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台灣日本同步上市)
世界的音樂家.最後的自由告白-
79折 356元
450元 - 買整套
-
預計最高可得金幣15點 ? 可100%折抵
活動加倍另計 -
HAPPY GO享100累1點 4點抵1元折抵無上限
-
分類:中文書>藝術設計>音樂/樂譜>音樂家/樂團追蹤?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坂本龍一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譯者:謝仲庭、謝仲其
- 出版社: 麥田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23/06/22
- 相關主題: 金石堂強力推薦 | 這些名人你都知道!但他們都讀什麼呢?前統一集團總裁林蒼生、榮格心理分析師鄧惠文9月登場。 | 這些人、事、物怎麼讓未來的世界一直發生?! | 【龍顏FUN書獎2.0】作家推薦書單-羊咩老師 | 2024暢銷百大—藝術設計類TOP20 | 從癌症三期把自己救回來的蔡璧名這次來跟你談醫道習慣—良好生活的根本! | ⭐2023十大影響力好書票選活動⭐ 10/23-11/5 | 文學獎 | 年度十大好書
金石堂好好聽
曲目
聽全部-
1 書店員導讀
作者/書店員導讀/名人導讀
此書接續《音樂使人自由》成為完整的「坂本龍一雙自傳」。《音樂使人自由》是一本回顧過往的書,而這本有教授最真切的理念、也有他的未竟之志;這是一本倒數遺言書,也是坂本龍一影響未來最重要的一本書。
音樂來源:
Dreamy - Soft Piano And Strings by Keys of Moon
https://soundcloud.com/keysofmoon
Music promoted by https://www.free-stock-music.com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CC BY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音樂使人自由》續章,全球同步上市
◆ 坂本龍一生前親校同意出版的最後文字作品
◆ 摯友鈴木正文貼身採訪主筆並為文後記
世界的音樂家.最後的自由告白
領悟到所餘時間寶貴,教授說起他的故事。
希望能創作新的音樂,直到生命最終時刻。
為自己彈奏最後一個休止符的坂本龍一,回顧人生的精采樂章──
♯工作、思想回顧,親自參與總結人生的對話錄
坂本龍一於二○二二年七月開始,由日本資深媒體人鈴木正文採訪主筆,在日本文學刊物《新潮》開始書寫專欄。雜誌專欄以二○○九年出版的《音樂使人自由》續集為出發點,坂本龍一回顧這十多年來的人生經歷:與癌症共存、在各國巡迴演出、對大自然反撲的想法、對戰爭及核能的觀察,也講到旅行與創意,在工作上從能樂講到指揮,也有提到二○一九年來台灣參與活動、研究原住民音樂的所見所聞。
♯收錄人生最後階段的文字紀錄
坂本龍一曾說:「夏目漱石死於胃潰瘍,終年四十九歲。相比之下,即使在最初發現癌症時的六十歲去世,我也足夠長壽了。患上新的癌症,如今到了七十歲,雖然不知道在今後的人生中,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但算是難得活下來了,我希望能像敬愛的巴哈和德布西一樣創作音樂,直至最後一刻。」最後的最後,即使是片段的隻字片語,也感受得到教授對音樂的各種情感。
♯藝術千秋,人生朝露
「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壽命就只剩半年唷。」
二○二○年十二月,坂本龍一發現癌細胞轉移,醫師告訴他這句話。但是在那一天來臨前,教授還有些話必須要說。支撐著他創作活動與社會運動的哲學思想、對坂本家歷史與家族的感情,還有關於自己離去後的世界——。
從《音樂使人自由》到《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以文字為樂器書寫留給後世的決定性自傳。
編輯推薦
(文/麥田出版編輯部)
當坂本龍一說出:「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時,他已經開始在倒數計時接下來的日子。這是一句看似溫柔,卻又尖銳說出事實的語句。
而滿月呢,依然不遲到的在黑夜中出現。
《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的寫作契機恐怕還是因為「生病」而促成這本書的「快速成形」。寫《音樂使人自由》時還是健康的坂本龍一,很明顯可以感覺得那是一本回顧過往的書:念了什麼書、讀了什麼學校、結交了哪些朋友等等。但《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一開始就先說:我開始用滿月在倒數人生了。在倒數階段,我做了哪些事,以及,還有哪些事我得快點做。
剛好他有一位好朋友鈴木正文,是資深的媒體人,不論是《音樂使人自由》還是《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都是由他採訪主筆,與坂本龍一一起寫下這兩本重要的著作。他們在2022年2月開始到2022年10月密集訪談,完成本書的主要內容,在2022年7月開始於雜誌上連載。訪談時,坂本剛動完一個艱難的大手術,再次罹癌的他,認為所剩的時間不多,得要快點做更多事,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這本書的契機是從與癌共生開始。
《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接續《音樂使人自由》成為完整的「坂本龍一雙自傳」。若兩相對照閱讀會發現《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有更多坂本龍一的真性情。無論是在醫院治療時另一半給與的支持、收到六十歲禮物的深刻感受、討厭觀光時發的脾氣、為了大地震受災區所做的努力……看到這些片段許多都讓我忍不住說出:「啊,原來坂本龍一也會這樣啊」。
印象深刻的是,有幾次他和吉永小百合一起參與活動,吉永小百合致力於廢除核能,有次邀請他一起到牛津舉辦朗讀會,尊敬的吉永前輩提出邀請就像是尊貴的卑彌呼女王開口請託,坂本龍一當然二話不說的答應。還有一次是吉永和美智子皇后在一起的場合,皇后很親切的和他說話,沒想到見過各種大場面的坂本龍一此時緊張又害怕的不敢直視皇后。但他看現場很多年輕音樂家都能正眼看皇后,甚至聊天,此時他在心中開玩笑的大喊:「你們真是大不敬」。還有一次是他在夏威夷療養時,這位使用替代療法的醫生,除了將他全身塗滿綠色膏藥、像木乃伊一般包滿繃帶,躺三十分鐘。據說此療法對於放射治療所累積的毒素具有排毒效果,但要躺著完全不動躺三十分鐘,甚至要戴上耳機聽他媽媽挑選的樂曲,還有媽媽唱的歌。「音樂人」坂本龍一只好和醫生說:「我不喜歡聽音樂,耳機就別戴了。」這些,都是坂本龍一真實的另一面。
《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有教授最真切的理念、也有他的未竟之志;這是一本倒數遺言書,也是坂本龍一影響未來最重要的一本書。
試閱
貝托魯奇與鮑爾斯
「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最近我迎接了古稀之年的七十歲,常常想著這句話。可能有人會記得,這是出自電影《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 1990)裡的一句台詞。是由柏納多.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執導,繼《末代皇帝》(The Last Emperor, 1987)之後再次由我負責配樂的作品。
電影最後,原作者保羅.鮑爾斯(Paul Bowles)親自登場,輕聲說出這段話:
因為我們不知道死亡何時到達,所以會把生命當成一座永不乾枯的井。然而,所有事物都只出現一定的次數,並且很少,真的。你會想起多少次童年中某一個特定的下午、某個深深成為生命一部分的下午,如果沒有它,你甚至無法想像自己的人生?也許四或五次吧,甚至可能沒這麼多。你會看到滿月升起幾次呢?也許二十次。然而,這些都看似無窮。
其實鮑爾斯在這部片完成後不到十年就過世,參與《遮蔽的天空》時年齡才三十過半的我,對鮑爾斯這段話留下強烈的印象,但當時也不覺得與自己切身相關。
可是自從二○一四年發現罹患口咽癌之後,不得不想到自己終有一死。
也因為這段原委,我在二○一七年發表的專輯《async》當中作了一首名叫〈fullmoon〉(滿月)的曲子。我加入了前述鮑爾斯在電影中的那段話,將同樣的文章翻譯成中文、德語、波斯語等各種語言,分別請熟悉這種語言的藝術家朗讀。
最後一種語言是義大利語,朗讀的其實正是貝托魯奇。我是有點隨性地問他:「如果要在這曲子裡放進義大利語的話,除了你我想不到還能找誰。你能幫忙唸嗎?」他馬上回信:「喔,好呀」。沒隔多久就把錄音檔寄過來了。
鮑爾斯的腔調一如他在戰前住在紐約時,曾經身兼前衛作曲家的身分,有一種枯淡的韻味,從語音的質感也可體會到他擁有不同於尋常美國人的豐富教養。相對地,貝托魯奇的腔調非常有戲劇性,讓人覺得不愧是來自歌劇之國的人,同樣非常精彩。
不過,貝托魯奇也就在這首曲子完成一年後離世。雖然是用錄音的形式,但他在〈fullmoon〉當中的人聲演出,成為他生前最後一次參與的作品。
手術前
在此想說明一下我目前的病況。敘述起來會有點直接,但還是請各位聽聽。
二○一四年發現口咽癌之後,雖然宣告緩解,但是二○二○年六月在紐約接受檢查時,又被診斷出罹患直腸癌。前次放射治療很順利,讓我很信賴紐約的癌症中心。這回是採放射治療加上服用抗癌藥物,但開始治療幾個月之後,癌細胞一直沒有消失。
同年十二月我在日本有工作,那陣子我也覺得自己太常忘東忘西,想利用回國這段時間順便檢查一下腦部狀況,於是十一月中旬經過二星期隔離後做了健康檢查,結果腦部是正常的,沒想到卻在其他地方發現了異狀。直腸癌已經轉移到肝臟與淋巴。
這時距離放射治療結束已經過了三個月,紐約那間醫院竟然沒有告知我轉移的事實,至少在九月底就應該要發現轉移的根源才是。癌症轉移這事實使我大為震驚,但全美數一數二的癌症中心竟然也沒能查出來、或者因為某些原因沒有對我說,我一下子變得難以再信任他們。
在日本最初為我看診的腫瘤內科醫師直接對我說:「如果什麼都不做的話,壽命就只剩半年。」此外,因為放射治療已經傷害細胞,沒有辦法再以同樣的方式治療。他還說:「即使使用強烈的抗癌藥、施行痛苦的化療,五年內的生存率也是只有百分之五十。」這想必是基於統計數據得出的客觀數字吧。
說實在的我聽了很不高興。即使拿出數據給我看,但怎麼能對患者說這種話呢?連一點希望都不留如此悲觀地斷定,我既震驚、心情也嚴重低落。聽說他是很有名的大夫,但我想我們個性或許很合不來吧。
其實就在接受壽命宣告的翌日,我還要演出一場線上直播的鋼琴音樂會,後來發行成為《Ryuichi Sakamoto Playing the Piano 12122020》(2021)。當時不單精神狀況差到不行,為了便於拍攝影片,還選了一個讓人非常不舒服的演奏環境,因此我對於自己能不能發揮實力是一點信心也沒有。不過認識我越久的人,越是會跟我說這場彈得很好,真是件很奇妙的事。
雖然我決定不回紐約、留在東京接受治療,但因為我跟第一間醫院實在合不來,所以透過認識的醫師轉診到別間醫院。原本只打算短期回國一趟,結果就這樣留下來了。接著到另一間醫院尋求第二意見,這次被告知癌症轉移到其他器官已經是第四期。而且進一步檢查發現已經轉移到肺部,說真的情況很令人絕望。
於是,剛過新年的二○二一年一月,我先切除原發的直腸部位,以及轉移至肝臟淋巴兩個位置的癌症手術。連大腸也要切除三十公分,手術規模不小。在手術前我竟然還傻楞楞地,站在手術室的門前一派輕鬆地向家人揮手說:「我進去啦──」當時還有拍照存證。
原本預定十二小時的手術最終花費了二十小時才結束。從上午一路做到翌日早上四點。自己都已經是「待宰羔羊」的狀態,既然決定要動手術,我就只能完全信任醫師了。更何況我也沒有什麼專業知識能夠提議:「能否切少一點,二十公分就好?」
事前就已經知道術後體力與免疫力會大幅下滑,所以手術前我每天都以走一萬步為目標。此外,這次不單是需要全身麻醉的大規模手術,醫療意外致死的風險也並非完全為零。所以還是要把握時機享受美食,大約有十天,我每晚都是以「最後的晚餐」為由吃各種美食。有時是牛排、有時是義大利菜,盡可能享用東京都內的高檔佳餚。
譫妄體驗
所幸手術一切順利,但事前我沒預料到手術後會有譫妄現象。譫妄大概有一個星期斷斷續續發生,連醫生也束手無策。
最嚴重的一次是手術隔天,我一睜開眼睛,就覺得自己不知為何住在韓國的醫院裡,也不是在首爾,而是在大城市之外的地區醫院。我匯聚所有能想到的各種片段知識,拚命想要用韓語與護理師溝通,但我也不明白意思有沒有傳達到。
在此期間,我想說這些應該是韓國人的護理師怎麼日語都這麼流利,才逐漸明白自己身處的狀況。這一定是因為我近年看了許多韓劇的影響。
另外還有一次經驗是,明明才剛動完手術,我發訊息給助理說:「我快趕不上會議了。」事實上我當時雙手都掛著點滴,身體根本無法自由行動,訊息還打了很多錯字。助理也嚇了一跳,怎麼在住院的我一大早突然傳訊息過來。
財津一郎的廣告歌:「♪大家圍圈圈竹本鋼琴~」伴隨著舞蹈在譫妄期間不斷在腦中反覆播放,真是讓人無處可逃地鬱悶,簡直覺得快要發瘋了。這廣告我絕對算不上喜愛,而且也是非常久以前看的,為什麼會突然跳出來呢?我也覺得再奇妙不過。
還有一次非常可怕的譫妄情境。我的電腦被駭客從暗網入侵,雖然用盡我全部知道的程式知識想要將之擊退,卻一點用也沒有。暗網是尋常搜尋引擎無法查詢到、網際網路上龐大的黑暗世界。
我能夠鮮明地看到電腦畫面被恣意操作,拚了命想要讓它停下來,打字卻好像打在所謂的空氣鍵盤上,莫名其妙都按了個空。平常我完全沒想過暗網的事,八成是累積在腦內某處一知半解的資訊化成了譫妄吧。有三天一直發生這樣的狀況,有時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渾身是汗。
我是第一次碰到譫妄經驗,雖然嚇人,但也讓我有種錯覺,覺得自己拚一下好像也能寫出連續劇的劇本呢。因為這個契機,讓我對腦部構造產生了興趣。超現實主義藝術家用自動書寫等實驗性方法想要達成的,或許就是這種半夢半醒下的創作。也讓我驚訝地發現,平常的所見所聞在腦中竟然累積如此龐大的資產。
被愛拯救
手術之後護理師對我說:「就算身體疼痛也要盡可能離開床舖坐到沙發上。」又說:「可以的話請站起身來走動。」在床上躺久了,因為無法違抗重力,肌力很快就會衰退,即使只躺一星期也會如此。肌力一旦衰退就很難再復原。
所以雖然我肚子上插著五根管子、雙手都掛著點滴,但白天還是盡可能都坐在沙發上。我必須拄拐杖走到沙發,坐著看看書、聽聽周遭的聲音、迷迷糊糊打盹。過往飄忽不堅定被稱為擁有「樹葉般意志」的我,一不留神就會輕鬆地躺在床上,這時倒是有努力堅持住。
外科手術切開的傷口隨著時間過去逐漸復原,疼痛也逐步減緩。但是接著就為併發症所苦,幾乎每隔一星期就會冒出新的併發症,整天忙著應對處理。這段期間內我幾乎沒吃什麼飯,體重掉了十三公斤。
醫生們盡心盡力做出最好的處置,但最關鍵的體力卻跟不上,身體狀況沒有如預期般逐漸轉好,一直在低檔徘徊。接下來說不定一輩子都無法出院了……想像著如此黯淡的未來,讓我不灰心喪志也難。自從發現罹癌,無論我看自己或者別人看我,這段期間都是公認最痛苦的時期。
再後來,我總算吃得下飯了,卻又抱怨起醫院的食物。雖然我非常感謝這間醫院,但是餐點實在是難吃到不可思議。等食慾恢復之後,我很任性地要求把餐點都換成鰻魚飯或豬排飯。
我的伴侶幾乎每天都會來,但因為新冠疫情的關係禁止會客,無法直接見面說話。於是我們養成了隔著醫院門口一條車道距離彼此揮手打招呼的習慣。到了傍晚,她會打開手機的手電筒,隔著道路揮手表示:「我在這唷!」這時她會看見十樓病房的窗戶旁邊也會有一道小小的光點左右搖晃。這也是我的伴侶為了讓我願意站起來離開床想到的方法。
我們近在眼前卻無法見面,因此彼此都說:「這好像羅密歐與茱麗葉唷」,便把這個習慣取名為「羅密茱麗」了。「羅密茱麗」大概維持了一個月,這段期間應該每天都有進行。在此之後只要我住院,她也一定會這樣做。雖然這樣講很老套,但愛在痛苦的時刻才最能拯救人。
我在這二年內動過大大小小共六次手術,目前已經將外科手術能夠處理的腫瘤全部切除完畢了。大的手術是在二○二一年十月與十二月分二次切除轉移至肺部的癌症腫瘤,每一次都只花了三到四小時。
不過就在我想這一切已結束時,卻又發現不僅癌細胞沒切除乾淨甚至還轉移增殖。當我聽到醫生宣布這件事時,怎能不氣餒。接下來也無法再次動手術,只能採取藥物治療的方式。與疾病對抗的生活真是看不到終點。
為「嘉日」選曲
二○一八年有件事是我為紐約的日本餐館「嘉日」(Kajitsu)挑選樂曲,沒想到會變成大新聞。當時「嘉日」有兩個樓層,二樓是主要的精進料理餐廳,一樓是名叫「Kokage」的家常料理餐廳。我跟伴侶常常都會來這二間餐廳光顧,有一部分原因是在美國還能在這裡吃到好吃的手打蕎麥麵。我跟當時的主廚大堂浩樹(現在已經獨立出去,自己開了間名叫「odo」的店)也很熟,他曾在京都的「和久傳」、東京的「八雲茶寮」磨練過,廚藝一流。我也常常帶客人來吃,是我特別中意的餐館。
不過某次我在「Kokage」吃飯時,不由得注意到他們的背景音樂。曲單裡面參雜著巴西的流行樂、類似邁爾士.戴維斯(Miles Davis)的爵士樂,非常平庸而且惱人。我開始注意到這點之後,越聽就越讓我食不知味、難以忍受。回家以後我明知這樣很失禮,仍舊堅決寄了封電子郵件給主廚大堂:「你作的菜彷彿桂離宮一般優美,店裡放的音樂卻像是川普大廈」,然後擅自表示說我來幫你選樂曲。稍早之前我跟中谷芙二子、田中泯還有高谷等人為了表演「a.form」到了挪威奧斯陸,於孟克美術館竟然聽到在放節奏藍調(R&B),實在是太過不協調,讓我氣憤不已。那邊我是不敢去客訴啦,但如果是平日有在捧場的餐館,我也是私心覺得他們可以接受我的任性。
曲單長近三小時,我刻意不選自己的樂曲,而以Goldmund的〈Threnody〉、艾費克斯雙胞胎(Aphex Twin)的〈Avril 14th〉等環境音樂(ambient music)為主,比較特別的是還加上高橋晶彈奏約翰.凱吉的〈Four Walls〉第一幕第一場。其實第一版的曲單被我伴侶嫌說會害店裡的氣氛太沉重,所以廢除重選。此外我還獲得音樂策展人朋友高橋龍的協助,最終選出適合搭配店裡牆壁與家具色調、具有適當明亮感的曲單。這原本是為一樓「Kokage」選的曲,二樓原本是沒有播放音樂的,但是因為反應相當好,也放起了這份曲單。
我完全不是藉此在謀什麼工作,純粹是多管閒事,結果有位紐約時報記者碰巧得知這事,跑來訪問店家與我,寫了大篇幅的報導,連帶彩色照片登在紙版報紙上,網路版還被各國新聞網站轉載,造成全球熱烈迴響,還有不少客人就是看了報導就真的跑去「嘉日」用餐。《紐約時報》用自己的帳號將這份曲單建在音樂串流服務Spotify裡面,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來聽聽。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相關商品
坂本龍一雙自傳(音樂使人自由、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限量坂本龍一:OPUS電影書衣+珍藏海報版)
音樂使人自由(暢銷經典版)
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台灣日本同步上市)
skmt 坂本龍一是誰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
本書接續《音樂使人自由》補完坂本龍一到過世前的事情,不管認不認同他的理念,坂本龍一願意去做且堅持到底就贏過很多光說不練的人,很多計劃他都安排好,直到現在正在進行中,彷彿他還在世。
書中看得出來教授任性的一面,讓人覺得好氣又好笑,想更加了解坂本龍一過世前的記錄,推薦看NHK的紀錄片《Last Days 坂本龍一 最期の日々》補完,教授毫無保留全留在影片裡了。
書名《我還能看到幾次滿月》出自坂本喜愛的小說《遮蔽的天空》。這個書名看似讓人覺得悲觀,因為人生一年又一年看似很長,但實際上一切都像沙漏般在減少。人生中與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時刻也同樣在減少。書中一開始就提到「與癌共生」,不知道坂本在被醫生宣布若什麼都不做生命只剩不到半年的當下是如何想的。但沒有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
書中的「留給未來的」部分提到的「鏡」讓我想起,今年三月我去看了坂本留給未來的鋼琴獨奏會。演出中,戴上眼鏡猶如回到過去,坂本一個人在歌劇院舞台中央緩緩演奏,音樂映入心中,結束後卻是一種無盡的空虛感。也許那時候我才真正相信他的離去。
這本書讓我們得以窺見坂本龍一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我認為他是一個記憶固執又隨性,但又堅強的人。在這本書中,坂本的一言一語都能隱隱約約感受到他對音樂的熱愛。無論是傳統的樂器,還是樹葉的細微波動,亦或是細小的雨聲,坂本龍一到了晚年開始追求聲音的本質,這些聲音成為他各種跨界專輯、實驗專輯或微聲音樂中的素材。
雖然他在年輕時就在音樂和藝術等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也在年輕時犧牲了健康和家庭。如果他不犧牲這些,僅靠努力,也許不會取得如此成就吧?後來,他罹患癌症後,明知生命只剩半年,卻沒有好好休息,而是不斷思考。我想,也許正是因為他不斷思考,才讓他活了好幾年吧。
鈴木正文在代後記文末說:「坂本龍一的心中住著巴哈、德布西、塔可夫斯基、武滿徹、貝托魯奇、德勒茲、高達,更住著遠古時代靜靜凝視清晨日出的原始人,那無法將心思化為語言、還不成人類的人類靈魂。同樣的,我們的心中也一定住著某個時間、某個空間下的『坂本龍一』。倘若如此,我們就有能力以我們自己的方式成為心中的『坂本龍一』。這麼一來,『坂本龍一』就能繼續再活二百一十年吧。」我想,坂本對我來說最大的影響,就是我對聲響本質的認知吧。也許,讀完這本書,我就能以自己的方式成為自己心中的「坂本龍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