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什麼是江湖?:從古人詞語學文化常識3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我們的文化原來藏在古人的詞語裡!
最素樸的問與答,解開這些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
101個問題,增進你的中文力,你一定要知道字句背後的精彩故事!
【考考你,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
․為什麼行為不端的人被稱作「不三不四」?
․常說要守「規矩」,到底什麼是「規矩」?
․「五福臨門」是指哪「五福」?
․男女間的嫉妒為什麼常被說成是在「吃醋」?
․為什麼做事不認真叫作「馬虎」?
․拔河是比賽雙方在拉扯繩索,但為什麼叫作「拔河」?
․人們常說「對牛彈琴」,但彈琴的人到底是誰呢?
․受了別人的欺騙為什麼叫作「上當」?
․為什麼古代把國家稱為「社稷」?
․貨幣單位的「元」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元月叫「正月」?
這些你並不全然了解的中文字句背後,藏著許多有趣的掌故,瞭解這些知識的同時,還能輕鬆打造你的國文基本功!
每則另附「延伸知識」,讓你可以觸類旁通,增加雙倍知識!
本書特色
1. 快速掌握我們詞語當中最讓人困惑的「為什麼」,輕鬆瞭解中文詞彙中的來龍去脈。
2. 重返語言的歷史現場,讓你能連結古今,深入體會中文的豐富奧妙。
3. 學校老師、學生最需要的課外讀物、也是讓一般讀者與人交談時能脫穎而出的祕密武器。
最素樸的問與答,解開這些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
101個問題,增進你的中文力,你一定要知道字句背後的精彩故事!
【考考你,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嗎?】
․為什麼行為不端的人被稱作「不三不四」?
․常說要守「規矩」,到底什麼是「規矩」?
․「五福臨門」是指哪「五福」?
․男女間的嫉妒為什麼常被說成是在「吃醋」?
․為什麼做事不認真叫作「馬虎」?
․拔河是比賽雙方在拉扯繩索,但為什麼叫作「拔河」?
․人們常說「對牛彈琴」,但彈琴的人到底是誰呢?
․受了別人的欺騙為什麼叫作「上當」?
․為什麼古代把國家稱為「社稷」?
․貨幣單位的「元」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元月叫「正月」?
這些你並不全然了解的中文字句背後,藏著許多有趣的掌故,瞭解這些知識的同時,還能輕鬆打造你的國文基本功!
每則另附「延伸知識」,讓你可以觸類旁通,增加雙倍知識!
本書特色
1. 快速掌握我們詞語當中最讓人困惑的「為什麼」,輕鬆瞭解中文詞彙中的來龍去脈。
2. 重返語言的歷史現場,讓你能連結古今,深入體會中文的豐富奧妙。
3. 學校老師、學生最需要的課外讀物、也是讓一般讀者與人交談時能脫穎而出的祕密武器。
目錄
1「楷模」一詞原指兩種樹木,為什麼變成了對模範人物的稱呼呢?
延伸知識︰作為榜樣的「模範」最初是人還是物?
2常說要守「規矩」,到底什麼是「規矩」?
延伸知識︰「關鍵」人物、「關鍵」事件為什麼比較重要?
3為什麼形容行為不端的人「不三不四」?
延伸知識︰「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是人們從壞處預想時常說的話,到底是哪「三長」、哪「兩短」呢?
4勒索錢財的作法為什麼叫作「敲竹槓」?
延伸知識︰北京方言「碰瓷」是什麼意思?
5「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為什麼變成「混日子」的代稱?
延伸知識︰不好好做事、有意拖延的人,為什麼說他在「磨洋工」?
6做事不認真為什麼叫作「馬虎」?
延伸知識︰在中國,有些人被稱為「馬大哈」,這種說法和一種「大馬哈魚」有關係嗎?
7受了別人的欺騙為什麼叫作「上當」?
延伸知識︰什麼是「騙馬」?
8起嫉妒心的男女為什麼常被說成是在「吃醋」?
延伸知識︰「一樹梨花壓海棠」怎麼會是老夫配少妻的意思?
9為什麼小氣的人被諷刺為「吝嗇」?
延伸知識︰什麼是「看錢奴」?
10為什麼寡廉鮮恥的人被喚作「王八」?
延伸知識︰妻子紅杏出牆的人為何又被稱為「戴綠頭巾」、「戴綠帽子」呢?
11為什麼我們常說待人要懂得「禮貌」?
延伸知識︰為什麼請客稱為「作東」?
12「天倫之樂」指哪種快樂?
延伸知識︰「五福臨門」是指哪「五福」?
13李清照玩的「打馬」是什麼遊戲?
延伸知識︰「打馬掉」和「看竹」是同一種遊戲嗎?
14「烏龍球」中的「烏龍」是什麼意思?
延伸知識︰唐人熱衷的「擊鞠」、「打球」是何種球類運動?
15拔河是群眾喜愛的運動,它本是大家在拉扯繩索,為什麼卻叫作「拔河」?
延伸知識︰拔河為什麼又叫「牽鉤」?
16喜歡跟人爭鬥較勁的人為什麼常被說成像好鬥的公雞呢?
延伸知識︰古人好以鬥蟋蟀為樂,為何蟋蟀、蛐蛐又叫「促織」?
17體育競賽中「冠軍」、「亞軍」、「季軍」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延伸知識︰「勇冠三軍」說的是哪三軍?
18體育競技比賽為什麼有「錦標賽」之稱?
延伸知識︰「相撲」的起源
19為什麼圍棋的棋子只有黑白兩色?
延伸知識︰圍棋的等級、別名
20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為什麼是東山再起,而不是「西山」、「南山」、「北山」再起?
延伸知識︰「加油」一詞的來歷
21「文房四寶」指哪四寶?
延伸知識︰為什麼臂擱又叫「竹夫人」?
224一個人才華枯竭為什麼常被說成是「江郎才盡」?
延伸知識︰「夢筆生花」生出的是什麼花?
23為什麼請人刪改文章要客氣地說請「斧正」?
延伸知識︰「徒災梨棗」、「壽之梨棗」是什麼?
24請人代筆寫文章為什麼叫作「捉刀代筆」?
延伸知識1:刀筆吏
延伸知識2:「紹興師爺」為什麼成為師爺的泛稱?
25知識分子過去被戲稱為「老九」,為什麼他的排行不是「老大」、「小三」,而偏偏放在八下十上的位置上呢?
延伸知識︰中國的「士」
26為什麼以諷刺滑稽方式表達的詩被人們叫作「打油詩」?
延伸知識︰「打詩鐘」是一種什麼遊戲?
27胡編亂造為什麼被稱作「杜撰」?
延伸知識︰「小說」是道聽途說、不登大雅之堂的虛構之詞嗎?
28為什麼要在信封的下款處寫上「××緘」的字樣?
延伸知識︰過去書信為什麼又叫「尺牘」?
29文章荒謬不通暢常被批為「狗屁不通」,為什麼是狗屁而不是豬屁、馬屁、牛屁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人們喜歡在別人面前說自家的孩子是「犬子」、「豚兒」?
30我們現在聽的各種樂曲,為什麼統稱為「音樂」呢?
延伸知識︰「歌」與「曲」有何不同?
31「四面楚歌」中的「楚歌」指的是哪裡的歌?
延伸知識︰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是怎麼產生的?
32人們常說「對牛彈琴」,但彈琴的人到底是誰呢?
延伸知識︰「鄭衛之聲」、「靡靡之音」是形容什麼樣的音樂?
33為什麼稱知心朋友為「知音」?
延伸知識︰「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的地點在哪裡?
34中國的肖像畫為什麼又叫作「寫真」?
延伸知識︰「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指的是什麼?
35古人最早使用的計算工具是什麼?
延伸知識︰孔門六藝裡有沒有數學?
36「菱花」是什麼花?
延伸知識︰古人為什麼用銅做鏡子?
37形容金錢的魔力時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為什麼是推磨而不是去推車呢?
延伸知識1:銅錢與金、銀等錢幣之間是怎麼進行兌換的?
延伸知識2:古代的一兩銀子值現在多少錢?
38正月十五大家吃的湯圓為什麼叫「元宵」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元宵節要張燈結綵?
39過年為什麼要吃餃子?
延伸知識︰餃子的近親「餛飩」、「肉燕」
40人們為什麼把一些喜歡吃的小零食叫作「點心」?
延伸知識︰天津著名包子為什麼取「狗不理」這樣的名字?
41為什麼說「香菇」是從「香姑」變來的?
延伸知識︰「香港」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42為什麼人們把杭州菜館做的紅燒肉叫作「東坡肉」?
延伸知識︰「西施舌」是一道什麼菜餚?
43人們喜食的饅頭又叫饅首,跟「頭」、「首」有關係嗎?
延伸知識︰《水滸傳》說武大郎每日做炊餅賣,他賣的是餅還是饅頭?
44過年時長輩為什麼要給晚輩「壓歲錢」?
延伸知識︰為什麼元月叫「正月」?
45新年登門的乞丐為什麼和財神有關呢?
延伸知識︰丐幫
46為什麼底本叫作「藍本」?
延伸知識︰「黃頁」是什麼書?
47中藥治病為什麼要「如法炮製」?
延伸知識︰中藥的取名之法
48醫生所開藥方中的「藥」與「方」有無區別?
延伸知識︰方劑是怎麼組成的?「七方」、「十劑」是什麼方,什麼劑呢?
49中國古代有醫療機構嗎?
延伸知識︰從〈清明上河圖〉看到的宋朝醫學情況
50古代為產婦接生的「產婆」為什麼又叫「穩婆」?
延伸知識︰海外華人居住的地方為什麼習慣稱為「唐人街」?
51「愛屋及烏」是什麼意思?
延伸知識︰為何說「問世間情為何物」這句名言源於兩隻大雁的生死情?
52心裡高興、愉快,可以稱為「歡喜」,「歡喜」的本義是什麼呢?
延伸知識︰「囍」字的由來
53現在企業界有成就的人士,常被大家稱讚為「強人」,若是女性,則奉送一個「女強人」之稱,那麼過去強人指的是什麼人呢?
延伸知識︰「綠林好漢」一詞的來歷
54為什麼「閒雲野鶴」可用來形容人的無拘無束?
延伸知識︰宋元畫家為什麼喜歡自稱「道人」?
55過去普通人為什麼被稱為「匹夫」?
延伸知識︰大丈夫
56《紅樓夢》裡有沒有用過「她」字?
延伸知識︰你、我、他等人稱、或稱物的代名詞,在古文中是怎麼表示的?
57「三十而立」到底立什麼?
延伸知識︰為什麼二十歲的男子古時候被稱為「弱冠之年」?
58為什麼說「千里姻緣一線牽」?
延伸知識︰夫妻為何又稱「冤家」?
59為什麼隨便閒聊叫「談天」?
延伸知識︰為什麼北京方言把「神聊」叫作「侃大山」?
60家裡有女就是「安」字,為什麼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男主外,女主內」?
61過去為什麼要用斑鳩來體現敬老之意?
延伸知識︰康熙、乾隆與千叟宴
62「老頭子」一詞最初是對老年人不敬的稱呼嗎?
延伸知識︰關於老人不同年齡的說法
63為什麼會有「麒麟送子」之說?
延伸知識︰偷瓜送子
64送人財物為什麼稱「布施」?
延伸知識︰寺廟裡常見人們燒香拜佛,為何要燒香拜佛呢?
65宇宙為什麼被佛教徒稱為「大千世界」?
延伸知識︰佛教徒嚮往的「極樂世界」
66千手觀音真有千手嗎?
延伸知識︰開光
67為什麼佛祖釋迦牟尼被稱為「如來」?
延伸知識︰為什麼說「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68「三生有幸」、「緣定三生」等說法中的「三生」指什麼?
延伸知識︰為什麼要跳出三界外呢?
69為什麼慣用語被稱為口頭禪?
延伸知識︰野狐禪
70人們為什麼把以親身經歷為例說理稱為「現身說法」?
延伸知識︰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71貨幣單位的「元」是怎麼來的?
延伸知識︰錢為什麼有「阿堵物」的別名?
72為什麼古代商品交換的場所被稱為「市井」?
延伸知識︰「羅漢錢」是羅漢(僧人)使用的特殊錢幣嗎?
73清代的行業組織為什麼叫「會館」、「公所」?
延伸知識︰清代的商幫
74為什麼說當鋪起源於寺院的僧庫?
延伸知識︰清代發行的公債
75為什麼俗稱經商貿易的學問為「生意經」?
延伸知識︰明清時期晉商為什麼能在中國商界執牛耳?
76古代的商店招牌叫什麼?
延伸知識︰古代的商店招牌大約有幾種?
77木蘭不姓花,為何叫「花木蘭」?
延伸知識︰「關山度若飛」中的「關山」在何方?
78「壓軸戲」為什麼是一場演出中最為精彩的一齣戲?
延伸知識︰參軍戲為什麼跟相聲有淵源?
79過去官員出行為什麼要鳴鑼開道?
延伸知識︰「八抬大轎」是什麼規格的待遇?
80為什麼工資又被稱為「薪水」?
延伸知識︰私塾先生的束脩
81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法律,「法律」一詞原是什麼意思?
延伸知識︰獨角獸為什麼象徵法律與公正?
82「秋後算帳」這句讓人聽了害怕的話,暗指什麼?
延伸知識︰古代的刑與法有沒有區別?
83探聽消息的人為何叫「耳目」?
延伸知識︰中國古代是否有從事特務職業的人員?
84為什麼「一畝三分地」指的是跟個人相關的利益?
延伸知識︰古人認為人有「七情六欲」,何謂七情、六欲?
85古代科舉考試中有沒有槍替?
延伸知識︰古代用什麼防範槍替作弊?
86過去進學的生員為什麼被稱為「秀才」?
延伸知識︰秀才的第一名叫什麼?
87為什麼老師教授的弟子又被稱為「門生」?
延伸知識︰為什麼稱進士為「天子門生」?
88為什麼考中進士被戲稱為「登龍門」?
延伸知識︰「連中三元」是什麼?
89為什麼古代的一些朝代前要加上「東」、「西」、「南」、「北」,
例如「東漢」、「西漢」、「南朝」、「北朝」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皇帝的墳墓稱為「陵」?
90東漢有「清議」,魏晉尚「清談」,二者有什麼不同?
延伸知識︰《世說新語》,魏晉人的沙龍文學
91為什麼古代把國家稱為「社稷」?
延伸知識︰社稷壇為什麼敷設五色土?
92楚莊王「問鼎中原」,這裡的「鼎」是器物嗎?
延伸知識︰「一言九鼎」是什麼?
93大家常說「錦繡河山」,為什麼要用「錦繡」形容河山呢?
延伸知識︰「赤縣神州」為什麼是指中國?
94為什麼故鄉、家鄉又被稱作「桑梓」?
延伸知識︰《儒林外史》的作者為什麼取名叫「敬梓」?
95為什麼山川形勝被古人統一命名為「地理」呢?
延伸知識1:「中國」為什麼是華夏神州的代稱?
延伸知識2:《西遊記》提到的佛教四大部洲,其中對應中國的是哪一塊地方?
96煉石補天的女媧是炎黃子孫的母親神嗎?
延伸知識︰中國有沒有像西方傳說中上帝造人的男性始祖神?
97三國赤壁之戰是在哪裡展開的?赤壁之戰的地點為什麼叫作「赤壁」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又有「東坡赤壁」的說法呢?
98有句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什麼是「江湖」?
延伸知識︰「九州」指哪九州?
99「光餅」為什麼跟平定倭寇侵擾有關?
延伸知識︰武夷岩茶為什麼叫作「大紅袍」?
100為什麼有種荔枝叫「妃子笑」?
延伸知識︰「老佛爺」是對慈禧太后的專稱嗎?
101明清時期的最高行政機關為什麼稱為「內閣」?
延伸知識︰官府為什麼又叫「衙門」?
延伸知識︰作為榜樣的「模範」最初是人還是物?
2常說要守「規矩」,到底什麼是「規矩」?
延伸知識︰「關鍵」人物、「關鍵」事件為什麼比較重要?
3為什麼形容行為不端的人「不三不四」?
延伸知識︰「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是人們從壞處預想時常說的話,到底是哪「三長」、哪「兩短」呢?
4勒索錢財的作法為什麼叫作「敲竹槓」?
延伸知識︰北京方言「碰瓷」是什麼意思?
5「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為什麼變成「混日子」的代稱?
延伸知識︰不好好做事、有意拖延的人,為什麼說他在「磨洋工」?
6做事不認真為什麼叫作「馬虎」?
延伸知識︰在中國,有些人被稱為「馬大哈」,這種說法和一種「大馬哈魚」有關係嗎?
7受了別人的欺騙為什麼叫作「上當」?
延伸知識︰什麼是「騙馬」?
8起嫉妒心的男女為什麼常被說成是在「吃醋」?
延伸知識︰「一樹梨花壓海棠」怎麼會是老夫配少妻的意思?
9為什麼小氣的人被諷刺為「吝嗇」?
延伸知識︰什麼是「看錢奴」?
10為什麼寡廉鮮恥的人被喚作「王八」?
延伸知識︰妻子紅杏出牆的人為何又被稱為「戴綠頭巾」、「戴綠帽子」呢?
11為什麼我們常說待人要懂得「禮貌」?
延伸知識︰為什麼請客稱為「作東」?
12「天倫之樂」指哪種快樂?
延伸知識︰「五福臨門」是指哪「五福」?
13李清照玩的「打馬」是什麼遊戲?
延伸知識︰「打馬掉」和「看竹」是同一種遊戲嗎?
14「烏龍球」中的「烏龍」是什麼意思?
延伸知識︰唐人熱衷的「擊鞠」、「打球」是何種球類運動?
15拔河是群眾喜愛的運動,它本是大家在拉扯繩索,為什麼卻叫作「拔河」?
延伸知識︰拔河為什麼又叫「牽鉤」?
16喜歡跟人爭鬥較勁的人為什麼常被說成像好鬥的公雞呢?
延伸知識︰古人好以鬥蟋蟀為樂,為何蟋蟀、蛐蛐又叫「促織」?
17體育競賽中「冠軍」、「亞軍」、「季軍」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延伸知識︰「勇冠三軍」說的是哪三軍?
18體育競技比賽為什麼有「錦標賽」之稱?
延伸知識︰「相撲」的起源
19為什麼圍棋的棋子只有黑白兩色?
延伸知識︰圍棋的等級、別名
20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為什麼是東山再起,而不是「西山」、「南山」、「北山」再起?
延伸知識︰「加油」一詞的來歷
21「文房四寶」指哪四寶?
延伸知識︰為什麼臂擱又叫「竹夫人」?
224一個人才華枯竭為什麼常被說成是「江郎才盡」?
延伸知識︰「夢筆生花」生出的是什麼花?
23為什麼請人刪改文章要客氣地說請「斧正」?
延伸知識︰「徒災梨棗」、「壽之梨棗」是什麼?
24請人代筆寫文章為什麼叫作「捉刀代筆」?
延伸知識1:刀筆吏
延伸知識2:「紹興師爺」為什麼成為師爺的泛稱?
25知識分子過去被戲稱為「老九」,為什麼他的排行不是「老大」、「小三」,而偏偏放在八下十上的位置上呢?
延伸知識︰中國的「士」
26為什麼以諷刺滑稽方式表達的詩被人們叫作「打油詩」?
延伸知識︰「打詩鐘」是一種什麼遊戲?
27胡編亂造為什麼被稱作「杜撰」?
延伸知識︰「小說」是道聽途說、不登大雅之堂的虛構之詞嗎?
28為什麼要在信封的下款處寫上「××緘」的字樣?
延伸知識︰過去書信為什麼又叫「尺牘」?
29文章荒謬不通暢常被批為「狗屁不通」,為什麼是狗屁而不是豬屁、馬屁、牛屁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人們喜歡在別人面前說自家的孩子是「犬子」、「豚兒」?
30我們現在聽的各種樂曲,為什麼統稱為「音樂」呢?
延伸知識︰「歌」與「曲」有何不同?
31「四面楚歌」中的「楚歌」指的是哪裡的歌?
延伸知識︰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是怎麼產生的?
32人們常說「對牛彈琴」,但彈琴的人到底是誰呢?
延伸知識︰「鄭衛之聲」、「靡靡之音」是形容什麼樣的音樂?
33為什麼稱知心朋友為「知音」?
延伸知識︰「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的地點在哪裡?
34中國的肖像畫為什麼又叫作「寫真」?
延伸知識︰「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指的是什麼?
35古人最早使用的計算工具是什麼?
延伸知識︰孔門六藝裡有沒有數學?
36「菱花」是什麼花?
延伸知識︰古人為什麼用銅做鏡子?
37形容金錢的魔力時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為什麼是推磨而不是去推車呢?
延伸知識1:銅錢與金、銀等錢幣之間是怎麼進行兌換的?
延伸知識2:古代的一兩銀子值現在多少錢?
38正月十五大家吃的湯圓為什麼叫「元宵」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元宵節要張燈結綵?
39過年為什麼要吃餃子?
延伸知識︰餃子的近親「餛飩」、「肉燕」
40人們為什麼把一些喜歡吃的小零食叫作「點心」?
延伸知識︰天津著名包子為什麼取「狗不理」這樣的名字?
41為什麼說「香菇」是從「香姑」變來的?
延伸知識︰「香港」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42為什麼人們把杭州菜館做的紅燒肉叫作「東坡肉」?
延伸知識︰「西施舌」是一道什麼菜餚?
43人們喜食的饅頭又叫饅首,跟「頭」、「首」有關係嗎?
延伸知識︰《水滸傳》說武大郎每日做炊餅賣,他賣的是餅還是饅頭?
44過年時長輩為什麼要給晚輩「壓歲錢」?
延伸知識︰為什麼元月叫「正月」?
45新年登門的乞丐為什麼和財神有關呢?
延伸知識︰丐幫
46為什麼底本叫作「藍本」?
延伸知識︰「黃頁」是什麼書?
47中藥治病為什麼要「如法炮製」?
延伸知識︰中藥的取名之法
48醫生所開藥方中的「藥」與「方」有無區別?
延伸知識︰方劑是怎麼組成的?「七方」、「十劑」是什麼方,什麼劑呢?
49中國古代有醫療機構嗎?
延伸知識︰從〈清明上河圖〉看到的宋朝醫學情況
50古代為產婦接生的「產婆」為什麼又叫「穩婆」?
延伸知識︰海外華人居住的地方為什麼習慣稱為「唐人街」?
51「愛屋及烏」是什麼意思?
延伸知識︰為何說「問世間情為何物」這句名言源於兩隻大雁的生死情?
52心裡高興、愉快,可以稱為「歡喜」,「歡喜」的本義是什麼呢?
延伸知識︰「囍」字的由來
53現在企業界有成就的人士,常被大家稱讚為「強人」,若是女性,則奉送一個「女強人」之稱,那麼過去強人指的是什麼人呢?
延伸知識︰「綠林好漢」一詞的來歷
54為什麼「閒雲野鶴」可用來形容人的無拘無束?
延伸知識︰宋元畫家為什麼喜歡自稱「道人」?
55過去普通人為什麼被稱為「匹夫」?
延伸知識︰大丈夫
56《紅樓夢》裡有沒有用過「她」字?
延伸知識︰你、我、他等人稱、或稱物的代名詞,在古文中是怎麼表示的?
57「三十而立」到底立什麼?
延伸知識︰為什麼二十歲的男子古時候被稱為「弱冠之年」?
58為什麼說「千里姻緣一線牽」?
延伸知識︰夫妻為何又稱「冤家」?
59為什麼隨便閒聊叫「談天」?
延伸知識︰為什麼北京方言把「神聊」叫作「侃大山」?
60家裡有女就是「安」字,為什麼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男主外,女主內」?
61過去為什麼要用斑鳩來體現敬老之意?
延伸知識︰康熙、乾隆與千叟宴
62「老頭子」一詞最初是對老年人不敬的稱呼嗎?
延伸知識︰關於老人不同年齡的說法
63為什麼會有「麒麟送子」之說?
延伸知識︰偷瓜送子
64送人財物為什麼稱「布施」?
延伸知識︰寺廟裡常見人們燒香拜佛,為何要燒香拜佛呢?
65宇宙為什麼被佛教徒稱為「大千世界」?
延伸知識︰佛教徒嚮往的「極樂世界」
66千手觀音真有千手嗎?
延伸知識︰開光
67為什麼佛祖釋迦牟尼被稱為「如來」?
延伸知識︰為什麼說「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68「三生有幸」、「緣定三生」等說法中的「三生」指什麼?
延伸知識︰為什麼要跳出三界外呢?
69為什麼慣用語被稱為口頭禪?
延伸知識︰野狐禪
70人們為什麼把以親身經歷為例說理稱為「現身說法」?
延伸知識︰生公說法,頑石點頭
71貨幣單位的「元」是怎麼來的?
延伸知識︰錢為什麼有「阿堵物」的別名?
72為什麼古代商品交換的場所被稱為「市井」?
延伸知識︰「羅漢錢」是羅漢(僧人)使用的特殊錢幣嗎?
73清代的行業組織為什麼叫「會館」、「公所」?
延伸知識︰清代的商幫
74為什麼說當鋪起源於寺院的僧庫?
延伸知識︰清代發行的公債
75為什麼俗稱經商貿易的學問為「生意經」?
延伸知識︰明清時期晉商為什麼能在中國商界執牛耳?
76古代的商店招牌叫什麼?
延伸知識︰古代的商店招牌大約有幾種?
77木蘭不姓花,為何叫「花木蘭」?
延伸知識︰「關山度若飛」中的「關山」在何方?
78「壓軸戲」為什麼是一場演出中最為精彩的一齣戲?
延伸知識︰參軍戲為什麼跟相聲有淵源?
79過去官員出行為什麼要鳴鑼開道?
延伸知識︰「八抬大轎」是什麼規格的待遇?
80為什麼工資又被稱為「薪水」?
延伸知識︰私塾先生的束脩
81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法律,「法律」一詞原是什麼意思?
延伸知識︰獨角獸為什麼象徵法律與公正?
82「秋後算帳」這句讓人聽了害怕的話,暗指什麼?
延伸知識︰古代的刑與法有沒有區別?
83探聽消息的人為何叫「耳目」?
延伸知識︰中國古代是否有從事特務職業的人員?
84為什麼「一畝三分地」指的是跟個人相關的利益?
延伸知識︰古人認為人有「七情六欲」,何謂七情、六欲?
85古代科舉考試中有沒有槍替?
延伸知識︰古代用什麼防範槍替作弊?
86過去進學的生員為什麼被稱為「秀才」?
延伸知識︰秀才的第一名叫什麼?
87為什麼老師教授的弟子又被稱為「門生」?
延伸知識︰為什麼稱進士為「天子門生」?
88為什麼考中進士被戲稱為「登龍門」?
延伸知識︰「連中三元」是什麼?
89為什麼古代的一些朝代前要加上「東」、「西」、「南」、「北」,
例如「東漢」、「西漢」、「南朝」、「北朝」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皇帝的墳墓稱為「陵」?
90東漢有「清議」,魏晉尚「清談」,二者有什麼不同?
延伸知識︰《世說新語》,魏晉人的沙龍文學
91為什麼古代把國家稱為「社稷」?
延伸知識︰社稷壇為什麼敷設五色土?
92楚莊王「問鼎中原」,這裡的「鼎」是器物嗎?
延伸知識︰「一言九鼎」是什麼?
93大家常說「錦繡河山」,為什麼要用「錦繡」形容河山呢?
延伸知識︰「赤縣神州」為什麼是指中國?
94為什麼故鄉、家鄉又被稱作「桑梓」?
延伸知識︰《儒林外史》的作者為什麼取名叫「敬梓」?
95為什麼山川形勝被古人統一命名為「地理」呢?
延伸知識1:「中國」為什麼是華夏神州的代稱?
延伸知識2:《西遊記》提到的佛教四大部洲,其中對應中國的是哪一塊地方?
96煉石補天的女媧是炎黃子孫的母親神嗎?
延伸知識︰中國有沒有像西方傳說中上帝造人的男性始祖神?
97三國赤壁之戰是在哪裡展開的?赤壁之戰的地點為什麼叫作「赤壁」呢?
延伸知識︰為什麼又有「東坡赤壁」的說法呢?
98有句話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什麼是「江湖」?
延伸知識︰「九州」指哪九州?
99「光餅」為什麼跟平定倭寇侵擾有關?
延伸知識︰武夷岩茶為什麼叫作「大紅袍」?
100為什麼有種荔枝叫「妃子笑」?
延伸知識︰「老佛爺」是對慈禧太后的專稱嗎?
101明清時期的最高行政機關為什麼稱為「內閣」?
延伸知識︰官府為什麼又叫「衙門」?
試閱
3為什麼形容行為不端的人「不三不四」?
要明白「不三不四」的含義則需要了解古人對「三」、「四」的特殊感情。
古人認為天為一,地為二,天地相加成三。「三」不僅是一個吉祥數字,而且還能作為整體的象徵,所以漢字中有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水成「淼」,三口成「品」等情形。此外宇宙中有三才(天、地、人),天上有三光(日、月、星),帝王中有伏羲、神農、黃帝,文人中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三袁(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等。古歌曲反覆詠唱為「三疊」。像「三十而立」、「三思而後行」、「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等詞句也都與「三」有關。取「三」為名的事物,含義深遠,其味無窮。
至於「四」,古意則多含有周全、稱心,取事事(四四)如意之義。西天如來佛身邊有「四大金剛」,唐僧取經是師徒四人共同西行,文房四寶為筆墨紙硯,琴棋書畫是文人所操四事,真草隸篆為漢字書寫四體,四庫全書含經、史、子、集四類,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是古代「四大美女」。有關「四」的事物,諸如「四季」、「四方」、「四海」之類真是不勝枚舉,魅力無窮。人們把「四」視為吉祥,取「四」名而呼之,成為習俗。
正是由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三」與「四」寄託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禮讚,所以那些不正派、不正經的人及其言行便被斥為「不三不四」了。如吳敬梓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描寫胡屠夫罵范進的故事:「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在「三」和「四」的搭配中還有「顛三倒四」,指說話、辦事沒有次序,沒有條理;「說三道四」是指愛說人閒話,亂加議論;「丟三落四」形容人馬馬虎虎或記性不好而好忘事;「低三下四」形容卑賤,低人一等;「推三阻四」表示以各種理由推脫;「三番四覆」,形容反覆多變。還有朝三暮四、挑三揀四等詞,也都含有貶義。
延伸知識:「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是人們從壞處預想時常說的話,到底是哪「三長」、哪「兩短」呢?
「三長兩短」指意外的災禍、事故,或人的死亡等不吉利的事。如羅貫中的《三遂平妖傳》有:「萬一此後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范文若《鴛鴦棒傳奇.恚剔》中也有:「我還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兒,需一路尋上去,萬一有三長兩短,定要討個明白。」為什麼「三長兩短」就跟不吉利有關呢?
原來「三長兩短」是指一副未蓋上蓋子的棺材,它是由棺材的三塊長板(底面加左右兩面)和兩側的兩塊短板構成的匣子。《禮記.檀弓上》記載:「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孔穎達疏云:「棺束者,古棺木無釘,故用皮束合之。縮二者,縮縱也。縱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橫束者三行也。衽,每束一者。衽,小要也,其形兩頭廣,中央小也。」
古時棺木不用釘子,用皮條把棺材底與蓋捆合在一起。橫向捆三道,縱向捆兩道。橫向的木板長,縱向的木板短,「三長兩短」即源於此。連接棺蓋與棺底的木楔為兩頭寬中間窄的衽,它插入棺口兩旁的坎中,使棺蓋與棺身密合。衽與皮條聯用,可以使棺蓋緊固。後來由於有了釘子釘棺蓋,既方便又快捷,衽也就逐漸被淘汰,但這個詞語卻一直流傳下來。
起初「三長兩短」是死的別稱,後來又加入了意外、災禍等意思。有時它被縮寫為「長短」,但含義不變。如《紅樓夢》第十一回:「可是呢!好個孩子,要有個長短,豈不叫人疼死!」關於「三長兩短」的來源還有一說。據《越絕書.外傳記》記載:「歐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鉤,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說戰國時期越國著名劍師歐冶子鑄了五把利劍,其中三長兩短,都鋒利無比,一般人遭遇到這五把劍就有性命之憂,於是後世把各種危及生命的風險稱為「三長兩短」。
20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為什麼是東山再起,而不是「西山」、「南山」、「北山」再起?
西元三八三年,歷史上發生了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當時前秦皇帝符堅已經統一中國北方,企圖進一步消滅東晉。於是動員了全國的兵力,共計七十八萬大軍,號稱百萬雄師,分水陸兩路,向江南發動攻擊。
大敵當前,東晉的可用之兵只有八萬,力量非常懸殊,晉孝武帝和滿朝文武官員人心惶惶,而才器雋秀的謝安,這時卻隱居在會稽東山(今浙江上虞境內),「高謝人間,嘯詠山林」。直至他的好友、侍中王坦之去東山面請,痛陳社稷危艱,亟需良將謀臣匡扶,謝安才悚憂而起,應召出山。受命於危難之際的謝安,宵衣旰食,調兵遣將,不敢懈怠,最後成功地指揮淝水一戰並得到大勝,奠定他千古名相的不世功業,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東山再起」這一婦孺皆知的成語即由此而來,謝安因此也稱為「謝東山」。
如果當年他隱居的地點不是東山,後來流傳的成語或許就是「西山」、「南山」、「北山」之類的其他山「再起」了。
延伸知識:「加油」一詞的來歷
到加油站的「加油」兩字不但被拿來用在比賽場合當作鼓勵的口號,而且還能同時用在「棒球比賽,加油! 」和「生病快好起來,加油!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為什麼「加油」這兩個字會產生這樣的變化呢?
這個在生活中常見的「加油」一詞,我們似乎忘記了它的原本來歷:在歷史上第一次拉力賽車(一八九五年六月),二十五輛各種型號的汽車參加了這次全程一一七五公里的角逐。
當賽事進入白熱化階段時,觀眾的熱情異常高漲,他們焦急期待著新的冠軍產生。賽道上,領先跑在最前面的是義大利法拉利車隊的五號車。在離冠軍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五號車突然熄火,讓觀眾的心一下子懸在半空中。出事車上,被譽為「賽車之父」的恩佐.法拉利先生連忙問身邊的助手,賽車為什麼會突然熄火? 助手結結巴巴地說:「大概是汽油消耗太多,沒……油了。」法拉利先生聽完後勃然大怒,他也語無倫次地大聲吼道:「你們……加……加油!」
四周的觀眾一聽,以為這是法拉利先生對自己車手的一種鼓勵方式,於是也都跟著他大叫:「加油、加油」。
後來,隨著體育運動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喜愛、重視,為賽車手「加油」的這種獨特的鼓勵方式也逐漸沿用到其他比賽項目上。以「加油」一詞吶喊助威,便成為觀眾參與比賽,對選手進行鼓勵的方式。
30我們現在聽的各種樂曲,為什麼統稱為「音樂」呢?
古語中「音」和「樂」本是有不同含義的兩個字。「音」和「言」的含義相同。在甲骨文中,「言」字下面是口,上面是一支豎立的古代簫管。用嘴吹簫管而發音,就是「言」的本義。這表示遠古時期,人們吹奏樂器發出的聲音、人的歌聲與說話的聲音,還沒有明確的區分。後來,「言」才專指言語,以別於「音」。而周代已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樂器統稱為「八音」(《周禮.春官》)。
「樂」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是絲(弦),下面是木,也就是琴瑟類撥彈樂器的象形。後來《樂記》中說,將不同的音組成旋律進行唱奏,同時手持盾牌、斧頭、野雞毛、牛尾跳舞,就叫「樂」。可見這時的「樂」是一種包括歌唱、樂器、舞蹈、詩歌的綜合藝術。因為「樂」能給人以快樂的感受,所以又轉義指「喜樂(悅)」。
當「音」和「樂」詞意逐漸趨於接近時,於是這兩個字便開始連用在一起了。在《呂氏春秋.大樂》中,已有「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的說法。古代的「音樂」一詞今天之所以廣泛運用,是因為日本首先用「音樂」一詞來翻譯英文的 Music,後來中國也沿用這個譯法,用來稱呼「音樂」這種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了。
延伸知識:「歌」與「曲」有何不同?
大概在唐朝以前,「歌曲」兩字有不同的含義。不用伴奏的清唱稱之為「曲」,加上伴奏稱之為「歌」。
「歌」這個字的起源可能比較晚,在商代甲骨文中還沒有見到這個字。《說文繫傳》:「歌者,長引其聲以誦之也。」「歌」字的右旁是打哈欠的形象。因為唱歌要張嘴,所以用欠字為義符。跪著的人形正反映了古代樂工的身分。中國各地都有富有特色的民歌,如楚歌、吳歌、燕趙悲歌等。在山川湖泊等不同地點,會有山歌、漁歌、插秧歌等之別。按題材又有彈歌、戰歌、情歌、婚歌等不同種類。
「曲」字原是一種彎曲而可以盛放物品的器皿的名稱,轉義引申為歌曲,是表示歌聲宛轉曲折的意思。遠古的原始宗教歌曲,旋律多半比較簡單平直。後來旋律有了變化發展,特別是一些民歌中出現了比較宛轉動聽的旋律,這類民歌即被比作「曲」,如〈西洲曲〉、〈塞上曲〉等。
先秦有「王者采詩」之風。周天子為了解民情,遣行人搖動木鐸,農閒之際巡行四方,在田野鄉村採集民歌民曲,如《詩經》中的國風,就有不少是來自黃河、長江流域的歌曲創作。
《墨子.公孟》說:「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意謂《詩》三百餘篇,均可誦詠、用樂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記.孔子世家》也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詩經》裡的詩,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即「詩歌」)。《詩經》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詩」,有目無辭,不計在內。這種「笙詩」可能是歌詞在流傳過程中遺失了(《詩經通論》),或者本來就是笙人所奏的無辭歌曲。
32人們常說「對牛彈琴」,但彈琴的人到底是誰呢?
成語「對牛彈琴」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這一成語的出處見漢牟融〈理惑論〉:「昔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載於南朝梁僧佑《弘明集》)說的是戰國時代,有一個名叫公明儀的音樂家,是個音樂全才,既能作曲又能演奏,尤其是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加上曲調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因此很受人敬重。由於癡迷於音樂,他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著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年春暖花開時節,他來到郊外,看見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起,在戶外擺上琴,撥動琴弦,為這頭牛彈起了自己引以為傲的樂曲「清角之操」,但老黃牛卻無動於衷,仍然低頭一個勁地吃草。
公明儀心想可能是這首曲子太高雅了,於是換了個曲調,彈起了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閒地吃草。公明儀使出渾身解數,不斷變換曲調,老黃牛仍然不為所動,只是偶爾甩甩尾巴,驅趕著牛虻,照樣低頭悠閒地吃草。公明儀覺得有傷面子,變得十分沮喪。旁邊的人勸他說:「您不要生氣了!不是您彈的曲子不好聽,是您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公明儀如夢方醒,嘆口氣,悵然而歸。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對牛彈琴」這句成語,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也用來譏笑說話不看對象的人。
延伸知識 :「鄭衛之聲」、「靡靡之音」是形容什麼樣的音樂?
春秋時期,在民間誕生了一種新的通俗音樂,叫「鄭衛之音」(又稱「今樂」、「新聲」、「新樂」)。「鄭衛之音」是周代鄭國和衛國的音樂,由於鄭國和衛國居住著商朝的遺民,所以「鄭衛之音」中保留了濃厚的商族音樂風格。「鄭衛之音」輕鬆愉快,表現出昂揚向上的精神,是一種熱烈奔放、生動活潑的民間音樂,從民間傳到宮廷,連國君也愛聽。
但統治階級擔心活躍的思想和行為可能引發社會動亂,《樂記.樂本篇》中說:「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孔子也哀嘆:「惡鄭聲之亂雅樂也。」都將它視為洪水猛獸。自己雖在偷偷地聽,卻在公開場合上給予蔑視、貶低。
「靡靡之音」出處見《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史記.殷本紀》:「北裡之舞,靡靡之樂。」「靡靡」是柔弱、萎靡不振之意,「靡靡之音」指軟綿綿、萎靡不振的音樂,以及俚俗趣味、反映腐朽頹廢情調的樂曲。被列入靡靡之音的音樂自然也得不到上層統治者的讚揚,它們的命運往往就是被打入冷宮。但由於個人評判標準不同以及眾口難調,難免有些藝術性很高的作品也被歸類為靡靡之音,造成冤假錯案。
要明白「不三不四」的含義則需要了解古人對「三」、「四」的特殊感情。
古人認為天為一,地為二,天地相加成三。「三」不僅是一個吉祥數字,而且還能作為整體的象徵,所以漢字中有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水成「淼」,三口成「品」等情形。此外宇宙中有三才(天、地、人),天上有三光(日、月、星),帝王中有伏羲、神農、黃帝,文人中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三袁(袁宗道、袁中道、袁宏道)等。古歌曲反覆詠唱為「三疊」。像「三十而立」、「三思而後行」、「三人行,必有我師」、「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等詞句也都與「三」有關。取「三」為名的事物,含義深遠,其味無窮。
至於「四」,古意則多含有周全、稱心,取事事(四四)如意之義。西天如來佛身邊有「四大金剛」,唐僧取經是師徒四人共同西行,文房四寶為筆墨紙硯,琴棋書畫是文人所操四事,真草隸篆為漢字書寫四體,四庫全書含經、史、子、集四類,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是古代「四大美女」。有關「四」的事物,諸如「四季」、「四方」、「四海」之類真是不勝枚舉,魅力無窮。人們把「四」視為吉祥,取「四」名而呼之,成為習俗。
正是由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三」與「四」寄託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禮讚,所以那些不正派、不正經的人及其言行便被斥為「不三不四」了。如吳敬梓在《儒林外史》第三回中描寫胡屠夫罵范進的故事:「也該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
在「三」和「四」的搭配中還有「顛三倒四」,指說話、辦事沒有次序,沒有條理;「說三道四」是指愛說人閒話,亂加議論;「丟三落四」形容人馬馬虎虎或記性不好而好忘事;「低三下四」形容卑賤,低人一等;「推三阻四」表示以各種理由推脫;「三番四覆」,形容反覆多變。還有朝三暮四、挑三揀四等詞,也都含有貶義。
延伸知識:「萬一有個三長兩短」是人們從壞處預想時常說的話,到底是哪「三長」、哪「兩短」呢?
「三長兩短」指意外的災禍、事故,或人的死亡等不吉利的事。如羅貫中的《三遂平妖傳》有:「萬一此後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范文若《鴛鴦棒傳奇.恚剔》中也有:「我還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兒,需一路尋上去,萬一有三長兩短,定要討個明白。」為什麼「三長兩短」就跟不吉利有關呢?
原來「三長兩短」是指一副未蓋上蓋子的棺材,它是由棺材的三塊長板(底面加左右兩面)和兩側的兩塊短板構成的匣子。《禮記.檀弓上》記載:「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孔穎達疏云:「棺束者,古棺木無釘,故用皮束合之。縮二者,縮縱也。縱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橫束者三行也。衽,每束一者。衽,小要也,其形兩頭廣,中央小也。」
古時棺木不用釘子,用皮條把棺材底與蓋捆合在一起。橫向捆三道,縱向捆兩道。橫向的木板長,縱向的木板短,「三長兩短」即源於此。連接棺蓋與棺底的木楔為兩頭寬中間窄的衽,它插入棺口兩旁的坎中,使棺蓋與棺身密合。衽與皮條聯用,可以使棺蓋緊固。後來由於有了釘子釘棺蓋,既方便又快捷,衽也就逐漸被淘汰,但這個詞語卻一直流傳下來。
起初「三長兩短」是死的別稱,後來又加入了意外、災禍等意思。有時它被縮寫為「長短」,但含義不變。如《紅樓夢》第十一回:「可是呢!好個孩子,要有個長短,豈不叫人疼死!」關於「三長兩短」的來源還有一說。據《越絕書.外傳記》記載:「歐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鉤,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說戰國時期越國著名劍師歐冶子鑄了五把利劍,其中三長兩短,都鋒利無比,一般人遭遇到這五把劍就有性命之憂,於是後世把各種危及生命的風險稱為「三長兩短」。
20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為什麼是東山再起,而不是「西山」、「南山」、「北山」再起?
西元三八三年,歷史上發生了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淝水之戰」。當時前秦皇帝符堅已經統一中國北方,企圖進一步消滅東晉。於是動員了全國的兵力,共計七十八萬大軍,號稱百萬雄師,分水陸兩路,向江南發動攻擊。
大敵當前,東晉的可用之兵只有八萬,力量非常懸殊,晉孝武帝和滿朝文武官員人心惶惶,而才器雋秀的謝安,這時卻隱居在會稽東山(今浙江上虞境內),「高謝人間,嘯詠山林」。直至他的好友、侍中王坦之去東山面請,痛陳社稷危艱,亟需良將謀臣匡扶,謝安才悚憂而起,應召出山。受命於危難之際的謝安,宵衣旰食,調兵遣將,不敢懈怠,最後成功地指揮淝水一戰並得到大勝,奠定他千古名相的不世功業,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東山再起」這一婦孺皆知的成語即由此而來,謝安因此也稱為「謝東山」。
如果當年他隱居的地點不是東山,後來流傳的成語或許就是「西山」、「南山」、「北山」之類的其他山「再起」了。
延伸知識:「加油」一詞的來歷
到加油站的「加油」兩字不但被拿來用在比賽場合當作鼓勵的口號,而且還能同時用在「棒球比賽,加油! 」和「生病快好起來,加油!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為什麼「加油」這兩個字會產生這樣的變化呢?
這個在生活中常見的「加油」一詞,我們似乎忘記了它的原本來歷:在歷史上第一次拉力賽車(一八九五年六月),二十五輛各種型號的汽車參加了這次全程一一七五公里的角逐。
當賽事進入白熱化階段時,觀眾的熱情異常高漲,他們焦急期待著新的冠軍產生。賽道上,領先跑在最前面的是義大利法拉利車隊的五號車。在離冠軍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五號車突然熄火,讓觀眾的心一下子懸在半空中。出事車上,被譽為「賽車之父」的恩佐.法拉利先生連忙問身邊的助手,賽車為什麼會突然熄火? 助手結結巴巴地說:「大概是汽油消耗太多,沒……油了。」法拉利先生聽完後勃然大怒,他也語無倫次地大聲吼道:「你們……加……加油!」
四周的觀眾一聽,以為這是法拉利先生對自己車手的一種鼓勵方式,於是也都跟著他大叫:「加油、加油」。
後來,隨著體育運動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喜愛、重視,為賽車手「加油」的這種獨特的鼓勵方式也逐漸沿用到其他比賽項目上。以「加油」一詞吶喊助威,便成為觀眾參與比賽,對選手進行鼓勵的方式。
30我們現在聽的各種樂曲,為什麼統稱為「音樂」呢?
古語中「音」和「樂」本是有不同含義的兩個字。「音」和「言」的含義相同。在甲骨文中,「言」字下面是口,上面是一支豎立的古代簫管。用嘴吹簫管而發音,就是「言」的本義。這表示遠古時期,人們吹奏樂器發出的聲音、人的歌聲與說話的聲音,還沒有明確的區分。後來,「言」才專指言語,以別於「音」。而周代已將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樂器統稱為「八音」(《周禮.春官》)。
「樂」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是絲(弦),下面是木,也就是琴瑟類撥彈樂器的象形。後來《樂記》中說,將不同的音組成旋律進行唱奏,同時手持盾牌、斧頭、野雞毛、牛尾跳舞,就叫「樂」。可見這時的「樂」是一種包括歌唱、樂器、舞蹈、詩歌的綜合藝術。因為「樂」能給人以快樂的感受,所以又轉義指「喜樂(悅)」。
當「音」和「樂」詞意逐漸趨於接近時,於是這兩個字便開始連用在一起了。在《呂氏春秋.大樂》中,已有「音樂之所由來者遠矣」的說法。古代的「音樂」一詞今天之所以廣泛運用,是因為日本首先用「音樂」一詞來翻譯英文的 Music,後來中國也沿用這個譯法,用來稱呼「音樂」這種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藝術了。
延伸知識:「歌」與「曲」有何不同?
大概在唐朝以前,「歌曲」兩字有不同的含義。不用伴奏的清唱稱之為「曲」,加上伴奏稱之為「歌」。
「歌」這個字的起源可能比較晚,在商代甲骨文中還沒有見到這個字。《說文繫傳》:「歌者,長引其聲以誦之也。」「歌」字的右旁是打哈欠的形象。因為唱歌要張嘴,所以用欠字為義符。跪著的人形正反映了古代樂工的身分。中國各地都有富有特色的民歌,如楚歌、吳歌、燕趙悲歌等。在山川湖泊等不同地點,會有山歌、漁歌、插秧歌等之別。按題材又有彈歌、戰歌、情歌、婚歌等不同種類。
「曲」字原是一種彎曲而可以盛放物品的器皿的名稱,轉義引申為歌曲,是表示歌聲宛轉曲折的意思。遠古的原始宗教歌曲,旋律多半比較簡單平直。後來旋律有了變化發展,特別是一些民歌中出現了比較宛轉動聽的旋律,這類民歌即被比作「曲」,如〈西洲曲〉、〈塞上曲〉等。
先秦有「王者采詩」之風。周天子為了解民情,遣行人搖動木鐸,農閒之際巡行四方,在田野鄉村採集民歌民曲,如《詩經》中的國風,就有不少是來自黃河、長江流域的歌曲創作。
《墨子.公孟》說:「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意謂《詩》三百餘篇,均可誦詠、用樂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記.孔子世家》也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詩經》裡的詩,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即「詩歌」)。《詩經》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詩」,有目無辭,不計在內。這種「笙詩」可能是歌詞在流傳過程中遺失了(《詩經通論》),或者本來就是笙人所奏的無辭歌曲。
32人們常說「對牛彈琴」,但彈琴的人到底是誰呢?
成語「對牛彈琴」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談論高深的道理,白費口舌。這一成語的出處見漢牟融〈理惑論〉:「昔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轉為蚊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載於南朝梁僧佑《弘明集》)說的是戰國時代,有一個名叫公明儀的音樂家,是個音樂全才,既能作曲又能演奏,尤其是七弦琴彈得非常好,加上曲調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因此很受人敬重。由於癡迷於音樂,他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著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年春暖花開時節,他來到郊外,看見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公明儀一時興起,在戶外擺上琴,撥動琴弦,為這頭牛彈起了自己引以為傲的樂曲「清角之操」,但老黃牛卻無動於衷,仍然低頭一個勁地吃草。
公明儀心想可能是這首曲子太高雅了,於是換了個曲調,彈起了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閒地吃草。公明儀使出渾身解數,不斷變換曲調,老黃牛仍然不為所動,只是偶爾甩甩尾巴,驅趕著牛虻,照樣低頭悠閒地吃草。公明儀覺得有傷面子,變得十分沮喪。旁邊的人勸他說:「您不要生氣了!不是您彈的曲子不好聽,是您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公明儀如夢方醒,嘆口氣,悵然而歸。
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對牛彈琴」這句成語,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也用來譏笑說話不看對象的人。
延伸知識 :「鄭衛之聲」、「靡靡之音」是形容什麼樣的音樂?
春秋時期,在民間誕生了一種新的通俗音樂,叫「鄭衛之音」(又稱「今樂」、「新聲」、「新樂」)。「鄭衛之音」是周代鄭國和衛國的音樂,由於鄭國和衛國居住著商朝的遺民,所以「鄭衛之音」中保留了濃厚的商族音樂風格。「鄭衛之音」輕鬆愉快,表現出昂揚向上的精神,是一種熱烈奔放、生動活潑的民間音樂,從民間傳到宮廷,連國君也愛聽。
但統治階級擔心活躍的思想和行為可能引發社會動亂,《樂記.樂本篇》中說:「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孔子也哀嘆:「惡鄭聲之亂雅樂也。」都將它視為洪水猛獸。自己雖在偷偷地聽,卻在公開場合上給予蔑視、貶低。
「靡靡之音」出處見《韓非子.十過》:「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史記.殷本紀》:「北裡之舞,靡靡之樂。」「靡靡」是柔弱、萎靡不振之意,「靡靡之音」指軟綿綿、萎靡不振的音樂,以及俚俗趣味、反映腐朽頹廢情調的樂曲。被列入靡靡之音的音樂自然也得不到上層統治者的讚揚,它們的命運往往就是被打入冷宮。但由於個人評判標準不同以及眾口難調,難免有些藝術性很高的作品也被歸類為靡靡之音,造成冤假錯案。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