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夢人
活動訊息
黑五禮物買什麼?全站滿$1000送100點金幣,可累送! 新會員直接領$500!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一個人最理想的存在價值應該出於自我定義。
綿鐵交織‧如真似幻‧融通古今‧針砭時下
玩散文於心手之間,如繅棉花糖,如煅煉精鋼,如拉坏燒陶;
質地,或柔如綿,或剛如鐵,或彷彿綿裡鐵,剛柔相參。
他極細膩且妥適董理舊篋近五十篇散文,親編親校,以「窺夢人」顏其書,凸出「窺祕」之禍害,允許自我「留白」——讓每個人「可以孤獨地躲進一個任何他者所無法侵入的世界」,安全地、放心地生活。——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夢境」原是有血有淚、有情有性的「內心世界」,散文家豈能棄此鳶飛魚躍的世界於不顧?崑陽的散文特能表現這等斑斕生趣!——陳義芝(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對任何生命而言,「幽暗」都是一種「必要」,被曝曬在陽光下而裡外透明的生命,都將在他人炯然的注視中枯萎。——顏崑陽
輯一 綿散文:以柔軟之筆寫其人生重大經驗及感觸,從嘉義寫到花蓮,從父母寫到師友,寫到妻子及一雙子女,結筆於走過千山萬水之後的重返淡水五虎崗。
輯二 鐵散文:以如鋼鐵般硬筆,直指人世之不公不義,或批判,或嘲諷。
輯三 綿裡鐵散文:在柔軟文筆中藏有尖銳的批判,既是記實,亦是議論,更能夠上下古今虛構各種離奇情節以寄寓諷諭之旨。
目錄
《窺夢人》序 李瑞騰
走進生命黑箱─顏崑陽的《窺夢人》 陳義芝
自序
輯一:綿散文
夢中歸鄉的母親
我父正傳
農村,我生命風景的原圖
十七歲,寂寞嗎?
無罪的告解
一九八二,我的山海關
在孩子害怕黑暗時,為他們點燈
失落的景象
愛上花蓮的理由
文學心眼中的花蓮
永不褪落的圖像
我們在悲傷之後
家族想像中的爺爺
詩人真的走了!
我為金凌驚愕而感傷
走向木棉花道
走過千山萬水之後
輯二:鐵散文
豬的研究
饕餮懺悔錄
哀大學
三哀大學
社會想像與社會距離
我們彷彿活在「聊齋」世界
當黃金遇見陽光
這是一個「相互折磨」的時代
「數字階梯」上看不到遼闊的風景
與臺灣當代文學歷史並軌而馳
後山,我抉擇了,我來了,我安住了
每個名字都是夢想
存在的漂浮
我們是一個大規模的「知識家族」——東華追想錄
輯三:綿裡鐵散文
不知終站的列車
貓奴
被拋棄的東西也有它的意見
告別都城
找尋山水裡的人
因死亡事件被記取的小鎮
山鬼戀
消失在鏡中的兒子
窺夢人
糊塗輓歌
太魯閣賦
人世遺落的種籽
觀看一座種滿松樹的校園
想像父親在死亡的邊緣
出海外記
龍哭他方
附錄:現代詩
伊蓮娜三曲
序/導讀
序
李瑞騰
1
出生嘉義東石的顏崑陽教授,十五、六歲隨父母北上三重,輾轉於板橋、桃園間,過著貧窮而流離的歲月;然而,這個漁村來的小夥子,竟進了師大附中,讀了台師大的國文系,雖備極艱辛,但終於還是讀完博士,講學上庠,成為著名的中文系教授,且勤於筆耕,學術論述之外,在古典詩、現代散文和小說諸文類的創作上,都有出色的表現,總體營造了一座豐饒璀璨的人文花園。
顏崑陽最新的散文集《窺夢人》,具體而微地表達了這樣的人生及其意義。
2
大體來說,他在本集的「輯一:綿散文」中,以柔軟之筆寫其人生重大經驗及感觸,從嘉義寫到花蓮,從父母寫到師友,寫到妻子及一雙子女,結筆於走過千山萬水之後的重返淡水五虎崗。不是流水帳式自敘,主旨落在人生某些重要現場的轉折,拉出一條豐富的生命史,如紀事本末體,是有深度的自傳體散文。
崑陽長我四歲,一九七○年代中葉,我們因文學而相識於台北,迄今已逾四十年,有許多關乎他人生的大小事,都有些了解,特別是他在一九九四年之搬離台北移居花蓮,乃至於隔兩年之辭去中大,那是我初到中大不久的事,記憶猶新;現在看來,他到花蓮的墾拓,是他生命史上的大事。
超過半個世紀,崑陽從北遷到東移,結識的人、發生的事,值得一記的當然很多,本輯諸篇所敘,皆極為關鍵;我們從中亦可發現,崑陽是通達之人,有情有義。
輯二被稱為「鐵散文」,很清楚是以如鋼鐵般硬筆,直指人世之不公不義,或批判,或嘲諷。這樣的散文,以〈豬的研究〉來說,這類動物論,崑陽寫過一些,有龍、狗、鼠、烏龜等,大體引述文獻,並有長期觀察,於物形物性物情皆有所著墨,且旁涉人間世情,寫豬亦如是,甚至於寫〈饕餮懺悔錄〉,於飲食之意涵,有正有負兩面觀察,有警世醒世之作用存焉。
或許是身在其中,且有本質之掌握,崑陽以今之大學為議論的散文寫了一些,如〈哀大學〉、〈三哀大學〉等,重點在教育行政,也觸及人事,特別是大學的市場化、功利化、量化,他批評最為用力,顯然是愛深責切。
其中有幾篇是《文訊》「人文關懷」專欄上的文章,發表時就已讀過,大學亦其關懷重點,其他像媒體亂象、理性茫昧等社會病痛,他都痛心疾首。崑陽始終堅定支持《文訊》,另篇寫於《文訊》二十五歲生日的回思,我讀來感受特深;他指出張夢機老師生命裡存有的漂浮感,一語中的,合看輯一的〈詩人真的走了〉,夢機老師的生命形象更完整立體。
輯三的散文稱「綿裡鐵」,顧名思義,即在柔軟文筆中藏有尖銳的批判;這個「藏」字,說明輯三各篇皆有文外之重旨,崑陽大膽大方地向我們展示他的散文理念:可以記實,可以議論,也可以上下古今虛構各種離奇情節以寄寓諷諭之旨,如本輯首篇〈不知終站的列車〉,究竟是指在時間之流中的人生?或者只有「我」不知「終站」?在列車上,怎麼會有「兩隻瘋狂追咬著我的狼犬」、「端坐不動的乘客」、全身赤裸「戴著列車長制帽的男人」、「刻意將性感寫在臉上的女人」?列車最後忽然緊急剎住,竟不是到站,而是「不遠的前方,有一列滿載石化物品的貨車起火燃燒」。這根本可視為小說了,崑陽虛擬這樣一個空間,讓列車上的性、謊言和射殺,與「山川依然美麗、混亂而悲涼」的窗外,形成一種離奇的對照,一切都扭曲變形,是夢或非夢,什麼都不明確,「這列車要開往哪裡?」、「他們要到哪裡去?」答案是,許多人都沒有自己的「鄉」;最後,「我」因而只能在滿足性慾之後「自殺身亡」。
人際關係是「肢體相當親近,心靈卻又完全陌生」,物我關係呢?我們讀〈貓奴〉,讀〈被拋棄的東西也有它的意見〉,人為貓奴,「那是埋在生命深處的蠱毒」;人擁有許許多多的物品,終將拋棄,而人呢?也終將被抬走。甚至,俯仰其間三十年,曾「因憧憬而興奮」,最後卻想逃離的都城台北,「一個不種樹的城市」、「一個巨大而灰茫的鍋爐」、「已成地獄的入口」,而「都城的人潮像茫茫廣漠中覓食的狼群」,「那種人潮裡的孤獨‥‥竟然凝聚成解不開的情結」,因之必須追尋「一個無車無人無街道無房子無塵無垢無利無害的原鄉」(〈告別都城〉)。
然後我們看他寫花蓮,包括鳳林、太魯閣等,尋找到「在花蓮山水中,不可被割除的人了」。
3
作者的歸類是一件事,想來他也無意制約我們閱讀,因此,合看輯一的我父我母之敘寫,把輯三的〈想像父親在死亡的邊緣〉、〈出海外記〉一起閱讀,甚至於〈不知終站的列車〉、〈猫奴〉、〈被拋棄的東西也有它的意見〉,都寫到父親母親,輯二的〈每個名字都是夢想〉,也有父親的元素。讀輯二的〈哀大學〉、〈三哀大學〉,何妨參照印證輯一之寫林耀曾(〈永不落的圖象〉)、黃錦鋐(〈我們在悲傷之後〉)、鄭清茂(〈家族想像中的爺爺〉)以及寫一九八二年之昏倒高師院課堂(〈一九八二,我的山海關〉)、寫中大的〈走向木棉花道〉、寫淡江的〈走過千山萬水之後〉,甚至於輯二的〈我們是一個大規模的「知識家族」〉(寫東華)、輯三的〈觀看一座種滿松樹的校園〉(也是寫中大),這裡面有他的母校台師大、他任教過的高師院、淡江、中大、東華五校,崑陽的大學批判,有深刻的人文與現實基礎。
崑陽說:「七十歲將至,也該整理一生的成果了。」我讀信乃大嘆服,崑陽一生有為有守,他極細膩且妥適董理舊篋近五十篇散文,親編親校,以「窺夢人」顏其書,凸出「窺祕」之禍害,允許自我「留白」——讓每個人「可以孤獨地躲進一個任何他者所無法侵入的世界」,安全地、放心地生活。
由此看來,我的朋友顏崑陽,不只是文學家,更是一位智者。
(本文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
走進生命黑箱──顏崑陽的《窺夢人》
陳義芝
顏崑陽寫古典詩而很少寫現代詩,偶一為之而已。但在他最新集成的《窺夢人》散文集,卻附錄了〈伊蓮娜三曲〉,一首描繪情愛原型的現代詩,以「聯章」形式述說情愛的憧憬、阻隔、緣命,小露一手學養稟賦合成的才情。第三曲〈我們裸身若蛇〉結合「行雲暮雨」情境,敘事者站在巫山峯頂發聲,說「陽臺向著天日袒露」是「準備受孕的子宮」,「朝雲從妳燃燒的雙眸冉冉升起……/暮雨在妳胯間飄落成潺潺的溪流」,「慾望是盤古精液餵養的蟲」,將渴慕的激情化成洪荒一頭渾茫衝撞的獸,身體與天體結合,敏銳而又有氣象,見證二○○三年我對他文筆的觀察:「寓真於誕,寓實於玄,複麗奇詭之至」。
崑陽自述其散文質地,或如綿,或如鐵,或彷彿綿裡鐵,剛柔相參。他在自序中顯示的散文觀,頗有廓清二十一世紀台灣散文迷氛的作用。「純文學與雜文學、藝術性與實用性、工具性與目的性」,既非勢不兩立,「文學」與「人生」豈能截然二分?「創造力夠強的文學家,法自內出,依隨不同的題材及主題而善變」,顏崑陽說。這也是我編輯「新世紀散文家」系列所強調的「文成法立」──章法原理是創作者所開發的,好文章寫出來,法度就顯現了,並不是有什麼一成不變的規矩作法。文壇人士或謂散文不可虛構、不可像小說,實是自設框架。論者未細思現實生活的真實倒映在筆下,如何認定其真實與否?作此認定的目的又為何?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段人生、一個世界,讀者要的是文筆組成的人生,求其笑淚曲折、豐富而有寓意,並不要真實卻平板的書寫。
散文家下筆前考驗選材功力,行文時何嘗不考驗其情思馳騁的功力。直白固然有素樸力道,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寓言,更可以在妙趣中傳達思想。「夢境」原是有血有淚、有情有性的「內心世界」,散文家豈能棄此鳶飛魚躍的世界於不顧?崑陽的散文特能表現這等斑斕生趣!
第一輯「綿散文」寫親人、師友,最突出的篇章是〈夢中歸鄉的母親〉及〈我父正傳〉,其血肉相連之思、之苦、之痛、之惜,深入骨髓。前者以一個惝怳的夢境起始,疊映深沉記憶裡的母親:
母親不停地踽踽在如棋盤的田埂,彷彿陷入了迷陣。霧像大片的棉絮,從稻畦間噴湧上來,田埂如長長直直的霓虹燈管,閃著紅黃藍綠各種顏色,母親惘惘地獨行於一條接一條、轉折又轉折的田埂間;忽然卻又置身在一座繁鬧的城市。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她如何跨離那樣錯綜的田埂,跨離生長她的鄉土,而跋涉過多漫長的路途,陷落在這座繁鬧的城市。
將田野比擬成棋盤,未出所料;將田埂比喻成「長長直直的霓虹燈管」,則出人意料。從鄉下遷徙至城裡艱辛討生活的母親,終究未能回鄉,最後的歸宿是在城郊的靈骨塔。文中五度出現母親發出的呼喊:「你們都跟我回去吧!」崑陽沒有細描不安的生活情節,但在摩肩擦踵的陌生街道,母親那隱忍壓抑的回鄉夢已深入他潛意識,化成那一聲聲呼喊。最後,夢中,孩子跟著母親的呼喊奔跑了起來……
我們忽然都飄浮了起來,我看不見自己,只看見母親憑空地踩著腳步,卻沒有前進。她轉身,低頭瞪視著阡陌如網絡的
試閱
1.
我早已離開農村;然而,農村卻從不曾離開過我。稻米、甘蔗、土豆、地瓜……根本深植在我的記憶中,怎麼都拔除不掉;甚至農村的生活風景,也就是我生命風景的原圖。
人們的性格,我將他分為二種:一種是農村性格,生活趣味散佈在田埂上、稻浪間;一種是都市性格,生活趣味卻只能到百貨公司及夜店裡購買。
我是哪一種人?讓我告訴你吧!
一九六○年間,嘉義鹽分地帶的農漁村,窮到什麼境地?那真叫站在二十一世紀都市中喊窮的人們很難想像:一家幾口,三餐只能搶食一鍋彷彿蚯蚓糾結的地瓜籤撈飯、一碗腥臭的醬煮魚。於是,下港的田庄人就像飢餓的鴨群擁向聽說遍地蚯蚓的臺北。
一九六二年,我初中二年級時,父母親也成為覓食蚯蚓的鴨隻,賣掉微薄而貧瘠的田地,帶著七張嘴巴與肚皮,搬到臺北討生活。
一九九六年,我告別了漂浮三十幾年的臺北都城,舉家遷居到花蓮吉安村;屋後就是可恣意倘佯的田野,讓我恍然錯覺自己就是吟誦著〈歸去來辭〉的陶淵明。腳不著地在都市生活了三十幾年,我生命風景的原圖竟然從不曾塗改過!
2.
當我帶著還年幼的孩子們,穿行於吉安村的田埂上、稻浪間,享受無須推擠、競逐的自在感;許許多多年來,塵埋在都城車陣中、人潮裡的農村生活記憶,便紛紛甦醒了。
那是我生命風景的原圖,只有「腳踏實地」,感覺到各種蠢蠢欲動,即將破土而出的生命,這幅圖像才會鮮明起來。於是,咸豐草、龍葵、過貓、刺莧、蚶殼草、野豌豆、蒲公英……;蚯蚓、土猴、雞母蟲、蟋蟀、草蜢……,它們的生生息息,都在這片大地上與我渾然同體。
買了幾本關於「野菜」的書,全家上山巔、下水湄,按圖索「菜」;我們嘗過昭和草、野豌豆、筆筒樹芽、刺莧、龍葵、過貓……,所幸沒有中毒。
剛搬到吉安第二年,清明初過,煙雨蕭疏,我與妻在山坡間採摘過貓的嫩葉;體會著孕育各種物資的大地,讓那些拒絕貪欲的人們,還能有賴以生存而保持品格的憑藉。菜蔬可以拿錢到市場購買,日子何須過得有如清貧的隱士!其實,這不關乎金錢,野菜也未必都是美味;我想領會的只是:切實體驗所有生命都無法離開土地而存在;缺乏這種體驗,的確是活在空中樓閣的都市人最難以救濟的貧窮。人,可以脫離土地、毀壞土地而懸空獨存─這是極端工商化、都市化時代,人們站在一○一大樓頂上的妄想。縱使人類已經登陸月球而即將侵入火星,所追尋的難道不是地球之外,另一片能孕育「生命」的土地嗎?
這些年,我總在預卜著:當有一天,人們紛紛從盲目競爭的躁鬱症中、從工商經濟的崩盤中、從歷經戰火的都市廢墟中,逃難到農村;將會聽到他們齊聲吶喊著:「土地在哪裡!」
我怎能讓孩子們也變成這種找不到土地的難民!
3.
我帶著孩子到豐田山上,玩耍或者耕種。在都城,彷彿漂木三十幾年,如今能擁有一塊永遠不會隨著經濟景氣衰退而蒸發的土地,那種踏實生活的感覺,只看存款簿數字的人們很難體會。
我與妻背著砍草機,奮力工作著;烤焦皮膚的烈陽,滿身汗水黏著草屑、泥粉,痠痛的肩膀及手臂,那種感覺真的不是坐在冷氣房裡拿筆、動嘴巴、搞電腦的人們所能體味。這時候,我幾乎遺忘了那些站在講台上高談闊論的日子。
孩子們在一塊平坦的地面上,想玩出一小畦菜圃,種植蘿蔔或高麗菜。他們的雙手、臉龐滿是泥;這兩個出生在都市的小傢伙,從不曾真實痛快地摸過泥土,此刻已經有些「野孩子」的模樣了。
這時候,記憶召喚著我回到嘉南平原一個小村落。烈陽下,我彎腰伏身,雙手在兩行秧苗之間不停地摩,除害稻的雜草。爸媽就在我前方不遠,同樣做著「草」的工作。他們破舊的汗衫,就像剛從水盆裡撈出來。當時,我童稚的心眼完全體會不到父母對生活的憂苦,也無法從「草」看到幾個月後,稻穗如金的風景;因此只覺得這項工作勞累而乏味。我比較喜歡在收成的季節,跟隨地主僱來的工人們背後,用腳掌或小鏟子撥開鬆軟的泥土,撿拾漏掉的地瓜或土豆;眼前立即就有意外收穫的喜悅。
蘿蔔怎麼只長了茂密的葉子,根莖卻像個小指頭?孩子們詫異而失望。詢問鄰近的農人,磷肥長根莖,氮肥生葉子,原來施錯肥料啦!「爸爸,只會讀書,不會種田!」我忽然想到孔子,不就曾經自嘆「不如老農」、「不如老圃」嗎?這個世界,假如只靠那些腦袋肥大、四體萎縮的知識分子,恐怕人們連蘿蔔湯也沒得喝哩!
我們已經耕種過,孩子們!以後就知道蘿蔔應該怎麼種植了。4.
去年,我帶著孩子回到他們沒有任何印象的故鄉。塵封很久的老屋,正房只剩四面石灰牆壁及水泥地板。「爸爸就在這房間裡出生長大!」許多記憶就像快轉的影帶,雜亂地閃過眼前。
「房間好小哦!」孩子驚訝的叫著。我忽地也發現這收藏在記憶中幾十年的房間,竟然悄悄縮水了;很難想像已拆掉的那張通鋪,幾十年前,五個大大小小的軀體,如何東橫西豎的睡在上面,而且只蓋一床老舊的棉被。
這就是當年的農村生活,就是我的故鄉。屋子已老,卻還健在。村子裡三條街道也沒有什麼變貌,只是彷彿縮小了些。台灣的農村,一直都是都市高樓大廈陰影下,被丟棄的工程廢土。
這就是我的故鄉;然而,它也會是孩子們的故鄉嗎?假如不是,那麼他們的故鄉在哪裡?當許許多多人如同被颱風連根拔起、被洪水沖流的漂木,「故鄉」將只是籍貫欄上一個沒有水溫土味的地名!
聯合文學三三四期 二○一二年八月
窺夢人
1.
我認識「窺夢人」,這是真的。
我並不打算寫一篇純屬虛構的小說,也不預備向你講個查無此事的寓言。我想告訴你的,都是平常發生在你我身邊的事。
這些事,全是真的。或許,你不相信,硬說是假的。恐怕我們免不了要爭辯起來;但是,語言最靠不住了,人們從未曾拿它弄清過任何「真象」呀!還不相信嗎?那麼,我們就活在快被如浪的語言溺斃的世界,誰又確實弄明白過,那些每天口沫橫飛的人,背地裡想的是什麼,幹的又是什麼!
這世界,任何一件事都只能各說各話,「真象」就讓「自以為是」的人去相信吧!假如,這世界果然事事都有「真象」,許多人將無法活下去。坦白承認吧!我們之所以還能放心地吃飯睡覺,完全是因為這世界不會真正的透明。
那麼,我說我真的認識「窺夢人」,你根本無需與我爭辯,就當我在「癡人說夢」也罷;這世界向來是真假難辨,因此聰明的人都學會沈默。
2.
我們都喊他為「窺夢人」,至於「窺夢人」的姓名,竟已被遺忘而不可考。問他,他有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沈默而不答;有時則隨便胡謅一個姓名給你,什麼「孔仲尼」、什麼「馬基督」、什麼「牛七力」、什麼「李王八」……,然後反問:「你非姓X不可嗎?」「窺夢人」究竟從那兒來?有沒有父母兄弟、妻妾兒女?也同樣一片空白。曾經有人費了不少工夫,從各種管道調查他的身世,卻空白還是空白,就像一口不知隱藏何物的黑箱。他一向不回答任何有關他的問題,只是笑笑地重複兩句誰都聽不懂的話:
每個生命都是一口黑箱,而且必須是一口黑箱。
這句話,我開始也同樣聽不懂。後來,因為幾個朋友的生命如黑箱被揭開蓋子而死亡;甚至「窺夢人」也在娶了妻子之後,由於某個與生命黑箱有關的事故而自戕;我才如禪修之頓悟。真的,對任何生命而言,「幽暗」都是一種「必要」,被曝曬在陽光下而裡外透明的生命,都將在他人炯然的注視中枯萎。
對於「窺夢人」之死,我沒有悲傷,那不僅因為他並非我的親人或相交莫逆的朋友,更因為他只有死亡,才能驗證自己所說的至理名言:「每個生命都是一口黑箱,而且必須是一口黑箱。」這就讓人覺得,他的死亡有些滑稽;而滑稽之中又有些淚水悄悄地淌了下來。
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人生恍然是一場如真似假而哭笑不得的遊戲。
3.
我之遇見「窺夢人」,起始就弄不清究竟是真實或幻夢。
某個下雪的傍晚,我走進一間荒敗的澡堂,它的板壁朽壞而破了幾個大洞。從右前方的一處洞口,可以看到遠方積雪的山坳間,有一座紅瓦的寺廟。寬大的澡池裡,貯滿乳白色的浴湯;但卻空無一人。池面氤氳的水氣,飄浮如輕盈的棉絮。
我赤裸著身子,斜靠池邊,坐進浴湯裡。熱騰騰的水溫,彷彿千萬隻手搔抓著靈敏的皮膚,我感覺到胯間有物暴漲。這時候,澡池中央,忽然冒出一顆光頭,接著便看到雙峰堅挺的乳房,是個姣好的尼姑!她嘴角粲著微笑,像一條肥腴的錦鯉向我游了過來。
忽然,我看見板壁的破洞間,露出一張非常蒼白的臉龐,圓睜睜的兩隻眼睛,沒有瞳仁,好似煮熟的魚目。我驚嚇地「啊」了一聲。
妻就躺在我身邊,和我一樣赤裸著身子,頭髮卻披散在籐枕上。她的臉色略顯酡紅,睜著眼睛注視著我,「作夢了!」她說。
我沒有告訴她關於澡池裡裸尼的事。她是個虔誠的佛教徒,準會呵責我如此的褻瀆。假如,我和她爭辯,只不過是個夢而已,怎麼能夠當真;然而,在情慾與宗教上嚴重冒犯到她的這樣一個夢,她絕不會理智地去分辨真假。說不定,還一口咬定:「夢比這現實更真呀!」我倒是向她說,看到一張沒有血色的臉龐、兩隻沒有瞳仁的眼睛。她直呼好可怕好可怕,並且安慰我,只是個夢而已,世界上不會真有這樣的人。人們總是選擇他想相信的去相信,而不想相信的事物便認定是假的。
其實,我也如妻一般認為,世界上不會真有那樣的人,直到遇見「窺夢人」,才開始懷疑,澡堂裡裸尼以及那張臉龐、那雙眼睛,究竟只是一場夢或真實發生過的事?甚至,當時自以為醒來,妻躺在我身邊,說我作了夢,並與我談論這場夢,如此情境,究竟是在夢中或現實的世界?
我在都城一座壅塞著人潮的天橋上遇見他,一張沒有血色的臉龐,兩隻沒有瞳仁的眼睛。他就站在夕陽軟弱的橙光中,薄暮如紗的煙塵,讓他的身影恍然在大氣中飄浮著。這是在夢裡嗎?
「夢與非夢,怎麼分辨!」他說。
從前,有個樵夫到山野間去砍柴,遇到一隻驚慌的小鹿。樵夫將牠獵殺;但是,因為他得繼續砍柴,就暫時把鹿藏在乾涸的窪池裡,並覆蓋幾片蕉葉。等樵夫砍完柴,卻已忘記而找不到藏鹿的地方。
「難道這只是一場夢嗎?」他真的迷糊了。
回家途中,他將這件事說給人們聽。有個鄰人依照他所說,竟找到那隻覆蓋在蕉葉下的鹿,很高興地回家,告訴妻子說:「那個樵夫作夢獵得一隻鹿,而忘記藏在那兒;我卻把牠找到了。他的夢竟然是真的!」妻子半信半疑,說:「說不定是你自己夢見樵夫得鹿吧!樵夫在哪裡呢?不過,你的確把鹿扛回家了,你的夢竟然是真的呀!」那個鄰人說:「管他是誰在作夢,我得到一隻鹿卻是千真萬確。」
樵夫回家之後,非常懊惱,晚上真的作了一個夢,夢見藏鹿的地方,也夢見鹿被那個鄰人找到而扛走了。第二天醒來,依照夢境尋去,鹿果然就在鄰人家裡。他非常生氣,一狀告到官府去。
「窺夢人」說了這則《列子》裡的故事,然後問我:「夢與非夢,怎麼分辨?」此刻,我真的迷惘了。「澡堂」與「天橋」,哪一個是夢,哪一個非夢?而我卻同樣看到這張臉、這雙眼睛。假如「澡堂」是現實,那就是「澡堂」中的我夢見「天橋」上的我;假如「天橋」是現實,那就是「天橋」上的我夢見「澡堂」中的我。而裸尼呢?妻子呢?哪一個才是現實中與我同在的女人?哪一個只是夢裡無明的幻象?我該相信什麼?我不該相信什麼?倘若曹雪芹感悟到的是「假作真時真亦假」;那麼,此刻我感悟到的卻是「真作假時假亦真」;然而,每一個人卻都自認為在「真象」之中而看到了「真象」!
其實,這整個經過,最讓我害怕的還不是夢與非夢、真實與虛幻之難以分辨;而是「窺夢人」竟然能夠在我這兩個世界中自由進出,「我在一個荒廢的澡堂裡看過你」!聽到他這句話,我不是訝異,而是驚恐。
我一向認為,生命存在的真假無從辨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之間,允許自我「留白」;讓每個人在相互瞪視之外,也可以孤獨地躲進一個任何他者所無法侵入的世界。那也是我們可以安全地生活一輩子的理由。假如每個都是「窺夢人」,我不知道誰能放心地過完這一生?
4.
我和「窺夢人」坐在都城東北邊的山腰間的一棵白雞油樹下的磐石上。都城已在如墨的夜色中,變成一口巨大的黑箱。箱面上鑲嵌著熠耀的明珠與鑽石,那是可以照灼幽暗的燈火;但是,生命的幽暗處卻向來是任何亮光所照灼不到。它在光之外,像是永藏不露的山陰,與山陽共成無法分割的山之實體。
深夜裡的都城,是一口巨大的黑箱,即使通明的燈火也難以照灼這黑箱中許許多多生命的幽暗。我們所能看到的只是黑箱的外殼;然而,因為如此,所以都城繼續存在,人們繼續存在。
「窺夢人」彷彿融進夜色中,變成沒有實體的靈魅。他的眼球不長瞳仁,在白天,看起來像顆煮熟的魚眼睛。這刻在夜裡,竟然泛著曖曖的磷光。他低俯身子,面對腳下如黑箱的都城。眼中的磷光像五月的螢火,閃爍不定。
「搭著我的肩膀,閉上眼睛;我帶你到幾個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他說。請原諒我吧!我真的無意去揭開任何一口生命的黑箱;然而,隨著「窺夢人」,我侵入了幾個生命的留白,看到了平常眼睛所看不到的景象。當時,我並不知道身在哪裡,只以為那是真真切切發生在這現實世界中,卻叫人震驚而難以置信的事。之後,才知道我們進入了某人的夢境,窺視了連他最親暱的人都無以察知的祕密。
其中,有些我認識,有些我不認識。不認識的,我就不說了;認識的,我挑一個說說吧!但是,我必須姑隱其名,你千萬不要繼續追問,那個人究竟是誰?
天似黑鍋,頂空卻破了一個大洞,散落如血的光芒。大地是滾滾的濁流,什麼都被淹沒掉,只有一座金色的高樓聳立水面。頂層的陽台上,一把長背的交椅,C君端坐,彷彿冰冷的石像。他的右手拿著酒杯,左手摟著一個妖冶的女人。
陽台前端有把鐵梯垂懸到水面上。水面上,一個肥胖而衰老的男人,正在滾滾濁流中載浮載沈。他赫然是C君的父親。他不停地揮手向C君求救;但是,C君卻只是冷漠地瞪視著他─這個C君叫他「父親」的男人。C父拚命地向自己金色的樓房泅泳,終於攀到了梯子。他疲倦而興奮地往上爬,眼看就要爬到梯子的頂端。C君站了起來,臉無表情,抬起右腳將梯子踹倒。
「窺夢人」在我身旁,漠然地看著這一幕悲劇,或許是他看多了,或許這些人這些事都與他無關;但是,我就不能那樣淡漠,C君是我最好的朋友,很知名的大學教授,向以孝悌為我輩所敬重。C父則是一個擁有許多財富與女人的商賈,生了幾個不同母親的兒女。
C君怎麼可能做出這樣的事!但是,他卻在我眼前發生了。之後,我明白那是C君的一場夢,是C君生命黑箱中另一個幽暗的世界,我不應該侵入;然而,我卻已經侵入,揭開了黑箱蓋子的一個小縫。此後,每當見到溫文儒雅的C君,在真假難辨中,竟感到一種奇異的陌生,甚至摻雜著些許的厭惡。5.
昔者,有「狐疑」之國,王忌其弟謀反而苦無稽焉。某日,一士自西方來,自謂能窺人之夢,以伺心機。王遣之偵察其弟,果得叛變之夢,因以為據而殺之。復疑其弟魂魄為亂,懼而不能自解,終癲狂而死。
我並非在講一個查無此事的寓言,這是平常或至少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的事。
自從「窺夢人」在我們的群體中出現,這世界就忽然複雜了起來。許多傢伙開始在最親近的人身上貼問號,「窺祕」是一種心靈自體潛生的病毒,被誘發之後,便很快的擴散開來。很多人都想揭開所親者的生命黑箱,讓他成為一個完全的透明體。因此,他們都以很昂貴的代價,請求「窺夢人」的幫助。有夫窺其妻者,有妻窺其夫者;有父窺其子者,有子窺其父者。有至交之相窺者……而人人自以為已看清對方生命的「真象」。
他們究竟看到了什麼?誰都沒有說明白;但是,據我所知,已有好幾個人,卻因此而夫妻、父子、朋友彼此離散或相殘。
「窺夢人」總是漠然地進出很多人的夢境,並以此異術而致富;於二十世紀末,在都城南區一座天主堂中,由安樂神父福證,而與鶯鶯小姐結婚。
婚後不到兩個月,「窺夢人」便開始酗酒,為什麼會這樣?他始終沈默;但是,臉色明顯地堆積著層層的怨苦。後來,禁不住我的關心與追問。他終於吐露了實情:「鶯鶯的夢裡有好幾個男人!就是沒有我。」
他每個晚上,幾乎都在窺視鶯鶯的夢;而他再也無法如窺視他人之夢那樣漠然。
「你就別進入她的夢裡呀!」我勸他。
「既然是X光,能忍得住不透視嗎?」他搖搖頭。
終究,「窺夢人」無法忍受這樣的煎熬,於二○○○年「愚人節」當夜,從鶯鶯的夢裡出來之後,服毒自殺,遺書只留下二句他曾經說過的名言:
每個生命都是一口黑箱,而且必須是一口黑箱。
他早就這樣說了,卻沒有做到,竟然必須滑稽而悲涼地以自己的生命去驗證斯言!
我得再強調,這不是一篇純屬虛構的小說,也不是一則查無此事的寓言,而是平常發生在你我身邊的事;但是,請別找我爭辯它的真假。說不定你身邊就有一個「窺夢人」,只是你沒有察覺罷了。
聯合報副刊 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