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這樣死的:離奇屍體再鑑定,法醫現場的犯罪診斷報告書
走入比小說更離奇的真實人間,看日本法醫權威如何從蛛絲馬跡中找出真相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被誤判的死因有可能再次翻案嗎?
屢次成功逆轉判決的日本法醫權威,
以專業的法醫學知識抽絲剝繭、找出遺漏證據,
是自殺還是他殺,讓屍體自己告訴你。
再高明的犯罪手法,也抵不過人死後留下的訊息,
相驗過二萬具屍體的‧在交通事故中,為何被害人的母親從目擊證人變犯人?
‧當頸部被勒住時產生失禁的現象,這就代表著死亡嗎?
‧縊死之屍體,可以從勒痕判斷是自殺或他殺?
「再鑑定」是法醫工作中最戲劇化、也最考驗人心的一環。例如當謀殺案件被偽裝成意外事故,法醫學專家該如何重新檢視,並依照「屍體說的話」還原真相,而不是依照雇主要求。一旦找出疑點,涉及的不僅是推翻先前的鑑定結果,還有可能必須在法庭上爭鋒對峙,甚至歷經翻案二次、三次以上的長期奮戰。本書收錄九則真實案件,由前東京都監察醫務院院長親自解謎。事件背後牽扯的謊言、利益、人性善惡等錯綜交織,讓人不寒而慄。走入比小說更離奇的真實人間,看日本法醫權威如何從犯罪現場、屍體徵狀等尋找蛛絲馬跡,傳達屍體的微弱聲音:「這不是意外,我是被殺的。」為了不讓死者的話說到一半,勢必要找出真相。
名人推薦
孫家棟∣臺灣大學法醫學科教授──專文推薦
何敬堯∣臺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妖怪臺灣》作者
螺螄拜恩∣人氣作家
P律師∣執業律師、「P律師:漫畫法律人生」粉絲專頁創作者──好評推薦
目錄
推薦序 孫家棟(臺灣大學法醫學科教授)
前言 屍體再鑑定的離奇劇場
1 從臉上消失的痕跡
2 被遺漏的證據
3 是誰在說謊?
4 再次鑑定的執念
5 疑點重重的平交道
6 海外謎團
7 小小的溢血點
8 是溺死,還是被殺?
9 哥哥的眼淚
後記
序/導讀
推薦序
前東京都監察醫務院院長上野正彥醫師,以短短的九個案例道出法醫鑑定的精髓。
從臉上消失的痕跡被遺漏的證據中,現場有血尿的衣物,解剖法醫並無注意到而有不同的結論,突顯法醫鑑定是團隊合作,才能呈現最真實的結果;第三案例探討死亡原因係車禍導致的心臟破裂或主動脈剝離所造成,這也是實務上在交通事故中常需釐清的問題,因兩種截然不同的死亡方式或種類,顯現法醫鑑定和時序上的重要性,此亦指出法醫資格需求之嚴格程度,此外,本例最精采的是事件發現所呈現的連續性而帶出因果關係。雖然敘述精簡,但都是經驗且是法醫教育上的重點,尤其在目前詐領保險金等千奇百怪的社會案件中,更突顯這是很好的一本書。
上野正彥醫師如同說故事般來敘述,雖然輕描淡寫但都是他多年的經驗,對不是法醫的讀者來說,亦能勾起閱讀的欲望。
,亦感謝出版社意願出版這類書籍。
孫家棟(臺灣大學法醫學科教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