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法律有關係:法律是什麼?怎麼變?如何影響我們生活?

  • 79 537
    68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第一本台灣法律與社會研究指南

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從簡單買一杯咖啡的日常交易,到就業、納稅、租房和企業營運等更複雜的事務,都需要有規範及法律支持。在理想情況下,法律為國家提供了政府行使權力進行統治的指導方針,對個人則提供了保障生命財產和公平交易的法律支援。然而,我們還是到處可見非法或法律的無效:滿街的違建,坊間津津樂道逃稅避稅之法。人們走到警察局、來到法院,無不使出渾身解數表演。法律運作經常轉化為制式而瑣碎的流程,即使每個點都合法,還是無法串連出共同的價值。

每到需要溝通的時候,我們經常驚覺不知該與誰對話,如何對話。

台灣政治與社會權力結構的變遷深刻地影響了法律在社會中的角色。解嚴前,法律被用來管制人民,成為統治者的工具;解嚴後,法律轉變成為節制權力濫用的手段,以建構保障個人自由和權利的法治社會,更是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全球化與科技發展也對法律的社會角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法律鑲嵌於政治、經濟、文化與生活脈絡,以各種方式成為人我社會關係的關鍵部分。如果仔細觀察每個法律現場,我們會發現法律實踐是個體欲望、集體爭論以及權力作用的反映。為了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法律,解決糾紛中產生的困惑,朝向理想社會邁進,我們必須不斷探索:要成為怎樣的個體?成就何種集體?個體與集體的關係是什麼?如何藉由個體與集體的相互辯證創建法律?

「法律與社會研究」領域在國外已發展近五十年,起初強調運用社會科學知識來提升法律政策的效能,後來則關注法律和政治權力、組織生活以及日常實踐之間的共構關係,特別是描繪法律的歷史和文化特性。此一領域的研究者採取跨領域的視角,援引了政治學、歷史學、社會學、哲學、人類學等知識,在不同學科的養分下,設定創新的方法論、嶄新的研究議題與多元的分析架構,開啟有別於主流法學的研究方式。在台灣,法律與社會研究受西方的影響,同時也受到社會劇烈變遷的衝擊,因此發展出獨特的學術焦點。

這是一本台灣法律與社會研究的文獻地圖,18章為18個議題,作者就自己研究領域,提供該議題相關的概念、論證與理論,以及近二十年來國內外的知識成果。全書分為三個單元、六個主題,首先「拆解」一般人對法律的認知,意識到法律理念實際上深受經濟發展、全球政治和科技創新的影響,拼湊更完整的法律圖像。接著「理解」法律的內在邏輯,從而掌握當下討論與改變法律的核心議題。最後回到法律的公平正義目標,從社會的主體能動中展現法律改變社會的能量,並具體舉出家庭、性別與各種社會運動的案例,除了讓青年學子與研究者按圖索驥進入學術對話,也讓人文社科讀者從而理解並思考,法律是什麼、怎麼變,如何影響我們生活。

本書從傳統的實證研究延伸出文化、歷史、哲學和人權等更多元的研究視角,更加關注當下的法律權利如何對個體和集體產生影響,以及是否能夠改變根深蒂固的社會不平等模式。

作者

主編

王曉丹,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研究領域為法意識/法文化、女性主義法理學、人權法律民族誌、法律動員與社會轉型。

 

作者群(依文章出現順序)

陳維曾,國立新加坡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李柏翰,國立台灣大學全球衛生學程助理教授

劉靜怡,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專任教授

王曉丹,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

莊士倫,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博士候選人

林佳和,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蔡博方,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副教授

許菁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助理教授

簡士淳,美國克里夫蘭州立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沈伯洋,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

陳韻如,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

黃琴唐,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陳柏良,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助理教授

郭書琴,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容邵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林志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

施慧玲,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官曉薇,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目錄

導論 新時代、新秩序、新研究——辯證個體與集體的法律/王曉丹

 

第一部 法律是什麼?表面與深層

第一單元 時代變遷下的法律演化

1憲政與國家資本主義:衝突或相輔?/陳維曾

2誰的全球、治理了誰:人權、善治與全球衛生政治/李柏翰

3法律、科技與政策:科技法學研究路徑的回顧與反省/劉靜怡

 

第二單元 法律究竟是構成還是眩惑社會?

4法律多元的場域共構與時空交織/王曉丹、莊士倫

5國家除魅?法律社會學中的國家/林佳和

6法律與現代性:四種理論觀點與一場思考旅程/蔡博方

 

第二部 法律怎麼變?人與制度

第三單元 成為「法律人」

7律師與律師工作:國家、市場與全球化視角/許菁芳

8打造理想檢察官:從法律職業系統的角度觀看/簡士淳

9警察執法的法律社會學:以101大樓前的法輪功抗爭為例/沈伯洋

 

第四單元 穿梭於外來/在地、西方/東方、連續/斷裂光譜的法律

10外來法vs.本土社會?法律移植作為法社會研究概念工具/陳韻如

11情理法的融貫:傳統裁判理念的當代思辨/黃琴唐

12行動者、歷史制度論與法律變遷:以楊肇嘉與台灣地方自治改革為例/陳柏良

 

第三部 法律如何影響我們生活?被動與主動

第五單元 法律怎麼說,我們如何聽

13社會中的「法律文件」:以離婚後之夫妻財產爭議為例/郭書琴

14噤聲與異聲:現代法律語言的不滿及其可能/容邵武

15法意識的概念地圖:從認知模板出發,經由拆解文化圖式到突破法律霸權/王曉丹

 

第六單元 法律與社會行動的可能

16女性主義法社會學:理論、運動與法制的革新/林志潔

17家庭法律社會學的在地圖像:一個讀書人的生活實踐/施慧玲

18法律動員:法律真的能帶來改變嗎?/官曉薇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20932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60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共和國書籍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0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