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英風全集第二十三卷:工作札記 II
英風80至90年代之完整工作札記為了解楊氏創作思緒、活動軌跡、工作細節的詳盡參照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楊英風80至90年代之完整工作札記
為了解楊氏創作思緒、活動軌跡、工作細節的詳盡參照
1947年楊英風先生自北京返台,直至1997年辭世,其孜孜矻矻、夙興夜寐歷經藝術創作五十載,工作札記即為這段期所留下的個人每日工作紀錄。對於想一窺楊英風先生創作軌跡的讀者,翻閱工作札記當可獲得最直接的感受。
工作札記共匯整出版成二冊,1976至1983年這段時間的工作札記目前尚未尋獲。接續第二十二卷工作札記(一),本冊為工作札記(二),記載年代始於1984年,終於1997年辭世,以年為序。
隨著工作案件與日俱增,楊英風先生於工作札記中愈發詳盡地記載每日工作細項及進度規畫,除得以讓讀者一窺作者獨特而細膩的工作態度,對於雕塑創作及研究者將可作為重要的參考。
此外,工作札記除詳實地記載其活動軌跡,並記錄與藝術圈的交遊,對於相關研究者亦可作為參考。工作札記內文並可見其個人心情紓寫穿插其間,此部份或亦可作日記看待。
本書內容力求忠實呈現原文。日文詞彙為求讀者閱讀便利,大部份已翻譯為中文並加底線標註於原文後。文中少數筆誤亦加底線標註於原文後。因速記之故,少數內文因而不易辨識,以"□"符號標示。插圖部份並選輯工作札記原稿,以利讀者一窺工作札記之原貌。
為了解楊氏創作思緒、活動軌跡、工作細節的詳盡參照
1947年楊英風先生自北京返台,直至1997年辭世,其孜孜矻矻、夙興夜寐歷經藝術創作五十載,工作札記即為這段期所留下的個人每日工作紀錄。對於想一窺楊英風先生創作軌跡的讀者,翻閱工作札記當可獲得最直接的感受。
工作札記共匯整出版成二冊,1976至1983年這段時間的工作札記目前尚未尋獲。接續第二十二卷工作札記(一),本冊為工作札記(二),記載年代始於1984年,終於1997年辭世,以年為序。
隨著工作案件與日俱增,楊英風先生於工作札記中愈發詳盡地記載每日工作細項及進度規畫,除得以讓讀者一窺作者獨特而細膩的工作態度,對於雕塑創作及研究者將可作為重要的參考。
此外,工作札記除詳實地記載其活動軌跡,並記錄與藝術圈的交遊,對於相關研究者亦可作為參考。工作札記內文並可見其個人心情紓寫穿插其間,此部份或亦可作日記看待。
本書內容力求忠實呈現原文。日文詞彙為求讀者閱讀便利,大部份已翻譯為中文並加底線標註於原文後。文中少數筆誤亦加底線標註於原文後。因速記之故,少數內文因而不易辨識,以"□"符號標示。插圖部份並選輯工作札記原稿,以利讀者一窺工作札記之原貌。
目錄
吳序(國立交通大學校長 吳重雨)
張序(國立交通大學前校長 張俊彥)
楊序(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 楊永良)
涓滴成海(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釋寬謙)
藝林巨石 孺慕之恩(楊英風美術館館長 楊奉琛)
為歷史立一巨石──關於《楊英風全集》(總主編 蕭瓊瑞)
編輯序言(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 吳慧敏)
1984-1989(60篇)
1990-1997(89篇)索
引
張序(國立交通大學前校長 張俊彥)
楊序(國立交通大學圖書館館長 楊永良)
涓滴成海(楊英風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釋寬謙)
藝林巨石 孺慕之恩(楊英風美術館館長 楊奉琛)
為歷史立一巨石──關於《楊英風全集》(總主編 蕭瓊瑞)
編輯序言(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 吳慧敏)
1984-1989(60篇)
1990-1997(89篇)索
引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