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作為田野:屏東民間知識圖像與在地敘說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地方作為田野⸺屏東民間知識圖像與在地敘說》主要以民間文學、地方音聲、民俗信仰和地方文創等四個主題內容觀察與重構屏東民間知識圖像,從尋找屏東符號與建立地方文化生活圈的合作機制,嘗試聯結學院教育與地方社區之雅俗角度進行交流合作與共生思考。本書以民間文學與在地文化的田野調查為主體,實踐走讀屏東,系聯民間圖像素材與建構在地敘說,無論是歌謠採集或傳承應用,杜君英、慈天宮信仰發展與社區再造及無形文化資產保存,或是屏東妖怪學建構及打造地方文創商品,都是啟動地方概念,肯定地方核心價值的多元實踐。過程中雖以在地化為主體考量,但也期待與世界對話,開啟在地全球化的視野。全書研究主軸展現在地思維、田野調查、教學應用與文化四化等四大面向,期以建構屏東民間知識圖像與在地敘說,落實文化在地化、文化世代化、文化生活化及文化社區化的地方幸福感。
目錄
自序 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地方作為田野現場,從屏東起步 2
第二節 走讀屏東,系聯民間圖像素材 8
一 地方學理念 9
二 走讀屏東文獻與田野 14
第三節 踏查屏東,建構地方知識脈絡 22
一 本書架構 22
二 研究特色 27
第二章 當家鄉變成田野——屏東民間文學的調查與整理 35
第一節 清領時期的屏東民間文學 36
一 純樸直率:清領時期屏東地區的原住民歌謠 39
二 特殊風土:清領時期屏東地區的傳說故事 50
第二節 日治時期的屏東民間文學 58
一 民間歌謠整理為大宗,尤多見文人仿作 62
二 出現民間文學觀點,助力臺灣鄉土話文運動 65
三 《臺灣民間文學集》中的「傳說故事」改寫 67
四 終戰時期的皇民化作品,可見日人教育改造 71
第三節 戰後的屏東民間文學 73
一 戰後屏東地區原住民口傳文學調查整理 75
二 戰後屏東地區漢族民間文學調查整理及研究 76
小 結 地方風土的幸福感 83
第三章 念唱地方與記憶——屏東縣閩南語歌謠採集及其傳承應用 85
第一節 屏東縣屏北、沿海地區的閩南語歌謠調查研究 86
一 阮去討海無了時:其麟伯的勸世歌文 89
二 愛唱臺灣是寶島:海伯仔的自編歌謠 94
第二節 屏東縣恆春半島的閩南語歌謠調查研究 111
一 恆春半島歌謠採集與整理 111
二 恆春半島閩南語歌謠研究 116
第三節 唱出傳承:鄉土語文教學的應用 133
一 融入生命教育 133
二 參與體驗課程 135
三 文化創意表演 136
第四節 地方化還是全球化:怎麼唱下去的恆春思想起? 137
小 結 望欲枝葉後世傳 145
第四章 聽見屏東〈瀧觀橋的呼聲〉——兼論臺灣社會案件歌曲中的社會關懷與民間音聲力量 149
第一節 臺語流行歌曲的起源與發展概述 149
第二節 1970年代的臺語歌壇與社會案件歌曲 155
第三節 屏東社會案件歌曲:從鍾正芳事件到瀧觀橋的呼聲 170
一 屏東內埔鍾正芳事件 170
二 瀧觀橋的呼聲 174
第四節 案件歌曲的社會關懷與時代光譜 178
小 結 唱袂煞的臺灣歌 184
第五章 地方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屏東內埔杜君英的歷史記憶與文化信仰 187
第一節 漢人拓墾迫使平埔族群移動 188
第二節 歷史記憶中的杜君英 190
一 「淡水社檳榔林」位置 193
二 杜君英到檳榔林之因 199
三 杜君英兵敗後逃亡路線 204
第三節 新舊杜君英庄的移動歷史 207
一 「杜君英」地名的出現 207
二 舊杜君英庄聚落 216
三 新杜君英庄聚落 229
四 中林教會 234
第四節 文化信仰中的杜君英 239
一 大和社區義勇公祠 240
二 逆杜君英庄界碑塚 243
三 慈鳳廟 247
四 內埔東寧與豐田福德祠 250
五 長治鄉繁昌村義勇恩公廟 253
小 結 從歷史的杜君英到文化的杜君英 257
第六章 活化地方文化生活圈——屏東歸來慈天宮的神祇信仰與社區再造 259
第一節 從農村再生到地方共生 259
第二節 神明管區:歸來庄慈天宮的神祇信仰 264
一 慈天宮的媽祖信仰 266
二 慈天宮的醫神洪公祖信仰 276
第三節 社區再造:歸來文化生活圈的活化 282
一 歸來意象:番花王、成功歸來 284
二 歸來三寶:牛蒡、青蔥、豆薯 285
三 五大地理穴 286
四 北管.河洛捌音 289
小 結 文化再現與地方共生 292
第七章 從地方傳說到文化品牌——「屏東尋妖記」的在地敘說與多元實踐 295
第一節 從「屏東山海經」到「屏東尋妖記」的教學啟動 295
一 教學源起:「屏東山海經」多元敘事培力計畫 296
二 課程操作:「屏東尋妖記」大學社會責任計畫 299
第二節 臺灣妖怪學的定義與發展 303
一 「魔神仔」的定義 304
二 日本的妖怪學發展 305
三 臺灣的妖怪學研究 311
第三節 地方創生思考下的屏東妖怪教學 324
一 屏東妖怪的定義 324
二 「民間文學」課程教學實作 326
小 結 找出地方符號,創生文化品牌 339
第八章 結論 343
一 從在地敘說著手:建構屏東民間知識圖像 344
二 找尋地方幸福感:建構屏東的地方幸福學 356
參考文獻 359
本書相關篇章出處與說明 38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地方作為田野現場,從屏東起步 2
第二節 走讀屏東,系聯民間圖像素材 8
一 地方學理念 9
二 走讀屏東文獻與田野 14
第三節 踏查屏東,建構地方知識脈絡 22
一 本書架構 22
二 研究特色 27
第二章 當家鄉變成田野——屏東民間文學的調查與整理 35
第一節 清領時期的屏東民間文學 36
一 純樸直率:清領時期屏東地區的原住民歌謠 39
二 特殊風土:清領時期屏東地區的傳說故事 50
第二節 日治時期的屏東民間文學 58
一 民間歌謠整理為大宗,尤多見文人仿作 62
二 出現民間文學觀點,助力臺灣鄉土話文運動 65
三 《臺灣民間文學集》中的「傳說故事」改寫 67
四 終戰時期的皇民化作品,可見日人教育改造 71
第三節 戰後的屏東民間文學 73
一 戰後屏東地區原住民口傳文學調查整理 75
二 戰後屏東地區漢族民間文學調查整理及研究 76
小 結 地方風土的幸福感 83
第三章 念唱地方與記憶——屏東縣閩南語歌謠採集及其傳承應用 85
第一節 屏東縣屏北、沿海地區的閩南語歌謠調查研究 86
一 阮去討海無了時:其麟伯的勸世歌文 89
二 愛唱臺灣是寶島:海伯仔的自編歌謠 94
第二節 屏東縣恆春半島的閩南語歌謠調查研究 111
一 恆春半島歌謠採集與整理 111
二 恆春半島閩南語歌謠研究 116
第三節 唱出傳承:鄉土語文教學的應用 133
一 融入生命教育 133
二 參與體驗課程 135
三 文化創意表演 136
第四節 地方化還是全球化:怎麼唱下去的恆春思想起? 137
小 結 望欲枝葉後世傳 145
第四章 聽見屏東〈瀧觀橋的呼聲〉——兼論臺灣社會案件歌曲中的社會關懷與民間音聲力量 149
第一節 臺語流行歌曲的起源與發展概述 149
第二節 1970年代的臺語歌壇與社會案件歌曲 155
第三節 屏東社會案件歌曲:從鍾正芳事件到瀧觀橋的呼聲 170
一 屏東內埔鍾正芳事件 170
二 瀧觀橋的呼聲 174
第四節 案件歌曲的社會關懷與時代光譜 178
小 結 唱袂煞的臺灣歌 184
第五章 地方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屏東內埔杜君英的歷史記憶與文化信仰 187
第一節 漢人拓墾迫使平埔族群移動 188
第二節 歷史記憶中的杜君英 190
一 「淡水社檳榔林」位置 193
二 杜君英到檳榔林之因 199
三 杜君英兵敗後逃亡路線 204
第三節 新舊杜君英庄的移動歷史 207
一 「杜君英」地名的出現 207
二 舊杜君英庄聚落 216
三 新杜君英庄聚落 229
四 中林教會 234
第四節 文化信仰中的杜君英 239
一 大和社區義勇公祠 240
二 逆杜君英庄界碑塚 243
三 慈鳳廟 247
四 內埔東寧與豐田福德祠 250
五 長治鄉繁昌村義勇恩公廟 253
小 結 從歷史的杜君英到文化的杜君英 257
第六章 活化地方文化生活圈——屏東歸來慈天宮的神祇信仰與社區再造 259
第一節 從農村再生到地方共生 259
第二節 神明管區:歸來庄慈天宮的神祇信仰 264
一 慈天宮的媽祖信仰 266
二 慈天宮的醫神洪公祖信仰 276
第三節 社區再造:歸來文化生活圈的活化 282
一 歸來意象:番花王、成功歸來 284
二 歸來三寶:牛蒡、青蔥、豆薯 285
三 五大地理穴 286
四 北管.河洛捌音 289
小 結 文化再現與地方共生 292
第七章 從地方傳說到文化品牌——「屏東尋妖記」的在地敘說與多元實踐 295
第一節 從「屏東山海經」到「屏東尋妖記」的教學啟動 295
一 教學源起:「屏東山海經」多元敘事培力計畫 296
二 課程操作:「屏東尋妖記」大學社會責任計畫 299
第二節 臺灣妖怪學的定義與發展 303
一 「魔神仔」的定義 304
二 日本的妖怪學發展 305
三 臺灣的妖怪學研究 311
第三節 地方創生思考下的屏東妖怪教學 324
一 屏東妖怪的定義 324
二 「民間文學」課程教學實作 326
小 結 找出地方符號,創生文化品牌 339
第八章 結論 343
一 從在地敘說著手:建構屏東民間知識圖像 344
二 找尋地方幸福感:建構屏東的地方幸福學 356
參考文獻 359
本書相關篇章出處與說明 381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