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少年之歌:《手斧男孩》作者最後的冒險故事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一鍵選好開學文具懶人包,適合快速返校採買、50元電子禮券現領現折!↓點我去逛逛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活動期間購買童書類別滿額199元,即贈《傲嬌公主的奇幻冒險》早優券,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內容簡介
「這個故事在我心中……已經醞釀了一輩子。」
──《手斧男孩》作者蓋瑞.伯森
刻畫人與大海、生命的精彩搏鬥,
媲美海明威經典《老人與海》的雋永之作!
面對致命的瘟疫、險惡的大海,
鯨魚少年如何在驚心動魄的航行中,找到生存的意義與勇氣?
★Amazon精選「年度最佳童書」
★《手斧男孩》作者、「紐伯瑞文學獎」作家Gary Paulsen最後的冒險求生故事
★以中古歐洲的霍亂疫情為歷史背景,結合北歐神話的傳奇色彩
「唯有離開才能活命,往北走,別回頭……」
沒有影子的男人駕著死亡之船來訪,同伴接連倒下,
12歲的雷夫被迫划著獨木舟邁向大海,
在洶湧的浪濤與陌生的島嶼間,不斷奮鬥,不斷學習,只求生存。
一路上,飢餓的巨熊差點發現他、湍急的瘋狂漩渦想吞噬他、崩解的巨大冰山差點砸中他。
但是奧丁神不只為雷夫降下殘酷的考驗,也為他帶來生命的溫柔慰藉:
調皮的虎鯨與海豚成為他的朋友,海潮與洋流引領他發現迷霧冰山後的祕境,
而他最最思念的媽媽,化為鯨魚與他重逢……
生命的動盪磨礪了雷夫的意志與靈魂,也讓他學會尊重自然、與萬物共存。
究竟在這片浩瀚無垠的大海中,雷夫能否找到生命的歸宿?
【閱讀關鍵與特色】
✏適讀年齡:無注音,適合9歲以上閱讀。
✏學習領域:語文、自然科學、公民與社會。
✏核心素養: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本書特色
★繼《手斧男孩》之後的冒險求生小說巔峰作
本書回歸蓋瑞‧伯森最經典的《手斧男孩》風格,書中不只有各種臨場感十足的驚險求生橋段,還融會了伯森一甲子的豐富航海歷練,更添真實感。
★媲美《老人與海》的雋永經典
伯森精簡樸實的文風、人與自然交鋒的題材,往往拿來與海明威相提並論,美國知名書評網站Booklist更讚譽本書為「少年版的《老人與海》」。伯森不只將他豐富的航海經驗灌注書中,本書更處處流露他對生命與自然的思索。
★從故事到插圖,洋溢北歐神話的浪漫色彩
本書主人翁是中古世紀的北歐諾斯男孩,其靈感來自伯森的挪威奶奶,從小奶奶總說著北歐神話與航海冒險故事哄伯森入睡。本書不只故事情節洋溢北歐神話的傳奇色彩,插圖更精心設計結合北歐文化元素(例如盧恩符文),引領讀者進入浪漫的北歐神話世界觀。
★「紐伯瑞文學獎暢銷作家」蓋瑞‧伯森最後的冒險故事
本書是蓋瑞・伯森的遺作,但在生前便完成定稿,甚至特別為本書寫下後記,表示這是他「在心中醞釀了一輩子的故事」。
名人推薦
感動推薦
★李貞慧 | 繪本暨青少年文學閱讀推廣人
★夏曼‧藍波安 | 島嶼作家
★張美蘭(小熊媽) | 親職、繪本作家
★顏志豪 | 兒童文學作家
「蓋瑞‧伯森不只是個說故事大師,也擅於在故事中打造世界……不可思議……一趟壯闊又令人敬佩的旅程。」—Neal Shusterman/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求生題材的精練散文,讓讀者沉浸在故事中的一切困難與不可思議,一窺大自然純粹的驚奇之處,展現海洋與其棲物的生態之美,以跨越時空的精采冒險宴饗讀者,讓心傷都復原。」─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星級評論
「這部遺作堪稱少年版的《老人與海》……壯麗的故事……優美的文筆,這是伯森經典的巔峰之作。」─書單(Booklist)星級評論
「(一部)魅惑人心的當代史詩……凡人對抗自然的故事已經屢見不鮮,2021年去世的蓋瑞‧伯森卻透過探索動物複雜的面向,為這類故事開創新局……運用古語與反覆段落的敘述手段,宛如再現《貝武夫》與北歐神話經典《詩體埃達》。」─書架情報(Shelf Awareness)星級書評
「就像寶石一般……這個平易近人、令人神魂顛倒的冒險故事注定成為伯森的又一部經典……所有圖書館都該為了小學中高年級與青少年讀者購入。」─學校圖書館學報(School Library Journal)星級書評
編輯推薦
也是他獻給生命、獻給自然的勇氣之歌
(文/野人文化編輯 陳韻竹)
過去這兩、三年,疫情的陰影壟罩全球,孩子們失去了戶外寬廣的藍天、與家人朋友歡笑團聚的日常,可惡的病毒甚至帶走一張張熟識面孔的生命,讓孩子們第一次驚覺,原來死亡離我們這麼近。在這樣的時刻,任何疫苗或特效藥都無法撫平心中的傷痛,可是故事卻能為我們創造逃生的窗口,消弭恐懼,賜予我們面對困境的勇氣。
或許是為了這些徬徨的孩子,作者蓋瑞‧伯森將《鯨魚少年之歌》的背景設在霍亂疫情肆虐的中古歐洲,故事中倖存的諾斯族少年為了活命,只能划著獨木舟不斷往北逃離空氣中的病菌,也被迫學會獨立堅強。這個冒險求生故事不只呼應當今的全球疫情,同時也呼應了蓋瑞‧伯森獨特又歷練豐富的人生背景。
《手斧男孩》的鐵粉應該都知道,80多歲的蓋瑞爺爺這一生曾當過水手、獵人、農夫、歌手、老師⋯⋯,這些人生體驗都成了他的寫作養分,讓他寫出連《國家地理雜誌》都誤以為真人真事的冒險求生情節,也讓他在描寫動物及大自然時總是特別真摯動人。例如本書有一段主角雷夫跟虎鯨心靈交流的情節:一群虎鯨刻意放慢速度,追著少年的獨木舟玩耍,後來有隻大虎鯨停在獨木舟旁邊,與少年交換了眼神,也交換了彼此的呼氣吐息;在這一剎那,少年誠懇地展現出他對虎鯨的尊敬與親愛之情,也讓虎鯨卸下心防讓少年撫摸牠受過傷的背鰭,人跟鯨魚的心靈交流就在一陣沉默中神奇發生了!這段描寫既細膩又震撼人心,蓋瑞爺爺甚至在本書後記詳述他本人的親身經驗佐證,讀了你就知道為何他能把這種互動描寫得如此感人。
如果你不只是《手斧男孩》的鐵粉,甚至讀過蓋瑞爺爺的自傳小說《落難童年求生記》,那麼你讀完《鯨魚少年之歌》後或許會像我一樣熱淚盈眶。蓋瑞爺爺非常難得地為本書寫下長達十來頁的後記,第一句話就寫道:「這個故事已經在我心中醞釀很久了。其實可以說,已經醞釀了一輩子。」;下一段接著告訴我們:這顆故事的種子其實源於他兒時跟奶奶相依為命時的幸福回憶(大概也是他童年裡少數美好溫馨的家族記憶),還有從奶奶身上繼承來的對海洋的無限眷愛。
雖然逼真的冒險求生情節一向被人們視為蓋瑞‧伯森的金字招牌,但我認為,蓋瑞爺爺最厲害的是他總能設身處地寫出孩子心中的痛苦與掙扎,然後讓主角從悲傷中破繭而出,鼓起勇氣與生命的苦難搏鬥。主角雷夫回想從前時,曾提到他在船上當奴隸的悲慘童年,當時他痛苦到想跳下海成為鯊魚的食物,幸好疼愛雷夫的老卡爾用以下這番話阻止了他:「雖然我們永遠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但情況一定會改變的。如果你放棄了,那麼萬一情況好轉,你不就錯過了嗎?」
或許,蓋瑞爺爺之所以能寫出如此深刻的情節,是因為他也曾身陷地獄,卻也遇過天使。我作為本書的編輯與蓋瑞‧伯森的忠實讀者,雖然非常遺憾往後再也看不到蓋瑞爺爺的新作,卻也很感謝老天至少讓他來得及寫出這個他在心中深埋一輩子的故事,讓同樣不安的孩子能從中獲得直面生命挑戰的勇氣。
目錄
大海之子的傳說
失去影子的人
大海母親與鯨魚兄弟
小島
鯨魚之歌
風的音樂
鯨魚
飢餓
野炊地
順水漂流
逃出漩渦
與萬物合一
大海的脈動
跳舞的巨鯨
冰山
夢的故事
【作者後記】
序/導讀
作者後記(節錄)
這個故事已經在我心中醞釀很久了。其實可以說,已經醞釀了一輩子。
我還很小(約莫三、四歲)的時候,曾經和我的奶奶在一輛由剛鋸下來的松樹原木做成的拖車裡住了一陣子。當時她在明尼蘇達州北部的一個伙房裡工作,負責為一個造路團隊備辦伙食。每天她收工後,我們兩人就會裹著毛毯,坐在她的鋪位上,數著天黑後那些成群出現的老鼠到底有幾隻。當時我總是會喝半杯摻了水的蒸發乳(但我從來都不喜歡這玩意兒),也經常會吃一小片撒了糖粉的蘋果派(這個我倒是挺愛的),奶奶則會喝一杯茶。
當我喝完牛奶、吃了蘋果派並且把黏黏的手指頭擦乾淨後,奶奶就會把我們身上的毯子塞好,然後深吸一口氣,把嘴巴湊近我耳朵,開始輕聲細語、幾乎像是唱歌一般的講故事。
她是挪威人。她說,在挪威,人們不是屬於陸地就是屬於大海。她小時候的所見所聞以及大人講的故事幾乎都和大海有關。
奶奶從不講那些無聊的童話故事,也不會唸童謠給我聽。她說的都是一些令人難忘的大海故事,而且非常生動逼真,以致我幾乎都可以聞到海水的鹹味,聽見繩索和木頭咯吱作響的聲音,並看到洶湧的北海水面上掀起遠比人高的巨浪、把那些有槳帆船打得變了形的情景。
晚上聽了奶奶講的大海故事後,我在睡夢中都會聞到鹽漬鯡魚和鱈魚乾的氣息,以致第二天早上醒來時嘴巴裡還有那種濃郁的臭味。
她喚醒了我體內潛藏的大海基因。
從此我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因此,到了七歲的某一天,當我和母親一起乘著一艘老舊的運兵船渡過太平洋去投奔當時位於菲律賓群島的父親時,我一走到甲板上,看到四周那有如一個深藍色水盆般的廣闊大海,聞到它的氣息,就立刻被迷住了。我感覺它正在呼喚我,彷彿它是我身體的一部份。我想那是一種一見鍾情的感覺。那一刻,我屏住呼吸,腦中一片空白,只看到眼前那座延伸到天際的大海。
我感覺自己好像回到了家。
這種感覺後來始終不曾消逝。在我的血液裡的某種基因以及奶奶的故事影響之下,此後每當我不在海上或遠離大海時,總是會很想念它,並對它懷著某種鄉愁。
……
……
後來,我便自然而然地把我對大海的熱愛和帆船運動結合在一起,開始駕駛各式各樣的帆船從事一趟又一趟的航行。
……
……
船隻在大海、風、天空與濃霧的夾擊下,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滅頂。
但也正是在那裡,我遇上了大鯨魚。牠們根本無視我的存在,逕自捕食、唱歌和跳舞,即使偶爾注意到我,也顯得友善而坦誠。其中,灰鯨更是特別喜歡與人接觸。牠們經常會仰起頭,把鼻子擱在船舷上,讓人觸摸與撫弄。就連那些巨大的藍鯨(牠們是地球上最大的動物,甚至比巨型恐龍還大)也經常待在我的帆船附近,並且願意讓我觸摸,不過從來沒有一隻曾經刻意把鼻子擱在我的船舷上。
虎鯨(又名殺手鯨魚)總讓我想起狼,但這種說法並沒有負面的意涵。我看到的那些虎鯨並不特別具有攻擊性或威脅性。即使我無意中打攪了牠們進食,或者不小心跑到大鯨魚和小鯨魚之間,牠們也只是把我的船推開或者離我而去。
……
……
有一天傍晚,我進入了溫哥華島北端的一個小海灣。當地漁民管它叫「膽小鬼灣」(Chickenshit Cove),因為每當北方的海面上刮起狂風暴雨、浪高達一百呎時,他們都會躲在那裡。
當時,我把船繫在岸邊的樹木上,在船裡養精蓄銳並設法修補船身的裂痕。這時,剛好有一群虎鯨來到附近休息。當我正迷迷糊糊地坐在那兒,喝著一杯氣味有如船底污水的茶時,雷夫的故事就像在渡鴉的翅膀上跳舞的幽靈,突然閃現在我的腦海中。
雷夫所經過的荒涼海岸是虛構的場景,其靈感得自我走過的北美洲海岸以及我的祖先所居住的挪威海岸。但歷史上確實有些人曾經乘坐獨木舟航行了很遠的距離。事實上,有人曾把兩艘比雷夫的船大不了多少的獨木舟並排綁在幾根竿子上,做成一艘簡陋的雙體船,並用它來橫渡海洋。
話說回來,我在旅程中曾經到過一些雷夫到不了的地方,例如幾個潮水凶猛、難以進入的峽灣。其中之一便是「福茲泰若峽灣」(Ford’s Terror Fjord)。我不僅進去了,還在那兒待了好一陣子。那裡景色絕美,有瀑布、河流,還有忙著捕食鮭魚的熊。但要乘坐像獨木舟這樣小的船隻前往並不容易,而且可能非常危險。
雷夫之所以被迫展開他的航程,是因為霍亂的緣故。這是歷史上很常見的一種致命性疾病,迄今全球每年仍有多達四百萬人受到感染。最典型的傳播方式是排泄物中的霍亂弧菌透過蒼蠅進入了人們的食物或飲水中。這種疾病從感染到死亡,短則一、兩個小時,長則五天。病人會出現腹瀉與嘔吐的症狀,並因而造成嚴重的脫水以及全面的器官衰竭現象,最終可能會導致死亡。但今天我們已經可以透過注射疫苗以及改善環境衛生的方式加以預防,對於患者也可用大量補充水分並投予抗生素等方式加以治療。
雷夫這一生從不曾待在一個安全的地方。然而,無論遇到任何情況,他都能接受、面對,並且樂於學習,再加上他有點運氣,所以才能夠存活下來,並朝著北方前進。
試閱
這些虎鯨不知道是從哪裡冒出來的,此刻正聚集在獨木舟四周。虎鯨有著黑白分明的肚腹,背鰭露在海面上,但因為牠們在海裡上上下下、來來回回地游動,因此雷夫不確定虎鯨的數量究竟有多少,但少說也有六隻,甚至可能多達八隻。其中有些虎鯨體型很大,有些較小,較大的那幾隻當中有隻可能是公的(但雷夫並不確定),因為牠看起來非常巨大,體長遠超過雷夫的獨木舟,大大的背鰭直挺挺豎在海面上。小的那幾隻當中,有兩三隻可能是幼鯨。
雷夫心想,我應該感到害怕才對。虎鯨可是大家口中的「殺人鯨」,可以輕易把他的獨木舟撞個粉碎,而且他曾看過虎鯨們把小海豹丟到空中,彼此拋接,直到小海豹身子癱軟,顯然已經嚥氣為止。還有好幾次,雷夫看到虎鯨們在營地附近的海面上粗暴地玩著遊戲,連站在海灘上的他都能感受到虎鯨的力道。
不知怎地,雷夫恍然想起他生病的時候,虎鯨曾耍弄他的獨木舟,將船推來推去的情景。虎鯨顯然把他和獨木舟都當成了玩具。如果當時虎鯨用力過猛……
雷夫應該害怕才對。至少應該擔心。
但他卻沒有。虎鯨顯然對他不抱持敵意。即使有兩隻小虎鯨游過來,開始用鼻子將獨木舟頂來頂去,但牠們也只是出自好奇心,在鬧著玩罷了。雷夫不禁想:這些虎鯨是不是在他生病時出現的那幾隻呢?
這些虎鯨的模樣出奇美麗,黑白的身軀在清澈冷冽的海水中閃閃生輝,線條簡潔、輪廓鮮明,彷彿雕刻品,或者是畫出來的。虎鯨們在獨木舟附近游著,看起來毫不費力。雷夫不確定是他划船的速度跟虎鯨一樣快,還是虎鯨為了待在他附近而刻意游慢一點,以配合他的速度。就連最大的那隻虎鯨似乎也一直跟著雷夫,大虎鯨浮出水面換氣時,和獨木舟只隔著大約一支槳的距離,因此牠噴出的那些帶著鮮明魚腥味的溫暖水氣,往往濺得雷夫全身都是。
這些虎鯨屬於同一個家族,而且全都跟著雷夫走(至少看起來是這樣)。但也可能是雷夫跟著牠們走。
無論是哪種情況,雷夫都不介意。雖然這聽起來有點荒謬,但雷夫已經把這些虎鯨當成朋友,而且也相信這些虎鯨不會傷害自己。就這樣,他們一路相伴,來到一座海灣。虎鯨的行動具有明確目標,顯然是刻意到這裡來,而獨木舟在那些小虎鯨的推波助瀾下也不自覺地跟著來了。
雷夫心想,那海灣就在眼前,他怎麼能不跟呢?
海灣彼端有一片淺灘,斜斜地延伸入海,上面布滿了小圓石。這些石頭都不及雷夫的拳頭大,但數量達千百萬顆之多,從岸上一直鋪到海底,形成厚厚的一層,有如一張巨大的石頭地毯。經過海浪與潮汐無數次的沖刷與打磨後,這些圓石都顯得光滑無比,閃閃生輝。雷夫撿起了其中一顆,心想:原來虎鯨要找的就是這個。
雷夫把獨木舟划到旁邊,看著虎鯨們輪流潛入海裡,以肚子和身子兩側卡嗒卡嗒地滑過那片石床。那聲音是如此響亮,雷夫隔著獨木舟的船身和船底都能感覺到。
最初,雷夫以為虎鯨們只是在玩耍而已。的確,虎鯨似乎很享受那些小石頭的觸感,牠們會從同伴身體上方躍過去,彼此逗弄,並輪流游到這U型海岸的東端,再拱起背,以肚子或身體兩側連滾帶滑地擦過那片石床,彷彿在享受被撫摸的感覺。
但這不只是一種遊戲而已。虎鯨們似乎有個明確目的。雷夫更仔細地觀察時,發現牠們可能是利用那些石頭來清理體側和腹部。虎鯨會小心翼翼地在水裡翻騰,同時用臉部、背部、尾鰭摩擦海灣底部的石頭。
成年的虎鯨做這些動作時,幼鯨會在一旁觀看,前者做完後便開始教導後者,要幼鯨游到海灣的一端,從石床的一頭翻滾到另外一頭。起初那些幼鯨並不懂該怎麼做,有的會走錯方向,有的會朝著海灣外面游,有的則忘記翻滾,或者只摩擦身體的一側,有的甚至會銜起石頭,用力拋過海面,再用尾巴去接。雷夫心想,這些小虎鯨簡直就像一群小狗,想著想著就忍不住笑出聲音來。但他旋即發現:那隻體型最大的公虎鯨或許是聽到了他的笑聲,竟離開幼鯨身邊,朝他緩緩游過來,停在獨木舟旁把身體橫亙在獨木舟和那些在教導幼鯨如何正確使用石子的鯨魚之間。
然後,大虎鯨便一直待在那兒。
牠看起來並沒有要攻擊或威脅雷夫的意思,只是想保護其他鯨魚。牠躺在那兒時,鼻子裡噴出的水花濺到了獨木舟上,也濺到了雷夫身上。他再度聞到了那濃郁的氣息,其中摻雜著魚腥味、海風味以及鯨魚體內的熱氣。那是牠特有的氣味。雷夫藉著這些氣息更加了解大虎鯨。此刻,大虎鯨就躺在那兒,一動也不動,呼吸很慢,呼出的氣息卻很強烈。大虎鯨那大大的背鰭正好靠近獨木舟的正中央,就在雷夫旁邊,看起來黑得發亮,距他僅僅一臂之遙。
「我應該摸牠一下,」雷夫心想,「我應該摸摸牠的鰭。或許這樣大虎鯨就會認識我,更了解我,我也能更了解牠。」但雷夫猶豫了一下,不是因為害怕,而是因為有些難為情,擔心這樣會打擾到大虎鯨。雷夫心想,大虎鯨體型如此巨大,卻溫和而友善,並沒有侵犯自己,那自己又憑什麼伸手去摸大虎鯨,打斷牠正在做的事情或攪擾牠的思緒?憑什麼伸出自己細小的手臂和可笑的手掌,去碰觸大虎鯨那個朝天聳立、閃亮而神氣的背鰭?
「◢然而……◢」雷夫心想。
「◢我怎麼能不摸摸看呢?◢」
這個念頭愈來愈強烈,讓雷夫想起他初次學習如何用打火石和鍛鋼把舊松鼠巢引燃的時候。雖然打火石只迸出了一粒火星子,但落在巢裡後,就會開始四處蔓延,像一條紅色的蠕蟲不停吞吃著那些乾草碎片,然後火勢便愈來愈旺,最後整個鳥巢都燒了起來。
這個念頭也是一樣。它就像一條熾熱的蟲子,起初雖然只有些許微光,但想著想著,就點燃了慾望的火焰,使雷夫想要了解更多……
大虎鯨距自己那麼近。這樣的時刻再合適不過了。他怎能不去摸大虎鯨一下呢?
於是,雷夫幾乎是無意識地把手伸到獨木舟外面,用手指輕輕地、溫柔地握住那個堅硬的背鰭。雖然他們相距只有咫尺之遙,雷夫卻感覺自己彷彿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
但雷夫只摸了一下。
就一下下。
很快又把手鬆開、縮回,開始回味那種感受。那個質地比雷夫想像得更堅硬,就像一塊亮閃閃的、有生命的黑色石頭,而且頗為光滑。或許還有點溫度,但因為魚鰭是濕的,所以雷夫並不確定。雷夫不知道大虎鯨會有什麼反應。大虎鯨會因此而生氣嗎?會不會不高興?會不會把他的獨木舟弄壞?雷夫知道,大虎鯨只要用牠那個巨大的尾鰭猛力一揮,就能把自己拋到半空中去。
但大虎鯨的反應讓雷夫非常訝異。大虎鯨只是微微仰起頭,稍微轉動了一下身子,以便看見坐在船裡的雷夫。大虎鯨盯著雷夫的眼睛看了一會兒,但很快就再度轉過身去,回復原來的姿勢,躺在那兒一動也不動。
大虎鯨是在保護其他鯨魚。
不久,大虎鯨突然呼出一口氣。同一時間,雷夫也吸了一口氣。他之前一直不自覺地屏住呼吸,這時深吸一口氣,正好大虎鯨從體內噴出的溫暖氣息吸進去,那氣味和大虎鯨背鰭的觸感融合在一起,深深刻在雷夫心中。雷夫多希望他們能彼此交談,希望他能問大虎鯨……
問大虎鯨什麼呢?他要問大虎鯨什麼問題呢?
雷夫什麼都想問。問大虎鯨一切鯨魚知道而雷夫自己也想了解的東西。於是,雷夫輕聲說道:「我希望……」
才剛開口,雷夫就打住了。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希望什麼,或者想知道什麼。相反的,雷夫開始感覺這樣的一刻是多麼神奇:這隻鯨魚看見了他,了解他,也知道雷夫無意傷害牠,而雷夫也看得出大虎鯨並不想傷害自己。他們兩個就只是待在一起,無意彼此傷害。
這也是一種交談,是某種形式的對話。
他們雖然沒有說話,也沒有唱歌,但彼此心意相通。雷夫知道他這一生將永遠忘不了這個時刻,也希望大虎鯨有同樣的感覺。雷夫相信,他們已經是朋友了。不,不只是朋友。大虎鯨背鰭的一側有一道斜斜的、凹陷的傷疤,差不多像雷夫的手這麼長。雷夫知道如果他再度看到這疤痕,就能認出大虎鯨,想起他曾將他的知識傳達給這隻鯨魚,這隻鯨魚也曾將牠的想法、牠的存在,傳給雷夫……
但沒過多久,等那幾隻幼鯨都翻滾、玩耍過了之後,虎鯨們就離開了這片卵石淺灘,掉過頭,目標明確地朝著海灣外面游去。當牠們繞過一座海岬後,就消失不見了。
牠們走了。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