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案卷壹黃大仙
究心佈局,縝密尋思。詭案,皆源自於人心——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晉江文學網神級作家 大風颳過
耗費十二載,獨具匠心之作
中國古風懸疑文學代表作,引領漫畫、影視改編熱潮的超級IP!
究心佈局,縝密尋思。
詭案,皆源自於人心——
「我剛才來的時候,你只肯賣給我素麵,就是料定了我不會吃你的麵?」
張屏沒有回話,拿著抹布擦拭桌面。
蘭珏袖手站在旁側,不由得想,這件事算是樁笑話,卻也因此見識到今科試子中一個有趣的後生⋯⋯
京城清明,未得細雨。
來自各地的試子紛紛赴京,準備參與科考,但來自西川的窮書生張屏還未進入試場,卻捲入了一樁戲班的謀殺案。一本與案情若合符節的新作戲本,牽扯出多年前黃大仙作祟的未解懸案,身為嫌疑人,張屏要如何透過蛛絲馬跡證明自己的清白?
宦海浮沉,木訥少言的張屏與八面玲瓏的禮部侍郎蘭珏相遇,這場從窮書生一路向上的斷案生涯,又會面臨何種考驗?時代的大風即將颳起,儘管出身如野草,最終也將成為心正不怕影斜的棟梁。
內容收錄:〈黃大仙〉、〈鬼筆筒〉、〈番外.古剎夜話〉、〈番外.二世祖〉
繁體版獨家收錄:〈張公案小花絮〉、〈給讀者的話〉
本書特色
《張公案》延續作者一貫細膩優秀的文筆,真摯濃厚的情感描寫,賦予角色栩栩如生的生命力;詭奇案件之間,懸疑處處,卻偶安插令人會心一笑的幽默段落,即使身處撲朔迷離的黑暗中,仍能在結局前尋得光芒。
試閱
京城清明,未得細雨,天色微陰。禮部侍郎蘭珏從小角門中踱出了府邸。
蘭侍郎這幾日頗躁得慌,科考將近,攜著這個那個到他府中的人也越來越多了,但朝廷最近要清正吏治,御史台中的那些清流們寫的彈劾奏折中,本本皆有他的大名。不外乎說他收受賄賂,弄巧鑽營,貪贓枉法成性,以權謀私專精。倘若主持科考,必定會把那樣這樣對不起皇上和社稷的事情幹盡,腐朽國家的根本,蛀蝕朝廷的大梁。
今上著人把其中幾份淋漓盡致的折子略去人名,謄寫一摞,送給蘭珏,最上面壓著一張朱砂筆題字——「朕信蘭卿,定能為朝廷甄選賢才,辦好今科」。
筆跡犀利,仍有一絲少年稚氣可尋,是皇上親筆。
蘭珏捧著這疊紙,只覺得手腕疼。
彈劾折子上的這些罪狀,大略地說,他都沾上了,但往細裡說,又都誇大太過。
但凡穿上官袍,誰沒有一點子這種事兒。即便那些自詡孤高的所謂清流,也不見得多麼乾淨。
只是,拿到了這摞東西,本次科考,必定要清清寡寡,不可沾半點油腥了。
小皇上年不過十五,手段已漸露端倪,今後越來越要打疊精神。
蘭侍郎把御批供上案頭,右腦仁兒也開始疼。
錢財珍玩,絡繹地送到眼跟前,卻拿不得。退了,還要賠上許多小心,折卻許多人情。
蘭侍郎心中鬱結,便換了便服,獨自出門走走,散一散悶氣。
出了長巷,蘭珏瞥見街邊的一棵大樹下,站著一個人,正直勾勾地看著蘭府。
那人約二十來歲,身量頗高,瘦骨嶙峋,穿著一身灰撲撲的破舊長衫,皮色黃黑,兩腮凹著,眉頭皺著,一雙餓鷲般的眼緊瞅著蘭大人的家門口。
蘭大人覺得,這個人一定不是來給他送禮的。他立刻把做過的虧心事都想了一遍,沒想到有哪件能和這人對上。
他又把自己早年幹過的風流事都想了一遍,即便算上他十六歲幹下的第一樁韻事,也跑不出一個這麼大的兒子。
但那青年執著地望著蘭府的身姿實在讓蘭大人瘮得慌,恰見對面街邊走過三、四個書生。這幾人轉頭看見了那青年,頓時哂笑幾聲,低聲議論了幾句。
蘭珏繞路過去,那幾個書生走到一家茶肆外,正要彼此謙讓入內,蘭珏舉步上前,拱了拱手:「幾位兄台也是今科的試子麼?」
幾位書生與蘭珏彼此寒暄一番,進了茶樓同桌共飲,閒話些科考之事。其中一個藍衣書生道:「聽聞今科有柳老太傅之孫參試,看來三甲已定下了一位,只有兩個位置可爭了。」
另一個青衫書生道:「吾有自知之明,只要能進三甲內,哪怕末名都知足了,前三之位萬不敢想,隨他是哪個能中。」
那藍衣書生似笑非笑道:「只可惜我們不會投胎,姓不了柳和王,也沒有萬貫的財勢,能邁得進蘭侍郎府的門檻。」
蘭珏順著他的話道:「那位蘭侍郎,說不定並非傳言中那麼勢利,方才我就見侍郎府門口站著一位黑瘦的仁兄,看打扮不像有財有勢。」
幾位書生都笑了,藍衣書生道:「曹兄,你看到的莫不是一個穿破灰衫兒的瘦高個,有些山野鄉土氣的?」
蘭珏頷首:「是,是。」
藍衣書生呵呵笑了兩聲:「他倒是想進侍郎府,只怕石頭獅子都不讓他進。看來曹兄真的是剛到京城,沒聽過該兄的大名。此人叫張屏,是西川郡來的試子,聽說無父無母,城隍廟裡長大,在鄉紳捐助的義學中念書,居然被他考進了西川郡舉薦進京的名錄之內。只可惜因一樁事壞了名聲,最可笑的是,竟在市集上擺攤賣麵,丟盡我們讀書人臉面。京中試子,就算和他同是西川郡來的,也沒幾個人與他往來。」
蘭大人聽得這人慘澹的身世,心中些微發虛,又不禁回顧回顧那些背地裡幹下的事。
應該沒有讓誰家破人亡過⋯⋯蘭大人不太肯定地琢磨。
那藍衣書生見他愣神,接著道:「曹兄也覺得賣麵之事匪夷所思?」
蘭珏道:「的確是想不到竟去幹這個。」
又一名褐衣書生便接著說,因為這張屏已經走投無路,據聞他剛到京城時,賃下一間破屋居住,屋主做米舖營生,覺得張屏忠厚老實,便不收他房錢,還周濟他三餐,只讓他在店舖內算帳。那店主只有一個女兒,與張屏同在店中進出,店主有意招張屏做個入贅女婿。誰料他執意不肯,那女子還差點尋了短見。
蘭珏道:「此事孰是孰非真不便說,固然屋主於張生有恩,但若張生不喜歡他家女兒,硬逼著娶也不大好。」
藍衣書生道:「曹兄太厚道了,張屏是嫌那女子腿腳不太靈便,他念著自己倘有高中一日,有這麼位夫人不體面罷了。那女子尋了自盡,他也沒去探望。這事傳得十分廣,眾人從此都鄙薄張屏為人,他的名聲算是毀了。還有那好管閒事的,說他如果高中了,便把這件事捅到懷王面前去。只說他譏諷跛子,他今生就別想再有出頭之日。」
蘭珏含笑聽著,懷王乃是今上的皇叔,手握兵馬大權,暫攝朝政。懷王少年時,騎馬摔斷了腿,右腿微跛。
試子之間,向來傾軋嚴重,看來這張屏是觸了甚麼人的晦氣,有意藉此打壓他。
蘭珏有意沉吟片刻,道:「或許,這位張兄有甚麼不得已的苦衷,不敢有家眷牽掛,也未可知。」
幾位書生都又笑了:「看來曹兄愛看西山紅葉生之流寫的那些傳奇話本,猜出江湖懸疑來了。」
與幾位書生作別出了茶樓,蘭珏慢慢踱回府,思忖要不要著人查查這個張屏的來歷,又覺得這麼做未免過分多疑。
他已不在蘭府外的樹下了,蘭珏朝那棵樹瞧了瞧,決定先等一等。
回到府中,蘭珏隨便問了問內府管事最近有沒有甚麼可疑人物。管事的說,都是那些來送禮的人罷了,沒甚麼可疑的。
這麼一說,蘭珏倒覺得可疑了。
他府上的門房一向謹慎,就算一隻蒼蠅在門前多繞幾圈,他們都要揣測是否蒼蠅腿上被刺客裝了毒針,沒道理留意不到張屏。
管事的又道:「老爺你出去的時候,我們在後面跟著,看見過一個窮書生在門前站著,特別留意了一下,估計是個送不起禮的窮酸,站了一時,他就走了。」
蘭珏哦了一聲,不再提此事。
科考臨近,司部衙門平添許多公務,朝中又接連要辦幾件大事,懷王即將娶妃,太后快過壽辰,蘭珏連接幾天忙到天黑才回府。
這天傍晚,他回府稍早,脫去官服,又換上一件半舊衣衫,踱出了府。
街道上,來來往往多是儒巾長衫,一派臨考氣象。蘭珏繞到一條小街口,一面老牆下,四根竹竿挑著個簡陋的棚子,爐灶在棚下升騰著迷離的白煙。
一個瘦削的青年正掀開鍋蓋,拿著一把大鐵勺在鍋中攪拌,灰布長衫外繫著一條破圍裙,好像從鬼故事中爬出來的孤魂。
蘭珏走到攤前:「攤主,一碗麵。」
青年掀起眼皮:「只有素麵了。」
蘭珏向那攤位上一掃,只見案桌上放著一個淺簍,裡面分明還睡著四、五枚雞蛋。
「再加一顆荷包蛋罷,煮老一些。」
青年嗯了一聲,一臉很不想加蛋的模樣,但沒多說甚麼。
一旁的矮桌都空空如也,可見這麵攤的生意並不算好。蘭珏隨便在一張桌邊坐下,桌上放著醋壺、辣椒碟兒,還有一個小碟中放了幾頭糖蒜。
蘭珏道:「攤主是西北一帶的人罷,那裡吃麵好放醋,京城倒是少有這種吃法。」
青年嗯了一聲,抓了把麵粉撒在案板上:「西川郡南池縣人。」
蘭珏微微笑了笑:「南池縣,可是產大葉茶的地方?聽說那茶擱在牛乳中煮了加鹽巴最好喝,早先一些胡人愛的喝法。」
青年掄著一根擀麵杖埋頭擀麵,乾巴巴道:「那邊冬天冷,風比刀硬,喝這種胡茶能禦寒。最冷的時候,還要再加兩滴酒。」
蘭珏道:「對,西邊的酒,也烈得好,不像京城的,只管香綿了。」
青年沒接話,埋頭切麵,刀在案板上咚咚作響。
麵剛下鍋,一個書生匆匆撞到攤前,一迭聲叫:「我的張屏兄呦,你怎麼還賣麵呢?早說了今天有好事介紹給你,趕緊收拾回去,再有半個時辰,人家就到了。」
張屏抓起青菜絲下到鍋裡,在圍裙上擦擦手:「正好先賣完這一份。」
那書生哎呀嘆了一聲:「你就是連半文錢也捨不得少掙。」
張屏慢吞吞道:「不掙,就沒得吃。」
書生唉聲嘆氣地拖了一張小板凳坐下:「你要是因這幾文錢,讓真正大好的生計飛了,才叫得不償失。」
蘭珏在一旁瞧著,待那書生坐定,與他搭話道:「這位仁兄⋯⋯」
那書生一副喜好結交的模樣,立刻拱了拱手:「承蒙垂問,小弟陳籌,敢問兄台貴姓,可也是今科試子?」
蘭珏含笑道:「正是,小弟曹玉,是南郡來的,剛到京城不久。」
蘭大人其實已不算年輕了,但自恃保養得當,朝中同僚亦常讚他翩翩好似二八年少,故而與這些小後生論交攀談,自稱一聲小弟,老臉不紅大氣不喘。
陳籌果然毫不生疑,興興頭頭道:「真是巧遇,不知曹兄在何處居住。小弟與這位張兄是西川郡的試子,日後多多親近,討論些文章道理。」
蘭珏訝然地道:「啊?原來這位攤主兄竟也是試子麼?」
陳籌頓了頓,望向張屏,露出慚愧慌亂的神色:「啊⋯⋯是,是⋯⋯張兄他家中貧困,權且為之,其實他學問很好,我們西川試選,他考了第三名,有些人時常誹謗他,曹兄不要聽信。」
蘭珏道:「士農工商,都是社稷的根本,本無高低貴賤。聽說朝中的大員們,早年未發跡時,亦有過臨街賣字、破廟存身之事。賣麵與賣字,有甚麼差別?許多人都寫得一手好字,卻不能像張兄這樣,做得一手好麵。」
蘭珏說這話,多半出自真心,因為早年臨街賣字的人中,就有他。蘭侍郎年輕的時候苦過,特別能體恤這些窮苦的小青年們。可惜現在大都說他勢利,實在是世人的誤解。
陳籌又笑起來:「是了是了,曹兄這才是真正道地的見解,可惜不是人人都像曹兄這麼通情達理。」
蘭珏更加通情達理地說:「就連廟裡的神仙還有人罵,何況我等凡夫。說便任他說,做就由我做,所謂各人顧各人。」
陳籌搓著手連連點頭:「曹兄說得太好了!」見張屏端著熱騰騰的麵碗過來,側身讓開路。「可惜今天小弟與張兄有要事,不能與曹兄盡情暢談,曹兄要得空,就去小耗子巷,我和張兄就在最裡頭門朝北那小院裡住。」
蘭珏頷首,挑起一筷子麵,自然不會入口。
陳籌站起身,搓搓手:「張兄,時辰真的不早了,要不然我先去等著,就是巷口朝東那家茶樓裡頭,二樓包間兒已經訂下了。你回去之後換換衣裳就趕緊過去。」
張屏埋頭收菜板,應了一聲。
陳籌又歉然向蘭珏道:「曹兄,對不住,真不是催你的意思,你慢慢吃,我先走一步了,你要是覺得這麵好,以後多光顧光顧張兄的生意⋯⋯」連聲道了別,走了。
蘭珏起身相送,坐下時假裝沒留意,啪的一聲,將麵碗掃落,湯麵潑了一地,連麵碗也碎了,那枚荷包蛋沾著泥污,躺在殘湯碗渣上。
蘭珏嘆了口氣:「怎麼就手滑了,糟蹋了張兄的好麵,連帶打破了你的碗,實在慚愧。」從袖中取出錢袋,隨便抓了一把銅板丟在桌上。
張屏面無表情地走到桌邊,垂眼看地面,緩緩蹲下身,撿起那顆荷包蛋。
他托著荷包蛋走到放淨水的木桶邊,舀了一瓢水,將蛋仔細洗淨,放進一個碗中,拿了掃帚,把麵和碎瓷掃進簸箕。
蘭珏正要離開,張屏端著簸箕起身,忽然道:「蘭大人,這碗麵裡沒有毒。」
蘭珏停住了腳步,轉過身,暮色之中,張屏拄著掃帚站著,如同荒野墳頭邊,一棵孤獨的酸棗樹,帶著幽幽的蒼茫,直視著蘭珏。
「蘭大人,我去你家門口,不是跟你有仇。你家門房吃了我的麵,沒給錢,我那天是去要帳。」
蘭珏沉默地站了半晌,開口問:「你怎麼知道我看見了你?」
張屏道:「蘭大人看得見我,我就看得見你。」
蘭珏再問:「你又怎麼猜得到我是誰?」
張屏道:「蘭大人最近被彈劾了,不敢收禮。你穿著家常衣服從蘭府出來,又不像家丁管事。」
蘭珏愣了一愣,不知怎地,竟有些想笑:「你那天既然猜到了我是誰,為甚麼不把這事和我說?」
張屏垂下眼皮:「本來也沒多大的事,一點小錢,是我跟門房的帳目,與蘭大人無關。再說,我要因為這點事,告訴了蘭大人,他們不忿,也要修理修理我,我做的是小買賣。」
蘭珏揚起了眉,一時竟不知道說些甚麼好。
張屏放下簸箕又回到桌邊,從桌面上拿了八枚銅板:「麵三文,碗六文錢一個,舊的,算五文。」
手指瘦而長,聲音板板正正。
蘭珏看著他把錢收進衣袋,道:「我剛才來的時候,你只肯賣給我素麵,就是料定了我不會吃你的麵?」
張屏沒有回話,拿著抹布擦拭桌面。
蘭珏袖手站在旁側,不由得想,這件事,算是樁笑話,因此卻見識到今科的試子中一個有趣的後生,倒也不壞。
每次科考,是天下求功名的讀書人的頭等大事,也是朝中諸官的一件趣事。尤其是像蘭大人這種憑借科舉晉身的官兒,用林中老鳥的雙眼看著這些拚命想擠進林子的青澀小雛們,揣度著他們的將來,有一種過來人的怡然。
這麼多年看了這麼多人,蘭大人對自己的眼光尚有幾分把握。
看這張屏的言行舉止,倘若能榜上有名,進了朝廷,清正廉潔的黨林中,會發出一根崢嶸的新杈吧。
他笑了笑,轉身離去,臨行前道:「也罷,這場誤會,的確是我一時多心。你叫張屏?若是在學問上也像你的眼神這般好,說不定用不了多久,你就能與本官同殿為臣。在此之前,如有機會,我再來嚐嚐你的麵。」
張屏堆好板凳,蘭珏的身影已轉過街角,餘下一抹長長的背影,在舊磚牆上拖曳而過。
張屏收起棚子,推起板車,往家中行去。
□
回到住處,張屏搗騰了一下泡糖蒜的缸子,草草洗了把臉,換上唯一一件還算周正的長衫,到了巷口外的吉慶茶館。
陳籌正在茶館內樓梯口處打轉,一見他立刻撲過來:「我的個張老闆,你可算來了,人家兩個真老闆都已經到了,上面茶都沏好了,趕緊的!」
一把拖了張屏上樓,進了二樓最裡面的小包間。
包間內,茶博士正在上茶,一男一女坐在桌邊,男的約莫五十歲左右,面圓身寬,一臉和氣,女子看面相不到四旬,大方臉盤兒,粉塗得煞白,耳邊盪著一對鑲玉的大金墜子,兩道倒豎的柳眉平添精幹。
陳籌向這兩人躬身賠笑道:「金老爺、金夫人,抱歉得緊,張兄他一時耽擱,怠慢了二位,我代他賠個不是。」一面又向張屏道,「這位金老爺,就是赫赫有名的來喜班班主,趕緊見過。」
金老爺站起身呵呵笑道:「不敢不敢,做戲班子的,比不得你們讀書人斯文。」
張屏頓時知道了,陳籌介紹的這筆好生意是甚麼。
京城物價極高,賃屋備考開銷巨大,家境不富裕的試子們大都要尋些門徑賺點補貼。
這門徑又分為幾等。
第一等,賣詩賣賦;第二等,賣字賣畫。這兩等都是搶著做的,但要有些才名的方能做得來,做得好了,這一點點虛名飄進朝廷中,有那麼兩句詩賦、幾張字畫被考官提前留意到,對科試大有幫助。
做不好一、二等的,就只能去第三等中默默地尋些門徑了,每屆會試前,京城的書坊中總會多出許多時新的話本,暗格之內,嶄新的春宮活色生香,京城的各大戲班月月都能上演新戲,勾欄裡的姐兒們,傳唱著各色有情有趣的香艷小詩。
張屏知道,陳籌新近就攬了一個寫戲的活計,在寫一出情戲,講一個在秋日裡偶發春情的小姐如何與一個書生私奔,卻又被某將軍搶去做妾,生下兩個娃之後再遇書生,不知道該不該拋下孩子再和書生私奔的苦情故事。
張屏還曾告訴過陳籌,夜半翻牆的時候要留意哪些細節,用甚麼方法可以翻得更快。
張屏很是感激陳籌幫忙找活的好意,但張屏做事,素來以事實為本,在情事上,他暫時無本可參,不能毫無根據地胡編亂造,所以他覺得自己不合適。
廝見完畢,入座後,金老爺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他的戲班最近想趕著排一出新戲,急需找人寫個本子。
金老爺說:「一定要快!夠快!還要夠勁!」雙眼灼灼發光,張屏猜測了他大概是要哪種的夠勁,誠懇地說:「在下,不⋯⋯」
陳籌眼明手快地一把按住他,把他的話頭截住:「金老爺要的這出戲,我敢用人頭擔保,張屏是最合適的人選!他一向最擅長這個,有時候我晚上睡不著,找他給我講個故事,他和我說的那些事兒,讓我連著三個晚上都不敢閤眼!」
金老爺一拍大腿:「好極好極!張公子真是個難得的人才!就是要這樣得勁的,把慶圓班那幫孫子們的台子擠塌!」
金夫人嗑著瓜子兒,瞇著眼向張屏笑:「張公子,如果你寫的這出戲能紅過慶圓班的那一出,你就是能比過西山紅葉生的才子,這回科舉,保不準能中個狀元!」
張屏冷靜地說:「西山紅葉生自《邊塞烽火》之後的幾本書都是偽作,據在下揣測,此人應該早已亡故。」
西山紅葉生乃本朝傳奇話本的第一人,據說他寫的傳奇,連皇上和懷王都愛看,當今太后讀他的成名作《亂世俠盜》時,看到魏昌公主為了俠盜殉情一節,曾經泣不成聲。此人的身分一直是謎,數年之前,寫完《邊塞烽火》之後,就聲稱封筆,從此隱匿江湖。
金老爺道:「西山紅葉生肯定早就死了,大家都明白,慶圓班的那幫孫子也知道,所以才明目張膽發死人財,他奶奶的不是玩意兒!」
來喜班和慶圓班算是京城中兩個比較出類拔萃的戲班,一直互相競爭,挖角搶戲各展手段。
金老闆收到消息,慶圓班要把西山紅葉生的《亂世俠盜》中,俠盜與公主的一段情編成一出新戲,近日開演。
這段情可是看哭過太后的,來喜班深深感到了威脅,所以他們也要趕一出新戲,壓倒慶圓班。
「咱們肯定要整個狠的,要不然壓不住他!」金老闆咬牙切齒道。「要是可著勁兒地找狠段子,其實有得是,就是誰都不敢改,才子佳人戲,現成的禮部蘭大人搞上他那先夫人的事兒,寡嫂和小叔,比如懷⋯⋯」
金夫人趕緊青著臉咳嗽兩聲,截住金老爺的話頭:「所以我們思來想去,選了個現成的段子,張公子你照著寫就行。不過,還有個事兒,要先說在前頭⋯⋯」金夫人面有難色。「公子你知道,西山紅葉生名聲擺著,世人庸俗,我們也不得不⋯⋯」
陳籌咳了一聲:「張兄,是這樣,金老爺他們對外說這出戲是東湖居士寫的,就是馬廉那小子,他已經收了錢答應了,你看⋯⋯」
馬廉也是今科試子,蜀郡人士,卻是難得的靠寫戲文混出了名聲,如今已進了詩賦一列,曾公然斥責張屏不配為讀書人,與張屏這等人同為試子深感恥辱。
張屏平板板道:「對此事我無所謂,只要馬兄同意⋯⋯」
金老爺不等他把話說完就笑道:「張公子真是個大方人,那就這麼定了!我們選的那個段子,是個帶鬼怪的。這年頭,就得來點神神鬼鬼的才夠帶勁,他有俠盜與公主,我們有小姐和大仙!」
陳籌一拍巴掌:「看,張兄,我就說你合適,鬼故事,你最拿手。我這種膽小的若寫這種戲,寫個開頭,自己先嚇死了。」
張屏道:「我一向以為,世上並無鬼魂。」
陳籌趕緊拉他袖子,幸而金老爺和金夫人並沒有在意,也可能是覺得找個不信鬼的才敢大膽地寫鬼戲,繼續興致勃勃地和張屏說戲。
金夫人道:「張公子,鬼怪這種東西,其實還是有的,因為我給你說的這個事兒,就是件真事。一、二十年前,我娘家的表妹,被一個黃鼠狼精迷了⋯⋯」
五月初一,蘭珏手上有一件緊急公務要到刑部去查舊檔。
他親自坐轎到了刑部,剛進門,就看見幾個捕快押著兩個人推搡著往另一邊去,蘭大人覺得,這兩個人犯有點眼熟。
一個好像是張屏,另一個貌似是陳籌⋯⋯
他問身邊的劉典吏:「這是又有了甚麼案子?」
劉典吏道:「案子還沒審,具體下官也不清楚,聽說是其中一個張姓書生意圖謀害某個戲班的班主。」
想不到沒過一個月,這張屏居然犯了命案,蘭珏微有些意外,他隨口再問了問,到底怎麼謀害的。
劉典吏也不大清楚,只模稜兩可地說,應該是用了凶器,那班主現在只剩下一口氣吊著,不知道活不活得過來,如果沒挺過來,這個案子就是真正的命案了。
這麼說著,就走到了務政殿前,刑部侍郎王硯在門口相迎,向蘭珏拱手道:「蘭大人,稀客稀客。今天有甚麼緊要公幹,居然親自過來?」
蘭珏還禮道:「還不就是封賞劉知薈之事,吏部說戶部的檔歸他們,就把刑部查檔之事丟到我們禮部頭上。雖然是個循例的事兒,如果隨便派個文吏來做,又顯得怠慢劉大人,所以我就親自過來一趟,勞煩墨聞兄你幫我開一回卷宗了。」
雍朝例制,凡有官員升遷封賞,都要查核履歷出身。近日,中書舍人劉知薈擢升為御史中丞,另獲賜封賞若干。擬升和擬賞的文書先下到吏部和禮部,待提查檔案,確定劉大人身世清白,不是罪籍後代蒙混入朝,方可以正式升賞。
蘭珏覺得這個規矩有些多餘,初得功名或者有大升遷的時候查一查就罷了,這麼每升必查,最後反倒成了一種形式,那些升得快的官員,其履歷吏部和禮部都能倒背,實在沒有必要。
但蘭珏不是個愛提意見的人,在禮部做,講究的是以和為貴,意見留給諫官們去提,他覺得不合理的地方,只是在心裡想想罷了。
王硯笑道:「我料著就是此事,不過同級司部調研刑檔要尚書大人的批字,我也不能擅開。可巧我們陶大人今天好不容易撞到了一宗命案,恐怕你要等他審完這一堂。」
正說著,外面咚咚鼓聲響。王硯擠擠眼:「看罷,尚書大人已經要升堂了。這一回可有得審,我這裡有剛沏好的茶,佩之你權且喝著在此坐坐,我先失陪一陣,陶大人審案,我們要在一旁聆聽學習。」
蘭珏在心裡笑了。刑部尚書陶周風是他岳丈柳羨的門生,一個地道的清官,地道的好人,個性溫吞,有些學究氣,如果擱在戶部、翰林院這樣的地方,任他溫和地和著稀泥,定然是個好官,可他偏偏是刑部尚書。
據說陶大人做刑部尚書是柳羨臨終前的遺願,蘭珏疑心是岳丈臨終前吐字不清,致使門生們把「陶周風只可入閒部」聽成了「刑部」。當時先帝也已病入膏肓,手一抖就批了,陶周風便做了刑部尚書。
幾年下來,刑部血淋淋的案子少了很多,要麼懸而未斷,要麼被大理寺提調審理了。陶大人在奏折中欣欣然地寫:「近日又有一案,蓋因爭產而致,臣以聖人之言,先帝與皇上之仁厚勸化之,案犯痛悔流淚,可見盛世之朝,嗜血之人亦可教矣⋯⋯」
其時皇上還未親政,懷王與雲棠等幾位輔政大臣都看了這封奏折後,轉呈皇上,由中書令代皇上批覆道:「案犯是誰,判處何刑?」
陶大人回奏道:「案犯開審之前便已認罪,乃死者幼子,實為死者小妾偷情所生。身世不清,又被魔障迷去心竅,做此惡行,著實堪憐,臣提筆欲判斬立決時,不禁淚盈於眶,若心存聖人教化,何至於此,嗚呼⋯⋯」
未幾,奏折批覆,龍飛鳳舞一行朱字:「嗚呼,弒父凶徒,十惡不赦,不殺他聖人也流淚,立斬!」
陶大人含淚判了殺父犯斬立決,沒過多久,他又上書奏請在天牢之外種垂柳,栽菊花,使十惡不赦的罪犯聆聽落雨聲,鳥雀鳴,感悟世間大愛,還要刻印勸善小冊,分發給天牢案犯人手一冊,教化眾生。
懷王和雲棠、王宣等幾位輔政大臣忍了陶周風很久,但誰都不願意落下個違背先帝和柳老太傅遺願的話柄,都在咬牙等著皇上親政之後收拾他。陶大人可能也隱約感到了這個苗頭,皇上親政後的這些時日,一直在抖擻精神,拚命辦案,每案都由他親自坐堂,讓下屬的官員們旁聽,替他參詳拿主意。
刑部的下屬官員,背後管陶大人叫「陶善人」,王硯更是沒少聽其父王宣抱怨陶周風,不免對他不大尊敬。
蘭珏道:「我剛進來時,看見捕快拿住了兩個書生,像是今科試子的模樣,就是要審的這個案子的疑犯罷?可惜,你們刑部辦案,我不大好去聽。」
王硯揚眉道:「你要想聽我就捎帶上你唄,並不是甚麼關係到朝廷的案子,聽也無妨。陶大人不計較這個。而且這兩人貌似真的是今科的試子,你聽聽也好。」
蘭珏笑道:「那我就去聽聽,當了這麼多年官,升堂審案還真沒見過多少。」
王硯引著他從小徑抄側門到了刑部大堂,堂上已然開審,蘭珏站在屏風後,只見陶大人端坐案前,一臉心痛地問:「你們兩個身為今科的試子,既讀聖人書,怎麼還會行凶啊?」
陳籌帶著哭腔顫聲道:「大人,學生冤枉!昨夜學生兩人在家中睡覺,哪裡也沒去,更沒有去謀害金老爺!」
陶大人嘆息道:「如果不是你們幹的,為甚麼那金李氏一口咬定是你們呢?」
陳籌高聲道:「不能她說是學生,那就是學生做的,請大人明鑒,的確不是我們!」
陶大人道:「說話的這位疑犯,你是不是叫陳籌?據金李氏說,的確不是你們做的,她說的是,你身邊的張屏是主謀,你大概就是個幫凶吧⋯⋯」
陳籌顫聲道:「學生也不是幫凶!張屏更不是主謀!昨天我們兩個都在家裡睡覺,怎麼可能跑到城西去殺金老爺!」
陶大人再嘆了口氣:「你說,你們兩個都在家裡睡覺,你們是睡一個屋,還是兩個屋?如果是一個屋,是睡一張床,還是兩張床?如果是睡一張床,你們哪個睡裡,哪個睡外?睡覺是深是淺?能不能保證你出去了,他就會醒,他出去了,你就會醒?」
陳籌抖抖索索道:「稟大人,學生和張屏一個睡西廂一個睡東廂,但是我們外頭那家養了一條狗,晚上只要有腳步聲牠就叫,昨晚牠沒叫過,大人不信可以傳鄰居來問話!」
陶大人沉吟片刻,道:「狗叫了沒有,本官自會查詢⋯⋯」
旁側站著的孔郎中偷偷對書令耳語幾句,書令再向陶大人耳語幾句,陶大人接著說:「就算狗沒叫,也不意味甚麼。本官知道,世上有一種藥,名曰迷魂藥,又名蒙汗散,混在肉包餡中,與狗食之,狗昏睡,便不吠⋯⋯」
書令再對陶大人耳語幾句,陶大人再道:「且此藥,迷狗之前,可先迷人。即是說,你睡著,他可能醒著,反之亦然。」
陳籌頓時急了:「大人,凡事要講證據,有甚麼證據能證明學生或張屏有迷魂藥?」
陶大人沉默了一下,道:「亦無證據可證明,你們沒有。」
蘭珏在屏風後幾乎失笑,書令咳了一聲,插話道:「大人,不如先傳金李氏。」
陶大人慢吞吞一拍驚堂木:「傳金李氏。」
蘭珏從屏風的縫隙中看那張屏,只見他一直一言不發地站著,垂著眼皮,面無表情,倒和這刑部大堂十分合襯,蘭珏都不由在心裡想——
到底是不是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張公案 卷壹 黃大仙》
蘭侍郎這幾日頗躁得慌,科考將近,攜著這個那個到他府中的人也越來越多了,但朝廷最近要清正吏治,御史台中的那些清流們寫的彈劾奏折中,本本皆有他的大名。不外乎說他收受賄賂,弄巧鑽營,貪贓枉法成性,以權謀私專精。倘若主持科考,必定會把那樣這樣對不起皇上和社稷的事情幹盡,腐朽國家的根本,蛀蝕朝廷的大梁。
今上著人把其中幾份淋漓盡致的折子略去人名,謄寫一摞,送給蘭珏,最上面壓著一張朱砂筆題字——「朕信蘭卿,定能為朝廷甄選賢才,辦好今科」。
筆跡犀利,仍有一絲少年稚氣可尋,是皇上親筆。
蘭珏捧著這疊紙,只覺得手腕疼。
彈劾折子上的這些罪狀,大略地說,他都沾上了,但往細裡說,又都誇大太過。
但凡穿上官袍,誰沒有一點子這種事兒。即便那些自詡孤高的所謂清流,也不見得多麼乾淨。
只是,拿到了這摞東西,本次科考,必定要清清寡寡,不可沾半點油腥了。
小皇上年不過十五,手段已漸露端倪,今後越來越要打疊精神。
蘭侍郎把御批供上案頭,右腦仁兒也開始疼。
錢財珍玩,絡繹地送到眼跟前,卻拿不得。退了,還要賠上許多小心,折卻許多人情。
蘭侍郎心中鬱結,便換了便服,獨自出門走走,散一散悶氣。
出了長巷,蘭珏瞥見街邊的一棵大樹下,站著一個人,正直勾勾地看著蘭府。
那人約二十來歲,身量頗高,瘦骨嶙峋,穿著一身灰撲撲的破舊長衫,皮色黃黑,兩腮凹著,眉頭皺著,一雙餓鷲般的眼緊瞅著蘭大人的家門口。
蘭大人覺得,這個人一定不是來給他送禮的。他立刻把做過的虧心事都想了一遍,沒想到有哪件能和這人對上。
他又把自己早年幹過的風流事都想了一遍,即便算上他十六歲幹下的第一樁韻事,也跑不出一個這麼大的兒子。
但那青年執著地望著蘭府的身姿實在讓蘭大人瘮得慌,恰見對面街邊走過三、四個書生。這幾人轉頭看見了那青年,頓時哂笑幾聲,低聲議論了幾句。
蘭珏繞路過去,那幾個書生走到一家茶肆外,正要彼此謙讓入內,蘭珏舉步上前,拱了拱手:「幾位兄台也是今科的試子麼?」
幾位書生與蘭珏彼此寒暄一番,進了茶樓同桌共飲,閒話些科考之事。其中一個藍衣書生道:「聽聞今科有柳老太傅之孫參試,看來三甲已定下了一位,只有兩個位置可爭了。」
另一個青衫書生道:「吾有自知之明,只要能進三甲內,哪怕末名都知足了,前三之位萬不敢想,隨他是哪個能中。」
那藍衣書生似笑非笑道:「只可惜我們不會投胎,姓不了柳和王,也沒有萬貫的財勢,能邁得進蘭侍郎府的門檻。」
蘭珏順著他的話道:「那位蘭侍郎,說不定並非傳言中那麼勢利,方才我就見侍郎府門口站著一位黑瘦的仁兄,看打扮不像有財有勢。」
幾位書生都笑了,藍衣書生道:「曹兄,你看到的莫不是一個穿破灰衫兒的瘦高個,有些山野鄉土氣的?」
蘭珏頷首:「是,是。」
藍衣書生呵呵笑了兩聲:「他倒是想進侍郎府,只怕石頭獅子都不讓他進。看來曹兄真的是剛到京城,沒聽過該兄的大名。此人叫張屏,是西川郡來的試子,聽說無父無母,城隍廟裡長大,在鄉紳捐助的義學中念書,居然被他考進了西川郡舉薦進京的名錄之內。只可惜因一樁事壞了名聲,最可笑的是,竟在市集上擺攤賣麵,丟盡我們讀書人臉面。京中試子,就算和他同是西川郡來的,也沒幾個人與他往來。」
蘭大人聽得這人慘澹的身世,心中些微發虛,又不禁回顧回顧那些背地裡幹下的事。
應該沒有讓誰家破人亡過⋯⋯蘭大人不太肯定地琢磨。
那藍衣書生見他愣神,接著道:「曹兄也覺得賣麵之事匪夷所思?」
蘭珏道:「的確是想不到竟去幹這個。」
又一名褐衣書生便接著說,因為這張屏已經走投無路,據聞他剛到京城時,賃下一間破屋居住,屋主做米舖營生,覺得張屏忠厚老實,便不收他房錢,還周濟他三餐,只讓他在店舖內算帳。那店主只有一個女兒,與張屏同在店中進出,店主有意招張屏做個入贅女婿。誰料他執意不肯,那女子還差點尋了短見。
蘭珏道:「此事孰是孰非真不便說,固然屋主於張生有恩,但若張生不喜歡他家女兒,硬逼著娶也不大好。」
藍衣書生道:「曹兄太厚道了,張屏是嫌那女子腿腳不太靈便,他念著自己倘有高中一日,有這麼位夫人不體面罷了。那女子尋了自盡,他也沒去探望。這事傳得十分廣,眾人從此都鄙薄張屏為人,他的名聲算是毀了。還有那好管閒事的,說他如果高中了,便把這件事捅到懷王面前去。只說他譏諷跛子,他今生就別想再有出頭之日。」
蘭珏含笑聽著,懷王乃是今上的皇叔,手握兵馬大權,暫攝朝政。懷王少年時,騎馬摔斷了腿,右腿微跛。
試子之間,向來傾軋嚴重,看來這張屏是觸了甚麼人的晦氣,有意藉此打壓他。
蘭珏有意沉吟片刻,道:「或許,這位張兄有甚麼不得已的苦衷,不敢有家眷牽掛,也未可知。」
幾位書生都又笑了:「看來曹兄愛看西山紅葉生之流寫的那些傳奇話本,猜出江湖懸疑來了。」
與幾位書生作別出了茶樓,蘭珏慢慢踱回府,思忖要不要著人查查這個張屏的來歷,又覺得這麼做未免過分多疑。
他已不在蘭府外的樹下了,蘭珏朝那棵樹瞧了瞧,決定先等一等。
回到府中,蘭珏隨便問了問內府管事最近有沒有甚麼可疑人物。管事的說,都是那些來送禮的人罷了,沒甚麼可疑的。
這麼一說,蘭珏倒覺得可疑了。
他府上的門房一向謹慎,就算一隻蒼蠅在門前多繞幾圈,他們都要揣測是否蒼蠅腿上被刺客裝了毒針,沒道理留意不到張屏。
管事的又道:「老爺你出去的時候,我們在後面跟著,看見過一個窮書生在門前站著,特別留意了一下,估計是個送不起禮的窮酸,站了一時,他就走了。」
蘭珏哦了一聲,不再提此事。
科考臨近,司部衙門平添許多公務,朝中又接連要辦幾件大事,懷王即將娶妃,太后快過壽辰,蘭珏連接幾天忙到天黑才回府。
這天傍晚,他回府稍早,脫去官服,又換上一件半舊衣衫,踱出了府。
街道上,來來往往多是儒巾長衫,一派臨考氣象。蘭珏繞到一條小街口,一面老牆下,四根竹竿挑著個簡陋的棚子,爐灶在棚下升騰著迷離的白煙。
一個瘦削的青年正掀開鍋蓋,拿著一把大鐵勺在鍋中攪拌,灰布長衫外繫著一條破圍裙,好像從鬼故事中爬出來的孤魂。
蘭珏走到攤前:「攤主,一碗麵。」
青年掀起眼皮:「只有素麵了。」
蘭珏向那攤位上一掃,只見案桌上放著一個淺簍,裡面分明還睡著四、五枚雞蛋。
「再加一顆荷包蛋罷,煮老一些。」
青年嗯了一聲,一臉很不想加蛋的模樣,但沒多說甚麼。
一旁的矮桌都空空如也,可見這麵攤的生意並不算好。蘭珏隨便在一張桌邊坐下,桌上放著醋壺、辣椒碟兒,還有一個小碟中放了幾頭糖蒜。
蘭珏道:「攤主是西北一帶的人罷,那裡吃麵好放醋,京城倒是少有這種吃法。」
青年嗯了一聲,抓了把麵粉撒在案板上:「西川郡南池縣人。」
蘭珏微微笑了笑:「南池縣,可是產大葉茶的地方?聽說那茶擱在牛乳中煮了加鹽巴最好喝,早先一些胡人愛的喝法。」
青年掄著一根擀麵杖埋頭擀麵,乾巴巴道:「那邊冬天冷,風比刀硬,喝這種胡茶能禦寒。最冷的時候,還要再加兩滴酒。」
蘭珏道:「對,西邊的酒,也烈得好,不像京城的,只管香綿了。」
青年沒接話,埋頭切麵,刀在案板上咚咚作響。
麵剛下鍋,一個書生匆匆撞到攤前,一迭聲叫:「我的張屏兄呦,你怎麼還賣麵呢?早說了今天有好事介紹給你,趕緊收拾回去,再有半個時辰,人家就到了。」
張屏抓起青菜絲下到鍋裡,在圍裙上擦擦手:「正好先賣完這一份。」
那書生哎呀嘆了一聲:「你就是連半文錢也捨不得少掙。」
張屏慢吞吞道:「不掙,就沒得吃。」
書生唉聲嘆氣地拖了一張小板凳坐下:「你要是因這幾文錢,讓真正大好的生計飛了,才叫得不償失。」
蘭珏在一旁瞧著,待那書生坐定,與他搭話道:「這位仁兄⋯⋯」
那書生一副喜好結交的模樣,立刻拱了拱手:「承蒙垂問,小弟陳籌,敢問兄台貴姓,可也是今科試子?」
蘭珏含笑道:「正是,小弟曹玉,是南郡來的,剛到京城不久。」
蘭大人其實已不算年輕了,但自恃保養得當,朝中同僚亦常讚他翩翩好似二八年少,故而與這些小後生論交攀談,自稱一聲小弟,老臉不紅大氣不喘。
陳籌果然毫不生疑,興興頭頭道:「真是巧遇,不知曹兄在何處居住。小弟與這位張兄是西川郡的試子,日後多多親近,討論些文章道理。」
蘭珏訝然地道:「啊?原來這位攤主兄竟也是試子麼?」
陳籌頓了頓,望向張屏,露出慚愧慌亂的神色:「啊⋯⋯是,是⋯⋯張兄他家中貧困,權且為之,其實他學問很好,我們西川試選,他考了第三名,有些人時常誹謗他,曹兄不要聽信。」
蘭珏道:「士農工商,都是社稷的根本,本無高低貴賤。聽說朝中的大員們,早年未發跡時,亦有過臨街賣字、破廟存身之事。賣麵與賣字,有甚麼差別?許多人都寫得一手好字,卻不能像張兄這樣,做得一手好麵。」
蘭珏說這話,多半出自真心,因為早年臨街賣字的人中,就有他。蘭侍郎年輕的時候苦過,特別能體恤這些窮苦的小青年們。可惜現在大都說他勢利,實在是世人的誤解。
陳籌又笑起來:「是了是了,曹兄這才是真正道地的見解,可惜不是人人都像曹兄這麼通情達理。」
蘭珏更加通情達理地說:「就連廟裡的神仙還有人罵,何況我等凡夫。說便任他說,做就由我做,所謂各人顧各人。」
陳籌搓著手連連點頭:「曹兄說得太好了!」見張屏端著熱騰騰的麵碗過來,側身讓開路。「可惜今天小弟與張兄有要事,不能與曹兄盡情暢談,曹兄要得空,就去小耗子巷,我和張兄就在最裡頭門朝北那小院裡住。」
蘭珏頷首,挑起一筷子麵,自然不會入口。
陳籌站起身,搓搓手:「張兄,時辰真的不早了,要不然我先去等著,就是巷口朝東那家茶樓裡頭,二樓包間兒已經訂下了。你回去之後換換衣裳就趕緊過去。」
張屏埋頭收菜板,應了一聲。
陳籌又歉然向蘭珏道:「曹兄,對不住,真不是催你的意思,你慢慢吃,我先走一步了,你要是覺得這麵好,以後多光顧光顧張兄的生意⋯⋯」連聲道了別,走了。
蘭珏起身相送,坐下時假裝沒留意,啪的一聲,將麵碗掃落,湯麵潑了一地,連麵碗也碎了,那枚荷包蛋沾著泥污,躺在殘湯碗渣上。
蘭珏嘆了口氣:「怎麼就手滑了,糟蹋了張兄的好麵,連帶打破了你的碗,實在慚愧。」從袖中取出錢袋,隨便抓了一把銅板丟在桌上。
張屏面無表情地走到桌邊,垂眼看地面,緩緩蹲下身,撿起那顆荷包蛋。
他托著荷包蛋走到放淨水的木桶邊,舀了一瓢水,將蛋仔細洗淨,放進一個碗中,拿了掃帚,把麵和碎瓷掃進簸箕。
蘭珏正要離開,張屏端著簸箕起身,忽然道:「蘭大人,這碗麵裡沒有毒。」
蘭珏停住了腳步,轉過身,暮色之中,張屏拄著掃帚站著,如同荒野墳頭邊,一棵孤獨的酸棗樹,帶著幽幽的蒼茫,直視著蘭珏。
「蘭大人,我去你家門口,不是跟你有仇。你家門房吃了我的麵,沒給錢,我那天是去要帳。」
蘭珏沉默地站了半晌,開口問:「你怎麼知道我看見了你?」
張屏道:「蘭大人看得見我,我就看得見你。」
蘭珏再問:「你又怎麼猜得到我是誰?」
張屏道:「蘭大人最近被彈劾了,不敢收禮。你穿著家常衣服從蘭府出來,又不像家丁管事。」
蘭珏愣了一愣,不知怎地,竟有些想笑:「你那天既然猜到了我是誰,為甚麼不把這事和我說?」
張屏垂下眼皮:「本來也沒多大的事,一點小錢,是我跟門房的帳目,與蘭大人無關。再說,我要因為這點事,告訴了蘭大人,他們不忿,也要修理修理我,我做的是小買賣。」
蘭珏揚起了眉,一時竟不知道說些甚麼好。
張屏放下簸箕又回到桌邊,從桌面上拿了八枚銅板:「麵三文,碗六文錢一個,舊的,算五文。」
手指瘦而長,聲音板板正正。
蘭珏看著他把錢收進衣袋,道:「我剛才來的時候,你只肯賣給我素麵,就是料定了我不會吃你的麵?」
張屏沒有回話,拿著抹布擦拭桌面。
蘭珏袖手站在旁側,不由得想,這件事,算是樁笑話,因此卻見識到今科的試子中一個有趣的後生,倒也不壞。
每次科考,是天下求功名的讀書人的頭等大事,也是朝中諸官的一件趣事。尤其是像蘭大人這種憑借科舉晉身的官兒,用林中老鳥的雙眼看著這些拚命想擠進林子的青澀小雛們,揣度著他們的將來,有一種過來人的怡然。
這麼多年看了這麼多人,蘭大人對自己的眼光尚有幾分把握。
看這張屏的言行舉止,倘若能榜上有名,進了朝廷,清正廉潔的黨林中,會發出一根崢嶸的新杈吧。
他笑了笑,轉身離去,臨行前道:「也罷,這場誤會,的確是我一時多心。你叫張屏?若是在學問上也像你的眼神這般好,說不定用不了多久,你就能與本官同殿為臣。在此之前,如有機會,我再來嚐嚐你的麵。」
張屏堆好板凳,蘭珏的身影已轉過街角,餘下一抹長長的背影,在舊磚牆上拖曳而過。
張屏收起棚子,推起板車,往家中行去。
□
回到住處,張屏搗騰了一下泡糖蒜的缸子,草草洗了把臉,換上唯一一件還算周正的長衫,到了巷口外的吉慶茶館。
陳籌正在茶館內樓梯口處打轉,一見他立刻撲過來:「我的個張老闆,你可算來了,人家兩個真老闆都已經到了,上面茶都沏好了,趕緊的!」
一把拖了張屏上樓,進了二樓最裡面的小包間。
包間內,茶博士正在上茶,一男一女坐在桌邊,男的約莫五十歲左右,面圓身寬,一臉和氣,女子看面相不到四旬,大方臉盤兒,粉塗得煞白,耳邊盪著一對鑲玉的大金墜子,兩道倒豎的柳眉平添精幹。
陳籌向這兩人躬身賠笑道:「金老爺、金夫人,抱歉得緊,張兄他一時耽擱,怠慢了二位,我代他賠個不是。」一面又向張屏道,「這位金老爺,就是赫赫有名的來喜班班主,趕緊見過。」
金老爺站起身呵呵笑道:「不敢不敢,做戲班子的,比不得你們讀書人斯文。」
張屏頓時知道了,陳籌介紹的這筆好生意是甚麼。
京城物價極高,賃屋備考開銷巨大,家境不富裕的試子們大都要尋些門徑賺點補貼。
這門徑又分為幾等。
第一等,賣詩賣賦;第二等,賣字賣畫。這兩等都是搶著做的,但要有些才名的方能做得來,做得好了,這一點點虛名飄進朝廷中,有那麼兩句詩賦、幾張字畫被考官提前留意到,對科試大有幫助。
做不好一、二等的,就只能去第三等中默默地尋些門徑了,每屆會試前,京城的書坊中總會多出許多時新的話本,暗格之內,嶄新的春宮活色生香,京城的各大戲班月月都能上演新戲,勾欄裡的姐兒們,傳唱著各色有情有趣的香艷小詩。
張屏知道,陳籌新近就攬了一個寫戲的活計,在寫一出情戲,講一個在秋日裡偶發春情的小姐如何與一個書生私奔,卻又被某將軍搶去做妾,生下兩個娃之後再遇書生,不知道該不該拋下孩子再和書生私奔的苦情故事。
張屏還曾告訴過陳籌,夜半翻牆的時候要留意哪些細節,用甚麼方法可以翻得更快。
張屏很是感激陳籌幫忙找活的好意,但張屏做事,素來以事實為本,在情事上,他暫時無本可參,不能毫無根據地胡編亂造,所以他覺得自己不合適。
廝見完畢,入座後,金老爺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他的戲班最近想趕著排一出新戲,急需找人寫個本子。
金老爺說:「一定要快!夠快!還要夠勁!」雙眼灼灼發光,張屏猜測了他大概是要哪種的夠勁,誠懇地說:「在下,不⋯⋯」
陳籌眼明手快地一把按住他,把他的話頭截住:「金老爺要的這出戲,我敢用人頭擔保,張屏是最合適的人選!他一向最擅長這個,有時候我晚上睡不著,找他給我講個故事,他和我說的那些事兒,讓我連著三個晚上都不敢閤眼!」
金老爺一拍大腿:「好極好極!張公子真是個難得的人才!就是要這樣得勁的,把慶圓班那幫孫子們的台子擠塌!」
金夫人嗑著瓜子兒,瞇著眼向張屏笑:「張公子,如果你寫的這出戲能紅過慶圓班的那一出,你就是能比過西山紅葉生的才子,這回科舉,保不準能中個狀元!」
張屏冷靜地說:「西山紅葉生自《邊塞烽火》之後的幾本書都是偽作,據在下揣測,此人應該早已亡故。」
西山紅葉生乃本朝傳奇話本的第一人,據說他寫的傳奇,連皇上和懷王都愛看,當今太后讀他的成名作《亂世俠盜》時,看到魏昌公主為了俠盜殉情一節,曾經泣不成聲。此人的身分一直是謎,數年之前,寫完《邊塞烽火》之後,就聲稱封筆,從此隱匿江湖。
金老爺道:「西山紅葉生肯定早就死了,大家都明白,慶圓班的那幫孫子也知道,所以才明目張膽發死人財,他奶奶的不是玩意兒!」
來喜班和慶圓班算是京城中兩個比較出類拔萃的戲班,一直互相競爭,挖角搶戲各展手段。
金老闆收到消息,慶圓班要把西山紅葉生的《亂世俠盜》中,俠盜與公主的一段情編成一出新戲,近日開演。
這段情可是看哭過太后的,來喜班深深感到了威脅,所以他們也要趕一出新戲,壓倒慶圓班。
「咱們肯定要整個狠的,要不然壓不住他!」金老闆咬牙切齒道。「要是可著勁兒地找狠段子,其實有得是,就是誰都不敢改,才子佳人戲,現成的禮部蘭大人搞上他那先夫人的事兒,寡嫂和小叔,比如懷⋯⋯」
金夫人趕緊青著臉咳嗽兩聲,截住金老爺的話頭:「所以我們思來想去,選了個現成的段子,張公子你照著寫就行。不過,還有個事兒,要先說在前頭⋯⋯」金夫人面有難色。「公子你知道,西山紅葉生名聲擺著,世人庸俗,我們也不得不⋯⋯」
陳籌咳了一聲:「張兄,是這樣,金老爺他們對外說這出戲是東湖居士寫的,就是馬廉那小子,他已經收了錢答應了,你看⋯⋯」
馬廉也是今科試子,蜀郡人士,卻是難得的靠寫戲文混出了名聲,如今已進了詩賦一列,曾公然斥責張屏不配為讀書人,與張屏這等人同為試子深感恥辱。
張屏平板板道:「對此事我無所謂,只要馬兄同意⋯⋯」
金老爺不等他把話說完就笑道:「張公子真是個大方人,那就這麼定了!我們選的那個段子,是個帶鬼怪的。這年頭,就得來點神神鬼鬼的才夠帶勁,他有俠盜與公主,我們有小姐和大仙!」
陳籌一拍巴掌:「看,張兄,我就說你合適,鬼故事,你最拿手。我這種膽小的若寫這種戲,寫個開頭,自己先嚇死了。」
張屏道:「我一向以為,世上並無鬼魂。」
陳籌趕緊拉他袖子,幸而金老爺和金夫人並沒有在意,也可能是覺得找個不信鬼的才敢大膽地寫鬼戲,繼續興致勃勃地和張屏說戲。
金夫人道:「張公子,鬼怪這種東西,其實還是有的,因為我給你說的這個事兒,就是件真事。一、二十年前,我娘家的表妹,被一個黃鼠狼精迷了⋯⋯」
五月初一,蘭珏手上有一件緊急公務要到刑部去查舊檔。
他親自坐轎到了刑部,剛進門,就看見幾個捕快押著兩個人推搡著往另一邊去,蘭大人覺得,這兩個人犯有點眼熟。
一個好像是張屏,另一個貌似是陳籌⋯⋯
他問身邊的劉典吏:「這是又有了甚麼案子?」
劉典吏道:「案子還沒審,具體下官也不清楚,聽說是其中一個張姓書生意圖謀害某個戲班的班主。」
想不到沒過一個月,這張屏居然犯了命案,蘭珏微有些意外,他隨口再問了問,到底怎麼謀害的。
劉典吏也不大清楚,只模稜兩可地說,應該是用了凶器,那班主現在只剩下一口氣吊著,不知道活不活得過來,如果沒挺過來,這個案子就是真正的命案了。
這麼說著,就走到了務政殿前,刑部侍郎王硯在門口相迎,向蘭珏拱手道:「蘭大人,稀客稀客。今天有甚麼緊要公幹,居然親自過來?」
蘭珏還禮道:「還不就是封賞劉知薈之事,吏部說戶部的檔歸他們,就把刑部查檔之事丟到我們禮部頭上。雖然是個循例的事兒,如果隨便派個文吏來做,又顯得怠慢劉大人,所以我就親自過來一趟,勞煩墨聞兄你幫我開一回卷宗了。」
雍朝例制,凡有官員升遷封賞,都要查核履歷出身。近日,中書舍人劉知薈擢升為御史中丞,另獲賜封賞若干。擬升和擬賞的文書先下到吏部和禮部,待提查檔案,確定劉大人身世清白,不是罪籍後代蒙混入朝,方可以正式升賞。
蘭珏覺得這個規矩有些多餘,初得功名或者有大升遷的時候查一查就罷了,這麼每升必查,最後反倒成了一種形式,那些升得快的官員,其履歷吏部和禮部都能倒背,實在沒有必要。
但蘭珏不是個愛提意見的人,在禮部做,講究的是以和為貴,意見留給諫官們去提,他覺得不合理的地方,只是在心裡想想罷了。
王硯笑道:「我料著就是此事,不過同級司部調研刑檔要尚書大人的批字,我也不能擅開。可巧我們陶大人今天好不容易撞到了一宗命案,恐怕你要等他審完這一堂。」
正說著,外面咚咚鼓聲響。王硯擠擠眼:「看罷,尚書大人已經要升堂了。這一回可有得審,我這裡有剛沏好的茶,佩之你權且喝著在此坐坐,我先失陪一陣,陶大人審案,我們要在一旁聆聽學習。」
蘭珏在心裡笑了。刑部尚書陶周風是他岳丈柳羨的門生,一個地道的清官,地道的好人,個性溫吞,有些學究氣,如果擱在戶部、翰林院這樣的地方,任他溫和地和著稀泥,定然是個好官,可他偏偏是刑部尚書。
據說陶大人做刑部尚書是柳羨臨終前的遺願,蘭珏疑心是岳丈臨終前吐字不清,致使門生們把「陶周風只可入閒部」聽成了「刑部」。當時先帝也已病入膏肓,手一抖就批了,陶周風便做了刑部尚書。
幾年下來,刑部血淋淋的案子少了很多,要麼懸而未斷,要麼被大理寺提調審理了。陶大人在奏折中欣欣然地寫:「近日又有一案,蓋因爭產而致,臣以聖人之言,先帝與皇上之仁厚勸化之,案犯痛悔流淚,可見盛世之朝,嗜血之人亦可教矣⋯⋯」
其時皇上還未親政,懷王與雲棠等幾位輔政大臣都看了這封奏折後,轉呈皇上,由中書令代皇上批覆道:「案犯是誰,判處何刑?」
陶大人回奏道:「案犯開審之前便已認罪,乃死者幼子,實為死者小妾偷情所生。身世不清,又被魔障迷去心竅,做此惡行,著實堪憐,臣提筆欲判斬立決時,不禁淚盈於眶,若心存聖人教化,何至於此,嗚呼⋯⋯」
未幾,奏折批覆,龍飛鳳舞一行朱字:「嗚呼,弒父凶徒,十惡不赦,不殺他聖人也流淚,立斬!」
陶大人含淚判了殺父犯斬立決,沒過多久,他又上書奏請在天牢之外種垂柳,栽菊花,使十惡不赦的罪犯聆聽落雨聲,鳥雀鳴,感悟世間大愛,還要刻印勸善小冊,分發給天牢案犯人手一冊,教化眾生。
懷王和雲棠、王宣等幾位輔政大臣忍了陶周風很久,但誰都不願意落下個違背先帝和柳老太傅遺願的話柄,都在咬牙等著皇上親政之後收拾他。陶大人可能也隱約感到了這個苗頭,皇上親政後的這些時日,一直在抖擻精神,拚命辦案,每案都由他親自坐堂,讓下屬的官員們旁聽,替他參詳拿主意。
刑部的下屬官員,背後管陶大人叫「陶善人」,王硯更是沒少聽其父王宣抱怨陶周風,不免對他不大尊敬。
蘭珏道:「我剛進來時,看見捕快拿住了兩個書生,像是今科試子的模樣,就是要審的這個案子的疑犯罷?可惜,你們刑部辦案,我不大好去聽。」
王硯揚眉道:「你要想聽我就捎帶上你唄,並不是甚麼關係到朝廷的案子,聽也無妨。陶大人不計較這個。而且這兩人貌似真的是今科的試子,你聽聽也好。」
蘭珏笑道:「那我就去聽聽,當了這麼多年官,升堂審案還真沒見過多少。」
王硯引著他從小徑抄側門到了刑部大堂,堂上已然開審,蘭珏站在屏風後,只見陶大人端坐案前,一臉心痛地問:「你們兩個身為今科的試子,既讀聖人書,怎麼還會行凶啊?」
陳籌帶著哭腔顫聲道:「大人,學生冤枉!昨夜學生兩人在家中睡覺,哪裡也沒去,更沒有去謀害金老爺!」
陶大人嘆息道:「如果不是你們幹的,為甚麼那金李氏一口咬定是你們呢?」
陳籌高聲道:「不能她說是學生,那就是學生做的,請大人明鑒,的確不是我們!」
陶大人道:「說話的這位疑犯,你是不是叫陳籌?據金李氏說,的確不是你們做的,她說的是,你身邊的張屏是主謀,你大概就是個幫凶吧⋯⋯」
陳籌顫聲道:「學生也不是幫凶!張屏更不是主謀!昨天我們兩個都在家裡睡覺,怎麼可能跑到城西去殺金老爺!」
陶大人再嘆了口氣:「你說,你們兩個都在家裡睡覺,你們是睡一個屋,還是兩個屋?如果是一個屋,是睡一張床,還是兩張床?如果是睡一張床,你們哪個睡裡,哪個睡外?睡覺是深是淺?能不能保證你出去了,他就會醒,他出去了,你就會醒?」
陳籌抖抖索索道:「稟大人,學生和張屏一個睡西廂一個睡東廂,但是我們外頭那家養了一條狗,晚上只要有腳步聲牠就叫,昨晚牠沒叫過,大人不信可以傳鄰居來問話!」
陶大人沉吟片刻,道:「狗叫了沒有,本官自會查詢⋯⋯」
旁側站著的孔郎中偷偷對書令耳語幾句,書令再向陶大人耳語幾句,陶大人接著說:「就算狗沒叫,也不意味甚麼。本官知道,世上有一種藥,名曰迷魂藥,又名蒙汗散,混在肉包餡中,與狗食之,狗昏睡,便不吠⋯⋯」
書令再對陶大人耳語幾句,陶大人再道:「且此藥,迷狗之前,可先迷人。即是說,你睡著,他可能醒著,反之亦然。」
陳籌頓時急了:「大人,凡事要講證據,有甚麼證據能證明學生或張屏有迷魂藥?」
陶大人沉默了一下,道:「亦無證據可證明,你們沒有。」
蘭珏在屏風後幾乎失笑,書令咳了一聲,插話道:「大人,不如先傳金李氏。」
陶大人慢吞吞一拍驚堂木:「傳金李氏。」
蘭珏從屏風的縫隙中看那張屏,只見他一直一言不發地站著,垂著眼皮,面無表情,倒和這刑部大堂十分合襯,蘭珏都不由在心裡想——
到底是不是他?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張公案 卷壹 黃大仙》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張公案 漫畫版 第二輯
85折
特價272元
加入購物車
張公案 漫畫版 第一輯
85折
特價272元
加入購物車
珍藏L夾《張公案》翠林幽影
9折
特價54元
貨到通知
張公案卷肆古井姥姥【下】
9折
特價297元
貨到通知
張公案卷參古井姥姥【上】
9折
特價270元
貨到通知
珍藏L夾《張公案》相遇
9折
特價54元
貨到通知
張公案卷貳女兒村
9折
特價243元
加入購物車
張公案卷壹黃大仙
4折
特價89元
貨到通知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