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乘客教我的事(修訂版,純文字無添加啾咪文庫本)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在回憶裡,我們都是乘客,到不了站,下不了車,只能一直前進一直前進。」
在真實世界、在夢里、在影視作品或是新聞的邊角,無數張臉孔自報家門一一現身,成為陳夏民筆下的那些乘客。他們與你我沒有不同,可能一樣邊緣,或許也曾暗自啜泣卻必須藏起淚痕;他們所受的苦是你我痛楚的再現或預演——這些容易被粗暴貼上EMO標籤的故事紙條,在陳夏民挪移編輯之下,成為孤獨者為尋找無奈失去的靈魂雙胞胎,而對世界伸出的橄欖枝。
「其實我也傷痕累累的,如果不介意,請和我在一起。」
在真實世界、在夢里、在影視作品或是新聞的邊角,無數張臉孔自報家門一一現身,成為陳夏民筆下的那些乘客。他們與你我沒有不同,可能一樣邊緣,或許也曾暗自啜泣卻必須藏起淚痕;他們所受的苦是你我痛楚的再現或預演——這些容易被粗暴貼上EMO標籤的故事紙條,在陳夏民挪移編輯之下,成為孤獨者為尋找無奈失去的靈魂雙胞胎,而對世界伸出的橄欖枝。
「其實我也傷痕累累的,如果不介意,請和我在一起。」
目錄
前言 假面騎士三號的告白
想被失控衛星擊中的孩子
在十字路口賣花的少年
想回家的人
變成黑泥怪的體育少女
勃發男孩
自稱姊姊的男孩
在火車上哭泣的男人
大便人
卡在時空縫隙的人
徒手挖掘廢墟殘骸的父親
曾有機會成為小學老師的朋友
被收進通訊錄冷凍的人
跌倒的模特兒
與我相濡以沫的人
自稱聖誕老人的肉身菩薩
寂寞手指的主人
哭著講電話的人
來自德州的醉婦
慘遭惡意拋棄的同梯弟兄
那些差點被忘在途中的小事
一人分飾二角的諾曼.貝茲
穿著納粹軍裝的少年
殉難的小王子們
送我手錶的人
佐伯剛雄與其妻伽耶子
對丈夫下蠱的女人
烹煮屍油的人
相對健康的妻子
那些歪歪斜斜卻仍往前的時日
只有彼此的兩人
傘下的那個人
被掏空的人
說他媽媽在台灣當看護的泰國金光黨
跳樓的少年
A Pious Druggie
啟動入魔開關的人
想來台灣幫傭的女孩
很會讀書的魯蛇
追打著鬼的人
害怕回不了家的人
感受到地球座標細微偏移的人們
夢里
撐著粉紅色雨傘的摩西
收拾房間的人
那個笑起來眼睛總是瞇成一條線的華人阿伯
好心的大嬸
移民到火星的女孩
代後記──We were, and still are. ◎陳允石
代後記──Sharky ◎郭正偉
想被失控衛星擊中的孩子
在十字路口賣花的少年
想回家的人
變成黑泥怪的體育少女
勃發男孩
自稱姊姊的男孩
在火車上哭泣的男人
大便人
卡在時空縫隙的人
徒手挖掘廢墟殘骸的父親
曾有機會成為小學老師的朋友
被收進通訊錄冷凍的人
跌倒的模特兒
與我相濡以沫的人
自稱聖誕老人的肉身菩薩
寂寞手指的主人
哭著講電話的人
來自德州的醉婦
慘遭惡意拋棄的同梯弟兄
那些差點被忘在途中的小事
一人分飾二角的諾曼.貝茲
穿著納粹軍裝的少年
殉難的小王子們
送我手錶的人
佐伯剛雄與其妻伽耶子
對丈夫下蠱的女人
烹煮屍油的人
相對健康的妻子
那些歪歪斜斜卻仍往前的時日
只有彼此的兩人
傘下的那個人
被掏空的人
說他媽媽在台灣當看護的泰國金光黨
跳樓的少年
A Pious Druggie
啟動入魔開關的人
想來台灣幫傭的女孩
很會讀書的魯蛇
追打著鬼的人
害怕回不了家的人
感受到地球座標細微偏移的人們
夢里
撐著粉紅色雨傘的摩西
收拾房間的人
那個笑起來眼睛總是瞇成一條線的華人阿伯
好心的大嬸
移民到火星的女孩
代後記──We were, and still are. ◎陳允石
代後記──Sharky ◎郭正偉
序/導讀
前言
假面騎士三號的告白
文◎/陳夏民
從小到大,我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國小校外教學時,我喜歡坐在遊覽車窗邊。當其他小朋友開心唱歌聊天吃零嘴,我則是看著窗外閃逝而過的風景,暗自嘆息,問自己:「為什麼我在外太空的爸媽要把我送到這裡來,要我和這些人類一起生活。」
我是超人,我和他們不一樣。
可能是小孩子看了《超人》卡通後油然而生的憧憬,但引發這類想像的原因,其實是我無法接受自己的臉。不,應該是說,我怎麼確定我眼中的這一張臉與別人眼中的一樣?別人眼中的我到底長什麼樣子?
有一段時間,我討厭拍照、看鏡子,說話時也無法正視他人。如此奇異的困惑隨著時間醞釀,更趨嚴重,甚至會盯著牆壁上貼的明星海報猛瞧,好奇我眼中的這些臉孔與別人眼中的,是不是一樣。有一次,我終於忍不住開口問了一個同學──
「你怎麼知道伊能靜是伊能靜?」
「看到臉就知道啊。」他回答。
「可是你不會想說,每個人眼睛看到的伊能靜,其實都不一樣嗎?」
「伊能靜就是伊能靜,怎麼可能不一樣。」印象中他回答的口氣非常不耐煩。
憂慮仍在,我年紀雖小,卻早就清楚這件事情一旦說出口,絕對會被人當笑話看待,於是隱忍著,直到我接觸到《假面騎士》之後,才獲得舒緩。
改編自石之森章太郎漫畫作品的特攝電視影集《假面騎士》中,描述遭受邪惡的修卡組織改造成人造人的青年本鄉猛,決定將加諸於身上的詛咒(「我不是人了,我是半人半機器。」),轉化為自身的武器,從此踏上孤獨的復仇之路。
本鄉猛的外表與常人一樣,是個英俊瀟灑的青年,但他配戴了變身腰帶,一旦遇上危機,只消搭配手勢大喊「變身」,啟動腰帶上的風車轉輪,機械便會浮出體表,讓他變成醜陋的宛如蝗蟲一般有著血紅大眼的怪人,渾身野性地與其他怪人(也就是他的族類)廝殺搏鬥。
戰鬥程序總是制式,首先是身穿黑色制服的修卡戰鬥員出場,他們每個人都長得一樣,一團混亂地圍上本鄉猛。他先以功夫對決,變身後把他們一次撂倒,在旁邊等待的怪人終於上場,經過一番搏鬥,假面騎士便使出「騎士踢」或「騎士摔」,在怪人(其實也是他的兄弟)的身體上開出朵朵血花。背負著怪人身分的本鄉猛,殺盡了怪人,始終無法袒露真相,只能與少數知己分享祕密,並且總在拯救了某一個城市之後,故作瀟灑地騎著野狼機車離去,抵達下一個新的城市──和西部片裡的牛仔一樣,本鄉猛註定是無家之人。
「為什麼本鄉猛要去殺跟他一樣的人?他自己不也是怪人嗎?」我問。
「因為他是好人,好人就是要殺壞人啊。」同學回答。
「但如果他把修卡怪人都殺光,他不就變成孤兒了嗎?」
「後來會有假面騎士二號啊,他跟二號在一起不就好了。」
其實我還有很多疑問,但同學似乎不太在乎,於是我也沒追問下去了。
本鄉猛總是落寞地問:「半人半機器的身體,算是人類嗎?」
而我也有類似的問題:「你看到的我是我嗎?你怎麼知道我是我?」
無法獲得答案的問題,再怎麼問都是白搭,所以我也懶得再問了,將疑問化為行動,透過到錄影帶出租店租看「人形卡通」,把自己丟進那樣「半人半機器」的世界裡面,告訴自己:「我會找到另一個懷抱著相同疑問的人。」
或許是孤獨孩子的加冕儀式吧,國小還沒畢業,我成為假面騎士於電視彼端的夥伴,三號騎士(不是後來出現的V3騎士喔),同時堅守祕密,不向他人提起。長大以後,對於假面騎士的熱情稍減,但原有的困惑還在。直到上了國中,理化老師在課堂上教我們光線折射與鏡射,我才終於理解肉眼所見之物事,無論是你見到的或是我見到的,只要透過相同的折射、成像路徑,在大腦都會呈現相同的樣貌。
「所以我眼中的伊能靜和別人眼中的,都是一樣的。我自己也是。」
上高中後,不用參加週會典禮時,我會站在高處看操場上的人。那些穿著和我相同制服的人,留著相近的髮型,穿著相近的鞋子,遠遠望去,似乎都是同一個人。每一個人的表情略有不同,但那不是學校要的。我慢慢確定世上有一種無形的度量衡,為了讓每一個人在社會扮演一角而存在著,這種度量衡偶爾十分殘酷,就像是修卡組織一般,會把每一個人都變成相同的樣子。
我不想變成那樣子,但長大之後才慢慢發現,他人嘴裡的多元都只是參考。現實生活中,沒有假面騎士大顯身手的機會。騎士必須變成怪人,參與不至於死亡的競爭,才能在組織裡面表現、升遷。一旦拒絕參與那樣的結構,就會被歸類到格格不入的半人半機器那邊,準備報廢。
約莫十年前,我陷入了嚴重低潮。
曾經深深壓抑的「你怎麼知道我是我」的困惑,全數扭曲變形重現在夢裡,或是現實中與陌生人交會的片刻,甚至增添了更多細節(全都是我不被接受的弱點),我發現內裡齒輪逐漸卡死,與(《綠野仙蹤》中遇見桃樂斯之前)渾身長鏽卡在路邊動彈不得的錫人一樣,永遠無法滿足他人的期望……很苦惱啊,那時候。
或許是年輕,或許是老天幫忙,或許是記錄夢境派上用場,總之過程狼狽不堪,我還是從深淵中爬出來了。
從那之後,我不再問自己:「你怎麼知道我是我?」
應該是慘到一定程度,面對他人的痛楚,我慢慢能夠感同身受。我在他人身上看見自己,也慢慢理解,與我同行的這一些人(可能是對面坐著的女孩,後面站著的上班族,博愛座上的年輕人,跳樓死去的女子,遭受輿論攻擊的伊能靜……)和我一樣都是超人,也是怪人:很弱,和我一樣需要一個大大的擁抱。
每一個擁有超能力的人,其實都藏著很深很痛的傷口,你也是吧?對不對?
我們來自不同行星,可能都有失眠的毛病,可能不是每天都快樂,但我們來到相同的地球──我們在同一艘船上,我們在同一輛車上,我們在同一隻鞋裡──在這個滿是修卡怪人的世界裡,我們互相支持,互相擁抱,只為了回家的時候,能夠不懷怨懟,毫無恐懼,只有愛。
「你怎麼知道我是我?」如果我問你。
「我就是知道你是你。」多麼希望你這樣回答。
假面騎士三號的告白
文◎/陳夏民
從小到大,我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
國小校外教學時,我喜歡坐在遊覽車窗邊。當其他小朋友開心唱歌聊天吃零嘴,我則是看著窗外閃逝而過的風景,暗自嘆息,問自己:「為什麼我在外太空的爸媽要把我送到這裡來,要我和這些人類一起生活。」
我是超人,我和他們不一樣。
可能是小孩子看了《超人》卡通後油然而生的憧憬,但引發這類想像的原因,其實是我無法接受自己的臉。不,應該是說,我怎麼確定我眼中的這一張臉與別人眼中的一樣?別人眼中的我到底長什麼樣子?
有一段時間,我討厭拍照、看鏡子,說話時也無法正視他人。如此奇異的困惑隨著時間醞釀,更趨嚴重,甚至會盯著牆壁上貼的明星海報猛瞧,好奇我眼中的這些臉孔與別人眼中的,是不是一樣。有一次,我終於忍不住開口問了一個同學──
「你怎麼知道伊能靜是伊能靜?」
「看到臉就知道啊。」他回答。
「可是你不會想說,每個人眼睛看到的伊能靜,其實都不一樣嗎?」
「伊能靜就是伊能靜,怎麼可能不一樣。」印象中他回答的口氣非常不耐煩。
憂慮仍在,我年紀雖小,卻早就清楚這件事情一旦說出口,絕對會被人當笑話看待,於是隱忍著,直到我接觸到《假面騎士》之後,才獲得舒緩。
改編自石之森章太郎漫畫作品的特攝電視影集《假面騎士》中,描述遭受邪惡的修卡組織改造成人造人的青年本鄉猛,決定將加諸於身上的詛咒(「我不是人了,我是半人半機器。」),轉化為自身的武器,從此踏上孤獨的復仇之路。
本鄉猛的外表與常人一樣,是個英俊瀟灑的青年,但他配戴了變身腰帶,一旦遇上危機,只消搭配手勢大喊「變身」,啟動腰帶上的風車轉輪,機械便會浮出體表,讓他變成醜陋的宛如蝗蟲一般有著血紅大眼的怪人,渾身野性地與其他怪人(也就是他的族類)廝殺搏鬥。
戰鬥程序總是制式,首先是身穿黑色制服的修卡戰鬥員出場,他們每個人都長得一樣,一團混亂地圍上本鄉猛。他先以功夫對決,變身後把他們一次撂倒,在旁邊等待的怪人終於上場,經過一番搏鬥,假面騎士便使出「騎士踢」或「騎士摔」,在怪人(其實也是他的兄弟)的身體上開出朵朵血花。背負著怪人身分的本鄉猛,殺盡了怪人,始終無法袒露真相,只能與少數知己分享祕密,並且總在拯救了某一個城市之後,故作瀟灑地騎著野狼機車離去,抵達下一個新的城市──和西部片裡的牛仔一樣,本鄉猛註定是無家之人。
「為什麼本鄉猛要去殺跟他一樣的人?他自己不也是怪人嗎?」我問。
「因為他是好人,好人就是要殺壞人啊。」同學回答。
「但如果他把修卡怪人都殺光,他不就變成孤兒了嗎?」
「後來會有假面騎士二號啊,他跟二號在一起不就好了。」
其實我還有很多疑問,但同學似乎不太在乎,於是我也沒追問下去了。
本鄉猛總是落寞地問:「半人半機器的身體,算是人類嗎?」
而我也有類似的問題:「你看到的我是我嗎?你怎麼知道我是我?」
無法獲得答案的問題,再怎麼問都是白搭,所以我也懶得再問了,將疑問化為行動,透過到錄影帶出租店租看「人形卡通」,把自己丟進那樣「半人半機器」的世界裡面,告訴自己:「我會找到另一個懷抱著相同疑問的人。」
或許是孤獨孩子的加冕儀式吧,國小還沒畢業,我成為假面騎士於電視彼端的夥伴,三號騎士(不是後來出現的V3騎士喔),同時堅守祕密,不向他人提起。長大以後,對於假面騎士的熱情稍減,但原有的困惑還在。直到上了國中,理化老師在課堂上教我們光線折射與鏡射,我才終於理解肉眼所見之物事,無論是你見到的或是我見到的,只要透過相同的折射、成像路徑,在大腦都會呈現相同的樣貌。
「所以我眼中的伊能靜和別人眼中的,都是一樣的。我自己也是。」
上高中後,不用參加週會典禮時,我會站在高處看操場上的人。那些穿著和我相同制服的人,留著相近的髮型,穿著相近的鞋子,遠遠望去,似乎都是同一個人。每一個人的表情略有不同,但那不是學校要的。我慢慢確定世上有一種無形的度量衡,為了讓每一個人在社會扮演一角而存在著,這種度量衡偶爾十分殘酷,就像是修卡組織一般,會把每一個人都變成相同的樣子。
我不想變成那樣子,但長大之後才慢慢發現,他人嘴裡的多元都只是參考。現實生活中,沒有假面騎士大顯身手的機會。騎士必須變成怪人,參與不至於死亡的競爭,才能在組織裡面表現、升遷。一旦拒絕參與那樣的結構,就會被歸類到格格不入的半人半機器那邊,準備報廢。
約莫十年前,我陷入了嚴重低潮。
曾經深深壓抑的「你怎麼知道我是我」的困惑,全數扭曲變形重現在夢裡,或是現實中與陌生人交會的片刻,甚至增添了更多細節(全都是我不被接受的弱點),我發現內裡齒輪逐漸卡死,與(《綠野仙蹤》中遇見桃樂斯之前)渾身長鏽卡在路邊動彈不得的錫人一樣,永遠無法滿足他人的期望……很苦惱啊,那時候。
或許是年輕,或許是老天幫忙,或許是記錄夢境派上用場,總之過程狼狽不堪,我還是從深淵中爬出來了。
從那之後,我不再問自己:「你怎麼知道我是我?」
應該是慘到一定程度,面對他人的痛楚,我慢慢能夠感同身受。我在他人身上看見自己,也慢慢理解,與我同行的這一些人(可能是對面坐著的女孩,後面站著的上班族,博愛座上的年輕人,跳樓死去的女子,遭受輿論攻擊的伊能靜……)和我一樣都是超人,也是怪人:很弱,和我一樣需要一個大大的擁抱。
每一個擁有超能力的人,其實都藏著很深很痛的傷口,你也是吧?對不對?
我們來自不同行星,可能都有失眠的毛病,可能不是每天都快樂,但我們來到相同的地球──我們在同一艘船上,我們在同一輛車上,我們在同一隻鞋裡──在這個滿是修卡怪人的世界裡,我們互相支持,互相擁抱,只為了回家的時候,能夠不懷怨懟,毫無恐懼,只有愛。
「你怎麼知道我是我?」如果我問你。
「我就是知道你是你。」多麼希望你這樣回答。
試閱
對丈夫下蠱的女人
印尼友人告訴我一個故事:一個長得不漂亮的女人,因為擔心老公變心,便向巫師求助,繳交一大筆學費習得愛情蠱,對老公施咒。沒多久,老公就在泥水裡打滾,還吃生肉,瘋了。
她老公應該是個英俊的人吧。
美麗的人難道不能與不美麗的人戀愛嗎?或是說,不美麗的人難道不值得美麗的人真心的對待嗎?所有的自卑與怯懦,都在等待戀人返家的漫長時光中,化作一場滯留於腦中的風暴,以狂亂之姿摧毀自身殘餘的最後一絲信心,宛如《簡愛》(Jane Eyre)中的瘋婦,孤零零地躲在無光的閣樓啼哭、悲鳴。
不願意成為棄婦,於是在失去愛之前,反將對方一軍。
蠱術並非全無副作用。一個人究竟要經歷多少驚心動魄的內心推演,才能甘心冒著下地獄的風險,不管對方就此失去心性,也不改其意志,對最心愛的人下蠱?
「那個太太後來怎麼了?」聽完故事,我問。
「老公發瘋了,但她不離不棄,待在他身旁照顧,大家都稱讚她。直到有天深夜,老公從廚房拿了水果刀,趁她睡覺時捅了她數十刀,殺到連骨頭都露出來。法醫驗屍後,在她胸口發現一個蠱咒刺青,這才知道發生什麼事。」
「那老公呢?」
「下落不明,可能也死了吧,他再怎麼瘋,一定也知道自己幹了什麼好事,好歹曾是自己的妻子,一定很心痛吧。」
他不是故意的,她其實也不願意吧。
因為無法真心接受他人的愛,才會屢次屈於卑下的位置,像是身形枯槁、眼眶凹陷的殉教徒,把內心的空洞投射至愛人身上,讓皮囊精力幻化為一張依附對方而生的人面瘡,無意識地掏空愛人,甚至不知道該在懸崖前停下腳步。
「你不覺得奇怪嗎?為什麼每個人都要我們去愛,卻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接受自己、如何坦然接受他人的愛?」朋友問。
是呀,的確如此,這不也是我們終身的疑問?
想被失控衛星擊中的孩子
A紅著眼眶告訴我:「衛星可能要撞地球。真來了,就把擾人的自己先撞飛離散,收集碎片當懲罰。」
原來,在我們毫無察覺的外太空,有一枚美國衛星失去控制,將於週末墜落地球表面,儘管穿越大氣層時它便會開始起火燃燒,烈焰之中,其大部分的質量都將焚化成大氣層的懸浮微粒,但仍有可能有二十來個總重五百公斤的碎片墜落地球,其中最重的約莫一百五十公斤……
白天壓抑著愛情痛楚,只能在夜裡透過安眠藥舒緩的A,在服用安眠藥後,打電話給有好感的那個人,透過那一條穿越兩座城市的地底電話纜線,哭著告白。卻又因為藥效太強,讓他忘記所有的經過,而在隔天打了相同的電話,哭著告了相同的白。他的擔憂反覆著,他的心境反覆著,擔心遭拒又擔心叨擾對方,所有為愛而生的苦惱就在那一片因為藥效而留白的記憶上增幅、放大,在他清醒的時刻裡,成長成一片自責網絡,eating him from the inside。
曾經聽說另一個關於星星的故事:好久好久以前,有個小男孩十分可愛,每一個人都想捏捏他紅紅的臉頰,告訴他許多美好的事情正等著他。但某個夜裡,小男孩的告白遭到狐狸拒絕,狐狸無辜地說:「我也喜歡你,但我們不能在一起。」回家後,小男孩在房間哭了起來,他打開窗戶,對著星空呼喊:「為什麼沒有人愛我?」
遙遠的光年之外,有一顆星星聽見了他的呼喚,它拿起望遠鏡窺探了小男孩,四目交接的瞬間,星星顫抖、位移並脫離原本公轉的軌道,筆直地朝著小男孩而來。然而,就在半途中,小男孩早已經隨著地球自轉而衰老、死去、毀滅成宇宙的碎片了。
如同電影蒙太奇總是讓兩個朝對方前進的人錯過彼此,光年之外的戀人,又要如何觸碰對方呢?
看著A紅紅的眼眶,我多麼想告訴他,就算那一個人選擇了孤獨,並因為那幾通深夜電話感到苦惱,但他心裡最柔軟的地方一定孕育著一個充滿美好善意的故事。畢竟能夠知道自己曾被深深珍惜、愛著,也是一種幸福。或許他也曾聽說那一個星星愛上男孩的故事,就此想到故事的另一個結局──為了與小男孩見面,決定脫離自身軌道與他見面的那一顆星星,在路上看見了一對牽手散步的小情侶,那畫面在它心裡生了根,就在星星即將闖入小男孩的銀河系之前,它決定回家了。當它穿越了好幾個光年,終於回到家後,小男孩早已不在人世,但它仍以相同的角度凝視著小男孩曾棲身的星球。好久好久以後,它在街角的郵局寄出一張前往地球的明信片,上頭寫著幾句話──「我也喜歡你,但我們不能在一起。不過,光年之外,有人在等你。」
徒手挖掘廢墟殘骸的父親
秋天來了,彷彿交換回憶碎片以確認倖免於難的真實感,身邊的朋友們紛紛問起彼此:「九二一大地震發生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天搖地動之前,我正戴著耳機聽歌上網,依稀聽見遠方(還是耳機)傳來了重低音共鳴,彷彿是一排木造窗櫺都要出走似的嘎嘎作響,同時電源中斷,陷入漆黑的房間搖晃起來,隔壁的室友發出尖叫,我忘記我是否大喊救命,只記得倉皇之下便與其他室友們衝出租屋處(有位朋友怎麼叫都叫不醒,於是我們就捨棄他往外逃,多年之後才知道原來他認為地震都會過去的,無須在意)。
就這樣,一行人驚魂未定地坐在門口台階,在漆黑的台九線旁看著遠方車燈緩慢地駛近又遠離,握在手中的手機始終忙線無法接通,只能等待著時間過去,一邊在心中勾勒地震的原因,一邊擔憂是否將在天明的時刻看見無法接受的景象。
然而有更多人連擔憂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埋在碎瓦之中。
那一陣子,總是無助地看著電視新聞,看著主播閃著淚光壓低著聲音報導哪一戶人家的殘缺,然後偷偷拭淚,覺得無能為力,覺得身體裡面有某個部分也隨著強烈的地震而動搖、龜裂,甚至徹底故障。
某個黃金搜救日的下午,小螢幕上有一間遭受地震撞擊而壞掉了的大樓,只見一名找不到自己女兒而自責喊著「嗚對不起我對不起你」的父親,駝成細小的身影,在破磚碎瓦中徒手挖掘著。這一名無法壓抑嗚咽與悲鳴的男人,只能夠把雙手往更深的磚瓦縫隙裡探,讓我拉你出來讓我拉你出來的希望卻終究落空。
但地震終究會過去的,不是嗎?
有一些哀傷能夠重建成更為堅固的房子,有一些疼痛能夠隨著時間過去而逐漸遠離感官邊緣,卻也有一些灰暗的東西就此遁入了生還者的內裡,不分晴雨繼續侵蝕著我們內心尚未崩壞的部分,如壁癌般,除之不去。
印尼友人告訴我一個故事:一個長得不漂亮的女人,因為擔心老公變心,便向巫師求助,繳交一大筆學費習得愛情蠱,對老公施咒。沒多久,老公就在泥水裡打滾,還吃生肉,瘋了。
她老公應該是個英俊的人吧。
美麗的人難道不能與不美麗的人戀愛嗎?或是說,不美麗的人難道不值得美麗的人真心的對待嗎?所有的自卑與怯懦,都在等待戀人返家的漫長時光中,化作一場滯留於腦中的風暴,以狂亂之姿摧毀自身殘餘的最後一絲信心,宛如《簡愛》(Jane Eyre)中的瘋婦,孤零零地躲在無光的閣樓啼哭、悲鳴。
不願意成為棄婦,於是在失去愛之前,反將對方一軍。
蠱術並非全無副作用。一個人究竟要經歷多少驚心動魄的內心推演,才能甘心冒著下地獄的風險,不管對方就此失去心性,也不改其意志,對最心愛的人下蠱?
「那個太太後來怎麼了?」聽完故事,我問。
「老公發瘋了,但她不離不棄,待在他身旁照顧,大家都稱讚她。直到有天深夜,老公從廚房拿了水果刀,趁她睡覺時捅了她數十刀,殺到連骨頭都露出來。法醫驗屍後,在她胸口發現一個蠱咒刺青,這才知道發生什麼事。」
「那老公呢?」
「下落不明,可能也死了吧,他再怎麼瘋,一定也知道自己幹了什麼好事,好歹曾是自己的妻子,一定很心痛吧。」
他不是故意的,她其實也不願意吧。
因為無法真心接受他人的愛,才會屢次屈於卑下的位置,像是身形枯槁、眼眶凹陷的殉教徒,把內心的空洞投射至愛人身上,讓皮囊精力幻化為一張依附對方而生的人面瘡,無意識地掏空愛人,甚至不知道該在懸崖前停下腳步。
「你不覺得奇怪嗎?為什麼每個人都要我們去愛,卻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接受自己、如何坦然接受他人的愛?」朋友問。
是呀,的確如此,這不也是我們終身的疑問?
想被失控衛星擊中的孩子
A紅著眼眶告訴我:「衛星可能要撞地球。真來了,就把擾人的自己先撞飛離散,收集碎片當懲罰。」
原來,在我們毫無察覺的外太空,有一枚美國衛星失去控制,將於週末墜落地球表面,儘管穿越大氣層時它便會開始起火燃燒,烈焰之中,其大部分的質量都將焚化成大氣層的懸浮微粒,但仍有可能有二十來個總重五百公斤的碎片墜落地球,其中最重的約莫一百五十公斤……
白天壓抑著愛情痛楚,只能在夜裡透過安眠藥舒緩的A,在服用安眠藥後,打電話給有好感的那個人,透過那一條穿越兩座城市的地底電話纜線,哭著告白。卻又因為藥效太強,讓他忘記所有的經過,而在隔天打了相同的電話,哭著告了相同的白。他的擔憂反覆著,他的心境反覆著,擔心遭拒又擔心叨擾對方,所有為愛而生的苦惱就在那一片因為藥效而留白的記憶上增幅、放大,在他清醒的時刻裡,成長成一片自責網絡,eating him from the inside。
曾經聽說另一個關於星星的故事:好久好久以前,有個小男孩十分可愛,每一個人都想捏捏他紅紅的臉頰,告訴他許多美好的事情正等著他。但某個夜裡,小男孩的告白遭到狐狸拒絕,狐狸無辜地說:「我也喜歡你,但我們不能在一起。」回家後,小男孩在房間哭了起來,他打開窗戶,對著星空呼喊:「為什麼沒有人愛我?」
遙遠的光年之外,有一顆星星聽見了他的呼喚,它拿起望遠鏡窺探了小男孩,四目交接的瞬間,星星顫抖、位移並脫離原本公轉的軌道,筆直地朝著小男孩而來。然而,就在半途中,小男孩早已經隨著地球自轉而衰老、死去、毀滅成宇宙的碎片了。
如同電影蒙太奇總是讓兩個朝對方前進的人錯過彼此,光年之外的戀人,又要如何觸碰對方呢?
看著A紅紅的眼眶,我多麼想告訴他,就算那一個人選擇了孤獨,並因為那幾通深夜電話感到苦惱,但他心裡最柔軟的地方一定孕育著一個充滿美好善意的故事。畢竟能夠知道自己曾被深深珍惜、愛著,也是一種幸福。或許他也曾聽說那一個星星愛上男孩的故事,就此想到故事的另一個結局──為了與小男孩見面,決定脫離自身軌道與他見面的那一顆星星,在路上看見了一對牽手散步的小情侶,那畫面在它心裡生了根,就在星星即將闖入小男孩的銀河系之前,它決定回家了。當它穿越了好幾個光年,終於回到家後,小男孩早已不在人世,但它仍以相同的角度凝視著小男孩曾棲身的星球。好久好久以後,它在街角的郵局寄出一張前往地球的明信片,上頭寫著幾句話──「我也喜歡你,但我們不能在一起。不過,光年之外,有人在等你。」
徒手挖掘廢墟殘骸的父親
秋天來了,彷彿交換回憶碎片以確認倖免於難的真實感,身邊的朋友們紛紛問起彼此:「九二一大地震發生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天搖地動之前,我正戴著耳機聽歌上網,依稀聽見遠方(還是耳機)傳來了重低音共鳴,彷彿是一排木造窗櫺都要出走似的嘎嘎作響,同時電源中斷,陷入漆黑的房間搖晃起來,隔壁的室友發出尖叫,我忘記我是否大喊救命,只記得倉皇之下便與其他室友們衝出租屋處(有位朋友怎麼叫都叫不醒,於是我們就捨棄他往外逃,多年之後才知道原來他認為地震都會過去的,無須在意)。
就這樣,一行人驚魂未定地坐在門口台階,在漆黑的台九線旁看著遠方車燈緩慢地駛近又遠離,握在手中的手機始終忙線無法接通,只能等待著時間過去,一邊在心中勾勒地震的原因,一邊擔憂是否將在天明的時刻看見無法接受的景象。
然而有更多人連擔憂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埋在碎瓦之中。
那一陣子,總是無助地看著電視新聞,看著主播閃著淚光壓低著聲音報導哪一戶人家的殘缺,然後偷偷拭淚,覺得無能為力,覺得身體裡面有某個部分也隨著強烈的地震而動搖、龜裂,甚至徹底故障。
某個黃金搜救日的下午,小螢幕上有一間遭受地震撞擊而壞掉了的大樓,只見一名找不到自己女兒而自責喊著「嗚對不起我對不起你」的父親,駝成細小的身影,在破磚碎瓦中徒手挖掘著。這一名無法壓抑嗚咽與悲鳴的男人,只能夠把雙手往更深的磚瓦縫隙裡探,讓我拉你出來讓我拉你出來的希望卻終究落空。
但地震終究會過去的,不是嗎?
有一些哀傷能夠重建成更為堅固的房子,有一些疼痛能夠隨著時間過去而逐漸遠離感官邊緣,卻也有一些灰暗的東西就此遁入了生還者的內裡,不分晴雨繼續侵蝕著我們內心尚未崩壞的部分,如壁癌般,除之不去。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