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沉舟記-消逝的字典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1個人喜歡
  • 9 378
    42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詩華文現代詩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夏夏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南方家園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7/10/18

出版情報

「永遠都有東西不見,眼中所見,由大腦完美補足。」 ──談《逝物之書》中的記憶考古

2021/03/15 茱迪絲‧夏朗斯基童年成長於前東德靠海城鎮格來斯瓦德,是德國知名作家、書籍裝幀家。她的著作多次入選德國「最美麗的書籍」,台灣已經譯介《寂寞島嶼》及《長頸鹿的脖子》,《逝物之書》是第三本。在這本精心裝幀的書冊中,夏朗斯基撿選人類史上出現過的十二樣自然物與藝術品,從不同的角度,幻化不同的人稱,重新描摹出來。 為何選擇這十二樣物事? 這份清單,是作者自選的逝物地圖,是深入她個人存在時空的痕跡的索引,可疊放於她截至目前為止的生活經驗之上。從某個角度來說,是私密的。她跨越了虛與實的界線,書寫曾經存在的外在逝物,也將投射在她內心的感知賦形。這個過程,未嘗不是所有創作必經的途徑,也是讀者與作者內心最深切私密的交流。 另一種詮釋,可以將這十二件逝物看作十二個短篇,或許是作家個人的偏好,除了一些歷史上較廣為人知的逝物,譬如曾經在羅馬競技場與獅子互動的裏海虎、曾經「可能」有肋骨出土的格里克的獨角獸、只殘餘隻字片語的莎芙戀歌、隨著摩尼教湮滅而散佚的摩尼七經。此外,作者也藉由實體消散的物件,探討較幽微不顯的微經歷、微情感:共和國宮講的是東、西德統一前後的東德生活;將樹林變成一座百科全書的退隱商人,講的是偏執的知識保存方式;在十九世紀月理學歷史舉足輕重的基瑙,是否也曾是植物學家,或許就如月球背面的隕石坑永不得見、永不得知。 這些在虛實之間往復的篇章,看似在描述外物,作者仍採用不同的敘事模式,毫不設限,為這本文集添加了多層次的文學技法與風貌。〈格里克的獨角獸〉以「作家」身分的第一人稱記述,藉由一段在偏僻山中創作怪物指南的日子,描摹出怪獸與內在恐懼的共通點。〈貝倫家族的城堡〉是作者家鄉一支古老家族的遺跡,原本的莊園失火後改建成農舍,作者的童年就是在此度過,然而童年謎團中揮之不去的,卻是對父母及家族祖先來處的再確認。 作為書寫的實驗:在遺忘與記憶之間「開拓」一個無可名狀的領域 編輯這本書時(也可以說短暫見證繁體版的生成),不禁感到有些迷離悵惘,每每想到這些遺落(遺忘?)在歷史(不論是個人或集體)中的物件、遺跡、事件,總會生起一個疑問──不被記得到底是好還是壞?照理,讓人不愉快的事物自然想忘卻,即使有些東西想忘也忘不了,原因極其複雜,關係到個人與所謂外在世界(即自己認知的那個世界)的關係,亦即與自己、與外在人事物的對話和聯繫。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如果書寫(甚或編纂)是某種對抗遺忘的方式,把某些東西變成工具繼續使用,著眼的是在使用的過程中體會逝去,彷彿在防止土石流失的同時,在上面蓋一座自己想像認知的建築。 簡單的理解,就如同序中所言「活著,代表經歷失去」。不論如何對抗,最終仍然無力回天,因為存在的弔詭就是「保留一切的記憶,基本上什麼也沒留住」。反過來說,即使意圖將一切遺忘,亦不可得,因為「即使是指向不存在的符碼,也全是在描述著存在」。妄想一絲不漏地記錄,證明了難以駕馭的過去/故去/逝去,企圖抹去也是一種反向的存在證明。既然註定被失去、被忘掉,何必在意是否曾經存在? 夏朗斯基也說:「唯有欠缺的、遺失的,才能受人哀悼,這十分合乎自然。」那麼,接受記憶的暫存、沒有永久保存的物件或回憶的不完美狀態,就不該引發愴然若失的遺憾。遺忘既然無可對抗,何必執拗要留下隨著濕氣或日照淡去的墨跡? 要不要留下或遺忘什麼,若是無法決定的,是一種曖昧,甚至存在無可避免的尷尬,那麼或許可以嘗試借用藝術家杜象的「次薄」(ultrathin)概念──介於兩者之間、難以定義的狀態,同時是猶疑、不穩定的情境寫照。 書籍作為開放的時間膠囊 所有的未來都是過去形成的廢墟,「地球本身是由已逝的未來所形成的廢墟。」作者來自前東德,經歷了國家的再統一與改變,狀態的改變皆是某種逝去。過去、現下、未來,其實極難切割。廢墟即是時間流動的某種比喻:所有建築完成之時、甚至尚未竣工前,便預示了有一天將成廢墟的命運。於是,能夠書寫(或改造)的都是過去。 文字對作者來說,是「平行於遺傳、獨立於親緣之外的訊息傳遞系統」。她慨然地說:「我們可以從書寫和閱讀中挑擇祖先,以第二條精神的遺傳線,面對傳統的生物傳承。」文字留下的是曾經擁有與被破壞(或者被記錄、被使用)的痕跡。 而「書籍是一種開放的時間膠囊,自書寫與印製開始,便記錄下往昔時光的蹤跡,每一個版本都是一個類廢墟的烏托邦空間,死者滔滔不絕,往昔栩栩如生,文字貨真價實,時間失效無用。」由於書籍的封閉性,文字、圖像與設計彷彿在假想的空間中自成一個生態圈,讓時間暫時凝結、失效。閱讀的當下,就是未來與過去、寫作者與閱讀者的交會點,讀者創造出的想像空間,同時也是縫補裂痕的補丁。 十二件出土文物──十二篇記憶雕塑 平心而論,這本文集的十二個篇章,彼此之間並無明顯的關聯。唯一的共通點,是作者在每個章頭夾進一張隱晦的圖像。對應每篇主題的圖像,深深沉在近似墨黑的藍紙中,宛如底片的顯影,引領讀者從歷史記憶中挖掘出散發千年塵土氣味的遺跡。那種隱晦不明,就在開篇的史實陳述中,如沼氣或霉味在空氣中漸漸散去。接下來出土的就是作者的回憶,也是那投向出土物的眼光的再描摹與再創作。 而觀點都是認知的某個視角而已。移近或拉遠,工筆畫般鉅細靡遺地記錄鏡頭移動所發現的景物,甚至轉換身分,從第三人稱轉為第一人稱,成為描述景物中的一員(抑或原來就是不可靠的第三人稱?),時而幽閉,時而開闊。有描述的可能,於是也有了失真的成分──肉眼永遠看不到的微細粉末,不斷從出土物的邊角脫落。 如此回顧每一章最前面的幽微圖像,稱之為「嫌疑犯的頭像」,也就成立了。我們以為挖掘出土的物品,都指向曾經發生的歷史事件,但就算盡力拼湊,也不過是間接影射、經過詮釋的一抹影子罷了。這個發現,正是這本文集作為文學試驗最核心的目的。以作者自己的話來總結:「這本書處理的,既是尋找,也是發現,既是失去,也是獲得。」我們都是消逝國度的局外人,無法阻擋在時光中消逝的事物,但是藉由書寫,我們在不斷失落的存在中創造自己的國度。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讓土地上拆毀的,在紙上重建。
讓自然中滅絕的,在筆下復育。
讓生活中磨滅的,在文字中想念。

消失的腳步



早在1962年,瑞秋‧卡森寫下《寧靜的春天》一書,預告殺蟲劑濫用所造成的生態浩劫,引起世人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儘管有歷歷的證明,環境變化的腳步似乎永遠慢不下來。生態浩劫,世事更迭,技藝消逝。我們不禁想像,是否有一天記載著各式各樣物種名字的字典,會成為一則則訃聞?
所幸,我們手中仍有一枝筆,還能將消逝的身影書寫下來。


藏在文字裡的秘密

「沉舟記」出版計畫邀請大家回想已經消失/即將消逝/意義上質變的物件、技藝、情感、生活習慣......等所代表的字,也許是流傳在民間的習俗,或者日漸被取代的技法,用詩加以記錄。喚回美好而即將消逝的經驗,不論是好久沒吃上的一頓團圓飯,還是單純對身體的感受,尋找一個對應的文字,寫成詩句記錄下來,將珍貴的回憶,依部首編列成字典形式的詩集。

筆尖下的寧靜革命

「沉舟記—消逝的字典」邀請臺灣詩壇老、中、青三代百餘位詩人,以現代詩喚回即將消逝或已消逝的事物或生命經驗,藉時間的跨度對比世代差異。也邀請跨界創作者、不同語言使用者創作,拓寬這島嶼的消逝體察。最後,將這些珍貴的回憶,依部首編列成字典形式的詩集。

2017年向民眾徵稿,收錄29位民眾作品。全部稿件集結成冊後,由南方家園出版社出版。而這場筆尖革命也將從紙上躍出,成為不同形式的展演,走進全民的生活中,觸動更深的觀察與對話。

「沉舟記—消逝的字典」希望能藉此紀錄我們一同在島上走過的世代,讓土地上拆毀的,在紙上重建;讓自然中滅絕的,在筆下復育;讓生活中磨滅的,在文字中想念。


本書特色    
 

結詩人與跨界創作者,以現代詩凝形而成的字典。跨世代跨領域的158位詩人,以詩召喚消逝的事物與生命經驗。從不可見的時間中煉出形體,詩壇的鄉愁字典。

編輯推薦


但我們終究不得不沉舟時
文/編輯

成書期間漸養成晨起翻書,而後收信,接著寫信給詩人們的習慣。這段一年多的日子,每當有人問起我正在忙什麼,常不知該如何回答。比起忙,實則不忙,但每天撥些時間處理詩稿,已成為固定儀式。

《沉舟記——消逝的字典》是一本以字典為形式的詩集。之所以採取字典的形式,是為了讓觀看時,能夠更回到文字本身所述說的故事。

每一個被寫下的文字,都是星球上留下的足跡,標示著個人/集體的生活習慣、想法、文化與價值觀。而環境變遷是當代最重要的議題,當人們發現越來越多海洋生物死於人造垃圾,停用塑膠吸管的聲浪逐漸發酵,成為指標性的推行活動之一,然而維護環境的腳步卻遠遠比不上破壞的速度,那麼,身處在環境變化劇烈的我們,面對科技的滲透、網路的過度依賴,又會有著什麼樣不自覺的改變?

儘管深知要阻擋任何一個以「進步」為名所帶動的改變,猶如螳臂擋車,但我們仍希望能藉由手中的筆,記錄。

由於邀稿對象眾多,自2016年9月起,開始進行第一次邀稿,共分為四個階段。2017年初,與媒體合作刊登訊息,開放投稿,讓有志參與撰寫的寫作者能主動加入。全數詩稿於2017年8月,按部首編列完成,共計有158位作者參與,收錄917首詩作。未被撰寫到的部首,則在部首索引中標示為灰色,以供讀者查閱。

這些詩稿,多半在深夜時抵達我的電子信箱,有時是在清晨,想是某些習慣夜寫的詩人睡前才寄出。它們反映了詩人眼前的風景、桌邊的物品、身邊的人事、身處的時代,或詩人由字形本身的拆解(猶如拆解時鐘的頑童)衍生出更多的語境。收到信時,總忍不住想像詩人當時思索到什麼?如何挑選這些字?

而遇到重複被創作的字,或字與字之間有著近親般相屬性的詩,好似魔術方塊般翻轉而又翻轉,讓詩人共同生活的世代又更加具體被投射出來。這時刻,作為編者能夠近距離觀察其中的異同,深感幸運。

參與編纂的作者年齡層橫跨近半世紀,他們彷彿不同年齡的分身,用當下的眼光解析社會、環境。在許多的相異當中,悄悄顯露出相同。

另外,我們也在籌畫過程中(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關注社會變化,由作家、資深編者丁名慶挑選六位在此期間逝世之名人記錄於字典中,並委請律師洪淳琦以「家」為題,記錄於此期間內通過的婚姻平權法案及還在爭取的「原住民族土地或部落範圍土地劃設辦法」。在黃梓倫先生的建議下,挑選台灣沿海具代表性瀕危與易危魚種,陳列於書中。期望能透過多元的記錄方式,反映出當代風景的不同面貌。而書中為尊重作者用字本意,歧異的用字維持作者用法,亦能照見文字使用在長久的演變下,產生的意趣及豐富的歷史性。

除此之外,更持續和藝術家陳哲偉進行對話,希望能藉此提醒自己聽見刻意被消逝化的聲音。陳哲偉於2017年初起,多次前往臺北榮民總醫院玉里分院,與長期住院之學員進行工作坊,透過繪畫與影像紀錄重現個人生命「被消失」的過程。並於同年度三月分在臺北市立美術館首度發表「時光之舟」,十月分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再度發表同名創作,加入更多延續紀錄與發展,作為與《沉舟記——消逝的字典》相呼應之錄像作品。

還記得與作者簡靖航於汀州路攔車話別時,他提到從物理的概念來說,人從出生到死亡的過程不斷在經歷改變,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會消逝,被新的物質取代。也就是說,直到成年甚至死亡時,已經不再是同一個人,徹頭徹尾被更新了,但又不全然如此。而正是因為這樣的更新,才造就一個完整的人。三天後,他搭上飛機,前往法國從事為期半年的研究,並且繼續讀著關於物理的種種並將其轉化成詩。

但我們終究不是為了對抗永恆的消逝(或稱之為變化),而是為了記錄。也由於這樣的記錄工作,更加深刻感知到變化的存在,並且生發珍惜之情。

為此,我們情願沉舟,沉到深深海底打撈被遺忘或刻意抹去的聲音,而後抱著破釜沉舟的覺悟,繼續前行。

感謝每一位慷慨給予的詩人、作者、夥伴、編輯前輩們,使得這段航行有了沿途美景。

祝航行愉快

作者

計畫主持人|夏夏

從事寫作,及各類跨領域創作。著有小說《末日前的啤酒》、《狗說》、《煮海》、《一千年動物園》。詩集《小女兒》、《鬧彆扭》及《一五一時》詩選集、《氣味詩》詩選集。

互動詩裝置「樹與書」(台北當代藝術館)、「你必須這樣看我」(粉樂町)、「主臥室」、「契訶夫電信公司」、「愛一生──大岩洞探險計畫」、「如果一場大雨」(華山生活藝術節)。

戲劇編導作品「小宇宙跳舞」、「大海呀大海」、「小森林馬戲團」、「煮海的人」以及戲劇聽覺作品「契訶夫聽覺計畫」。

 

本書參與作者

 

丁名慶、大浪、小邊、木焱、王榆鈞、王靖惇、王離、可洛、田品回、任真慧、印卡、向明、向陽、江舟航、米米、何景窗、吳岱穎、吳俞萱、吳品瑜、吳修和、吳懷晨、吾土、彤雅立、李亚伟、李時雍、李桑珀、李清志、李進文、沈眠、周子西、林文青、林世仁、林劭璚、林禹瑄、林峰毅、林婉瑜、林煥彰、林夢媧、林蔚昀、林餘佐、波戈拉、波波大叔、祁立峰、臥斧、阿布、侯馨婷、姚時晴、姚謙、柯嘉智、洗飽荒、洪崇德、洪淳琦、洪順容、洪肇聲、迦納三味、凌性傑、唐捐、夏曼‧藍波安、孫得欽、孫梓評、孫維民、席時斌、徐珮芬、徐國能、袁兆昌、馬尼尼為、崔香蘭、崔舜華、張心柔、張英珉、張容慈、張詩勤、張繼琳、張懿、曹惟純、曹疏影、章家祥、許水富、許赫、許銘軒、郭彥麟、野夫、陳子雅、陳少、陳令洋、陳秀珍、陳育虹、陳育萱、陳昭淵、陳昱文、陳柏伶、陳英哲、陈伟哲、陳惠婷、陳証元、陳義芝、陸穎魚、傅凱羚、曾翎龍、曾湘綾、曾琮琇、游書珣、游善鈞、湖南蟲、湘羽、煮雪的人、紫鵑、賀婕、鄉岸、馮翊綱、黃智溶、楊小濱、楊景翔、楊渡、楊瀅靜、楚影、溶、葉覓覓、零雨、韮蒂、嘉勵‧賈文卿、廖宏霖、廖偉棠、廖啟余、廖梅璇、熊一蘋、管管、劉羽軒、劉克襄、劉哲廷、樂莫、潘柏霖、潘家欣、瞇、蔡仁偉、蔡文騫、蔡宛璇、蔡琳森、蔣昀修、鄧小樺、鄭旭峰、鄭哲涵、鄭順聰、黎漢傑、蕭詒徽、閻士麒、龍彥儒、簡靖航、羅浩原、羅毓嘉、罗万象、蘇紹連、蘇匯宇、騷夏、靈歌、AnnieRuo、eL、ㄎㄆ

目錄

計畫說明

編者序 ─ 但我們終究不得不沉舟時/夏夏

 

詩作(依字典部首排列)

 

筆畫一:一 丨 丶 丿 乙 亅

筆畫二:二 亠 人 儿 入 八 冂 冖 冫 几 凵 刀 力 勹 匕 匚 匸 十 卜 卩 厂 厶 又

筆畫三:口 囗 土 士 夂 夊 夕 大 女 子 宀 寸 小 尢 尸 屮 山 巛 工 己 巾 干 幺 广 廴 廾 弋 弓 彐 彡 彳

筆畫四:心 戈 戶 手 支 攴 攵 文 斗 斤 方 无 日 曰 月 木 欠 止 歹 殳 毋 比 毛 氏 气 水 火 爪 父 爻 爿 片 牙 牛 犬

筆畫五:玄 玉 瓜 瓦 甘 生 用 田 疋 疒 癶 白 皮 皿 目 矛 矢 石 示 禸 禾 穴 立\

筆畫六:竹 米 糸 系 缶 网 羊 羽 老 而 耒 耳 聿 肉 臣 自 至 臼 舌 舛 舟 艮 色 艸 虍 虫 血 行 衣 襾 西

筆畫七:見 角 言 谷 豆 豕 豸 貝 赤 走 足 身 車 辛 辰 辵 邑 酉 釆 里

筆畫八:金 長 門 阜 隶 隹 雨 青 非

筆畫九:面 革 韋 韭 音 頁 風 飛 食 首 香

筆畫十:馬 骨 高 髟 鬥 鬯 鬲 鬼

筆畫十一:魚 鳥 鹵 鹿 麥 麻

筆畫十二:黃 黍 黑 黹

筆畫十三:黽 鼎 鼓 鼠

筆畫十四:鼻 齊

筆畫十五:齒

筆畫十六:龍 龜

筆畫十七:龠

 

作者索引

 

後記:時光之舟/陳哲偉

試閱

帚 ◎陳育虹

所有被拋棄的
一一聚集了(以我
枯乾的手)
終究也留不住


漬 ◎林餘佐

將自己的名字
用鹽分包裹
塞入乾淨的瓶子
讓它獨自乾燥
直到天空輕輕地癒合


痛 ◎阿布

疾病的手指
撩撥神經如絃
將我彈奏成樂器,讓音色
足以匹配那讚頌神之恩典的
天使的唱詩班


燭 ◎孫維民

雨水從窗縫滲入
木框潮濕,漸漸變色
樹影搖晃著玻璃——
此時,母親劃亮火柴
在飯桌上製造月光


藝 ◎葉覓覓

草覺得很熱
於是雲脫下雨做的帽子
從底部把它高高抬起
它們在雙手和眼睛之間遊戲
碰出哭與笑的顆粒
ㄙ ◎唐捐

每個鬼都抱著一個三角鐵
世上的老么,都由它構成
在八字鬍下,最感虛無
回到稻禾右邊,那是絕難
與人分享的寶物


縫 ◎羅毓嘉

我有憂歡交疊,穿梭如織
絲可是蠶鎮日的患慮?
溽夏心事壓如低風
怎生糾結如絲,錯盤如縷
愛過了還願再投身一次


休 ◎吳岱穎

給我一棵虛無的樹
在它被金斧伐倒之前
我要倚靠著它,像石佛
苔印歲月,慰藉另一些
已木然於工作的偶人


家 ◎吳懷晨

寒流襲來大街闃寂無人
捷運列橋下
一名遊子蝸居
睡姿弓成台北城裡一枚天問式的
「?」


層 ◎鄧小樺

我們所建立的重屋大廈那麼容易傾頹
做為一種保存的複印,也是一種傾頹
壓扁,摺疊,再包裝,傳銷,出售
藏在皺摺中的小敘事,像蛾那樣死去
它需要層次,如同呼吸的空氣


崔 ◎崔舜華

巡山人久聞那異樣的啼聲
於灰嶙峭岩間穿引
他抗拒這巧舌的誘惑
如琴師抗拒一種古典
一雀終飛出,如帶羽之箭,錨擊其心


駅えき ◎劉羽軒

拼命奔跑其實是在後退
只要說出話就會醒來
春天間歇的暴雨,最好是
安靜的淋,黝暗最好是發亮
照片最好是透明;你最好是不在。


冬 ◎柯嘉智

這冬天再也不需要任何可燃物
我需要緩慢一點的氧化反應
所有你曾經去過的地球表面
悄悄地
大規模地生鏽


冰 ◎林禹瑄

後來就不願意堅硬了。
造幾座柔軟的島
將愛人都困在裡面
聽他們談論末日
祝他們幸福快樂


哭 ◎孫得欽

每次悲傷流過
我都好快樂
就像世界很好,活人不少
死的也多,就像雨
不是只為一個人下


嗅 ◎波戈拉

我瘦了且減掉一個人
於我生活的重量
但可以再輕再輕
那些沒能卸下、依附我身的
你的氣味——如何也瘦不掉的


守 ◎洪崇德

從清晨睡到了夜晚
毫無意外,我們又錯過了一天
彷彿停留著,那些星星都是孤獨的嗎
月光下不斷揭示的命題
通往遠方的列車我終於沒有上去


鋤 ◎印卡

順著弧線
讓 滑
匕 落
角 著
切出豐饒


生 ◎吳俞萱

滿出來了
渣滓
覆蓋每一個洞
順著平滑的惡臭
一路流向遠方


盟 ◎廖啟余

當提筆有漣漪
粼粼向深水,倒轉
墓石遍開藻花,沉舟
復為斗拱……王都
什麼輪廓,讓我悉數覺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986949384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576
    • 商品規格
    • 17*13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預計 2025/10/03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