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脫時光迴圈2:旅行
活動訊息
分享今年你最有感的書,送50元電子禮券,再抽5000點金幣!
普發一萬放大術:滿千登記抽萬元好禮
2025聖誕禮物展—為朋友家人準備暖心驚喜!點我逛逛選禮物↓↓↓↓↓↓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穿越四季和語言,穿越時間的縫隙,
在時光迴圈這個全新的現實中,
世界開始用一種新的語言向我們低語……
★榮獲北歐理事會文學獎★入圍國際布克獎及美國國家書卷獎
★《紐約客》《巴黎評論》年度選書,全球已售30國版權
我渴望涼爽的春風和溫暖的風。我想要三月四月和春天裡低垂的陽光。我渴望溫和的陽光和復活節。我想要五月和溫暖的空氣。我想要六月七月和八月。我渴望夏天和海灘。我渴望炎熱的陽光和溫熱的夜晚。我想要夏末和初秋,我渴望九月的晨霧和十月晴朗的天空。我希望四季恢復秩序,我希望信賴四季,信賴季節會以正確的順序緩慢地向前邁進……《逃脫時光迴圈2:旅行》
二〇二〇年,丹麥作家索爾薇・拜勒自費出版了一系列名為《逃脫時光迴圈》的文學小說,以極簡寫實的筆法勾勒主角被困在時間迴圈的心境,不僅探討時間的概念,也反思存在的意義。作品在丹麥推出後引起極大迴響,隨後獲頒北歐理事會文學獎,英文版入圍二〇二四年的美國國家書卷獎及今年的國際布克獎,被公認為當代經典之作。
七部曲採日記形式,描述在古書店工作的主角塔拉與時間脫節的弔詭狀況:她被永遠困在十一月十八日,不論做了什麼事,隔天早上醒來又回到原點,然而她的丈夫及世界的所有人卻都對此渾然不覺。她在每個周而復始的十一月十八日裡做著與前一日不同的事,藉以測試自己的行為能否影響周遭環境,試著找出時間迴圈的破綻。第二冊裡,她開始尋找四季的蹤跡。她開始想念復活節,聖誕節,想念父母和妹妹,想念春天和夏天,想念冬天的雪。她啟程前往異地探訪父母,同時決定繼續向北方尋找雪的蹤跡。塔拉成了時光迴圈的旅人,停留在同一日,卻能體悟到四季的流轉,思考時間及空間的意義。在本書的尾聲,她似乎又找到了時間的缺口,遇見了另一個與她同樣陷入迴圈的陌生男子。她決定約他見面。
●第二冊充滿動感,穿越了四季和語言
索爾薇令人震撼的七部曲系列,在第二冊中巧妙擴展了第一冊的思辨性前提,將我們進一步帶入時間的迷宮,在那裡,空間彷彿突然獲得了一個新的維度,延伸到更加細膩的紋理。在這個新的現實中,我們的感官和對事物的觸覺變得更加敏銳:聲音、氣味、景象、物體突然變得鮮活起來,彷彿世界開始用一種新的語言向我們低語。
然而,隨著世界重新散發活力,塔拉的自我意識卻日漸消退,她不禁疑惑自己究竟還有哪些部分完整無缺?「曾經懷抱希望和夢想的塔拉,如今卻從畫面中消失了,被拋出這個世界,被推向邊緣,被傾瀉而出,被十一月十八日的洪流捲走,迷失,蒸發,最終被捲入大海。」她開始將自己視為過去的遺物,是被遺棄的某種東西或某個人,就像她隨身攜帶的小硬幣。
塔拉渴望在時間中找回自我,於是決定搭火車北上尋找冬天,但很快她又轉向南方追尋春天,試圖透過季節變化來把握時間的延續。令人驚訝的是, 第二冊充滿了動感──帶我們穿越南北歐洲國家,穿越四季和語言──這是一部美麗的遊記,也是一封寫給正在消逝的世界的情書。
延續第一冊的哲學式思考,第二冊加入了語言及地理環境及氣候的異動,故事顯得更加豐富迷人。尤其在書末埋下伏筆,讓人格外期待後續的發展。
在時光迴圈這個全新的現實中,
世界開始用一種新的語言向我們低語……
★榮獲北歐理事會文學獎★入圍國際布克獎及美國國家書卷獎
★《紐約客》《巴黎評論》年度選書,全球已售30國版權
我渴望涼爽的春風和溫暖的風。我想要三月四月和春天裡低垂的陽光。我渴望溫和的陽光和復活節。我想要五月和溫暖的空氣。我想要六月七月和八月。我渴望夏天和海灘。我渴望炎熱的陽光和溫熱的夜晚。我想要夏末和初秋,我渴望九月的晨霧和十月晴朗的天空。我希望四季恢復秩序,我希望信賴四季,信賴季節會以正確的順序緩慢地向前邁進……《逃脫時光迴圈2:旅行》
二〇二〇年,丹麥作家索爾薇・拜勒自費出版了一系列名為《逃脫時光迴圈》的文學小說,以極簡寫實的筆法勾勒主角被困在時間迴圈的心境,不僅探討時間的概念,也反思存在的意義。作品在丹麥推出後引起極大迴響,隨後獲頒北歐理事會文學獎,英文版入圍二〇二四年的美國國家書卷獎及今年的國際布克獎,被公認為當代經典之作。
七部曲採日記形式,描述在古書店工作的主角塔拉與時間脫節的弔詭狀況:她被永遠困在十一月十八日,不論做了什麼事,隔天早上醒來又回到原點,然而她的丈夫及世界的所有人卻都對此渾然不覺。她在每個周而復始的十一月十八日裡做著與前一日不同的事,藉以測試自己的行為能否影響周遭環境,試著找出時間迴圈的破綻。第二冊裡,她開始尋找四季的蹤跡。她開始想念復活節,聖誕節,想念父母和妹妹,想念春天和夏天,想念冬天的雪。她啟程前往異地探訪父母,同時決定繼續向北方尋找雪的蹤跡。塔拉成了時光迴圈的旅人,停留在同一日,卻能體悟到四季的流轉,思考時間及空間的意義。在本書的尾聲,她似乎又找到了時間的缺口,遇見了另一個與她同樣陷入迴圈的陌生男子。她決定約他見面。
●第二冊充滿動感,穿越了四季和語言
索爾薇令人震撼的七部曲系列,在第二冊中巧妙擴展了第一冊的思辨性前提,將我們進一步帶入時間的迷宮,在那裡,空間彷彿突然獲得了一個新的維度,延伸到更加細膩的紋理。在這個新的現實中,我們的感官和對事物的觸覺變得更加敏銳:聲音、氣味、景象、物體突然變得鮮活起來,彷彿世界開始用一種新的語言向我們低語。
然而,隨著世界重新散發活力,塔拉的自我意識卻日漸消退,她不禁疑惑自己究竟還有哪些部分完整無缺?「曾經懷抱希望和夢想的塔拉,如今卻從畫面中消失了,被拋出這個世界,被推向邊緣,被傾瀉而出,被十一月十八日的洪流捲走,迷失,蒸發,最終被捲入大海。」她開始將自己視為過去的遺物,是被遺棄的某種東西或某個人,就像她隨身攜帶的小硬幣。
塔拉渴望在時間中找回自我,於是決定搭火車北上尋找冬天,但很快她又轉向南方追尋春天,試圖透過季節變化來把握時間的延續。令人驚訝的是, 第二冊充滿了動感──帶我們穿越南北歐洲國家,穿越四季和語言──這是一部美麗的遊記,也是一封寫給正在消逝的世界的情書。
延續第一冊的哲學式思考,第二冊加入了語言及地理環境及氣候的異動,故事顯得更加豐富迷人。尤其在書末埋下伏筆,讓人格外期待後續的發展。
名人推薦
|佳評如潮
《逃脫時光迴圈》系列將一個看似熟悉的敘事設定──主角無法逃離重複的一天──轉化為對愛、連結以及存在意義的深刻沉思,並將其特有的情緒、節奏與哲學深度深植讀者心中。讀來恍若置身其中,時而不安,時而平靜,而這種感覺會在全書結束後持續迴盪。──國際布克獎評審團
劃時代的巨作!這套作品是索爾薇.拜勒的重大回歸,不僅是對丹麥和北歐小說的回歸,對整個歐洲小說而言也是如此。──北歐理事會文學獎評審團
最好的小說能做的就是打開空間。而她打開了時間的空間,令人難以置信。這是對時間及存在主義書寫的一次偉大實驗。──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拜勒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她奇蹟般地在重複之中找到最微妙、最迷人的差異。本書是你從未讀過的小說,一部關於時間、孤獨與難以轉譯的人類存在方式的深刻沉思──以及我們在這世界留下的那些脆弱卻難以抹滅的痕跡,一日復一日。──厄南.狄亞茲
文學能量的徹底爆發,索爾薇突破了文學探索的新世界──妮可.克勞斯
拜勒的小說是對氣候變遷的沉思(因為主人翁的日曆永不轉動,天氣也永不改變),對虛構形式的一次實驗,同時也是對語言、人際關係和時間等深刻問題令人震驚的探索。──《紐約客》
拜勒這部令人著迷的七部曲是對時間的深刻沉思。對科幻形式以思辯展開,而後拋棄,停留在無盡的十一月十八日。這是一場靜默的婚姻思索,既靠近又遙遠。主人翁寫道「時間在我們之間形成了距離」,這句話恰如其分地描繪了任何一段關係中逐漸漂離的感覺。──《紐約時報》
這套七部曲的首部作品異常奇特,如夢似幻又古怪……小說核心的哲學難題,根植於日常生活的平凡與婚姻困境之中:當一方改變,而另一方仍舊如故。懸念結尾讓人迫不及待想讀下一本。──《書單》星級書評
一天是什麼?它是時間的一個細胞,可以細分為:二十四小時、一千四百四十分鐘、八萬六千四百秒。這是人類對「生命」這個無法掌握的時間總量進行秩序化的方式。它是一種體驗,可能漫長、短暫、有趣或無聊,全取決於天氣、生理與社會因素的交匯。數十億人每日經歷這一過程,然後期待隔天如常而至。但如果一切不再出現呢?我們該怎麼辦?問問這位書中困於同一日的主角吧。這部小說是近四十年醞釀的文學奇蹟,一部超凡的思辨巨作,也是這位年逾六十歲作家的強勢回歸。──《紐約雜誌》
一部對於時間與關係充滿清醒且深刻的研究。──《柯克斯書評》
《逃脫時光迴圈》系列最具想像力的動力來自主角對語言的探索──她試圖用隱喻表達自己難以言喻的處境。她將日子比作沙灘、溪流、拼圖、建築與容器。「我還沒找到離開十一月十八日的方法」,她在第二冊的結尾哀歎。作為讀者,我們也才剛剛開始學習如何在這部迷人而令人不安的小說中尋找出路,無論故事將帶我們前往何處。──《華盛頓郵報》
這位丹麥小說家在一個島上隱居多年後寫出了經典巨作,這套書已成為一種國際現象。──費加羅報
《逃脫時光迴圈》系列的前提,換作其他人或許會淪為噱頭,但在索爾薇的詮釋下,簡潔的文字卻透著一種低調的清晰,為這個奇幻的設定增添了哲學共鳴。索爾薇的系列小說提出了關於物理學、永續性,以及生命意義的問題。──《大西洋月刊》
索爾薇將敘述者和故事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堪稱天才之作。──《Locus Magazine》
無與倫比的懸念。──《晨報》(Morgenbladet)
拜勒的寫作堅定、緊湊、古怪而又富有節制。具原創性而又璀璨。──《Information》
拜勒用語言當作手電筒與鏟子,交替照亮與挖掘我們對存在的理解基礎。──《Klassekampen》
《逃脫時光迴圈》系列充滿觸感、具體,並在閃耀的句子中捕捉到值得肯定的存在宇宙。──《Vårt Land》
融合了沉思、科學推理與冷冽幽默,描繪一顆試圖理解時間與空間的心靈。──《Asymptote》
據說醞釀四十年,原文丹麥文尚未完結,這部計畫中的七部曲講述一位珍本書商在雨中的十一月某日反覆輪迴。文字緊湊而豐富,讓人從平凡昇華至神聖。主角以感官作為現象學的導引,觀察鄉間住所的聲響與觸感,還有她搭乘火車橫越歐洲的經歷。這部作品精彩絕倫,令人期待下一部的到來。──《Frieze》
《逃脫時光迴圈》系列如夢似幻、遊離不定;同時精緻又令人不安。更重要的是,對時間的探索極為出色。──《Mississippi Books Page》
拜勒對這種難以想像(卻又與日常相去不遠)的生活狀態描寫得精確冷靜,嚴謹且節制……或許就像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與生命意義,遙不可及,也難以捉摸。──《Spectrum Culture》
《逃脫時光迴圈》系列將一個看似熟悉的敘事設定──主角無法逃離重複的一天──轉化為對愛、連結以及存在意義的深刻沉思,並將其特有的情緒、節奏與哲學深度深植讀者心中。讀來恍若置身其中,時而不安,時而平靜,而這種感覺會在全書結束後持續迴盪。──國際布克獎評審團
劃時代的巨作!這套作品是索爾薇.拜勒的重大回歸,不僅是對丹麥和北歐小說的回歸,對整個歐洲小說而言也是如此。──北歐理事會文學獎評審團
最好的小說能做的就是打開空間。而她打開了時間的空間,令人難以置信。這是對時間及存在主義書寫的一次偉大實驗。──卡爾.奧韋.克瑙斯高
拜勒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她奇蹟般地在重複之中找到最微妙、最迷人的差異。本書是你從未讀過的小說,一部關於時間、孤獨與難以轉譯的人類存在方式的深刻沉思──以及我們在這世界留下的那些脆弱卻難以抹滅的痕跡,一日復一日。──厄南.狄亞茲
文學能量的徹底爆發,索爾薇突破了文學探索的新世界──妮可.克勞斯
拜勒的小說是對氣候變遷的沉思(因為主人翁的日曆永不轉動,天氣也永不改變),對虛構形式的一次實驗,同時也是對語言、人際關係和時間等深刻問題令人震驚的探索。──《紐約客》
拜勒這部令人著迷的七部曲是對時間的深刻沉思。對科幻形式以思辯展開,而後拋棄,停留在無盡的十一月十八日。這是一場靜默的婚姻思索,既靠近又遙遠。主人翁寫道「時間在我們之間形成了距離」,這句話恰如其分地描繪了任何一段關係中逐漸漂離的感覺。──《紐約時報》
這套七部曲的首部作品異常奇特,如夢似幻又古怪……小說核心的哲學難題,根植於日常生活的平凡與婚姻困境之中:當一方改變,而另一方仍舊如故。懸念結尾讓人迫不及待想讀下一本。──《書單》星級書評
一天是什麼?它是時間的一個細胞,可以細分為:二十四小時、一千四百四十分鐘、八萬六千四百秒。這是人類對「生命」這個無法掌握的時間總量進行秩序化的方式。它是一種體驗,可能漫長、短暫、有趣或無聊,全取決於天氣、生理與社會因素的交匯。數十億人每日經歷這一過程,然後期待隔天如常而至。但如果一切不再出現呢?我們該怎麼辦?問問這位書中困於同一日的主角吧。這部小說是近四十年醞釀的文學奇蹟,一部超凡的思辨巨作,也是這位年逾六十歲作家的強勢回歸。──《紐約雜誌》
一部對於時間與關係充滿清醒且深刻的研究。──《柯克斯書評》
《逃脫時光迴圈》系列最具想像力的動力來自主角對語言的探索──她試圖用隱喻表達自己難以言喻的處境。她將日子比作沙灘、溪流、拼圖、建築與容器。「我還沒找到離開十一月十八日的方法」,她在第二冊的結尾哀歎。作為讀者,我們也才剛剛開始學習如何在這部迷人而令人不安的小說中尋找出路,無論故事將帶我們前往何處。──《華盛頓郵報》
這位丹麥小說家在一個島上隱居多年後寫出了經典巨作,這套書已成為一種國際現象。──費加羅報
《逃脫時光迴圈》系列的前提,換作其他人或許會淪為噱頭,但在索爾薇的詮釋下,簡潔的文字卻透著一種低調的清晰,為這個奇幻的設定增添了哲學共鳴。索爾薇的系列小說提出了關於物理學、永續性,以及生命意義的問題。──《大西洋月刊》
索爾薇將敘述者和故事背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堪稱天才之作。──《Locus Magazine》
無與倫比的懸念。──《晨報》(Morgenbladet)
拜勒的寫作堅定、緊湊、古怪而又富有節制。具原創性而又璀璨。──《Information》
拜勒用語言當作手電筒與鏟子,交替照亮與挖掘我們對存在的理解基礎。──《Klassekampen》
《逃脫時光迴圈》系列充滿觸感、具體,並在閃耀的句子中捕捉到值得肯定的存在宇宙。──《Vårt Land》
融合了沉思、科學推理與冷冽幽默,描繪一顆試圖理解時間與空間的心靈。──《Asymptote》
據說醞釀四十年,原文丹麥文尚未完結,這部計畫中的七部曲講述一位珍本書商在雨中的十一月某日反覆輪迴。文字緊湊而豐富,讓人從平凡昇華至神聖。主角以感官作為現象學的導引,觀察鄉間住所的聲響與觸感,還有她搭乘火車橫越歐洲的經歷。這部作品精彩絕倫,令人期待下一部的到來。──《Frieze》
《逃脫時光迴圈》系列如夢似幻、遊離不定;同時精緻又令人不安。更重要的是,對時間的探索極為出色。──《Mississippi Books Page》
拜勒對這種難以想像(卻又與日常相去不遠)的生活狀態描寫得精確冷靜,嚴謹且節制……或許就像我們日復一日的生活與生命意義,遙不可及,也難以捉摸。──《Spectrum Culture》
目錄
各界推薦
逃脫時光迴圈
逃脫時光迴圈
試閱
#368
我究竟在想什麼呢?時間如旋轉木馬,可以任由人們跳上跳下?一年就像一條激流,在我的十一月十八日底下流動?
我坐在麗森飯店十六號房間的窗口旁。我累積了日子。三百六十五個十一月的日子。但是這對事情又什麼幫助呢?彷彿無數個一模一樣的秋季某日堆疊在一起,就可以累積一年的時光。而在這樣形成的一年結束時四處亂走,做好了跳躍或潛水的準備,又有什麼幫助呢?經過了一年的等待,又等到了十一月十八日,我就能從進來的地方逃脫如此的循環──我是這樣以為的嗎:一個敞開著大門的十一月十八日,自由地通往可識別的時間?或許。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我在我的十一月十八日四處遊走。我在探尋出路,但是並沒有任何出路。我在尋找差異,但是並沒有任何差異。那是相同的一天,此刻,我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相信,在我所有的日子底下躺著正常的一年,一個全新的十一月十八日正在緩慢靠近。彷彿對時間的真實計算就在某個深處,彷彿我所有的循環往復都只是存在於表面,而真實的一年則藏匿在那一連串的十一月十八日的底下。彷彿一個全新的十一月十八日會在年的末端升起,把我接回去。又或者,它會經過我身邊,讓我能夠迅速從那個一再重複的漩渦裡跳出來。彷彿有一片救生板會漂浮而來,一個嶄新的十一月十八日,能把我從我那週而復始的汪洋中拯救出來;一塊浮木,讓我可以緊緊抓住,攀附其上,直到我抵達堅實的土地、直到我被拋上岸──來到十一月十九日, 來到我可以喝著咖啡、閱讀全新報紙的一天;來到櫃檯後坐著一個新的接待人員的一天。一個沒有雨的早晨,又或者有著傾盆大雨、洪水、打雷、下雪……只要是不一樣的天氣就好。彷彿我的三百六十五天將有個魔法般的結局,而非只是一連串無盡的日子中的一個編號。彷彿我的第三百六十六天是個全新的開始,一個全新的十一月十八日,有著可以前往十九日的通道。以及前往二十日的通道。彷彿那是一個出路,而非只是消失後下一個十一月十八日隨即又回來的一天,接著又是第三百六十七天、第三百六十八天,以及明天,第三百六十九天。
如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這一串日子將會永無止境。確實,什麼事也沒發生,於是這串日子永無止境。一個全新且不同的十一月十八日並沒有降臨,沒有更真實的時間計算法從深處冒出來,沒有救生板漂浮而來,我並沒有被拋上岸而來到十一月十九日,而二十日也不會到來。這是相同的十一月十八日,毫無變化。
昨天,我很早就醒了。回到飯店後,那種對一個全新且充滿變化的十一月天的緊張期待讓我筋疲力盡,我很快便陷入了深層的睡眠。後來我從睡眠中驚醒時,立刻就感覺到了菲力普.莫雷爾給我的那個裝著塞斯特斯的盒子。賽斯特斯就在我的枕頭旁,依然躺在袋子裡,我想起了發生的事:我遇見了菲力普,跟著他回到了他的店鋪。我想起菲力普和瑪麗帶我去參觀他們的新公寓。我記得我們穿梭在上一任住客留下的物品中。我告訴他們所有的一切:時間崩壞了,我希望能回到那可辨識的時間裡。他們給了我裝在袋子裡的塞斯特斯,送我出門。
我立即下床,穿好衣服,走到樓下接待處。我不知道時間是幾點鐘,但是報紙已經擺出來了,那還是同一份報紙。十八日的報紙。嶄新且原封未動。吃早餐的房間裡,咖啡已經在機器裡流動了,桌子也已擺好,工作人員正在把麵包和牛角麵放到盤子裡和籃子裡。我坐下,希望今天會和其他的十一月的日子不一樣,然而一切都沒有什麼分別,我很快地便目睹了這個早晨如何再次重現。我看見熟悉的臉孔和動作。我看見那片麵包緩緩地飄落到地上。十八日理所當然地,再次重現。
從我醒來,到夜晚入睡,整整一天,和其他的那些日子一模一樣,這一天充滿熟悉感,今早,我醒來時,又是一個十一月十八日。沒有差異。我毫無阻力地走入了第二年,或者應該說:我已經來到了第三百六十八個十一月十八日,一個沒有年份、沒有四季的時區,一個沒有星期和月份的時區,除了一再重複的一天以外,什麼都沒有,我無法不想像這樣的日子將一直持續下去,我無法想像其他的可能性。這是一個無法糾正的錯誤。這已經是一種常態了。唯一繼續出現的是我的一天。早晨來了,夜晚到了,夜深了,早晨再次重現,相同的一天。
我坐在麗森飯店的十六號房間裡。今天,我沒吃早餐。我只去了接待處,看了一眼報紙,接著便轉身回到我的房間。我不想看見麵包落地 。
#369
今天,我在天亮之前就醒了。是塞斯特斯盒子的一角刮到我的臉頰,將我從睡夢中喚醒。盒子還在我枕頭旁的那個袋子裡,我大概是睡著時躺在了盒子上,但是此刻我已醒來,起了床,進入了早晨黑暗的晨光,而今天依舊還是十八日。十九日沒有來,二十日也沒有來,二十一日同樣沒有出現。我為什麼還會期待這些日子的到來呢?
雖然距離起床的時間還是太早,但我依舊起身,穿好衣服。我穿上靴子,從地上拿起我的包包,出門前,我從床上的袋子裡取出塞斯特斯的盒子,從盒子裡取出那枚硬幣,放進我的口袋,隨即把袋子和盒子都放在桌上。我帶了鑰匙,接待處沒有人,我在黑暗中穿越幾乎空無一人的街道。
幾個小時後,我回到飯店時,天色已亮,時間剛過七點。我在自助餐檯拿了一杯咖啡帶上樓,此刻坐在房間裡那張小小的桌子旁。我知道,十一月十八日還在持續,我不知道的是,該如何面對這一天,但現在我知道我可以預料什麼。十一月十八日,這是我可以預料到的。
#374
每一天,我都去探訪我的街道。我越過香敏納大道,穿過了環形劇場通道。我斜斜越過雷納爾街尾的那個小廣場,繼續在阿爾馬傑斯特街穿梭。我會在一間咖啡館坐下,或是在公園的長凳坐下。
什麼都沒有改變,我沒有目標。沒有需要買的書,沒有需要參加的拍賣會,沒有可以拜訪的朋友。我無法根據某個聲音的模式、寧靜的狀態來計劃我的一天,我沒有任何計劃,我沒有行事曆。時間在走,但是它在我的世界裡注入一日又一日,它沒有離開,也沒有終點站,只是一連串無限循環的日子。
我經過了這一區的古籍書店,但是我沒有走進去。我在櫥窗外看著店裡的書,猶豫了一會兒,繼續往前走。我擴張了我的圈子,尋找著其他的街道。走在伊索街上時,我在一間古籍書店門前停了下來,我並不知道這裡有書店。我想要走進去,翻閱放在櫥窗前的幾本作品,但我最終仍只是在店外站著。我已經沒有走進去的理由,那是屬於過去的店鋪,我已經不再是T.&T.謝爾德。
我經過了菲力普.莫雷爾的店,好幾次,我站在櫥窗前,低頭往店內望去。只有在瑪麗獨自在店裡時,我才會這樣做,我不想被認出來,我知道菲力普出入店裡的時間,我不想遇見他。
我還擁有那枚塞斯特斯──就在我外套的口袋裡,瑪麗已經將另一枚錢幣放到櫃檯上。昨晚臨睡前,我忘了把錢幣從口袋裡拿出來放在枕頭下,但今早醒來時賽斯特斯還在我的口袋裡。走在街上時,我可以感覺到賽斯特斯的存在。如果我有一隻狗,我可以說我和狗一起去散步。而現在我是和一枚羅馬帝國時期的錢幣一起去散步。一個奇特的陪行者。
#376
我在街上就可以感覺得到,那種空虛。彷彿有些什麼消失了。我可以從特斯特雷斯街上的礫石中感覺到,匆匆越過阿爾馬傑斯特街時,我也可以感覺到。某個凝結的東西被溶解了。現在,細節減少了。那是一種具體的體驗,幾乎是生理上的,交通好像沒有那麼繁忙了,或者是行人消失了,光線和聲音彷彿有了變化,房子和房子之間的距離彷彿增加了,街道變寬了,但我知道,實際上,什麼都沒有改變,街上依舊有行人和繁忙的交通,聲音和光線都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我,我和這個地方再也沒有任何關聯。我走在同樣的街道上,純粹是按著慣例,舊習慣推著我往前走。我一直都有充分的理由來到這裡,但是,現在我感覺自己是多餘的。我在城裡隨處走著,除了從一天過渡到另一天之外,我沒有其他任務。我只是一個在街上來回遊蕩的人,也許我根本算不上是一個人,更像是一種動物,既不是在狩獵,也沒有被追捕,既不飢餓,也沒吃飽,我只是一個沿著房子四處遊蕩的生物。
#378
今天我較晚醒來,出門時已經是下午。我選了一條和過往不一樣的路,但是我依然再次被相同的感覺擊中,一種空虛感,彷彿缺少了什麼。
走在街上時,我開始感到暈眩。我覺得很冷,四處張望,嘗試找個可以進去的地方,但是彷彿沒有這樣一個地方。沒有一個合適的地方可以前往,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撤退,或讓我隨性地安頓一段時間。我環顧四周,想找個公園或長凳,但是沒有一處可以讓我融入的地方。那些我經常拜訪的地方,看起來都非常冷淡封閉。我目光所及能看到的長凳或咖啡館的椅子,都不屬於我。沒有一個人行道或穿越道能容納我的腳步。我覺得自己被錯置了空間,覺得自己是一種異物。我不屬於這裡,我什麼也做不了。
最後,我走進了一間幾乎沒人的咖啡館,我嘗試坐靠窗的位子,但是感覺那椅子好像想要將我甩出去似的。一開始椅子只是在我身下搖搖晃晃,但是當我站起來,換了另一張椅子之後,我卻感覺桌子出了問題。我稍微挪動桌子,又略略移動了椅子。我感到困惑不安。當這些桌椅在我的努力下都維持了平衡之後,卻沒有人來為我點餐,於是,我又離開了咖啡館,回到街上。
但是依然無濟於事。街道彷彿空無一人。那感覺像是氛圍改變了,空氣變得稀薄,彷彿有種物質從瀝青裡消失了,讓路面變得多孔,房子牆壁的顏色有了些微的變化,我不知道是什麼。有什麼消失了,色彩,或許是聲音,彷彿世界的其中一種化學元素忽然之間消散了,或者,更確切地說,那是一種新的空虛,一種不明的虛空。
我在街道上漫步,試圖藉此來緩解這些感受。我在街角拐彎,找到了交通繁忙的街道和人群擁擠的通道,漸漸地,世界看起來像是恢復了正常。我被拉上岸,回到了世界,一整個下午,我都在街上四處閒逛,企圖擺脫這種空虛的感覺。我穿越公園,走在鋪滿礫石的小徑上,經過長凳和遊樂場,但卻沒有在任何地方坐下──除了短短的幾分鐘,我嘗試在環形劇場通道噴水池旁的一個潮濕的長凳上,小坐了一會兒。
下午稍晚時,我回到飯店,在接待處買了一個三明治,然後上樓回到自己的房間。上樓時,我低頭看了看自己,感覺我的外觀有些憔悴:看起來有些磨損、髒亂,有些邋遢,我說不上來究竟是什麼。不是衣服。就在我沿著走廊往房間走去時,我照了照牆上的鏡子。我的衣服並沒有上回到這裡時破舊,我曾在克萊龍(Clairon)無數次走出房門、漫無目的地遊蕩時穿了多次的靴子,也不至於破舊不堪。我穿了和之前不一樣的裙子,原本那條舊裙子被我留在克萊龍,這件比較新,並沒有任何問題, 我的外套看起來與平常一樣──也許我需要一件新的外套,但是這件外套的狀況還不至於那麼糟糕。然而,我看起來依舊像是被放進了一個儲藏間裡的東西──破舊且塵埃滿布,被世間遺棄。
我當然知道這只是我的問題:我失去了方向。這世界並沒有缺少任何元素。也沒有新發現的空虛。這一切只是因為我找不到在街上遊走的理由。我經過商店,但是沒有進去的必要。我斜斜越過一條馬路,或者穿越一個公園,只感到不適、多餘、精疲力竭、不對勁。我不再是塔拉.謝爾德,那個對細節有感知、對書本的收藏潛能有眼光的古籍書商。我不是工作中的塔拉.謝爾德。我不是T.&T.謝爾德公司的書籍採購人員。她失蹤了:那個走進來詢問、談判、斟酌、購買、協商、組織的塔拉.謝爾德。消失的塔拉.謝爾德,是古籍書商,她是一個工作中的人,她的生意正在發展中,蒸蒸日上,她是一個有客戶和同事的商人。消失的,是那一個有著未來的塔拉.謝爾德。那個有著夢想和期待的塔拉.謝爾德從畫面中消失了,她被拋出了世界之外、跑到了邊緣以外、被傾倒而出,被十一月十八日的激流帶走,迷失了、蒸發了、漂流到了大海之中。
回到房間,我把三明治放在桌上,然後脫下外套和靴子,但是,稍後當我想要吃那個半乾癟的三明治時,飯店的火警警報忽然響了起來。這讓我微微吃了一驚,因為我之前從未聽過警報響起,但是那肯定是因為我從未在下午五點剛過的時間仍留在飯店裡。警報並未讓我擔憂。這肯定是誤報,因為飯店並沒有被燒毀,我不曾在任何時間裡見過火災跡象,所以我什麼也沒做,過了一會兒,警報也就停了。我起身往窗外望去。有人在街上站著,我想,原來十一月十八日也包括了麗森飯店的火警警報誤報。那又如何呢?沒有任何事發生。我看見消防車抵達,但是沒有任何火災跡象,輸水的軟管也根本沒有被鋪開。一名消防員站在那裡,平靜地和飯店的接待員說話,我重新坐下,再咬了一口三明治。
一直要到後來,我才明白了這件事的意義:我不再保持警覺了,我不再尋找救生板,我不再將這種事看成新的可能:麗森飯店發生火災,而這可能會是一個新的十一月十八日,或許能讓我躍入一個新的時間,這家飯店可能會被燒毀,我可能會在時間回到正常軌道的那一刻面臨性命危險。但,我卻只是認為,這不過是一場誤報。
若是在幾天前,我會跳起來,我會察覺到變化,然而,此刻,我只是和一個吃到一半的三明治一起坐著,什麼都沒做,三明治還放在我旁邊的桌上,不是因為火警疏散而在匆忙中遺落,只是因為邊角過於乾癟而被我放在一旁。我不再相信變化,不再尋找差異,就連火警也無法改變我對這樣去了又來的日子的看法。
我依舊可以聽見門外的人聲,但是飯店對面的人行道上早已沒有人了。飯店最後一批客人正返回他們的房間,消防車很快地離開了現場,這裡並沒有任何危險的事發生。在麗森飯店,這是安靜的一天。沒有人受傷,沒有人死亡。我坐在飯店房間裡,我很安全,湯瑪斯安全地生活在克萊龍的十一月十八日,他被雨淋得全身濕透,回到了一棟寒冷的房子,但是,沒有任何事情發生。他回到客廳,點燃了壁爐,到花園取了一棵韭蔥,到棚屋拿了幾顆洋蔥。我沒有擔心的理由。我的丈夫覺得最好的辦法是我獨自尋找解決方案。我的朋友們認為他們幫不上我,或許他們根本不相信我說的是實話,他們只是給了我一枚放在袋子裡的塞斯特斯,然後讓我離開。塔拉.謝爾德的最後任務:爬上階梯,將垃圾袋拿出去。此刻,我在街上遊走,多餘,且被遺忘。並沒有任何災難。也並非不算什麼,只是也沒那麼嚴重。
我究竟在想什麼呢?時間如旋轉木馬,可以任由人們跳上跳下?一年就像一條激流,在我的十一月十八日底下流動?
我坐在麗森飯店十六號房間的窗口旁。我累積了日子。三百六十五個十一月的日子。但是這對事情又什麼幫助呢?彷彿無數個一模一樣的秋季某日堆疊在一起,就可以累積一年的時光。而在這樣形成的一年結束時四處亂走,做好了跳躍或潛水的準備,又有什麼幫助呢?經過了一年的等待,又等到了十一月十八日,我就能從進來的地方逃脫如此的循環──我是這樣以為的嗎:一個敞開著大門的十一月十八日,自由地通往可識別的時間?或許。但是事實並非如此。
我在我的十一月十八日四處遊走。我在探尋出路,但是並沒有任何出路。我在尋找差異,但是並沒有任何差異。那是相同的一天,此刻,我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相信,在我所有的日子底下躺著正常的一年,一個全新的十一月十八日正在緩慢靠近。彷彿對時間的真實計算就在某個深處,彷彿我所有的循環往復都只是存在於表面,而真實的一年則藏匿在那一連串的十一月十八日的底下。彷彿一個全新的十一月十八日會在年的末端升起,把我接回去。又或者,它會經過我身邊,讓我能夠迅速從那個一再重複的漩渦裡跳出來。彷彿有一片救生板會漂浮而來,一個嶄新的十一月十八日,能把我從我那週而復始的汪洋中拯救出來;一塊浮木,讓我可以緊緊抓住,攀附其上,直到我抵達堅實的土地、直到我被拋上岸──來到十一月十九日, 來到我可以喝著咖啡、閱讀全新報紙的一天;來到櫃檯後坐著一個新的接待人員的一天。一個沒有雨的早晨,又或者有著傾盆大雨、洪水、打雷、下雪……只要是不一樣的天氣就好。彷彿我的三百六十五天將有個魔法般的結局,而非只是一連串無盡的日子中的一個編號。彷彿我的第三百六十六天是個全新的開始,一個全新的十一月十八日,有著可以前往十九日的通道。以及前往二十日的通道。彷彿那是一個出路,而非只是消失後下一個十一月十八日隨即又回來的一天,接著又是第三百六十七天、第三百六十八天,以及明天,第三百六十九天。
如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這一串日子將會永無止境。確實,什麼事也沒發生,於是這串日子永無止境。一個全新且不同的十一月十八日並沒有降臨,沒有更真實的時間計算法從深處冒出來,沒有救生板漂浮而來,我並沒有被拋上岸而來到十一月十九日,而二十日也不會到來。這是相同的十一月十八日,毫無變化。
昨天,我很早就醒了。回到飯店後,那種對一個全新且充滿變化的十一月天的緊張期待讓我筋疲力盡,我很快便陷入了深層的睡眠。後來我從睡眠中驚醒時,立刻就感覺到了菲力普.莫雷爾給我的那個裝著塞斯特斯的盒子。賽斯特斯就在我的枕頭旁,依然躺在袋子裡,我想起了發生的事:我遇見了菲力普,跟著他回到了他的店鋪。我想起菲力普和瑪麗帶我去參觀他們的新公寓。我記得我們穿梭在上一任住客留下的物品中。我告訴他們所有的一切:時間崩壞了,我希望能回到那可辨識的時間裡。他們給了我裝在袋子裡的塞斯特斯,送我出門。
我立即下床,穿好衣服,走到樓下接待處。我不知道時間是幾點鐘,但是報紙已經擺出來了,那還是同一份報紙。十八日的報紙。嶄新且原封未動。吃早餐的房間裡,咖啡已經在機器裡流動了,桌子也已擺好,工作人員正在把麵包和牛角麵放到盤子裡和籃子裡。我坐下,希望今天會和其他的十一月的日子不一樣,然而一切都沒有什麼分別,我很快地便目睹了這個早晨如何再次重現。我看見熟悉的臉孔和動作。我看見那片麵包緩緩地飄落到地上。十八日理所當然地,再次重現。
從我醒來,到夜晚入睡,整整一天,和其他的那些日子一模一樣,這一天充滿熟悉感,今早,我醒來時,又是一個十一月十八日。沒有差異。我毫無阻力地走入了第二年,或者應該說:我已經來到了第三百六十八個十一月十八日,一個沒有年份、沒有四季的時區,一個沒有星期和月份的時區,除了一再重複的一天以外,什麼都沒有,我無法不想像這樣的日子將一直持續下去,我無法想像其他的可能性。這是一個無法糾正的錯誤。這已經是一種常態了。唯一繼續出現的是我的一天。早晨來了,夜晚到了,夜深了,早晨再次重現,相同的一天。
我坐在麗森飯店的十六號房間裡。今天,我沒吃早餐。我只去了接待處,看了一眼報紙,接著便轉身回到我的房間。我不想看見麵包落地 。
#369
今天,我在天亮之前就醒了。是塞斯特斯盒子的一角刮到我的臉頰,將我從睡夢中喚醒。盒子還在我枕頭旁的那個袋子裡,我大概是睡著時躺在了盒子上,但是此刻我已醒來,起了床,進入了早晨黑暗的晨光,而今天依舊還是十八日。十九日沒有來,二十日也沒有來,二十一日同樣沒有出現。我為什麼還會期待這些日子的到來呢?
雖然距離起床的時間還是太早,但我依舊起身,穿好衣服。我穿上靴子,從地上拿起我的包包,出門前,我從床上的袋子裡取出塞斯特斯的盒子,從盒子裡取出那枚硬幣,放進我的口袋,隨即把袋子和盒子都放在桌上。我帶了鑰匙,接待處沒有人,我在黑暗中穿越幾乎空無一人的街道。
幾個小時後,我回到飯店時,天色已亮,時間剛過七點。我在自助餐檯拿了一杯咖啡帶上樓,此刻坐在房間裡那張小小的桌子旁。我知道,十一月十八日還在持續,我不知道的是,該如何面對這一天,但現在我知道我可以預料什麼。十一月十八日,這是我可以預料到的。
#374
每一天,我都去探訪我的街道。我越過香敏納大道,穿過了環形劇場通道。我斜斜越過雷納爾街尾的那個小廣場,繼續在阿爾馬傑斯特街穿梭。我會在一間咖啡館坐下,或是在公園的長凳坐下。
什麼都沒有改變,我沒有目標。沒有需要買的書,沒有需要參加的拍賣會,沒有可以拜訪的朋友。我無法根據某個聲音的模式、寧靜的狀態來計劃我的一天,我沒有任何計劃,我沒有行事曆。時間在走,但是它在我的世界裡注入一日又一日,它沒有離開,也沒有終點站,只是一連串無限循環的日子。
我經過了這一區的古籍書店,但是我沒有走進去。我在櫥窗外看著店裡的書,猶豫了一會兒,繼續往前走。我擴張了我的圈子,尋找著其他的街道。走在伊索街上時,我在一間古籍書店門前停了下來,我並不知道這裡有書店。我想要走進去,翻閱放在櫥窗前的幾本作品,但我最終仍只是在店外站著。我已經沒有走進去的理由,那是屬於過去的店鋪,我已經不再是T.&T.謝爾德。
我經過了菲力普.莫雷爾的店,好幾次,我站在櫥窗前,低頭往店內望去。只有在瑪麗獨自在店裡時,我才會這樣做,我不想被認出來,我知道菲力普出入店裡的時間,我不想遇見他。
我還擁有那枚塞斯特斯──就在我外套的口袋裡,瑪麗已經將另一枚錢幣放到櫃檯上。昨晚臨睡前,我忘了把錢幣從口袋裡拿出來放在枕頭下,但今早醒來時賽斯特斯還在我的口袋裡。走在街上時,我可以感覺到賽斯特斯的存在。如果我有一隻狗,我可以說我和狗一起去散步。而現在我是和一枚羅馬帝國時期的錢幣一起去散步。一個奇特的陪行者。
#376
我在街上就可以感覺得到,那種空虛。彷彿有些什麼消失了。我可以從特斯特雷斯街上的礫石中感覺到,匆匆越過阿爾馬傑斯特街時,我也可以感覺到。某個凝結的東西被溶解了。現在,細節減少了。那是一種具體的體驗,幾乎是生理上的,交通好像沒有那麼繁忙了,或者是行人消失了,光線和聲音彷彿有了變化,房子和房子之間的距離彷彿增加了,街道變寬了,但我知道,實際上,什麼都沒有改變,街上依舊有行人和繁忙的交通,聲音和光線都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我,我和這個地方再也沒有任何關聯。我走在同樣的街道上,純粹是按著慣例,舊習慣推著我往前走。我一直都有充分的理由來到這裡,但是,現在我感覺自己是多餘的。我在城裡隨處走著,除了從一天過渡到另一天之外,我沒有其他任務。我只是一個在街上來回遊蕩的人,也許我根本算不上是一個人,更像是一種動物,既不是在狩獵,也沒有被追捕,既不飢餓,也沒吃飽,我只是一個沿著房子四處遊蕩的生物。
#378
今天我較晚醒來,出門時已經是下午。我選了一條和過往不一樣的路,但是我依然再次被相同的感覺擊中,一種空虛感,彷彿缺少了什麼。
走在街上時,我開始感到暈眩。我覺得很冷,四處張望,嘗試找個可以進去的地方,但是彷彿沒有這樣一個地方。沒有一個合適的地方可以前往,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撤退,或讓我隨性地安頓一段時間。我環顧四周,想找個公園或長凳,但是沒有一處可以讓我融入的地方。那些我經常拜訪的地方,看起來都非常冷淡封閉。我目光所及能看到的長凳或咖啡館的椅子,都不屬於我。沒有一個人行道或穿越道能容納我的腳步。我覺得自己被錯置了空間,覺得自己是一種異物。我不屬於這裡,我什麼也做不了。
最後,我走進了一間幾乎沒人的咖啡館,我嘗試坐靠窗的位子,但是感覺那椅子好像想要將我甩出去似的。一開始椅子只是在我身下搖搖晃晃,但是當我站起來,換了另一張椅子之後,我卻感覺桌子出了問題。我稍微挪動桌子,又略略移動了椅子。我感到困惑不安。當這些桌椅在我的努力下都維持了平衡之後,卻沒有人來為我點餐,於是,我又離開了咖啡館,回到街上。
但是依然無濟於事。街道彷彿空無一人。那感覺像是氛圍改變了,空氣變得稀薄,彷彿有種物質從瀝青裡消失了,讓路面變得多孔,房子牆壁的顏色有了些微的變化,我不知道是什麼。有什麼消失了,色彩,或許是聲音,彷彿世界的其中一種化學元素忽然之間消散了,或者,更確切地說,那是一種新的空虛,一種不明的虛空。
我在街道上漫步,試圖藉此來緩解這些感受。我在街角拐彎,找到了交通繁忙的街道和人群擁擠的通道,漸漸地,世界看起來像是恢復了正常。我被拉上岸,回到了世界,一整個下午,我都在街上四處閒逛,企圖擺脫這種空虛的感覺。我穿越公園,走在鋪滿礫石的小徑上,經過長凳和遊樂場,但卻沒有在任何地方坐下──除了短短的幾分鐘,我嘗試在環形劇場通道噴水池旁的一個潮濕的長凳上,小坐了一會兒。
下午稍晚時,我回到飯店,在接待處買了一個三明治,然後上樓回到自己的房間。上樓時,我低頭看了看自己,感覺我的外觀有些憔悴:看起來有些磨損、髒亂,有些邋遢,我說不上來究竟是什麼。不是衣服。就在我沿著走廊往房間走去時,我照了照牆上的鏡子。我的衣服並沒有上回到這裡時破舊,我曾在克萊龍(Clairon)無數次走出房門、漫無目的地遊蕩時穿了多次的靴子,也不至於破舊不堪。我穿了和之前不一樣的裙子,原本那條舊裙子被我留在克萊龍,這件比較新,並沒有任何問題, 我的外套看起來與平常一樣──也許我需要一件新的外套,但是這件外套的狀況還不至於那麼糟糕。然而,我看起來依舊像是被放進了一個儲藏間裡的東西──破舊且塵埃滿布,被世間遺棄。
我當然知道這只是我的問題:我失去了方向。這世界並沒有缺少任何元素。也沒有新發現的空虛。這一切只是因為我找不到在街上遊走的理由。我經過商店,但是沒有進去的必要。我斜斜越過一條馬路,或者穿越一個公園,只感到不適、多餘、精疲力竭、不對勁。我不再是塔拉.謝爾德,那個對細節有感知、對書本的收藏潛能有眼光的古籍書商。我不是工作中的塔拉.謝爾德。我不是T.&T.謝爾德公司的書籍採購人員。她失蹤了:那個走進來詢問、談判、斟酌、購買、協商、組織的塔拉.謝爾德。消失的塔拉.謝爾德,是古籍書商,她是一個工作中的人,她的生意正在發展中,蒸蒸日上,她是一個有客戶和同事的商人。消失的,是那一個有著未來的塔拉.謝爾德。那個有著夢想和期待的塔拉.謝爾德從畫面中消失了,她被拋出了世界之外、跑到了邊緣以外、被傾倒而出,被十一月十八日的激流帶走,迷失了、蒸發了、漂流到了大海之中。
回到房間,我把三明治放在桌上,然後脫下外套和靴子,但是,稍後當我想要吃那個半乾癟的三明治時,飯店的火警警報忽然響了起來。這讓我微微吃了一驚,因為我之前從未聽過警報響起,但是那肯定是因為我從未在下午五點剛過的時間仍留在飯店裡。警報並未讓我擔憂。這肯定是誤報,因為飯店並沒有被燒毀,我不曾在任何時間裡見過火災跡象,所以我什麼也沒做,過了一會兒,警報也就停了。我起身往窗外望去。有人在街上站著,我想,原來十一月十八日也包括了麗森飯店的火警警報誤報。那又如何呢?沒有任何事發生。我看見消防車抵達,但是沒有任何火災跡象,輸水的軟管也根本沒有被鋪開。一名消防員站在那裡,平靜地和飯店的接待員說話,我重新坐下,再咬了一口三明治。
一直要到後來,我才明白了這件事的意義:我不再保持警覺了,我不再尋找救生板,我不再將這種事看成新的可能:麗森飯店發生火災,而這可能會是一個新的十一月十八日,或許能讓我躍入一個新的時間,這家飯店可能會被燒毀,我可能會在時間回到正常軌道的那一刻面臨性命危險。但,我卻只是認為,這不過是一場誤報。
若是在幾天前,我會跳起來,我會察覺到變化,然而,此刻,我只是和一個吃到一半的三明治一起坐著,什麼都沒做,三明治還放在我旁邊的桌上,不是因為火警疏散而在匆忙中遺落,只是因為邊角過於乾癟而被我放在一旁。我不再相信變化,不再尋找差異,就連火警也無法改變我對這樣去了又來的日子的看法。
我依舊可以聽見門外的人聲,但是飯店對面的人行道上早已沒有人了。飯店最後一批客人正返回他們的房間,消防車很快地離開了現場,這裡並沒有任何危險的事發生。在麗森飯店,這是安靜的一天。沒有人受傷,沒有人死亡。我坐在飯店房間裡,我很安全,湯瑪斯安全地生活在克萊龍的十一月十八日,他被雨淋得全身濕透,回到了一棟寒冷的房子,但是,沒有任何事情發生。他回到客廳,點燃了壁爐,到花園取了一棵韭蔥,到棚屋拿了幾顆洋蔥。我沒有擔心的理由。我的丈夫覺得最好的辦法是我獨自尋找解決方案。我的朋友們認為他們幫不上我,或許他們根本不相信我說的是實話,他們只是給了我一枚放在袋子裡的塞斯特斯,然後讓我離開。塔拉.謝爾德的最後任務:爬上階梯,將垃圾袋拿出去。此刻,我在街上遊走,多餘,且被遺忘。並沒有任何災難。也並非不算什麼,只是也沒那麼嚴重。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