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華(京夫子)文集 卷三:儒林園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儒林園,曾是囚禁知識分子的天牢,亦是中國近代知識分子的命運縮影
以真實事件為依託,融南北城鄉各階層人士在歷次政治運動中的悲歡遭遇,
群覽眾生,有笑有淚,是一部東方版的《齊瓦哥醫生》,
亦是近代中國傷痕文學的代表作。
儒林園,曾是封建王朝用以囚禁知識分子的天牢,幾經盛衰,陰氣終年不散。
沒想到舊獄新監,1965年,竟成了「儒林團首都高校勞教營」……
這裡專收被大學教授們視作「本文化希望所在」的各校高材生們,
他們是社會主義獨裁制度下的「思想犯」。
於是冤魂徘徊的天牢舊獄,在現代青年學子的進駐下,出現一系列的鬧鬼事件,現代的大學生竟然與古代帝王刀斧下的儒生們廝混在一起⋯⋯
小說透過八位不同地域、階層、背景的青年學生人物,帶出了在深遼廣闊的政治文化背景上,幾代知識分子面對各種大環境磨難所展現的人格特質以及因應時代變化所面臨的抉擇和生命歷程傷痕。
即便逃出了那座監牢,這群青年身上仍帶著儒林園的傷殘,心靈上仍然籠罩著儒林園的陰影⋯⋯
全書以一至今鮮為人知的真實事件為依託。融古代詩詞文賦、北方歌謠、江南絲竹為一體,聚北國風光、南國錦繡、邊陲景物為一圈,時而令人捧腹,時而催人淚下,亦是近代中國傷痕文學的代表作。
名人推薦
訪談推薦
《儒林園》寫的是中國當代知識分子的命運,亦即我自己和同輩朋友們的命運,當然範圍要廣闊得多。有人說《芙蓉鎮》類似國畫的工筆加寫意,通過一村一鎮為時代縮影; 我想《儒林園》則類似水墨畫的大潑墨,大色塊,以一群年輕大學生的青春奇遇,集南方北方、城市鄉村、內地邊陲各個階層小兒女的生死恩怨於一園,來寫風雲詭譎的大時代,大變遷。──摘自作家應平書〈訪古華談「儒林園」〉
《儒林園》這部鉅作中所描寫的種種情節,很可能就是作者自己本身的遭遇,即使不是作者自己的現身說法,也是他和他親近的朋友目睹的真人實事,我們不可以一般讀小說的心情來看它。……它的貢獻遠遠超過一般的小說。 ──摘自前政大東亞所教授葉伯棠〈傷痕文學的代表作──儒林園〉
目錄
前 言
序 曲 省委書記難唸的經
第一章 群賢畢至
第二章 儒林風采(一)
第三章 儒林風采(二)
第四章 笛妹,笛妹
第五章 老佛爺等
第六章 時局
第七章 太湖風月
第八章 歸來兮!阿房宮
第九章 情書,奸細
第十章 鬼域
第十一章 首長,你是誰
第十二章 師大之花
第十三章 公堂一瞥
第十四章 燕山雪,滇池月
第十五章 帝王風流
第十六章 蘭亭會,沈園戀
第十七章 今世又梁祝
第十八章 壯哉!師爺
第十九章 「贓物」
第二十章 好萊塢博士日記
第二十一章 母親情愫
第二十二章 魂繫武夷山
第二十三章 北京奇觀
第二十四章 幸會,幸會
第二十五章 酷刑與思考
第二十六章 遲來的尾聲:走出儒林園
序/導讀
前言
清末民初大政治家梁啓超先生有言: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説。更有其著名論斷:六經不能教,當以小説教之;正史不能入,當以小説入之;語錄不能渝,當以小説渝之;律例不能治,當以小説治之。
一百多年過去了。我們今天應客觀理解先賢此種對新時代新小説的倚重與寄望,而非將小説視爲「治國平天下」的丹方。畢竟中國不是因小説而能再造的。但中國小説如三國、水滸、紅樓、三言二拍等經典名著,卻又的確記述了時代變遷、家國興衰、史詩歌吟,為後人留下了活生生的人文景觀、眾生萬象、歷史圖卷。小説的此種功能是任何其它文字著述或藝術形式所不能替代的,是怎麽評價都不過分的。中、長篇小説更是衍生其它藝術門類如戲曲、歌劇、話劇、舞劇、電影、電視、美術作品的母本,所謂先有名著,後有名劇是也。
當代小説名家古華正是這樣一位描繪時代風雲變幻、紀錄人世悲歡沉浮的能手。縱覽他將近六十年來的寫作生涯,大致可概括為三個階段:從發表第一篇小説的一九六二年至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一九七七年,是他習作小説的幼稚蒙昧期;從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八年,是他以《爬滿青藤的木屋》、《芙蓉鎮》、《浮屠嶺》、《貞女》等小說為代表的破繭、收獲期;一九八八年客居加拿大至今,創作了被譽爲「京夫子現代傑出歷史小説系列」,如《西苑風月》、《夏都誌異》、《血色京畿》、《重陽兵變》,以及《儒林園》、《北京遺事》、《古都春潮》、《亞熱帶森林》等長篇說部,則是他真正的翰墨耕耘豐穫期了。
古華的生平可謂篳路藍縷、風雨兼程,甚至有些傳奇。他童年失怙,求食求學,求知求生。出身「官僚地主家庭」的他,誠惶誠恐渡過了新中國所有的政治運動:土改、鎮反、合作化、反右派、大躍進、反右傾、大饑荒、四清運動、十年文革浩劫,直到改革開放搞活經濟,…… 他的身分也隨著這些運動發生各種變化。在長達二、三十年的歲月裡歷經劫難、孜孜不倦,跋涉於寫小説以改變命運的艱辛旅程。從小乞丐、小炭伕、小牧童、小黑鬼、「政治賤民」、農場工人,到地區歌舞劇團編劇、省文聯專業作家、全國作協理事,到掛名第七届全國政協委員,再到美國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到加拿大卡爾加里第十五届冬季奧運會藝術節作家周,之後定居溫哥華至今。此種從鄉村到城市、從省城到京城、從中國到外國的人生經歷,對一位小說家彌足珍貴。
迄今爲止,古華發表、出版以小説爲主的各類著作逾一千一百萬字,主要作品已有英、法、德、義、俄、日、韓、荷蘭、匈牙利、西班牙等十餘種譯本,并被拍攝成電影、電視劇上映,還曾被改編成歌劇、評劇、越劇、漢劇、楚劇、祁劇、莆田戲等劇目上演。
海内外文學批評家對古華的作品有過諸多評論:
中國著名評論家雷達說:歷史的不幸產生出文學的奇葩。
另一位著名評論家馮牧說:一般小說多寫了大時代下面小兒女的恩怨,古華的小說則是經由小兒女的恩怨寫了大的時代。
北京大學老教授、詩人謝冕說:每年編選當代文學教材,重印《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一書,《爬滿青藤的木屋》長達兩萬多字,我們一直保留著。
英籍漢學家、《芙蓉鎮》英文版譯者戴乃迭女士說:古華豐富的作品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但古華並不像有些中國作家那樣直接描寫真實生活中的真實人物,他對中國現代各階層人物都作了大量的觀察後,才塑造出那些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
古華一九八八年定居溫哥華後,潛心耕耘的「京夫子現代歷史小説系列」,在臺北《中央日報‧副刊》連載十六年之久,一直為中、老年讀者逐日追蹤閲讀,廣受好評。誠如前《中央日報》副刊主編、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林黛嫚所説:京夫子的系列著作叫好叫座,包括《北京宰相》、《西苑風月》、《夏都誌異》、《血色京畿》、《重陽兵變》等,人物形象飽滿,語言對白蘊含智慧,歷史大關節的敘述氣勢磅礴,微觀小場景的描繪細緻入微,許多讀者追著讀,認爲中共的當代史總算有了一部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般令人拍案叫絕的新演義(見林黛嫚著《推浪的人》一書,第二百零六頁)。
本文集共十六卷,長篇說部《重陽兵變》原擬作第十七、十八卷,因係三民書局版,未及收入。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