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的東北:東北讀本(上)
內容簡介
從中古到當代,時間橫跨近2000年
中文世界第一本關於中國東北全方位的歷史人文讀本
閱讀東北的最佳入門導引,任何系所師生適讀
本冊包含重要作家契訶夫、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安部公房、哈金、王安憶、傅斯年、遲子建、王鳳儀、梁啟超、魯迅、蕭軍、劉賓雁、蕭紅、端木蕻良、溥儀、梅娘、川島芳子、間宮林藏、愛德加‧斯諾、巴金……
100多位作家 120餘篇作品,東北故事既傳奇也蒼茫,既豪放也悲涼
東北是現代中國最複雜、最具爆炸性的區域,也是東亞進入世界的「核心現場」之一。
甲午戰爭、九一八事變、滿洲國、人民共和國……中國沒有其他地區在過去一世紀經歷過如此劇烈的震蕩和張力。
闖關東、「哈爾濱摩登」、「共和國長子」、北大荒、下崗潮……東北不僅是亞洲的「方法」,更是現代人與歷史和環境搏鬥的舞台。
如何敘說關內與關外,東北與東亞,移民與殖民,遺民與夷民,革命與後革命……種種交錯的線索,都是極有潛力的話題。而東北文學以其多元,以其顛簸,投射斯土斯人的深刻經驗。
「東北」不僅是國族地理方位、風土人情的聚焦,更是興觀群怨的喻象。從漢魏曹操的詠歎到唐代王昌齡的感懷,從清代謫人吳兆騫、楊賓的悲吟到近現代有志之士梁啟超、魯迅的吶喊,東北不斷註記帝國疆界的消長,以及隨之而起的情感坐標。東北也是世界中的東北。
從文學研究的角度探討東北,方法之一,是重新講述東北故事。所謂故事,當然不只是虛構的起承轉合,而更關乎一個社會如何經由各種對話、傳播形式,凝聚想像共同體。
讀本則嘗試搭設一個全息東北的文藝裝置:在選文褶皺處顯影知識路徑,在信息隱秘點考掘問題方法,在敘事裂隙間叩問生存困境,在現象魅影中召喚生命魂靈。
《東北讀本》是中文世界以及全球第一本關於中國東北全方位的歷史人文讀本。從曹操到魯迅,從蕭紅到遲子建,從契訶夫到夏目?石,從「東北作家群」到「東北文藝復興」??東北故事既傳奇也蒼茫,既豪放也悲涼。
本書精采篇章:
◎為什麼在臺灣讀東北?
◎全息東北
◎文學東北與中國現代性
◎山海關外
◎有聲的東北
◎東北作家群
◎滿洲國浮沉錄
◎世界中的東北
◎跨過鴨綠江
中文世界第一本關於中國東北全方位的歷史人文讀本
閱讀東北的最佳入門導引,任何系所師生適讀
本冊包含重要作家契訶夫、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安部公房、哈金、王安憶、傅斯年、遲子建、王鳳儀、梁啟超、魯迅、蕭軍、劉賓雁、蕭紅、端木蕻良、溥儀、梅娘、川島芳子、間宮林藏、愛德加‧斯諾、巴金……
100多位作家 120餘篇作品,東北故事既傳奇也蒼茫,既豪放也悲涼
東北是現代中國最複雜、最具爆炸性的區域,也是東亞進入世界的「核心現場」之一。
甲午戰爭、九一八事變、滿洲國、人民共和國……中國沒有其他地區在過去一世紀經歷過如此劇烈的震蕩和張力。
闖關東、「哈爾濱摩登」、「共和國長子」、北大荒、下崗潮……東北不僅是亞洲的「方法」,更是現代人與歷史和環境搏鬥的舞台。
如何敘說關內與關外,東北與東亞,移民與殖民,遺民與夷民,革命與後革命……種種交錯的線索,都是極有潛力的話題。而東北文學以其多元,以其顛簸,投射斯土斯人的深刻經驗。
「東北」不僅是國族地理方位、風土人情的聚焦,更是興觀群怨的喻象。從漢魏曹操的詠歎到唐代王昌齡的感懷,從清代謫人吳兆騫、楊賓的悲吟到近現代有志之士梁啟超、魯迅的吶喊,東北不斷註記帝國疆界的消長,以及隨之而起的情感坐標。東北也是世界中的東北。
從文學研究的角度探討東北,方法之一,是重新講述東北故事。所謂故事,當然不只是虛構的起承轉合,而更關乎一個社會如何經由各種對話、傳播形式,凝聚想像共同體。
讀本則嘗試搭設一個全息東北的文藝裝置:在選文褶皺處顯影知識路徑,在信息隱秘點考掘問題方法,在敘事裂隙間叩問生存困境,在現象魅影中召喚生命魂靈。
《東北讀本》是中文世界以及全球第一本關於中國東北全方位的歷史人文讀本。從曹操到魯迅,從蕭紅到遲子建,從契訶夫到夏目?石,從「東北作家群」到「東北文藝復興」??東北故事既傳奇也蒼茫,既豪放也悲涼。
本書精采篇章:
◎為什麼在臺灣讀東北?
◎全息東北
◎文學東北與中國現代性
◎山海關外
◎有聲的東北
◎東北作家群
◎滿洲國浮沉錄
◎世界中的東北
◎跨過鴨綠江
名人推薦
在臺灣讀東北是一種地理的拓撲實驗,或重新理解「文學即歷史」的方法。遠和近、大和小,必然和偶然,並置和岐出,相互交錯,產生前所少見的史觀。「東北」作為一意義不斷敞開生成的所在,臺灣參與其中,引譬連類,新意綻生。
讀本、選文所講述、投射、召喚的東北全息圖景,在在昭示我們:關外、邊地並非歷史地理的邊緣,而是知識考古、思想糾纏、文學實驗、想像未來的前沿。
──王德威、宋偉杰(本書主編)
讀本、選文所講述、投射、召喚的東北全息圖景,在在昭示我們:關外、邊地並非歷史地理的邊緣,而是知識考古、思想糾纏、文學實驗、想像未來的前沿。
──王德威、宋偉杰(本書主編)
目錄
前言:為什麼在臺灣讀東北?/王德威
序:全息東北/宋偉杰
導論:文學東北與中國現代性/王德威
第1章 山海關外
導讀 山海關外/王德威
曹操 觀滄海
王昌齡 出塞
嘎仙洞石刻祝文
宋徽宗趙佶 在北題壁
金完顏亮 念奴嬌‧詠雪
吳兆騫 長白山賦並序
顧貞觀 金縷曲詞二首
楊賓 柳邊紀略
梁啟超 新中國未來記
瞿秋白 餓鄉紀程
馮至 北遊
李克異 廟和墳
王充閭 土囊吟
素素 永遠的關外
遲子建 喝湯的聲音
第2章 有聲的東北
導讀 有聲的東北/王德威
傅斯年 東北史綱
魯迅 田軍作《八月的鄉村》序
田漢、聶耳 義勇軍進行曲
趙一曼 濱江述懷
楊靖宇 東北抗聯第一路軍軍歌
王鳳儀 王鳳儀言行錄節錄
蕭軍 閒話「東北問題」
全勇先 昭和十八年
阿成 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
劉賓雁 人妖之間
王安憶 一把刀,千?字
第3章 東北作家群
導讀 東北作家群/王德威
李輝英 最後一課
蕭紅 生死場
張寒暉 松花江上
金劍嘯 興安嶺的風雪
端木蕻良 ?鷺湖的憂鬱
舒群 沒有祖國的孩子
羅烽 第七個坑
駱賓基 幼年
王小妮 相遇──蕭軍,蕭軍,蕭軍!
第4章 滿洲國浮沉錄
導讀 滿洲國浮沉錄/王德威
溥儀 我的前半生
穆儒丐 福昭創業記
鄭孝胥 九日
梁山丁 山風
爵青 哈爾濱
梅娘 女難
川島芳子 詩
羅繼祖 大雲書庫藏書、搜集、破壞、整理、歸宿記略
金仁順 小野先生
第5章 世界中的東北
導讀 世界中的東北/宋偉杰
間宮林藏 東韃紀行(下卷)
契訶夫 書信選
夏目漱石 滿韓漫遊
芥川龍之介 落頭譚
弗‧克‧阿爾謝尼耶夫 在烏蘇里的莽林中
秋原勝二 故鄉喪失
今村榮治 同行者
金東仁 赭色的山──某醫師的筆記!
尹東柱 數星星的夜
安壽吉 北鄉譜
拜闊夫 獵鹿
安部公房 老村長之死(岡地村物語〔一〕)
愛德加‧斯諾 東北:工業重地
第6章 跨過鴨綠江
導讀 跨過鴨綠江/宋偉杰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
楊朔 三千里江山
路翎 洼地上的「戰役」
巴金 團圓
公木 英雄讚歌
王北山 韓戰生死戀
哈金 戰廢品
延伸閱讀
序:全息東北/宋偉杰
導論:文學東北與中國現代性/王德威
第1章 山海關外
導讀 山海關外/王德威
曹操 觀滄海
王昌齡 出塞
嘎仙洞石刻祝文
宋徽宗趙佶 在北題壁
金完顏亮 念奴嬌‧詠雪
吳兆騫 長白山賦並序
顧貞觀 金縷曲詞二首
楊賓 柳邊紀略
梁啟超 新中國未來記
瞿秋白 餓鄉紀程
馮至 北遊
李克異 廟和墳
王充閭 土囊吟
素素 永遠的關外
遲子建 喝湯的聲音
第2章 有聲的東北
導讀 有聲的東北/王德威
傅斯年 東北史綱
魯迅 田軍作《八月的鄉村》序
田漢、聶耳 義勇軍進行曲
趙一曼 濱江述懷
楊靖宇 東北抗聯第一路軍軍歌
王鳳儀 王鳳儀言行錄節錄
蕭軍 閒話「東北問題」
全勇先 昭和十八年
阿成 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
劉賓雁 人妖之間
王安憶 一把刀,千?字
第3章 東北作家群
導讀 東北作家群/王德威
李輝英 最後一課
蕭紅 生死場
張寒暉 松花江上
金劍嘯 興安嶺的風雪
端木蕻良 ?鷺湖的憂鬱
舒群 沒有祖國的孩子
羅烽 第七個坑
駱賓基 幼年
王小妮 相遇──蕭軍,蕭軍,蕭軍!
第4章 滿洲國浮沉錄
導讀 滿洲國浮沉錄/王德威
溥儀 我的前半生
穆儒丐 福昭創業記
鄭孝胥 九日
梁山丁 山風
爵青 哈爾濱
梅娘 女難
川島芳子 詩
羅繼祖 大雲書庫藏書、搜集、破壞、整理、歸宿記略
金仁順 小野先生
第5章 世界中的東北
導讀 世界中的東北/宋偉杰
間宮林藏 東韃紀行(下卷)
契訶夫 書信選
夏目漱石 滿韓漫遊
芥川龍之介 落頭譚
弗‧克‧阿爾謝尼耶夫 在烏蘇里的莽林中
秋原勝二 故鄉喪失
今村榮治 同行者
金東仁 赭色的山──某醫師的筆記!
尹東柱 數星星的夜
安壽吉 北鄉譜
拜闊夫 獵鹿
安部公房 老村長之死(岡地村物語〔一〕)
愛德加‧斯諾 東北:工業重地
第6章 跨過鴨綠江
導讀 跨過鴨綠江/宋偉杰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
楊朔 三千里江山
路翎 洼地上的「戰役」
巴金 團圓
公木 英雄讚歌
王北山 韓戰生死戀
哈金 戰廢品
延伸閱讀
試閱
導論
文學東北與中國現代性/王德威
持東北事以問國人,每多不知其蘊。
──傅斯年,《東北史綱》
「東北」作為中國現代經驗的輻輳點,具有多重意義。狹義的東北指代東北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以及內蒙古東部。這塊土地面積一百六十二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一億。廣義的東北則指涉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1689)時的規劃,包括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庫頁島在內的大片土地。東北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夏官.職方氏》,《尚書.禹貢》、《山海經》均有記載。1907年清廷於東北設置三省,正式使用「東三省」一名。「東北」、「關東」或「關外」為中國一般習稱,而「滿洲」一詞則為近現代日本及西方所沿用。
東北歷史源遠流長,卻從來被視為中原文化與政治的外圍。「關外」意味政治地理和文化傳統的邊緣。但在中國近現代史脈絡中,東北的地位無可比擬。1644年,雄據山海關外的滿族入主中原,建立大清,開啟所謂「華夷變態」──華與夷地位顛倒──的契機。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不僅關乎東北的歸屬,更牽動歐亞霸權博弈。1931年九一八事變,導致日後偽滿洲國的建立以及第二次中日戰爭。1946年後的國共內戰,東北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最早易幟。1949年後,東北以其戰略位置、自然資源以及重工業基礎,成為「共和國的長子」。
然而曾幾何時,東北遭遇種種挑戰,不僅產業下滑,民氣積弱,甚至人口不斷外流,成為亟待「振興」的區域。事實上,從毛澤東時代以「三線建設」為名開發西北、西南,到江澤民時代倡導「西部大開發」,東北總是瞠乎其後。近年「一帶一路」計劃再次強調西北與西南,相形之下,東北又錯過了大勢之所趨。從偏見的眼光看來,東北是落後與落寞的。
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從文學研究的角度談「振興」東北?方法之一,是重新講述東北故事。所謂故事,當然不只是虛構的起承轉合,而更關乎一個社會如何經由各種對話、傳播形式,凝聚想像共同體。換句話說,就是給出一個新的說法,重啟大敘事。目前東北文學與文化研究往往囿於邊緣意識,成為主流論述的對應或從屬,因此難以凸現特色。而在海外,滿洲或偽滿洲國研究獨樹一幟,又遮蔽了東北文化的來龍去脈。我們必須借助敘事的力量為這一地區的過去與當下重新定位,也為未來打造願景。
東北是個有「故事」的地方。在東北,清代流人寫下困蹇蹉跎的詩詞,闖關東的移民口耳相傳墾荒冒險的傳奇。《呼蘭河傳》(1940)、〈松花江上〉(1944)、《額爾古納河右岸》(2005)、《巨流河》(2009)等當代文人創作見證這塊土地的魅力與情懷,電視劇《闖關東》(2008)、紀錄片《鐵西區》(2004)演繹一個世紀東北創業史的希望與悵惘。《八月的鄉村》(1935)、《林海雪原》(1957)傳頌革命歷史的豪情壯志,《杜晚香》(1978)、《北荒草》則銘記一代革命人的激情與創傷。
在東北,白俄、猶太難民引進歐洲摩登,日本、臺灣、朝鮮移民勉力落地生根。滿鐵、中東鐵路快車奔馳著,紅鬍子神出鬼沒,薩滿大神遊盪四方。張作霖、張學良、愛新覺羅.溥儀、馬占山、楊靖宇、趙一曼、安重根、川島芳子、李香蘭出入歷史舞臺。另一時空裏,王進喜、雷鋒以生命證成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樣板;劉賓雁、劉曉波以生命捍衛個人的理想與信仰。東北蒼莽沉鬱,卻絕不乏世俗的生命力甚至自嘲嘲人的韌性和痞性。上個世紀末「二人轉」突然發揚光大,「忽悠」文化傳染全國,〈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歡唱一時。
這林林總總的線索如何能匯集成有關東北的敘事?相對於海外方興未艾的滿洲和偽滿洲國研究,以「東北學」為名的論述是否有其可能?
「東北」的定義至少包含三個層次:第一,一個地理所在,包容獨特的社會人文與風土自然生態;第二,一個流動的文化、族群、政經脈絡,啟動關內與關外各種關係運作;第三,一個「時空座標」(chronotope),投射、建構有關「東北」的想像、言說、論述、演繹。如上所述,文學所指不僅限於書面文章,也是具有社會意義的象徵活動。「東北」既是一種歷史的經驗累積,也是一種「感覺結構」──因器物、事件、風景、情懷、行動所體現的「人同此心」的想像、信念、甚至意識形態的結晶。
本章將從四個角度切入,說明文學對東北研究的意義。第一,東北的(文學)現代性與空間政治的關聯;第二,「東北」與「滿洲」敘事線索的辯證;第三,東北的跨區域及跨文化屬性;第四,講好東北故事的方法。
地理就是歷史
儘管東北文明可以上溯八千年前或更早,東北的文學與文化卻必須與近現代掛鉤。和關內傳統相比──不論是江南還是巴蜀,關中還是荊楚──東北都顯得瞠乎其後。清代以前東北漁獵、游牧、農耕文化夾雜,不利文風滋長;清代以來東北被視為龍興之地,嚴禁移民,更難以形成氣候。反倒是貶官囚徒如楊賓、吳兆騫、方式濟等以血淚書寫謫民背井離鄉之痛,形成獨特「流人文學」傳統。十九世紀下半葉東北解禁,大批墾殖者湧進,繼之以殖民勢力入侵,每每因時因地激發出歌謠傳奇,形式則未必能登大雅之堂。
如果東北缺乏傳統文學史的譜系,這一地區文學文化就必須從不同方面?眼。我以為與其刻意追蹤歷史脈絡,東北文學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興起,從無到有,本身恰恰就是現代經驗的表徵。「現代」的意義源出多端,歸根結底,在於歷史主體置於前無來者的情境下,對時空絕續的深刻體會,對文明板塊位移的巨大警醒,對種種生命可能與不可能的決絕演練。「東三省」的設立在二十世紀之初(1907),恰恰是甲午與日俄戰爭後,中國與東洋、西洋,封建王朝與革命勢力衝突的「核心現場」。「東北」此時浮出歷史地表,宛如一場關鍵詞的命名式,是帝國命運急轉直下的標記,也是新世界發生的起源。因為東北,「現代」有了地理意義,進入文學視野。
相對於中原各個文學區域所根植的歷史譜系學(genealogy)傳承,我強調文學東北最重要的依歸是對地理拓撲學(topography)──空間的符號學──的指認和銘刻。現代文學濫觴時刻,東北已經是重要座標。「新小說」發起人梁啟超的《新中國未來記》(1902)即是以兩位留歐青年革命者搭乘西伯利亞鐵路,經過山海關回到中國。黃克強主張立憲,李去病號召革命。他們激烈辯論新中國的未來時,放眼望去是殖民者蠶食鯨吞的東北大地。
文學東北與中國現代性/王德威
持東北事以問國人,每多不知其蘊。
──傅斯年,《東北史綱》
「東北」作為中國現代經驗的輻輳點,具有多重意義。狹義的東北指代東北三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以及內蒙古東部。這塊土地面積一百六十二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一億。廣義的東北則指涉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1689)時的規劃,包括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庫頁島在內的大片土地。東北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夏官.職方氏》,《尚書.禹貢》、《山海經》均有記載。1907年清廷於東北設置三省,正式使用「東三省」一名。「東北」、「關東」或「關外」為中國一般習稱,而「滿洲」一詞則為近現代日本及西方所沿用。
東北歷史源遠流長,卻從來被視為中原文化與政治的外圍。「關外」意味政治地理和文化傳統的邊緣。但在中國近現代史脈絡中,東北的地位無可比擬。1644年,雄據山海關外的滿族入主中原,建立大清,開啟所謂「華夷變態」──華與夷地位顛倒──的契機。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1904年日俄戰爭不僅關乎東北的歸屬,更牽動歐亞霸權博弈。1931年九一八事變,導致日後偽滿洲國的建立以及第二次中日戰爭。1946年後的國共內戰,東北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最早易幟。1949年後,東北以其戰略位置、自然資源以及重工業基礎,成為「共和國的長子」。
然而曾幾何時,東北遭遇種種挑戰,不僅產業下滑,民氣積弱,甚至人口不斷外流,成為亟待「振興」的區域。事實上,從毛澤東時代以「三線建設」為名開發西北、西南,到江澤民時代倡導「西部大開發」,東北總是瞠乎其後。近年「一帶一路」計劃再次強調西北與西南,相形之下,東北又錯過了大勢之所趨。從偏見的眼光看來,東北是落後與落寞的。
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從文學研究的角度談「振興」東北?方法之一,是重新講述東北故事。所謂故事,當然不只是虛構的起承轉合,而更關乎一個社會如何經由各種對話、傳播形式,凝聚想像共同體。換句話說,就是給出一個新的說法,重啟大敘事。目前東北文學與文化研究往往囿於邊緣意識,成為主流論述的對應或從屬,因此難以凸現特色。而在海外,滿洲或偽滿洲國研究獨樹一幟,又遮蔽了東北文化的來龍去脈。我們必須借助敘事的力量為這一地區的過去與當下重新定位,也為未來打造願景。
東北是個有「故事」的地方。在東北,清代流人寫下困蹇蹉跎的詩詞,闖關東的移民口耳相傳墾荒冒險的傳奇。《呼蘭河傳》(1940)、〈松花江上〉(1944)、《額爾古納河右岸》(2005)、《巨流河》(2009)等當代文人創作見證這塊土地的魅力與情懷,電視劇《闖關東》(2008)、紀錄片《鐵西區》(2004)演繹一個世紀東北創業史的希望與悵惘。《八月的鄉村》(1935)、《林海雪原》(1957)傳頌革命歷史的豪情壯志,《杜晚香》(1978)、《北荒草》則銘記一代革命人的激情與創傷。
在東北,白俄、猶太難民引進歐洲摩登,日本、臺灣、朝鮮移民勉力落地生根。滿鐵、中東鐵路快車奔馳著,紅鬍子神出鬼沒,薩滿大神遊盪四方。張作霖、張學良、愛新覺羅.溥儀、馬占山、楊靖宇、趙一曼、安重根、川島芳子、李香蘭出入歷史舞臺。另一時空裏,王進喜、雷鋒以生命證成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樣板;劉賓雁、劉曉波以生命捍衛個人的理想與信仰。東北蒼莽沉鬱,卻絕不乏世俗的生命力甚至自嘲嘲人的韌性和痞性。上個世紀末「二人轉」突然發揚光大,「忽悠」文化傳染全國,〈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歡唱一時。
這林林總總的線索如何能匯集成有關東北的敘事?相對於海外方興未艾的滿洲和偽滿洲國研究,以「東北學」為名的論述是否有其可能?
「東北」的定義至少包含三個層次:第一,一個地理所在,包容獨特的社會人文與風土自然生態;第二,一個流動的文化、族群、政經脈絡,啟動關內與關外各種關係運作;第三,一個「時空座標」(chronotope),投射、建構有關「東北」的想像、言說、論述、演繹。如上所述,文學所指不僅限於書面文章,也是具有社會意義的象徵活動。「東北」既是一種歷史的經驗累積,也是一種「感覺結構」──因器物、事件、風景、情懷、行動所體現的「人同此心」的想像、信念、甚至意識形態的結晶。
本章將從四個角度切入,說明文學對東北研究的意義。第一,東北的(文學)現代性與空間政治的關聯;第二,「東北」與「滿洲」敘事線索的辯證;第三,東北的跨區域及跨文化屬性;第四,講好東北故事的方法。
地理就是歷史
儘管東北文明可以上溯八千年前或更早,東北的文學與文化卻必須與近現代掛鉤。和關內傳統相比──不論是江南還是巴蜀,關中還是荊楚──東北都顯得瞠乎其後。清代以前東北漁獵、游牧、農耕文化夾雜,不利文風滋長;清代以來東北被視為龍興之地,嚴禁移民,更難以形成氣候。反倒是貶官囚徒如楊賓、吳兆騫、方式濟等以血淚書寫謫民背井離鄉之痛,形成獨特「流人文學」傳統。十九世紀下半葉東北解禁,大批墾殖者湧進,繼之以殖民勢力入侵,每每因時因地激發出歌謠傳奇,形式則未必能登大雅之堂。
如果東北缺乏傳統文學史的譜系,這一地區文學文化就必須從不同方面?眼。我以為與其刻意追蹤歷史脈絡,東北文學在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興起,從無到有,本身恰恰就是現代經驗的表徵。「現代」的意義源出多端,歸根結底,在於歷史主體置於前無來者的情境下,對時空絕續的深刻體會,對文明板塊位移的巨大警醒,對種種生命可能與不可能的決絕演練。「東三省」的設立在二十世紀之初(1907),恰恰是甲午與日俄戰爭後,中國與東洋、西洋,封建王朝與革命勢力衝突的「核心現場」。「東北」此時浮出歷史地表,宛如一場關鍵詞的命名式,是帝國命運急轉直下的標記,也是新世界發生的起源。因為東北,「現代」有了地理意義,進入文學視野。
相對於中原各個文學區域所根植的歷史譜系學(genealogy)傳承,我強調文學東北最重要的依歸是對地理拓撲學(topography)──空間的符號學──的指認和銘刻。現代文學濫觴時刻,東北已經是重要座標。「新小說」發起人梁啟超的《新中國未來記》(1902)即是以兩位留歐青年革命者搭乘西伯利亞鐵路,經過山海關回到中國。黃克強主張立憲,李去病號召革命。他們激烈辯論新中國的未來時,放眼望去是殖民者蠶食鯨吞的東北大地。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