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石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2025聖誕禮物展—為朋友家人準備暖心驚喜!點我逛逛選禮物↓↓↓↓↓↓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我們長短不定但有盡頭的人生,能爭的往往就是時間長短而已、乃至於是否能越過自身的消亡如某種叮囑的聲音、某道穿透的光而已;更丰饒的意義活在、消長在這一有時而窮的時間裡──若這些全不算數,那我們就真的一無所有了。──唐諾
請帶著問題前來,並把每一件事情深入地想下去──
滴水穿石、點石成金、心猿意馬、一字千金、薪盡火傳……
散文家唐諾的成語書寫試煉,作為一種體例的開拓者,他穿行古典與現代的字礦語庫思行脈絡,真真切切去計較關於文字的記憶,關於生命終極的課題,作為一塊打火石,燃亮一截柴薪,去思考、辯證、磨砥、累積,不使遺忘。
為了讓那些留下來的東西不再「得意忘形」,需找回「說真話」的動力。
※
把這個老成語重新放回現實,可能比當年更有意思,關鍵在於時間流速的改變。很簡單,時間每加速一分,龍的滅絕就提早一分,意味著更多技藝的歸於無用從而消失。我們,毫無疑問,活在一個不斷加速的世界,已快到有感快到人狼狽不堪,如此,我們似乎已可試著建立個換算公式,全面表列出已消失的、正消失的、以及將消失的技藝暨其可能時間落點,阻止一些可阻止的小悲劇。──〈屠龍之技〉
.
我想讓人們開始試著相信,由此,他們眼前的世界會丰饒起來,他們一定可以留意到許許多多稍縱即逝的好東西,包括人心裡(別人,以及自己)一個個、一次次的善念。也許,正因為意識到這很脆弱、這會復歸消失掉,人曉得必須堅持它保衛它。──〈點石成金〉
.
在人類歷史的每一個不同階段都依然是真的嗎?在我們可見的未來仍是真的嗎?還是說,某些書就只「綁定」於某種生命樣式、某一時代經歷的人呢?而人會變得不大一樣?某物會掉入到時間的縫隙裡,就此消失於人們記憶的縫隙之中?
我選擇相信波赫士,有些事你非動用到「選擇」不可。──〈不合時宜〉
.
人的自由,並不只是作作白日夢而已,人進一步的自由總是相繫於人的行動,一個一個、一次一次通過判斷選擇以及不斷穿透種種限制才打開來的自由,這是人才擁有的自由,儘管不免辛苦,也許還會有種種未知的、全新的危險發生。──〈心猿意馬〉
.
薪盡火傳,這四字此番真正打動我的,是它的時間意識──不是單純的拉長,而是以一種極平實、極合理、絲毫不乞援於任一種神祕思維的方式,幫我們突破了死亡。──〈薪盡火傳〉
請帶著問題前來,並把每一件事情深入地想下去──
滴水穿石、點石成金、心猿意馬、一字千金、薪盡火傳……
散文家唐諾的成語書寫試煉,作為一種體例的開拓者,他穿行古典與現代的字礦語庫思行脈絡,真真切切去計較關於文字的記憶,關於生命終極的課題,作為一塊打火石,燃亮一截柴薪,去思考、辯證、磨砥、累積,不使遺忘。
為了讓那些留下來的東西不再「得意忘形」,需找回「說真話」的動力。
※
把這個老成語重新放回現實,可能比當年更有意思,關鍵在於時間流速的改變。很簡單,時間每加速一分,龍的滅絕就提早一分,意味著更多技藝的歸於無用從而消失。我們,毫無疑問,活在一個不斷加速的世界,已快到有感快到人狼狽不堪,如此,我們似乎已可試著建立個換算公式,全面表列出已消失的、正消失的、以及將消失的技藝暨其可能時間落點,阻止一些可阻止的小悲劇。──〈屠龍之技〉
.
我想讓人們開始試著相信,由此,他們眼前的世界會丰饒起來,他們一定可以留意到許許多多稍縱即逝的好東西,包括人心裡(別人,以及自己)一個個、一次次的善念。也許,正因為意識到這很脆弱、這會復歸消失掉,人曉得必須堅持它保衛它。──〈點石成金〉
.
在人類歷史的每一個不同階段都依然是真的嗎?在我們可見的未來仍是真的嗎?還是說,某些書就只「綁定」於某種生命樣式、某一時代經歷的人呢?而人會變得不大一樣?某物會掉入到時間的縫隙裡,就此消失於人們記憶的縫隙之中?
我選擇相信波赫士,有些事你非動用到「選擇」不可。──〈不合時宜〉
.
人的自由,並不只是作作白日夢而已,人進一步的自由總是相繫於人的行動,一個一個、一次一次通過判斷選擇以及不斷穿透種種限制才打開來的自由,這是人才擁有的自由,儘管不免辛苦,也許還會有種種未知的、全新的危險發生。──〈心猿意馬〉
.
薪盡火傳,這四字此番真正打動我的,是它的時間意識──不是單純的拉長,而是以一種極平實、極合理、絲毫不乞援於任一種神祕思維的方式,幫我們突破了死亡。──〈薪盡火傳〉
目錄
屠龍之技
滴水穿石
點石成金
不合時宜
曲突徙薪
削足適履
脫胎換骨
心猿意馬
一字千金
熟能生巧
忘恩負義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薪盡火傳
滴水穿石
點石成金
不合時宜
曲突徙薪
削足適履
脫胎換骨
心猿意馬
一字千金
熟能生巧
忘恩負義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薪盡火傳
試閱
屠龍之技
這個四字成語加掛個故事,看起來是編出來的,為的是教訓人──話說某人蕩盡家產,上山跟個神仙也似的師父學習屠龍的絕世武技,然而,多年後學成下山,卻發現世界上再沒有龍這種生物了。
這個龍,若指的是恐龍(當然不是),那故事應該發生在六千二百萬年前甚或兩億年前,即著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幾乎滅絕)和沒那麼著名的「白堊紀大滅絕」(完全滅絕),一般說是一顆天外殞石闖的禍。若然,那神仙師父和屠龍勇士這兩位,應該是提基獸(最早哺乳類)之類的生命形態。
如今,我們被告知的是,地球上的物種分分鐘在滅絕,主嫌可能就是我們,據科學估算,每一年有十四萬個物種滅絕,這才是人該好好想的事。至於那種轟一聲也似的末日大滅絕,正如赫爾岑講的,發生了就發生了,沒多少人可揮可舞的空間,若得閑暇,虔敬的禱告即可。
這故事說的仍是愚人,我們所知的成語故事主人翁高比例是愚人,苦口勸告我們,千萬別做這種事,千萬不要成為這樣的人云云,戒慎戒恐,生活中處處是禁區十分危險。負面表列似乎是早期人們偏愛的表述形式,如此,話說出來比較大聲、比較鏗鏘有力,有種緊張感,像《聖經》十誡,就只第四誡「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和第五誡「當孝敬父母」不是,其餘皆以「不可」開頭,五分之四比例。
但真只是嘲諷嗎?確定沒自嘲的成分?
故事中沒告訴我們屠龍之技得學多久,但生命經驗我們任誰都有,任何像樣點的學習都以年為基本單位。先別說各種大學問大技藝,你看日本如橫空而出的拳擊手「怪物」井上尚彌,二○二二冬天剛收集四大腰帶完成雛量級一統大業,最基礎的one-two punch,他練多少年了,還依然每天花幾小時磨它?
超絕的技藝,消失的目標,愈是超絕的技藝愈容易消失的目標。這裡,最讓人無可奈何的是時間差,橫在中間消除不掉的時間。認定目標決志而行必是當下的,即便一定明智的加入預判成分,但仍只能是此時此際的預判吧。未來就是未來,時間捉摸不定,時間已開過我們多少玩笑。
確認問題是此一時間差,今天,這個彷彿早已隨龍而逝的奄奄一息老成語當場就生動起來了,啟示力十足,讓我們想起來一件又一件事──把這個老成語重新放回現實,可能比當年更有意思,關鍵在於時間流速的改變。很簡單,時間每加速一分,龍的滅絕就提早一分,意味著更多技藝的歸於無用從而消失。我們,毫無疑問,活在一個不斷加速的世界,已快到有感快到人狼狽不堪,如此,我們似乎已可試著建立個換算公式,全面表列出已消失的、正消失的、以及將消失的技藝暨其可能時間落點,阻止一些可阻止的小悲劇。
曾經,大概除了老人的閑坐回想,人們更經常的時間感受是重複、是循環,天體運行,作物生生不息,如韋伯所說人活在一個自己樣樣都很熟悉的世界。現在我們曉得了,這其實是較幸福的一種時間處境(除了幸福得不免無聊,總想去做點什麼不幸福的、帶點破壞性純粹是靜極思動的事),不僅較不憂不懼,而且可靠,你做了什麼,世界便恰當的回報你什麼。生命較容易安排,安排也有效,耕耘和收穫的因果之鏈十分堅實,衍生成信任和素樸的公平原型。是的,民無信不立。
考察原始部落和社群的大人類學者李維-史陀甚至這麼說,曾經,人們不僅僅單純地活在如此循環也似的世界,而且,他們的法則,他們的習俗,他們牢記的格言和教諭,他們的種種作為,在在都抗拒著時間帶來的可能變化,「他們想一直活在一個和他們祖先一模一樣的世界。」惟李維-史陀無情如神地指出來,「但從沒有任何人能躲得開歷史的變遷。」
歷史的加速度變遷才對。時間白駒,如今是脫韁野馬了。
已經看到有人好心做此呼籲了──請慎重考慮要不要去參加同學會,如果你心臟功能不強大的話。
讓我們先忘掉那些吹噓諂媚成分甚高的所謂成功故事。更基本的事實真相是──世俗成就,並不真的取決於資質,也不真的取決於投入的努力(這一點最受汙蔑),甚至不真取決於日後浮浮沉沉的生命運道。直接這麽說吧,年少歲月,你選擇了念社會學而不是金融(曾經是同一個分組,丁組),或者你大考分數落點毫釐之別去了化工而非資工(曾經,化工是穩定前二的科系),日後你無法不發現,這可能是天花板高度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非個人能置一詞,除非你心中另有高度(但不容易長期堅持是吧)。今日台灣,時間又加速的緣故,此一真相極可能提前揭曉,台灣現狀很清楚有兩組新人薪水,兩倍(以上)差距,彷彿已從起跑點就分離,如同我們活在兩個國家,大經濟學者克魯曼所說的「國中之國」,普通人的國家,以及一個內容和遊戲規則完全不同的富人之國。
我們就不「每下愈況」(同時每況愈下)拿文科如歷史、中文來比了,這老早是屠龍味十足的「學問」(好像不方便說成技藝,不成技藝);近年,它們所面對的龍又大滅絕了一次,被我們島國化的教育思維大舉撲殺。
所以說,年少歲月(不得不)的選擇,如今變得緊張起來了,緊張必定擠壓掉很大一部分的想像空間,從而也擠壓掉接下來學藝歲月那種心有餘裕旁及他人、旁及萬事萬物、旁及廣大世界的空間,比較像職業訓練,而不是學校。我仍然記得,年少時候我們面向此一生命歧路儘管茫然,但仍然有那種很迷人的、只年少才能夠有的始見滄海之闊的立志空間,「立志」這兩字本身就是動人的、點火的,感覺你所知甚少的眼前世界是扇狀打開的,而非收束成管狀、成隧道;人的世界應該愈走愈寬才是。如今的年少選擇或更像賭博,賭一把,下定離手,一翻兩瞪眼。
此處,我得非常努力把語調控制正確,不想被誤認為牢騷哀怨(故意誤讀的就算了),因為真的一絲一毫都沒有。事實上,我讀絕美的《離騷》,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云云,若還對屈原有什麼挑剔,就只是他的哀怨自傷,多了點,已傷到一點點人的尊嚴,我還是不想成為這樣的人。我自己,還有我幾位親人友人(比方詩人老友也是大文學編輯者的初安民),對自己選了並止步於文學世界,偶爾會自我調侃沒錯,但始終不改完好無缺的自豪,時光倒流我相信還是選這道路,來吾道夫先路。我這裡只是心思平穩在敘述一個事實,並為年輕、更年輕世代的人抱一種多管閑事的不平和惋惜而已。他們有些處境確實比我們當時艱難。
時間就是流逝,時間在子夜的星辰間流逝,時間在我們珍愛事物消逝中流逝,誰都躲不開變遷──是以,我們會愈想愈猶豫,這是注定的嗎?其中哪些並沒那麼注定?人應該插手去阻擋它如試圖擋下來一個世界嗎?擋到什麼地步算是恰當?在哪個點可以放手、該放手了?
我印象極深的一位日本鋸子老師傅,他所在的這個小街鎮原有超過百家鋸子工坊,如今只他們三個年歲全超過七十的老人撐著如同負責關燈的人。他的工匠技藝,我這樣全然外行的人看著都驚歎不已,包括那種超過一米長的傳統伐木寬鋸,像是給鋸子打造出記憶一樣,如此的柔靭富彈性,卻兩年三年不管怎麼用下來,依然筆直如矢,數學線那樣完全不變形(我想著他專注對著陽光校正鋸子的水平直線的工作模樣)。但老先生苦笑著拿出來時下那種大量生產的鋼鋸,說這個大概可以使用三個月半年沒問題,可是真方便啊,變形之後你直接更換鋸條即可,這種鋸子附六根鋸條販售,所以可延長使用到兩三年,而且便宜,只有我鋸子五分之一的價格,「換是我也用這個──」
所以呢?
近日,因為書寫電影《尋找河神》劇本,朱天文見了一位造龍舟的老師傅,據說全台灣只剩他一個人會了,我以為最有趣的是,還不止台灣,老師傅也受邀去了瑞典挪威示範造船,也就是說,曾經雄霸七海、沒誰比他們更了解荒波大洋的北歐海盜後裔,一樣沒人能這麼造船,夜深忽夢少年事這是。工業纖維,不用了解、選用木頭,不必精巧的處理木板和木板的接合及其隙縫,一體成型,要什麼形狀就出來什麼形狀,可能連新手女工都可以,不就照著工作手冊依序按幾個鈕嗎?
我們可能得先確認如今這個歷史基本圖像──世界轟轟然前行,技藝不進反退,而且種類日稀,其理由是,困境一一消失如惡龍滅絕。人直接源頭的處理困境,一次解決,就不必各顯神通的去各自突圍,去發展各式各樣克服困境的耗時耗力技術。讓一切變簡單,這是人類進展的通則之一,資本主義執行得最徹底,節省時間,降低工作成本,從而更多人能參加,讓生產者和使用者都不限於少數人,惠及眾生,無往不利。就像我還算熟的NBA(籃球無關乎資本主義,但NBA絕對算資本主義產物),偶爾戰況膠著如陷入泥淖,是需要像麥可‧喬丹那樣神也似的技藝來突破它打穿它;但基本上,這不是教練該想的,好教練如馬刺的名帥波波維奇,要的是easy basket,輕輕鬆鬆得兩分或三分,不必是那種如天降神兵、讓觀眾從座位上蹦起來的得分方式。
但話說回來,球場上完全沒有可讓觀眾站起來如痴如醉的得分,這還是遺憾對吧,感覺少了點什麼。
技藝不進反退,馬克思老早就下了歷史定讞之語,意思是單行道,不可能回頭了。馬克思針對的正是資本主義的生產分工,把原本非一般人所能的複雜完整技藝,拆解成或許只是幾個簡易的純物理性動作,這極可能才是屠龍之技大舉消失的方式。拆解後的動作,通過簡單職訓就學得會,分分鐘之事,誰還去深山經年累月苦修?瑪克斯‧韋伯也早就留意此事,相當深沉如他深鬱的思索習慣,他指出由於只是分解動作,人對他的工作失去了整體的圖像、理解和掌握,也逐漸和終端的成果脫離(甚至無緣看到產物)。所謂的難有成就感是我們一般人說的,而是,看不見、摸不到整體,人無法從中思索、獲取其意義;意義(重不重要呢?)只在人掌握整體才產生。所以,經濟成果輝煌,但其他深沉的進展可能便全打斷了。事實上,一種物理性的反覆動作,本身改進的空間就極小,反思的可能更微不足道,只動手不動腦,遑論動到心。人工具化了,人「參與」這個用詞不恰當了。
依韋伯所想的「志業/職業」之分,我們可以說,人的工作由此只是相當純粹的職業了,殊少志業成分;或說「位置」,李維-史陀所說「技藝是人(為自己所尋得)在世界的位置」,這意味著人逐步失去了這個位置,得而復失,人飄浮起來,栖栖生途,得另外去尋找空白掉的意義,去發現某個可以扎根、可安定自己之地,這挺困難的。
困境逼生技藝,技藝消除困境,但事情屢屢不這麼結束,歷史真相曾經是,消除完原來困境,技藝並不一定就停下來,相反的,而是感覺這才開始,彷彿找對路了;它比較像是掙脫限制獲得了某種自由,可以放膽飛向它因此打開、待著的絕妙空間。以至於,我們往往跟著忘記它原為著克服單一困境,技藝成為自身的目的,只因為、只為著自身的美好。
這樣的實例滿地都有,我們來選個比較美麗的──
去過夏天的京都嗎?盆地形態的京都夏天還是挺熱的,從紫陽花開的雨季過後;尤其祇園祭前後,還蒸騰的擠進來每天數十萬人。不可能不注意到滿京都的各種應景消暑食品,繽紛美麗如一整座大博物館,如果我們一個一個去想它們可能的時間來歷的話,「太陽曬熟的美果,月亮養成的寶貝」。這裡,我得先排除掉刨冰,包括都路里或中村藤吉家那種宛若松樹盆景也似的森森然抹茶蜜刨冰,或祇園小石仍微妙存留原來甘蔗生動實物甜味的黑糖蜜刨冰,排除所有直接用冰塊的東西;我要說的是,比方夏日限定稍縱即逝的水洋羹,或鍵善良房的葛(白黑兩種風味),以及各和果子店家(難以數計的店家、師傅)如趕赴盛會的琳琳琅琅之物,或就是最樸素但如王維之詩的流水麵線……
各自突圍,技藝精湛,想像力驚人。
京都建都已一千兩百年了,也就是說,超過千年時光,人得在沒冰箱、沒冷氣、沒方便廉價冰塊的條件下(在冬日引名水製成並儲放一整年使用的珍稀冰塊,這也是一門精采技藝),設法對付這每年一定來的暑氣。始自於找尋自然清涼屬性的食材,從萬物之中辨識出它、掌握好它、並最終的呈現它強調它,像是山泉、葛、檸檬、小黃瓜、石花菜凍等等。沒有暑氣這條難馴惡龍,這一切不會、也不必發生。如今我們甚至倒行逆施在夏天開大冷氣吃火鍋不是嗎?
偌大地球,比夏日京都熱的地方到處皆是,也當然都有各自的成果和技藝,像是南洋的咖哩或盆地如火爐中國四川的麻辣,逆向的,彷彿以毒攻毒讓人淋漓逼汗,越過第一層感官,深入人體內部機制,甚至是科學的,非常精采。但我們繼續說京都,同樣,這早已不只是味覺的、觸覺的物理性降暑技藝了,而是再跨入視覺、嗅覺乃至於所謂的人心諸領域裡,處理舉凡顏色、形態、氣味以及其周遭空氣,想的不只是這一小塊水洋羹,毋甯是圍擁著它的一整個世界,一啄一飲一花一草的奇妙世界,你先進入的是這樣一個世界如佛家說清涼。夏日京都,我們抬頭可見,仍高掛布招如時光駐留的日本人,會一夕間整個換上清涼的顏色,以清澈流水的透明青色為底,迎風如招手,整座城如水流過,或者,每一條街就是一道清淺的河流。
三萬六千場回頭是夢,問善男信女可知此地最清涼。
既是更精緻的處理暑氣,也可以說已遠遠不止於處理暑氣,其中獲取的、展開來的技藝可以一一單獨辨識和利用,獨立於原初的目的之外、之上,以自身為目的,完成自己的美學。對我這樣的一般人而言,京都這些節令的美麗東西確實總是貴了點,遠觀就好,但其實也合理是吧,我們購買它的錢,屬於直接是食物的收費只是一小部分,仿現代詩來說是,賣給你的是京都的一整個盛夏,以及此時此刻的滿目清涼──只能這麼想了。
順此,我們再往下想到──我們所熟知的種種食物處理方式,舉凡糖漬、鹽醃、風乾、煙燻云云,原來應該都是針對性的,它們想制服的正是食物腐敗這條惡龍。這惡龍亙古肆虐不去,一次收穫,一年食用,如何保存好食物是人類共有的大事,攸關生死;但今天還下廚的非君子之人都曉得,這些技藝如今只是烹調方式了,捨棄現成方便的冰箱,自找麻煩只為著讓食物多方面的呈現種種風味,讓食物更好吃;甚至,糖要去買並不容易買到的三盆糖,鹽還是不含鎂沒有苦味的蒙古粉紅色岩鹽比較好,最佳的風乾是臘月刮起的凜冽刀風,煙燻用櫻花木、蘋果木可以增添迷人的香氣云云。這樣哪裡是在防腐敗,這往往已講究到某種不齒的、覺得應該回頭當左派來場革命的自身腐敗行徑了,士志於道而耻惡衣惡食者未足以議也。
還有更厲害的,那就是就讓它腐敗吧(應該是從不捨丟棄腐敗食物發現的),但必須像控制核反應來發電那樣,控制腐敗,精確地讓腐敗停止於最恰當的一點。腐味和鮮味是同一件事,有限度而且可能需要稀釋的腐敗腥氣就是鮮味,食材結構破壞後所產生並釋放出來的化學成分。韓國泡菜、日本納豆、中式臭豆腐或南洋魚露都是;西式牛排的高段熟成作業也是腐敗控制,輕輕的腐敗。但應用最多的仍是最易腐易腥的魚,我們稱之為海鮮,幾乎所有濱海的國度都有臭味鹹魚的醃製,比方中國東海濱的江浙菜系便是箇中高手。當然,更有名的極限醃魚是北歐的醃鯡魚,全世界最臭的國民食物,和因努特人的醃海雀並列。
東海有逐臭之夫,一聽就知道,這句大驚小怪的話是內陸的平原人口講的,住海邊的人會告訴他,那是你們膚淺,你們不懂這門究極技藝,可憐也無緣領會這種究極鮮味。
所以,某些技藝衝出了原來目的的限制,是不是就成功不再是屠龍之技、取得自身的獨立存在理由了是嗎?是沒錯,但時間不會就這麼輕易放過我們,時間除了加速,還發生很多事。
這個四字成語加掛個故事,看起來是編出來的,為的是教訓人──話說某人蕩盡家產,上山跟個神仙也似的師父學習屠龍的絕世武技,然而,多年後學成下山,卻發現世界上再沒有龍這種生物了。
這個龍,若指的是恐龍(當然不是),那故事應該發生在六千二百萬年前甚或兩億年前,即著名的「三疊紀─侏羅紀大滅絕」(幾乎滅絕)和沒那麼著名的「白堊紀大滅絕」(完全滅絕),一般說是一顆天外殞石闖的禍。若然,那神仙師父和屠龍勇士這兩位,應該是提基獸(最早哺乳類)之類的生命形態。
如今,我們被告知的是,地球上的物種分分鐘在滅絕,主嫌可能就是我們,據科學估算,每一年有十四萬個物種滅絕,這才是人該好好想的事。至於那種轟一聲也似的末日大滅絕,正如赫爾岑講的,發生了就發生了,沒多少人可揮可舞的空間,若得閑暇,虔敬的禱告即可。
這故事說的仍是愚人,我們所知的成語故事主人翁高比例是愚人,苦口勸告我們,千萬別做這種事,千萬不要成為這樣的人云云,戒慎戒恐,生活中處處是禁區十分危險。負面表列似乎是早期人們偏愛的表述形式,如此,話說出來比較大聲、比較鏗鏘有力,有種緊張感,像《聖經》十誡,就只第四誡「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和第五誡「當孝敬父母」不是,其餘皆以「不可」開頭,五分之四比例。
但真只是嘲諷嗎?確定沒自嘲的成分?
故事中沒告訴我們屠龍之技得學多久,但生命經驗我們任誰都有,任何像樣點的學習都以年為基本單位。先別說各種大學問大技藝,你看日本如橫空而出的拳擊手「怪物」井上尚彌,二○二二冬天剛收集四大腰帶完成雛量級一統大業,最基礎的one-two punch,他練多少年了,還依然每天花幾小時磨它?
超絕的技藝,消失的目標,愈是超絕的技藝愈容易消失的目標。這裡,最讓人無可奈何的是時間差,橫在中間消除不掉的時間。認定目標決志而行必是當下的,即便一定明智的加入預判成分,但仍只能是此時此際的預判吧。未來就是未來,時間捉摸不定,時間已開過我們多少玩笑。
確認問題是此一時間差,今天,這個彷彿早已隨龍而逝的奄奄一息老成語當場就生動起來了,啟示力十足,讓我們想起來一件又一件事──把這個老成語重新放回現實,可能比當年更有意思,關鍵在於時間流速的改變。很簡單,時間每加速一分,龍的滅絕就提早一分,意味著更多技藝的歸於無用從而消失。我們,毫無疑問,活在一個不斷加速的世界,已快到有感快到人狼狽不堪,如此,我們似乎已可試著建立個換算公式,全面表列出已消失的、正消失的、以及將消失的技藝暨其可能時間落點,阻止一些可阻止的小悲劇。
曾經,大概除了老人的閑坐回想,人們更經常的時間感受是重複、是循環,天體運行,作物生生不息,如韋伯所說人活在一個自己樣樣都很熟悉的世界。現在我們曉得了,這其實是較幸福的一種時間處境(除了幸福得不免無聊,總想去做點什麼不幸福的、帶點破壞性純粹是靜極思動的事),不僅較不憂不懼,而且可靠,你做了什麼,世界便恰當的回報你什麼。生命較容易安排,安排也有效,耕耘和收穫的因果之鏈十分堅實,衍生成信任和素樸的公平原型。是的,民無信不立。
考察原始部落和社群的大人類學者李維-史陀甚至這麼說,曾經,人們不僅僅單純地活在如此循環也似的世界,而且,他們的法則,他們的習俗,他們牢記的格言和教諭,他們的種種作為,在在都抗拒著時間帶來的可能變化,「他們想一直活在一個和他們祖先一模一樣的世界。」惟李維-史陀無情如神地指出來,「但從沒有任何人能躲得開歷史的變遷。」
歷史的加速度變遷才對。時間白駒,如今是脫韁野馬了。
已經看到有人好心做此呼籲了──請慎重考慮要不要去參加同學會,如果你心臟功能不強大的話。
讓我們先忘掉那些吹噓諂媚成分甚高的所謂成功故事。更基本的事實真相是──世俗成就,並不真的取決於資質,也不真的取決於投入的努力(這一點最受汙蔑),甚至不真取決於日後浮浮沉沉的生命運道。直接這麽說吧,年少歲月,你選擇了念社會學而不是金融(曾經是同一個分組,丁組),或者你大考分數落點毫釐之別去了化工而非資工(曾經,化工是穩定前二的科系),日後你無法不發現,這可能是天花板高度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非個人能置一詞,除非你心中另有高度(但不容易長期堅持是吧)。今日台灣,時間又加速的緣故,此一真相極可能提前揭曉,台灣現狀很清楚有兩組新人薪水,兩倍(以上)差距,彷彿已從起跑點就分離,如同我們活在兩個國家,大經濟學者克魯曼所說的「國中之國」,普通人的國家,以及一個內容和遊戲規則完全不同的富人之國。
我們就不「每下愈況」(同時每況愈下)拿文科如歷史、中文來比了,這老早是屠龍味十足的「學問」(好像不方便說成技藝,不成技藝);近年,它們所面對的龍又大滅絕了一次,被我們島國化的教育思維大舉撲殺。
所以說,年少歲月(不得不)的選擇,如今變得緊張起來了,緊張必定擠壓掉很大一部分的想像空間,從而也擠壓掉接下來學藝歲月那種心有餘裕旁及他人、旁及萬事萬物、旁及廣大世界的空間,比較像職業訓練,而不是學校。我仍然記得,年少時候我們面向此一生命歧路儘管茫然,但仍然有那種很迷人的、只年少才能夠有的始見滄海之闊的立志空間,「立志」這兩字本身就是動人的、點火的,感覺你所知甚少的眼前世界是扇狀打開的,而非收束成管狀、成隧道;人的世界應該愈走愈寬才是。如今的年少選擇或更像賭博,賭一把,下定離手,一翻兩瞪眼。
此處,我得非常努力把語調控制正確,不想被誤認為牢騷哀怨(故意誤讀的就算了),因為真的一絲一毫都沒有。事實上,我讀絕美的《離騷》,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云云,若還對屈原有什麼挑剔,就只是他的哀怨自傷,多了點,已傷到一點點人的尊嚴,我還是不想成為這樣的人。我自己,還有我幾位親人友人(比方詩人老友也是大文學編輯者的初安民),對自己選了並止步於文學世界,偶爾會自我調侃沒錯,但始終不改完好無缺的自豪,時光倒流我相信還是選這道路,來吾道夫先路。我這裡只是心思平穩在敘述一個事實,並為年輕、更年輕世代的人抱一種多管閑事的不平和惋惜而已。他們有些處境確實比我們當時艱難。
時間就是流逝,時間在子夜的星辰間流逝,時間在我們珍愛事物消逝中流逝,誰都躲不開變遷──是以,我們會愈想愈猶豫,這是注定的嗎?其中哪些並沒那麼注定?人應該插手去阻擋它如試圖擋下來一個世界嗎?擋到什麼地步算是恰當?在哪個點可以放手、該放手了?
我印象極深的一位日本鋸子老師傅,他所在的這個小街鎮原有超過百家鋸子工坊,如今只他們三個年歲全超過七十的老人撐著如同負責關燈的人。他的工匠技藝,我這樣全然外行的人看著都驚歎不已,包括那種超過一米長的傳統伐木寬鋸,像是給鋸子打造出記憶一樣,如此的柔靭富彈性,卻兩年三年不管怎麼用下來,依然筆直如矢,數學線那樣完全不變形(我想著他專注對著陽光校正鋸子的水平直線的工作模樣)。但老先生苦笑著拿出來時下那種大量生產的鋼鋸,說這個大概可以使用三個月半年沒問題,可是真方便啊,變形之後你直接更換鋸條即可,這種鋸子附六根鋸條販售,所以可延長使用到兩三年,而且便宜,只有我鋸子五分之一的價格,「換是我也用這個──」
所以呢?
近日,因為書寫電影《尋找河神》劇本,朱天文見了一位造龍舟的老師傅,據說全台灣只剩他一個人會了,我以為最有趣的是,還不止台灣,老師傅也受邀去了瑞典挪威示範造船,也就是說,曾經雄霸七海、沒誰比他們更了解荒波大洋的北歐海盜後裔,一樣沒人能這麼造船,夜深忽夢少年事這是。工業纖維,不用了解、選用木頭,不必精巧的處理木板和木板的接合及其隙縫,一體成型,要什麼形狀就出來什麼形狀,可能連新手女工都可以,不就照著工作手冊依序按幾個鈕嗎?
我們可能得先確認如今這個歷史基本圖像──世界轟轟然前行,技藝不進反退,而且種類日稀,其理由是,困境一一消失如惡龍滅絕。人直接源頭的處理困境,一次解決,就不必各顯神通的去各自突圍,去發展各式各樣克服困境的耗時耗力技術。讓一切變簡單,這是人類進展的通則之一,資本主義執行得最徹底,節省時間,降低工作成本,從而更多人能參加,讓生產者和使用者都不限於少數人,惠及眾生,無往不利。就像我還算熟的NBA(籃球無關乎資本主義,但NBA絕對算資本主義產物),偶爾戰況膠著如陷入泥淖,是需要像麥可‧喬丹那樣神也似的技藝來突破它打穿它;但基本上,這不是教練該想的,好教練如馬刺的名帥波波維奇,要的是easy basket,輕輕鬆鬆得兩分或三分,不必是那種如天降神兵、讓觀眾從座位上蹦起來的得分方式。
但話說回來,球場上完全沒有可讓觀眾站起來如痴如醉的得分,這還是遺憾對吧,感覺少了點什麼。
技藝不進反退,馬克思老早就下了歷史定讞之語,意思是單行道,不可能回頭了。馬克思針對的正是資本主義的生產分工,把原本非一般人所能的複雜完整技藝,拆解成或許只是幾個簡易的純物理性動作,這極可能才是屠龍之技大舉消失的方式。拆解後的動作,通過簡單職訓就學得會,分分鐘之事,誰還去深山經年累月苦修?瑪克斯‧韋伯也早就留意此事,相當深沉如他深鬱的思索習慣,他指出由於只是分解動作,人對他的工作失去了整體的圖像、理解和掌握,也逐漸和終端的成果脫離(甚至無緣看到產物)。所謂的難有成就感是我們一般人說的,而是,看不見、摸不到整體,人無法從中思索、獲取其意義;意義(重不重要呢?)只在人掌握整體才產生。所以,經濟成果輝煌,但其他深沉的進展可能便全打斷了。事實上,一種物理性的反覆動作,本身改進的空間就極小,反思的可能更微不足道,只動手不動腦,遑論動到心。人工具化了,人「參與」這個用詞不恰當了。
依韋伯所想的「志業/職業」之分,我們可以說,人的工作由此只是相當純粹的職業了,殊少志業成分;或說「位置」,李維-史陀所說「技藝是人(為自己所尋得)在世界的位置」,這意味著人逐步失去了這個位置,得而復失,人飄浮起來,栖栖生途,得另外去尋找空白掉的意義,去發現某個可以扎根、可安定自己之地,這挺困難的。
困境逼生技藝,技藝消除困境,但事情屢屢不這麼結束,歷史真相曾經是,消除完原來困境,技藝並不一定就停下來,相反的,而是感覺這才開始,彷彿找對路了;它比較像是掙脫限制獲得了某種自由,可以放膽飛向它因此打開、待著的絕妙空間。以至於,我們往往跟著忘記它原為著克服單一困境,技藝成為自身的目的,只因為、只為著自身的美好。
這樣的實例滿地都有,我們來選個比較美麗的──
去過夏天的京都嗎?盆地形態的京都夏天還是挺熱的,從紫陽花開的雨季過後;尤其祇園祭前後,還蒸騰的擠進來每天數十萬人。不可能不注意到滿京都的各種應景消暑食品,繽紛美麗如一整座大博物館,如果我們一個一個去想它們可能的時間來歷的話,「太陽曬熟的美果,月亮養成的寶貝」。這裡,我得先排除掉刨冰,包括都路里或中村藤吉家那種宛若松樹盆景也似的森森然抹茶蜜刨冰,或祇園小石仍微妙存留原來甘蔗生動實物甜味的黑糖蜜刨冰,排除所有直接用冰塊的東西;我要說的是,比方夏日限定稍縱即逝的水洋羹,或鍵善良房的葛(白黑兩種風味),以及各和果子店家(難以數計的店家、師傅)如趕赴盛會的琳琳琅琅之物,或就是最樸素但如王維之詩的流水麵線……
各自突圍,技藝精湛,想像力驚人。
京都建都已一千兩百年了,也就是說,超過千年時光,人得在沒冰箱、沒冷氣、沒方便廉價冰塊的條件下(在冬日引名水製成並儲放一整年使用的珍稀冰塊,這也是一門精采技藝),設法對付這每年一定來的暑氣。始自於找尋自然清涼屬性的食材,從萬物之中辨識出它、掌握好它、並最終的呈現它強調它,像是山泉、葛、檸檬、小黃瓜、石花菜凍等等。沒有暑氣這條難馴惡龍,這一切不會、也不必發生。如今我們甚至倒行逆施在夏天開大冷氣吃火鍋不是嗎?
偌大地球,比夏日京都熱的地方到處皆是,也當然都有各自的成果和技藝,像是南洋的咖哩或盆地如火爐中國四川的麻辣,逆向的,彷彿以毒攻毒讓人淋漓逼汗,越過第一層感官,深入人體內部機制,甚至是科學的,非常精采。但我們繼續說京都,同樣,這早已不只是味覺的、觸覺的物理性降暑技藝了,而是再跨入視覺、嗅覺乃至於所謂的人心諸領域裡,處理舉凡顏色、形態、氣味以及其周遭空氣,想的不只是這一小塊水洋羹,毋甯是圍擁著它的一整個世界,一啄一飲一花一草的奇妙世界,你先進入的是這樣一個世界如佛家說清涼。夏日京都,我們抬頭可見,仍高掛布招如時光駐留的日本人,會一夕間整個換上清涼的顏色,以清澈流水的透明青色為底,迎風如招手,整座城如水流過,或者,每一條街就是一道清淺的河流。
三萬六千場回頭是夢,問善男信女可知此地最清涼。
既是更精緻的處理暑氣,也可以說已遠遠不止於處理暑氣,其中獲取的、展開來的技藝可以一一單獨辨識和利用,獨立於原初的目的之外、之上,以自身為目的,完成自己的美學。對我這樣的一般人而言,京都這些節令的美麗東西確實總是貴了點,遠觀就好,但其實也合理是吧,我們購買它的錢,屬於直接是食物的收費只是一小部分,仿現代詩來說是,賣給你的是京都的一整個盛夏,以及此時此刻的滿目清涼──只能這麼想了。
順此,我們再往下想到──我們所熟知的種種食物處理方式,舉凡糖漬、鹽醃、風乾、煙燻云云,原來應該都是針對性的,它們想制服的正是食物腐敗這條惡龍。這惡龍亙古肆虐不去,一次收穫,一年食用,如何保存好食物是人類共有的大事,攸關生死;但今天還下廚的非君子之人都曉得,這些技藝如今只是烹調方式了,捨棄現成方便的冰箱,自找麻煩只為著讓食物多方面的呈現種種風味,讓食物更好吃;甚至,糖要去買並不容易買到的三盆糖,鹽還是不含鎂沒有苦味的蒙古粉紅色岩鹽比較好,最佳的風乾是臘月刮起的凜冽刀風,煙燻用櫻花木、蘋果木可以增添迷人的香氣云云。這樣哪裡是在防腐敗,這往往已講究到某種不齒的、覺得應該回頭當左派來場革命的自身腐敗行徑了,士志於道而耻惡衣惡食者未足以議也。
還有更厲害的,那就是就讓它腐敗吧(應該是從不捨丟棄腐敗食物發現的),但必須像控制核反應來發電那樣,控制腐敗,精確地讓腐敗停止於最恰當的一點。腐味和鮮味是同一件事,有限度而且可能需要稀釋的腐敗腥氣就是鮮味,食材結構破壞後所產生並釋放出來的化學成分。韓國泡菜、日本納豆、中式臭豆腐或南洋魚露都是;西式牛排的高段熟成作業也是腐敗控制,輕輕的腐敗。但應用最多的仍是最易腐易腥的魚,我們稱之為海鮮,幾乎所有濱海的國度都有臭味鹹魚的醃製,比方中國東海濱的江浙菜系便是箇中高手。當然,更有名的極限醃魚是北歐的醃鯡魚,全世界最臭的國民食物,和因努特人的醃海雀並列。
東海有逐臭之夫,一聽就知道,這句大驚小怪的話是內陸的平原人口講的,住海邊的人會告訴他,那是你們膚淺,你們不懂這門究極技藝,可憐也無緣領會這種究極鮮味。
所以,某些技藝衝出了原來目的的限制,是不是就成功不再是屠龍之技、取得自身的獨立存在理由了是嗎?是沒錯,但時間不會就這麼輕易放過我們,時間除了加速,還發生很多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