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語法教程
內容簡介
該書為漢語言專業博士生的漢語語法學教材,比之大學中文系《現代漢語》語法部分有更豐富的內容。該書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漢語語法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對漢語語法方方面面做了比較深刻的論述。且介紹國內外漢語語法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助於研究生開拓視野,提高其研究水準,並助推語言其他專業的學習和研究,對語法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目錄
	第六輯總序 1
	目次 1
	
	第一章 現代漢語語法單位 1
	一 關於現代漢語語法單位 1
	二 語素 11
	三 詞 13
	四 短語 16
	五 句子 18
	六 句群 20
	七 語法單位間的聯繫和區別 21
	八 確定各級句法單位的方法 28
	
	第二章 漢語詞類問題 37
	一 漢語詞類問題研究簡史 37
	二 現代漢語詞類研究的現狀和問題 52
	三 考察詞類問題的理論原則和方法 75
	四 考察結果 77
	五 漢語的詞類系統 95
	
	第三章 漢語的短語結構 157
	一 短語的定義 157
	二 短語的分類 162
	三 短語的句法功能 178
	四 短語研究簡史 180
	
	第四章 漢語的句子類型 183
	一 研究句子類型的重要性和研究的方法 183
	二 研究階段及特點 185
	三 有關句型研究 193
	四 句類 209
	五 句模 210
	
	第五章 篇章研究 243
	一 篇章與篇章語言學 243
	二 篇章語言學的建立和發展 247
	三 不同取向的篇章觀和分析方法 250
	四 語篇的特徵 268
	五 語篇的判定 275
	六 語篇研究的主要內容 277
	七 結語 310
	
	第六章 漢語語法特點 313
	一 語言學家對漢語語法特點的認識 313
	二 現代漢語語法的特點 321
	三 古代漢語語法的特點 341
	四 漢語語法的發展趨勢 345
	
	第七章 話題研究 349
	一 話題概說 349
	二 話題的結構位置 384
	三 話題標記 387
	四 話題的語義關係及其句法表現 395
	五 話題的指稱特點 396
	六 話題的轄域與層級 398
	七 話題的定指與不定指 403
	八 話題的話語功能與話語環境 406
	九 話題結構與漢語的語序類型 409
	
	第八章 結構功能語法 411
	一 結構功能語法產生的背景 411
	二 結構功能語法的特點 415
	三 布拉格學派的詞法學研究 422
	四 布拉格學派的句法學研究 423
	五 句型和謂語類 438
	六 結構功能語言研究的重要術語範疇 446
	七 結構功能語言研究範圍 448
	八 結構功能語法研究前景 449
	
	第九章 系統功能語法 453
	一 系統功能語法學派的興起 453
	二 系統語法與功能語法 454
	三 系統功能思想理論 459
	四 系統功能語法學派的內外比較 471
	五 系統功能語法的應用及發展趨勢 472
	六 系統功能語法在漢語研究中的應用 485
	七 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的不足 511
	
	第十章 詞彙語法理論與漢語句法研究 513
	一 理論基礎 513
	二 詞彙語法(Lexicon-Grammar)的操作原理 525
	三 詞彙與語法的互動,是詞彙語法的主線 530
	
	第十一章 漢語語義語法範疇 533
	一 語義語法範疇 533
	二 語義語法範疇研究是對傳統語法研究的繼承、發展與創新 543
	三 語義語法範疇的性質 544
	四 範疇的分析方法 546
	五 範疇與範疇研究的價值 549
	六 語義結構和語法結構 551
	七 漢語語法範疇的研究 559
	八 語義語法範疇的分類 569
	九 胡明揚、馬慶株等關於漢語語義語法範疇問題的研究 571
	十 語義語法範疇研究的重要意義 582
	
	第十二章 漢語教學語法研究 585
	一 教學語法的定義和特點 585
	二 教學語法的研究發展過程 590
	三 教學語法的內容 596
	四 教學語法體系的建立及應用 597
	
	第十三章 漢語語法分析的理論探索與分析方法的嬗變 615
	一 漢語語法分析理論的探索 615
	二 漢語句法分析方法的嬗變 633
	
	第十四章 語法研究中的十大關係 661
	一 形式和意義 661
	二 靜態和動態 663
	三 生成和分析 664
	四 結構和功能 666
	五 語言和話語 667
	六 漢語與他族語 669
	七 組合和聚合 670
	八 規律和例外 672
	九 事實和理論 674
	十 繼承和創造 676
	
	第十五章 三個平面語法理論 679
	一 三個平面理論的由來 679
	二 三個平面理論建立和完善經歷了一個發展過程 681
	三 三個平面的理論基礎 686
	四 三個平面研究的主要內容 690
	五 三個平面之間的關係 692
	六 三個平面理論的價值 697
	七 需要完善的問題 705
	八 語法研究中的「兩個三角」和「三個平面」 714
	
	第十六章 漢語語法本位論研究 727
	一 什麼是語法本位 727
	二 各種語法本位學說的要點 728
	三 關於各種語法本位學說的評析 738
	四 本位論研究的趨向 751
	五 現代漢語語法特點和研究本位的關係 752
	六 語法本位和漢語語法研究 754
	
	第十七章 漢語配價語法研究 761
	一 配價的概念 761
	二 配價溯源 761
	三 漢語配價法研究的興起和發展 763
	四 配價的性質 765
	五 配價的確定 768
	六 配價的分類 777
	七 配價與句法結構、語義結構的關係 780
	八 配價理論在漢語中的具體運用 781
	
	第十八章 漢語語法化問題 789
	一 引言 789
	二 語法化的含義及歷史現狀 790
	三 語法化的特徵規律 821
	四 語法化的機制 829
	
	第十九章 符號和信息 843
	一 符號 843
	二 從符號學的角度看語法 848
	三 信息 859
	四 語言符號的民族文化特徵 868
	
	第二十章 認知語法 873
	一 定義 873
	二 國外認知語法研究 873
	三 漢語的「認知語法」研究 887
	
	第二十一章 漢語語法學簡史 903
	一 古代的漢語語法研究 903
	二 近、現代的漢語語法研究 905
	三 當代漢語語法研究 911
	
	參考文獻 935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