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旅:周芬伶《散文課》、《創作課》、《美學課》套書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散文課》
誰說散文乏味呢?周芬伶說「散文是一個時代的語言窗與實驗室」,因為書寫的自由度與透明度,越新越美,越能彰顯它的獨特魅力。 寫散文,教散文,周芬伶開的《散文課》有如繁花盛開的文學花園,隨處駐足,美不勝收。在作者靈活的文字中,不僅領略散文之美,學習寫作技巧,更釐清散文種種大哉問:「散文一定要寫真實發生的事嗎?」、「散文的特色是什麼?」……,釋疑之外,親身感受一堂精粹出色的散文課。進而真誠地書寫自己,闔上書頁,細品世態與人生。
《創作課》
「創作不能教的是技法,能教的是心法。」周芬伶不是教寫作,只是等待與召喚,創作者就像雁子般成群飛來。她理性與感性並陳,用個人創作心路實踐文學之道,娓娓訴說行走文壇的甘苦。求學時身為學生的模仿抄寫,就職後身為老師的傳道授業。全書分為三卷,從創作到寫作,由理論至實務,散文、新詩、劇場、小說,不同的創作類型,都有脈絡可以遵循。是了解創作的入門工具書,更是絕美動人的精彩散文集。
《美學課》
美是什麼?很少人答得出來。周芬伶從創作中嘗到美學的苦頭與甜頭,理解到「美是難的」,因此萌發著書念頭,寫出一本易讀的美學之書,為臺灣美學研究的空白,拋磚引玉。先從美的考古談起,再談美學與文學,從中西美學著述展開生動對照記,繼而進入美學品評與生活美學觀,盡顯現代美學的斑斕切面。全書深入淺出,信步穿梭理論與生活,美的陶養無法速成,學會思考,在俗世波流中,總能見著幾枚金珠光泡周旋其間。
本書特色
★ 歸納一般讀者對散文的十大疑問,於各篇章中旁徵博引,加以說明。
★ 探討各種散文類型與主題書寫,提示各類散文寫作之技巧與練習方式。
★ 精選「延伸閱讀」書單,擴充讀者對散文之鑑賞力。
★ 以學者和作家的雙重角度,從理論到實務的書寫經驗,細述各種類型的創作技巧。
★ 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穿越古今,討論中西美學。
目錄
《散文課》
自 序 親愛的,好好談散文
輯 一 散文面面觀
散文十問
散文的正名
流水帳與爆炸頭
所謂靈感
透明之美
語言的等級
似斷未斷
最怕從頭說起
詩化的年代
一個人的電影
再談意象
一定要勵志嗎?
輯 二 主題散文
文化散文
飲食散文導覽
如何寫好飲食散文
旅遊散文
如何寫好旅遊散文
自然書寫
如何寫自然散文
女性散文
性別越界與文體越界
輯 三 類型與寫作
自傳散文
如何寫好自傳散文
傳記散文
傳記的寫作技巧
從詠物到戀物
再談詠物散文
鋪排、轉折與詠物文
也談雜文
再談雜文
雜文的多重面向
如何寫好雜文
田野調查與報導文學
利用田野與調查寫作
簡單的田野與觀察練習
被忽視的日記散文
如何利用日記鍛鍊文筆
書信體散文
寫信練文筆
輯 四 創作力的回聲
遠去的小王子
〈傘季〉的寫作過程及初始
〈海國〉的接受史
〈汝身〉的背後
文學獎得獎作品評析
之一:〈中指〉/陳宛瑜
之二:〈請登入遊戲〉/蔣亞妮
附 錄 周芬伶答客問
香格里拉 林徹俐
我的散文課 蔣亞妮
《創作課》
卷前語
東海青春期 周紘立
瘀血漸漸化開的日子 楊富閔
卷一 創作課
創作能教嗎?
老作家的創作課
主流與文學流行
二十七歲的文學講師
所謂散文
作家與編輯
寫無止盡
四年級的原罪
我們一起走走看
可愛又可畏的七年級
星光大道通向哪
餘音
卷二 寫作實務
創作入門
類型怎麼辦
美學是什麼
第一筆
氣勢與氣韻
散文魂魄
玩玩詩
詩劇場
詩社與手工書
小說是複雜的藝術
觀察與創造人物
故事感
對話藝術
極短篇
短篇
長篇
卷三 文學少年
有放光的種籽嗎?
無害的人類
文學少年屁孩
海濱花
《美學課》
自序 好難的美學 周芬伶
輯一 美的考古
什麼,豬的傳人? *
石頭記一
說瓷
輯二 美學與文學
美的穿越
盡量美好的傳承
天才與靈感
幻想力與想像力
作者真的死了嗎?
先當詩人再當作家
寫作與死亡
輯三 美的理論與範疇
美學的誕生
中國美學
自然美與社會美
形式美與藝術美
壯美
優美
非美的範疇
醜之美
明麗之美與醉狂之力
輯四 美的批評與演變
清與濁
悲劇美
喜劇美與笑
意境與傳神
論品味
談氣質
散文與小說的藝術特徵
談美學與文學
歷史與藝術的終結
沉默之美
虛擬世界與宅美學
輯五 美的生活
當美進入生活
你我的美育
美與宗教
序/導讀
《散文課》自序 親愛的,好好談散文
什麼是好散文?這個問題有簡單的答案與複雜的答案。
簡單地說,能感動人的即是好散文。那感人的新聞報導與素人隨筆那麼多,也有很感人的啊,但那裏往往缺乏理想的文字。我們被一篇散文吸引,特別好的文字總是占優勢,然而散文的文字哪有詩好?那是更加精鍊的語言;但詩語貴婉轉含蓄,不把話說白,散文則把話說清楚講明白,還帶著那麼一點詩意。就這點上散文與詩較靠近,跟小說距離較遠,因為小說是史詩的現代化,詩與散文皆是抒情詩的現代化,我們本有的抒情美文傳統,加上西方抒情詩的白話化,就等於現代美文。如今的文類觀念延用西方,西方早期只有韻文,所有文學家都是詩人,文類則史詩、抒情詩、劇詩三分天下,柏拉圖不准詩人進理想國,因為詩太霸道。史詩重虛構,抒情詩重靈氣,詩強調詩性,散文強調個性,詩性追求疏離的效果,個性則是赤條條一個人,越沒距離越好,好的散文源自詩般的靈感與情感。
那雜文呢?雜文是西方隨筆、東洋廚川白村與載道古文的延長,《昭明文選》並無此類,後來是分類之後無法分類的統稱為雜文,因內容駁雜,血統混雜,可稱為複雜的藝術,而美文與詩歌則是單純的藝術。我不同意散文分感性散文與知性散文;好的散文來自清晰的頭腦,具有內在邏輯,誰說美文無知性?詩無感性詩、知性詩,小說亦無感性小說、知性小說,為何散文獨有二分法?翻開坊間知性散文選,有專欄、社論、科普文、法理文……,獨獨無美文;而一般散文選對雜文兼容並包,可見「知性散文」是具排斥性的文類分法,能說服人嗎?
理想的散文具備理想的文字與理想的人格,道德不等同理想,理想卻可以涵括道德。所以散文與散文家是分不開的,它代表一個時代對文字與個性的追求,所以有人定義:「小品文是小品文家的文體。」這話不是說你成為小品文家,你寫的文章才算小品文,而是人與文章分不開。因為散文不管你、我、他,寫的都是自己,自己有什麼好寫?不都是兩個眼睛一個鼻子?散文家應該是那些對自我或萬物探索具有巨大熱忱的人,什麼東西可讓人窮盡一生探索不盡,除了真我與真理,還有其他嗎?
自己只是一個通道,通向他人與世界,不知己何以知人?
也許你認為這種說法老派,的確,電腦後世代的我們,一個人擁有三四個帳號,五六個化名,自我分化,穿越來穿越去,哪一個才是真正的我們?如果可將分化的自我表現出來,也是真我的實相。我們身上存在著異己,散文書寫是從異已追尋真我的過程。
……
寫了這麼多年散文,把很多準則與束縛都丟了,因為散文一直在變化,可能還有更大的崩壞要來,散文一直在作配角,不知什麼時候好好作一回主角?在這特別寂寞的時刻,只留下一個我自己的堅持,人要活得跟文一樣好一樣精采,看太多文比人好,人比文好的寫作者,我願意在修為與寫作上更加努力,離理想還很遠,過去的我犯太多錯誤,到了這年紀,不再去想要得到什麼,想更多的是還有什麼可以付出的,也就是剩餘價值的問題,親愛的,我還能為你做什麼?
《創作課》卷前語 東海青春期/周紘立
逃跑的背面意思是,否認一個水泥製的現實。
要說移植東海的歲月,想了幾日,無非就是為了逃跑。家庭的糾葛令人身心疲憊,一個剛滿十八歲的人如何能懂能體諒父母的決裂,如一次兩次無數次板塊移動造成的地震,搞得自己像個最可憐的受災戶,你必然知曉更大的劫厄還會再來,卻無法透過任何儀器預知發生的時刻。所以逃跑。
逃跑是個具體概念,但命運是隨機的。譬若剛來台中,學生們賃居新興路,路窄肩膀容易磨出火花,這條路上倒是生意蓬勃,小吃攤子極早就佔據巷口,有店面的商家招牌不亮鼎鑊已經熱鬧滾燙,一餐四五十就能打發。青春的胃如同青春的腳,前者不怕大腸桿菌,後者不嫌棄路途迢遠。我住的地方是大度山的至高處,每個準點校園的鐘聲潛透落地窗,拿起背包步行下山路,由最繁華拐進學校園圍牆邊的小洞口。一道低矮的紅磚砌的牆阻隔清倉大拍賣的喇叭聲和食物的香,彷彿是條結界,過了,數以千計的相思木讓出一人寬的鋪石路,樹根底常常留有破殼的眼鏡蛇的卵,再過去各系所大樓分兩縱隊安座,一樣有樹,東海是個樹比人多的地方。上學路往往耗擲半小時在走,初初迷路相當正常,跟隨機的命運相仿:不是依憑捷徑抵達目的地。
班雅明〈動物花園〉寫:「對一座城市不熟,說明不了什麼。但在一座城市中迷失方向,就像在森林中迷失那樣,就需要學習。在此,街巷名稱對迷失者來說聽上去必須像林中乾枯嫩枝發出的聲響那樣清脆,而城市深處的小巷必須像峽谷那樣清楚地映現每天的時辰。」在東海便是需要這樣生活。陌生卻可喜、人聲與鳥鳴,走久了就有路引。在這般摸索的過程裡,巧遇了周芬伶老師。
初上周老師的課,心裡只覺得她很酷,不易親近,或許源於那時她剛大病初癒,臉狹而尖,口紅暴露臉色的蒼白,加上話不多,縱使拿著麥克風,她仍然像個吝嗇的女高音偶爾摩擦聲帶流出金屬色的聲音,薄而脆。一堂課折騰下來,周老師的嗓子總像開完演唱會般暗啞,於是八仙果潤喉是必備品,見到她不是正在吃八仙果就是正要將裝八仙果拉鍊袋打開。那給我一種矛盾的感受:一隻有懼高症的鳥。鳥生而為鳥,此事無法違抗;病症也是。極端的因子加總起來,便產生人的臉譜,揭露「沒有天天在過年的」,於是波瀾難免,暈眩難免。
《世界是薔薇的》後記寫:「生命中有種種凶險,大凶險才有大美麗。我們肉身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劫難,斷臂立雪,體露金風,最後變成一朵微笑。我常微笑看人生,覺得值得一活。」親情的破碎使她對周遭有了層膜,卻又在趕往郵局的路上被一個因車輛倒退而閃身躲避的胖子撞倒,後腦杓硬生生擊地暈厥,醒來失去的還是失去,不該失去的也失去,譬若健康。這些都是從周老師書裡讀來的,她自己是不說的。
透明之人是我另一件合身的衣服。
也像磁石或者,地球之於南北極。
假使當初不是因為一篇課堂繳交的小說作業,或許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創作。假使周老師沒有「溢美」新手的第一篇拙作的話,也不會有那些個日以繼夜敲打鍵盤的衝動了吧。洶湧的地伏流終究找到出口,一字一鑽,倒也抒發滿腦子對於父母的憤慨,逐漸感知尚未認識的自己。
周老師是愛才的人,正如同她的老師趙滋藩,將宿舍開放給年輕的靈魂,多像進入輝煌文明前的那把不小心點燃的火,彼此相互取暖。聖誕夜報佳音、期中期末班聚,當然找餐廳的理由還有更多,吃吃喝喝培養出好感情。有次在衣蝶的woodstone酒足飯飽、逛畢各樓層後,步離之際,一個身高一八O以上的型男頭頂海軍藍帆船帽,立衣領、亮皮鞋,為我們開門並且道別。隨口說了句:「我的媽呀也太帥真想認識他。」周老師顯露小女孩的本色,提供我多條攀談藉口,什麼「跟他說我們對台中不熟,文心路在哪?」諸如鼓動句子,耳裡持續響起義勇軍進行曲,彷彿就要革命。周老師自言是個「radical」,那麼我應該是個保守派,怕社會稜角太尖銳太貼近會渾身是傷,寫小說也就是要躲在故事之後,擔心的便是一旦過於坦承,等於正面迎撞現實了。然而跟周老師相處,教條和規矩顯得其次,不敢說那是雕琢,卻是逐漸了解自我。
覺得非主流去整形或自知缺陷而安之若素,都需要勇氣。
背離又何嘗不是?那是逃開此處至那處的緣由。
書寫是自我對話,怎麼對自己撒謊呢?
來到東海像是撿回一張真正的臉,曾經視而不見,連自我都厭惡的臉,與生俱來卻揚棄二十幾年,透過文字重新認識自己。家庭的糾葛逼迫遷移,往返兩地搭統聯客運需耗時兩個半鐘頭,距離使我在東海得以檢視發生之種種,詭奇的命運是天譴亦是恩禮,古人說「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周老師說既然老天爺將它拋到你頭上你只好也只能承接下來。
2005年我到了一座森林般廣袤的學校,在那裏談了兩段戀愛,搬了三次家,許多書籍跟雜物豐實一個關於家的嚮往,幾乎是心靈重建的規模,走熟新興路與東海校園,不需要路標也不會迷路;過往叛逃的原因,在宿舍裡的電腦螢幕上獲得救贖,中藥溫潤般地養身體。
命運的必然與隨機,難以預測。
可幸好我在東海度過美好的時光,以文字防腐一段青春期。
《美學課》自序 好難的美學
談到美學,一般人聯想到的大都與美學無關,如房屋廣告與文創工作者最愛濫用美學一詞,那是因為在臺灣美學研究可說是個空白,戰前不要提,戰後的臺灣至今沒有出過美學大家,只有美學翻譯與研究者,我們接觸過的美學家宗白華、朱光潛、李澤厚……都在對岸,對岸的美學研究比較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隱形古物商(限量作者簽名版)
隱形古物商
葉過林隙:楊牧和他們的東海
情典的生成:張學與紅學
經典與非典:文學世紀初
張愛玲課
雨客與花客
叫我公主:小華麗公主華麗頌
小華麗的歡樂頌套書(小華麗在華麗小鎮+叫我公主:小華麗公主華麗頌)
小說與故事課
濕地
文化之旅:周芬伶《散文課》、《創作課》、《美學課》套書
美學課
龍瑛宗傳
紅咖哩黃咖哩
小華麗在華麗小鎮
散文課(增訂新版)
創作課
隱世哲人-陳冠學紀念文集 [軟精裝]
汝色
雜種
醜醜
蘭花辭:物與辭的狂
紫蓮之歌
粉紅樓窗
探索西遊記與鏡花緣
母系銀河
散文讀本
周芬伶精選集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