞事業到零售業。如果這件事不能給政府也帶來革命,就很奇怪。資訊科技革命從政府手中奪走了一個很大的權力來源:在這以前,政府擁有的資訊比任何人都多出太多。這場革命也可能協助治癒所謂的「鮑莫爾成本病」(Baumol's cost disease):威廉.鮑莫爾是美國經濟學家;他認為縮減政府規模是不可能的,因為政府集中負擔了勞力密集的領域,比如醫療照護與教育;這些領域的支出增長速度會一直高於通貨膨脹。公部門的生產力一直以來確實很糟糕。但是電腦與網際網路漸漸開始為服務業負擔一些工作,就像機器曾經為農業與工業所做的那樣。現在你可以在自己的iPad上免費收看世界上最好的大學課程,而不用付一大筆學費在通風不良的講堂裡聽一些打混的老師講課。

 

支持更好的管理方式應該是完全不分黨派的。誰會認為讓小孩子有個良好的人生起跑點是壞事?誰會反對老年人應該有像樣的退休生活?但是這些事情是很難實現的,因為政府現代化的首要絆腳石常常是公務員工會,不管是美國的教師工會或者法國的鐵路工人工會。這些組織總是跟左派政黨緊密結盟。事實上,政府的管理得到改善,左派獲得的利益比右派還多,原因很簡單,因為左派更寄望於提升政府的能力,以便改善人們的生活,尤其是窮人的生活。一方面相信政府的善意,一方面又阻止政府僱用最有能力(或開除表現最糟)的人,或者允許政府機器由既得利益者來操作,這是完全說不通的。請考慮一件嚇人的事實(這是在美國全國激烈討論歐巴馬推行健保法案時被指出來的):聯邦政府過去十年裡推動的資訊科技計劃有百分之九十四已經失敗,其中超過一半遭到延誤或超出預算,百分之四十一點四則是徹底失敗。五角大廈在兩個醫療照護系統上投注了超過三十億美元,但是這兩個系統從未正常運作。這些計劃之所以失敗,部分是因為政府僵化的僱用法規使得相關單位請不到資科專家,部分是因為更為僵化的發包法規使得政府採購淪為少數供應商的禁臠,因為沒有多少公司有足夠的資源在聯邦採購法規厚達一千八百頁的法律語言裡自由遊走。如果左派捍衛政府反對裁減是玩真的,首先就應該試著讓政府盡可能有效率。

 

然而,關於政府的未來,有比更好的治理更重要的事。到了某個時候,我們得做一個更重大的決定。不管你讓現存的國家運作多麼好,你都得回答一個問題:選擇這種國家正確嗎?國家的目的何在?有一個古老的爭論就圍繞在這個問題上,但是在現代民主政治的「吃到飽」階段裡,這個爭論就消失了。對霍布斯而言,利維坦的存在是為了提供安全。對彌爾跟基進的湯馬斯.潘恩,答案是自由。對費邊黨人來說,目的是人類的福祉。不過這些思想家全都認為,你必須先回答這個大問題,然後才能進入細部的實踐。然而現在這些問題的討論都是以零碎的方式進行。現代的政治人物就像這樣一種建築師:他們爭論著一棟搖搖欲墜的房子裡個別房間的狀況,忙著衝去這裡修理一扇窗戶或跑去那裡補上一層新漆,卻從來不考慮整棟建築的設計。我們必須仔細觀看整個結構的設計,也必須努力思索政府在一個快速變遷的社會裡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就像維多利亞時代的改革者在現代民主開始成型的時候所做的那樣。

 

在這場重大的討論裡,我們得承認我們懷有鮮明的偏見。我們來自一家根植於古典自由主義(classical liberalism)的報社,而古典自由主義一般說來非常重視個體自由(而且這套思想碰巧也是在上述的維多利亞時代裡奠基的)。原則上我們偏好小政府。我們認為,認清問題的一部分,就是認知到政府不能太肥大,認知到政府常常是一個很鈍的工具,以及,如果你放任不管的話,它會不顧一切地擴張。不過這個偏見也必須接受事實檢驗,並不是一個盲目的信條。

 

所以我們並不接受自由至上主義(libertarian)的觀點,他們認為政府充其量只是必要的惡。太少的政府管治比過度更危險:腦袋正常的人不可能寧願住在一個失敗國家,比如剛果,而不選擇一個運作良好的大政府國家,比如丹麥。一個缺少利維坦的地方,人的生活會真正變得「惡劣、殘酷和短命」。透過教育與醫療照護等公共支出,政府可以提升效率與社會福祉。跟瑞典的公立健保比較起來,美國號稱的「私人」健康保險花費美國納稅人更多的錢,提供的醫療服務也較差。德國為什麼遠比希臘成功,原因之一就是德國有一個成功的政府;這個政府有能力收到稅、提供服務以及讓國民尊敬。同樣的對比也適用於新加坡對馬來西亞、中國對俄羅斯,或者智利對阿根廷。

 

所以,政府可以是一種文明的工具。但是我們不接受進步陣營的那種觀念:他們相信沒有什麼政府的問題是不能靠「更大的政府」來解決的。也許短期來說,用公共支出來防止經濟陷入衰退是務實的作法,但是中期而言,你不可能迴避馴服這隻利維坦的問題。現在這種負擔過重的政府對民主已經構成威脅:利維坦扛起的責任越多,履行的績效就愈差,民眾也就愈憤怒,結果只會讓民眾要求更多救助。這就是進步政治的惡性迴圈。更根本的問題是,這種現代政府也對自由構成威脅:如果政府拿走你全部生產的一半、強制以綁髮辮為職業的人也要支付昂貴的特許費、指定你可以僱用什麼種族與性別的人、召喚殘酷的力量來對恐怖主義、超速的重機騎士以及大麻宣戰──如果政府這麼做的話,那它就不再是一個僕人,而變成主人了。利維坦必須被馴服。我們必須讓它在控制之下。

 

「就算有新調子我們也不隨之起舞了。但是你能在空氣中聞到改變的氣息」,凱因斯曾經這麼形容另外一場重大變革。今天也是如此。西方民主國家有絕佳的機會來回應這種改變:民主機制賦予政府有更大的彈性,也讓政府傾聽民眾。這是一場走向更大自由的改變,而民主也是自由度最高的治理形式。不過西方同時也面臨一個最大的風險:西方何以變得如此超載,原因之一正是傾聽民眾,而且政治人物總是傾向讓政府扛更多的義務。此時的民主政治有時候好像在挖自己的墳墓。至於西方會聽從它內心最好或最壞的聲音,將決定第四次革命會有怎樣的結果。

試閱

第五章 加州政府的七宗罪與一美德

五十年前沙加緬度也是一個頂尖的城市。政府學研究者成群來到這裡學習加州夢。這個黃金州給快速成長的人口提供了用水、高速公路以及世界上最棒的公立大學系統,這是怎麼辦到的?來訪者無不讚嘆。當時兩位偉大的加州州長,厄爾.華倫與派特.布朗非常高興地回答這些問題:即便前者是共和黨後者是民主黨,他們都有相同的計劃藍圖與使命感。然而在過去二十年裡,各機構(比如中國的浦東幹院)的學員來到沙加緬度,更大程度是來研究西方政府的危機,貨真價實的危機。預算拔河、黨派惡鬥、金權政治、不公平的選區劃分、慘不忍睹的投票率、禍害無窮的公投法律案、複雜到荒謬的政府結構以及崩壞中的基礎建設,以這些問題出名的加州政府,已經是肥大、破產與無效率的了。

準確說來有哪些症狀呢?最顯著的有七個:讓我們稱之為現代政府的七宗罪。然後我們還要加上一個美德。在所有這些面向上,加州的問題都是「就像西方世界,只是嚴重許多」。要總結西方國家出了什麼差錯,加州比任何地方都更適合當一個樣板。

■第三宗罪:歐爾森法則(Olson’s Law)

曼柯爾.歐爾森在《集體行動的邏輯》(1965)書中指出,利益團體在民主制度裡擁有巨大的優勢。搞組織是辛苦的,需要很多金錢、時間以及精力,所以小選區組織起來遠比大選區要容易得多,因為小選區追求的是對他們有重大影響的特定目標,而大選區追求的目標比較廣泛,也更容易出現太多搭便車的人;這種人只想享受政治行動產生的利益,卻不願為此付出代價。「團體越大,要增進共同利益就越困難」,歐爾森用一句話俐落地陳述了這個問題。第五章 加州政府的七宗罪與一美德

五十年前沙加緬度也是一個頂尖的城市。政府學研究者成群來到這裡學習加州夢。這個黃金州給快速成長的人口提供了用水、高速公路以及世界上最棒的公立大學系統,這是怎麼辦到的?來訪者無不讚嘆。當時兩位偉大的加州州長,厄爾.華倫與派特.布朗非常高興地回答這些問題:即便前者是共和黨後者是民主黨,他們都有相同的計劃藍圖與使命感。然而在過去二十年裡,各機構(比如中國的浦東幹院)的學員來到沙加緬度,更大程度是來研究西方政府的危機,貨真價實的危機。預算拔河、黨派惡鬥、金權政治、不公平的選區劃分、慘不忍睹的投票率、禍害無窮的公投法律案、複雜到荒謬的政府結構以及崩壞中的基礎建設,以這些問題出名的加州政府,已經是肥大、破產與無效率的了。

準確說來有哪些症狀呢?最顯著的有七個:讓我們稱之為現代政府的七宗罪。然後我們還要加上一個美德。在所有這些面向上,加州的問題都是「就像西方世界,只是嚴重許多」。要總結西方國家出了什麼差錯,加州比任何地方都更適合當一個樣板。

■第三宗罪:歐爾森法則(Olson’s Law)

曼柯爾.歐爾森在《集體行動的邏輯》(1965)書中指出,利益團體在民主制度裡擁有巨大的優勢。搞組織是辛苦的,需要很多金錢、時間以及精力,所以小選區組織起來遠比大選區要容易得多,因為小選區追求的是對他們有重大影響的特定目標,而大選區追求的目標比較廣泛,也更容易出現太多搭便車的人;這種人只想享受政治行動產生的利益,卻不願為此付出代價。「團體越大,要增進共同利益就越困難」,歐爾森用一句話俐落地陳述了這個問題。

加州總是有特殊的利益團體非常積極地掌握匱乏的資源,比如水:只要看《唐人街》這部電影就能了解。在加州中央谷地,你能看到納稅人的錢就在你眼前蒸發,因為農夫在那裡大量噴灑加州珍貴的資源:水,來種植本來不該種在沙漠裡的作物。但是有些事情改變了。五十年前加州的商界菁英遠比今天的人更關心公共事務。他們也許都是盎格魯撒克遜裔的白人新教徒(WASP),想盡可能少繳一點稅而且不要損及他們的勢力,但是他們對政府是否良好運作十分關心。今天的好萊塢、矽谷以及其他特權飛地的居民卻對自己的政府極其鄙視。最極端的狀況是,富人們在封閉社區裡與外界隔絕,有私人的安全警衛、醫療服務與學校。他們跟政府主要的關係,至少在他們的眼裡,只剩下簽一張支票來支付稅金,而且他們對這張支票唯一關心之處只是金額要越小越好。同時他們所經營與擁有的企業也日漸追求狹隘的利益(比如透過設定目標進行政治遊說)而非更廣泛的標的。這使得要商界人士支持公共利益,像是灣區的運輸系統,變得比以前更困難。而且個別企業為了給其他廠商製造進入障礙,都會遊說政府制定法規,導致政府增加監管業務。這是現代權貴資本主義的核心,解釋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政府補助落入這麼多人的口袋。

歐爾森法則也適用於公部門本身。事實上,很少有加州人利用這條法則比唐.諾維這位帶著淺頂軟呢帽的保守派更厲害。諾維的生涯起點是一九七〇年代在福爾薩姆州立監獄擔任矯正官。當三十年前他當上加州矯正治安官協會主席時,只有兩千六百名矯正人員在他所稱的「全州最剽悍的巡邏區」值勤,而當時加州監獄的囚犯總數只有三萬六千人。今天加州有十三萬名囚犯,矯正官協會則有三萬一千名成員,而州政府花在獄政的錢差不多跟花在高等教育的錢相當,這還是在諾維建立的「監獄產業複合體」幾經裁減之後的數字。

諾維很精明地跟共和黨議員與監獄建造商組成了一個「鐵三角」,並賦予這個組合一個冠冕堂皇的目標:讓罪犯得到更嚴厲的處罰。矯正官協會除了倡議「三振法案」,意思是對第三次犯下重罪的人執行終身監禁;並且設立許多受害者權益團體。加州的選區在經過有意的劃分後,使得大多數共和黨議員所面臨的最大威脅只是黨內初選的競爭者;這鞏固了諾維的權力。誰要是不順從主流意見,就會看到大量金援流向他黨內初選的競爭者,所以即使是財政保守主義者也會同意大筆揮霍。等到諾維在二〇〇二年放棄矯正官協會主席職務時,州政府已經興建了二十一所新監獄,部分獄卒的年薪超過十萬美金,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高達百分之九十,而且五十歲就可以退休。近年來隨著這些年金與福利公諸於世,「監獄產業複合體」也受到猛烈抨擊,三振法案也被放寬了。然而改革者一再碰到歐爾森法則的難題:一個小而堅定的遊說團體就能讓廣泛的公共利益無從實現。

加州的預算受到各種工會的反覆檢視;各教師工會對學校預算(以及民主黨議員)的監督非常嚴密,就像矯正官協會對監獄與共和黨議員所做的那樣。加州教師協會在二〇〇〇年到二〇一〇年之間投注了超過兩億一千萬美元在政治選戰中,高於州內任何其他獻金捐助者,甚至超過製藥、石油、菸草業獻金的總和。美國公部門加入工會的人數超過私部門的工會成員,儘管私部門比公部門大得多。這個趨勢也出現在歐洲大多數國家。公部門的工會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可以讓事情停擺,包括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比如地鐵,但他們自己不用承受太多後果。他們樂於與中間偏左的政黨維持緊密關係。英國工黨領袖艾德.米利班(2010-2015在任),就是靠公部門工會的票源才有這個位置。在美國一九八九年與二〇〇四年之間的聯邦選舉中,最大的政治獻金贊助者是「美國州、郡、市政府僱員工會」。公部門工會的領導者也比私部門工會的領導者更了解實際狀況。英國醫療協會(代表醫生的團體)與美國全國教育協會(最大的教師工會)的重要人士則常常以醫療與教育專家的身分出現在新聞媒體上,而不是作為利益團體代表。
加州總是有特殊的利益團體非常積極地掌握匱乏的資源,比如水:只要看《唐人街》這部電影就能了解。在加州中央谷地,你能看到納稅人的錢就在你眼前蒸發,因為農夫在那裡大量噴灑加州珍貴的資源:水,來種植本來不該種在沙漠裡的作物。但是有些事情改變了。五十年前加州的商界菁英遠比今天的人更關心公共事務。他們也許都是盎格魯撒克遜裔的白人新教徒(WASP),想盡可能少繳一點稅而且不要損及他們的勢力,但是他們對政府是否良好運作十分關心。今天的好萊塢、矽谷以及其他特權飛地的居民卻對自己的政府極其鄙視。最極端的狀況是,富人們在封閉社區裡與外界隔絕,有私人的安全警衛、醫療服務與學校。他們跟政府主要的關係,至少在他們的眼裡,只剩下簽一張支票來支付稅金,而且他們對這張支票唯一關心之處只是金額要越小越好。同時他們所經營與擁有的企業也日漸追求狹隘的利益(比如透過設定目標進行政治遊說)而非更廣泛的標的。這使得要商界人士支持公共利益,像是灣區的運輸系統,變得比以前更困難。而且個別企業為了給其他廠商製造進入障礙,都會遊說政府制定法規,導致政府增加監管業務。這是現代權貴資本主義的核心,解釋了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政府補助落入這麼多人的口袋。

歐爾森法則也適用於公部門本身。事實上,很少有加州人利用這條法則比唐.諾維這位帶著淺頂軟呢帽的保守派更厲害。諾維的生涯起點是一九七〇年代在福爾薩姆州立監獄擔任矯正官。當三十年前他當上加州矯正治安官協會主席時,只有兩千六百名矯正人員在他所稱的「全州最剽悍的巡邏區」值勤,而當時加州監獄的囚犯總數只有三萬六千人。今天加州有十三萬名囚犯,矯正官協會則有三萬一千名成員,而州政府花在獄政的錢差不多跟花在高等教育的錢相當,這還是在諾維建立的「監獄產業複合體」幾經裁減之後的數字。諾維很精明地跟共和黨議員與監獄建造商組成了一個「鐵三角」,並賦予這個組合一個冠冕堂皇的目標:讓罪犯得到更嚴厲的處罰。矯正官協會除了倡議「三振法案」,意思是對第三次犯下重罪的人執行終身監禁;並且設立許多受害者權益團體。加州的選區在經過有意的劃分後,使得大多數共和黨議員所面臨的最大威脅只是黨內初選的競爭者;這鞏固了諾維的權力。誰要是不順從主流意見,就會看到大量金援流向他黨內初選的競爭者,所以即使是財政保守主義者也會同意大筆揮霍。等到諾維在二〇〇二年放棄矯正官協會主席職務時,州政府已經興建了二十一所新監獄,部分獄卒的年薪超過十萬美金,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高達百分之九十,而且五十歲就可以退休。近年來隨著這些年金與福利公諸於世,「監獄產業複合體」也受到猛烈抨擊,三振法案也被放寬了。然而改革者一再碰到歐爾森法則的難題:一個小而堅定的遊說團體就能讓廣泛的公共利益無從實現。
加州的預算受到各種工會的反覆檢視;各教師工會對學校預算(以及民主黨議員)的監督非常嚴密,就像矯正官協會對監獄與共和黨議員所做的那樣。加州教師協會在二〇〇〇年到二〇一〇年之間投注了超過兩億一千萬美元在政治選戰中,高於州內任何其他獻金捐助者,甚至超過製藥、石油、菸草業獻金的總和。美國公部門加入工會的人數超過私部門的工會成員,儘管私部門比公部門大得多。這個趨勢也出現在歐洲大多數國家。公部門的工會有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可以讓事情停擺,包括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比如地鐵,但他們自己不用承受太多後果。他們樂於與中間偏左的政黨維持緊密關係。英國工黨領袖艾德.米利班(2010-2015在任),就是靠公部門工會的票源才有這個位置。在美國一九八九年與二〇〇四年之間的聯邦選舉中,最大的政治獻金贊助者是「美國州、郡、市政府僱員工會」。公部門工會的領導者也比私部門工會的領導者更了解實際狀況。英國醫療協會(代表醫生的團體)與美國全國教育協會(最大的教師工會)的重要人士則常常以醫療與教育專家的身分出現在新聞媒體上,而不是作為利益團體代表。
這樣的影響力在兩個重要方面產生效果。其一是要解僱一個公部門僱員非常困難。加州教師在任職三年或更久之後,只有百分之〇點三的人被解僱。即便一個教師的桌子裡被找到色情照片、大麻、古柯鹼殘留的小瓶子,州政府的職業適任評議委員會還是會避免做出解僱的裁決。其二關乎利益。有時候就是薪水。人口只有三萬八千人的加州貝爾市,是一座由拉丁裔組成的貧窮小城,但在二〇一〇年,市民卻驚駭地發現市政執行官的年薪高達七十八萬八千美金,而警察首長的年薪達四十五萬七千美金。兩年之後,彭博社一項調查揭露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公務員薪水:州立醫院的精神科醫師年薪八十二萬兩千美金,高速公路巡邏警官的薪資與津貼一年達四十八萬四千美金,十七名監獄官員與九百名監獄僱員的年收也超過二十萬美金。然而,最主要的問題還不是薪資本身,而是福利。

西方各國的政治人物一再給公部門的薪資協議作「後期加碼」,好讓薪水增加不多,但是休假增加,特別是已經很優厚的退休金變得更多。當人們看到希臘有多少公務員五十歲就退休而且不曾丟掉飯碗的人如此之少,不知多感到震驚。但是許多美國公部門的機關已經變成「讓退休金暴增」的大師,他們把退休金計算的基準連結到退休前最後一年,而不是連結到一段長時間的平均薪資,他們還鼓勵即將退休的警察與地鐵司機超時加班。加州在二〇一二年通過一項防範退休金暴增的法律,但是有位加州公部門員工肆無忌憚地利用一切可運用的額外福利跟加班津貼,在退休時拿到六十萬九千美金;另外十七名公部門僱員靠著未用完的休假拿到超過二十萬美金。

在某些國家,比如義大利,選上公職的政治人物也加入這種遊戲。義大利的國會議員,從一九四八年起逐步把自己的薪水增加了六倍,而該國的歐洲議會議員每年的薪資為十五萬歐元,是英國和德國同事的兩倍。他們的福利也比較好:義大利總統有九百名手下聽他差遣,是德國總統的八倍之多;同時義大利政府擁有五十七萬四千兩百一十五輛豪華轎車,為這整個統治階級,十八萬名被選出來的民意代表,提供服務。但是收受福利最多的人通常是那些未經選舉產生的公職人員。加州克萊蒙特.麥克納學院的研究員威廉.佛格利清楚地說出了重點:「這個小集團總是獲勝,因為他們在這場遊戲中待得比那些來來去去的政治家要久得多,更不用說一般公民了,用自己的稅金來餵養這部魯布.戈德堡機械【注】,卻鮮少有人去閱讀那本龐大的使用手冊。他們發怒的時間不夠久,以至於改變不了任何事。」

【注】魯布.戈德堡機械(Rub Goldberg machine)來自美國漫畫家魯布.戈德堡的作品,畫中的科學家設計出一款複雜的機器,可以在他吃飯時啟動餐巾來幫他抹嘴,但這個簡單的動作卻需要用到十三個步驟,後來這個概念就用來指涉以極為繁複而迂迴的方法完成去其實很容易就做到的事。
這樣的影響力在兩個重要方面產生效果。其一是要解僱一個公部門僱員非常困難。加州教師在任職三年或更久之後,只有百分之〇點三的人被解僱。即便一個教師的桌子裡被找到色情照片、大麻、古柯鹼殘留的小瓶子,州政府的職業適任評議委員會還是會避免做出解僱的裁決。其二關乎利益。有時候就是薪水。人口只有三萬八千人的加州貝爾市,是一座由拉丁裔組成的貧窮小城,但在二〇一〇年,市民卻驚駭地發現市政執行官的年薪高達七十八萬八千美金,而警察首長的年薪達四十五萬七千美金。兩年之後,彭博社一項調查揭露了令人瞠目結舌的公務員薪水:州立醫院的精神科醫師年薪八十二萬兩千美金,高速公路巡邏警官的薪資與津貼一年達四十八萬四千美金,十七名監獄官員與九百名監獄僱員的年收也超過二十萬美金。然而,最主要的問題還不是薪資本身,而是福利。

西方各國的政治人物一再給公部門的薪資協議作「後期加碼」,好讓薪水增加不多,但是休假增加,特別是已經很優厚的退休金變得更多。當人們看到希臘有多少公務員五十歲就退休而且不曾丟掉飯碗的人如此之少,不知多感到震驚。但是許多美國公部門的機關已經變成「讓退休金暴增」的大師,他們把退休金計算的基準連結到退休前最後一年,而不是連結到一段長時間的平均薪資,他們還鼓勵即將退休的警察與地鐵司機超時加班。加州在二〇一二年通過一項防範退休金暴增的法律,但是有位加州公部門員工肆無忌憚地利用一切可運用的額外福利跟加班津貼,在退休時拿到六十萬九千美金;另外十七名公部門僱員靠著未用完的休假拿到超過二十萬美金。在某些國家,比如義大利,選上公職的政治人物也加入這種遊戲。義大利的國會議員,從一九四八年起逐步把自己的薪水增加了六倍,而該國的歐洲議會議員每年的薪資為十五萬歐元,是英國和德國同事的兩倍。他們的福利也比較好:義大利總統有九百名手下聽他差遣,是德國總統的八倍之多;同時義大利政府擁有五十七萬四千兩百一十五輛豪華轎車,為這整個統治階級,十八萬名被選出來的民意代表,提供服務。但是收受福利最多的人通常是那些未經選舉產生的公職人員。加州克萊蒙特.麥克納學院的研究員威廉.佛格利清楚地說出了重點:「這個小集團總是獲勝,因為他們在這場遊戲中待得比那些來來去去的政治家要久得多,更不用說一般公民了,用自己的稅金來餵養這部魯布.戈德堡機械【注】,卻鮮少有人去閱讀那本龐大的使用手冊。他們發怒的時間不夠久,以至於改變不了任何事。」

【注】魯布.戈德堡機械(Rub Goldberg machine)來自美國漫畫家魯布.戈德堡的作品,畫中的科學家設計出一款複雜的機器,可以在他吃飯時啟動餐巾來幫他抹嘴,但這個簡單的動作卻需要用到十三個步驟,後來這個概念就用來指涉以極為繁複而迂迴的方法完成去其實很容易就做到的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5727437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84
    • 商品規格
    • 15*21*0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共和國書籍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