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地圖著色手冊(附贈12色色鉛筆)
內容簡介
Amazon【區域地理】分類第一名!
Amazon【地球科學教科書】分類第八名!
全球最大教育出版集團Pearson經典暢銷書!
自學家庭地理學必備參考書!
各級國、高中、大專院校,老師推薦!
第一本地理著色學習書,擁有67張獨立地圖,190個國家,
能學習世界地形、氣候、風的類型、洋流、植物多樣性、土地使用、人口、種族、語言以及宗教,是相當實用的一本書。
《世界地理著色學習手冊》為何美國學生人手一本?
○學習地理和歷史,不能沒有地圖!本書由67張獨立地圖所構成,涵蓋全世界所有區域地理。左頁的地圖,搭配右頁的文字敘述。將中空字體的國家名稱,搭配地圖,著上顏色,進行有系統的學習。
○邊塗邊學,文字與地圖互相對照,擺脫無聊的單項式學習,著色完成以後,對於日後複習非常方便。
○主題地圖特別介紹全球化相關專有名詞,例如天氣、氣候、風的類型、洋流、植物多樣性、土地使用、人口、種族、語言以及宗教,加強本書的實用性。
○大地圖循序介紹各大陸國家,搭配小地圖、國與國之間的視覺對比,建構系統認知。
○規劃完備。每一章開頭右頁都有一篇導言,介紹主題地圖。接著第一張主要地圖呈現政治版塊,接著是呈現自然地景的地圖,包括主要河流、山、山頂等疆界。最後分區域介紹所有國家,以西北部、中南部等循序深入。
○一個國家有三個階段的介紹,經過三次著色,印象特別深刻。分別是:一、大地圖的概要。二、比較的小圖。三、從大陸觀看各國。說來複雜,實行起來很簡單,本書的著色系統,已完全呈現在封面,一目了然。
○涵蓋世界所有區域及國家,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自然景觀、數據。綜關世界,一本掌握。
○介紹歷史上八大帝國,特別是伊斯蘭帝國與奧圖曼帝國,在此國際恐怖主義瀰漫的時代,尤其是來自中東國家好戰組織的威脅,更具有學習重要性。本書呈現伊斯蘭帝國演進,介紹文化、教義,搭配地圖說明,最為清晰,幫助讀者了解文化差異與衝突。
○附錄索引,涵蓋本書所有名詞,左右條列式的編排,可遮住左邊或右邊,自我測驗,查詢翻閱各章節內容,方便複習。
本書特色
●第一本地理專業著色學習書,主題式介紹全球化相關專有名詞
●地圖搭配超詳盡圖解,多重面向了解各國地理結構、人口、歷史
●深入講解七大洲地理位置、地形變化、氣候影響
●邊塗邊學,圖像記憶,達成最佳學習效果
●匯集豐富地理資料,重複學習,加深記憶
●地名中英同步對照,加強本書實用性,各年齡層學生都適用
目錄
第三版序文
如何使用並著色本書
地理專有名詞解釋
大陸
1 地表與各地球區域
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與南極洲
東半球:歐洲、亞洲、非洲與大洋洲
地球各區域:北極或北極圈、北溫帶地區、熱帶地區、南溫帶地區、南極或南極圈
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與北冰洋
2 板塊活動
板塊運動:兩億年前、一億年前、現在、五千萬年後
火山區
地震帶
北美洲
3 國家
4 自然地景
5 加拿大與格林蘭
6 美國
7 美國東北部:康乃狄克州、德拉瓦州、緬因州、馬里蘭州、麻薩諸塞州、新罕布夏州、紐澤西洲、紐約、賓夕法尼亞州、羅德島與佛蒙特州
8 美國東南部:阿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喬治亞洲、肯塔基州、密西西比州、北卡羅來納州、南卡羅來納州、田納西州、維吉尼亞州與西維吉尼亞州
9 美國中南部、阿拉斯加與夏威夷:阿肯色州、堪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蘇里州、奧克拉荷馬州與德州
10 美國中北部:印第安納州、伊利諾州、愛荷華州、密西根州、明尼蘇達州、內布拉斯加州、北達科他州、俄亥俄州、南達科他州與威斯康辛州
11 美西:亞利桑那州、加利福尼亞州、科羅拉多州、愛達荷州、蒙大拿州、內華達州、新墨西哥州、奧瑞岡州、猶他州、華盛頓州與懷俄明州
12 墨西哥與中美洲:貝里斯、哥斯大黎加、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與巴拿馬
13 西印度群島:安地卡及巴布達、巴哈馬、巴貝多、英屬西印度群島(安圭拉、百慕達、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蒙特塞拉與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古巴、多明尼加、多明尼加共和國、法屬西印度群島(瓜德羅普和馬堤尼克)、格瑞那達、海地、牙買加、荷屬安地列斯(阿魯巴、博奈爾、古拉索、沙巴、聖佑達修斯與聖馬丁)、波多黎各、聖基茨和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千里達及托巴哥和維京群島(美國)
南美洲
14 國家
15 自然地景
16 北方國家與巴西:哥倫比亞、法屬蓋亞那、蓋亞那、蘇利南與委內瑞拉
17 安達斯國家:玻利維亞、智利、厄瓜多與秘魯
河床國家: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
歐洲
18 國家
19 自然地景
20 北歐:芬蘭、冰島、丹麥、挪威與瑞典
21 西歐:安道爾、比利時、法國、愛爾蘭、盧森堡、摩納哥、荷蘭、葡萄牙、西班牙與英國(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
22 中歐:奧地利、捷克共和國、德國、匈牙利、列支敦斯登、波瀾、斯洛伐克與瑞士
23 東南歐I: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希臘、義大利、馬爾他、羅馬尼亞、聖馬利諾與梵蒂岡
24 東南歐II:前南斯拉夫國家: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馬其頓共和國、斯洛維尼亞與前南斯拉夫(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
25 東歐I:前蘇維埃波羅的海共和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加里寧格勒(俄國);前蘇維埃東歐共和國:白俄羅斯、摩爾多瓦與烏克蘭
26 東歐II:俄羅斯聯邦
27 東歐III與亞洲:前蘇維埃高加索共和國:亞美尼亞、亞賽拜然與喬治亞;前蘇維埃亞洲共和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與烏茲別克
亞洲
28 國家
29 自然地景
30 亞洲:中東I:賽普勒斯、以色列、約旦、黎巴嫩、敘利亞與土耳其
31 亞洲:中東II:伊朗、伊拉克;阿拉伯半島國家:巴林王國、科威特、阿曼蘇丹國、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葉門
32 南亞:阿富汗、孟加拉、不丹、印度、馬爾地夫、尼泊爾、巴基斯坦與斯里蘭卡
33 東亞:中國、日本、澳門、蒙古、北韓、韓國與台灣
34 東南亞:汶萊、柬埔寨、東帝汶、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與越南
大洋洲
35 大洋洲I:澳洲、紐西蘭與巴布紐幾內亞
36 大洋洲II:美拉尼西亞:斐濟、新喀里多尼亞、所羅門群島與萬那杜
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吉里巴斯共和國、諾魯、帛琉與美國領地
波里尼西亞:庫克島、法屬波里尼西亞群島、東加、吐瓦魯、美國領地、西薩摩亞
非洲
37 國家
38 自然地景
39 北非:阿爾及利亞、查德、埃及、利比亞、馬利共和國、茅利塔尼亞、摩洛哥、尼日、蘇丹、突尼西亞與西撒哈拉
40 西非:貝南、布吉納法索、維德角、甘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象牙海岸、賴比瑞亞、奈及利亞、塞內加爾、獅子山共和國與多哥共和國
41 中非:安哥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剛果民主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加彭、聖多美普林西比與尚比亞
42 東非:蒲隆地、葛摩、吉布地、厄利垂亞、衣索比亞、肯亞、馬約特、盧安達、塞席爾、索馬利亞、坦尚尼亞、烏干達
43 南非:波札那、賴索托、馬達加斯加、馬來威、莫三比克、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與辛巴威
極地
44 北極:北美洲、歐洲與亞洲;南極:南極洲
歷史帝國領土
45 波斯帝國:公元6世紀至公元4世紀;
亞歷山大帝國:公元4世紀
46 羅馬帝國:公元4世紀至西元5世紀;
拜占庭帝國:公元4世紀至15世紀
47 伊斯蘭帝國:7世紀至11世紀;
鄂圖曼帝國:13世紀至20世紀
48 蒙古帝國:12世紀至15世紀;
莫臥兒帝國:16世紀至19世紀
世界各國旗幟總整理
49 簡介:旗幟的歷史用途、如何著色旗幟、如何複習國家
世界各國旗幟:北美洲
50世界各國旗幟:西印度群島
世界各國旗幟:南美洲
51世界各國旗幟:歐洲
52世界各國旗幟:非洲
53世界各國旗幟:亞洲
54世界各國旗幟:大洋洲
世界主題地圖
55世界氣候區:極區、溫帶、熱帶、高山氣候
56 年降雨量:小於10英吋至大於80英吋與小於25公分至大於200公分
57 區域溫度:常年炎熱、常年溫和、夏季、冬季、常年寒冷
58 盛行西風帶:季風、西風、極地東風、赤道無風帶、副熱帶無風帶
59 主要洋流:暖流與寒流
60 自然植物地區:苔原、針葉林、落葉林、針葉落葉混合林、熱帶雨林、地中海灌木林、溫帶草原、熱帶草原、沙漠灌木、山
61 土地主要利用情形:遊牧業、狩獵與採集、林業、輪墾農業、耕地、梯田、農作家畜混合、地中海、特殊農業、乳牛業、畜牧業、商業穀業
62 人口分布:每平方英里及每平方公里人口數量
63 人種分布:高加索人:歐洲人、印度人;黑人:非洲人;蒙古人:亞洲人、印第安人;大洋洲人:澳洲人、馬來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波里尼西亞人
64 主要官方語言:中文、英文、俄文、西班牙文、印度語、阿拉伯語、孟加拉語、葡萄牙語、日語、德語、馬來-波里尼西亞語、法語
65 主要宗教:基督教:羅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索尼教、席特教;佛教:儒-道教、喇嘛教、神道、印度教、猶太教、泛靈論
國家規模比較
66 依佔地比較之國家規模
67 依人口比較之國家規模
索引
索引/字典/小考
序/導讀
第三版序文
第三版《世界地理地圖著色手冊》以更方便讀者的方式編排。本書分為十二大類,六十七個主題地區,每個主題地區都有一頁著色地圖,除了地圖還有介紹文字。編排方式具有總覽效果,讀者在操作著色過程,可得知各地圖豐富的意義。
明顯的大標題不需著色,用意在於可快速而清楚地分辨。在標題之下,字體呈氣球狀圓鼓的名稱與地名,是本書著色系統的基本部份,是著色的重點。
本書共有六十七個重新編繪的新地圖,包括20個人口最密集的國家,尺寸為相對而非絕對。人口數量的依據是由2003年起,根據當前人口成長比例所預估。這些數據只是粗略估算,特別是較低開發國家由於正確數據無法取得,還有,許多國家的出生率也在下降,因此並不代表正確數據。非工業化國家的出生率的人口雖然成長可觀,但成長程度也逐漸降低。
為了讓讀者更能專注每個地圖的主題,在世界主題的地圖部份,額外增加地圖上的空間,這些世界主題地圖位在書本後面,但重要性顯著,因此讀者不妨可先行閱讀,但不需動手著色。相關專業名詞如天氣、氣候、風的類型、洋流、植物多樣性、土地使用、人口、種族、語言以及宗教等,都在這些世界主題地圖特別說明。熟悉這些專業名詞,能加強本書的實用性。
世界上有八個歷史性的帝國領土,特別是伊斯蘭帝國與鄂圖曼帝國,在如今國際恐怖主義時代(尤其是來自伊斯蘭國家好戰組織的威脅)更具重要性。除了有地圖描繪,伊斯蘭教義更有搭配文字說明。這些古老帝國與現代地圖的連結,如此的呈現方式,相信更能夠幫助讀者了解當前世界的文化差異與衝突。
本書最末,在「索引╱字典╱測驗」的名詞後面,隔了一段距離才寫上答案解釋。這種編排方式可利用作為自我測驗,讀者可遮住名詞後面的解釋,自行說出名詞,或遮住解釋以回想名詞,在自學使用上非常便利。相信對你的世界地理觀一定大有幫助。
維恩.凱彼特
試閱
請務必花幾分鐘來閱讀以下說明和建議,高CP值的行動可以幫助你事半功倍。聰明的人都知道要多讀幾次這兩頁,畢竟頭一次就要完全消化不太可能。當你有一些著色概念以後,你會實際感受到這兩頁的訊息的確很重要。其中大部分都是常識,正式動手以後你會比較清楚,不過還是有些要事先注意的事項和符號。
彩色筆或色鉛筆
推薦使用極細彩色簽字筆或色鉛筆。不要用蠟筆。有灰色的12色組合便足夠你使用。有些地圖會需要超過12種顏色,因此同樣的顏色可能會使用兩次以上。色筆顏色越多,呈現效果會越好,使用本書所獲得的樂趣更多。建議不妨到販售單枝筆類的美術用品店,可以買到更多顏色的淺色筆。淺色不會掩蓋地圖上的細節。如果你只有一般的12色,請用最淺的顏色來著色最大的國家。深色則用於頁面上最大面積的區域。
本書的編排方式
本書由67張獨立地圖構成。每張地圖通常由兩頁所組成,左頁為一張大圖,右頁則是文字敘述。國家名稱以空心字體標注在文字敘述頁上。國家名稱及相對應的國家地圖,請用相同顏色來著色。
本書分成12個部份,呈現不同的大陸。每個部份右頁起都有一篇介紹的導言。導言頁無需著色。每個部份的第一張地圖都是政治板塊地圖,介紹板塊內的國家。第二頁則呈現自然地景:主要河流、山、山頂或土地範圍。其他地圖則分別描述各個國家,依照地區分類(西北部、中南部等)。在這些地圖中,你通常會為一個國家著色三次:一、勾勒大地圖的輪廓。二、比較尺寸的小圖。三、以大陸的角度。本書封面地圖即顯示此著色系統的進行方式,請看封面。
北美洲:自然地景
CN: 你可能需要重複使用某些顏色。使用最淺的顏色將S-X和2-6著色(右圖地景分布)。 (1) 將所有大湖塗上同一種顏色 (O)。將注入大奴湖(G1)和溫尼伯湖(P1)的河流,和湖泊都塗上同一種顏色。 (2) 右圖中的山頂和山脈名稱、水體使用灰色。
加拿大地盾
東部高地
中央平原
西部山脈
海岸低地1. 丹奈利峰
2. 洛根山
3. 瑞尼爾山
4. 沙斯塔山
5. 艾伯特山
6. 派克峰
7. 惠特尼峰
8. 華盛頓山
9. 米切爾峰
10. 波波卡特佩特山
11. 奧里薩巴山
山頂
派克峰、艾伯特山以及其他七十座位於科羅拉多洛基山脈的山峰皆高於4,268公尺。丹奈利峰為此大陸最高的山峰。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為墨西哥與中美洲眾多活火山中最高的。
地景分布
加拿大地盾為一廣大的石地,為遠古的山脈完全被侵蝕後的遺跡。是大量未開採礦物的儲存地。覆蓋一層薄薄的土壤可以培植森林,無法作為耕地。來自哈德森灣的水造成加拿大地盾大規模的窪地。
主要河流
A. 阿肯色河
B. 邱吉爾河
C. 科羅拉多河
D. 哥倫比亞河
E. 弗雷澤河
F. 馬更些河
G. 奴河
H. 和平河
I. 密西西比河
J. 密蘇里河
K. 納爾遜河
L. 俄亥俄河
M. 紅河
N. 格蘭德河
O. 聖羅倫斯河
P. 北/薩斯喀徹溫河
Q. 斯內克河
R. 育空河
主要山脈
S. 阿巴拉契亞山脈
T. 喀斯喀特山脈
U. 海岸山脈
V. 洛基山脈
W. 馬德雷山脈(東)(西)
X. 內華達山脈
主要湖泊
大湖:蘇必略湖、休倫湖、密西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大熊湖
大奴湖
大鹽湖
溫尼伯湖
尼加拉瓜湖
北美洲是具有最長海岸線的大陸,富有多樣變化地景與氣候:格陵蘭和加拿大的冰峰地帶、美西和加拿大中部的常綠森林、洛基山脈高聳山峰、西南美的荒漠、加勒比海上被棕櫚覆蓋的島嶼,及中美熱氣蒸騰的叢林。就連大陸的形狀也非常特殊:始自阿拉斯加的廣闊土地延伸至紐芬蘭,在巴拿馬地峽從7,840公里縮減至只有48公里。北端極點至南方熱帶地區的溫差可高達攝氏93度。格陵蘭(85%被冰覆蓋)部分地區和育空,有氣溫低至攝氏零下76度的記錄。加州死亡谷的最低地區,海平面以下86公尺曾高達攝氏57度高溫。
大陸大致上有三個地景區域:東部的高原為一非常古老、受侵蝕的山脈地帶;較為年輕、陡峭並且高地綿延的西部山脈,覆蓋大陸三分之一的面積,從阿拉斯加延伸至中美洲。還有分裂至中央平原、加拿大地盾及海岸低地之間的廣大平原(見上圖「地景分布」)。北美洲有三個主要流域:(1)密西西比—密蘇里河區,成為此大陸最長的河流(6,196公里),往南流至墨西哥灣。 (2) 大型湖泊(包括蘇必略胡,世界最大的活水湖)及聖羅倫斯河和其海道流至大西洋。 (3) 馬更些河和尼爾遜流域則往北流至加拿大水域。流經北美洲的河流大部分都被洛基山脈的分水嶺導引(這種集水區域稱為大陸分水嶺)。北美洲河流西流至太平洋,東流至大西洋,北流至哈德森灣或北冰洋,南流至墨西哥灣,依照河流源頭位於大分水嶺的方向而有不同。
北美洲:加拿大與格陵蘭
CN: (1) 將省或地域及名稱,還有地圖上的外圍著色。 (2) 先將格陵蘭在大地圖上的外圍著色,再將圓球圖著色(加拿大與北邊島嶼在這要上灰色)。
省份
亞伯達省
英屬哥倫比亞省
曼尼托巴省
紐伯倫瑞克省
紐芬蘭省
新斯科舍省
愛德華王子島省
安大略省
魁北克省
薩克奇萬省
地域
西北領地
育空地域
努納武特地域
加拿大
領土: 9971500平方公里。人口數:3562萬。首都:渥太華,約106萬人。政體:君主立憲制。語言:65%英語、20%法語;15%雙語。宗教:47%羅馬天主教、40%新教。出口物:木材、印刷、汽車、機械、魚類產品、糧食、石棉、鎳、鋅。氣候:西海岸氣候宜人;南部與東部夏季溫暖冬季寒冷;北部嚴寒。
加拿大,幾乎與歐洲一樣大,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國家(次於俄國)。加拿大領土橫跨北美洲,自大西洋延伸至阿拉斯加,與美國共有世界上最長的無防衛邊界。領土比美國大7%,但人口卻只有美國的10%。大多數加拿大人居住在距離美加邊界320公里範圍內。
除了少數民族的顯著成長,加拿大是一個承襲英國與法國雙重文化的國家(兩種語言皆為官方語言)。雖然1763年法國將加拿大的掌控權讓給英國,但身為少數的法國民族拒絕同化。如今,獨派團體正推動法屬魁北克省獨立。
加拿大擁有大量未開發資源。橫跨整個國家的寬廣森林,使加拿大成為世界紙與紙漿製造領導國家。擁有最多河流與湖泊(占約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活水資源),提供交通路徑、灌溉與水力發電用途。加拿大與美國共享五座大湖泊。有9座周長超過160公里的湖泊,35座超過80公里。具有兩條主要河流系統,馬更些河流域較長,但聖羅倫斯河道系統更為重要,使大西洋深入加拿大人口分布地帶與工業中心。加拿大是由十個自治省與兩個領地構成的獨立聯邦國家,但加拿大人認英國女王為女王。加拿大屬於大英國協,這是一個由前殖民地以及現今屬地組成的全球組織。加拿大由六個區域組成:(1) 位於大西洋時區內的紐伯倫瑞克省、紐芬蘭省、新斯科細亞省以及愛德華王子島省。這些小省份是最先定下的。是東海岸漁業的重鎮。將紐伯倫瑞克省與新斯科細亞省分開的芬迪灣,以21公尺高海浪聞名。紐芬蘭如詩如畫的海灣是維京拓荒者的家,他們在西元1000年前短暫建立一個稱為文蘭(Vinland)的殖民地。 (2) 魁北克是最大的省份,也是唯一法語和羅馬天主教為主的地區。除了巴黎,多數使用法語者,居住在蒙特婁。魁北克省幾乎被加拿大地盾覆蓋(地圖4)。礦業與林業為主要產業。 (3) 安大略省,加拿大首都渥太華所在地,是人口最多也最工業化的省份。安大略省首府多倫多有四百萬居民,也是加拿大商業與製造業的中心。安大略省的礦產,對加拿大在鎳、錫製造方面的世界地位有重要貢獻。 (4) 草原三省——亞伯達省、薩克其萬省與曼尼托巴省為無數麥田和牛場的家鄉。亞伯達省擁有世界最大(森林野牛國家公園)以及兩座最美(班夫和賈斯珀)國家公園。溫尼伯,加拿大的「芝加哥」,為曼尼托巴省的首都,同時也是交通中繼站。 (5) 英屬哥倫比亞,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是最美的省份,擁有茂密的森林、白雪覆蓋的山脈及海峽沿岸。林業與漁業為主要產業。溫哥華為該國最繁忙的海港。 (6) 育空、東北以及努納武特地區佔據三分之一的土地但只有1%人口居住。1999年4月,努納武特的新地區將被劃歸為東北方領域之外。此地區比阿拉斯加大,將成為北美洲第一個由原住民掌權的主要地區。因紐特人(加拿大因紐特人人)有26,000人,為主要人口,占85%。大約370,000原生印第安人住在南方,分布整個國家。克朗代克掏金熱使育空聞名,但金礦現已經不是此區最具價值的礦產。
幸運的加拿大擁有無數的天然資源與無限的土地提供人口成長。生活品質與美國相當。由於法語少數族群急於守護自我認同,加拿大人總體來說也懼怕在文化上和或經濟上被南方的龐大鄰居所吞噬。格陵蘭
領土: 2175600平方公里。人口數:5萬。首都:努克,約1萬人。政體:丹麥自治省。語言:丹麥語、因紐特人方言。出口:漁業產品。氣候:嚴寒,但夏季較不嚴峻。
世界最大的島嶼以最冷的棲息地。人口侷限於西南角不被冰覆蓋、較暖的地區。山脈邊緣被巨大的冰層覆蓋,厚度約1.6-3.2公里,占島嶼85%面積。比雪輕的冰川冰被推送至海中,成為冰山,阻撓北大西洋海運。格陵蘭人為982年抵達的加拿大因紐特人人及丹麥移民的後裔。紅鬍子艾瑞克為了誘騙來自家鄉的移民者,將此地命名為「綠之地」(Greenland),他可能是被涼爽夏季轉綠的海岸線所誤導。非常嚴寒的天氣在某種程度上與世界最高的自殺率有關。寒冬時期,漁業無法運行,失業率也跟著飆升。近期的金礦開採有望替格陵蘭帶來財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