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0930_開學語言展

台灣現代詩美學

  • 9 360
    400
  • 分類:
    中文書文學現代詩華文現代詩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簡政珍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書林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2/12/06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以美學觀照台灣現代詩詩史、詩作、詩論的重要論述。

全書共分三部。第一部「美學與歷史的辯證」,以美學檢驗詩史,以語言藝術驗收詩作。不把詩的詮釋套入理論的框架,不以政治意識型態左右詩的歷史定位。第二部「後現代風景」,以後現代雙重視野的精神,審視結構與空隙、意義的流動、意象的嬉戲等。以詩例導引讀者進入後現代主義的堂奧,反襯一般將「後現代主義」簡化成文字遊戲的論述。第三部「美學的歷史跡痕」專注於長詩,以及那些技巧「似有似無」的詩作。前者檢驗詩人的意象敘述能力,後者體現「表象看不出的技巧可能是最高的技巧」。

本書2004年初版,此次增訂/修訂版增添了多位詩人的討論,延伸了幾位詩人的論述,大幅增加了「似有似無的技巧」的篇幅,並完備了本書人名的「索引」。

 

作者

簡政珍

1950年生於金瓜石。台灣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美國奧斯汀德州大學英美比較文學博士。曾任中興大學外文系系主任,亞洲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講座教授。

著有詩集《歷史的騷味》、《失樂園》、《放逐與口水的年代》、《所謂情詩》、《臉書》等十二種;詩、文論集《詩心與詩學》、《台灣現代詩美學》、《電影閱讀美學》、《第三種觀眾的電影閱讀》、《解構閱讀法》、《楞嚴經難句譯釋》等二十二種。

2007年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為其舉辦「兩岸中生代詩歌國際高層論壇暨簡政珍作品研討會」。2008年文津版的《台灣當代新詩史》稱之為「中堅代翹楚」。2019年聯經版的《台灣現代詩史》將其列為新詩百年七名焦點詩人中的一員。

 

目錄

自序    9

【第 一 章】導論─台灣現代詩美學的發展    15
一、物象的觀照    16
二、現實的觀照    20
(一)五○、六○年代    20
(二)七○年代    21
(三)八○年代    25
三、秩序的成長    30
(一)結構的辯證    30
(二)空隙中的美學    33
(三)不相稱的美學    34
(四)意義浮動的疆界    36
(五)「意義」的再定義    38
(六)似有似無的技巧    40
(七)長詩的發展    42

第一部:美學與歷史的辯證
【第 二 章】概念化與超現實經驗─
五、六○年代詩的物象觀照    47
一、論戰    47
二、物象的觀照    49
三、說明性的物象    50
四、糾結曲折的隱喻    53
(一)層層迂迴扭曲的文字    55
(二)意象語法的倒置    57
(三)「崇高」與「痛苦」的基調?    58
(四)「更真實的現實」?    59
(五)真摯性與技巧性    60
(六)「圖象詩」(concrete poetry)的真摯性?    61
五、美學的跡痕    64
(一)詩的純粹性?    64
(二)政治的投影    65
(三)知性的抒情    66
(四)抒情中的知性    67
(五)知情交融    68
(六)物象的哲思    72
六、總結    74

【第 三 章】詩與現實─早期台灣現代詩的現實觀照    81
一、五○、六○年代    81
二、七○年代    86
(一)詩的社會性價值    88
(二)目的論書寫    90
(三)語言的動態進展    92
(四)文字的時間性要素    95
(五)都市裡的放逐    97
(六)隔海的放逐    102
(七)凝視的意象    106

【第 四 章】詩化的現實──八○年代以來詩的現實美學.    145
一、現實美學的基礎    113
二、議論的傳承    115
三、現實與想像的立足點    119
四、現實詩美學    126
(一)比喻的風景    128
(二)意象的毗鄰    133
(三)觀點的轉移    135
(四)「發現」與「發明」    138

第二部:後現代風景
【第 五 章】後現代的雙重視野    145

一、後現代主義發展的流程    145
二、後現代主義的雙重性    147
三、後現代主義與現代主義的關係    148
四、後現代精神概述    150
五、台灣的後現代詩論述    153
六、台灣當代詩論述的新視野    158

【第 六 章】結構與空隙    163
一、結構的辯證    163
(一)預設的結構    163
(二)圖像與結構    164
(三)非圖像的圖像詩    164
(四)圖像詩的自省    167
(五)「有形空白」的結構    170
二、空隙中的美學    171
(一)無形的空隙    171
(二)空隙─詩與散文最主要的區別依據    172
(三)解構的縫隙    175
(四)空隙的戲劇性結構    179
(五)空隙中的「禪」    182
(六)空隙的密度    185
三、詩存在的空隙    187

【第 七 章】意象與「意義」的流動性    195
一、從象徵到符號    195
二、從符徵到符旨    196
(一)符徵─浮動、流動的意象    196
(二)意象的牽連    201
(三)從符徵再界定符旨    202
(四)意象的反思    205
三、詩的意象邏輯    206
(一)無知的美感    207
(二)神秘的應合    208
(三)歧義的美德?    210
四、「意義」的再定義    211
(一)第二層意義    212
(二)「看不出語意」的意義    214
(三)書寫與閱讀的意義(significance)    216

【第 八 章】詩的嬉戲空間    221
一、有形的文字遊戲    224
二、形而上的嬉戲    227
(一)短句的嬉戲空間  

序/導讀

自序

一、

台灣現代詩,從日據時代至今,已經歷將近一個世紀。一般有撰寫詩史傾向的著作,大都以詩社的形成與流變、思潮的湧動,配合時代的興衰為主。如此的撰述可能產生兩種現象:

1. 將「語言」事件簡化成現實事件。以詩例印證時代走向,將詩視為時代的註腳。詩學的研究不是美學的課題,而是歷史學、社會學研究的案例。

2. 以思潮的脈絡追尋詩風的演變,因此刻意凸顯所謂的「前衛」。但所謂的「前衛」事實上是外來思潮的印證,是國外「前衛」理論之後的尾緒。詩的詮釋經常套入理論的框架, 似乎詩的存在只是為了佐證理論的存在。

這並不是說,詩不要現實,不要檢視新起的思潮。事實上,現實題材的書寫是詩人最大的考驗;嶄新的思潮是詩生命力的活水。脫離現實人生的詩人,詩作的成就必然有所侷限。現實的存在是詩作的傍依,遠離現實的天馬行空之作,有時是潛在詩藝不足的隱喻。完全脫離現實的「超現實」寫作,可能是想像貧乏的遮掩,因為最困難、最具有挑戰性的想像是落實於現實,而又不只是現實的複製品。「剔牙」、「馬桶」、政治事件以及類似的題材最具困難度,因此也只有第一流的詩人才能寫出不黏滯於現實,而又撼動人心的想像之作。

但是詩史的撰述並不是在詩作中抽析現實成分,詩作的詮釋更不是將文字還原成現實事件。詩是詩人與現實的辯證,是現實與人生「哲學化」的結果。所謂「哲學」,不是人生的意念化,而是經由意象思維後的提升。詩人以現實為題材,意味對人生的關懷,但正如本書在第三章討論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小說家浩威爾斯(William Dean Howells)寫實主義的觀點:「若是沒有真實處理人生,風格的幽雅、發明的才智、結構的機巧只是多餘的累贅」。寫實主義最大的貢獻是讓文學撇離浪漫主義才子佳人、非常態的人性書寫。但是浩威爾斯苦口婆心地告誡:寫實文學不僅要有倫理觀(ethics),也要有美學觀(aesthetics)。不能進入美學殿堂的作品,不是文學的課題。「反映」人生的積極意義,不只是被動的報導事件,還要讓本身的書寫成為美學事件。

假如現實的書寫是美學事件,詩的詮釋當然不是將作品簡縮成客觀現實的再現,而成為歷史學、社會學的附庸。「前衛」的思潮亦然。詮釋也不是將詩簡化成為既有理論或是前衛思潮的代用品。事實上,在創作上演練理論,對於稍有「知識」的詩人來說,可能易如反掌。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五○、六○年代被稱為「超現實主義」時代,八○年代之後又將作品歸類放在「後現代」的旗幟之下。有些詩人對如此的主義訴求,趨之若鶩。有些批評家,對其中所謂的「前衛」想像驚豔稱奇,而不能在類似的思潮下,洞穿詩人想像的虛實。前衛思潮的戲耍,有時是想像與詩藝不足的障眼法。這也就是為什麼「超現實」的詩風過後,有些詩人已經無法繼續創作,即使有少數作品問世,更暴顯其潛在想像的蒼白。同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詩人針對後現代的「標籤」作詩,以迎合批評家設定的批評藍圖,有些詩人卻能在詩作裡展現後現代細緻的「雙重視野」。

雖然理論是美學底層的支撐,批評家以詩作驗證理論或是所謂前衛思潮,事實上,也是一種簡化,忽視了詩美學應有的豐碩天地。反過來說,若是詩人以理論做為創作的依歸,詩無疑也跳入自我設限的框架,雖然這些理論很「前衛」。如此詩作與詩論交互影響的結果,讓我們對台灣現代詩與詩學有進一步的期待─那是美學的期待。

本書的寫作就是在這樣的「前景」下完成的書寫。歷史與現實是許多創作的動因,但本書所專注的是這些寫作如何轉化現實。有些作品形同口號或是陳情書,有些則是在與現實的辯證下,寫下動人心魂的詩作。關鍵就在於是否穿透美學的生命感。

本書也檢視不同時代湧動的思潮,但同時也注意到在「前衛」思潮下,有些詩作鑿痕畢現,有些則展現了現代生活裡繁複幽微的面向。關鍵在於「前衛」思潮是否和人生作深沈的對話,而使書寫不墜入理論鋪設的「陷阱」。

本書探討台灣現代詩的美學,但也自我期許,希望論述詮釋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美學。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紙本平裝
    • ISBN
    • 9786267193082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16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10/04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