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光武卷四水龍吟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時報全書系購書滿549元,金幣加碼3倍送
👉逛逛去
內容簡介
道義無形無聲,卻會落在每個人的心裡。
關鍵時刻,就會發生作用,變成一身最牢固的甲胄,最銳利的長兵!
他們不是賊,率獸食人者才是賊。
以改制為名,行魚肉百姓之實者才是賊。
橫徵暴斂,養肥自己兒孫,卻將千家萬戶逼得無路可走者才是賊!
獨夫民賊!
縱使讀了再多的書,縱使滿嘴微言大義,也是!
縱使買通無恥文人為自己歌功頌德,縱使在全天下立滿生祠,也是!
少年夢易做難成,世間事悲喜相逢。
王莽派遣曾經在太學任教的大司馬嚴尤前往宛城支援。嚴尤率領三萬大軍出征,兩軍對陣時心中早已暗自提防這位昔日高徒,但仍輸給了劉秀等人的連環巧計。嚴尤從軍以來初嘗大敗,黃淳水畔屍橫遍野,數萬麾下只餘數千殘兵。敗戰後被王莽削職為民,押回長安受審。
此時劉縯率領的舂陵軍受到岑彭的牽制,仍然久攻不下宛城,大軍無法繼續前進,然而同屬綠林的王匡新市軍屢戰之下大有斬獲,順利拿下襄陽與其周圍地區之後便藉送糧之名邀劉縯南下合謀戰略,實則早有分矛列土的企圖。劉縯不疑有他,將軍務交給劉秀後便動身赴會……。
得獎記錄
首屆梁羽生文學獎、茅盾網路文學新人獎得主
阿里巴巴文學網、網易國風文學網、愛奇藝文學網
三大網路文學網駐站作家
試閱
地皇二十三年,天氣出奇地冷。往年立春時節,外邊早就冰消雪盡,柳梢吐綠。而今年,眼看著正月都快到十五了,天空中依舊白雪紛飛。地面上,依舊沒有出現半點綠色,整個世界,都白茫茫的一片,就像大新朝的國庫一樣乾淨。
國庫裡頭沒了錢糧,文武百官的俸祿卻不能不發。賜給周邊蠻夷的壓歲錢,也不能比往年少。否則,丟了朝廷的臉面不說,萬一有人心懷不滿,跟反賊暗中勾結,大新朝的江山,可就是愈發的風雨飄搖。
「民耗百畝者,徹取十畝以爲賦……」羲和(大司農)魯匡,跪坐在數百卷古籍旁,翻來翻去,愁眉不展。
作爲九卿裡少見的非王姓,他的聰明毋庸置疑。當年大新朝的「五均六輸」制度,就是出自他的手筆。當時,可是著實解決了朝廷的燃眉之急,讓國庫和各地官庫,還有當官者的私囊,都很是充裕了一陣子。可隨著地方動蕩,以及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緣由,「五均六輸」制度所賺來的錢財,就一年比一年更少。國庫和地方官庫,也又開始跑起了耗子。
國庫空虛,責任當然著落在大司農身上。可魯匡履職這些年來,把該加不該加的稅,差不多已經加到了極致,再繼續加下去,恐怕他非但不敢出長安城,即便在長安城內,弄不好哪天都得被從天而降的碎磚爛瓦活活砸死。
更何況,大新朝加稅,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必須以「復古改制」爲藉口,並且從周禮上找先例。而《周禮》經過秦朝的焚書坑儒之禍,流傳下來的,基本全是後人整理。各種版本加起來高達數百種,彼此記述大不相同。想從中找到一篇能夠支持加稅的來,簡直是海裡淘金!
「唉——」嘆息著將手頭的書卷丟在腳邊,魯匡又拎起一個新版本。這是一個非常新的版本,就說出自春秋某個名人之墓葬。但以魯匡的智力,輕而易舉就能分辨出,所爲墓葬,不過是個障眼法而已。就像當初劉向、劉歆所整理的那個版本,其實其中很多內容都是父子兩個憑空編纂,只是披了某個絕世古本的殼,讓其看起來更加可信而已。
「夫關市者,三十徵一,夫山澤者,所徵百二」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新版本的某一條竹簡上,魯匡終於找到了一個周代賦稅額度描述。不是農田秋賦,而是市面上的貨物交易和狩獵捕魚。只是三十徵一,比當下朝廷所推行的十徵一,實在低得太多。向王莽提議按照這個版本去「復古」,恐怕沒等他把話說完,就得被王莽下令剝奪官職,直接趕出朝堂。
「三十徵一,三十徵一,這周朝,怎麼收稅收得這麼低!」 越算心裡頭越恐慌,魯匡抓起書卷,狠狠朝面前的桌案砸去,「假的,這版周禮,肯定是假冒的。否則,周朝天子和群臣,豈不是都得去喝西北風?」
「哢嚓」,書卷與桌案相碰,四分五裂。竹簡斷的斷,飛得飛,撒得到處都是。其中半片,恰恰到魯匡腳下,讓他的目光頓時開始發亮。
「夫關市者,三十……」真是老天爺保佑,後半截消失不見了,留下來的文字,卻令人茅塞頓開。
將市易稅提高到三成,不就是三十麼。至於後面那兩個「多餘」的字,自動忽略就是。照這種辦法,百二,也可以直接解釋做百中取二十,既符合皇上復古的心願,又能令國庫再度充盈。
「羲和,皇上請您去御書房單獨奏對!」,一名命士小跑著入內,湊在魯匡耳畔低聲提醒。
「嗯,老夫記得呢,你下去幫老夫準備一下,老夫現在就出發!」魯匡笑了笑,非常愉快地點頭。隨即,在地上將另外一片記錄山澤徵稅標準的竹簡也找了出來,與手裡的半截竹簡一道,小心翼翼地揣進了懷中。
九卿處理公事的所在,緊挨著皇宮。因此,只花了短短半炷香時間,魯匡就來到了王莽的御書房內。雖然天色還沒有黑,書房內,卻已經燈火通明。大新朝皇帝王莽手裡拎著一把天子劍,在一個嶄新的木偶身上奮力亂剁,「村夫,寡人誓誅你九族。寡人代漢受禪,乃是上天之意,百官公推。你一個劉氏破落旁支,有什麼資格質疑寡人,有什麼資格……」
「劉公公,陛下此刻可在書房,魯某奉召前來,還望公公幫忙通稟!」明明已經在窗紗上,看到了王莽發狂的身影,魯匡還是故意提高聲音,向站在門口當值的太監劉均請求。
皇帝陛下又在拿劉縯的木頭像撒氣,自從去年十月以來,他不知道已經砍壞了多少木頭像。特別是最近十多天,幾乎每天都要剁碎一個。所以,消息靈通且善解人意的魯匡,絕不會在王莽怒氣未消的時候,到書房內去打擾他。以免一不小心,就遭受到池魚之殃。
「滾進來!」王莽猛地將寶劍朝地上一丟,喘著粗氣大聲斷喝,「裝什麼裝,朕何時掩飾過自己的本相?」
「臣遵旨!」羲和魯匡自知心思敗露,趕緊大聲答應著,小步快跑入內。進了門,先向王莽行過君臣常禮,然後飛快地撿起寶劍,一劍戳在了木偶的心口處,「陛下息怒,老臣殺了這村夫!」
「算了!」王莽其實也清楚,自己剁一百個木頭人,也不可能將劉縯咒殺,嘆了口氣,輕輕擺手,「你乃九卿之一,就別做這種弄臣的勾當了。朕,朕剛才只是想起了甄大夫之死,一時怒氣上頭而已。可憐甄大夫一世英名,最後卻死在了一群村夫之手。唉……」
說到動情處,他兩眼裡頓時泛起了淚光。將羲和魯匡立刻感動得眼皮發紅,抽了下鼻子,再度俯身行禮,「陛下節哀,大司馬父子已經接到聖旨,星夜趕往了宛城。有他們父子和岑彭在,劉縯村夫,此番必將在劫難逃!」
「嗯,希望如此吧!」王莽又嘆了口氣,緩緩走向自己的書案,「即便戰事不利,朕也不會怪他們。畢竟前隊精銳已經全軍覆沒,此刻宛城裡,連一萬兵丁都湊不出。而大司馬那邊,能臨時徵召的,只有地方郡兵和堡寨裡的民壯。」
「大司馬曾經多次擊敗過綠林賊,威名赫赫。臣聽聞綠林賊那邊有一句俚語,叫做什麼『寧吃一筐鹹,不遇一個嚴。』可見其畏懼大司馬之深!」魯匡在群臣中,是出了名的會說話,立刻倒豎起劍柄,笑著拱手,「而郡兵訓練和武器裝備雖然比不得前隊,卻是在家門口作戰,保衛桑梓不受綠林賊荼毒,所以士氣必然高昂!」
「嗯,有道理,你說得甚有道理!」王莽的眼睛瞬間開始發亮,從魯匡手裡搶過寶劍,朝著劉縯的雕像上胡亂劃了幾下,大笑著發狠,「若是真的能將這村夫擒來,朕定然將他千刀萬剮,以慰前隊將士的在天之靈。」
笑過之後,又將寶劍當做柺杖,杵在地上,繼續說道:「軍餉,軍糧,你必須保證。朕不管你是怎麼弄來的,若是大司馬那邊糧草接濟有了差池,朕一定拿你是問!」
「臣遵旨!」魯匡心中暗叫倒楣,表面上,卻只能裝出一副捨我其誰模樣,躬身領命。
「你可有什麼辦法?」王莽對他的承諾卻不太放心,圍著劉縯的雕像走了幾步,大聲追問。
「回聖上的話,辦法有二,一急一緩,皆出於古法!」魯匡等的就是這一問,連忙從懷中掏出兩枚斷了的竹簡,雙手呈給了王莽,「前者出自文王軼事,而後者,則出自周禮。」
「古法?」 王莽一聽,立刻就來了精神,將寶劍插在回鞘中,劈手奪過竹簡,「你快說,到底是哪兩個古法?這竹簡怎麼是斷的?夫關市者,三十,這是什麼意思?」
「聖上莫急,請容微臣慢慢道來!」魯匡偷偷看了一眼王莽的臉色,然後大聲補充,「昔文王在世,有犯罪者家人生病。文王准他們去探望家人,然後約期回來治罪。日至,無一罪囚逾期。陛下德邁堯舜,又力行復古,不妨也將監獄中家境殷實者赦免回家探親。只要他們的家人肯拿出一筆錢財來作爲抵押,歸期就可以相對寬鬆。」
這,分明是建議王莽准許富貴人家以財貨贖罪,跟當年周文王的當年的善舉,沒一文錢的關係。然而,博覽群書,過目不忘的王莽,居然沒有聽出其中的問題所在。單手捋著花白的虎鬚,低聲沉吟道:「嗯,甚妙,甚妙。此策一行,公庫立刻日進萬金,的確能解眼下燃眉之急。你下去擬個正式奏摺呈上來,朕在朝會時與百官共議!」
「臣,遵旨!」魯匡會心地拱了下手,然後繼續啓奏,「至於微臣今天帶給陛下的兩根竹簡,也來源於於最近現世的周禮藏本。前者記載了周朝之時,市易稅率是三成,而打獵捕魚,則要交兩成給公庫。」
「這……」王莽聽得微微一楞,眉頭迅速皺緊。然而想到獄中的富貴囚犯畢竟有限,有笑著輕輕嘆氣,「十取二三,想必不是常策。不過,在國事艱難之際,理當上下同心。你也擬了奏摺,一起送上來吧。朕儘量讓百官明白這個道理就是。!」
「聖上仁慈!」魯匡立刻躬身下去,大聲稱頌。「此乃非常之策,用於非常之時。百姓忍受一時陣痛,過後自然會明白必須的苦心。待叛亂平定之後,聖上不願百姓受苦,可以下旨,廢了這個非常之策便是。屆時,必然人人感激陛下恩德!」
內心深處,他當然知道自己提出的這個斂財手段,對百姓盤剝過甚。並且推到周禮上,純屬於牽强附會。然而,他同時也更清楚,王莽的改制,從來不是爲了那些平頭百姓。所謂復古也罷,革新也好,不過都是一種藉口。只要說得漂亮,能讓國庫見到錢財流入,便是成功。
果然,王莽猶豫了片刻之後,終於再度點頭,「嗯,非常之策,非常之策。總好過天下動蕩,逆賊橫行!朕只施行兩年,兩年之後,待綠林賊被剿滅,稅率便恢復三十稅一。」
「陛下乃千古明君!」魯匡再度躬身,大拍馬屁。
「算了,你不必稱頌朕了。朕若是千古明君,天下就沒如此多的反賊了!」王莽卻忽然收起了笑容,大聲感慨。「不過,朕問心無愧。若是前朝之制不改,也許況情況還不如現在。」
「那些反賊愚昧,陛下不用太把他們放在心上!」魯匡立刻也收起笑容,柔聲安慰,「並且眼下反賊雖然聲勢浩大,卻未必能夠持久。微臣聽聞,那村夫劉縯毫無容人之量,僥倖打了一場勝仗之後,立刻提出要整軍,害得王匡、陳牧等賊人人自危。若是陛下想辦法分而化之,各個擊破……」
「報,聖上,聖上,宛城岑將軍發來急報!」話還沒等說完,御書御史房外,忽然傳來一聲大叫。緊跟著,當值太監劉均,歡天喜地地衝了進來。雙手將一份帛書,高高地舉過了頭頂,「陛下,大喜,大喜,賊軍久攻宛城不下,內部生隙。王匡、王鳳、陳牧等賊,掉頭向南,攻打襄陽去了。如今宛城附近,只剩下了劉縯、王常和馬武三賊留戀不去,但短時間內,已經奈何不了宛城分毫!」
「什麼,你剛才說,群賊爲何要分兵?」王莽喜出望外,一時間,竟然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久攻宛城不下!」 太監劉均被問得滿頭霧水,連忙將帛書展開,對著上面的文字大聲朗誦,「末將岑彭,遙叩聖上。托聖上洪福,賊軍久攻宛城無果……」
「不是說你!」王莽的聲音已經開始發顫,揮舞著手臂大聲打斷,「魯卿,魯羲和,你剛才說的什麼,把你的話重複一遍?立刻!」
「臣遵旨!」魯匡喜上眉梢,笑著躬身領命,「微臣聞聽,那村夫劉縯毫無容人之量,僥倖打了一場勝仗之後,立刻提出要整軍,害得王匡、陳牧等賊人人自危……」
「對,是這了,就是這了!」王莽又揮了兩下手,打斷了魯匡的重述。「賊軍想要保持攻勢,就得明確上下,集中兵權,不能令出多門。而那王匡、陳牧等賊,都是山大王,怎麼甘心受他人節制?哈哈,哈哈哈,終究是一群村夫。當有前隊威脅之時,還勉强能夠齊心協力。而如今前隊覆滅,周圍再無人能夠威脅到他們,他們自然要窩裡鬧起來,甚至白刃相向!」
「恭賀聖上!」 魯匡和劉均一同俯身下去,心中的喜悅簡直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通往宛城的官道上,浩浩蕩蕩走著三萬大軍。雖然旗幟駁雜,盔甲兵器也五花八門,然而,除了整齊的腳步聲之外,這支隊伍在行進之間,卻不曾發出任何雜音。每一名將士,都緊閉著雙唇。每一名將士,臉上都寫滿了建功立業的渴望。
隊伍正前方的馬背上,昂首挺胸坐著兩員老將,一人看上去孔武有力,紅光滿面,正是新朝一代名將,納言將軍嚴尤嚴伯石。另一人面色枯黃,身材卻十分的高大,呼吸聲宛若踩風囊,乃爲嚴尤的愛徒,秩宗將軍陳茂陳八尺。
身後的人馬,則是嚴尤從周圍郡縣收集起來的郡兵。雖然只倉促訓練半個月左右,卻已經能夠做到令行禁止。不考慮武器裝備,光考慮士氣和精神,與年前全軍覆沒的前隊精銳,已經不相上下。
綠林軍分裂的消息,早在五天前就傳到了嚴尤的耳朵。出於謹慎,他又先後派了三波斥候查探,確定王匡、王鳳、陳茂等人的確已經領兵抵達了蔡陽,才果斷拔營,帶著召集起來的三萬郡兵,星夜殺奔宛城。
不像當日甄阜等人對義軍一無所知,嚴尤和陳茂二人,對綠林軍可是知根知柢。兩年半之前,他們曾經將王常逼得走投無路,差一點兒就拔劍自刎。而更早一些時候,嚴尤曾經親自去太學授課,最欣賞的幾名學生當中,就有嚴光、鄧奉和劉秀。
不能給劉秀等人成長起來的機會!這是嚴尤接到前隊全軍覆沒消息之後,果斷做出的決定。對於「老朋友」王常,和最近一段時間聲名鵲起的劉縯,嚴尤都不怎麼看好。然而對於曾經在太學中受過自己照顧的劉秀,他卻非常緊張。
後者文武雙全,膽氣過人,且堅韌不拔。如果出仕爲大新朝效力,將來的成就肯定不在自己之下。而如果此人自立門戶,完全掌控了一支兵馬,則必然會攪得天下大亂,甚至威脅到大新朝的如畫江山。
出仕是不用想了,當年哪怕有自己和孔永聯袂推薦,皇上都狠心將劉秀拒之門外。如今劉秀跟他哥哥一道殺死了甄阜和梁丘賜,將來不被皇上千刀萬剮已經是幸運,怎麼可能會被招安,然後委以重任?至於自立門戶,照目前態勢,恐怕是早晚得事情。所以,嚴尤發誓自己必須儘快將此子斬殺,防患於未然。
「報,大司馬,賊人聽聞將軍率部趕至,立刻離開宛城,撤往白河口!」幾名斥候快馬飛奔而至,朝著嚴尤高高地舉起號旗。
「未戰先退,原來劉伯升就這點兒膽子。傳老夫將令,全軍加速,巳辰之交務必趕到白河口!」 嚴尤的臉上,立刻湧起了幾分驕傲,揮揮手,大聲吩咐。
「諾!」周圍的將領挺直了胸脯答應,隨即各自下去催促部屬,加速前進。比預計足足提前了半個時辰,就趕到了白河渡口。
綠林軍已經過河而去,渡口處,一片狼藉。命令弟兄們先原地休息,嚴尤縱馬衝上河畔的一座土山,舉目四望,只見荒草連天,殘雪點點,一片蒼涼。而腳下不遠處白河水,則奔騰咆哮, 巨浪滔天,宛若一頭怒龍,隨時準備將膽敢過河者吞落於肚。
「小輩,半渡而擊,你倒是沒白聽老夫的課!」猛然發現河對岸處的幾處樹林裡,隱約有寒光閃爍。嚴尤笑了笑,飛快地撥轉坐騎。
作爲新朝最善戰的老將,他絕非浪得虛名。匆匆一瞥就已經斷定,叛軍被自己嚇得落荒而逃乃是假像。真實況情況則是,叛軍在河對岸布下了重兵,準備趁著自己麾下兵馬渡河渡到一半兒之時,給自己兜頭一棒!
此等雕蟲小技,在西秦一統六國前,就已經被用爛了,如何能瞞得過嚴尤?當即,他就開始調兵遣將。然後不緊不慢地尋找渡船,架設浮橋,準備將計就計。
第二天一大早,浮橋架設完畢。嚴尤立刻命令陳茂帶三千精銳作爲前鋒,徒步快速過河。果然,還沒等三千弟兄走過一半兒,耳畔忽然傳來一陣號角,緊跟著,上萬伏兵,從對面河灘兩側密林中蜂擁而出!不用分說圍住陳茂所部,大開殺戒。
陳茂也是百戰之將,臨危不亂。立刻將已經過河的弟兄背靠著橋頭擺開陣勢,與數倍於己的「反賊」捨命相搏。
國庫裡頭沒了錢糧,文武百官的俸祿卻不能不發。賜給周邊蠻夷的壓歲錢,也不能比往年少。否則,丟了朝廷的臉面不說,萬一有人心懷不滿,跟反賊暗中勾結,大新朝的江山,可就是愈發的風雨飄搖。
「民耗百畝者,徹取十畝以爲賦……」羲和(大司農)魯匡,跪坐在數百卷古籍旁,翻來翻去,愁眉不展。
作爲九卿裡少見的非王姓,他的聰明毋庸置疑。當年大新朝的「五均六輸」制度,就是出自他的手筆。當時,可是著實解決了朝廷的燃眉之急,讓國庫和各地官庫,還有當官者的私囊,都很是充裕了一陣子。可隨著地方動蕩,以及各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緣由,「五均六輸」制度所賺來的錢財,就一年比一年更少。國庫和地方官庫,也又開始跑起了耗子。
國庫空虛,責任當然著落在大司農身上。可魯匡履職這些年來,把該加不該加的稅,差不多已經加到了極致,再繼續加下去,恐怕他非但不敢出長安城,即便在長安城內,弄不好哪天都得被從天而降的碎磚爛瓦活活砸死。
更何況,大新朝加稅,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必須以「復古改制」爲藉口,並且從周禮上找先例。而《周禮》經過秦朝的焚書坑儒之禍,流傳下來的,基本全是後人整理。各種版本加起來高達數百種,彼此記述大不相同。想從中找到一篇能夠支持加稅的來,簡直是海裡淘金!
「唉——」嘆息著將手頭的書卷丟在腳邊,魯匡又拎起一個新版本。這是一個非常新的版本,就說出自春秋某個名人之墓葬。但以魯匡的智力,輕而易舉就能分辨出,所爲墓葬,不過是個障眼法而已。就像當初劉向、劉歆所整理的那個版本,其實其中很多內容都是父子兩個憑空編纂,只是披了某個絕世古本的殼,讓其看起來更加可信而已。
「夫關市者,三十徵一,夫山澤者,所徵百二」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新版本的某一條竹簡上,魯匡終於找到了一個周代賦稅額度描述。不是農田秋賦,而是市面上的貨物交易和狩獵捕魚。只是三十徵一,比當下朝廷所推行的十徵一,實在低得太多。向王莽提議按照這個版本去「復古」,恐怕沒等他把話說完,就得被王莽下令剝奪官職,直接趕出朝堂。
「三十徵一,三十徵一,這周朝,怎麼收稅收得這麼低!」 越算心裡頭越恐慌,魯匡抓起書卷,狠狠朝面前的桌案砸去,「假的,這版周禮,肯定是假冒的。否則,周朝天子和群臣,豈不是都得去喝西北風?」
「哢嚓」,書卷與桌案相碰,四分五裂。竹簡斷的斷,飛得飛,撒得到處都是。其中半片,恰恰到魯匡腳下,讓他的目光頓時開始發亮。
「夫關市者,三十……」真是老天爺保佑,後半截消失不見了,留下來的文字,卻令人茅塞頓開。
將市易稅提高到三成,不就是三十麼。至於後面那兩個「多餘」的字,自動忽略就是。照這種辦法,百二,也可以直接解釋做百中取二十,既符合皇上復古的心願,又能令國庫再度充盈。
「羲和,皇上請您去御書房單獨奏對!」,一名命士小跑著入內,湊在魯匡耳畔低聲提醒。
「嗯,老夫記得呢,你下去幫老夫準備一下,老夫現在就出發!」魯匡笑了笑,非常愉快地點頭。隨即,在地上將另外一片記錄山澤徵稅標準的竹簡也找了出來,與手裡的半截竹簡一道,小心翼翼地揣進了懷中。
九卿處理公事的所在,緊挨著皇宮。因此,只花了短短半炷香時間,魯匡就來到了王莽的御書房內。雖然天色還沒有黑,書房內,卻已經燈火通明。大新朝皇帝王莽手裡拎著一把天子劍,在一個嶄新的木偶身上奮力亂剁,「村夫,寡人誓誅你九族。寡人代漢受禪,乃是上天之意,百官公推。你一個劉氏破落旁支,有什麼資格質疑寡人,有什麼資格……」
「劉公公,陛下此刻可在書房,魯某奉召前來,還望公公幫忙通稟!」明明已經在窗紗上,看到了王莽發狂的身影,魯匡還是故意提高聲音,向站在門口當值的太監劉均請求。
皇帝陛下又在拿劉縯的木頭像撒氣,自從去年十月以來,他不知道已經砍壞了多少木頭像。特別是最近十多天,幾乎每天都要剁碎一個。所以,消息靈通且善解人意的魯匡,絕不會在王莽怒氣未消的時候,到書房內去打擾他。以免一不小心,就遭受到池魚之殃。
「滾進來!」王莽猛地將寶劍朝地上一丟,喘著粗氣大聲斷喝,「裝什麼裝,朕何時掩飾過自己的本相?」
「臣遵旨!」羲和魯匡自知心思敗露,趕緊大聲答應著,小步快跑入內。進了門,先向王莽行過君臣常禮,然後飛快地撿起寶劍,一劍戳在了木偶的心口處,「陛下息怒,老臣殺了這村夫!」
「算了!」王莽其實也清楚,自己剁一百個木頭人,也不可能將劉縯咒殺,嘆了口氣,輕輕擺手,「你乃九卿之一,就別做這種弄臣的勾當了。朕,朕剛才只是想起了甄大夫之死,一時怒氣上頭而已。可憐甄大夫一世英名,最後卻死在了一群村夫之手。唉……」
說到動情處,他兩眼裡頓時泛起了淚光。將羲和魯匡立刻感動得眼皮發紅,抽了下鼻子,再度俯身行禮,「陛下節哀,大司馬父子已經接到聖旨,星夜趕往了宛城。有他們父子和岑彭在,劉縯村夫,此番必將在劫難逃!」
「嗯,希望如此吧!」王莽又嘆了口氣,緩緩走向自己的書案,「即便戰事不利,朕也不會怪他們。畢竟前隊精銳已經全軍覆沒,此刻宛城裡,連一萬兵丁都湊不出。而大司馬那邊,能臨時徵召的,只有地方郡兵和堡寨裡的民壯。」
「大司馬曾經多次擊敗過綠林賊,威名赫赫。臣聽聞綠林賊那邊有一句俚語,叫做什麼『寧吃一筐鹹,不遇一個嚴。』可見其畏懼大司馬之深!」魯匡在群臣中,是出了名的會說話,立刻倒豎起劍柄,笑著拱手,「而郡兵訓練和武器裝備雖然比不得前隊,卻是在家門口作戰,保衛桑梓不受綠林賊荼毒,所以士氣必然高昂!」
「嗯,有道理,你說得甚有道理!」王莽的眼睛瞬間開始發亮,從魯匡手裡搶過寶劍,朝著劉縯的雕像上胡亂劃了幾下,大笑著發狠,「若是真的能將這村夫擒來,朕定然將他千刀萬剮,以慰前隊將士的在天之靈。」
笑過之後,又將寶劍當做柺杖,杵在地上,繼續說道:「軍餉,軍糧,你必須保證。朕不管你是怎麼弄來的,若是大司馬那邊糧草接濟有了差池,朕一定拿你是問!」
「臣遵旨!」魯匡心中暗叫倒楣,表面上,卻只能裝出一副捨我其誰模樣,躬身領命。
「你可有什麼辦法?」王莽對他的承諾卻不太放心,圍著劉縯的雕像走了幾步,大聲追問。
「回聖上的話,辦法有二,一急一緩,皆出於古法!」魯匡等的就是這一問,連忙從懷中掏出兩枚斷了的竹簡,雙手呈給了王莽,「前者出自文王軼事,而後者,則出自周禮。」
「古法?」 王莽一聽,立刻就來了精神,將寶劍插在回鞘中,劈手奪過竹簡,「你快說,到底是哪兩個古法?這竹簡怎麼是斷的?夫關市者,三十,這是什麼意思?」
「聖上莫急,請容微臣慢慢道來!」魯匡偷偷看了一眼王莽的臉色,然後大聲補充,「昔文王在世,有犯罪者家人生病。文王准他們去探望家人,然後約期回來治罪。日至,無一罪囚逾期。陛下德邁堯舜,又力行復古,不妨也將監獄中家境殷實者赦免回家探親。只要他們的家人肯拿出一筆錢財來作爲抵押,歸期就可以相對寬鬆。」
這,分明是建議王莽准許富貴人家以財貨贖罪,跟當年周文王的當年的善舉,沒一文錢的關係。然而,博覽群書,過目不忘的王莽,居然沒有聽出其中的問題所在。單手捋著花白的虎鬚,低聲沉吟道:「嗯,甚妙,甚妙。此策一行,公庫立刻日進萬金,的確能解眼下燃眉之急。你下去擬個正式奏摺呈上來,朕在朝會時與百官共議!」
「臣,遵旨!」魯匡會心地拱了下手,然後繼續啓奏,「至於微臣今天帶給陛下的兩根竹簡,也來源於於最近現世的周禮藏本。前者記載了周朝之時,市易稅率是三成,而打獵捕魚,則要交兩成給公庫。」
「這……」王莽聽得微微一楞,眉頭迅速皺緊。然而想到獄中的富貴囚犯畢竟有限,有笑著輕輕嘆氣,「十取二三,想必不是常策。不過,在國事艱難之際,理當上下同心。你也擬了奏摺,一起送上來吧。朕儘量讓百官明白這個道理就是。!」
「聖上仁慈!」魯匡立刻躬身下去,大聲稱頌。「此乃非常之策,用於非常之時。百姓忍受一時陣痛,過後自然會明白必須的苦心。待叛亂平定之後,聖上不願百姓受苦,可以下旨,廢了這個非常之策便是。屆時,必然人人感激陛下恩德!」
內心深處,他當然知道自己提出的這個斂財手段,對百姓盤剝過甚。並且推到周禮上,純屬於牽强附會。然而,他同時也更清楚,王莽的改制,從來不是爲了那些平頭百姓。所謂復古也罷,革新也好,不過都是一種藉口。只要說得漂亮,能讓國庫見到錢財流入,便是成功。
果然,王莽猶豫了片刻之後,終於再度點頭,「嗯,非常之策,非常之策。總好過天下動蕩,逆賊橫行!朕只施行兩年,兩年之後,待綠林賊被剿滅,稅率便恢復三十稅一。」
「陛下乃千古明君!」魯匡再度躬身,大拍馬屁。
「算了,你不必稱頌朕了。朕若是千古明君,天下就沒如此多的反賊了!」王莽卻忽然收起了笑容,大聲感慨。「不過,朕問心無愧。若是前朝之制不改,也許況情況還不如現在。」
「那些反賊愚昧,陛下不用太把他們放在心上!」魯匡立刻也收起笑容,柔聲安慰,「並且眼下反賊雖然聲勢浩大,卻未必能夠持久。微臣聽聞,那村夫劉縯毫無容人之量,僥倖打了一場勝仗之後,立刻提出要整軍,害得王匡、陳牧等賊人人自危。若是陛下想辦法分而化之,各個擊破……」
「報,聖上,聖上,宛城岑將軍發來急報!」話還沒等說完,御書御史房外,忽然傳來一聲大叫。緊跟著,當值太監劉均,歡天喜地地衝了進來。雙手將一份帛書,高高地舉過了頭頂,「陛下,大喜,大喜,賊軍久攻宛城不下,內部生隙。王匡、王鳳、陳牧等賊,掉頭向南,攻打襄陽去了。如今宛城附近,只剩下了劉縯、王常和馬武三賊留戀不去,但短時間內,已經奈何不了宛城分毫!」
「什麼,你剛才說,群賊爲何要分兵?」王莽喜出望外,一時間,竟然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久攻宛城不下!」 太監劉均被問得滿頭霧水,連忙將帛書展開,對著上面的文字大聲朗誦,「末將岑彭,遙叩聖上。托聖上洪福,賊軍久攻宛城無果……」
「不是說你!」王莽的聲音已經開始發顫,揮舞著手臂大聲打斷,「魯卿,魯羲和,你剛才說的什麼,把你的話重複一遍?立刻!」
「臣遵旨!」魯匡喜上眉梢,笑著躬身領命,「微臣聞聽,那村夫劉縯毫無容人之量,僥倖打了一場勝仗之後,立刻提出要整軍,害得王匡、陳牧等賊人人自危……」
「對,是這了,就是這了!」王莽又揮了兩下手,打斷了魯匡的重述。「賊軍想要保持攻勢,就得明確上下,集中兵權,不能令出多門。而那王匡、陳牧等賊,都是山大王,怎麼甘心受他人節制?哈哈,哈哈哈,終究是一群村夫。當有前隊威脅之時,還勉强能夠齊心協力。而如今前隊覆滅,周圍再無人能夠威脅到他們,他們自然要窩裡鬧起來,甚至白刃相向!」
「恭賀聖上!」 魯匡和劉均一同俯身下去,心中的喜悅簡直無法用語言來描述。
通往宛城的官道上,浩浩蕩蕩走著三萬大軍。雖然旗幟駁雜,盔甲兵器也五花八門,然而,除了整齊的腳步聲之外,這支隊伍在行進之間,卻不曾發出任何雜音。每一名將士,都緊閉著雙唇。每一名將士,臉上都寫滿了建功立業的渴望。
隊伍正前方的馬背上,昂首挺胸坐著兩員老將,一人看上去孔武有力,紅光滿面,正是新朝一代名將,納言將軍嚴尤嚴伯石。另一人面色枯黃,身材卻十分的高大,呼吸聲宛若踩風囊,乃爲嚴尤的愛徒,秩宗將軍陳茂陳八尺。
身後的人馬,則是嚴尤從周圍郡縣收集起來的郡兵。雖然只倉促訓練半個月左右,卻已經能夠做到令行禁止。不考慮武器裝備,光考慮士氣和精神,與年前全軍覆沒的前隊精銳,已經不相上下。
綠林軍分裂的消息,早在五天前就傳到了嚴尤的耳朵。出於謹慎,他又先後派了三波斥候查探,確定王匡、王鳳、陳茂等人的確已經領兵抵達了蔡陽,才果斷拔營,帶著召集起來的三萬郡兵,星夜殺奔宛城。
不像當日甄阜等人對義軍一無所知,嚴尤和陳茂二人,對綠林軍可是知根知柢。兩年半之前,他們曾經將王常逼得走投無路,差一點兒就拔劍自刎。而更早一些時候,嚴尤曾經親自去太學授課,最欣賞的幾名學生當中,就有嚴光、鄧奉和劉秀。
不能給劉秀等人成長起來的機會!這是嚴尤接到前隊全軍覆沒消息之後,果斷做出的決定。對於「老朋友」王常,和最近一段時間聲名鵲起的劉縯,嚴尤都不怎麼看好。然而對於曾經在太學中受過自己照顧的劉秀,他卻非常緊張。
後者文武雙全,膽氣過人,且堅韌不拔。如果出仕爲大新朝效力,將來的成就肯定不在自己之下。而如果此人自立門戶,完全掌控了一支兵馬,則必然會攪得天下大亂,甚至威脅到大新朝的如畫江山。
出仕是不用想了,當年哪怕有自己和孔永聯袂推薦,皇上都狠心將劉秀拒之門外。如今劉秀跟他哥哥一道殺死了甄阜和梁丘賜,將來不被皇上千刀萬剮已經是幸運,怎麼可能會被招安,然後委以重任?至於自立門戶,照目前態勢,恐怕是早晚得事情。所以,嚴尤發誓自己必須儘快將此子斬殺,防患於未然。
「報,大司馬,賊人聽聞將軍率部趕至,立刻離開宛城,撤往白河口!」幾名斥候快馬飛奔而至,朝著嚴尤高高地舉起號旗。
「未戰先退,原來劉伯升就這點兒膽子。傳老夫將令,全軍加速,巳辰之交務必趕到白河口!」 嚴尤的臉上,立刻湧起了幾分驕傲,揮揮手,大聲吩咐。
「諾!」周圍的將領挺直了胸脯答應,隨即各自下去催促部屬,加速前進。比預計足足提前了半個時辰,就趕到了白河渡口。
綠林軍已經過河而去,渡口處,一片狼藉。命令弟兄們先原地休息,嚴尤縱馬衝上河畔的一座土山,舉目四望,只見荒草連天,殘雪點點,一片蒼涼。而腳下不遠處白河水,則奔騰咆哮, 巨浪滔天,宛若一頭怒龍,隨時準備將膽敢過河者吞落於肚。
「小輩,半渡而擊,你倒是沒白聽老夫的課!」猛然發現河對岸處的幾處樹林裡,隱約有寒光閃爍。嚴尤笑了笑,飛快地撥轉坐騎。
作爲新朝最善戰的老將,他絕非浪得虛名。匆匆一瞥就已經斷定,叛軍被自己嚇得落荒而逃乃是假像。真實況情況則是,叛軍在河對岸布下了重兵,準備趁著自己麾下兵馬渡河渡到一半兒之時,給自己兜頭一棒!
此等雕蟲小技,在西秦一統六國前,就已經被用爛了,如何能瞞得過嚴尤?當即,他就開始調兵遣將。然後不緊不慢地尋找渡船,架設浮橋,準備將計就計。
第二天一大早,浮橋架設完畢。嚴尤立刻命令陳茂帶三千精銳作爲前鋒,徒步快速過河。果然,還沒等三千弟兄走過一半兒,耳畔忽然傳來一陣號角,緊跟著,上萬伏兵,從對面河灘兩側密林中蜂擁而出!不用分說圍住陳茂所部,大開殺戒。
陳茂也是百戰之將,臨危不亂。立刻將已經過河的弟兄背靠著橋頭擺開陣勢,與數倍於己的「反賊」捨命相搏。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大漢光武卷一少年遊上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大漢光武卷一少年遊下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大漢光武卷二出東門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大漢光武卷三關山月上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大漢光武卷三關山月下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大漢光武卷四水龍吟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大漢光武卷五帝王業
79折
特價300元
加入購物車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