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處都是張愛玲:傷心時蒼涼,高興時亦有蒼涼……她看透繁華虛妄,寫盡世間悲歡
內容簡介
一身傲骨,半生冷艷
用文字抵抗命運,寫盡浮華背後的蒼涼
她是才女,更是亂世中最清醒的靈魂
⚑ 生如浮花
本書以張愛玲的人生為軸,採取文學敘事與史實交織的方式,以詩意流動的文字,書寫這位傳奇女作家從名門望族走向流離孤絕的七十一年生命歷程。作者不僅描述其外在經歷,更深掘她內心幽微的情感轉折與性格演變,形成一幅濃郁蒼涼的文學肖像畫。
⚑ 從繁華到蒼涼
書中細膩描寫張愛玲童年所處的家庭背景:身為清末重臣之後,卻因父親沉溺鴉片與家庭紛爭而早早經歷親情破碎。母親的離去與父親的軟禁,讓她從小就學會用文字築起心靈堡壘。青春期的她,在家庭與社會雙重壓力中苦苦掙扎,形成她日後冷峻、清醒而又悲觀的文學風格。書中對其少女時代的描寫格外動人,展現她在壓抑中仍努力追求自由與知識的堅毅。
⚑ 穿越時代風雨的女性之聲
本書不僅是一部個人傳記,更是一部映照時代的女性史。張愛玲身處亂世,卻堅持書寫個體情感與女性處境,挑戰主流歷史敘事與父權結構。她的愛情,無論是與胡蘭成的短暫熱烈,或晚年與賴雅的平靜相守,皆充滿矛盾與深情,呈現一位才女在「愛與恨、名與孤、俗與雅」之間的徘徊與掙扎。
⚑ 文學解讀與思想深度
本書另一大特色是對張愛玲文學作品的深入解讀。作者結合張愛玲的小說、散文、書信與未公開手稿,逐層剖析其文字背後的情感與思想。從《金鎖記》、《傾城之戀》到《小團圓》,每一部作品都與她的生命經驗密切相關,文字成為她與世界對抗的方式,也成為她自我療癒的過程。
⚑ 詩意筆觸,冷峻現實
本書文字雅緻細膩,既如畫筆勾勒,又如刀鋒切割,將張愛玲矛盾複雜的性格真實呈現。從家族盛衰、親情傷痕,到時代更迭與情感漂泊,作者以戲劇化的筆法與文學敘事結構,讓這本傳記不僅具備歷史深度,也擁有小說般的閱讀魅力。
⚑ 一部女性心靈與時代命運的交響曲
本書講述張愛玲的一生,更透過她的生命經歷與文學作品,描繪出一代女性在歷史浪潮中的掙扎與倔強。是對張愛玲的深情致敬,也是一面照見我們自身情感、夢想與失落的鏡子。對於喜愛張愛玲、關注文學與女性議題的讀者而言,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細細咀嚼的佳作。
本書特色:本書細膩描繪張愛玲從貴族沒落、童年失愛、青年掙扎到晚年孤絕的生命歷程,融入大量書信、作品與時代背景的交錯解讀。展現她文學天賦,也揭露內心的傷痕與複雜情感。書中不僅真實還原張愛玲的人生軌跡,更以感性筆觸,刻畫她在愛與自由間的掙扎,是一部充滿戲劇張力與歷史溫度的傳記作品。
用文字抵抗命運,寫盡浮華背後的蒼涼
她是才女,更是亂世中最清醒的靈魂
⚑ 生如浮花
本書以張愛玲的人生為軸,採取文學敘事與史實交織的方式,以詩意流動的文字,書寫這位傳奇女作家從名門望族走向流離孤絕的七十一年生命歷程。作者不僅描述其外在經歷,更深掘她內心幽微的情感轉折與性格演變,形成一幅濃郁蒼涼的文學肖像畫。
⚑ 從繁華到蒼涼
書中細膩描寫張愛玲童年所處的家庭背景:身為清末重臣之後,卻因父親沉溺鴉片與家庭紛爭而早早經歷親情破碎。母親的離去與父親的軟禁,讓她從小就學會用文字築起心靈堡壘。青春期的她,在家庭與社會雙重壓力中苦苦掙扎,形成她日後冷峻、清醒而又悲觀的文學風格。書中對其少女時代的描寫格外動人,展現她在壓抑中仍努力追求自由與知識的堅毅。
⚑ 穿越時代風雨的女性之聲
本書不僅是一部個人傳記,更是一部映照時代的女性史。張愛玲身處亂世,卻堅持書寫個體情感與女性處境,挑戰主流歷史敘事與父權結構。她的愛情,無論是與胡蘭成的短暫熱烈,或晚年與賴雅的平靜相守,皆充滿矛盾與深情,呈現一位才女在「愛與恨、名與孤、俗與雅」之間的徘徊與掙扎。
⚑ 文學解讀與思想深度
本書另一大特色是對張愛玲文學作品的深入解讀。作者結合張愛玲的小說、散文、書信與未公開手稿,逐層剖析其文字背後的情感與思想。從《金鎖記》、《傾城之戀》到《小團圓》,每一部作品都與她的生命經驗密切相關,文字成為她與世界對抗的方式,也成為她自我療癒的過程。
⚑ 詩意筆觸,冷峻現實
本書文字雅緻細膩,既如畫筆勾勒,又如刀鋒切割,將張愛玲矛盾複雜的性格真實呈現。從家族盛衰、親情傷痕,到時代更迭與情感漂泊,作者以戲劇化的筆法與文學敘事結構,讓這本傳記不僅具備歷史深度,也擁有小說般的閱讀魅力。
⚑ 一部女性心靈與時代命運的交響曲
本書講述張愛玲的一生,更透過她的生命經歷與文學作品,描繪出一代女性在歷史浪潮中的掙扎與倔強。是對張愛玲的深情致敬,也是一面照見我們自身情感、夢想與失落的鏡子。對於喜愛張愛玲、關注文學與女性議題的讀者而言,本書無疑是一部值得細細咀嚼的佳作。
本書特色:本書細膩描繪張愛玲從貴族沒落、童年失愛、青年掙扎到晚年孤絕的生命歷程,融入大量書信、作品與時代背景的交錯解讀。展現她文學天賦,也揭露內心的傷痕與複雜情感。書中不僅真實還原張愛玲的人生軌跡,更以感性筆觸,刻畫她在愛與自由間的掙扎,是一部充滿戲劇張力與歷史溫度的傳記作品。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雪地裡海棠開
第二章 可悲可愛的青春
第三章 短暫的快樂
第四章 情斷上海
第五章 新曙光不屬於我
第六章 蒼涼的愛
第七章 暮色沉沉
第八章 海這邊,和海那邊
第一章 雪地裡海棠開
第二章 可悲可愛的青春
第三章 短暫的快樂
第四章 情斷上海
第五章 新曙光不屬於我
第六章 蒼涼的愛
第七章 暮色沉沉
第八章 海這邊,和海那邊
試閱
簡約如畫的童年
一九二四年,中國天津的一個夜晚,在張家的花園洋房裡。這個往日裡燈火璀璨、杯觥交錯的豪宅,如今只有一盞昏黃的電燈閃爍著哀怨,透出陣陣清冷的味道。客廳裡,洋房的主人張志沂表情陰沉,焦躁地踱步著,樓上時不時還傳來女子的抽泣聲。
這座花園洋房原本是張志沂的父親──張佩綸結婚時的房子。因張佩綸彈劾、罷免失職大臣,以及強硬的對外主戰立場,成為了「得名最遠,召忌最深」的清流黨人,不過,李鴻章卻十分青睞和支持他。張佩綸的父親身為安徽巡察使,早年便與李鴻章往來密切,到張佩綸一代時,兩家更是深交,在張佩綸谷底時,李鴻章甚至將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兒嫁給他。李鴻章和張佩綸二人皆是清末重臣,是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物,因此張志沂的母親──李菊藕也對其抱有殷切期望,教導他飽讀詩書、學貫古今典籍,八股文也背得滾瓜爛熟。然而,時不我與,在民國初期時,新式教育將封建科舉考試掃蕩得一乾二淨,也擊碎了張志沂的仕途大夢,致使這位封建遺少從此一蹶不振。
身上沾滿封建積習的張志沂,生在社會劇烈變革的時代,加上他出身在顯赫的洋務派世家大族,從小耳濡目染了一些西方的新思維。他的母親於一九一六年去世後,張志沂十分不滿二哥張志潛「長兄如父」的嚴格管教,於是找到機會,在天津津浦鐵路局找了個英文祕書的工作,便帶著妻子黃素瓊、妹妹張茂淵,以及自己的兩個孩子跑到天津,開始了熱衷已久的時尚生活。張志沂喜歡買時尚的名牌轎車,看西方現代小說和新報紙,生活富足且悠閒,這對年輕夫婦從家裡帶來豐厚的遺產和嫁妝,過上鋪張的生活。
然而,張志沂鍾情於西式生活的方式徒有其表,封建家族的腐朽思想及沒落家庭的道德觀早已滲透進他的骨子裡。吸鴉片、賭博、逛妓院、納小妾等陳腐的生活方式,他仍照單全收,這讓黃素瓊非常不滿。黃素瓊是一位來自湖南的清秀俊雅的新女性,父親是湘軍統領之子,出身將門讓她比旁人多了一些抗爭意識。最初,她還勸誡丈夫不要在外納妾、抽鴉片,無果後她感到心灰意冷,開始不關心自己的愛情小天地了。整日裡鬱鬱寡歡、沉默不語,無聊時便學一些外語、彈彈鋼琴,或是自己設計、裁剪衣物,來妝點一下陰鬱的心情。
黃素瓊經常找小姑子張茂淵傾訴哀怨,張茂淵也對自己哥哥張志沂身上極濃的封建陋習嗤之以鼻,兩人對這位浪蕩公子的行徑早就不滿了。越積越久,就越覺得應該趁早脫離這個陰暗的房子。於是,張茂淵向張志沂提出要出國留學。雖然張志沂不是特別同意,但他與二哥張志潛分家時所得的財產,也有張茂淵的一份,當然是沒有立場全力反駁。
與張茂淵親如姐妹的黃素瓊,也正在找尋機會逃離這裡,便以小姑子出國留學需要有人監護的藉口,準備陪她留洋。張志沂知道後心中暗喜,他知道黃素瓊這一走便不會再回來,且自己在外面的幾個小妾也已經急不可耐了,每天在自己耳邊絮叨──哪怕做一天正室也好,張志沂正好藉機將這個黃臉婆踢開。
黃素瓊的決定,是在向舊家庭倫理挑戰,去奔赴自己的理想生活。可讓這位母親最揪心和牽掛的,是自己年幼的孩子:小煐(ㄧㄥ,張愛玲的乳名)和小魁(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的乳名),痛徹心腑之餘,也懷疑自己的離開是否太自私。就是這個夜晚,封建遺少張志沂心情沉重地聽自己的妻子在樓上輕聲啜泣,雖然心中柔軟的情感有所觸及,但他絕容不下一位整天讓自己戒鴉片,且與自己外面小妾水火不容的女人長久地待在家中。
黃素瓊這位湖南女子,骨子裡流著自由的血液,她還是選擇拋棄一切。因為只有如此,自己那顆自由的心才不會在屈辱和壓抑中凋零、死亡,柔軟的愛情之光亦可復甦和跳躍。
哭累了,想累了,她便掀開窗簾,讓柔美清亮的月光照射到身體上,灌進心脾裡。外面的夜像銀亮的網,朦朧地罩在大地上,寂靜的月亮流淌著悲傷,把自己的身體都融進去了。回首再看一眼,屋子中間那張睡了許久的床,在暗夜裡活像一艘冰冷的船。睡在上面,自己也成爲青灰色的祭品,任人宰割。
她決定投進月亮的懷裡,帶著愛恨和不捨的決心。
「上船的那天,她伏趴在竹床上痛哭,綠衣綠裙上釘有抽搐發光的小片子。用人幾次來催說已經到了時候了,她像是沒聽見,他們也不敢開口了,把我推上前去,叫我說:『嬸嬸,時間不早了。』(我算是過繼給另一房的,所以要稱叔叔嬸嬸。)她不理我,只是哭。她睡在那裡像船艙的玻璃上反映的海。綠色的小薄片,然而有海洋的無窮盡的顛簸悲慟。我站在竹床前面看著她,有點手足無措。他們又沒教給我別的話,幸而用人把我牽走了。」
黃素瓊還是走了,在張愛玲幼小的心靈裡,只留下一個美麗的背影。
或許是母親那憂傷的面容已經刻進她內心的最深處,只等激發的那一刻。張愛玲回憶,母親是新派女性,自己與母親是要分開居住的。「早上女傭把我抱到她床上去,是銅床,我趴在方格子青錦被上,跟著她不知所云地背唐詩。她才醒過來總是不甚快樂的,和我玩了許久方才高興起來。我開始認字塊,就是伏在床邊上,每天下午認識兩個字之後,可以吃兩塊綠豆糕。」
多年後,回憶起來,母親那秋水一樣的憂傷臉龐,雖然已經被時光肢解而變得破碎了,可張愛玲還是能拼湊出完整的模樣。就好像歐洲哥德式教堂裡的彩繪玻璃畫上的故事,當極傷感的光線毫無遮攔地穿透內心時,便會倒映出那些埋藏在心底的記憶。
失去母親,青澀的童年隱隱覺得沒了些味道。畢竟失去得很早,還沒來得及品味便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沒明顯感覺到有什麼缺失。小孩的壞情緒總是消散得很快,四歲的小煐和弟弟小魁逐漸適應了沒有母親的生活。夏天裡,她會「穿一件白底小紅桃子紗短袖,紅褲子」,坐在庭院的大樹蔭涼下,去「喝完一大碗淡綠色、澀而微甜的六一散」,讀些稀奇古怪的謎語或唐詩。有時候,傭人何干會帶著小煐去探望後院的小雞,她總會問一些奇怪的問題。何干是專門帶小煐的女傭,帶弟弟小魁的女傭則叫做張干。那時候,家裡帶男孩的女傭地位很高,張干經常會搖動著她那雙小腳,讓其他下人服從她。何干帶的是女孩,覺得自己沒什麼地位,不敢和她發生爭執,只是忍讓。小煐卻極為反感,經常和張干吵。最後,張干會說:「你這脾氣只好住獨家村,最好嫁得遠遠的,弟弟也不要你回來。」
最讓小煐受不了的就是男尊女卑,這些話激起了小煐的鬥志,她決心要超過弟弟,而且做什麼都要比他更強才行。
不過,更多童年時光裡,弟弟還是可愛的,有水靈靈的大眼睛和長長的睫毛,就像畫裡的娃娃一樣可愛,即使是女孩子看了也羨慕不已。長輩們見到他都會問:「把你的睫毛借我好嗎?明天就還回來。」這時,他總是拒絕的。和弟弟一起玩耍,要強的姐姐會出主意,讓大家撿些樹枝玩打架遊戲。陽光慵懶地斜照進庭院裡,兩個孩子穿梭在石板小徑、臺階上,像唱戲裡的武生一樣,咿啞地喊著打殺。玩了一會,弟弟便拖住姐姐的後腿,爭吵著不聽調遣;抑或姐姐被氣得扭頭走開,乾脆不理會這個小無賴。弟弟則在後面低頭尾隨,兩人誰也不說話,弟弟也不道歉。
時光像賽璐珞的電影膠片,一串串記憶段落透過玻璃片,落在心底。有時會很清晰,有時又模糊,這和時間的遠近沒有關係,而是和纏繞的情感有關。譬如:張愛玲會恨自己的弟弟不長進,有時會想起他嫉妒自己的畫,趁自己不在時去塗抹,甚至毀掉它;嘴又饞,喜歡吃糖之類的。然而,他的確太秀美可愛了,小煐為了逗他,還會編排故事。例如:一個旅人遇見一隻老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逃跑了。還沒等她講完,小煐便樂開懷了,在他的臉上吻一下,把弟弟當成小玩具。
一九二四年,中國天津的一個夜晚,在張家的花園洋房裡。這個往日裡燈火璀璨、杯觥交錯的豪宅,如今只有一盞昏黃的電燈閃爍著哀怨,透出陣陣清冷的味道。客廳裡,洋房的主人張志沂表情陰沉,焦躁地踱步著,樓上時不時還傳來女子的抽泣聲。
這座花園洋房原本是張志沂的父親──張佩綸結婚時的房子。因張佩綸彈劾、罷免失職大臣,以及強硬的對外主戰立場,成為了「得名最遠,召忌最深」的清流黨人,不過,李鴻章卻十分青睞和支持他。張佩綸的父親身為安徽巡察使,早年便與李鴻章往來密切,到張佩綸一代時,兩家更是深交,在張佩綸谷底時,李鴻章甚至將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兒嫁給他。李鴻章和張佩綸二人皆是清末重臣,是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物,因此張志沂的母親──李菊藕也對其抱有殷切期望,教導他飽讀詩書、學貫古今典籍,八股文也背得滾瓜爛熟。然而,時不我與,在民國初期時,新式教育將封建科舉考試掃蕩得一乾二淨,也擊碎了張志沂的仕途大夢,致使這位封建遺少從此一蹶不振。
身上沾滿封建積習的張志沂,生在社會劇烈變革的時代,加上他出身在顯赫的洋務派世家大族,從小耳濡目染了一些西方的新思維。他的母親於一九一六年去世後,張志沂十分不滿二哥張志潛「長兄如父」的嚴格管教,於是找到機會,在天津津浦鐵路局找了個英文祕書的工作,便帶著妻子黃素瓊、妹妹張茂淵,以及自己的兩個孩子跑到天津,開始了熱衷已久的時尚生活。張志沂喜歡買時尚的名牌轎車,看西方現代小說和新報紙,生活富足且悠閒,這對年輕夫婦從家裡帶來豐厚的遺產和嫁妝,過上鋪張的生活。
然而,張志沂鍾情於西式生活的方式徒有其表,封建家族的腐朽思想及沒落家庭的道德觀早已滲透進他的骨子裡。吸鴉片、賭博、逛妓院、納小妾等陳腐的生活方式,他仍照單全收,這讓黃素瓊非常不滿。黃素瓊是一位來自湖南的清秀俊雅的新女性,父親是湘軍統領之子,出身將門讓她比旁人多了一些抗爭意識。最初,她還勸誡丈夫不要在外納妾、抽鴉片,無果後她感到心灰意冷,開始不關心自己的愛情小天地了。整日裡鬱鬱寡歡、沉默不語,無聊時便學一些外語、彈彈鋼琴,或是自己設計、裁剪衣物,來妝點一下陰鬱的心情。
黃素瓊經常找小姑子張茂淵傾訴哀怨,張茂淵也對自己哥哥張志沂身上極濃的封建陋習嗤之以鼻,兩人對這位浪蕩公子的行徑早就不滿了。越積越久,就越覺得應該趁早脫離這個陰暗的房子。於是,張茂淵向張志沂提出要出國留學。雖然張志沂不是特別同意,但他與二哥張志潛分家時所得的財產,也有張茂淵的一份,當然是沒有立場全力反駁。
與張茂淵親如姐妹的黃素瓊,也正在找尋機會逃離這裡,便以小姑子出國留學需要有人監護的藉口,準備陪她留洋。張志沂知道後心中暗喜,他知道黃素瓊這一走便不會再回來,且自己在外面的幾個小妾也已經急不可耐了,每天在自己耳邊絮叨──哪怕做一天正室也好,張志沂正好藉機將這個黃臉婆踢開。
黃素瓊的決定,是在向舊家庭倫理挑戰,去奔赴自己的理想生活。可讓這位母親最揪心和牽掛的,是自己年幼的孩子:小煐(ㄧㄥ,張愛玲的乳名)和小魁(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的乳名),痛徹心腑之餘,也懷疑自己的離開是否太自私。就是這個夜晚,封建遺少張志沂心情沉重地聽自己的妻子在樓上輕聲啜泣,雖然心中柔軟的情感有所觸及,但他絕容不下一位整天讓自己戒鴉片,且與自己外面小妾水火不容的女人長久地待在家中。
黃素瓊這位湖南女子,骨子裡流著自由的血液,她還是選擇拋棄一切。因為只有如此,自己那顆自由的心才不會在屈辱和壓抑中凋零、死亡,柔軟的愛情之光亦可復甦和跳躍。
哭累了,想累了,她便掀開窗簾,讓柔美清亮的月光照射到身體上,灌進心脾裡。外面的夜像銀亮的網,朦朧地罩在大地上,寂靜的月亮流淌著悲傷,把自己的身體都融進去了。回首再看一眼,屋子中間那張睡了許久的床,在暗夜裡活像一艘冰冷的船。睡在上面,自己也成爲青灰色的祭品,任人宰割。
她決定投進月亮的懷裡,帶著愛恨和不捨的決心。
「上船的那天,她伏趴在竹床上痛哭,綠衣綠裙上釘有抽搐發光的小片子。用人幾次來催說已經到了時候了,她像是沒聽見,他們也不敢開口了,把我推上前去,叫我說:『嬸嬸,時間不早了。』(我算是過繼給另一房的,所以要稱叔叔嬸嬸。)她不理我,只是哭。她睡在那裡像船艙的玻璃上反映的海。綠色的小薄片,然而有海洋的無窮盡的顛簸悲慟。我站在竹床前面看著她,有點手足無措。他們又沒教給我別的話,幸而用人把我牽走了。」
黃素瓊還是走了,在張愛玲幼小的心靈裡,只留下一個美麗的背影。
或許是母親那憂傷的面容已經刻進她內心的最深處,只等激發的那一刻。張愛玲回憶,母親是新派女性,自己與母親是要分開居住的。「早上女傭把我抱到她床上去,是銅床,我趴在方格子青錦被上,跟著她不知所云地背唐詩。她才醒過來總是不甚快樂的,和我玩了許久方才高興起來。我開始認字塊,就是伏在床邊上,每天下午認識兩個字之後,可以吃兩塊綠豆糕。」
多年後,回憶起來,母親那秋水一樣的憂傷臉龐,雖然已經被時光肢解而變得破碎了,可張愛玲還是能拼湊出完整的模樣。就好像歐洲哥德式教堂裡的彩繪玻璃畫上的故事,當極傷感的光線毫無遮攔地穿透內心時,便會倒映出那些埋藏在心底的記憶。
失去母親,青澀的童年隱隱覺得沒了些味道。畢竟失去得很早,還沒來得及品味便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沒明顯感覺到有什麼缺失。小孩的壞情緒總是消散得很快,四歲的小煐和弟弟小魁逐漸適應了沒有母親的生活。夏天裡,她會「穿一件白底小紅桃子紗短袖,紅褲子」,坐在庭院的大樹蔭涼下,去「喝完一大碗淡綠色、澀而微甜的六一散」,讀些稀奇古怪的謎語或唐詩。有時候,傭人何干會帶著小煐去探望後院的小雞,她總會問一些奇怪的問題。何干是專門帶小煐的女傭,帶弟弟小魁的女傭則叫做張干。那時候,家裡帶男孩的女傭地位很高,張干經常會搖動著她那雙小腳,讓其他下人服從她。何干帶的是女孩,覺得自己沒什麼地位,不敢和她發生爭執,只是忍讓。小煐卻極為反感,經常和張干吵。最後,張干會說:「你這脾氣只好住獨家村,最好嫁得遠遠的,弟弟也不要你回來。」
最讓小煐受不了的就是男尊女卑,這些話激起了小煐的鬥志,她決心要超過弟弟,而且做什麼都要比他更強才行。
不過,更多童年時光裡,弟弟還是可愛的,有水靈靈的大眼睛和長長的睫毛,就像畫裡的娃娃一樣可愛,即使是女孩子看了也羨慕不已。長輩們見到他都會問:「把你的睫毛借我好嗎?明天就還回來。」這時,他總是拒絕的。和弟弟一起玩耍,要強的姐姐會出主意,讓大家撿些樹枝玩打架遊戲。陽光慵懶地斜照進庭院裡,兩個孩子穿梭在石板小徑、臺階上,像唱戲裡的武生一樣,咿啞地喊著打殺。玩了一會,弟弟便拖住姐姐的後腿,爭吵著不聽調遣;抑或姐姐被氣得扭頭走開,乾脆不理會這個小無賴。弟弟則在後面低頭尾隨,兩人誰也不說話,弟弟也不道歉。
時光像賽璐珞的電影膠片,一串串記憶段落透過玻璃片,落在心底。有時會很清晰,有時又模糊,這和時間的遠近沒有關係,而是和纏繞的情感有關。譬如:張愛玲會恨自己的弟弟不長進,有時會想起他嫉妒自己的畫,趁自己不在時去塗抹,甚至毀掉它;嘴又饞,喜歡吃糖之類的。然而,他的確太秀美可愛了,小煐為了逗他,還會編排故事。例如:一個旅人遇見一隻老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逃跑了。還沒等她講完,小煐便樂開懷了,在他的臉上吻一下,把弟弟當成小玩具。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