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6~0919_開學季語言展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

What My Bones Know
每個想要得到救贖的反派角色,都要從他們最初的故事開始……
強推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出版情報

人生中遭遇的每一場衝突、失敗和缺陷,都能追本溯源

2023/04/24 通勤上班的時候,你是否曾什麼也不做,只是觀察周圍的人?你會不會想像,身旁的這個人,今天要去什麼地方,而他是否滿意現在的自己和人生?有些時候,我們或許都會這樣好奇。但對《我的骨頭知曉一切》的作者史蒂芬妮?胡(StephanieFoo)而言,這是她覺察的開始。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記述的是一趟學習講述創傷、進而接納創傷存在的旅程。作者史蒂芬妮在三十歲那年,可說是有著一份完美的人生履歷,但正是在這一年,諮商多年的她在諮商過程中,首次得知自己一直都患有「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C-PTSD。它和我們較常聽到的PTSD不同──如果PTSD是遭逢一場嚴重車禍而得,那麼罹患C-PTSD的人,卻是多年來一次又一次、成百上千次地經歷創傷事件。 史蒂芬妮在書中第一部分寫,她的傷,源自童年遭受的情感與肢體虐待。對她而言,童年的遭遇不只像是發生了一場車禍,而是宛如遭遇多場。她的大腦在潛意識中吸取了來自每一次衝突當下、成千上萬細瑣的刺激物。在受創了那麼多次後,她早已分不清、也難以找到自己情緒反應的真正觸發點。 然而,告別童年後的人生相對順遂,讓史蒂芬妮以為過去早已遠去。只是沒想到,突如其來的診斷結果,讓她的人生再次陷入混亂。確認自己的病名,並未帶給她一絲一毫的安全感。反而,她變得難以辨認自己人格特質中,有哪些部分在病理上是有問題的──她之所以總是在派對上滔滔不絕地講自己的事,是因為病讓她如此嗎?她喜歡在開會時偷偷塗鴉,也同樣是因病所致嗎?如果是,那麼她與她的病之間的界線在哪裡? 為了尋求解答,史蒂芬妮踏上了看似永無盡頭的旅途。她的心魔從體內長出、由內而外地改變了她這個人。她的創傷深刻入骨,部分來自父母的殘忍教養,部分則是在她出生以前就記載在她身體的每個細胞之中──因為科學告訴她,一個人所經歷的創傷會藉由DNA傳給孩子、甚至孫子。當我們的身體複製和再造時,身體裡的每個細胞都在「讀取」我們的DNA,並將其當作建造的藍圖。 史蒂芬妮或許永遠不會知道是什麼形塑、造就了今天的她,此生的記憶只是冰山一角,但啟程之後的她所獲得的至寶,正是對必須給予自己更多時間沉澱的意識── 認同一切有其限制,因此身體記得的一切就是她此生所有。 於是,她想要、也需要為自己「骨子裡所知的一切」發聲。只因她必須要先看見自己身上曾有過什麼,才能理解、饒恕,進而去愛。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或許讀來有一點點難受,不過,我們仍舊可以放心地去讀,只因史蒂芬妮在本書開始之前就留給了讀者這麼一段話:「即使有點劇透,但我還是想先向你保證:這本書有個快樂的結局。」 相信這本書跟它的作者吧。你一定不會後悔。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簡單卻顛覆的思辯,帶你穿越人生迷霧...自我成長書展75折起,滿額送保溫袋 👉逛逛去 

太多人活得太費力,我想為大家、包括我自己,找到比較省力、又能活得更舒服的方法。─蔡康永

內容簡介

「或許我和他們不一樣?或許我有什麼毛病?」

 

你想知道你的診斷結果嗎?

每個想要得到救贖的反派角色,都要從他們最初的故事開始……

 

「我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都充斥著我所不理解的事物。

但我的身體記得。我想為我骨子裡所知的一切發聲。

當這些天賦對我有益時,我要運用它;

當它無法為我帶來幫助時,我想理解並學會饒恕。」

──史蒂芬妮.胡

 

◆◆◆

 

「本書為渴望走出傷痛的人提供了希望。

──全球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蘿蕊・葛利布

 

★入選2022年Goodreads讀者票選年度最佳回憶錄

★榮獲2022年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華盛頓郵報》、

《出版人週刊》、AMAZON、Apple……年度好書

 

多年來,我深受焦慮和憂鬱症所苦。

這痛苦如同長著尖牙的怪獸,我與之搏鬥不下數百回。

每次,當我以為自己已經擊敗它了,它卻重新發動攻擊、再次朝著我的喉嚨撲來。

 

史蒂芬妮曾以為自己過著完美的生活,不僅從事夢寐以求的廣播工作,年紀輕輕就成為節目的得獎製作人,更住在有門禁的好公寓,擁有理想情人與一隻調皮的貓。但當她工作成癮,在派對上自顧自地猛說自己的事,或者當她遭主管刁難,硬要同事陪她訴苦、接收她的負面情緒,她才在眾人面露難色的臉上發現,或許自己正是讓每個人、也讓自己精疲力盡的元兇。

 

痊癒總是要從診斷開始。在與諮商師晤談後,她得知自己其實早就患有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omplex PTSD,患者經歷長時間且持續多年的創傷而得),源自她在童年時期便不斷遭到父母的言語與肢體暴力。她總以為自己已經擺脫過去,但診斷結果卻說明:過去的一切,仍然在傷害她,讓她無來由地恐慌發作、啜泣,讓她宛如利劍傷人。

 

剎那間,我發現人生中遭遇的每一場衝突、每一個失敗和缺陷,都能追本溯源:

那個「源頭」,就是我自己。

我想要的事物、我所愛的一切、我說話的方式、我的恐懼,

乃至我的痘痘、我的飲食習慣、我喝了多少威士忌……

我開始懷疑,我的創傷是否充斥於我的血液之中,驅動著我腦中的每一個決定?

 

於是,史蒂芬妮鼓起勇氣、拼了命想瞭解自己的病:她講述充滿暴力與衝突的兒時回憶,重新建立健康的自我對話;她閱讀科普書、致電科學家,希望以科學角度解答心理與生理反應之間的關係;她拜訪心理師,嘗試從眼動催眠、接地冥想,到內在家庭系統等各種各樣的療法;最終也回到從小長大的西岸家鄉,與師長友人談起過去的自己,並同時深入創傷根源,挖掘埋藏父母身上而她從未想過需要了解的生命創傷乃至兩人在馬來西亞的家族故事。

 

曾經,她將發怒當作解除傷心的藥方,將工作當成救贖。但在看見、理解自己受過的所有傷害的過程中,她一步步拆解觸發她情緒反應的因素,思考自己的感受,聆聽自己的需求,她逐漸意識到:或許她並非破碎之人,一直以來真正破碎的,是她看待自己的方式。

 

曾經,我以為可以逃離過去,以為過去發生的事早已過去,

但到今天我才明白,過去一直在這裡。

如果受傷者恆傷人,那麼我再也不想傷害別人了。

為此,我必須停止當一個不可靠的說書人,

我必須無所畏懼、一絲不苟,檢視我自己和我的行為,

我必須對我精心打造、隨時會瓦解的人生,抽絲剝繭……

 

本書是作者史蒂芬妮.胡以自身的人生故事為出發點,透過心理諮商展開對創傷的細膩解讀。創傷或許永遠無法痊癒,但史蒂芬妮接受這場畢生的戰鬥──除了挖掘埋藏於記憶最深處的腐屍爛骨,並試著拼湊完整的自己,更重要的是主動去改變自身與診斷結果之間的關係,重建對於自我的認知。即便傷痛有如藤蔓、吞沒了她整副身軀,她仍知曉:創傷無法代表她,也無法定義她全部的人生。

 

得獎紀錄

 

──榮獲2022年度各大媒體、網站、書評最佳書籍──

★ 入選2022年Goodreads讀者票選年度最佳回憶錄

★《華盛頓郵報》年度好書

★《柯夢波丹》年度選書

★《出版人週刊》年度好書

★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年度選書

★ Amazon年度好書

★ Apple年度好書

★ Audible年度好書

★ Mashable網站年度選書

★ She Reads網站年度選書

 

名人推薦

傾聽自己.溫柔推薦

 

宋怡慧|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李桐豪|作家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

洪子如April|《除了病,我一無所有》作者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夏宇童|全方位藝人 

馬 欣|作家

許婉姿|作家

連俞涵|演員

陳夏民|出版人

黃惠萱|臨床心理師

簡莉穎|劇作家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鐘 穎|愛智者書窩版主

──(按姓氏筆畫排列)

 

「許多創傷倖存者都會努力描述那些難以名狀的感受,就像體內時常存在某種利刃,存在某種本不該在那裡的事物。但史蒂芬妮.胡在《我的骨頭知曉一切》中細膩地描述了這種感覺,甚至說得更多。這本寫得令人心碎的回憶錄帶領我們歷經了複雜的創傷之旅,照亮了她的自我啟發之路,也為那些渴望走出傷痛的人們提供了真正的希望。」──蘿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全球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作者

 

「史蒂芬妮.胡對於理解自身的追求既有趣又充滿破壞力,既嚇人又超然,本書不僅對那些患有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別具意義,對於所有尋求成長、活在當下的讀者同樣意義非凡。」──珍妮.奧德爾(Jenny Odell),《如何「無所事事」:一種對注意力經濟的抵抗》(How to Do Nothing)作者

 

「史蒂芬妮.胡以記者之眼審視創傷及其影響,可謂得來不易。我一邊翻書一邊哭;我知道我這正在見證一次驚人的寫作之旅。對於其他患有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來說,這是足以讓生命全然改變的一本書。」──汪蔚君(Esmé Weijun Wang),《我所知道的思覺失調症》(The Collected Schizophrenias )作者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既有趣又沉痛、無所畏懼且絕對誠實、堅定不移地懷抱信念,多麼了不起的一本書。」──艾德.楊(Ed Young),《我擁群像》(I Contain Multitudes)作者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呈現了一場絕對的勝利。對任何擔心自己早年的創傷已永遠阻礙他們建立關係、愛與承諾的人來說,史蒂芬妮.胡這本書寫得極美的回憶錄既是安慰也是救贖。對任何懷抱希望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必讀之作。」──克莉絲蒂・塔特(Christie Tate),《你不需要治療,只需說出口》(Group)作者

 

「本書是史蒂芬妮.胡決心的證明,是她對自我的肯認,也是大膽無畏的宣言──她告訴眾人:她就在這裡。」──凱特・周(Kat Chow),《遇見鬼魂》(Seeing Ghosts)作者

 

「感染力極強……本書是對過往回憶的清算,而史蒂芬妮.胡待之以坦率與嚴謹,讀來令人深受動容。」──《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這部傑出的作品之所以能突破個人生命故事,觸及文化層面,是因為史蒂芬妮.胡將她的經歷置於關乎代際創傷、移民與身心關係等更大的對話之中……這是一部極具魅力的作品。」──《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本書以研究者的敏銳眼光與紀錄片工作者般對事實一絲不苟的態度,毫不留情地提醒人們生命中可能正面臨的隱性掙扎。」──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編輯推薦

人生中遭遇的每一場衝突、失敗和缺陷,都能追本溯源
(文/二十張出版編輯部)


通勤上班的時候,你是否曾什麼也不做,只是觀察周圍的人?你會不會想像,身旁的這個人,今天要去什麼地方,而他是否滿意現在的自己和人生?有些時候,我們或許都會這樣好奇。但對《我的骨頭知曉一切》的作者史蒂芬妮・胡(StephanieFoo)而言,這是她覺察的開始。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記述的是一趟學習講述創傷、進而接納創傷存在的旅程。作者史蒂芬妮在三十歲那年,可說是有著一份完美的人生履歷,但正是在這一年,諮商多年的她在諮商過程中,首次得知自己一直都患有「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簡稱C-PTSD。它和我們較常聽到的PTSD不同──如果PTSD是遭逢一場嚴重車禍而得,那麼罹患C-PTSD的人,卻是多年來一次又一次、成百上千次地經歷創傷事件。

史蒂芬妮在書中第一部分寫,她的傷,源自童年遭受的情感與肢體虐待。對她而言,童年的遭遇不只像是發生了一場車禍,而是宛如遭遇多場。她的大腦在潛意識中吸取了來自每一次衝突當下、成千上萬細瑣的刺激物。在受創了那麼多次後,她早已分不清、也難以找到自己情緒反應的真正觸發點。

然而,告別童年後的人生相對順遂,讓史蒂芬妮以為過去早已遠去。只是沒想到,突如其來的診斷結果,讓她的人生再次陷入混亂。確認自己的病名,並未帶給她一絲一毫的安全感。反而,她變得難以辨認自己人格特質中,有哪些部分在病理上是有問題的──她之所以總是在派對上滔滔不絕地講自己的事,是因為病讓她如此嗎?她喜歡在開會時偷偷塗鴉,也同樣是因病所致嗎?如果是,那麼她與她的病之間的界線在哪裡?

為了尋求解答,史蒂芬妮踏上了看似永無盡頭的旅途。她的心魔從體內長出、由內而外地改變了她這個人。她的創傷深刻入骨,部分來自父母的殘忍教養,部分則是在她出生以前就記載在她身體的每個細胞之中──因為科學告訴她,一個人所經歷的創傷會藉由DNA傳給孩子、甚至孫子。當我們的身體複製和再造時,身體裡的每個細胞都在「讀取」我們的DNA,並將其當作建造的藍圖。

史蒂芬妮或許永遠不會知道是什麼形塑、造就了今天的她,此生的記憶只是冰山一角,但啟程之後的她所獲得的至寶,正是對必須給予自己更多時間沉澱的意識──

認同一切有其限制,因此身體記得的一切就是她此生所有。

於是,她想要、也需要為自己「骨子裡所知的一切」發聲。只因她必須要先看見自己身上曾有過什麼,才能理解、饒恕,進而去愛。

《我的骨頭知曉一切》或許讀來有一點點難受,不過,我們仍舊可以放心地去讀,只因史蒂芬妮在本書開始之前就留給了讀者這麼一段話:「即使有點劇透,但我還是想先向你保證:這本書有個快樂的結局。」

相信這本書跟它的作者吧。你一定不會後悔。

作者

史蒂芬妮・胡(Stephanie Foo)

 

1987年生於馬來西亞,二歲時隨父母移居美國。現為作家、廣播製作人、講師。曾於講述美國日常與生命故事的著名Podcast《美國生活》(This American Life)擔任製作人,並曾接案為多個Podcast如《未審先判》(Snap Judgment)、《回覆所有人》(Reply All)、《99% Invisible》和《廣播實驗室》(Radiolab)製作節目。

 

本書是胡的第一本書,書中記錄她在確定罹患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之後,對人生每一次衝突與心碎的抽絲剝繭。書出版之後,她持續撰文,並致力在社群媒體、影展、學校為精神疾病與創傷患者發聲。對她而言,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既是痊癒的一部分,也是給予他人力量的方式。

 

Instagram︱@foofoofoo

Twitter|@imontheradio

 

譯者簡介

 

傅恩臨

 

專職譯者。曾在美國求學、工作、育兒。當媽後誤打誤撞一腳踏進了翻譯的世界,進而愛上文字工作。在欣賞孩子一點一滴成長茁壯的同時,也在翻譯過程中一字一句地斟酌出每一件作品。

 

目錄

作者的話 Author’s Note
序言 Prologue

第一部|利劍 
Part I____I Am a Sword

第二部|怪獸
Part II____I Must Not Be a Monster

第三部|產物
Part III____I Am a Product of a Place

第四部|寵兒
Part IV____I Was to Be Loved in This Way

第五部|好人
Part V____I Am a Good Person

致謝 Acknowledgements
注釋 Notes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970595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0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相關商品

全選
※ 出版日十年以上商品需另下訂,調貨時間較長,無法與一般商品合併結帳,敬請見諒。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共和國書籍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19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