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_李珠珢主場日記

時令幸福:獻給你的四季慢活指南,在24個節氣裡點亮日常的心動瞬間

  • 79 356
    450
  • 分類:
    中文書心理勵志自我成長生活哲學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金信志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繪者:薛慧瑩 追蹤 ? 追蹤繪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繪者新書通知。
  • 譯者:張召儀
  • 出版社: 大好書屋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5/12/04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內容簡介

──首刷限量贈送{收藏四季的溫柔}薛慧瑩插畫年曆卡──

幸福並不遙遠,而是藏在應時而生的事物裡⋯⋯
將平凡的一年轉化為24次機會,重新感受因時令而生的幸福!
獻給在快轉生活中感到茫然的你──
讓我們既有「享受當下」的勇氣,也能預約「明日份的快樂」。
這本慢活指南,陪伴你走過四季,找回簡單純粹的喜悅。


◎來自大自然的邀請,用「24節氣」重新定義四季
帶你用更細膩、更深刻的眼光體會一年的流轉

「生活總是讓人疲憊,我迫切地渴望心靈有所歸依。」

曾經,作者金信志也和我們一樣,在高速運轉的都市中被消磨殆盡。厭倦了追趕時間的生活後,她按下暫停鍵,重新學習「如何度過自己嚮往的時光」。
金信志不尋求深奧的哲學,而是轉身走入最熟悉卻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四季之中。她開始主動為生活埋下「期待的種子」,把一年一度的櫻花、夏夜的電影節、秋日的宮苑漫步,都變成專屬於自己的年度約定。這才發現,當我們願意主動將眼光從「該做的事」轉向「想做的事」,幸福便會如約而至。

✦能為我騰出空檔、安排出生活節奏的人,從來就只有我自己。
✦比起印在日曆上的節日,我更喜歡以花開的日子作為紀念。
✦真正支撐生活的,不是什麼盛大的活動,而是藏在日常裡的點滴喜悅。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其實從來都不平凡。

金信志說:「提早種下這份『時令幸福』,是我與那個『等有空再說』的自己徹底道別後,才慢慢養成的習慣。」這本書,就是她主動走出茫然、與自然重新校準的溫柔記錄。在字裡行間引導你,不再被時間追趕,學會凝視當下,並在季節的細微處,找到安頓自己的力量。

◎將平凡的日常,轉化為期待與喜悅
72項時令提案,打造專屬於你的「節氣行事曆」

本書以72項時令提案回應人們對「慢活」與「儀式感」的深切渴望,不僅提供心靈慰藉,更是一本實用的生活指南,引導你為自己播下「期待的種子」,在每個平凡的日子裡,收穫獨一無二的時令幸福。
書中每一章節末的「時令課題」,正是這份生活提案的具體實踐。這些溫柔的提醒,邀請你打開感官,展現行動,在季節的流轉中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回憶。

★春,在雨中甦醒・播下溫柔的期待
✦ 祕密行善:在立春這天,像古人一樣「偷偷地」為某人做一件善事,體會不為人知的溫暖。
✦ 認領一棵樹:在清明時節,於巷弄或步道上選定一棵「我的樹」,並在未來一年持續觀察它的細微變化。

★夏,在豔陽下成長・練習舒展與休憩
✦ 執行「晴日休假」:在立夏時節,挑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拋開一切,大膽地給自己放一天「只因天氣好」的假。
✦ 尋找觀雨祕境:在小暑的雨天,找一處能躲雨的屋簷或窗邊,享受一場適合「凝望雨景發呆」的愜意時光。

★秋,在露水中成熟・沉澱內心的豐收
✦ 為心靈曬太陽:在處暑時,帶著被濕氣浸透的心走到戶外,讓溫和的陽光與微風將煩憂一併晾乾。
✦ 研究橡實:在白露時節,走入秋日森林,像個探險家般尋找並分辨有趣的「橡果六兄弟」。

★冬,在季風裡沉潛・收藏溫暖的記憶
✦ 尋找「喜鵲餐」:在立冬時,抬頭找找看柿子樹上是否留有幾顆紅柿,那是人們留給鳥兒過冬的溫暖心意。
✦ 打造祕密基地:在大寒時,為自己準備一處如閣樓般溫馨的冬日祕密基地,一個可以安靜讀書、沉澱思緒的溫暖角落。

順著時序的篇章,在每一個時節裡,重新發現那些早已存在卻被遺忘的美好。這本書將溫柔地陪伴你,在平凡的日常中,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掌握從容安定的力量。

【誠摯推薦】
小熊媽張美蘭/親職作家
李郁琳/臨床心理師・作家
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曾心怡心理師/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
劉亞菲/繪本譯者
葉怡蘭/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主人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依首字筆畫排序)

「幸福就在四季無聲地變化間,點點滴滴的日常裡;透過這本書,活出你所嚮往的時光,幸福如影隨形。」──洪培芸/臨床心理師、作家

★韓國Yes24網路書店Top 100蟬聯三週,讀者星評9.9顆星!

「為了記住而記錄的金信志作家,透過散文隨筆寫下關於『時令幸福』的故事,傳達此時此刻能感受到的微小喜悅。當二十四節氣來臨時,讓我們直視眼前的幸福吧,為生活再添一筆單純的快樂。只要不錯過時令景色,就足以把幸福留在身旁。」──李珠恩/韓國網路書店Yes24散文類書PD

「透過這本書,我第一次學習到二十四節氣。每年都會感受到四個不同的季節,但隨著節氣的腳步,能更具體地感受到氣候、天空、風和空氣。感謝作者讓我明白了幸福在於時令,這是一本放在書架上,一年卻要拿出二十四次的書。每一次翻開,幸福的感覺就會湧上心頭。」

「懂得分辨節氣,自然就變得更加有趣,生活也變得更為豐富。作者的文筆紮實,讀起來十分流暢。」

「有些活動屬於時間限定,每逢節氣來臨時,就把當下的感動收藏起來。俗話說幸福不在於強度,而是頻率。別為了未來而犧牲現在,從日常的每一個瞬間累積幸福吧!」

【本書特色】
1.融合自然散文、文化風俗與生活哲學:結構清晰,引導讀者跟隨自然的腳步,循序漸進地走完一整年。
2.溫暖的共鳴與療癒:作者以真誠質樸的文字,分享個人從迷惘到自癒的心路歷程,讓每個在生活中掙扎的讀者都能找到共鳴。
3.高度的實用性與互動感:每篇章末的「時令課題」,將閱讀轉化為行動,鼓勵讀者打造專屬於自己的「節氣行事曆」。

作者

金信志(김신지)
出生在炎熱的小暑時節,喜歡初夏。渴望隨著季節的腳步前行,在人生的空白頁上敘寫自己熱衷的事物。從事雜誌編輯工作,後來陸續在《PAPER》、《AROUND》、《大學明日》等媒體上撰文,並經營趨勢平台「Careet」。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最終選擇了離開公司自立。如今,終於感受到時間完整地屬於自我,正在練習「如何度過自己嚮往的時光」。最喜歡在旅遊所經之處,暢飲一瓶早安啤酒。著有《我決定記錄下來》、《平日也是人生》、《愛己所愛是興趣》(暫譯)等。
為了記憶而記錄,以在日常生活中劃重點的心態,經常拍照並寫下隻字片語。熱愛生活、用心工作,追求靈活地運用各種記錄,思考著該如何才能在生活裡放鬆一些。「做到這樣就夠了」、「勝敗乃兵家常事」,努力想對自己和他人說出類似的安慰。喜歡微小而容易被錯過的事物,「若能好好記住今日,明天就會讓人倍感期待」,帶著這樣的心情,把每一個美好的瞬間集結成冊。夢想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一間海岸民宿的主人。

譯者

張召儀
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偶然跌進一張由韓文織成的網。後赴首爾進修,鍛鍊體力也激盪腦力,於韓國成均館大學成均語學院結業。
曾於出版社擔任編輯,享受融解文字的樂趣;現為韓文譯者,細細敲打一格格寂靜。
譯有《我不是懶,而是在充電中》、《給大人的童話心理學》、《你的愛情需要人間清醒》、《過去留下的憂鬱,未來帶來的焦慮》等。
jaynechang1110@gmail.com

目錄

序/編製屬於你的節氣行事曆

Chapter 1 春,在春雨中甦醒的季節
[立春]春回大地,欣欣向榮:立春,純粹的想望
[雨水]我們的相遇,永遠是春天:雨水,早春蔬菜正當季
[驚蟄]甦醒了嗎?回應大自然提問的時間:驚蟄,迎春的懶腰
[春分]藏在綠木枝椏裡的春訊:尋春散策
[清明]錯過此刻,就要再等一年:清明時節的花餅遊戲
[穀雨]遠望春山,總會想起那個人:應季的山景與芹菜煎餅

Chapter 2 夏,在豔陽下成長的季節
[立夏]五月的雪:在翠綠中綻放的白色花苞
[小滿]貴在主動:不輕不重的問候
[芒種]梅雨前的準備:無論什麼活動,都移到戶外去吧
[夏至]日不落,我們亦不倦:新馬鈴薯配啤酒
[小暑]下雨時,有想去的地方嗎:望著雨發呆
[大暑]消暑的八種方法:休憩的姿態

Chapter 3 秋,在露水中成熟的季節
[立秋]與小燕子的相遇:觀雲賞燕的最佳時節
[處暑]將濡濕的心攤在陽光下晾乾:適合曝曬的時節
[白露]到森林裡尋找橡果六兄弟:研究橡實的季節
[秋分]涼爽的日子,不管去哪都好:秋分時,桂花樹香正當季
[寒露]貼近季節的幸福:久違的散步
[霜降]跳上火車,抵達秋季的終站:最後的賞楓時光

Chapter 4 冬,在大雪裡冬眠的季節
[立冬]準備度過漫長的冬季:留給鳥兒的柿子
[小雪]在冬季,要種下什麼樣的快樂呢:接納萬物的心態
[大雪]雪是大麥的棉被,也是我們長久的喜悅:雪人巡禮正當令
[冬至]漫漫長夜,回顧過去的許多美好瞬間:促膝長談的最佳時機
[小寒]寒冬攤開的絕景:探鳥賞雪的季節
[大寒]為自己而活的人生:冬天的祕密基地

序/導讀

前言

序/編製屬於你的節氣行事曆

不曉得從何時開始,我的心開始順著四季萌芽生長,成為了如今對節氣的珍視與喜愛。
小時候,我住在一天只有幾班公車經過的鄉村,唯一的願望,就是能前往更寬闊的城市。當時,我只覺得自己的住處擁擠狹窄,卻不曾意識到,門外的自然是如此地廣闊無垠。十九歲那年,我來到首爾這座城市,在一戶又一戶的老舊房舍間遷移,度過了二十多歲的時光。那時,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事,莫過於在這處城市擁有屬於自己的落腳處。生活總是讓人疲憊,所以無論在哪裡、以何種方式,我都迫切地渴望心靈有所歸依。首爾的一切盡是陌生,我唯一熟悉的,只有年復一年的四季流轉。
就像多年的老友一般,季節總會熱情地招呼我,提醒我看看窗外的景色:「櫻花盛開了呢」、「最近的涼風很舒服喔」、「楓葉開始染紅了」、「快看,外面正下著細雪」。在忙碌的日常裡,它舉重若輕地為我劃出一道空白,讓我得以獲得喘息。看著眼前的時令更迭,因後悔而滯留於過去,或者因焦慮而飄向未來的心,也能瞬間回到當下。在實現夢想的過程裡,身心有時快被消磨殆盡,但是,當我漫步在四季的絕景中時,內心便不再有過多的奢望。人在福中不知福──或許,這就是我那些年未曾領悟的真理。
假如幸福並不遙遠,而是藏在應時而生的事物裡,那麼,我願意在每一個春夏秋冬,細細地體會「時令幸福」。這份心意和渴望,也逐漸擴展成對時節的珍惜。春回大地,就安排賞花應景的活動;夏日炎炎,就前往藍天最美的地方。在過去的著作裡,我也多次提及「順應時節」的概念:

就像當季的水果與食物一樣,風景也有所謂的「當季」,以及在特定時節最適合從事的活動。(中略)
在字典裡,「當季」的意思是「適於季節」,也就是「應時」。
應時,比起「當季」這樣的說法,似乎更準確地觸及內心的某個角落。
梅雨過後,西瓜的甜味便淡了許多,果實一旦過於成熟,就會開始變得軟爛。現在的時節,最適合安排什麼樣的活動呢?我希望像站在水果店前挑選當季水果一樣,仔細凝視眼前的日常。──《平日也是人生》(평일도 인생이니까,暫譯)

順應時節生活,意味著仔細感受四季變化,隨時留意當下值得珍惜的喜悅。沐浴在陽光底下,微風徐徐吹來,這樣的時節最適合做些什麼呢?下雨的日子、飄雪的天氣,又最想待在哪裡呢?如此思考著生活,眼前就不再是「該做的事」,而是「想做的事」。在自己喜歡的事物前加上「當季」或「應時」兩個字,一切就變得更加享受:應時散策、當季浪漫、應時旅行、當季興趣、應時相聚、當季禮物、應時休憩、當季風景……等。
年復一年,四季總是反覆流轉,而行事曆上,自然也出現一些每年都會重複的「年度活動」。晚春時,北上送別最後一場櫻花;參加茂朱山谷影展,尋找六月的夏夜浪漫;走進秋日的昌德宮後苑,在楓葉染紅的石徑小路上漫步。訂出屬於自己的年度活動,生活彷彿就變得更加享受。於是,我開始期盼春天降臨,也渴望夏天到來,透過這些簡單的儀式,為四季留下獨一無二的紀念。
後來,我會在新年的起始,攤開一整年的月曆,寫下每個時節的「時令幸福」。五月計畫前往的地點、七月適合進行的活動……藉由這樣的方式,提前在生活裡埋下「期待的種子」。單是留心自然的變化、跟隨季節的步伐,就能感受到自己對生活的認真。我想,人生的各種課題,最終仍會回歸核心:「什麼才是幸福?」而我的幸福,就常駐在時令與自然之間。
在我決定提筆撰寫關於「時令幸福」的文章時,曾苦惱該以四季為單位,還是用月分來劃分。最後,我注意到所謂的「節氣」,也就是每個月兩次,低調標示在日期下方的那些名詞。我翻閱字典,查找節氣的定義,基本釋義為「將一年分為二十四等分,作為季節的標準」;而在這個定義之下,還有另外一層解釋:「一年之中,最適合做某件事的時機或時刻」。當下的我眼睛一亮,因為這些名詞,正是我打算書寫的內容!於是,我開始深入研究二十四節氣,了解得愈多,心中就愈是雀躍,迫不及待想把這些故事分享出去。
節氣是將太陽行走的腳步,細緻地劃分為二十四段的季節曆法。每個節氣都被賦予了獨特的名字,如雨水、驚蟄、芒種等,反映出當季氣候或動植物的生長節奏。觀察節氣,人們可以預測春天何時降臨、酷暑何時消退、初霜何時落下,並循著四季的更迭來播種、除草和收割,用當季食材調養身心,照料家園內外。古人深知萬物皆有「時」,他們配合太陽的運行調整作息,過著簡單且樸實的生活。
在寫這本書的過程裡,我第一次嘗試配合節氣走完一年。其實,節氣從來沒有消失過,只是一直被大眾忽略,如同一封來自先人的信,從來不曾被拆封。如今,我開始細讀其中的故事,愈是深入探索各節氣的風俗、諺語及飲食,一年的輪廓就變得愈加清晰。按照節氣過日子,等於不只侷限在四季,而是用「二十四個季節」去細細體會一年。換言之,只要不錯過眼前的時節,每年就有二十四次機會,因時令而感受到幸福。
這本書,寫給那些忙碌於生活,總覺得錯過了什麼的人;也寫給那些想好好迎接四季,卻不知該從何著手的人。我希望在每個不同的時節,都能為讀者遞上一封溫暖的信。此外,在每篇文章的結尾,我都以後記的形式,標出一些「時令課題」,幫助讀者更具體地感受流轉的季節。在翻閱往年相簿時,每個人心中認定的美好瞬間不盡相同,因此,就算這些內容大多是我所在之地的氣候與故事,我也深信每一位讀者,都能藉此找到自己的時令幸福。
願你在日常生活裡,也能經常問問自己:這個季節,我最想做什麼?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美好?願你也能彙整出獨一無二的節氣行事曆,懷著期待與悸動的心,迎接每年的四季流轉。幸福的生活,其實無須刻意營造,一切早已藏在大自然裡──每一次的季節輪替,都是一份值得細細拆封的禮物。

試閱

◎認識節氣

◆二十四節氣屬於陽曆,而非農曆
二十四節氣是根據天文現象觀測而來,屬於一種科學曆法,目的在於掌握太陽運行所帶來的季節變化。這套曆法是以太陽的視運動(即從地球上看似的移動)為基準制定,許多人誤以為是遵照農曆,但實際上是依循陽曆的標準。

◆節氣不只有「一天」,而是持續約半個月的時間
我們常聽到「今天是立春」這樣的說法,誤認為節氣是指某個特定的日子。然而,節氣指的是太陽到達黃道上的某個十五度分界點,並以下一個節氣作為終點。換句話說,節氣代表的是一個範圍,而不是特定指某一天。因此,日曆上所標記的日期,實際上稱為「入氣日」,也就是節氣的開端。

◆因地制宜的季節曆法
二十四節氣源於中國古代,經過歷代先人的調整與修訂,結合各地風土氣候,成為農事與生活的重要依據。在韓國,由朝鮮時代的世宗大王編纂了集天文學大成的曆法書《七政算》,進一步修訂節氣,使其更加符合漢陽(今首爾)的地理與氣候。而台灣使用的節氣制度來自中國清朝的「時憲曆」,後來在民國時期進一步標準化。二十四節氣的時間與名稱在台灣與韓國基本一致,但由於緯度與氣候不同,對節氣的體驗與解讀有所差異。

──Chapter 1 春,在春雨中甦醒的季節

|立春|
2月4日前後
春暖花開,一年的第一個節氣

◎春回大地,欣欣向榮:立春,純粹的想望

經過漫長的寒冬,春天的腳步終於近了。
一年之中,我們會迎來四次「入節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換句話說,無論我們身處何地,都會一同迎接季節的起始。不早也不晚,大家並肩越過那條看不見的季節分界,然後彼此分享:「今天是立春呢!」這樣的瞬間,總是讓人感到溫暖。
昨日登上後山,第一次聽見今春五色啄木鳥啄擊樹幹的聲音。在靜謐且寬闊的樹林裡,那陣陣的敲擊聲,彷彿正在敲響春天的大門。
立春時節,踏上散步的小徑時,總能透過聲音提前察覺鳥兒們的活躍。溪畔的斜坡上,粉紅鸚嘴們穿梭在灌木叢間,吱吱喳喳地熱鬧交談,聲音大得幾乎要讓人耳鳴。明明整日膩在一起,為何還有這麼多聊不完的話題呢?灌木叢的新芽尚未冒出,正好得以窺見那些圓潤可愛的身影,因此,我刻意放慢步伐,靜靜用目光追隨牠們晃動的尾羽。春風從南方輕拂而來,喚醒沉睡的花朵。老家的庭院裡,那些在寒冬中事先醞釀好春意的水仙花,應該也正準備綻放吧?

像是在凍土中翻找過冬用的薺菜一樣,我把「春」這個字逐一拆解,仔細地推敲其意。翻閱甲骨文,會發現「春」字的原型,是由「艸」(草木)與象徵幼芽破土而出的「屯」,加上溫暖的「日」(太陽)所構成。換句話說,「春」這個漢字,蘊含著幼苗在和煦的陽光下生長之意。找出這些藏於字裡的圖像,感覺就像把宣紙放在古人的畫上跟著描繪。

雖然名為「立春」,但二月的寒意仍未散去,因此,有些人忍不住抱怨:「這哪裡像春天?」也有人對節氣產生質疑,覺得根本不準。其實,「立春」並沒有問題,之所以在體感上有差異,是因為二十四節氣最初源於中國的周朝,根據華北地區(今黃河流域)的氣候制定,各地的環境多少有些不同。然而,這樣的差異,也衍生出特別的意義。
對我而言,每一個入節氣,都是一段「送別」與「迎接」的時間。立春的到來,意在提醒我們好好地向冬天說再見,準備迎向春日的懷抱。若有尚未享受到的冬季樂趣,不妨趁最後一場雪的機會補足,而初綻的花信,就像是春日捎來的問候:「這一季,你想經歷哪些喜悅呢?」

自從發現二十四節氣是太陽一年踏出的二十四個步伐後,我便開始把節氣當作「與太陽的約定」。太陽從不失約,總是準時地跨出每一步,推動季節的更替。若能理解這層意涵,在寒氣未退的立春之日,就會想起太陽每年不變的承諾,靜靜等候那份如約而至的溫暖。
白晝愈來愈長,春天即將降臨。
雖然二月初仍有可能降下大雪,清晨的氣溫也會驟降,讓「立春」兩個字顯得有些尷尬。不過,自冬至以後,陽光就一點一滴地放慢腳步,開始重新為地球加溫。其實,地球就像一棟非常寬敞的房子,想讓屋內的空氣變暖,自然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只要靜靜等待,就會逐漸感受到暖意。距離冬至過了一個半月,大地將再次回春,因此,古人習慣把一年中黑夜最長、日照時間開始回升的冬至稱為「天之春」,而陽光逐漸在地面上蓄熱、為人們帶來暖意的立春,則稱為「地之春」。一年四次的入節氣,意味著新氣象在天地間蔓延。或許地面仍有未融的積雪,但只要輕輕撥開那層雪白的覆蓋,就會發現嫩綠的新芽已悄悄探出頭來──春的氣息,早已在各個不顯眼的角落「始立」。

立春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節氣,因此,古人認為從立春開始,才算是真正迎來新的一年。這一天,流傳著許多祈願驅厄、迎福納祥的習俗。在傳統的「節氣曆」裡,春天與新年的起始恰好是同一天,或許正因如此,人們比平時更需要一份踏實的希望。
作為農事的起點,立春對農夫而言別具意義,他們會透過「觀察麥根」的方式,提前占卜一年的收成。每逢立春,前一年秋天種下的麥子已開始扎根,農夫們會把麥根挖出來看:若有三根以上,代表今年將迎來豐收;若只有兩根,代表收穫平平;若只見一根,今年則有可能歉收。其實,這樣的預測方式,不只是抽籤碰運氣而已,麥根的多寡,透露出麥子能否健康成長,順利熬過寒冬。因此,若根部茁壯,自然就能期待未來收穫滿滿。
預測豐收與否還有另一種方式為「五穀占卜」,更是充滿樸實可愛的意趣。農村裡的人們相信,將豆子、蕎麥、高粱、紅豆等一起放入淺底鍋中乾炒,第一個從鍋中彈出來的五穀種子,將成為當年最豐收的作物。無論是炒的人或在一旁觀看的人,大概都十分焦急,期盼著最先從鍋中彈出來的穀物,是既能果腹、又能賣得好價錢的那一種吧?在眾人灼熱的視線下,種子們在熱鍋裡蹦來蹦去,最後「咻」的一聲飛出鍋外──光是想像,我的手心就跟著緊張到出汗。

在立春這一天,曾流傳著一種「九回作」的習俗。人們相信,當天若能把某件事重複進行九遍,就能招來一整年的好運。例如上學的孩子把千字文讀九遍,砍柴的樵夫湊滿九擔柴,摘野菜一口氣採九籃,編草繩也一次繞九回。不過,當我看到連挨罵也要挨九次時,忍不住笑了出來,果然是完全沒有例外可言呢!但換個角度想,能夠這樣仔細算著次數,認真把某件事做滿九遍,內心肯定蘊藏著希望吧!
若進一步探究節氣的習俗,會發現古人的行為背後皆有深意,就像掀開紙頁的一角,找到藏在下面的答案一樣,忍不住心生感嘆。那麼,「九回作」的習俗,背後藏著什麼樣的訊息呢?為什麼平日做的事,在立春這天就要重複九遍?除了「九」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最大的陽數(過去在東方社會認為奇數屬陽,代表明亮;偶數屬陰,代表幽暗)外,或許還蘊含這樣的信念:只要不投機取巧,踏實完成自己負責的工作,反覆地磨練、累積實力,最終一定能迎來圓滿的成果,為一整年招來幸福。

立春的習俗中,最廣為人知的大概就屬「書寫立春帖」(類似春聯)。迎接新春之際,家家戶戶在柱子或門框上貼的立春帖,字字句句的祈願,就如同一篇篇的短詩。

立春大吉 建陽多慶
春回大地,願吉事降臨;浸染溫暖的氣運,喜事接踵而至。

壽如山 富如海
如高山一般長壽,如大海一般富足。

災從春雪消 福逐夏雲興
災厄如春雪般消融殆盡,幸福如夏雲般層見疊出。

讀著這些詩意盎然的句子,讓人也不禁開始構想屬於自己的立春帖。如果要在「春之門扉」貼上一句迎新語,該寫些什麼才好呢?
若覺得文言文太難親近,不妨用熟悉的白話文,寫一張自己專屬的立春帖。習俗不在於形式上的模仿,而是去體會行為背後的信念,如此才真正具有意義。就像古人那樣,可以自己創造新的句子,也可以借用一段喜愛的詩句。韓國朝鮮時代的成宗,曾對每年張貼相同的立春帖一事批評道:「世上門扉各異,作詩之人何其多」,然後命眾人寫下不同的詩句,張貼在自家的門上。那一年,家家戶戶的門前與柱子上,肯定都貼著風格各異的立春帖吧?此外,當時在宮中也有稱為「春帖子」的習俗,文臣們必須各自呈上新春詩作,而被選定的佳句,將謄抄在以荷葉或蓮花裝飾的紙張,廣貼於宮牆或殿柱之上。由此可見,立春帖不只是討吉祥的字句,更是對新年的展望與期待。新的一年,就該抱有全新的態度,「立春」之所以選用「立」而非「入」,或許也隱含著「為新年立下新希望」的意思。

在各種立春的習俗中,最深得我心的是「積善功德行」,亦即在立春的前一夜,默默為他人做一件善事。人們相信,只要在立春前行善,便能於新的一年裡趨吉避凶,而行動的基準重在「不為人知」。例如趁夜深人靜時,在溪中擺放可供渡河的石塊、清除路面上的積雪,或者將草藥偷偷放在病人的家門口等。
對我而言,這份推己及人的心意,就是習俗中最溫暖的立春帖。古人們相信「先行善,方得善念」,早已領悟「福報」不是來自祈願,而是身體力行累積出的成果。當然,挖掘麥根預測豐年、同樣的事重複九遍、在紙上寫下新年期許,都是些美好且淳樸的儀式。但是,若有人頂著冷冽的寒風,不辭辛苦地默默行善,只願為世界帶來一絲溫暖,那麼,他所走過的蜿蜒山徑、在溪邊堆出的石橋,不也是一幅又一幅動人的立春帖嗎?趕在天亮前快步返家的途中,他的身旁,或許早已伴隨著「真正的福報」。那一夜,他用善舉燃燒出的暖意,保護自己免受寒氣侵襲;而那份溫暖的心意,也必將一路給予守護,伴其平安走過一生。

新的一年即將展開,每個人的心都朝著同一方向──我特別喜歡古時的這種氛圍。比起投機取巧,古人們選擇踏實地面對生活,為日子添上一點樂趣,也融化了一顆顆在冬日裡凍結的心。願好事降臨、願自己變得更好、願喜事接連不斷……他們將這些願望轉為行動,把希望投注在尚未到來的時光裡。或許,至今我們仍然活在類似的習俗裡,不是延續某種迷信,而是繼承那份善良且質樸的心意。

就像春天總會如期而至,
立春唯一的課題,
在於燃起「不滅的希望」。

「希望」不在於向外找尋,而是在心中緩緩地孕育。立春時節,草木滋養著嫩芽,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希望永不頹靡。
四季流轉,春神再次降臨大地。
此時,不妨為自己加油打氣:「現在,才是真正的開始!」

★立春的時令課題
試著寫出一幅別具意義和韻味的立春帖。
在節氣曆法中,立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假如曾有過半途而廢的計畫,不妨就從這天重新開始吧!
「偷偷地」為某人做一件善事。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77642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304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