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一○一後備警察營與納粹在波蘭的最終解決方案
關於德國第一〇一後備警察營的真實故事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大屠殺是一個英雄太少,而加害者及受害者都太多的故事
本書關於是德國第一〇一後備警察營的真實故事。
一九四二年一月,在柏林舉行的萬湖會議確認了一九四一年起逐步成形的最終解決方案:納粹德國決定清洗歐洲猶太人,將他們全部送往「東方」(波蘭與俄羅斯)並奴役之,倖存者則於以處死,欲將猶太民族徹底滅絕。而在第一線執行大規模槍擊及圍捕猶太人,將他們驅逐到死亡集中營的,多由後備警察營負責。
在眾多警察營中,來自漢堡的第一〇一後備警察營顯得十分「非典型」:他們的組成分子年齡偏高,被認為不適合從軍;在戰前接受教育,見過不同於納粹的政治與道德標準;多為工人階級與底層出身,而當時的漢堡,也是德國納粹化最低的城市之一。然而,這樣的一群人,卻創下了所有警察營中第四高的殺戮紀錄:他們殺死了三萬八千人,驅逐了四萬五千二百人。
到底是為什麼,這些普通的中年男子,會變成執行恐怖大滅絕的劊子手?
作者布朗寧認為,多數一〇一後備警察營的成員並不是什麼狂熱的納粹分子,他們出於多種原因而犯下大屠殺這種不可思議的暴行:包括從眾的同儕壓力,對權威的服從、角色適應和改變道德觀念與規範,以證成他們的行為是正當的。在警察營中很快就出現三種群體:一群是熱心於殺戮的少數核心分子,一群是會忠實履行職責,但不會主動為之的多數人,以及在不降低營殺效率的情況下,盡可能逃避參與殺戮行為的少數人。
雖然本書討論與分析的主體是二戰期間一支特定的後備警察營,但作者提出的普遍性觀點是:在戰爭等極端狀況下,大多數人屈服於情境與群體環境的壓力,會採取了他們永遠不會自願採取的行動。
《普通人》是一部令人毛骨悚然的重要作品,書中所呈現的主題與洞見,直到今日,仍然是對世間人性的軟弱、殘虐與「平凡邪惡」的重要提醒。本書在一九九二年首刷出版二十五年後,增補了新的內容——針對後備警察營的最新研究,並補充上更多照片與解析——讓讀者更能接近當時的時空。
名人推薦
專文導讀
★夏克勤(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好評推薦
當一切都說盡、做盡時,單單一個詞:「理解」,即是我們研究的明燈。——法國猶太歷史學家馬克・布洛赫(Marc Bloch)
普通德國人不必然與希特勒對猶太人魔鬼本質的看法「一體同心」,才能執行種族滅絕。只要情境因素加上意識形態的交疊在關於敵人地位及受害者去人性化方面達成了一致,就足以把「普通人」變成「心甘情願的劊子手」。——克里斯多福.布朗寧(本書作者)
對於人類行為非凡且令人極度不寒而慄之一瞥……這是一本研究嚴謹的著作,代表了對大屠殺文學的重大貢獻。——Newsweek
目錄
地圖:波蘭1942-1943
地圖:盧布林區
前言
1.一個約瑟烏夫的清晨
2.秩序警察
3.秩序警察及最終解決方案:一九四一年,俄國
4.秩序警察及最終解決方案:驅逐猶太人
5. 第一〇一後備警察營
6.抵達波蘭
7.啟動大規模屠殺:約瑟烏夫大屠殺
8.對一場屠殺的反思
9.沃瑪濟:第二連的墮落
10.八月,將猶太人驅逐至特雷布林卡
11.九月下旬的槍決
12.恢復驅逐行動
13.霍夫曼上尉奇怪的健康狀況
14. 「獵殺猶太人」
15. 最後的大屠殺:「豐收節」
16.後來的事
17.德國人、波蘭人與猶太人
18.普通人
後記
二十五年後
附錄
序/導讀
前言
一九四二年三月中時,七五至八○%的大屠殺受難者都還活著,已經死去的人只有二○到二五% 。然而僅僅十一個月後的一九四三年二月中,這個比例卻顛倒過來了。大屠殺的核心是一波短暫而強烈的屠殺浪潮。波蘭是這場大屠殺的重心,儘管經過了兩年半的苦勞、饑貧與迫害,一九四二年三月時,這裡的每個主要猶太人社區仍完好無損地挺了過來,但十一個月後,只剩下少數生活在殘存猶太區和勞改營裡的波蘭猶太人還活著。簡言之,德國對波蘭猶太人的進攻不是個長期、逐步漸進的計畫,而是一場不折不扣的閃電戰,是一個需要動員大量突擊部隊的大規模進攻。而且這個進攻還是發生在德國在俄羅斯的戰事正值緊要關頭之時——這一時期以德國向克里米亞及高加索重新挺進為始,慘敗於史達林格勒告終。
如果說德國一九四二年的軍事進攻最終是失敗了,那麼針對猶太人、尤其是波蘭猶太人的閃電戰卻沒有。我們已知居住在主要猶太區,尤其是華沙及羅茨(Lódź)的猶太人是如何被殺害的。但大多數波蘭猶太人生活在較小的市鎮裡,這些市鎮的人口有超過三〇%是猶太人,有時甚至高達八、九○%。德國是如何組織並執行計畫,毀滅這些四散在各地的猶太人口呢?在戰事急轉直下的這一年,他們又是從哪裡找到人力來完成大規模屠殺的海量後勤工作呢?死亡集中營的工作人員已精簡到不到再少了。但要把小型猶太區淨空,包括圍捕和驅逐或槍決大部分的波蘭猶太人,所需的人力可不能精簡。
為了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我來到斯圖加特(Stuttgart)附近的路德維希堡(Ludwigsburg)。這裡是國家司法部中央辦公室(Central Agency for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s of Justice, Zentrale Stelle der Landesjustizverwaltungen)的所在地,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負責協調納粹罪行調查的辦公室。我正在查閱他們收藏的大量起訴書和判決,幾乎每一場德國針對納粹對波蘭猶太人犯下罪行的審判起訴書和判決都在這裡了,然後我第一次看到了關於一〇一後備警察營(Reserve Police Battalion 101,譯按:下簡稱一〇一營)的起訴書,這是德國秩序警察(German Order Police)所屬的一個單位。
雖然我研究納粹大屠殺的檔案文件和法庭紀錄已近二十年了,但這份起訴書對我仍產生了異常強烈且令人不安的衝擊。在事件的過程中,「選擇」這個課題被戲劇性地表達,並得到了至少是某些加害者的公開討論,這種事是我從來沒遇過的;我也從來沒看過大屠殺的駭人罪行與殺手的人性臉孔如此鮮明地並列在一起。
這份起訴書大量逐字引用了庭審前對後備警察營成員的審訊內容,從中可以立刻清楚看出這個案子立足於異常豐富的證詞之上。此外,這些證詞有許多給人一種真誠直率的「感覺」,沒有查閱這類法庭紀錄時經常看到的開脫罪名、不在場證據及捏造的證詞。針對一〇一後備警察營的調查及司法追訴過程長達十年(一九六二至一九七二年),由州檢察官辦公室(Office of the State Prosecutor, Staatsanwaltshaft)負責執行。這個檢察官辦公室(肯定是整個德國最認真勤奮地追訴納粹罪行的單位之一)仍負責保管關於這個案件的法庭紀錄,我成功申請到了文件的查閱許可。
不同於許多納粹屠殺部隊,成員身分只能部分重建,一〇一後備警察營卻有完整名冊可供調查人員參考。由於大多數人來自漢堡,並且在調查進行時仍住在那裡,我於是能夠研究其中兩百一十人(警察營成員一九四二年六月被全員派往波蘭時,將近五百人)的審訊內容。這組審訊紀錄提供了具代表的樣本,可以統計出年齡、納粹黨及黨衛軍(SS)成員身分和社會背景的具體數字。此外,約有一百二十五份證詞提供了充分的實質內容,讓我不僅能詳細地重建整個故事,還可以分析這個殺戮部隊的內部動態。
最後,大屠殺之所以發生是因為最基層的人在一段長時間內大量殺害了其他人。也就是說,這些出身基層的加害者變成了「專業劊子手」。歷史學家在嘗試書寫由這種人組成的殺人隊時遇到了無數困難,其中之一就是資料來源的問題。相較於在蘇聯執行任務的許多殺人隊,一〇一後備警察營的案子裡幾乎沒有同時期的文件紀錄,也沒有對其殺戮活動的明確紀錄。少數猶太倖存者的說明僅能讓我們重建該警察營在一些城鎮執勤時,從事各種行動的日期和規模。但是與倖存者對於猶太區和集中營裡主要加害者的證詞不同,因為這些環境允許長期的接觸;倖存者證詞很難提供我們關於一〇一後備警察營這種流動單位的詳情。陌生的人來了,執行完他們的殺人任務後又離開了。事實上,倖存者幾乎記不得秩序警察身穿的特別的綠制服以指認參與行兇的究竟是什麼樣的單位 。
因此,在書寫關於一〇一後備警察營的故事時,我必須大量依賴一九六〇年代時針對一百二十五名成員進行的司法審訊紀錄。要透過一百二十五個人在事情發生二十多年後的記憶篩選來瞭解單一單位對於同一事件的經歷,對一位追求確定性的歷史學家而言實在是惶惶不安。他們每個人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每個人看見和做的事情都不一樣。每個人接下來都壓抑或遺忘了這個後備警察營經驗的某些面向,或是用不同方式重塑了自己對這些經驗的記憶。因此這些審訊紀錄呈現給我們的必然是一堆令人困惑的視角與記憶。弔詭的是,如果我拿到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百二十五個人的詳盡回憶,我可能會產生一種錯覺,以為自己可以更確定這個警察營曾經發生過什麼事。
除了不同的視角與記憶之外,提供證詞的情境條件也造成了干擾。很簡單,有些人因為擔心說出他們記得的實情帶來的司法後果,所以蓄意說謊。所以不只是壓抑和扭曲而已,謊言也影響了證人的陳述。再者,審訊者詢問相關問題是為了完成任務,要針對特定人所犯下的具體、可起訴罪行而蒐集證據,而不是系統性地調查更廣泛的、往往僅有模糊印象的主觀經驗,但警察經驗的這些面向就算對律師不重要,對歷史學家而言卻很重要。(未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