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千萬萬都是你
金石堂好好聽
曲目
聽全部-
1 書店員導讀
作者/書店員導讀/名人導讀
一場意外,讓原本互看不順眼的鄰居兩人,走進彼此的人生;小大人的倔強,與老頑固的縝密心思,牽引出兩人不願說出的傷痛,並在一次次互相幫助與療癒中,堅硬的武裝逐漸消融,瓦解。
《千千萬萬都是你》是艾蜜莉.史柏的第一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孩對抗被拋棄的命運,通過蕾伊倔強而滿懷希望的內心對話,巧妙地展示了失落和孤獨的複雜性。
音樂來源:
a Little Fantasy by Keys of Moon
https://soundcloud.com/keysofmoon
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free-stock-music.com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CC BY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這一生,我們都在學習思念與道別
繼《刺蝟的優雅》後,最讓人揪心的忘年之交
所有疼痛與淚水,都在告訴我們愛的重量
★轟動澳洲文壇,維多利亞總理文學獎 未出版小說獎決選
★百萬讀者潸然淚下,書評網「BookBrowse」2021年最佳新人作品
★企鵝蘭登集團以六位數美金搶下北美版權
High媽 黃乙白│諮商心理師
明太子│駐日作家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健康心理學堂創辦人
──溫暖推薦
失去的遺憾,擁有的美好,構成了我們生命的全部;
縱使悲傷如至暗深淵,愛依然會照進生命中,指引你方向。
十歲的蕾伊用不可思議的自律維持正常生活,
她按時起床上學,帶狗散步,寫功課,吃飯睡覺,
偶爾蜷縮在媽媽的床上發呆出神,
一切努力都只為了隱藏一件事──媽媽不見了。
萊緹每天坐在門廊睥睨世人,
扮演好「討人厭的老太婆」,
家裡發臭的垃圾是她安全感的來源,
更是她過往美好的回憶,包裹住失去的傷痛。
一場意外,讓原本互看不順眼的鄰居兩人,走進彼此的人生;
小大人的倔強,與老頑固的縝密心思,牽引出兩人不願說出的傷痛,
並在一次次互相幫助與療癒中,堅硬的武裝逐漸消融,瓦解……
【書評、知名作家、讀者一致讚譽】
「在這部精彩的處女作裡,講述了一個年輕女孩對抗被拋棄的命運,通過蕾伊倔強而滿懷希望的內心對話,巧妙地展示了失落和孤獨的複雜性。」
──全球圖書界聖經《出版人週刊》
「這是一部原創且令人印象深刻的處女作,是小說中的瑰寶。」
──格雷姆.西米森│《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
「這個故事如此迅速地將我捲入其中,以至於我沒有意識到自己一直屏住呼吸,直到故事的最後……這部小說清新而敏銳,像子彈一樣刺穿心靈,又像詩篇一樣舒緩。」
──艾米.喬.伯恩斯│暢銷作家
「辛酸,令人振奮,文筆優美。」
──凱薩琳.金克斯│澳洲影子獎得主
「這是一本令人震驚的小說:文筆優美而溫柔,可愛而充滿愛心,幽默又令人心碎,這些正是我們最希望在小說中所感受到的東西。」
──亞馬遜國外讀者
編輯推薦
(文/春光出版編輯 何寧)
十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呢?
也許正在適應小學升上中年級的學校生活,也許有幾個感情不錯的朋友,而本書中的十歲小女孩蕾伊,以超齡之姿,自己去上學、做作業,採買食材、回家做飯,自己對自己說晚安。
在學校,她是個有朋友、會說玩笑話的「普通」女孩,然而回到家,面對的卻是生活的困境與無盡的思念。她的心裡藏著一個天大的祕密──她的媽媽「不見了」。
十歲的孩子其實比我們所想得堅強,她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懂得簡單規畫生活,知道在什麼時間要做什麼;可以照顧自己跟愛犬,甚至懂得說謊,掩飾媽媽不見的事實,企圖維持正常的每一天。
十歲的孩子也比我們所想得脆弱,她會蜷縮在媽媽的棉被裡,嗅聞著母親身上令人安心的氣息;任何時候她都不會關上家裡的燈,這麼一來,她就能假裝媽媽還在家裡,可能是在某個房間忙著自己的事。
母親明明缺席,她的身影卻總是在蕾伊的生活中,未曾離開。在弄傷自己時,她聽得見媽媽說:「怎麼這麼不小心?!」在發現食物放壞時,她知道媽媽會說:「怎麼不自己拿去丟掉?」下課後,她想起大手拉小手的放學路;她想起全世界最溫暖的擁抱,以及睡前甜甜的晚安吻。
你,存在與所有的空間、時間,這世間,千千萬萬都是你──這是一個十歲小女孩,最單純、也最熾熱的愛。
還好生活並不只有絕望,隔壁鄰居婆婆的善意如同冬日暖陽,照進蕾伊的生命裡。萊緹表面看起來是個有囤物癖、尖酸刻薄的老太婆,心裡其實深埋失去的傷痛,只好用垃圾填補內心的空洞。
小大人與老頑固,不吵不相識的兩人,逐漸發現對方深埋的傷口,並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溫柔地照看著彼此。隨著一次次互相幫助、跨越困難,蕾伊終於願意面對不斷逃避的真相……
這一生,我們都在學習溫柔地道別,好好地想念。十歲的蕾伊企圖維持正常生活來掩蓋悲傷,垂垂老矣的萊緹則用脫序的日常來對比往昔的美好。閱讀過程中,我跟著這一老一少的腳步,彷彿重新走了一遭屬於自己的心靈旅程,安慰著內心傷痕累累的內在小孩。疼痛與淚水,都在告訴我們愛的重量;正因擁有過珍貴的美好,失去時才會這麼難過。
謝謝蕾伊讓我重新憶起孩子毫無保留的愛。也誠摯地邀請你走入書中,發現千千萬萬個曾救贖你、深愛你、給予你溫暖與感動的人們。他們未曾離去,他們永遠住在你心裡。
試閱
開頭
安靜得不像話。
因為太安靜了,一點細微的聲音也顯得格外突兀:我聽得到自己的心跳聲、廚房時鐘刺耳的滴答聲、冰箱的運轉聲。稍微動一下,整個房間立刻充斥我自己的聲音。史林特在舔碗裡的水。看牠的眼神,我知道吃飯時間到了,聽鬧鐘響起,我知道該起床了。
睡覺、起床、吃飯、上學、回家、寫功課、吃晚餐、看電視、睡覺、起床。
時間在渾然不覺中流逝得很快,彷彿這一秒,我還站在房間裡,下一秒,卻坐在另一個房間,而這中間發生什麼事,我都沒印象了。
然後我聽到了另外一種聲音。
第十四天
星期六
味道瀰漫整間屋子,連我在客廳都聞得到。
一股濃烈的濕臭味撲鼻而來,把我熏醒。
一開始我睡在妳的床上,裹著妳的棉被,用妳的T恤蓋住鼻子,每呼吸一口都有妳的味道。最後,妳的味道沒了,只剩狗狗濕熱的味道,沒有我的味道,枕頭也被我睡出一個凹痕來。我改到沙發上睡覺,接著,就聞到這股怪味了。
是該好好清理一下冰箱了。妳上一餐沒吃,我幫妳重新加熱,放在長椅上,上床睡覺前還用塑膠袋套好放進冰箱。
食物發霉了,黴菌孢子搞不好擴散到整個冰箱。我知道應該拿去丟,但我沒有。
我可以想像妳衝進家門劈頭就問:什麼味道?然後看著我。我的老天,妳都快十一歲了,為什麼不丟掉,給史林特吃也好啊?
我走到哪,灰色大狗史林特就跟到哪。我絆到牠,跌了一跤,醒來時牠正對著我的臉噴氣。牠一顆頭枕著我的膝蓋,我凝視著牠的褐色眼睛,把臉湊過去呼吸那股熟悉的濕熱氣息,氣息中夾雜著狗餅乾和骨頭味。
就像事發第一天,史林特對著我的臉噴氣,喚醒我。那一天,房間冷得不得了,我望向妳的房間,床舖已經收拾乾淨;再看向廚房,後門敞開著。我的臉凍得發疼,呵出白色的霧氣。地上有葉子,不見妳人影,我知道妳在後院。妳出門一定會關上後門。我記得自己看了眼時鐘:七點。現在是星期天早上,外面矇矇亮,聞不到咖啡香。我走出去,瞥見後院倉庫大門半掩著,我推開門。
下一秒,屋子消失了。我站在草坪上,背後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
一陣風吹來,妳卻毫無知覺。我看著妳,微風拂過我的臉龐,貼近我的肌膚,揚起我臉頰上的髮絲。風向微微一改,吹得繩子嘎吱作響。
後門「砰」一聲闔上,如果不是我出神了,我準被嚇得不輕。烏鶇的鳴叫尖銳刺耳,我甚至可以聽見雜草生長的聲音。
我的耳朵對妳離開的聲音特別敏銳。每次妳一走,我的世界彷彿寂靜無聲。我會默默站著,小心呼吸,等妳再次開門進來。妳從桌上的碗裡拿走鑰匙,奪門而出,扔下我一人。即使有心理準備,我還是會被關門聲嚇一跳。每當妳瞇起那雙渙散的眼睛,妳眼中看見的就不再是我,而是毀掉妳人生的東西。妳會放聲大吼,拿起鑰匙衝出家門,而我總是被那「砰」一聲關上的門給驚嚇到。
小時候,我會哭。然後妳會回家,我把鼻子埋在妳的肩上,妳抱住我,身上溫暖的味道包圍著我。我安心了,不再激動。妳摸摸我的頭髮,我順從地閉上眼睛。不管之前發生了什麼,這一刻便已足夠。
妳只是生氣了。就像週末的時候,每當妳難過就會躺在床上一樣。我不再躲在棉被裡,也不再哭泣。關門聲讓我緊張,但我會杵在原地不動,史林特則坐在我腳邊陪我一起等。我內心忐忑,雙腳發麻,腳趾藉由史林特的屁股保持溫暖。有時候妳一下子就回來了;如果等不到妳回來,史林特會先離開,我也會有所行動,不是去寫作業,就是去清理或修補讓妳氣到離家出走的東西。
有時,我會去翻看那本厚重的藍色字典,試著找到可以形容這種感覺的詞語。「焦慮」似乎是最接近的詞,但又不夠精準;我的確覺得害怕,卻又能平靜地接受。「茫然」應該也可以,我心情浮躁,但我總能找到事做。夏天時,我和史林特來到屋外,我會去割草,或去幫妳喜歡的菜園拔草。有時,我躺在陽光底下,讓史林特把頭靠在我的腿上,閉上眼睛,看著眼皮底下跳動的紅光。我的心情應該是「矛盾」,但又不太對,因為我會心痛,畢竟妳走了。我找不到任何一個詞來形容我現在的心情。
接著妳去而復返,把我摟進懷裡,按著我的頭,讓我的鼻子埋在妳的肩頭上,就這樣,沒事了。我習以為常,習慣了妳不在家時的不安,習慣了擔心妳這次不會回來,但其實我多慮了,妳一定會回來。
現在我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想妳不算真的離家出走,畢竟我知道妳人在哪裡。
那天早上,我關好倉庫大門,從後門回到屋裡,一路跌跌撞撞走向房間,每一步都踩空,一屁股跌坐在地。
我躲進自己的棉被裡,被自己的溫暖氣息包圍,就像身處在海裡。
不久,房間慢慢變暗,史林特的大頭枕在我的腳上,壓得我的腳趾有點發麻。牠不時舔舔鼻子、噴噴氣。我靜靜躺著,當四周變得漆黑,一隻腳掌伸進棉被裡,攀上我的手臂。牠嗚嗚叫著。
我起身,關上後門,餵牠吃東西。
隔天,我照常上學。
我渾渾噩噩地過著日子。
一切似乎如常,卻又不一樣。
妳。
這棟房子。
我。
我再也不知道生活的意義在哪。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
兩人面對猝不及防的離別,都用自己的方式想要留住一切。至愛家人雖已不在,但在屋子裡又無所不在,到處都有她們的身影,無法克制希望她們下一秒就推門走入的期盼。萊緹原本抗拒清理,但後來慢慢體悟到應該放手,不要再緊抓著過去這一切。看起來似乎是蕾伊打開了萊堤的心結,但在她假裝堅強冷靜過日的每一天,萊緹釋出的善意對她而言也相當重要。蕾伊的遭遇令人心疼,故事中的大人不只一次表明想和父母談話或見面,但總是被她敷衍過去。以旁觀者立場難免覺得他們應該求助,但相關單位介入後帶來的改變大概也是當事人不想求助的原因之一。不過故事的結局算是溫馨,外婆對於蕾伊的要求妥協,雖然必須離開,但仍帶著對自己重要的一切。在這段傷心的日子裡,蕾伊得到萊緹這位好朋友,在她身上得到對於至愛離去的重要體悟,也讓她更能接受與外婆到異地展開新生活這個安排。相信她們往後都能往前看,開展新生活。
10歲的孩子,大到已能自己上學、上網、吃飯、購物、看電視、睡覺甚至知道什麼是死亡,卻小到無法理解大人的抉擇,也不知該如何對外求助,隱瞞、說謊甚至假裝大人模樣只為讓外人以為一切如常,也或者,她害怕的是謎底揭曉後的失去。
終究,她只是個孩子,披著大人空殼的孩子,無法一個人活著,而鄰居萊堤的出現,適時給予了溫暖及支持,是她維持如常表面的救星,也是謎底揭曉的推手。
萊緹的貓,蕾伊的母親,腐臭敗壞彰顯了他們的在屋裡的存在,但又像屋裡的大象,刻意被二人忽視,可以被書埋藏,可以用精油香味掩蓋,卻無法抵擋外力的介入,因為人是群體又自我的動物,一但被他人影響,自我保護意識瞬間抬頭,再加上公權力的推波助瀾,家,這一老一小以為構築完善的城堡,其實如玻璃一般易碎通透。
蕾伊心裡是有傷的,母親有千千萬萬個理由離開,卻只需一個理由就可活著,而她卻不能成為母親活下去的理由,媽媽自私的離去,何嘗不是一種冷暴力,要一個小女孩獨自學習活著,對她未來的成長將是多大的一個傷痛及負擔啊。
雖然是小說,但卻真實到讓身為大人的我們應該省思,要知道孩子是無辜的,他們對父母的愛有著熱烈的希求,甚至被不當對待時,都可以催眠自己,那是父母給予的愛,切記,無論如何,就算情況再糟,孩子都不該成為父母錯誤決定下被犠牲的祭品。
故事裡的小大人和老頑固都不是那種閃閃發亮的人,但正是因為她們感受過、擁有過「愛」,在失去了微小而短暫的幸福之後,更難以忍受。萊緹曾有個女兒的陪伴,蕾伊曾有過媽媽的照顧,親人是她們的全世界,當至親離去的時候,少了一個人的孤絕感,讓她們更想抓住浮木。蕾伊的狗,或許也不是那種討人喜歡的樣子,可是狗狗的體溫給了世界給不了的溫暖。萊緹乾淨晶亮的車,讓她和遠在異地的兒子保有見面的體面。如果蕾伊的遛狗行程和萊緹的公路之旅能夠一直延續下去,他們就能不去面對房子裡發生過的事情,可是讀者都知道,逃避終究只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最後還是要揭開傷疤,面對那些我們想刻意藏起來的東西。
我在書中看到了小女孩被迫成長的恐懼,看到老母親被迫面對現實的崩潰,看到蕾伊的外婆重新找回親人的焦慮,突然之見,故事裡的這些女性角色都幻化成同一張臉孔,她們在對彼此的需要中找回了原來的記憶,也藉著字裡行間的敘述帶出了曾經的遺憾,或許屋子裡的「臭味」不是為了讓人噁心,而是為了求救。在腐敗的貓屍、雜物的霉味、飄散的臭水、散亂的囤積物發酵中,那個被染黑的,習慣汙濁的人,想要有人來帶著她們從困境裡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