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符(上下冊不分售)
The Talisman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魔符」,代表統合全宇宙的能量,
而世上只有一個人能找到它!
史蒂芬‧金創作《黑塔》的重要靈感來源!
奧斯卡金獎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即將改編拍成迷你影集!
【城堡岩小鎮家族創立人】劉韋廷‧【奇幻作家】御我‧【名作家】林斯諺‧【名閱讀部落客】kathy34舌燦誌‧【名閱讀部落客】浮果‧【名閱讀部落客】快雪‧【名閱讀部落客】冥王星男爵‧【名閱讀部落客】喬齊安◎共同推薦
他騎在旋轉木馬背上,飛翔在地獄邊緣的雲端裡。
他絕望地閉上眼睛,卻看見了一切的開端……
在《魔符》中,有著許多如同《黑塔》裡頭,在兩個不同世界間穿梭往來的「跨界」情節,而書中每個世界均有同一人的不同分身這項設定,亦能讓《黑塔》某個未有詳加交代的謎團因此獲得解釋……如果光就出版時間來看,我們還大可將《魔符》視為《黑塔》世界觀設定的起始之作。
──【城堡岩小鎮家族創立人】劉韋廷
傑克的父親一年前死於意外,接著母親又得了肺癌,生命進入倒數。更無奈的是,他還不得不和母親四處奔逃,以躲避父親合夥人摩根的糾纏,因為摩根一直在覬覦屬於他們的另一半股份。
難怪十二歲的傑克會覺得「死亡」構成了這個世界的一半,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神秘的老黑人帕克,才改變了這一切。帕克告訴他在現實世界之外,還有個平行世界叫「魔域」。現實世界中的人在魔域中另有分身,兩個分身的命運彼此息息相關,而能夠讓傑克的母親痊癒並永遠擺脫摩根的方法,就是到魔域中去尋找「魔符」。
在帕克的引導下,傑克從現實世界「騰」到了魔域,穿越焦枯平原和闇黑旅店,迎戰怪物軍團,並屢次面臨命運的抉擇點……而每每在最絕望的時刻,傑克仍不斷告訴自己必須要勇敢、要真誠、要忍耐,這一刻,千萬不能動搖!
《魔符》是故事大師史蒂芬‧金的暢銷經典巨著,書中藉由主角穿梭兩個世界的冒險,展開一場宛如史蒂芬‧金顛峰代表作《黑塔》般的奇幻旅程,不但蘊含了豐富的象徵與寓意,更展現出愛與信念如何讓人超越極限,勇敢迎接生命的挑戰!
而世上只有一個人能找到它!
史蒂芬‧金創作《黑塔》的重要靈感來源!
奧斯卡金獎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即將改編拍成迷你影集!
【城堡岩小鎮家族創立人】劉韋廷‧【奇幻作家】御我‧【名作家】林斯諺‧【名閱讀部落客】kathy34舌燦誌‧【名閱讀部落客】浮果‧【名閱讀部落客】快雪‧【名閱讀部落客】冥王星男爵‧【名閱讀部落客】喬齊安◎共同推薦
他騎在旋轉木馬背上,飛翔在地獄邊緣的雲端裡。
他絕望地閉上眼睛,卻看見了一切的開端……
在《魔符》中,有著許多如同《黑塔》裡頭,在兩個不同世界間穿梭往來的「跨界」情節,而書中每個世界均有同一人的不同分身這項設定,亦能讓《黑塔》某個未有詳加交代的謎團因此獲得解釋……如果光就出版時間來看,我們還大可將《魔符》視為《黑塔》世界觀設定的起始之作。
──【城堡岩小鎮家族創立人】劉韋廷
傑克的父親一年前死於意外,接著母親又得了肺癌,生命進入倒數。更無奈的是,他還不得不和母親四處奔逃,以躲避父親合夥人摩根的糾纏,因為摩根一直在覬覦屬於他們的另一半股份。
難怪十二歲的傑克會覺得「死亡」構成了這個世界的一半,直到有一天,他遇見了神秘的老黑人帕克,才改變了這一切。帕克告訴他在現實世界之外,還有個平行世界叫「魔域」。現實世界中的人在魔域中另有分身,兩個分身的命運彼此息息相關,而能夠讓傑克的母親痊癒並永遠擺脫摩根的方法,就是到魔域中去尋找「魔符」。
在帕克的引導下,傑克從現實世界「騰」到了魔域,穿越焦枯平原和闇黑旅店,迎戰怪物軍團,並屢次面臨命運的抉擇點……而每每在最絕望的時刻,傑克仍不斷告訴自己必須要勇敢、要真誠、要忍耐,這一刻,千萬不能動搖!
《魔符》是故事大師史蒂芬‧金的暢銷經典巨著,書中藉由主角穿梭兩個世界的冒險,展開一場宛如史蒂芬‧金顛峰代表作《黑塔》般的奇幻旅程,不但蘊含了豐富的象徵與寓意,更展現出愛與信念如何讓人超越極限,勇敢迎接生命的挑戰!
編輯推薦
在史蒂芬.金為數眾多的作品中,以歷時三十多年才終於完成的奇幻巨作《黑塔》七部曲最為壯觀,也最受金迷討論。本書即是他創作《黑塔》的重要靈感來源,因為在《魔符》中,有著許多如同《黑塔》裡頭,在兩個不同世界間穿梭往來的「跨界」情節。故事描述12歲的傑克,母親得了肺癌,生命進入倒數。某天,他遇見神秘的老黑人帕克,告訴他在現實世界之外,還有個平行世界叫「魔域」。能夠讓傑克的母親痊癒的方法,就是到魔域中去尋找「魔符」,然而此去卻是困難重重……故事充分展現出愛與信念如何讓人超越極限,勇敢迎接生命挑戰。
序/導讀
導讀
書裡書外,多重跨界
【城堡岩小鎮家族創立人】劉韋廷
──談史蒂芬.金與彼得.史超伯的《魔符》
史蒂芬.金與彼得.史超伯均是相當著名的恐怖小說作家,不僅同樣成名於一九七○年代,在創作風格上也頗有相似之處。兩人均喜歡將故事背景設立於偏遠小鎮,而角色們的童年陰影,也總是會成為他們作品中時常探討的主題之一。
在史蒂芬.金的部分,相信這樣的情形早已無需多提,像是《牠》(It, 1986)與《午夜四點》裡的中篇小說〈圖書館警察〉,均是極為明顯的例子。而就史超伯的部分來說,其榮獲史鐸克獎的《迷失男女》(Lost Boy, Lost Girl, 2003),則將故事的大半焦點集中在青少年的友情及愛情部分;甚至就連讓他成功再下一城,於第二年接續奪得史鐸克獎的續集《夜屋》(In The Night Room, 2004),也以作家與筆下作品的複雜糾葛作為主軸,與史蒂芬.金屢次探討的主題同樣有所呼應。
或許由於兩人的作品主題頗為接近,使雙方在各自的第二本恐怖小說出版時,便對彼此的作品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兩年後的一九七七年,史蒂芬.金與家人到倫敦住了三個月之久,因此與當時在英國教書的史超伯結成好友,並開始討論起合寫一本小說的可能性。但這項計畫在史蒂芬.金回到美國後,由於距離遙遠之故,始終停留在討論階段,一直要到數年以後,史超伯辭去英國的教書職務並返美定居,才總算使得這項延宕已久的合作計畫得以付諸實踐,順利推出了這本《魔符》。
不過,雖然這場合作足足被推遲了七年之久,但這段漫長時間的等待,卻也一點都稱不上是什麼壞事。一九七七年時,金與史超伯不過僅是初出茅廬的新手作家,縱使小說銷量還算不錯,但由於作品不多,仍稱不上是一線作家。而到了《魔符》出版時的一九八四年時,情況則與當年截然不同。他們兩人不僅順利成為各大暢銷書榜的常客,更在恐怖小說這項文類中佔有他人難以撼動的穩固地位,使《魔符》因此成為備受各界矚目的大作,也讓美國維京出版社不惜砸下五十五萬美金作為本書的宣傳費用,並創下了當時精裝版首刷六十萬本的最高紀錄。而在十一月上市的《魔符》,最後也果然不負眾望,於一九八四年僅剩兩個月的情況下,便於當年達成八十八萬本的銷售佳績,並在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上蟬聯了十二週的冠軍寶座。
有趣的是,雖說外界十分期待兩名恐怖大師的首度合作,並認為《魔符》很有可能成為史上最成功的恐怖小說;但直到出書之後,眾人這才驚訝地發現,原來《魔符》根本就不是一本恐怖小說,而是一部最後還入圍了世界奇幻獎與軌跡獎最佳奇幻小說的道地奇幻作品。
這樣的情形,在兩人的忠實簇擁者間引發了一陣軒然大波。有些讀者認為,這本小說讓他們略感失望,並非是他們期待中的恐怖作品(畢竟當時《黑塔》系列僅完成了首作《最後的槍客》,加上印量極少,是以仍未有太多人見識過史蒂芬.金的正統奇幻面相);但同時卻也有不少讀者對《魔符》極為喜愛,甚至因此為他們兩人增加了不少新讀者,使英文版的《魔符》直至二十多年後的今日,仍固定不斷再刷上市,還成為繼《黑塔》系列與《末日逼近》(The Stand, 1978)後,史蒂芬.金第三部被改編成漫畫的作品(漫畫版於二○○九年開始連載),就連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也購下了本書的改編版權,在經過多年的籌備與改寫劇本後,預計於二○一二年推出迷你影集版。
當然,如果你曾看過《黑塔》系列的話,想必也會發現這兩部作品間的相似之處。在《魔符》中,有著許多如同《黑塔》裡頭,在兩個不同世界間穿梭往來的「跨界」情節,而書中每個世界均有同一人的不同分身這項設定,亦能讓《黑塔》某個未有詳加交代的謎團因此獲得解釋;甚至,就連「魔符」這項神祕的法寶,也能讓人與「黑塔」的存在互作連想,使這兩部作品彼此既為獨立,卻又同時擁有極為密切的潛在關係。如果光就出版時間來看,我們還大可將《魔符》視為《黑塔》世界觀設定的起始之作(上述提及的設定,幾乎全在史蒂芬.金於一九八六年開始動筆書寫的《黑塔II:三張預言牌》之後,方才首度於系列中出現),而對忠實書迷來說,《魔符》在金的創作歷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就因此可見一斑了。
除此之外,金與史超伯藉由本書所表現出的企圖心,也不只是在挑戰讀者對他們的既有印象而已。在《魔符》一書中,比起史蒂芬.金的慣有風格,明顯充滿了更多對於當代社會問題的影射。我們可以於書中看見八○年代發展一度如火如荼的狂熱宗教團體的危險性、他們兩人對於冷戰時期多次核子試爆所持的反對態度,以及對環境污染問題發出警示等諸多情節;甚至就連前半段看似恐同的描述,也在後半段中成為一種彷彿刻意對比般的存在,使《魔符》雖然充滿了強烈的奇幻氛圍,卻也同時是本不折不扣的社會反射之作,比起在奇幻世界中的冒險,主角傑克於現實中的遭遇更是凶險百倍,讓人總是不免在閱讀之際,為他與他的夥伴們捏把冷汗。
綜觀以上種種,或許我們能說,《魔符》這部作品不管是在書裡書外,均擁有不同的多重「跨界」面相。書中主角不斷在兩個世界中穿梭、奇幻表皮下擁有寫實的社會問題影射、兩名恐怖小說名家跨越類別的寫作挑戰;甚至,就連金與史超伯的合作本身,也能被我們稱作一種在不同大腦裡跨界激盪的嘗試之舉。
於是,就在故事寫就以後,再加上我們這些讀者對於本書的不同解讀,那麼,這一切或許就真的如同《魔符》裡所提及的一樣──
世界之外,永遠還有其他世界。
註:本文在書籍名稱後方加註原文名稱與原文出版年份的,均為目前市面上未有發售繁體版的作品。
書裡書外,多重跨界
【城堡岩小鎮家族創立人】劉韋廷
──談史蒂芬.金與彼得.史超伯的《魔符》
史蒂芬.金與彼得.史超伯均是相當著名的恐怖小說作家,不僅同樣成名於一九七○年代,在創作風格上也頗有相似之處。兩人均喜歡將故事背景設立於偏遠小鎮,而角色們的童年陰影,也總是會成為他們作品中時常探討的主題之一。
在史蒂芬.金的部分,相信這樣的情形早已無需多提,像是《牠》(It, 1986)與《午夜四點》裡的中篇小說〈圖書館警察〉,均是極為明顯的例子。而就史超伯的部分來說,其榮獲史鐸克獎的《迷失男女》(Lost Boy, Lost Girl, 2003),則將故事的大半焦點集中在青少年的友情及愛情部分;甚至就連讓他成功再下一城,於第二年接續奪得史鐸克獎的續集《夜屋》(In The Night Room, 2004),也以作家與筆下作品的複雜糾葛作為主軸,與史蒂芬.金屢次探討的主題同樣有所呼應。
或許由於兩人的作品主題頗為接近,使雙方在各自的第二本恐怖小說出版時,便對彼此的作品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兩年後的一九七七年,史蒂芬.金與家人到倫敦住了三個月之久,因此與當時在英國教書的史超伯結成好友,並開始討論起合寫一本小說的可能性。但這項計畫在史蒂芬.金回到美國後,由於距離遙遠之故,始終停留在討論階段,一直要到數年以後,史超伯辭去英國的教書職務並返美定居,才總算使得這項延宕已久的合作計畫得以付諸實踐,順利推出了這本《魔符》。
不過,雖然這場合作足足被推遲了七年之久,但這段漫長時間的等待,卻也一點都稱不上是什麼壞事。一九七七年時,金與史超伯不過僅是初出茅廬的新手作家,縱使小說銷量還算不錯,但由於作品不多,仍稱不上是一線作家。而到了《魔符》出版時的一九八四年時,情況則與當年截然不同。他們兩人不僅順利成為各大暢銷書榜的常客,更在恐怖小說這項文類中佔有他人難以撼動的穩固地位,使《魔符》因此成為備受各界矚目的大作,也讓美國維京出版社不惜砸下五十五萬美金作為本書的宣傳費用,並創下了當時精裝版首刷六十萬本的最高紀錄。而在十一月上市的《魔符》,最後也果然不負眾望,於一九八四年僅剩兩個月的情況下,便於當年達成八十八萬本的銷售佳績,並在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上蟬聯了十二週的冠軍寶座。
有趣的是,雖說外界十分期待兩名恐怖大師的首度合作,並認為《魔符》很有可能成為史上最成功的恐怖小說;但直到出書之後,眾人這才驚訝地發現,原來《魔符》根本就不是一本恐怖小說,而是一部最後還入圍了世界奇幻獎與軌跡獎最佳奇幻小說的道地奇幻作品。
這樣的情形,在兩人的忠實簇擁者間引發了一陣軒然大波。有些讀者認為,這本小說讓他們略感失望,並非是他們期待中的恐怖作品(畢竟當時《黑塔》系列僅完成了首作《最後的槍客》,加上印量極少,是以仍未有太多人見識過史蒂芬.金的正統奇幻面相);但同時卻也有不少讀者對《魔符》極為喜愛,甚至因此為他們兩人增加了不少新讀者,使英文版的《魔符》直至二十多年後的今日,仍固定不斷再刷上市,還成為繼《黑塔》系列與《末日逼近》(The Stand, 1978)後,史蒂芬.金第三部被改編成漫畫的作品(漫畫版於二○○九年開始連載),就連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也購下了本書的改編版權,在經過多年的籌備與改寫劇本後,預計於二○一二年推出迷你影集版。
當然,如果你曾看過《黑塔》系列的話,想必也會發現這兩部作品間的相似之處。在《魔符》中,有著許多如同《黑塔》裡頭,在兩個不同世界間穿梭往來的「跨界」情節,而書中每個世界均有同一人的不同分身這項設定,亦能讓《黑塔》某個未有詳加交代的謎團因此獲得解釋;甚至,就連「魔符」這項神祕的法寶,也能讓人與「黑塔」的存在互作連想,使這兩部作品彼此既為獨立,卻又同時擁有極為密切的潛在關係。如果光就出版時間來看,我們還大可將《魔符》視為《黑塔》世界觀設定的起始之作(上述提及的設定,幾乎全在史蒂芬.金於一九八六年開始動筆書寫的《黑塔II:三張預言牌》之後,方才首度於系列中出現),而對忠實書迷來說,《魔符》在金的創作歷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也就因此可見一斑了。
除此之外,金與史超伯藉由本書所表現出的企圖心,也不只是在挑戰讀者對他們的既有印象而已。在《魔符》一書中,比起史蒂芬.金的慣有風格,明顯充滿了更多對於當代社會問題的影射。我們可以於書中看見八○年代發展一度如火如荼的狂熱宗教團體的危險性、他們兩人對於冷戰時期多次核子試爆所持的反對態度,以及對環境污染問題發出警示等諸多情節;甚至就連前半段看似恐同的描述,也在後半段中成為一種彷彿刻意對比般的存在,使《魔符》雖然充滿了強烈的奇幻氛圍,卻也同時是本不折不扣的社會反射之作,比起在奇幻世界中的冒險,主角傑克於現實中的遭遇更是凶險百倍,讓人總是不免在閱讀之際,為他與他的夥伴們捏把冷汗。
綜觀以上種種,或許我們能說,《魔符》這部作品不管是在書裡書外,均擁有不同的多重「跨界」面相。書中主角不斷在兩個世界中穿梭、奇幻表皮下擁有寫實的社會問題影射、兩名恐怖小說名家跨越類別的寫作挑戰;甚至,就連金與史超伯的合作本身,也能被我們稱作一種在不同大腦裡跨界激盪的嘗試之舉。
於是,就在故事寫就以後,再加上我們這些讀者對於本書的不同解讀,那麼,這一切或許就真的如同《魔符》裡所提及的一樣──
世界之外,永遠還有其他世界。
註:本文在書籍名稱後方加註原文名稱與原文出版年份的,均為目前市面上未有發售繁體版的作品。
試閱
第一部 天涯浪跡
一、亞罕布拉花園飯店
1.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五日,一個名叫傑克‧索耶的男孩,佇足於浪花與陸地相接的灘口,雙手插在牛仔褲口袋裡,眺望著平靜的大西洋。傑克才十二歲,身材已經比同齡男孩來得高大。海風掠過他清秀的額頭,撥開額上那也許已留得太長的棕髮。他佇立著,懷抱著數月以來累積的困惑與苦悶──三個月前,母親鎖上他們位於洛杉磯市羅迪歐大道的家門,宛如捲入一場小型風暴,穿過一陣家具、支票、房地產仲介商的混仗,然後在紐約市中央公園西側租下一間公寓。不久,又帶著他飛到這裡,新罕布夏州海濱一個靜謐的度假小鎮。規律與秩序已從傑克的世界消失,他的生活如同面前奔忙的浪濤,變幻不定、無法掌控。是母親帶著他跑遍各地,不斷遷徙,然而,又是什麼力量驅趕著他的母親?
他的母親馬不停蹄,一再奔逃、奔逃。
他環顧空蕩蕩的海灘,往左望去是阿卡迪亞遊樂園,這裡從陣亡將士紀念日 起直到勞工節 之間總是熱鬧喧騰。此時卻空無一人,像顆介於兩次心跳之間暫時靜止的心臟。雲霄飛車的軌道畫過平淡陰鬱的天空,筆直而稜角分明的支架看起來宛如早已熄滅的深灰色炭火。傑克在遊樂園裡交了個新朋友,叫作史畢迪‧帕克,不過他現在騰不出多餘的心思來想這個新朋友。右邊是亞罕布拉花園飯店,這裡才是令傑克心緒糾結的所在。他們抵達飯店那天,有那麼一瞬間,傑克以為自己會看見一道彩虹,懸掛在多角型的屋頂上方,好似某種象徵,許諾更美好的生活。然而彩虹不過是道不存在的幻影,屋頂上有的只是隻風信雞,被風吹得左右搖擺。當時他跨出租來的車子,無視母親要他動手抬出行李的期望,只顧著往上瞧。旋轉中的金屬公雞頭上,徒然張著一片空白的天空。
「打開後車箱,把行李都拿出來,乖寶貝,」母親對他嚷嚷,「我這虛弱的老明星想趕快進飯店裡找點東西喝喝。」
「來杯馬丁尼吧。」傑克接口。
「你該接的是:『妳還不老啊』。」她吃力地爬出車座。
「妳還不老啊。」
她對傑克粲然一笑──這是行將就木的莉莉‧卡凡納(索耶),這位走紅將近二十年的B級片天后所綻放的一抹微光。她伸了伸腰桿,「到了這兒就沒事了,小傑。」她說:「一切都會沒事的。這兒是個好地方。」
一隻海鷗滑翔過飯店上空,一時間傑克有種錯覺,以為屋頂的風信雞飛了起來。
「到了這裡就不會有那些煩人的電話了,你說是吧?」
「當然。」傑克這麼回答。母親想要遠離摩根叔叔,她不願再跟亡夫的事業合夥人唇槍舌戰了,她只想捧著一杯馬丁尼,鑽進被窩裡,用棉被蓋住腦袋……
媽,妳究竟怎麼了?
死亡的氣味太過濃厚,世界的一半乃是由死亡構成。頭頂上的海鷗淒厲叫喊。
「快點兒,孩子,快點。」母親催促傑克,「我們快進去這舒坦的地方吧。」
當時,傑克心裡暗想:就算情況再糟,至少我們總有湯米叔叔撐腰。
然而湯米叔叔已經不在人世;只不過這消息還擱置在盤雜錯綜的電話線路彼端,尚未傳進他們耳裡。
2.
亞罕布拉飯店凸懸在海面上,這維多利亞式建築一整落堆疊在低矮的花崗岩岬岸邊緣,兩者天衣無縫地彼此交融,猶如新罕布夏州少數幾哩海岸線上一塊突出的鎖骨。這會兒傑克站在海邊,從他的角度望去,幾乎完全看不見飯店面向陸地那側井然有序的花園,觸目所及,只有一片黑壓壓的樹牆。風信雞頂著天空,指著西北西。飯店大廳豎著一塊牌子,標明一八三八年,北衛理公會在此地召開新英格蘭的首度廢止蓄奴聯合大會。當時丹尼爾‧韋伯斯特 發表了一場鏗鏘有力、激動人心的演說。牌示內文引述了一段當時韋伯斯特所說的話:「從今而後,全美各州,蓄奴作為美國的一種習俗,此一認識將日漸衰弱,並迅速在美國領土上絕跡」。
3.
總之他們到了這地方安頓下來,打從上星期,他們終結了短暫而混亂的紐約生活那天起。阿卡迪亞海灘上沒有受僱於摩根‧史洛特的律師突然從汽車裡蹦出來,揮舞著一堆文件要求莉莉簽字,叮囑她,這手續一定要辦,索耶太太。這兒的電話也不會從中午開始就不停響到半夜三點(摩根叔叔顯然忘了紐約中央公園和加州之間是有時差的)。事實上,阿卡迪亞海灘這兒的電話從來也沒響過。
母親瞇著眼睛,全神貫注地開進這個度假小鎮,沿路上傑克在街上只看見一個人──一個老人沿著人行道蹣跚地推著一檯空空如也的購物車。他們的頭上同樣頂著那張荒涼蒼灰的天空,令人開心不起來的天空。截然不同於紐約,這裡有的只是呼呼風聲不間斷地吹著,捲進空蕩蕩的街道,路上罕見車輛行人,因而顯得太過寬闊。無人的商店門上掛著告示牌,說明「週末營業」,尤有甚者,直接寫上「六月再相見!」。亞罕布拉飯店前那條路上,空著成千上百個停車位,隔壁的阿卡迪亞果醬茶行同樣門可羅雀。
還有模樣邋遢的糟老頭推著購物車,走在荒涼的街上。
「我曾經在這可愛的小地方度過這輩子最開心的三個星期。」莉莉這麼告訴傑克,車子與老人擦身而過(傑克看見他回過頭來,狐疑而驚恐地注視著他們,嘴裡唸唸有詞,可是看不出他在叨唸什麼),接著一拐彎,穿過前庭花園,來到飯店入口。
就衝著這個理由,母子兩人把生活中缺少不得的東西統統塞進行李箱、手提包,還有塑膠袋裡,鎖上公寓大門(完全不理會屋裡仍在尖聲怪叫的電話鈴聲,這鈴聲彷彿要順著鑰匙孔鑽透出來,一路追著他們到樓下);衝著這個理由,他們要將那些東西塞到快滿出來的箱子和塑膠袋堆進租來的汽車後座和後車廂,走上九十五號州際公路,經歷漫長的旅程,風塵僕僕來到這裡──就因為莉莉‧卡凡納‧索耶曾在這兒享受過一段好時光。一九六八年,那是傑克出生前一年,莉莉曾因「烈火」(Blaze)這部電影入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這部電影比莉莉參與過的其他電影都要優秀許多,電影裡的角色讓莉莉有機會擺脫過往的壞女孩形象,真正展露她的演戲長才。沒人期望莉莉能拿下這座獎,莉莉本人更是壓根也沒想過;然而對她來說,能被提名就是極大的榮幸這種陳腔濫調,卻是她發自肺腑的真心話──她確確實實為了這一刻感到光榮,這是她演藝生涯中頭一次在專業上受到肯定,為了慶祝這一刻,菲爾‧索耶非常聰明地帶著她橫越整個美國,遠到國家的另一邊,到亞罕布拉花園飯店度假三個星期,他們躺在飯店床上,一面啜飲香檳,一面看著電視上轉播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要是傑克年紀再大一些,又碰巧對這件事感興趣,也許就會往前推算,然後得知亞罕布拉飯店正是他這個小生命最初降臨的地方)。
當頒發最佳女配角獎項的時刻來臨,莉莉對著菲爾大發嬌嗔:「要是我贏了那座小金人卻不在現場,我就用我的高跟鞋跟在你胸口鑿出個小金人來。」
然而當頒獎人宣佈得獎者是露絲‧戈登 ,莉莉又說了:「該是她的,她是個好孩子。」接著馬上用手指戳戳丈夫的胸口說:「你最好也弄個那樣的角色給我演,你這個大經紀人。」
不過再也沒有這種機會了。菲爾過世兩年後,莉莉在「飛車狂人」(Motorcycle Maniacs)這部電影裡出任她演員生涯的最後一個角色,飾演一個談吐尖酸的退休妓女。
而今莉莉正是來此憑弔那段美好時光,傑克心裡明白。他動手將行李一個個從後座與後車廂裡拖出來,扯破了一個德阿戈斯蒂諾(D’Agostino)超市的紙袋,袋子上的商標字樣裂成兩半,結果一堆捲成一團的襪子、一疊沒有裝進相本的照片、棋子和棋盤、以及漫畫書四散在後車廂裡。傑克花了一番功夫,才把大部分東西擠進其他袋子裡。莉莉爬上飯店樓梯的腳步遲緩,吃力地扶著欄杆,流露出一副老態。「我去叫服務生來幫忙。」她頭也不回地說。
傑克在鼓脹的行李袋簇擁下站直身子,又一次抬頭望著天空,他確信自己在那兒看到過彩虹。然而彩虹並不存在,有的只是一片令人難受、游移不定的蒼穹。
這時候,
「到我這兒來吧。」一個微弱的聲音在他背後響起,聲音雖小,卻讓人聽得一清二楚。
「什麼?」他回過頭,在他面前鋪展開的只是空無一人的花園和車道。
「有什麼事嗎?」他母親問道。她倚在飯店高聳厚實的木造大門上,看起來老態龍鍾。
「沒事,大概聽錯了。」他說。沒有人在背後叫他,天上也沒半點彩虹。望著正在與沉重門扉奮戰的母親,傑克將那聲音和彩虹一起拋到腦後。「等一會兒,我上去幫忙。」他大叫著,抓起巨大的行李箱和幾乎要被毛衣撐破的紙袋,踉蹌著快步踏上檯階。
4.
遇上史畢迪‧帕克之前,傑克在飯店裡的日子過得就像條沉睡的野狗,任時間糊里糊塗流淌而去。這些天來,他的生活就像一場夢境,夢裡的世界佈滿陰影和難以言喻的轉變。甚至連前一天晚上,湯米叔叔過世的噩耗透過電話筒傳入耳中時,也沒像平常那般令他震撼,無法使他徹底清醒。如果傑克相信怪力亂神的傳說故事,那麼他也許會認為某種神秘力量已經控制了他,正在操縱著他和母親的人生。十二歲的傑克‧索耶,像他這年紀的男孩,需要的就是些能發洩精力的事情,體驗過曼哈頓的喧囂熱鬧之後,這地方安靜消極的生活,似乎讓他逐漸瓦解、越來越困惑。
這會兒傑克發現自己站在海灘上,但他是怎麼走到這兒來的,竟是一點印象也沒有,壓根不知道自己到這裡做什麼。他猜想自己是為了湯米叔叔過世而感傷,感覺卻像是腦袋瓜躲起來沉睡去了,放任身體自己活動。昨晚他和莉莉一起看著電視上的喜劇節目,無法集中精神,畫面中的情節彷彿一閃即逝,他連理解都來不及,更別提記住故事的鋪陳轉折了。
「這陣子東奔西跑,你一定累著了。」母親開口說道,吸了好大一口香菸,透過雲霧,瞇著眼睛凝視他。「你唯一該做的事,就是好好放鬆一段時間,小傑。這地方很好。趁我們還能待在這兒的時候享受一番吧。」
他們面前的電視機螢幕顏色有些偏紅,螢光幕上的鮑伯‧紐哈 傻愣愣地指著右手握著的一隻鞋子。
「就像我這樣啊,小傑,」母親對他微笑,「放鬆自己,好好享受。」
傑克偷瞄手錶一眼,他們母子倆坐在電視機前已經兩小時了,電視上演過些什麼,他卻一丁點也記不得。
他站起來,正想回床上睡覺時,電話鈴響了起來。他們家的世交摩根‧史洛特叔叔終於追上來了。摩根叔叔打來的電話向來沒什麼好事,不過這回顯然是壞消息中的壞消息。傑克站在廳堂中央,看著母親的臉色越來越白、越來越白。她一手圈住自己的脖子,輕輕按住;這幾個月來,那上頭又出現一些新的皺紋。這通電話從頭到尾,莉莉幾乎不曾開口回應隻字片語,直到最後,才輕輕說了句:「謝謝你,摩根。」然後掛上電話。那時她轉身面對傑克,傑克第一次覺得她看起來是那麼老、那麼地病懨懨。
「小傑,以後得堅強一點了,懂嗎?」
但他感覺不到什麼叫堅強。
她拉起他的手,將他擁入懷中。
「今天下午,湯米叔叔被一輛車撞倒,不幸過世了。」
他猛喘一口大氣,覺得身體裡的空氣都被抽乾了。
「那時候他在拉辛納加大道上,正要過馬路,有檯小貨車撞了他後就逃跑了。目擊證人說,撞他的車是黑色的,車上漆著『野孩子』這幾個字,不過……除此之外就沒別的線索了。」
莉莉說完哭了起來,過了半晌,傑克才像突然醒悟般地跟著一塊兒哭泣。這一切不過才三天前的事,但在傑克心底,卻像永遠一樣恆久。
5.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五日,一個名叫傑克‧索耶的男孩,佇立在名不見經傳的海灘上,凝視著平靜的大海,身後那座飯店,宛如司各特 小說筆下的城堡。他欲哭無淚,只覺得周身被死亡環繞著。死亡構成這世界的一半,天上沒有彩虹。那輛叫「野孩子」的小貨車奪走了湯米叔叔的性命。事發地點在洛杉磯,距離東岸太過遙遠,即便是傑克這年僅十二歲的男孩都能明白,湯米叔叔不屬於那地方;一個連去阿比漢堡店買個烤牛肉三明治都非得在出門前打上領帶的男人,怎麼會跟西岸扯上任何關係。
父親死了,湯米叔叔死了,母親或許正命在旦夕。傑克在這裡,在阿卡迪亞海灘上,也感受到了死亡的氣息,死亡藉由摩根叔叔的聲音,沿著電話線路傳進他耳裡。不同於淡季時的旅店那種淺顯粗劣的沮喪氣氛,裡頭的人們苦苦執著於逝去的夏季興旺景象;死亡像是存在所有事物的質地裡,像是海風吹來的一抹氣味。他好害怕……這股恐懼的感覺已經在他心頭縈繞了好久。待在這地方,一個如此安靜的地方,只不過讓他更加明白這一切──也許打從在紐約開始,沿著九十五號州際公路,睥睨的視線穿透香菸雲霧,要傑克在電檯裡找點咆勃爵士樂(bop),開著車一路將他們帶到這地方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死神。
他依稀記得,父親曾說過他有個老成的腦袋,可是這會兒他一點也不這麼覺得;此時此刻,他只覺得自己好嫩,我怕死了,他這麼覺得。我真他媽怕得要命。世界末日就要來了,是不是?
頭頂上的海鷗詛咒著灰色的天空,寂靜與空氣同樣黯淡──就像母親眼底越來越深的眼圈那樣,毫無生氣。
一、亞罕布拉花園飯店
1.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五日,一個名叫傑克‧索耶的男孩,佇足於浪花與陸地相接的灘口,雙手插在牛仔褲口袋裡,眺望著平靜的大西洋。傑克才十二歲,身材已經比同齡男孩來得高大。海風掠過他清秀的額頭,撥開額上那也許已留得太長的棕髮。他佇立著,懷抱著數月以來累積的困惑與苦悶──三個月前,母親鎖上他們位於洛杉磯市羅迪歐大道的家門,宛如捲入一場小型風暴,穿過一陣家具、支票、房地產仲介商的混仗,然後在紐約市中央公園西側租下一間公寓。不久,又帶著他飛到這裡,新罕布夏州海濱一個靜謐的度假小鎮。規律與秩序已從傑克的世界消失,他的生活如同面前奔忙的浪濤,變幻不定、無法掌控。是母親帶著他跑遍各地,不斷遷徙,然而,又是什麼力量驅趕著他的母親?
他的母親馬不停蹄,一再奔逃、奔逃。
他環顧空蕩蕩的海灘,往左望去是阿卡迪亞遊樂園,這裡從陣亡將士紀念日 起直到勞工節 之間總是熱鬧喧騰。此時卻空無一人,像顆介於兩次心跳之間暫時靜止的心臟。雲霄飛車的軌道畫過平淡陰鬱的天空,筆直而稜角分明的支架看起來宛如早已熄滅的深灰色炭火。傑克在遊樂園裡交了個新朋友,叫作史畢迪‧帕克,不過他現在騰不出多餘的心思來想這個新朋友。右邊是亞罕布拉花園飯店,這裡才是令傑克心緒糾結的所在。他們抵達飯店那天,有那麼一瞬間,傑克以為自己會看見一道彩虹,懸掛在多角型的屋頂上方,好似某種象徵,許諾更美好的生活。然而彩虹不過是道不存在的幻影,屋頂上有的只是隻風信雞,被風吹得左右搖擺。當時他跨出租來的車子,無視母親要他動手抬出行李的期望,只顧著往上瞧。旋轉中的金屬公雞頭上,徒然張著一片空白的天空。
「打開後車箱,把行李都拿出來,乖寶貝,」母親對他嚷嚷,「我這虛弱的老明星想趕快進飯店裡找點東西喝喝。」
「來杯馬丁尼吧。」傑克接口。
「你該接的是:『妳還不老啊』。」她吃力地爬出車座。
「妳還不老啊。」
她對傑克粲然一笑──這是行將就木的莉莉‧卡凡納(索耶),這位走紅將近二十年的B級片天后所綻放的一抹微光。她伸了伸腰桿,「到了這兒就沒事了,小傑。」她說:「一切都會沒事的。這兒是個好地方。」
一隻海鷗滑翔過飯店上空,一時間傑克有種錯覺,以為屋頂的風信雞飛了起來。
「到了這裡就不會有那些煩人的電話了,你說是吧?」
「當然。」傑克這麼回答。母親想要遠離摩根叔叔,她不願再跟亡夫的事業合夥人唇槍舌戰了,她只想捧著一杯馬丁尼,鑽進被窩裡,用棉被蓋住腦袋……
媽,妳究竟怎麼了?
死亡的氣味太過濃厚,世界的一半乃是由死亡構成。頭頂上的海鷗淒厲叫喊。
「快點兒,孩子,快點。」母親催促傑克,「我們快進去這舒坦的地方吧。」
當時,傑克心裡暗想:就算情況再糟,至少我們總有湯米叔叔撐腰。
然而湯米叔叔已經不在人世;只不過這消息還擱置在盤雜錯綜的電話線路彼端,尚未傳進他們耳裡。
2.
亞罕布拉飯店凸懸在海面上,這維多利亞式建築一整落堆疊在低矮的花崗岩岬岸邊緣,兩者天衣無縫地彼此交融,猶如新罕布夏州少數幾哩海岸線上一塊突出的鎖骨。這會兒傑克站在海邊,從他的角度望去,幾乎完全看不見飯店面向陸地那側井然有序的花園,觸目所及,只有一片黑壓壓的樹牆。風信雞頂著天空,指著西北西。飯店大廳豎著一塊牌子,標明一八三八年,北衛理公會在此地召開新英格蘭的首度廢止蓄奴聯合大會。當時丹尼爾‧韋伯斯特 發表了一場鏗鏘有力、激動人心的演說。牌示內文引述了一段當時韋伯斯特所說的話:「從今而後,全美各州,蓄奴作為美國的一種習俗,此一認識將日漸衰弱,並迅速在美國領土上絕跡」。
3.
總之他們到了這地方安頓下來,打從上星期,他們終結了短暫而混亂的紐約生活那天起。阿卡迪亞海灘上沒有受僱於摩根‧史洛特的律師突然從汽車裡蹦出來,揮舞著一堆文件要求莉莉簽字,叮囑她,這手續一定要辦,索耶太太。這兒的電話也不會從中午開始就不停響到半夜三點(摩根叔叔顯然忘了紐約中央公園和加州之間是有時差的)。事實上,阿卡迪亞海灘這兒的電話從來也沒響過。
母親瞇著眼睛,全神貫注地開進這個度假小鎮,沿路上傑克在街上只看見一個人──一個老人沿著人行道蹣跚地推著一檯空空如也的購物車。他們的頭上同樣頂著那張荒涼蒼灰的天空,令人開心不起來的天空。截然不同於紐約,這裡有的只是呼呼風聲不間斷地吹著,捲進空蕩蕩的街道,路上罕見車輛行人,因而顯得太過寬闊。無人的商店門上掛著告示牌,說明「週末營業」,尤有甚者,直接寫上「六月再相見!」。亞罕布拉飯店前那條路上,空著成千上百個停車位,隔壁的阿卡迪亞果醬茶行同樣門可羅雀。
還有模樣邋遢的糟老頭推著購物車,走在荒涼的街上。
「我曾經在這可愛的小地方度過這輩子最開心的三個星期。」莉莉這麼告訴傑克,車子與老人擦身而過(傑克看見他回過頭來,狐疑而驚恐地注視著他們,嘴裡唸唸有詞,可是看不出他在叨唸什麼),接著一拐彎,穿過前庭花園,來到飯店入口。
就衝著這個理由,母子兩人把生活中缺少不得的東西統統塞進行李箱、手提包,還有塑膠袋裡,鎖上公寓大門(完全不理會屋裡仍在尖聲怪叫的電話鈴聲,這鈴聲彷彿要順著鑰匙孔鑽透出來,一路追著他們到樓下);衝著這個理由,他們要將那些東西塞到快滿出來的箱子和塑膠袋堆進租來的汽車後座和後車廂,走上九十五號州際公路,經歷漫長的旅程,風塵僕僕來到這裡──就因為莉莉‧卡凡納‧索耶曾在這兒享受過一段好時光。一九六八年,那是傑克出生前一年,莉莉曾因「烈火」(Blaze)這部電影入圍奧斯卡最佳女配角,這部電影比莉莉參與過的其他電影都要優秀許多,電影裡的角色讓莉莉有機會擺脫過往的壞女孩形象,真正展露她的演戲長才。沒人期望莉莉能拿下這座獎,莉莉本人更是壓根也沒想過;然而對她來說,能被提名就是極大的榮幸這種陳腔濫調,卻是她發自肺腑的真心話──她確確實實為了這一刻感到光榮,這是她演藝生涯中頭一次在專業上受到肯定,為了慶祝這一刻,菲爾‧索耶非常聰明地帶著她橫越整個美國,遠到國家的另一邊,到亞罕布拉花園飯店度假三個星期,他們躺在飯店床上,一面啜飲香檳,一面看著電視上轉播的奧斯卡頒獎典禮(要是傑克年紀再大一些,又碰巧對這件事感興趣,也許就會往前推算,然後得知亞罕布拉飯店正是他這個小生命最初降臨的地方)。
當頒發最佳女配角獎項的時刻來臨,莉莉對著菲爾大發嬌嗔:「要是我贏了那座小金人卻不在現場,我就用我的高跟鞋跟在你胸口鑿出個小金人來。」
然而當頒獎人宣佈得獎者是露絲‧戈登 ,莉莉又說了:「該是她的,她是個好孩子。」接著馬上用手指戳戳丈夫的胸口說:「你最好也弄個那樣的角色給我演,你這個大經紀人。」
不過再也沒有這種機會了。菲爾過世兩年後,莉莉在「飛車狂人」(Motorcycle Maniacs)這部電影裡出任她演員生涯的最後一個角色,飾演一個談吐尖酸的退休妓女。
而今莉莉正是來此憑弔那段美好時光,傑克心裡明白。他動手將行李一個個從後座與後車廂裡拖出來,扯破了一個德阿戈斯蒂諾(D’Agostino)超市的紙袋,袋子上的商標字樣裂成兩半,結果一堆捲成一團的襪子、一疊沒有裝進相本的照片、棋子和棋盤、以及漫畫書四散在後車廂裡。傑克花了一番功夫,才把大部分東西擠進其他袋子裡。莉莉爬上飯店樓梯的腳步遲緩,吃力地扶著欄杆,流露出一副老態。「我去叫服務生來幫忙。」她頭也不回地說。
傑克在鼓脹的行李袋簇擁下站直身子,又一次抬頭望著天空,他確信自己在那兒看到過彩虹。然而彩虹並不存在,有的只是一片令人難受、游移不定的蒼穹。
這時候,
「到我這兒來吧。」一個微弱的聲音在他背後響起,聲音雖小,卻讓人聽得一清二楚。
「什麼?」他回過頭,在他面前鋪展開的只是空無一人的花園和車道。
「有什麼事嗎?」他母親問道。她倚在飯店高聳厚實的木造大門上,看起來老態龍鍾。
「沒事,大概聽錯了。」他說。沒有人在背後叫他,天上也沒半點彩虹。望著正在與沉重門扉奮戰的母親,傑克將那聲音和彩虹一起拋到腦後。「等一會兒,我上去幫忙。」他大叫著,抓起巨大的行李箱和幾乎要被毛衣撐破的紙袋,踉蹌著快步踏上檯階。
4.
遇上史畢迪‧帕克之前,傑克在飯店裡的日子過得就像條沉睡的野狗,任時間糊里糊塗流淌而去。這些天來,他的生活就像一場夢境,夢裡的世界佈滿陰影和難以言喻的轉變。甚至連前一天晚上,湯米叔叔過世的噩耗透過電話筒傳入耳中時,也沒像平常那般令他震撼,無法使他徹底清醒。如果傑克相信怪力亂神的傳說故事,那麼他也許會認為某種神秘力量已經控制了他,正在操縱著他和母親的人生。十二歲的傑克‧索耶,像他這年紀的男孩,需要的就是些能發洩精力的事情,體驗過曼哈頓的喧囂熱鬧之後,這地方安靜消極的生活,似乎讓他逐漸瓦解、越來越困惑。
這會兒傑克發現自己站在海灘上,但他是怎麼走到這兒來的,竟是一點印象也沒有,壓根不知道自己到這裡做什麼。他猜想自己是為了湯米叔叔過世而感傷,感覺卻像是腦袋瓜躲起來沉睡去了,放任身體自己活動。昨晚他和莉莉一起看著電視上的喜劇節目,無法集中精神,畫面中的情節彷彿一閃即逝,他連理解都來不及,更別提記住故事的鋪陳轉折了。
「這陣子東奔西跑,你一定累著了。」母親開口說道,吸了好大一口香菸,透過雲霧,瞇著眼睛凝視他。「你唯一該做的事,就是好好放鬆一段時間,小傑。這地方很好。趁我們還能待在這兒的時候享受一番吧。」
他們面前的電視機螢幕顏色有些偏紅,螢光幕上的鮑伯‧紐哈 傻愣愣地指著右手握著的一隻鞋子。
「就像我這樣啊,小傑,」母親對他微笑,「放鬆自己,好好享受。」
傑克偷瞄手錶一眼,他們母子倆坐在電視機前已經兩小時了,電視上演過些什麼,他卻一丁點也記不得。
他站起來,正想回床上睡覺時,電話鈴響了起來。他們家的世交摩根‧史洛特叔叔終於追上來了。摩根叔叔打來的電話向來沒什麼好事,不過這回顯然是壞消息中的壞消息。傑克站在廳堂中央,看著母親的臉色越來越白、越來越白。她一手圈住自己的脖子,輕輕按住;這幾個月來,那上頭又出現一些新的皺紋。這通電話從頭到尾,莉莉幾乎不曾開口回應隻字片語,直到最後,才輕輕說了句:「謝謝你,摩根。」然後掛上電話。那時她轉身面對傑克,傑克第一次覺得她看起來是那麼老、那麼地病懨懨。
「小傑,以後得堅強一點了,懂嗎?」
但他感覺不到什麼叫堅強。
她拉起他的手,將他擁入懷中。
「今天下午,湯米叔叔被一輛車撞倒,不幸過世了。」
他猛喘一口大氣,覺得身體裡的空氣都被抽乾了。
「那時候他在拉辛納加大道上,正要過馬路,有檯小貨車撞了他後就逃跑了。目擊證人說,撞他的車是黑色的,車上漆著『野孩子』這幾個字,不過……除此之外就沒別的線索了。」
莉莉說完哭了起來,過了半晌,傑克才像突然醒悟般地跟著一塊兒哭泣。這一切不過才三天前的事,但在傑克心底,卻像永遠一樣恆久。
5.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五日,一個名叫傑克‧索耶的男孩,佇立在名不見經傳的海灘上,凝視著平靜的大海,身後那座飯店,宛如司各特 小說筆下的城堡。他欲哭無淚,只覺得周身被死亡環繞著。死亡構成這世界的一半,天上沒有彩虹。那輛叫「野孩子」的小貨車奪走了湯米叔叔的性命。事發地點在洛杉磯,距離東岸太過遙遠,即便是傑克這年僅十二歲的男孩都能明白,湯米叔叔不屬於那地方;一個連去阿比漢堡店買個烤牛肉三明治都非得在出門前打上領帶的男人,怎麼會跟西岸扯上任何關係。
父親死了,湯米叔叔死了,母親或許正命在旦夕。傑克在這裡,在阿卡迪亞海灘上,也感受到了死亡的氣息,死亡藉由摩根叔叔的聲音,沿著電話線路傳進他耳裡。不同於淡季時的旅店那種淺顯粗劣的沮喪氣氛,裡頭的人們苦苦執著於逝去的夏季興旺景象;死亡像是存在所有事物的質地裡,像是海風吹來的一抹氣味。他好害怕……這股恐懼的感覺已經在他心頭縈繞了好久。待在這地方,一個如此安靜的地方,只不過讓他更加明白這一切──也許打從在紐約開始,沿著九十五號州際公路,睥睨的視線穿透香菸雲霧,要傑克在電檯裡找點咆勃爵士樂(bop),開著車一路將他們帶到這地方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死神。
他依稀記得,父親曾說過他有個老成的腦袋,可是這會兒他一點也不這麼覺得;此時此刻,他只覺得自己好嫩,我怕死了,他這麼覺得。我真他媽怕得要命。世界末日就要來了,是不是?
頭頂上的海鷗詛咒著灰色的天空,寂靜與空氣同樣黯淡──就像母親眼底越來越深的眼圈那樣,毫無生氣。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絕筆:史蒂芬.金到目前為止最好的小說!完美集大成!進化版的《終極追殺令》!
79折
特價473元
加入購物車
後來
79折
特價332元
加入購物車
燃燒的凝視【新譯本】:電影《燃火的女孩》經典原著小說
9折
特價449元
加入購物車
如果它流血:故事之王史蒂芬.金寫給疫情時代的完美傑作
79折
特價435元
加入購物車
機構
9折
特價567元
加入購物車
CIA洗腦計畫:解密美國史上最暗黑的心智操控實驗
79折
特價411元
加入購物車
大競走
9折
特價405元
加入購物車
四季:故事之王史蒂芬.金寫作生涯最經典的代表作《四季奇譚》全新譯本
79折
特價458元
加入購物車
飄浮
9折
特價252元
加入購物車
安眠醫生【全景飯店回歸版】
9折
特價432元
加入購物車
牠【電影書衣驚駭版】
79折
特價631元
加入購物車
我們還沒玩完
9折
特價405元
加入購物車
死亡禁地
9折
特價494元
停售
復活
9折
特價405元
停售
有時候,他們會回來:史蒂芬‧金最膾炙人口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79折
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鬼店 (電影原著小說)
79折
特價315元
加入購物車
魔符(上下冊不分售)
9折
特價539元
加入購物車
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電影書腰版】:收錄《史蒂芬金之猴子》電影原著小說!
79折
特價411元
加入購物車
看更多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