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夢全錄與釋義:下冊(簡體中文版)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in Chinese History: Volume Two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籍中記載有很多夢的故事和傳說。本書所輯錄的是作者武聯奎見到的750個中國歷代夢故事,內容均有明確的古籍出處,並附有參考白話譯文。這些故事和傳說,大部分是歷代帝王將相、公侯美妃、哲人小吏的夢故事,或由其夢引發的歷史事件。一部分是文學家們的小說創作,少部分則是些神話傳說。
搜神志怪,談狐說鬼,無人不樂而觀之。夢記、夢事,千姿百態,情趣各異,我以為亦同樣可以引人遐思。於茶餘飯後,旅遊途中,或是在憂煩之際,無聊時刻,這些故事可以作為消遣,排憂解悶,閱讀抒懷。正如後人常在談說《紅樓夢》那樣:紅樓不見,夢依舊在,斯人已逝,幽思長存。我在此借花獻佛,願與志趣相投者同喜、同笑、共樂於此。
搜神志怪,談狐說鬼,無人不樂而觀之。夢記、夢事,千姿百態,情趣各異,我以為亦同樣可以引人遐思。於茶餘飯後,旅遊途中,或是在憂煩之際,無聊時刻,這些故事可以作為消遣,排憂解悶,閱讀抒懷。正如後人常在談說《紅樓夢》那樣:紅樓不見,夢依舊在,斯人已逝,幽思長存。我在此借花獻佛,願與志趣相投者同喜、同笑、共樂於此。
名人推薦
●後記/邊棣●
我的父親武聯奎先生于2010年9月25日去世。我清晰記得,早在1986年,他就開始從各種古籍中搜集歷代與夢相關的故事。當時只能以手抄的方式進行整理,至於何時完成這項工作,我已記不太清了。父親去世後,他留下的手稿由我的弟弟邊澍錄入電腦,整理成文檔,得以保存至今。在父親生前好友廖兆暄先生的推薦和引介下,我們得知了EHGBooks微出版公司的出版機會,使這份沉寂了二十多年的心願得以實現,也了卻了父親和我們的夙願。回望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國有哪些與夢有關的記載?最早的夢記錄始於何時?這些記載承載著怎樣的文明資訊?或許,這種系統化搜集夢故事的嘗試,能為我們開闊視野、提供啟發。本書所選故事內容均有明確的古籍出處,並附有參考白話譯文。在此,謹向所有關心、支援本書成型的朋友、家人,以及EHGBooks微出版公司,致以誠摯的感謝!
我的父親武聯奎先生于2010年9月25日去世。我清晰記得,早在1986年,他就開始從各種古籍中搜集歷代與夢相關的故事。當時只能以手抄的方式進行整理,至於何時完成這項工作,我已記不太清了。父親去世後,他留下的手稿由我的弟弟邊澍錄入電腦,整理成文檔,得以保存至今。在父親生前好友廖兆暄先生的推薦和引介下,我們得知了EHGBooks微出版公司的出版機會,使這份沉寂了二十多年的心願得以實現,也了卻了父親和我們的夙願。回望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國有哪些與夢有關的記載?最早的夢記錄始於何時?這些記載承載著怎樣的文明資訊?或許,這種系統化搜集夢故事的嘗試,能為我們開闊視野、提供啟發。本書所選故事內容均有明確的古籍出處,並附有參考白話譯文。在此,謹向所有關心、支援本書成型的朋友、家人,以及EHGBooks微出版公司,致以誠摯的感謝!
目錄
下冊目錄
作者序
後記
389隋文帝楊堅
390隋遺錄卷上
391隋遺錄卷下
392隋煬帝海山記 上
393隋煬帝海山記下
394開河記
395趙飛燕別傳
396張天翁
397趙泰
398說夢十則
399烏衣國
400郭璞
401許真君
402九天使者
403真白先生
404葉法善
405司命君
406十仙子
407二十七仙
408李玨
409韋仙翁
410南嶽真君
411李賀
412張及甫
413張玉蘭
414成公智瓊
415薛逢
416趙旭
417許飛瓊
418趙高
419許君
420陳季卿
421馬處謙
422呂翁
423張佐
424徐明府
425釋摩騰
426淨滿
427法通
428回向寺狂僧
429李德裕
430懷信
431侯慶
432劉公信妻
433張應
434邢曹進
435李少君
436雲花寺觀音
437石壁寺僧
438釋道積
439釋智興
440馬處伯
441董青建
442齊竟陵王
443傅奕
444劉軻
445劉弘敬
446李質
447宗叔林
448桓邈
449劉樞
450劉之亨
451程靈銑
452經曠
453太樂伎
454釋僧越
455康季孫
456梁武帝
457鄆卒
458宋柔
459王簡易
460劉存
461劉璠
462陳勳
463劉毅
464曹惟思
465諸葛元崇
466元徽
467館陶主簿
468僧曇暢
469盧叔敏
470王安國
471樊宗諒
472晉陽人妾
473陳甲
474章安人
475伍寺之
476宜城民
477韋慶植
478謝氏
479李明府
480上公
481陳高祖
482唐肅宗
483迎光王
484盧貞猶子
485董仲舒
486何比干
487杜慈
488賈隱林
489侯弘實
490王導
491徐慶
492毋旻
493盧獻卿
494桑維翰
495崔圓
496杜鵬舉
497豆盧署
498李頧
499袁孝叔
500李藩
501張轅
502鄭權
503樊陽源
504陳彥博
505王璠
506李固言
507張宣
508韓皋
509龐嚴
510李言
511牛希濟
512支戩
513崔元綜
514鄭還古
515李行修
516揚雄
517呂虔
518許文度
519王法朗
520王暉
521郗法遵
522王叟
523孫龍光
524楊玄同
525高輦
526墨君和
527韋叔文
528朱前疑
529張利涉
530段氏
531熝牛頭
532周昭王
533吳夫差
534司馬相如
535薛夏
536蔣濟
537王戎
538鄒湛
539呂蒙
540張天賜
541張俊
542索充宋桶
543苻堅
544張茂
545晉明帝
546武則天
547賈弼
548劉穆之
549代宗
550隋文帝
551唐高祖
552戴胄
553婁師德
554顧琮
555薛季昶
556玄宗
557魏仍
558陳安平
559李翟曇
560趙良器
561裴元質
562奚陟
563潘玠
564樊系
565呂諲
566張鎰
567楚實
568楊炎
569竇參
570李逢吉
571王播
572韋詞
573皇甫弘
574杜牧
575高元裕
576楊敬之
577國子監明經
578薛義
579鄭光
580曹確
581劉仁恭
582唐僖宗
583劉檀
584晉少主
585辛夤遜
586何致雍
587郭仁表
588王嶼
589謝諤
590崔萬安
591江南李令
592毛貞輔
593謝敷
594杜玄
595李捎雲
596李叔霽
597李訴
598薛存誠
599李伯憐
600張瞻
601於堇
602盧彥緒
603柳宗元一
603王瑤
604衛中行
605張省躬
606王惲
607柳淩
608崔暇
609蘇檢
610韋檢
611朱少卿
612覃騭
613孟德崇
614孫光憲
615陸洎
616周延翰
617王瞻
618邢陶
619煬帝
620豆盧榮
621楊昭成
622扶溝令
623王諸
624西市人
625王方平
626張詵
627麻安石
628閻陟
629劉景複
630李進士
631侯生
632袁繼謙
633邵元休
634周靄
635韋建
636鄭就
637朱拯
638櫻桃青衣
639獨孤遐叔
640邢鳳
641沈亞之
642張生
643劉道濟
644鄭昌圖
645韓確
646胡生
647白行簡
648太公望
649晉文公
650張璞
651溫嶠
652賈充
653竺曇遂
654封驅之
655王僧虔
656陳悝
657蘇嶺廟
658季廣琛
659張光晟
660樂坤
661崔龜從
662張遵言
663張生
664韋騶
665謇宗儒
666劉山甫
667新昌坊民
668黑水將軍祠
669崔從事
670張懷武
671王審知
672譙乂俊
673劉峭
674劉照
675劉正卿
676梨山廟
677張子長
678蘇韶
679曹公船
680袁炳
681崔子武
682華妃
683唐晅
684朱敖
685陸憑
686鄭瓊羅
687成公逵
688牟穎
689陳德遇
690楊蘊中
691齊推女
692燕鳳祥
693王申子
694鐘
695岑順
696赤土
697徐玄方女
698崔生妻
699孫回璞
700盧弁
701顏畿
702劉溉
703李強名妻
704劉長史女
705采娘
706隋王
707樊澤
708張惟清
709廬山賣油者
710太白精
711三寶村
712岑氏
713建安村人
714治盅草
715夢草
716瓜
717饗茗獲報
718吳偃
719淩波女
720任頊
721法喜寺
722特牛湫
723謝允
724宣州兒
725楊真
726韋有柔
727賀世伯
728沈霸
729李義
730胡志忠
731燕相
732耿伏生
733牝豕
734狼母
735邛都老姥
736安陸人
737衛鎬
738周氏子
739呂生妻
740葉朗之
741柳沂
742崔棁
743染人
744李延福
745劉彥回
746閻居敬
747烏衣人
748蚱蜢
749淳於棼
750楊林
作者序
後記
389隋文帝楊堅
390隋遺錄卷上
391隋遺錄卷下
392隋煬帝海山記 上
393隋煬帝海山記下
394開河記
395趙飛燕別傳
396張天翁
397趙泰
398說夢十則
399烏衣國
400郭璞
401許真君
402九天使者
403真白先生
404葉法善
405司命君
406十仙子
407二十七仙
408李玨
409韋仙翁
410南嶽真君
411李賀
412張及甫
413張玉蘭
414成公智瓊
415薛逢
416趙旭
417許飛瓊
418趙高
419許君
420陳季卿
421馬處謙
422呂翁
423張佐
424徐明府
425釋摩騰
426淨滿
427法通
428回向寺狂僧
429李德裕
430懷信
431侯慶
432劉公信妻
433張應
434邢曹進
435李少君
436雲花寺觀音
437石壁寺僧
438釋道積
439釋智興
440馬處伯
441董青建
442齊竟陵王
443傅奕
444劉軻
445劉弘敬
446李質
447宗叔林
448桓邈
449劉樞
450劉之亨
451程靈銑
452經曠
453太樂伎
454釋僧越
455康季孫
456梁武帝
457鄆卒
458宋柔
459王簡易
460劉存
461劉璠
462陳勳
463劉毅
464曹惟思
465諸葛元崇
466元徽
467館陶主簿
468僧曇暢
469盧叔敏
470王安國
471樊宗諒
472晉陽人妾
473陳甲
474章安人
475伍寺之
476宜城民
477韋慶植
478謝氏
479李明府
480上公
481陳高祖
482唐肅宗
483迎光王
484盧貞猶子
485董仲舒
486何比干
487杜慈
488賈隱林
489侯弘實
490王導
491徐慶
492毋旻
493盧獻卿
494桑維翰
495崔圓
496杜鵬舉
497豆盧署
498李頧
499袁孝叔
500李藩
501張轅
502鄭權
503樊陽源
504陳彥博
505王璠
506李固言
507張宣
508韓皋
509龐嚴
510李言
511牛希濟
512支戩
513崔元綜
514鄭還古
515李行修
516揚雄
517呂虔
518許文度
519王法朗
520王暉
521郗法遵
522王叟
523孫龍光
524楊玄同
525高輦
526墨君和
527韋叔文
528朱前疑
529張利涉
530段氏
531熝牛頭
532周昭王
533吳夫差
534司馬相如
535薛夏
536蔣濟
537王戎
538鄒湛
539呂蒙
540張天賜
541張俊
542索充宋桶
543苻堅
544張茂
545晉明帝
546武則天
547賈弼
548劉穆之
549代宗
550隋文帝
551唐高祖
552戴胄
553婁師德
554顧琮
555薛季昶
556玄宗
557魏仍
558陳安平
559李翟曇
560趙良器
561裴元質
562奚陟
563潘玠
564樊系
565呂諲
566張鎰
567楚實
568楊炎
569竇參
570李逢吉
571王播
572韋詞
573皇甫弘
574杜牧
575高元裕
576楊敬之
577國子監明經
578薛義
579鄭光
580曹確
581劉仁恭
582唐僖宗
583劉檀
584晉少主
585辛夤遜
586何致雍
587郭仁表
588王嶼
589謝諤
590崔萬安
591江南李令
592毛貞輔
593謝敷
594杜玄
595李捎雲
596李叔霽
597李訴
598薛存誠
599李伯憐
600張瞻
601於堇
602盧彥緒
603柳宗元一
603王瑤
604衛中行
605張省躬
606王惲
607柳淩
608崔暇
609蘇檢
610韋檢
611朱少卿
612覃騭
613孟德崇
614孫光憲
615陸洎
616周延翰
617王瞻
618邢陶
619煬帝
620豆盧榮
621楊昭成
622扶溝令
623王諸
624西市人
625王方平
626張詵
627麻安石
628閻陟
629劉景複
630李進士
631侯生
632袁繼謙
633邵元休
634周靄
635韋建
636鄭就
637朱拯
638櫻桃青衣
639獨孤遐叔
640邢鳳
641沈亞之
642張生
643劉道濟
644鄭昌圖
645韓確
646胡生
647白行簡
648太公望
649晉文公
650張璞
651溫嶠
652賈充
653竺曇遂
654封驅之
655王僧虔
656陳悝
657蘇嶺廟
658季廣琛
659張光晟
660樂坤
661崔龜從
662張遵言
663張生
664韋騶
665謇宗儒
666劉山甫
667新昌坊民
668黑水將軍祠
669崔從事
670張懷武
671王審知
672譙乂俊
673劉峭
674劉照
675劉正卿
676梨山廟
677張子長
678蘇韶
679曹公船
680袁炳
681崔子武
682華妃
683唐晅
684朱敖
685陸憑
686鄭瓊羅
687成公逵
688牟穎
689陳德遇
690楊蘊中
691齊推女
692燕鳳祥
693王申子
694鐘
695岑順
696赤土
697徐玄方女
698崔生妻
699孫回璞
700盧弁
701顏畿
702劉溉
703李強名妻
704劉長史女
705采娘
706隋王
707樊澤
708張惟清
709廬山賣油者
710太白精
711三寶村
712岑氏
713建安村人
714治盅草
715夢草
716瓜
717饗茗獲報
718吳偃
719淩波女
720任頊
721法喜寺
722特牛湫
723謝允
724宣州兒
725楊真
726韋有柔
727賀世伯
728沈霸
729李義
730胡志忠
731燕相
732耿伏生
733牝豕
734狼母
735邛都老姥
736安陸人
737衛鎬
738周氏子
739呂生妻
740葉朗之
741柳沂
742崔棁
743染人
744李延福
745劉彥回
746閻居敬
747烏衣人
748蚱蜢
749淳於棼
750楊林
序/導讀
●作者序/武聯奎●
世言黃帝華胥境,
千古秦荒孰再遊 。
但解逍遙化蝴蝶,
不須富貴慕蚍蜉。
又:
邯鄲夢事豈關身?
未熟黃粱跡已陳。
輸與烏衣老鈴下,
日中睡覺一顰伸。
這是陸遊的一首詩《睡覺作》。詩中提及了四個夢:華胥氏之國、蝴蝶夢、邯鄲夢和烏衣夢。夢事之多,可見一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籍中記載有很多夢的故事和傳說。本書所輯錄的是作者武聯奎見到的750個歷代夢故事。這些故事和傳說,大部分是歷代帝王將相、公侯美妃、哲人小吏的夢故事,或由其夢引發的歷史事件。一部分是文學家們的小說創作,少部分則是些神話傳說。
搜神志怪,談狐說鬼,無人不樂而觀之。夢記、夢事,千姿百態,情趣各異,我以為亦同樣可以引人遐思。於茶餘飯後,旅遊途中,或是在憂煩之際,無聊時刻,這些故事可以作為消遣,排憂解悶,閱讀抒懷。正如後人常在談說《紅樓夢》那樣:紅樓不見,夢依舊在,斯人已逝,幽思長存。我在此借花獻佛,願與志趣相投者同喜、同笑、共樂於此。
世言黃帝華胥境,
千古秦荒孰再遊 。
但解逍遙化蝴蝶,
不須富貴慕蚍蜉。
又:
邯鄲夢事豈關身?
未熟黃粱跡已陳。
輸與烏衣老鈴下,
日中睡覺一顰伸。
這是陸遊的一首詩《睡覺作》。詩中提及了四個夢:華胥氏之國、蝴蝶夢、邯鄲夢和烏衣夢。夢事之多,可見一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古籍中記載有很多夢的故事和傳說。本書所輯錄的是作者武聯奎見到的750個歷代夢故事。這些故事和傳說,大部分是歷代帝王將相、公侯美妃、哲人小吏的夢故事,或由其夢引發的歷史事件。一部分是文學家們的小說創作,少部分則是些神話傳說。
搜神志怪,談狐說鬼,無人不樂而觀之。夢記、夢事,千姿百態,情趣各異,我以為亦同樣可以引人遐思。於茶餘飯後,旅遊途中,或是在憂煩之際,無聊時刻,這些故事可以作為消遣,排憂解悶,閱讀抒懷。正如後人常在談說《紅樓夢》那樣:紅樓不見,夢依舊在,斯人已逝,幽思長存。我在此借花獻佛,願與志趣相投者同喜、同笑、共樂於此。
試閱
389隋文帝楊堅
太建十三年春,…… 周改元大定。…… 甲子,命兼太傅杞公椿奉冊,大宗伯趙煚奉皇帝璽紱,禪位於隋。隋主冠遠遊冠,受冊璽,改服紗帽黃袍,入禦臨光殿,服袞冕,如元會之儀。大赦,改元開皇。…… 隋主嫌長安城制度狹小,又宮內多妖異。納言蘇威勸帝遷都,帝以初受命難之。夜與威及高熲共議。明旦,通直散騎庾季才奏曰:“臣仰觀乾象,俯察圖記,必有遷都之事。且漢營此城,將八百歲,水皆鹹鹵,不甚宜人。願陛下協天人之心,為遷徙之計。” 帝愕然,謂熲、威曰:“是何神也!”太師李穆亦上表請遷都。帝省表曰:“天道聰明,已有征應,太師人望,複抗此請,無不可矣。” 丙申,詔高熲等創造新都于龍首山。以太子左庶子宇文愷有巧思,領營新都副監。…… 十二月丙子,隋命新都曰大興城。…… 初,高祖夢洪水沒都城,意惡之,故遷都大興。
(資治通鑒)
【參考白話文】
太建十三年春,北周改年號為“大定”。甲子日,命令兼任太傅的杞公楊椿帶著冊文,大宗伯趙煚帶著皇帝的印璽,正式將皇位禪讓給隋朝。隋主(楊堅)戴上遠遊冠,接受冊封與印璽,換上紗帽和黃袍,進入臨光殿,穿著禮服,按照元會(即正月初一的大朝會)的儀式進行即位儀式。大赦天下,改年號為“開皇”。隋主覺得長安城的規模過小,而且宮內常有不祥的異象。納言蘇威建議他遷都,隋主認為剛即位不宜隨意遷都,心裡有些猶豫。夜裡他與蘇威以及高熲一起商議此事。第二天早上,通直散騎侍郎庾季才上奏說:“我觀察天象,查看圖書典籍,發現有遷都的徵兆。況且漢朝修建這座城已有八百年之久,水質鹹澀,不適合居住。希望陛下順應天意與民心,考慮遷都的事宜。” 隋主驚訝地說:“此人怎會如此神奇!”太師李穆也上表請求遷都。隋主看了奏表後說:“天道明察,已經顯現徵兆,太師身負重望,又提出此請求,那就沒有不可的了。” 丙申日,隋主下詔令高熲等人在龍首山創建新都,並任命具有巧思的太子左庶子宇文愷為
太建十三年春,…… 周改元大定。…… 甲子,命兼太傅杞公椿奉冊,大宗伯趙煚奉皇帝璽紱,禪位於隋。隋主冠遠遊冠,受冊璽,改服紗帽黃袍,入禦臨光殿,服袞冕,如元會之儀。大赦,改元開皇。…… 隋主嫌長安城制度狹小,又宮內多妖異。納言蘇威勸帝遷都,帝以初受命難之。夜與威及高熲共議。明旦,通直散騎庾季才奏曰:“臣仰觀乾象,俯察圖記,必有遷都之事。且漢營此城,將八百歲,水皆鹹鹵,不甚宜人。願陛下協天人之心,為遷徙之計。” 帝愕然,謂熲、威曰:“是何神也!”太師李穆亦上表請遷都。帝省表曰:“天道聰明,已有征應,太師人望,複抗此請,無不可矣。” 丙申,詔高熲等創造新都于龍首山。以太子左庶子宇文愷有巧思,領營新都副監。…… 十二月丙子,隋命新都曰大興城。…… 初,高祖夢洪水沒都城,意惡之,故遷都大興。
(資治通鑒)
【參考白話文】
太建十三年春,北周改年號為“大定”。甲子日,命令兼任太傅的杞公楊椿帶著冊文,大宗伯趙煚帶著皇帝的印璽,正式將皇位禪讓給隋朝。隋主(楊堅)戴上遠遊冠,接受冊封與印璽,換上紗帽和黃袍,進入臨光殿,穿著禮服,按照元會(即正月初一的大朝會)的儀式進行即位儀式。大赦天下,改年號為“開皇”。隋主覺得長安城的規模過小,而且宮內常有不祥的異象。納言蘇威建議他遷都,隋主認為剛即位不宜隨意遷都,心裡有些猶豫。夜裡他與蘇威以及高熲一起商議此事。第二天早上,通直散騎侍郎庾季才上奏說:“我觀察天象,查看圖書典籍,發現有遷都的徵兆。況且漢朝修建這座城已有八百年之久,水質鹹澀,不適合居住。希望陛下順應天意與民心,考慮遷都的事宜。” 隋主驚訝地說:“此人怎會如此神奇!”太師李穆也上表請求遷都。隋主看了奏表後說:“天道明察,已經顯現徵兆,太師身負重望,又提出此請求,那就沒有不可的了。” 丙申日,隋主下詔令高熲等人在龍首山創建新都,並任命具有巧思的太子左庶子宇文愷為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