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衣櫃:英國石油前執行長的出櫃告白與企業平權之路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四十年來,這位財星500大執行長全心全意地隱瞞自己的性傾向。
擔心曝光的風險,他不敢上夜店、也無法建立一般交往關係,
以為只要靠一夜情熬過一輩子就好。
直到某天,他選擇隱祕卻危險的做法:
他上網認識了一個應召男,兩人更交往了三年。
最終,幾乎是不可避免地,他的兩個世界對撞崩潰了⋯⋯
回顧我擔任英國石油執行長的期間,
我但願當時自己有足夠的勇氣早點出櫃。我的後悔至今仍難以平息。
我希望本書的故事能帶給一些男女同志勇氣:
你不該犧牲自己的幸福快樂,只為了討好那些觀念陳舊的人。
————英國石油前執行長 約翰.布朗John Browne————
入圍《金融時報》、《財星》雜誌年度好書
紀大偉、但唐謨、蔡康永、楊雅喆、萬金油、黃益中、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 一致推薦 ▌
————離開我一手建立的企業,感覺彷彿我的心死了一般。
數十年來我努力切割、隔離我生命裡的一大部分,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但在那天,幾乎是不可避免地,我的兩個世界對撞崩潰了⋯⋯
四十年來,約翰・布朗全心全意地在石油業界隱瞞自己的性傾向。
害怕曝光,他不敢上夜店、更無法建立一般的交往關係,一直以為只要靠一夜情熬過一輩子就好。但他選擇了隱祕卻更危險的做法——2003年,透過網站認識了當時23歲的應召男傑夫。九個月後,傑夫搬進他家。這段感情來得難堪,即使是對極親近的友人,布朗也瞞著與傑夫相識的緣由。後來兩人分手,布朗中止了對傑夫的金援。最終,傑夫將這一切以高價賣給了英國小報。
2007年,在布朗60歲這一年,他的同志身分公諸於世。他選擇離開自己一手建立的英國石油,但並未就此陷入低潮——這本充滿勇氣及開創性的著作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本書既是誠實且動人的回憶錄,也是嚴謹而犀利的社會評論。布朗坦率地回顧自己的雙面人生,也大膽揭露世界各地企業裡依然強烈的恐同文化。此外,他更訪談全球LGBT族群的重要人物與知名企業領導者。透過這些精彩的生命故事和多項論據,布朗極具說服力地闡述為什麼即使有各種風險,自我揭露仍然是最好的選擇——對員工與企業皆然。布朗認為,企業界與同志圈能以務實且創造極大利益的方式產生交集:徹底執行同志友善政策的企業,相較於保守封閉者,更能吸引各路頂尖人才;同志員工也無須費盡心思遮掩性傾向,因此更能專注於工作、發揮創意,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玻璃衣櫃》以英國石油前執行長約翰.布朗深藏櫃內數十年後的自我發現之旅為開端,鼓舞著擔憂出櫃將摧毀專業成就的每個人,更為我們揭示企業應該如何創造開放的文化並從中獲益。
名人推薦
▌好評推薦 ▌
紀大偉|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專序推薦
但唐謨|影評人、作家
蔡康永|作家、主持人
楊雅喆|導演
萬金油|《不存在的人》《女朋友。男朋友》作者
黃益中|熱血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理查.布蘭森爵士|維珍集團創辦人
勞埃德.布朗克凡|高盛集團執行長
彼得.桑茲|渣打銀行執行長
保羅.波曼|聯合利華執行長
————好評讚譽
約翰.布朗的視野不是微觀的,而是巨觀的:他並非關心個人層次的上班族求生秘訣,而是關心整體社會層次的生命向度。約翰.布朗的邏輯是,只要企業給同志好處——而且是長遠的好處,那麼終究會造福企業自己——而且是長期的造福。⋯⋯某些同志讀者朋友覺得約翰.布朗的白領階級世界很遙遠,但是我覺得約翰.布朗還是可以當作同志的策略性盟友。
——紀大偉|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再堅固的深櫃只要找到致命的施力點就會崩潰,但社會上牢不可破的歧視,更是。因為那些歧視本來就禁不起檢驗。
——楊雅喆|導演
愛上總裁在這裡並不是羅曼史小說的書名,而是一則真實的老gay買春落難記。但所有的醜聞都可以有正面意義,至少我們知道,同性戀無所不在,而原來位高權重的企業執行長也會為了出櫃而怯懦與苦惱。
——萬金油|《不存在的人》《女朋友。男朋友》作者
隨著時代風氣轉變,人權意識提高,同志們開始勇敢出櫃,不畏外界流言蜚語,用自己的行動捍衛自己的價值,也鼓勵其他同志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當改變開始,相關的阻力也會一波接著一波接踵而來。
但是,同志人權是普世價值,它站在真理的這一方,這股力量沛然莫之能禦。就像同志們所言:「我們要的不是特權,是平權!」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但是,沒有、也不應該有阻止別人幸福的權力!
——黃益中|熱血公民教師、《思辨》作者
台灣的職場環境在同志議題上還是處於不去正面看待的情形,僅僅因為法律需求而「被動」維持不歧視的表面友善,卻沒有在公司政策甚至一般工作環境中「主動」讓同志有更有友善的工作環境。⋯⋯期待透過本書的出版,能讓企業開始思考同志友善職場環境的議題,甚至想辦法在企業內部進行實踐。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本書既講述個人故事,也提供明確指引。這本書勾勒出一幅令人信服的藍圖,告訴我們,如果 LGBT 男女不再困於自己的身分,擺脫偏見與焦慮的糾纏,我們的社會或個人所能企及的理想樣貌。
——勞埃德.布朗克凡Lloyd Blankfein|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執行長
一本勇敢且引人入勝的書,告訴我們企業可以如何領頭促進同志權益;也告訴我們,為什麼無論對企業或個人來說,做真實的自己都是最好的選擇。
——理查.布蘭森爵士Sir Richard Branson|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辦人
你的員工裡有多少人過著雙重生活?有多少人浪費寶貴的精力與情感,只為了緊鎖櫃門?企業領袖們嫻熟於改造世界、觸發改變。這是一個我們可以做到、也應該做到的議題。
——彼得.桑茲Peter Sands|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執行長
這是一本充滿勇氣與實用性的書,提醒我們,雖然社會已經取得巨大進步,但我們距離真正寬容的社會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本書有力地說明,企業必須是推動寬容的驅動力。
——保羅.波曼Paul Polman|聯合利華(Unilever)執行長
布朗勛爵的這本著作充滿毫不退縮的真誠,將帶來長遠的社會價值。他在書裡說道:「當你能展現真實的自己,你能做得更多,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他花了大半的職業生涯旅程才得到這個結論;但隨著他把結論分享出去,將讓他人更能輕易追隨。
——馬汀.索洛爵士Sir Martin Sorrel|WPP集團執行長
這是一本勇敢的書。本書探討了全球商業界幾乎從不討論的議題——同志權益,並驅散了各種誤解。
——瑪莎.福克斯Martha Lane Fox|lastminute.com網站創辦人
企業界一流的同志權益代言人。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在蘋果執行長提姆.庫
目錄
序/導讀
試閱
在2012年11月的英國上議院,我在投票表決期間的休息時段站在走廊,和一位學者、一位主教、一名政治人物談話。我說,明天我要在「彩虹華爾街」(Out on the Street)研討會上主持一場座談,這場活動邀請了資深商界領袖齊聚一堂,討論如何改善女同志、男同志、跨性別(LGBT)員工在金融服務業的工作氛圍。三位大老一臉困惑。「真想不到」,一人說道。「這個問題早就解決了。在學術界、教會、政治界,我們一點問題也沒有。」
這句話聽起來,好像他起了個頭,要開始講個低劣的笑話,但大老們臉上浮現驚訝的表情,顯然不是在開玩笑。多數人(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普遍對 LGBT 員工每天面對的困境渾然不覺。即使大環境已經有種種反歧視的措施、社會對同志婚姻的態度逐漸轉變、大眾文化中有越來越多同志人物,在美國估計仍有 41 % 的 LGBT 員工選擇不出櫃。在英國,則是 34%。努力想爬上企業高層的員工顯然缺乏學習仿效的對象:截至 2013 年底,《財星》五百大企業的執行長裡,竟然連一位公開出櫃的同志也沒有。
這本書希望能了解他們不願出櫃的原因是什麼,並告訴讀者以真面目待人的種種優點。
這本書匯集了超過一年的研究,以及我與全世界超過一百名商界專業人士、執行高層、學者、體育與娛樂界人士、心理學家、多元文化思想領導者的訪談。這本書有兩個目標。第一是透過我自身的故事以及其他同志企業執行高層的故事告訴讀者,無論是對員工自己或對支持員工的企業,出櫃都是最佳策略。第二是為企業提供一條可以採行的道路,以促進真誠、包容、多元、尊重的價值。
我必須做幾個重要聲明。首先,我的初衷並不是代表整體同志社群發聲。每個人的出櫃經驗都不一樣。年齡、地域、職業、年資、宗教背景、家庭狀況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出櫃的經驗。在找尋面談對象時,我不但透過自己的人際網路,也撒下更大的網,希望能捕捉更多元的聲音與經驗。然而,本書主要還是聚焦在白領專業人士。這麼做並不是有意要掩蓋藍領階層面對的挑戰。事實是,我在商業界打滾了超過四十年。我希望能寫些關於我自己最熟悉的事物。
同樣地,本書主要側重在美國與歐洲。在一些國家,同性戀仍被視為犯罪,曝光會讓同志入獄或甚至喪命,與這些國家的男女同志相比,西方國家的LGBT商界人士面對的困境只是小巫見大巫,簡直微不足道。當美國的活躍人士疾呼要求給同性伴侶平等福利、給同性婚姻法律認可的同時,在烏干達與印度等地的活躍人士則是在為最基本的保障與人權奮鬥。他們的困境值得全球關注,但已超越了本書的中心範圍。我希望西方國家的商界領袖與企業可運用他們的影響力,幫助其他地區的LGBT族群做出改變。
最後,本書是以務實取向而非理論取向。書頁裡的故事提供了各種範例,人們可以從中學習並挑選適合的案例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中。
出櫃只需一瞬間,但是,要建立出櫃的自信心卻可能需要幾十年。出櫃背後包含了歷史與心理、法律與宗教、成功與失敗等種種因素。本書希望能涵括這些要素。第一章聚焦在我向英國石油公司(BP)請辭的事件,這起事件的導火線是我的性傾向曝光。環繞著我離職的種種戲劇性事件,象徵著我的專業生涯與個人生活的轉捩點。它們顯示的是不真誠帶來的後果。
我對自己性傾向的不安全感不全然來自於我的生長環境、我的事業或我的社交網路。另一個重要的影響,是社會長期以來用不同的標準看待同志、給同志不同的待遇。第二章將介紹恐同心理在世界各地的社會與時代落地生根的歷史脈絡。
恐同心理,以及其促成的反同法律正在逐漸消失。然而恐同的歷史遺產仍渲染著我們的思維。第三章,我們聆聽依舊躲在櫃裡的男男女女的聲音,他們到現在仍害怕出櫃會限制他們的事業成就。他們的恐懼也許過度誇大,但當你活在櫃裡的時候,是很難平衡看待這份恐懼的。聆聽他們的故事,也反映著很多我自身的經驗。
他們的憂慮與一項不幸的事實交織在一起:對同志的偏見依舊存在。我們將在第四章裡見到,偏見隨著時間漸漸消逝,但LGBT員工在出櫃時仍時時需要做好接受風險的心理準備。就如同任何其他行業一般,商界總有一部分心胸狹隘的人。但這個領域也有越來越多支持者。第五章將說明企業為什麼需要改變,該如何擁抱改變。企業現在了解,光是寬容LGBT員工是不夠的,更應該主動吸引他們,會帶來種種好處。
從出櫃以來,我的生活更加自由,我迎向全新的專業挑戰,不再為出櫃擔心。但出櫃是個艱難的過程。在第六章中,商界同志分享他們關於出櫃的種種正面的故事。這些故事形形色色,就像LGBT社群的成員一樣多元。
揭露真實自我所帶來的挑戰,在每個領域都不一樣。因此在第七章,我將目光轉向傳統商界以外的領域,包括專業體育界與政治界。在體育界,LGBT平等與包容程度仍遠遠落後社會整體,而政治界則是推動變革的最重要平台之一。這些領域有其獨特的環境條件,但它們為其他領域的男女同志提供了值得參考的學習經驗。
這段旅程,從衣櫃內走到執行長辦公室,將告訴我們公司企業如何能改變企業文化,促進對LGBT的包容性,這是第八章的主題。這章也將說明,為什麼同志員工必須為自身的職業生涯負責。公司如果能敲開櫃門,決定要不要走出去的人則是員工自己。
回顧我擔任英國石油公司執行長的時間,我但願當時自己有足夠的勇氣早點出櫃。我的後悔到今天仍難以平息。我知道,如果我早點出櫃,我可以對其他男女同志產生更大的影響力。我希望這本書的故事能帶給一些男女同志勇氣,發揮自身的影響力。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