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國:吳錦發政治短篇小說選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想著童年時代祖父告訴過我的,
曾經被日本軍徵調到新幾內亞作戰,
而死在那裡的一個堂伯的故事,我猛地似乎了悟了,
過去生長在這塊大地上的子民們巨大而無奈的哀傷。」
以諷刺、暗喻等方式書寫台灣於八十年代在政治高壓之下,台灣人民該如何以文學暗諷現實,以筆桿對抗槍桿,以自由抵擋肅殺。其中〈烏龜族〉敘述主角因抗拒現實,而如縮頭烏龜躲避躲進夢幻之境,宛如變形記的暗諷趣味;〈叛國〉更是書寫一位日本時代的優秀青年輾轉前往中國受到排擠,又在戰後返台後成為政治犯,晚年則過著隱世埋名的生活,像極了迷你版的亞細亞的孤兒;〈消失的男性〉則書寫在報社工作的詩人,同時是一位賞鳥家。有次在河口賞鳥時遭到海防盤查,讓他心生恐懼,因而產生出要逃離軍事統治下台灣的念頭,讓他逐漸長出羽毛,成為一隻鴨子。
諷刺文學就是一種說反話的文學,將反話書寫成真,讓荒誕成為日常,從而產生一種怪異性的幽默,使壓迫者更顯示出其壓迫性,受迫害的人更顯示出可堪哀憐,足以讓人深感憤怒與同情,更能反應台灣當時的現實!這皆屬該時代年輕知識份子對於台灣政治高壓,與美麗島事件後的躊躇、反省與奮鬥之心境展現。
本書《叛國》共十二篇政治短篇小說,乃收錄吳錦發在戒嚴前後所撰寫,以各種寫作技巧表現出,有關「政治事件」或「政治樣態」之下,台灣人某種獨特且「陰沉」的,或「剛烈」的對國民黨戒嚴政治壓迫的反抗行動。各篇原收錄於過往吳錦發各散本小說集之中,現今將它們集結成冊,完整以單行本方式出版,用以總結吳錦發對這數十年來對國民黨的政治統治,及台灣人對這段政治歷史的態度和性格。
誠摯推薦
尹 立(前高雄市文化局長)
向 陽(國藝會董事長)
朱宥勳(作家)
伊格言(小說家)
胡長松(金鼎獎得主)
陳奕齊(思戴漫育成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陳耀昌(醫師/作家)
張耀仁(小說家,國立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黃信堯(金馬導演)
楊斯棓(《要有一個人》作者)
楊 翠(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藍士博(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執行長)
(依姓氏筆畫排序)
推薦序文
「吳錦發的小說,也就是在回溯改朝換代前的台灣,再度去重溫70、80、90年代台灣人共同的心境,憶起那一代人艱辛的奮鬥。」──宋澤萊(國家文藝獎得主)
目錄
自序/吳錦發
推薦序:大時代台灣青年的覺醒與奮鬥向前──讀吳錦發的政治小說有感/宋澤萊
1.烏龜族
2.黃髮三千丈
3.消失的男性
4.叛國
5.突襲者
6.被迫害妄想症者
7.父親
8.那斜穿過畫面的枝椏
9.被鰻突襲之金魚
10.那個叫托西的傢伙
11.白霏霏的雪啊
12.永恆的戲劇
吳錦發年表/宋澤萊整理
序/導讀
序
大時代台灣青年的覺醒與奮鬥向前──讀吳錦發的政治小說有感
宋澤萊
0、前言
吳錦發的政治小說幾乎都是70、80、90年代所寫的短篇小說,是一種諷刺小說。
台灣諷刺文學的潮流起自於戰後,由吳濁流的〈波茨坦科長〉為開端,經過黃春明、王禎和、楊青矗這些人的開拓,來到了吳錦發這個世代,已經變成一個很大的潮流,也就是俗稱的「鄉土文學」,是戰後台灣最大的一股文學潮流。
當諷刺文學在某個國家大興時,就是這個國家行將要改朝換代的時代。眾所周知,當〈二十年目睹怪現狀〉與〈官場現形記〉出現時,哪怕滿清帝國再厲害,20年後它就滅亡了,難擋歷史進入了另一個朝代。在台灣也是一樣,當吳錦發這些人的諷刺文學成為潮流後,舊有的政權就要傾覆,新的政權就要出現了。吳錦發的政治小說簡單說就是這麼重要!
所以我們看吳錦發的小說,也就是在回溯改朝換代前的台灣,再度去重溫70、80、90年代台灣人共同的心境,憶起那一代人艱辛的奮鬥。
因此,我們先要來談談這些政治小說出現時的政治背景。
一、1980年代前期台灣青年作家的躊躇、反省與前進
1979年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年度。年底,美麗島事件爆發,震動了全島,也震動了整個文學界,敏銳的作家都在暗中感到,台灣正面對著巨變的未來,許多人開始思索:「好了,現在台灣人的政治菁英們都進入監牢了,那麼我們這些在監牢外的作家應該做些甚麼?!」當時,吳錦發剛寫小說不久,年紀大概在25歲左右。
對於年輕一代的作家而言,這個變動馬上帶來一種尷尬,因為許多人心裡都知道,調整筆調的時候到了,但短期之內沒有人能知道正確的筆調是甚麼,大家知道必須努力去摸索與嘗試,但是摸索與嘗試實際上是一種冒險。
原來,整個70年代,文壇所矚目的文學乃是黃春明式的描寫小人物的文學,也就是諷刺文學。這種文學在1977年的「鄉土文學論戰」之後,已經成為文壇的主流。這種文學所描寫的人物幾乎都是經濟的弱勢者,目的乃是揭露社會階級壓迫下的農、工、漁民的貧困問題,大半已經成名的或未成名作家已經累積了大批的素材,正準備大顯身手。可是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卻嚴重地揭示了台灣社會迫切的新問題不是階級壓迫的問題,而是人權匱乏與族群壓迫的問題,簡言之是民主‧族群所聯合起來的問題,再寫貧窮的小人物困境顯非時代之所需。這是年輕一代作家第一個必須考慮的課題。
第二個課題是再學習的問題。自戰後,國府用了35年的時間在台灣青年的身上灌輸了一套外省式的大中國意識,此一瞞騙的、洗腦的意識深植人心,尤其以40歲以內的青年為烈。大半的青年作家從未有機會在教育體制裡學到自己足夠的母語與史地,對台灣的認識不足。很少有人告訴台灣青年作家說:「你是台灣人!」換句話說,青年作家並不具備做為一個台灣人的起碼認識。那麼,重新自我學習才是重要的。在這個時候,寫作反而不是最急迫的差事,聽、看、省思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個課題是勇氣的問題。1979年年底以後,高壓的統治氣氛好像又君臨台灣,很有228的味道。國府擺出了一幅肅殺的面孔,看著文化界的一舉一動。假如你竟膽敢揭發國府的暴政暴行,拆穿新住民殖民統治的事實,那麼蔣經國的秘密警察必然悄然來訪,說不定就置你監牢之中。你想替台灣人出一口氣,那還得看看你有沒有這個膽量!
這些條件限制了台灣青年作家的筆調,使文學青年作家猶豫了很長的幾年時間。所以並不是說美麗島事件一發生,所有的台灣青年作家就馬上提筆上陣加入撻伐國府劣行的行列,或者說馬上就能高舉民主與台灣意識進行創作。有好多穩健的、高齡的作家還得必須等到1992年刑法第100條修正後,才敢大膽創作。
但是,還是有一批青年作家提筆悄悄發難了。這批作家大抵都是30歲左右,而且都屬70年代末期就闖出一些名堂的作家,也即是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後竄起的小作家。由於他們剛剛起步寫作不久,所受的教育是比較傾向自由主義,心靈不像前一代作家那麼憂鬱,自1977年之後,他門也自認是文壇的尖兵,所以膽敢提筆回應大時代的挑戰。這批作家包括了林文義、林雙不、廖莫白、苦苓、劉克襄、吳錦發……等等這些人,他們在躊躇、反省中慢慢前進了。
這時,能把1980年至1985年這段期間台灣知識分子的躊躇、反省與忿怒的怪現狀用小說寫下來,並使之神靈活現的,非吳錦發莫屬!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