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帝國的生活空間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費正清東亞研究獎得主代表作
二十世紀上半葉,以日本帝國為中心的殖民地區,其住宅、家具、食物、衣服、鞋子、行為舉止、城市空間等方面都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本書由六篇互相關聯的歷史論文組成,這些文章都是關於日本在殖民帝國時期的日常生活文化之研究。
本書從一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通常不被國家「大歷史」敘述的物品和事件出發,進行細緻的考證和生動的解說,包括:明治晚期日本上流階級如何處理歐洲規範的影響、味精的全球擴散歷程、坐在地板上或椅子上的衝突與籐椅的傳播、「文化生活」言論和「文化住宅」的興衰、從海外殖民地至東京的「觀光旅行」、沖繩人的豬肉與美軍的關係等。
《日本帝國的生活空間》不是一部關於日本帝國主義的歷史;相反地,本書透過房屋、家具、食品以及服裝等日常物件,並藉由人們的行為,試圖將日本理解為帝國世界中的一個帝國。每篇文章都以不同的方式來提出問題:「這些東西以什麼方式成為『帝國式』的?」物質文化能夠揭示文獻資料中語焉不詳的政治及社會行為的各個方面。日常生活中充斥著被人們視作理所當然的意識形態,即使人們沒有完全意識到它們。
本書試圖從日常物件和人們的行為等面相來探索帝國主義的文化影響,並提供新的材料和新的想法,幫助讀者理解日本帝國對一些日本人、韓國人、中國人、台灣人和其他人的日常生活所形成的影響。長期以來,人們傾向於只從帝國國家(統治者)的角度或殖民地臣民(被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待帝國的結構。結果是,同樣有限的一組問題被重複提出:統治者的壓迫性如何?被壓迫者有多麼同謀或進行反抗?基礎設施現代化在多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殖民統治,而在多大程度上應被視為減輕殖民主義的不公正?今天,在東亞不同地區及屬於其國家政治光譜中不同地方的人,對於這些問題都有如此紛歧的答案,以至於他們有時似乎根本無法逾越這些問題。
本書特色:
味精如何擴散到全球?
藤椅如何透過旅行來傳播?
坐在地板或椅子上有何衝突?
創刊於1905年的《婦人畫報》如何展示上流社會家庭的生活?
從海外殖民地至東京的「觀光旅行」有何意涵?
沖繩人的豬肉與美軍有何關係?
本書透過房屋、家具、食品、服裝等日常物件以及人們的行為,
對日本帝國殖民地區進行細緻的考證和生動的解說。
名人推薦
蔣竹山(中央大學歷史所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
目錄
台灣中文版序
前 言 帝國內的交流與不對稱接觸
第一章 如何裝飾「洋館」、如何生活:「東方主義」是明治時代上流社會的品味
第二章 味之素╱味精:味道、帝國與全球化
第三章 一九○八年的紳士協定:太平洋的歷史碎片
第四章 文化住宅:一九二○、三○年代亞洲的世界文化夢
第五章 亞洲殖民地的熱帶家具與身體舉止
第六章 東京何以是帝都?
結 語 帝國之間的夏威夷與沖繩
序/導讀
台灣中文版序
這本書先在日本出版,後來陸續於韓國和中國有譯本(簡體中文版有幾章是先用英文出版,但本書沒有英文版)。因此,台灣繁體中文版是這本書的第四次更迭。想到它能在這些國家找到讀者,就令我非常高興。同時,我也能想像這些讀者個人的閱讀方式可能完全不同。當然,我不會被這個想法所困擾,因為日本帝國是一個困難的歷史課題,至今仍存在著深刻的政治分歧。因此,我書寫的主要目的不是就其對錯進行政治辯論,而是想提供新的材料和新的想法,幫助讀者理解日本帝國對一些日本人、韓國人、中國人、台灣人和其他人的日常生活所形成的影響。長期以來,人們傾向於只從帝國國家(統治者)的角度或殖民地臣民(被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待帝國的結構。結果是,同樣有限的一組問題被重複提出:統治者的壓迫性如何?被壓迫者有多麼同謀或進行反抗?基礎設施現代化在多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殖民統治,而在多大程度上應被視為減輕殖民主義的不公正?今天,在東亞不同地區及屬於其國家政治光譜中不同地方的人,對於這些問題都有如此紛歧的答案,以至於他們有時似乎根本無法逾越這些問題。
如果我們無法對令人滿意的答案達成共識,我建議我們應該試著提出不同的問題。例如,殖民帝國的結構如何影響帝國臣民──在殖民地和大都會──吃、睡、坐、衣著、家居裝飾和觀光的方式?當然,這份提問的清單是不完整的,仍存在著許多發生在帝國時代、值得以類似問題進行思考的日常行為和現代感知層面。當我說我們應該嘗試提出不同的問題時,絕不是建議我們應該轉向日常生活,以避免殖民帝國主義的政治或倫理問題。相反地,正是在日常生活的空間中,這些問題才能以最清晰的方式出現。如同弗雷德里克.庫伯(Frederick Cooper)指出的,殖民帝國是建立在差異和等級制度的產生之上。然而,這些意識形態的基礎隨後在無數的日常行為和場所中再現。
這本書多次提到台灣。我知道早在殖民時期台灣就有一套成熟的歷史學術研究,因此我不能聲稱自己是台灣專家。不過,我希望台灣讀者也許會發現,我對台灣案例的討論有助於思考日本殖民主義的台灣經驗,並與其他亞太地方的人對抗帝國複雜且跨領域社會力量的經歷並置。在家居設計中穿梭於「東方」與「西方」的明治時代日本精英、被帶去日本旅遊的台灣原住民、進口日本味精的中國消費者、夏威夷的沖繩養豬戶──在此只舉出書中幾例主角──並非處於同等的社會地位,但都被迫以各種方式處理現代帝國的同一個邏輯。這種邏輯與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所來自的社會完全不同,也迥異於我們今天所處民族國家的世界。
試閱
第二章 味之素╱味精:味道、帝國與全球化
味道與帝國
味覺是一種特別直接和本能的東西。我們傾向認為味覺的偏好是屬於一種前意識型態層面的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我們只是學著喜歡那些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吃喝的東西。在某些程度上,味覺也是遺傳性的。其實味覺也會受到社會力量的影響。我們之所以學著喜歡一些東西,像是酒精與咖啡的味道,就是出於社會與心理上的原因,而不是因為我們舌頭的愉悅反應。另一方面,當你期待將某種東西放進你的嘴巴,結果卻被塞了不一樣的東西──即使你嚐到的是某種你平時喜歡的東西──所招致的不快感,揭示了味覺體驗所包含的意識上的偏見,而不只是一種身體反應。臨床研究顯示,當人被提前告知某種味道很鮮美時,他們的大腦會對這種味道做出不同的反應,這說明有意識的認知──詞語──能夠直接影響某種東西在嘴裡的味道。
由化學家池田菊苗發明、一九○八年在日本取得專利的谷氨酸鈉(日語的「味之素」或中文的「味精」),提供了一個現代食物社會史中顯著的例子。今天,全球人們消費著谷氨酸鈉,而且大部分時候都沒有察覺到。對其味道的愉悅反應──池田稱之為「鮮味」──似乎與蛋白質食物的先天反應有關,因此可能是人類歷史以前就存在的原始物質。然而,「味之素」這一商品無疑是現代工業的產品,味之素與其競爭品牌透過貿易及移民交流路線在亞太地區擴散開來,顯示這種味覺體驗也與日本帝國的歷史緊密相連。至今仍在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廚房中無所不在的谷氨酸鈉,正是帝國的無形殘餘。
谷氨酸鈉不僅是一種味覺體驗,還是一種現代化學工業產品;它在帝國及之後時期中不斷擴散的故事,不僅關係到食物的層面,也關係到科學與工業的層面。一開始谷氨酸鈉以一種新的食物添加劑──而非一種食品,以一種令人非常陌生的東西,進入市場和食物體系,在此之前並沒有明確的先例或確切的市場需求。因此,它以一種異常純粹、直接的形式表現現代科學對味覺體驗的影響。對這種新產品的反應,不僅顯示其味道如何與不同國家既有的食物相調和,也呈現了來自不同背景的消費者如何理解現代科學所帶來的承諾與威脅。在二十世紀歷史的進程中,谷氨酸鈉科學經歷了從對健康的許諾到便利性,再到其能夠增進智力的許諾,然後轉而成為損害身體的威脅之意義階段。直至最近,味覺科學領域新的論述進入並普及「鮮味」這個詞語,將人們的注意力從其對健康有益或有害的問題,轉移到味覺愉悅的享樂論。人們對於「鮮味」這個味道的來源,以及谷氨酸鈉產品對人體作用的各種問題之科學研究,已經追尋逾一個世紀。不過,這個現代產品社會史的首要問題不是在於現在證實或某一天將證實,它與人類健康或人類欲望的關係──因為科學本身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而是過去實驗室曾傳達過何種知識給廣大的消費者群眾,以及現在大眾如何理解和闡釋這些訊息。
儘管在日本,谷氨酸鈉以其商標「味之素」而聞名,但在中國和台灣通常被稱為「味精」,在北美則以其化學名「monosodium glutamate」及其縮寫MSG為人所知。在北美,即使不具備有機化學知識的人,都可以叫出這種化合物的名字。大多數人都知道它與「中餐館綜合症」此一不利生理的症狀有關。另一方面,很少北美人知道──不過很多日本人都知道,它是日本人發明的。要理解它如何從誕生地進入中餐館及全球食物系統,我們必須進行一次東亞和北美的廚房之旅。谷氨酸鈉如何在最初受到歡迎,後來又如何受到詆毀──儘管它仍繼續在全世界被大量消費──的故事,揭示了二十世紀食品科學、食品市場與帝國互相交纏的歷史。(未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