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與認同:灣生鈴木怜子及《南風如歌》研究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本書以灣生鈴木怜子所著回憶錄《南風如歌:一位日本阿嬤的臺灣鄉愁》為研究對象,討論灣生在臺日歷史上的意義與重要性。首先探討殖民地臺灣的在臺日人與灣生的生活經驗與情況,以鈴木怜子家族為討論中心,再分析「引揚」的集體記憶與離散的敘事問題。進一步詮釋分析回憶錄時,以敘事學理論討論書籍編排、人物形象、文化再現,且運用「敘事認同」的理論觀察,指出「灣生」的身分建構、國族認同與敘事意義呈顯多重混雜的敘事認同現象。本書凸顯灣生研究的歷史意義與詮釋的多元視角,包括重思「灣生」一詞與臺日歷史上的定位。透過灣生鈴木怜子與《南風如歌》,勾勒家族歷史的脈絡,亦有回憶錄的各種閱讀架構,期許能厚植臺日研究的底蘊,發揚臺日文學與文化的淑世意義。
目錄
推薦序 從單一的形象解放灣生 1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5
第三節 研究範疇、方法與名詞解釋 20
第四節 全書架構與研究進程 31
第二章 灣生的集體想像與記憶書寫 35
第一節 殖民者與出生於殖民地者 35
第二節 從個人到群體:引揚的集體記憶與離散敘事 48
第三節 鄉關何處:戰後灣生創作 57
第三章 《南風如歌》之成書過程與書寫策略 67
第一節 成書始末及創作觀 68
第二節 敘事觀點與策略 81
第三節 人物形象的刻劃 88
第四節 再現文化差異 101
第四章 《南風如歌》之敘事認同分析 111
第一節 殖民地臺灣的成長敘事 112
第二節 戰後的臺灣書寫與反思 122
第三節 臺灣與日本國族認同敘事 134
第五章 結論 149
後記 155
參考書目 159
附錄
一 鈴木怜子(すずきれいこ)年表 179
二 如何歌頌南風:與邱慎談鈴木怜子 185
圖表目錄
表2-1 一九二九年四月與一九三三年六月《臺灣時報》人口調查比較 38
表2-2 《臺灣日日新報》所載中島道一的任職資料 39
表2-3 中島道一刊登篇目一欄表 43
表2-4 戰後引揚七期彙整表 50
表3-1 《南風如歌》文化差異的再現 101
表4-1 在臺日人中島道一故鄉認同的敘事模式 138
表4-2 灣生鈴木怜子故鄉認同的敘事模式 145
圖1-1 章節架構圖 31
圖2-1 一九二九年四月《臺灣時報》人口調查 37
圖2-2 一九三三年六月《臺灣時報》人口調查 38
圖2-3 臺北商工會一級議員開票結果 42
圖2-4 中島道一一九一二年從日本九州外派至上海 45
圖2-5 中島道一一九三一年從上海至臺灣臺北 45
圖2-6 中島道一全家一九四八年從臺灣臺北至日本東京 46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5
第三節 研究範疇、方法與名詞解釋 20
第四節 全書架構與研究進程 31
第二章 灣生的集體想像與記憶書寫 35
第一節 殖民者與出生於殖民地者 35
第二節 從個人到群體:引揚的集體記憶與離散敘事 48
第三節 鄉關何處:戰後灣生創作 57
第三章 《南風如歌》之成書過程與書寫策略 67
第一節 成書始末及創作觀 68
第二節 敘事觀點與策略 81
第三節 人物形象的刻劃 88
第四節 再現文化差異 101
第四章 《南風如歌》之敘事認同分析 111
第一節 殖民地臺灣的成長敘事 112
第二節 戰後的臺灣書寫與反思 122
第三節 臺灣與日本國族認同敘事 134
第五章 結論 149
後記 155
參考書目 159
附錄
一 鈴木怜子(すずきれいこ)年表 179
二 如何歌頌南風:與邱慎談鈴木怜子 185
圖表目錄
表2-1 一九二九年四月與一九三三年六月《臺灣時報》人口調查比較 38
表2-2 《臺灣日日新報》所載中島道一的任職資料 39
表2-3 中島道一刊登篇目一欄表 43
表2-4 戰後引揚七期彙整表 50
表3-1 《南風如歌》文化差異的再現 101
表4-1 在臺日人中島道一故鄉認同的敘事模式 138
表4-2 灣生鈴木怜子故鄉認同的敘事模式 145
圖1-1 章節架構圖 31
圖2-1 一九二九年四月《臺灣時報》人口調查 37
圖2-2 一九三三年六月《臺灣時報》人口調查 38
圖2-3 臺北商工會一級議員開票結果 42
圖2-4 中島道一一九一二年從日本九州外派至上海 45
圖2-5 中島道一一九三一年從上海至臺灣臺北 45
圖2-6 中島道一全家一九四八年從臺灣臺北至日本東京 46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