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的靈魂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灰色的靈魂」代表小城中各式各樣的人物,既崇高偉大又如此卑微,他們在動盪不安的亂世裡各自承載著濃烈苦痛和心事的重量,面對謊言的集體沉默與懦弱,而覆於大地的真相兀自仍暗潮洶湧日夜拍應人物內心撇不掉的羞恥,他們是好人也是壞人。善與惡之間的分界──何其模糊──便是這部扣人心弦的小說所探討的中心主旨,若是你曾翻讀了第一頁就無法釋懷,直到小說終了。
故事中,一位婦女對帶著罪疚感的警官說:「壞蛋、聖人,我從沒見過。沒有什麼是完全的黑,也沒有什麼是完全的白,是灰色襲佔了所有。人和他們自己的靈魂也是這樣……你有一顆灰色的心靈,漂亮的灰色,就如我們一樣…」。「灰色的靈魂」就是你和我。
				故事中,一位婦女對帶著罪疚感的警官說:「壞蛋、聖人,我從沒見過。沒有什麼是完全的黑,也沒有什麼是完全的白,是灰色襲佔了所有。人和他們自己的靈魂也是這樣……你有一顆灰色的心靈,漂亮的灰色,就如我們一樣…」。「灰色的靈魂」就是你和我。
序/導讀
						  一個女孩的屍體漂浮在水面……小說就圍繞著這個意象展開:令人髮指的謀殺案、見證者、嫌犯、檢察官、法官,加上懸疑氣氛、戲劇性轉折,它具有一切偵探小說的元素。
然而,這裡面卻少了偵探推理小說裡最重要的角色:一位精明幹練的探長,以他對環境、對人性的敏銳觀察力,抽絲剝繭,將殺人動機、殺人過程的謎團一一解開,終而使真相大白。
這個事件的敘述者只是一個小警察,他在案發現場,卻不能主導辦案方向,他不像探長或檢察官那樣,站在絕對的制高點,掌握一切事實,判斷一切是非,對他人做裁決;他雖然參與,卻是一個無從著力的小角色。眼看著真相被有意地掩蓋,他束手無策;挺身作證的目擊者遭嚇阻,他無法保護;女教師自殺時,他未伸出援手。他的無力,還不只是在偵辦案件,也在他自己的人生之中。太太因難產求救時,他不在場。周遭事物發展的方向,總在他掌控之外;心中的疑團,找不到答案,謀殺案於是與他自己的人生困惑糾纏在一起。這個敘述角度的選擇,帶來與一般推理小說完全不同的視野。
偵查謀殺案情,必須保留現場,而這個故事卻是在事件發生二十年之後的回溯,當事人都已不在。二十年之中,更多事實浮現,事實也呈現出更多的面向,經過生命的沉澱,孰重孰輕、孰是孰非,有了另一番體會。這敘述時間的選擇,也開展出比一般推理小說更寬廣的景深。
故事的時空:以1917年一次世界大戰,法國東北羅安省(Lorraine)的一個小城為背景。小城離戰場尚有數十公里,但戰火的煙硝和隆隆砲火聲無所不在。士兵上戰場前在此尋歡求醉,血肉模糊的傷兵運來此就醫。在戰爭中,人命如螻蟻,死亡在戰報中不過是抽象數字。把謀殺案放在橫屍遍野的戰場邊,作者克婁代(Philippe Claudel)讓我們知道,為什麼一個小女孩的死如此重要,每一個生命如何牽動周遭無數人的生命。
羅安省在歷史中不止一次成為肉搏的戰場。成長於斯的作者,在童年時代,不斷聽到有關戰亂的故事,風景中隨處可見軍人公墓、紀念碑;灌木叢下,還有上銹的軍盔、彈殼的殘骸,這是一塊遍體鱗傷的土地。他不直接描寫戰爭,只描寫血跡仍在的傷口,是為了紀念這塊土地的痛苦記憶罷。
克婁代的母親是女工,父親是森林管理員,這種出身使他對保守、封閉小城中的階級對峙體會深刻:掌握權力的上層階級(包括法官米葉克、上校馬傑夫和檢察官狄亭納)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他們住華宅、開轎車,不論在飯館、在教堂都有保留座位,冷酷、傲慢,是他們的生存法則。對平民百姓乃至更低的流浪漢、妓女、跑單幫的販子,充滿敵意與藐視。當事件發生,這些有頭有臉人物雖手執正義的天平,卻無意追究真相,當階級利益受到威脅,他們相互庇護:你不找我的麻煩,我也不揭你的瘡疤。法官需要人犯,儘可捉兩個逃兵頂罪。法官可以一邊大吃數小時,一邊以酷刑為娛樂。在驗過女屍──一個他熟識的乖巧女孩 ──之後,並不影響他品嘗溏心蛋的胃口。克婁代以冷筆調描繪一個諳啞灰暗的世界。他承繼寫實主義的傳統,主題和形式都重現古典的美德:文字精準、情感內斂、結構嚴謹。電影編劇的經驗更使他的筆靈活如攝影機的運動,推拉和特寫鏡頭,使意象鮮活,空間層次豐富。
這個看似單純的案件,卻峰迴路轉,戲劇張力不下於任何偵探小說,只是它不提供謎題的答案,反而使一切更令人迷惑。謀殺案的難以參透,正如生命本身的難以參透。作者關心的是人。人總在高貴與卑賤間掙扎、撕裂。讓人想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罪?什麼是罰?就如薛西弗斯的推石頭,普羅米修斯的被鷲啄,因為犯錯,而永遠被追逐,被詛咒。透過類型小說的形式,探測良知、罪惡感、人性的底蘊,將一個偵探故事提高到希臘悲劇的高度。
書中一直追問的是:對別人、對自己能有多少瞭解?人如何審判他人的行為?意念與罪行的差別何在?凶手與被害人的分界在哪?罪犯難道不也是受害人?受害人又何嘗清白?屈打成招的替罪羔羊,並非無辜,而冷酷無情的殺手,誰能知道他所受的懲罰與煎熬?他只是空蕩城堡中的遊魂。失去愛人的悲慟成為生命巨大的黑洞,他恐懼無助,只能病態地愛,孤獨、絕望、悔恨噬咬著他的生命。當敘述者將指控的手指向別人,卻驚覺與他自己竟如此相似。
沒有英雄,也沒有真正的壞人。正如書中一位角色所說:「壞蛋、聖人,我從來沒見過。沒有全白,也沒有全黑,都是灰色。」
在這一片灰暗的風景中,偶而也會穿出一道光亮:小警察為躲雨,與神父共處一室,共度一夜,精研園藝的神父卸下罩袍,只著短褲,在醜陋的現實中,他坦然自在,談花的美麗,談他的花園「是上帝存在的最美麗的證明」。
然而有一種美麗的花,他卻不敢說出名字,因為那正是死去女孩的名字:美人嬌(Belle de jour)。更諷刺的是,就在這短暫的美麗時刻,小警察難產的妻子正在生死邊緣,大聲求救、大雨淹沒了她的求救聲,終而失血過多。在苦難中追尋美與希望,畢竟也是虛幻。這沉重的生命,出處何在?
灰色。一切都是灰色。灰色的石板路、石牆;嚴峻的寒冬,灰色的霧。灰色,不只是地理風景,也是一種心靈氣候,在善惡模糊、意識混沌的地帶。
 
					
				然而,這裡面卻少了偵探推理小說裡最重要的角色:一位精明幹練的探長,以他對環境、對人性的敏銳觀察力,抽絲剝繭,將殺人動機、殺人過程的謎團一一解開,終而使真相大白。
這個事件的敘述者只是一個小警察,他在案發現場,卻不能主導辦案方向,他不像探長或檢察官那樣,站在絕對的制高點,掌握一切事實,判斷一切是非,對他人做裁決;他雖然參與,卻是一個無從著力的小角色。眼看著真相被有意地掩蓋,他束手無策;挺身作證的目擊者遭嚇阻,他無法保護;女教師自殺時,他未伸出援手。他的無力,還不只是在偵辦案件,也在他自己的人生之中。太太因難產求救時,他不在場。周遭事物發展的方向,總在他掌控之外;心中的疑團,找不到答案,謀殺案於是與他自己的人生困惑糾纏在一起。這個敘述角度的選擇,帶來與一般推理小說完全不同的視野。
偵查謀殺案情,必須保留現場,而這個故事卻是在事件發生二十年之後的回溯,當事人都已不在。二十年之中,更多事實浮現,事實也呈現出更多的面向,經過生命的沉澱,孰重孰輕、孰是孰非,有了另一番體會。這敘述時間的選擇,也開展出比一般推理小說更寬廣的景深。
故事的時空:以1917年一次世界大戰,法國東北羅安省(Lorraine)的一個小城為背景。小城離戰場尚有數十公里,但戰火的煙硝和隆隆砲火聲無所不在。士兵上戰場前在此尋歡求醉,血肉模糊的傷兵運來此就醫。在戰爭中,人命如螻蟻,死亡在戰報中不過是抽象數字。把謀殺案放在橫屍遍野的戰場邊,作者克婁代(Philippe Claudel)讓我們知道,為什麼一個小女孩的死如此重要,每一個生命如何牽動周遭無數人的生命。
羅安省在歷史中不止一次成為肉搏的戰場。成長於斯的作者,在童年時代,不斷聽到有關戰亂的故事,風景中隨處可見軍人公墓、紀念碑;灌木叢下,還有上銹的軍盔、彈殼的殘骸,這是一塊遍體鱗傷的土地。他不直接描寫戰爭,只描寫血跡仍在的傷口,是為了紀念這塊土地的痛苦記憶罷。
克婁代的母親是女工,父親是森林管理員,這種出身使他對保守、封閉小城中的階級對峙體會深刻:掌握權力的上層階級(包括法官米葉克、上校馬傑夫和檢察官狄亭納)接受的是精英教育,他們住華宅、開轎車,不論在飯館、在教堂都有保留座位,冷酷、傲慢,是他們的生存法則。對平民百姓乃至更低的流浪漢、妓女、跑單幫的販子,充滿敵意與藐視。當事件發生,這些有頭有臉人物雖手執正義的天平,卻無意追究真相,當階級利益受到威脅,他們相互庇護:你不找我的麻煩,我也不揭你的瘡疤。法官需要人犯,儘可捉兩個逃兵頂罪。法官可以一邊大吃數小時,一邊以酷刑為娛樂。在驗過女屍──一個他熟識的乖巧女孩 ──之後,並不影響他品嘗溏心蛋的胃口。克婁代以冷筆調描繪一個諳啞灰暗的世界。他承繼寫實主義的傳統,主題和形式都重現古典的美德:文字精準、情感內斂、結構嚴謹。電影編劇的經驗更使他的筆靈活如攝影機的運動,推拉和特寫鏡頭,使意象鮮活,空間層次豐富。
這個看似單純的案件,卻峰迴路轉,戲劇張力不下於任何偵探小說,只是它不提供謎題的答案,反而使一切更令人迷惑。謀殺案的難以參透,正如生命本身的難以參透。作者關心的是人。人總在高貴與卑賤間掙扎、撕裂。讓人想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罪?什麼是罰?就如薛西弗斯的推石頭,普羅米修斯的被鷲啄,因為犯錯,而永遠被追逐,被詛咒。透過類型小說的形式,探測良知、罪惡感、人性的底蘊,將一個偵探故事提高到希臘悲劇的高度。
書中一直追問的是:對別人、對自己能有多少瞭解?人如何審判他人的行為?意念與罪行的差別何在?凶手與被害人的分界在哪?罪犯難道不也是受害人?受害人又何嘗清白?屈打成招的替罪羔羊,並非無辜,而冷酷無情的殺手,誰能知道他所受的懲罰與煎熬?他只是空蕩城堡中的遊魂。失去愛人的悲慟成為生命巨大的黑洞,他恐懼無助,只能病態地愛,孤獨、絕望、悔恨噬咬著他的生命。當敘述者將指控的手指向別人,卻驚覺與他自己竟如此相似。
沒有英雄,也沒有真正的壞人。正如書中一位角色所說:「壞蛋、聖人,我從來沒見過。沒有全白,也沒有全黑,都是灰色。」
在這一片灰暗的風景中,偶而也會穿出一道光亮:小警察為躲雨,與神父共處一室,共度一夜,精研園藝的神父卸下罩袍,只著短褲,在醜陋的現實中,他坦然自在,談花的美麗,談他的花園「是上帝存在的最美麗的證明」。
然而有一種美麗的花,他卻不敢說出名字,因為那正是死去女孩的名字:美人嬌(Belle de jour)。更諷刺的是,就在這短暫的美麗時刻,小警察難產的妻子正在生死邊緣,大聲求救、大雨淹沒了她的求救聲,終而失血過多。在苦難中追尋美與希望,畢竟也是虛幻。這沉重的生命,出處何在?
灰色。一切都是灰色。灰色的石板路、石牆;嚴峻的寒冬,灰色的霧。灰色,不只是地理風景,也是一種心靈氣候,在善惡模糊、意識混沌的地帶。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