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案卷參古井姥姥【上】
張屏看著剛出土的豎插棺,棺身不但漆上陽盛朱紅,棺蓋上,更排滿了雙九的十八顆黑釘……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晉江文學網神級作家 大風颳過
耗費十二載,獨具匠心之作
中國古風懸疑文學代表作,引領漫畫、影視改編熱潮的超級IP!
棺中有祕,地宮藏謎,
風水陣中的前人之心。
喪葬之儀,棺釘一般是七根,七是通陰之數;九者,差一分則圓滿,乃純陽極盛之數。
張屏看著剛出土的豎插棺,棺身不但漆上陽盛朱紅,棺蓋上,更排滿了雙九的十八顆黑釘……
京兆府豐樂縣,縣如其名,民生安樂,更有馳名遠近的慈壽觀,相傳只要給廟中姥姥上香,就可添丁得子、順遂平安。
女兒村一案,張屏擢升豐樂知縣,然甫上任,卻發現慈壽觀風水詭陣不合常理。一樁疑點重重的謀殺案、一個道觀中的前朝祕墓、一座縣內機關精巧的龐大地宮,竟招來京兆府與刑部的兩位神斷會同辦案。不同的斷案手法思維,小知縣張屏如何接招?
塔赤國王子入京,遭年幼玳王下藥偷窺。為平外邦之怒,玳王遭去爵銜,下放鄉野,往豐樂縣而來。蘭珏暗中接獲聖命,負起監督照料之責。面對難以管束的驕縱皇族、暗處潛伏的神祕勢力,這趟本該是蘭珏父子情濃的返鄉之旅,將變得殺機頻仍、意外橫生。
朝代更迭藏掖著的隱密,地上地下陰陽兩隔的機緣巧合,善惡心持,福禍緣生,最可驚可嘆故事,總不得為人知……
內容收錄:〈古井姥姥.上〉
繁體版獨家收錄:〈張公案小花絮〉
本書特色
《張公案》延續作者一貫細膩優秀的文筆,真摯濃厚的情感描寫,賦予角色栩栩如生的生命力;詭奇案件之間,懸疑處處,卻偶安插令人會心一笑的幽默段落,即使身處撲朔迷離的黑暗中,仍能在結局前尋得光芒。
試閱
劉知薈一案告一段落,大理寺卿鄧緒特意告知張屏,讓他暫不要回宜平,留在京中。著沈少卿將張屏安排在大理寺旁邊的淳和行館中住。
行館外貌甚為樸素,門匾上單題「淳和」二字,白牆墨瓦,梁棟檐柱皆無繪飾,門窗遊廊樣式簡單。
沈少卿與館丞引著張屏到了東南角的一座小院落。小小一間廳,連著一臥房,一書房,陳設樸素,但樣樣齊備。地磚下有火道,踏進屋中就覺得十分溫暖。院中梅花開得正好。
館丞道:「館內通常沒人住,極清靜。」
張屏嗯了一聲,將包袱擱進臥房。
沈少卿看著張屏模樣,暗暗佩服。住進這裡都如此淡定,果然是寵辱不驚的一個人,怪不得鄧大人如斯看重。
館丞道:「隨行可在耳房中住。」
張屏道:「就我一個。」
館丞笑道:「打掃收拾館內都有人做,三餐亦會送來,大人隨便吩咐館中人便是。」
張屏拱手向館丞道謝,沈少卿亦自去回稟鄧緒。
張屏在屋裡略歇了歇,便出了行館,到街上繼續尋找陳籌。
尋了幾處陳籌以往愛去的地方,都無頭緒。張屏在買年貨的人群中穿行,去年,他就是和陳籌還有其他幾個合住的試子一道過的年,湊錢買了幾斤羊肉,拿銅鍋燉著,弄些菜蔬粉條邊涮邊吃。
恰好幾個胡人打扮的男子推著一車生羊迎面而來,張屏不禁駐足望了過去。
推車遠去,身邊忽地響起一道男聲:「張大人,我家大人有請。」
張屏轉頭,見一年輕男子,頭戴圓皮小帽,足踏黑氈靴,窄袖灰緞袍外罩著一件駝絨毛邊比甲。
隨從。
很有錢。
武官近侍打扮。
張屏同他進了臨街酒樓,二樓雅間的門一開,果然見王太師的大公子、刑部侍郎王硯端坐其內。
王硯向他一點頭:「坐。」
隨從替張屏拉開椅子,張屏便坐了。
桌上無菜碟,但屋中有酒味,王硯嘴角發油,碗盞筷子像是新換過的,顯然是吃過一輪了。隨從端來新溫的酒,跟著兩個小廝抬著一隻油汪汪的烤全羊進來。
羊到近前,方才能看清羊身上的縱橫刀跡,已剔分切好,皮肉卻都不散,足見刀功。
王硯向張屏道:「吃吧。」
張屏挾了一筷。
王硯端著酒杯道:「還沒回去?」
張屏不得不暫停咬第二口羊肉:「嗯。」
王硯又道:「鄧緒讓你留在京裡過年?」
張屏點頭:「是。」
王硯挑眉:「你一個人在街上逛,是鄧緒沒給你安排地方住?」
張屏把羊肉吞下肚:「安排了。下官現住在一個叫淳和的行館裡。」
王硯放下酒杯。張屏自羊肉上抬起頭,王硯向他擺擺手:「沒甚麼,接著吃。」
下午王硯回了刑部衙門,向陶周風道:「鄧大人對尚書大人的學生張屏甚是看重,安排他在淳和行館住。」
淳和行館臨近大理寺,亦離吏部不遠。
京城六大行館八大驛,淳和行館不在其內,平常少有人住。只有被特傳入京的官員才能下榻其中。行館的位置,乃是方便住的人被吏部、禮部查檔,大理寺、御史台評審。這般審核身家,必然是打算授予要職。所以,朝中官員默認,若哪個地方官吏住在淳和行館內,肯定是鴻運臨頭了。
即便封疆大吏,亦盼望入京時能住淳和行館。張屏一個從七品縣丞住進館內,可算空前,亦可能絕後。
但看張屏一副渾然無覺的蠢相,王硯敢斷定,這二愣子還在鼓裡坐著。鄧緒一腔美意倒在了狗身上。王硯不禁有些樂呵。
陶周風其實早在鄧緒帶張屏辦案時,便看出了鄧緒的意向。單從張屏的前程考慮,若能經此一案進了大理寺,跟著鄧緒,實在很不錯。但……陶周風羞慚地承認,自己到底乃一俗人爾……還是想著,能親自帶帶這個學生。
王硯又道:「他助大理寺查出大案,必有厚賞。刑部正好缺人,大人可趁聖意未定,上折一試。」
這小子確有三、四分能耐,且往往能湊巧搶在別人前頭看破關鍵所在,亦有幾分狗屎運。要是一直待在地方上的哪個旮旯裡倒也罷了,被大理寺撿去,忒便宜了他們。
陶周風繼續猶豫。不是他不敢開口,而是當下形勢,如果鄧緒真的有意,他絕對搶不過。
王硯朗朗一笑:「大人若思慮開口要自己的學生到刑部恐有徇私之嫌,可由下官奏請。若不趕緊些,只怕那小子就跟大理寺姓了。」
蘭珏這幾天忙得四腳朝天。
他本想著張屏若不急著回去,可再到蘭府中住兩天,過個年再走。待聽說他住在淳和行館,頓時不再多言。
他實在也沒工夫再多過問張屏的事。每到年關,他就惆悵自己為甚麼在禮部這個越過節越忙的地方。而今年的忙碌更勝過以往。尚書龔大人致仕在即,禮部的要緊事都得他這個侍郎扛著。前些時日,他助大理寺查劉知薈一案,假裝中毒,趴了幾天,堆積的大堆公務卻不能因為他幫忙查案有功就減免了。還有那本要當作龔大人致仕前最後一件政績的勸學勵志冊子,更得抓緊時間編出來。偏偏這時,龔大人臨要離去,依依之情濃厚,時常召喚蘭珏共憶往昔。蘭珏每天陪著龔大人或笑或淚,唏噓完歲月流淌,轉身就得撞進隔壁,扎向如山公文,回府還要熬夜審編那本勸學冊子。還沒覺得怎麼樣的時候,居然已經年三十了。
年三十清晨,蘭珏一邊揮毫將參過自己不下三百遍的錢御史雕琢成一株奮發蓬勃的傲雪寒梅,一邊思量要不要自打臉,把不讓蘭徽踏進柳家大門的誓言吃進肚子裡。
那時熱血湧腦,把自己身為苦命的禮部侍郎,從年三十到初一都不可能在家的事給忘了。
等一會兒他就得去宮中,核查初一大祭和朝會的一應事項。柳家偏偏真的顧忌起他的感受了,居然沒有派人來接蘭徽。難道是在抄手等著自己送過去麼?
唉,臉面二字,本是虛幻。蘭珏擱下筆,正要喊小廝,長修蹩到門口小聲道:「老爺,柳、柳府來人了,說是老夫人想少爺,大年下……」
蘭珏噌地站起身,長修一抖:「老爺,小的這就讓他們走。」
蘭珏立刻道:「慢。」擰眉,醞釀片刻,嘆一口氣。「畢竟是血脈至親……罷了,讓少爺收拾收拾。」
張屏在陶周風府中過了年三十。
陶周風沒讓王硯開口討張屏,而是趁永宣帝談到這個案子時,先在永宣帝面前委婉探了探口風。
「張屏能得鄧大人看重,實在是他的福分。」
永宣帝的話讓陶周風有些琢磨不透:「張屏確是未令朕後悔將他列入今科。這樁要案,他立功不少,理應重賞。」
陶周風忙道:「他還年少,此番鄧大人能帶他歷練,已是賞賜了。」
永宣帝笑道:「願他自己也能這麼想。鄧卿對他極力稱讚,朕覺得他多歷練歷練,來日可成棟梁。」
這到底是打算升張屏還是不升呢?
陶周風吃不透,在張屏面前一絲口風未露,只勉勵他,年輕時不要怕吃虧吃苦,待日後會發現,吃的都是經驗。要更加奮發,報效朝廷。
張屏聽得很用心,陶周風甚是欣慰。
吃完年夜飯,張屏帶著陶夫人給的一提盒餃子,頂著滿天煙花,踏著爆竹聲回到行館內。
年初一早上,張屏跟廚房要了個小炭爐,拿小鍋下了餃子,正獨自吃著,忽有人急敲他院門:「張大人、張大人,宮裡來人,速更衣接旨。」
行館前廳,為首的老宦官瞇著雙眼:「可是宜平縣丞張屏麼?」
張屏整衣跪倒,老宦官展開卷軸——
沐天郡宜平縣丞張屏,擢升京兆府豐樂縣知縣,三月十六前到任。初一下午,蘭珏領完御宴出宮,兩眼發花,雙腿發虛。萬幸這次一切圓滿,御宴上,永宣帝道「龔愛卿與禮部其餘眾愛卿辛苦」時,說到其餘二字,目光落在他身上。蘭珏隨在龔尚書之後謝恩,斂讓無爭,一應誇讚功績盡數由龔尚書擔著,龔尚書心中自也感動。
離席後,眾王和一些老臣同龔尚書還有話說,蘭珏先行一步,正走著,遙遙看見前方,王硯竟和京兆府尹馮邰對面拱手,像在互賀新春。待蘭珏走到近前,二人猶在含笑對話。
蘭珏亦與馮邰互道了幾句祝詞,待馮邰走後,笑道:「看來刑部與京兆府的情誼,新年將有新氣象。」
王硯咧嘴:「這個老馮,跟我講了這一時話,不知道在心裡給我燒了幾摞紙。若非本部院,他帳下豈能新添一卒?竟不謝我。對了,佩之你還不知道吧?」
蘭珏微微揚眉。
王硯道:「就是你和我們尚書大人都甚愛的那個姓張的小子,鄧緒本來想要他到大理寺,但是沒要成。皇上把他給馮邰了,派到豐樂縣。應該就是這兩天下旨。」
蘭珏微覺意外。
王硯嘿嘿一笑:「這事其實有我一份功勞,我也是無意為之。」
刑部與京兆府因搶案積怨,勢如水火,平日各自布置人手巡視京城各處,力求不放過每一根罪案的毫毛,甚至互相在對方衙門附近安插臥底探子。
前幾天,王硯去大理寺搶案,碰了一鼻子灰。馮邰得知,非常開心,以為王硯接下來必定拖上他爹的大腿,從鄧緒手中奪回臉面和案子,怡然袖手旁觀,防範不由稍有鬆懈。
然就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刑部的一個小捕快偶然便裝,偶然地到了京兆府門口,單純想吃口茶,坐到了京兆府大門斜對面的茶棚裡,無意中看見一個老者遙遙望著京兆府大門,猶豫躑躅。
小捕快是個熱心腸,便走上前去。老者拉住他詢問,可知道向京兆府報案需要甚麼步驟,是直接問門前衙役,還是得先擊鼓。
小捕快遂將老者攙到一旁,詢問老丈何事報官。
老丈道,他是豐樂縣姚員外家人,姚員外的小公子丟了,知縣老爺到京裡來了,縣衙使不上力,員外便派他前來京兆府報官。小捕快道,京兆府的馮大人是有名的青天,肯定能破此案,老丈請放心,趕緊去找門前衙役,他們會問你些話,若是這個時辰刑房的人還在衙門裡,就能帶你去刑房錄個案。若已經走了,得等明天了。錄上案之後,刑房會定奪案情,看他們年底忙不忙吧,忙呢,就多等兩天,要是不忙,大概兩、三天便能裁定出查或不查。再看刑捕那邊忙不忙,快的話,不出三、四天,就會下到你們縣裡查了。如果一時人手抽不過來,得再多等等。
王硯向蘭珏道:「這說的都是實話吧。」
蘭珏沉默。
老者扳著指頭算了算,大驚失色,那等官爺們來查,我家小公子若一直尋不著,早該……
小捕快說,這也沒辦法,衙門辦事,得按章程來。老丈你家員外可認識京兆府的人?若有認識的人,能快些,好辦些。
老者說,不認識,又緊揪住小捕快問,小哥可認識麼,家員外定有重謝。並連連作揖。
小捕快趕緊誠實地說,晚輩若能幫上忙,定然相助,豈會要甚麼答謝。只是京兆府裡的人,我認識倒是認識,但都關係不好。要是他們知道老丈認識我,反倒不會好好辦你這案子了。
老者頓時無措,小捕快看這麼大歲數的一個老人家,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實在不忍,便道,其實,除了京兆府,老丈還可以去刑部報案,那裡快。
王硯道:「這也是實話吧,是比他們快。」
蘭珏繼續聽著。
老丈問,刑部,管這案子不?
小捕快道,刑部,就是專門管案子的。
老丈又哭著問,但刑部,是不是也得認識人才能更快些?多耽擱一時,我家小公子的性命就……
小捕快立刻安慰,放心,老丈你認識刑部的人呀。我就是刑部的。
王硯道:「我們刑部,一向案不論大小,皆謹慎對待。這案子起初是當失蹤案來辦,到那姚家一查,他家丟的那少爺竟自己回來了。其家人猶不知關竅,非哭著鬧些神神鬼鬼的。那豐樂縣裡有個甚麼姥姥廟,說是丟的少爺被姥姥攝去了,我還當是跟前日查的亂黨案有關聯,親自去了一趟。」
蘭珏笑道:「豐樂縣的慈壽姥姥廟?我倒算是熟悉。我家鄉九和縣,離豐樂縣不遠。打小就聽聞那廟十分靈驗,附近各縣,連京裡的一些婦人都去那廟中求子。」
王硯道:「鬧得邪乎得很,還說以前得每隔三年向姥姥廟進獻一對六歲男童做座前童子,九歲方得放回。直到前些年才革此陋習。」姚家人說,他家少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天天就知道在屋裡讀書,突然就丟了,恐怕是姥姥這些年沒有童男,太過寂寞。
姚小公子回來後,眼窩凹陷,形容枯槁,沉默不言,整天渾渾噩噩,活像連魂魄都不全了。
王硯冷笑:「真是胡扯。一個十九歲的男子,還能嚷嚷是被攝去做童男?這等年歲,連女子都心旌蕩漾,堂堂男兒竟能靜守家中?一看即知,將他吸乾的妖精必定在府內。果然稍一查,便查得是偏房的一個奶媽。」
那奶媽比姚小公子大了十餘歲,姚小公子竟被其迷得神魂顛倒,還想帶她私奔。奶媽知道這段情緣必不能久長,趁著辭工的時候,和姚小公子甜蜜了幾日,就奔進了一個肚大腰圓的糧販懷抱。
「就這麼個案子,不消兩個時辰便破。多大點事,被那馮邰知道,又哭哭啼啼,跑去告御狀。說我無視朝廷綱紀,逾權妄為。可笑!本是他下屬瀆職,民有案而無人管,不得不進京報案。單聽那老者言辭,無故失蹤,又牽扯些神鬼之事,焉知大小?我就和皇上說,這案子就當是京兆府破的,我一份功勞都不要,正如我們陶尚書所言,司部之間,須協助配合。」
蘭珏可想而知馮邰當時的表情心境。
王硯嘿嘿笑道:「你知道馮邰怎麼個反應?他居然一副西子捧心,將要昏厥的模樣,弄得皇上讓兩個內侍左右攙住了他。然後他說,因為我,他不知道該怎麼做京兆尹了,要辭官。我立刻就說,京兆尹職責何等重大,又不像我們刑部,專門管刑訟,至於把一、兩件案子當個事兒麼。分擔協作,不都是為了朝廷。」
蘭珏更能想像馮邰當時的形容。
王硯嗤道:「然後馮邰連西施都不做了,那模樣,唉……」
皇上不得不安撫馮邰曰,此案因豐樂縣知縣失職而起,朕便親自替馮愛卿再擇一知縣便是。
王硯道:「我當時聽皇上竟要親自擇派知縣,就想著可能是那張屏。剛才見馮邰的神情,便知道不會錯了。張屏曾僥倖先我一步破案,看著這層緣故,馮邰定會待他不薄。」
蘭珏心道,未必。
王硯又呵呵道:「其實我真無所謂,恐怕鄧緒和我們陶大人得失落了。罷了,微末事不必多提。是了,佩之,我弄了些稀奇東西,還有些好酒,你今天跟初二定得歇乏,初三有空閒否?請你吃酒。」
蘭珏含笑道謝應著,與王硯一道出了宮門,各自回府。
踏進門檻,蘭珏便命人去柳府接蘭徽,然後趁此機會先到臥房小憩片刻。正寬衣時,又對小廝道:「著人去淳和行館看看,張屏若在,問他是否已有安排,無事便讓他到這邊吃飯。」
行館外貌甚為樸素,門匾上單題「淳和」二字,白牆墨瓦,梁棟檐柱皆無繪飾,門窗遊廊樣式簡單。
沈少卿與館丞引著張屏到了東南角的一座小院落。小小一間廳,連著一臥房,一書房,陳設樸素,但樣樣齊備。地磚下有火道,踏進屋中就覺得十分溫暖。院中梅花開得正好。
館丞道:「館內通常沒人住,極清靜。」
張屏嗯了一聲,將包袱擱進臥房。
沈少卿看著張屏模樣,暗暗佩服。住進這裡都如此淡定,果然是寵辱不驚的一個人,怪不得鄧大人如斯看重。
館丞道:「隨行可在耳房中住。」
張屏道:「就我一個。」
館丞笑道:「打掃收拾館內都有人做,三餐亦會送來,大人隨便吩咐館中人便是。」
張屏拱手向館丞道謝,沈少卿亦自去回稟鄧緒。
張屏在屋裡略歇了歇,便出了行館,到街上繼續尋找陳籌。
尋了幾處陳籌以往愛去的地方,都無頭緒。張屏在買年貨的人群中穿行,去年,他就是和陳籌還有其他幾個合住的試子一道過的年,湊錢買了幾斤羊肉,拿銅鍋燉著,弄些菜蔬粉條邊涮邊吃。
恰好幾個胡人打扮的男子推著一車生羊迎面而來,張屏不禁駐足望了過去。
推車遠去,身邊忽地響起一道男聲:「張大人,我家大人有請。」
張屏轉頭,見一年輕男子,頭戴圓皮小帽,足踏黑氈靴,窄袖灰緞袍外罩著一件駝絨毛邊比甲。
隨從。
很有錢。
武官近侍打扮。
張屏同他進了臨街酒樓,二樓雅間的門一開,果然見王太師的大公子、刑部侍郎王硯端坐其內。
王硯向他一點頭:「坐。」
隨從替張屏拉開椅子,張屏便坐了。
桌上無菜碟,但屋中有酒味,王硯嘴角發油,碗盞筷子像是新換過的,顯然是吃過一輪了。隨從端來新溫的酒,跟著兩個小廝抬著一隻油汪汪的烤全羊進來。
羊到近前,方才能看清羊身上的縱橫刀跡,已剔分切好,皮肉卻都不散,足見刀功。
王硯向張屏道:「吃吧。」
張屏挾了一筷。
王硯端著酒杯道:「還沒回去?」
張屏不得不暫停咬第二口羊肉:「嗯。」
王硯又道:「鄧緒讓你留在京裡過年?」
張屏點頭:「是。」
王硯挑眉:「你一個人在街上逛,是鄧緒沒給你安排地方住?」
張屏把羊肉吞下肚:「安排了。下官現住在一個叫淳和的行館裡。」
王硯放下酒杯。張屏自羊肉上抬起頭,王硯向他擺擺手:「沒甚麼,接著吃。」
下午王硯回了刑部衙門,向陶周風道:「鄧大人對尚書大人的學生張屏甚是看重,安排他在淳和行館住。」
淳和行館臨近大理寺,亦離吏部不遠。
京城六大行館八大驛,淳和行館不在其內,平常少有人住。只有被特傳入京的官員才能下榻其中。行館的位置,乃是方便住的人被吏部、禮部查檔,大理寺、御史台評審。這般審核身家,必然是打算授予要職。所以,朝中官員默認,若哪個地方官吏住在淳和行館內,肯定是鴻運臨頭了。
即便封疆大吏,亦盼望入京時能住淳和行館。張屏一個從七品縣丞住進館內,可算空前,亦可能絕後。
但看張屏一副渾然無覺的蠢相,王硯敢斷定,這二愣子還在鼓裡坐著。鄧緒一腔美意倒在了狗身上。王硯不禁有些樂呵。
陶周風其實早在鄧緒帶張屏辦案時,便看出了鄧緒的意向。單從張屏的前程考慮,若能經此一案進了大理寺,跟著鄧緒,實在很不錯。但……陶周風羞慚地承認,自己到底乃一俗人爾……還是想著,能親自帶帶這個學生。
王硯又道:「他助大理寺查出大案,必有厚賞。刑部正好缺人,大人可趁聖意未定,上折一試。」
這小子確有三、四分能耐,且往往能湊巧搶在別人前頭看破關鍵所在,亦有幾分狗屎運。要是一直待在地方上的哪個旮旯裡倒也罷了,被大理寺撿去,忒便宜了他們。
陶周風繼續猶豫。不是他不敢開口,而是當下形勢,如果鄧緒真的有意,他絕對搶不過。
王硯朗朗一笑:「大人若思慮開口要自己的學生到刑部恐有徇私之嫌,可由下官奏請。若不趕緊些,只怕那小子就跟大理寺姓了。」
蘭珏這幾天忙得四腳朝天。
他本想著張屏若不急著回去,可再到蘭府中住兩天,過個年再走。待聽說他住在淳和行館,頓時不再多言。
他實在也沒工夫再多過問張屏的事。每到年關,他就惆悵自己為甚麼在禮部這個越過節越忙的地方。而今年的忙碌更勝過以往。尚書龔大人致仕在即,禮部的要緊事都得他這個侍郎扛著。前些時日,他助大理寺查劉知薈一案,假裝中毒,趴了幾天,堆積的大堆公務卻不能因為他幫忙查案有功就減免了。還有那本要當作龔大人致仕前最後一件政績的勸學勵志冊子,更得抓緊時間編出來。偏偏這時,龔大人臨要離去,依依之情濃厚,時常召喚蘭珏共憶往昔。蘭珏每天陪著龔大人或笑或淚,唏噓完歲月流淌,轉身就得撞進隔壁,扎向如山公文,回府還要熬夜審編那本勸學冊子。還沒覺得怎麼樣的時候,居然已經年三十了。
年三十清晨,蘭珏一邊揮毫將參過自己不下三百遍的錢御史雕琢成一株奮發蓬勃的傲雪寒梅,一邊思量要不要自打臉,把不讓蘭徽踏進柳家大門的誓言吃進肚子裡。
那時熱血湧腦,把自己身為苦命的禮部侍郎,從年三十到初一都不可能在家的事給忘了。
等一會兒他就得去宮中,核查初一大祭和朝會的一應事項。柳家偏偏真的顧忌起他的感受了,居然沒有派人來接蘭徽。難道是在抄手等著自己送過去麼?
唉,臉面二字,本是虛幻。蘭珏擱下筆,正要喊小廝,長修蹩到門口小聲道:「老爺,柳、柳府來人了,說是老夫人想少爺,大年下……」
蘭珏噌地站起身,長修一抖:「老爺,小的這就讓他們走。」
蘭珏立刻道:「慢。」擰眉,醞釀片刻,嘆一口氣。「畢竟是血脈至親……罷了,讓少爺收拾收拾。」
張屏在陶周風府中過了年三十。
陶周風沒讓王硯開口討張屏,而是趁永宣帝談到這個案子時,先在永宣帝面前委婉探了探口風。
「張屏能得鄧大人看重,實在是他的福分。」
永宣帝的話讓陶周風有些琢磨不透:「張屏確是未令朕後悔將他列入今科。這樁要案,他立功不少,理應重賞。」
陶周風忙道:「他還年少,此番鄧大人能帶他歷練,已是賞賜了。」
永宣帝笑道:「願他自己也能這麼想。鄧卿對他極力稱讚,朕覺得他多歷練歷練,來日可成棟梁。」
這到底是打算升張屏還是不升呢?
陶周風吃不透,在張屏面前一絲口風未露,只勉勵他,年輕時不要怕吃虧吃苦,待日後會發現,吃的都是經驗。要更加奮發,報效朝廷。
張屏聽得很用心,陶周風甚是欣慰。
吃完年夜飯,張屏帶著陶夫人給的一提盒餃子,頂著滿天煙花,踏著爆竹聲回到行館內。
年初一早上,張屏跟廚房要了個小炭爐,拿小鍋下了餃子,正獨自吃著,忽有人急敲他院門:「張大人、張大人,宮裡來人,速更衣接旨。」
行館前廳,為首的老宦官瞇著雙眼:「可是宜平縣丞張屏麼?」
張屏整衣跪倒,老宦官展開卷軸——
沐天郡宜平縣丞張屏,擢升京兆府豐樂縣知縣,三月十六前到任。初一下午,蘭珏領完御宴出宮,兩眼發花,雙腿發虛。萬幸這次一切圓滿,御宴上,永宣帝道「龔愛卿與禮部其餘眾愛卿辛苦」時,說到其餘二字,目光落在他身上。蘭珏隨在龔尚書之後謝恩,斂讓無爭,一應誇讚功績盡數由龔尚書擔著,龔尚書心中自也感動。
離席後,眾王和一些老臣同龔尚書還有話說,蘭珏先行一步,正走著,遙遙看見前方,王硯竟和京兆府尹馮邰對面拱手,像在互賀新春。待蘭珏走到近前,二人猶在含笑對話。
蘭珏亦與馮邰互道了幾句祝詞,待馮邰走後,笑道:「看來刑部與京兆府的情誼,新年將有新氣象。」
王硯咧嘴:「這個老馮,跟我講了這一時話,不知道在心裡給我燒了幾摞紙。若非本部院,他帳下豈能新添一卒?竟不謝我。對了,佩之你還不知道吧?」
蘭珏微微揚眉。
王硯道:「就是你和我們尚書大人都甚愛的那個姓張的小子,鄧緒本來想要他到大理寺,但是沒要成。皇上把他給馮邰了,派到豐樂縣。應該就是這兩天下旨。」
蘭珏微覺意外。
王硯嘿嘿一笑:「這事其實有我一份功勞,我也是無意為之。」
刑部與京兆府因搶案積怨,勢如水火,平日各自布置人手巡視京城各處,力求不放過每一根罪案的毫毛,甚至互相在對方衙門附近安插臥底探子。
前幾天,王硯去大理寺搶案,碰了一鼻子灰。馮邰得知,非常開心,以為王硯接下來必定拖上他爹的大腿,從鄧緒手中奪回臉面和案子,怡然袖手旁觀,防範不由稍有鬆懈。
然就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刑部的一個小捕快偶然便裝,偶然地到了京兆府門口,單純想吃口茶,坐到了京兆府大門斜對面的茶棚裡,無意中看見一個老者遙遙望著京兆府大門,猶豫躑躅。
小捕快是個熱心腸,便走上前去。老者拉住他詢問,可知道向京兆府報案需要甚麼步驟,是直接問門前衙役,還是得先擊鼓。
小捕快遂將老者攙到一旁,詢問老丈何事報官。
老丈道,他是豐樂縣姚員外家人,姚員外的小公子丟了,知縣老爺到京裡來了,縣衙使不上力,員外便派他前來京兆府報官。小捕快道,京兆府的馮大人是有名的青天,肯定能破此案,老丈請放心,趕緊去找門前衙役,他們會問你些話,若是這個時辰刑房的人還在衙門裡,就能帶你去刑房錄個案。若已經走了,得等明天了。錄上案之後,刑房會定奪案情,看他們年底忙不忙吧,忙呢,就多等兩天,要是不忙,大概兩、三天便能裁定出查或不查。再看刑捕那邊忙不忙,快的話,不出三、四天,就會下到你們縣裡查了。如果一時人手抽不過來,得再多等等。
王硯向蘭珏道:「這說的都是實話吧。」
蘭珏沉默。
老者扳著指頭算了算,大驚失色,那等官爺們來查,我家小公子若一直尋不著,早該……
小捕快說,這也沒辦法,衙門辦事,得按章程來。老丈你家員外可認識京兆府的人?若有認識的人,能快些,好辦些。
老者說,不認識,又緊揪住小捕快問,小哥可認識麼,家員外定有重謝。並連連作揖。
小捕快趕緊誠實地說,晚輩若能幫上忙,定然相助,豈會要甚麼答謝。只是京兆府裡的人,我認識倒是認識,但都關係不好。要是他們知道老丈認識我,反倒不會好好辦你這案子了。
老者頓時無措,小捕快看這麼大歲數的一個老人家,眼淚都要掉下來了,實在不忍,便道,其實,除了京兆府,老丈還可以去刑部報案,那裡快。
王硯道:「這也是實話吧,是比他們快。」
蘭珏繼續聽著。
老丈問,刑部,管這案子不?
小捕快道,刑部,就是專門管案子的。
老丈又哭著問,但刑部,是不是也得認識人才能更快些?多耽擱一時,我家小公子的性命就……
小捕快立刻安慰,放心,老丈你認識刑部的人呀。我就是刑部的。
王硯道:「我們刑部,一向案不論大小,皆謹慎對待。這案子起初是當失蹤案來辦,到那姚家一查,他家丟的那少爺竟自己回來了。其家人猶不知關竅,非哭著鬧些神神鬼鬼的。那豐樂縣裡有個甚麼姥姥廟,說是丟的少爺被姥姥攝去了,我還當是跟前日查的亂黨案有關聯,親自去了一趟。」
蘭珏笑道:「豐樂縣的慈壽姥姥廟?我倒算是熟悉。我家鄉九和縣,離豐樂縣不遠。打小就聽聞那廟十分靈驗,附近各縣,連京裡的一些婦人都去那廟中求子。」
王硯道:「鬧得邪乎得很,還說以前得每隔三年向姥姥廟進獻一對六歲男童做座前童子,九歲方得放回。直到前些年才革此陋習。」姚家人說,他家少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天天就知道在屋裡讀書,突然就丟了,恐怕是姥姥這些年沒有童男,太過寂寞。
姚小公子回來後,眼窩凹陷,形容枯槁,沉默不言,整天渾渾噩噩,活像連魂魄都不全了。
王硯冷笑:「真是胡扯。一個十九歲的男子,還能嚷嚷是被攝去做童男?這等年歲,連女子都心旌蕩漾,堂堂男兒竟能靜守家中?一看即知,將他吸乾的妖精必定在府內。果然稍一查,便查得是偏房的一個奶媽。」
那奶媽比姚小公子大了十餘歲,姚小公子竟被其迷得神魂顛倒,還想帶她私奔。奶媽知道這段情緣必不能久長,趁著辭工的時候,和姚小公子甜蜜了幾日,就奔進了一個肚大腰圓的糧販懷抱。
「就這麼個案子,不消兩個時辰便破。多大點事,被那馮邰知道,又哭哭啼啼,跑去告御狀。說我無視朝廷綱紀,逾權妄為。可笑!本是他下屬瀆職,民有案而無人管,不得不進京報案。單聽那老者言辭,無故失蹤,又牽扯些神鬼之事,焉知大小?我就和皇上說,這案子就當是京兆府破的,我一份功勞都不要,正如我們陶尚書所言,司部之間,須協助配合。」
蘭珏可想而知馮邰當時的表情心境。
王硯嘿嘿笑道:「你知道馮邰怎麼個反應?他居然一副西子捧心,將要昏厥的模樣,弄得皇上讓兩個內侍左右攙住了他。然後他說,因為我,他不知道該怎麼做京兆尹了,要辭官。我立刻就說,京兆尹職責何等重大,又不像我們刑部,專門管刑訟,至於把一、兩件案子當個事兒麼。分擔協作,不都是為了朝廷。」
蘭珏更能想像馮邰當時的形容。
王硯嗤道:「然後馮邰連西施都不做了,那模樣,唉……」
皇上不得不安撫馮邰曰,此案因豐樂縣知縣失職而起,朕便親自替馮愛卿再擇一知縣便是。
王硯道:「我當時聽皇上竟要親自擇派知縣,就想著可能是那張屏。剛才見馮邰的神情,便知道不會錯了。張屏曾僥倖先我一步破案,看著這層緣故,馮邰定會待他不薄。」
蘭珏心道,未必。
王硯又呵呵道:「其實我真無所謂,恐怕鄧緒和我們陶大人得失落了。罷了,微末事不必多提。是了,佩之,我弄了些稀奇東西,還有些好酒,你今天跟初二定得歇乏,初三有空閒否?請你吃酒。」
蘭珏含笑道謝應著,與王硯一道出了宮門,各自回府。
踏進門檻,蘭珏便命人去柳府接蘭徽,然後趁此機會先到臥房小憩片刻。正寬衣時,又對小廝道:「著人去淳和行館看看,張屏若在,問他是否已有安排,無事便讓他到這邊吃飯。」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張公案 漫畫版 第二輯
85折
特價272元
加入購物車
張公案 漫畫版 第一輯
85折
特價272元
加入購物車
珍藏L夾《張公案》翠林幽影
9折
特價54元
貨到通知
張公案卷肆古井姥姥【下】
9折
特價297元
貨到通知
張公案卷參古井姥姥【上】
9折
特價270元
貨到通知
珍藏L夾《張公案》相遇
9折
特價54元
貨到通知
張公案卷貳女兒村
9折
特價243元
加入購物車
張公案卷壹黃大仙
4折
特價89元
貨到通知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