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達洋貓《櫻花樹》一卡通

【開學大作戰】一卡通全面限時9折起

  • 會員好評 ★★★★★(1)
  • 79 593
    750
  • 分類:
    中文書藝術設計中國書畫國畫總論
    追蹤
    ? 追蹤分類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分類新品通知。
  • 作者: 彭明輝 追蹤 ? 追蹤作者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作者新書通知。
  • 出版社: 聯經 追蹤 ? 追蹤出版社後,您會在第一時間收到出版社新書通知。
  • 出版日:2014/04/3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透過千年來的國畫史
我們就像是在見證中國人的情感變化和生命歷程



彭明輝(心靈勵志暢銷作家,《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作者):

我開始認真研究國畫,原本是想要從國畫去體驗,中國人在數千年歷史內有過哪些偉大的情感與人格,以便回答自己「人活著有什麼值得追求的?人活著有什麼值得珍惜的?」

後來,我在范寬與五代的山水畫裡,領略到國畫背後莊嚴、崇高的情感世界與思想,也藉此看見自己內在世界裡,那一份莊嚴、崇高而近乎神聖的情懷,

因而確信:人活著,有遠比名利更值得追求、領會的精神世界等待我們去開發。靠著這份信念的引導,我才走出虛無。

跨出狹義的繪畫藝術,
心靈勵志暢銷作家彭明輝援引書法藝術的精神、
《史記》記載中孔子與季札的音樂美學,
以及彩陶、青銅器的特色為佐證,相互發明,
結集成《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勾勒出先秦以降的中國美學精神。

藝術保留人類數千年的情感變化,直透、鮮活有如往昔,認真揣摩可以感受到許多超乎言詮的情感、胸懷,有如跟千年前的古人當面對話。

周朝以來中國有其一脈相承的美學精神,特別重視藝術形式、內在情感和人格三者不分的緊密關係,使得藝術創作突破「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的格局,變成一個值得以生命相許的終生職志,也因而讓我們有機會藉由國畫名作而看見前人偉大的生命丰采。

彭明輝新作《崇高之美》力求深入淺出,論述的視野也遠比傳統國畫更寬廣:它以國畫為探討的焦點,但是把討論的背景安置在中西繪畫的對比,以及彩陶、青 銅、先秦音樂美學與書法的精神面貌。本書視野橫跨古今中外,用以相互發明,企圖藉此較周延地掌握中國繪畫的美學與文化特質,從而釐清在這中西文化衝突的時 代裡,我們該如何進行藝術、美學與文化的取捨與傳承。

【隨書附贈】范寬《谿山行旅圖》、李成《寒林平野圖》複製版海報各一張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開創山水畫史的《匡廬圖》
水墨取代敷色,寫意凌駕寫實
恢弘莊嚴的《匡廬圖》
開創水墨新法的〈筆法記〉
六要、六法與青綠山水

第二章 北宋首選《谿山行旅圖》
氣勢磅礴,曠古絕今
天尊地卑,層次井然
心隨筆運的原作,氣遺象死的仿作

第三章 范寬的心路歷程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谿山行旅圖》的神祕情感與六要

第四章 北宋大山水的筆墨世界
四面斬絕,不通人跡的《關山行旅圖》
五代與北宋山水的情感世界
李成的深邃懿美

第五章 山水畫精神導源
書畫同源與筆墨的情感世界
西畫的參照與對比
孔子操琴的精神傳承

第六章 大自然與可居可遊的山水
可居可遊的遐想世界
超乎「美」的「崇高之美」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第七章 寫意山水與南北宗
披麻皴的情感世界
南北宗的美學與抉擇
寫意山水與情感的抉擇

第八章 花鳥畫的流變與創新
花鳥畫的寫意與寫實
花鳥畫的創新與突破
減筆畫與潑墨的興起

第九章 文人畫與美術革命的論爭
文人畫到底是什麼?
人性與情感的美學
國畫的形式與內涵

第十章 從大歷史看水墨創新的困境
從大歷史的框架看近代水墨的「困境」
創新的形式與內涵
水墨與色彩的糾葛

結語

序/導讀



這是一本談國畫的書,也是一本談中國文化與美學精神的書。我心中的讀者是想要了解國畫的人,以及想要藉由國畫去管窺中國文化的人。這本書的特色,除了 力求深入淺出之外,就是遠比傳統國畫論述更寬廣的視野:它以國畫為探討的焦點,但是把討論的背景安置在中西繪畫的對比,以及彩陶、青銅、先秦音樂美學與書 法的文化傳承。視野橫跨古今中外,是為了較不偏頗地掌握中國繪畫的美學與文化特質,從而釐清在這中西文化衝突的時代裡,我們該如何進行藝術、美學與文化的 取捨與傳承。

這本書以國畫欣賞作為起點,分析國畫名作的構圖與筆法,引導讀者去親自感受名作的藝術特質與情感,以及這些作品背後的美學思想和人格情操。我期待能藉 此讓讀者親自去感受、揣摩五代與北宋山水畫名作中,莊嚴、崇高的情懷,畫家對人性尊嚴的堅持與篤信,中國人面對大自然時那種近乎宗教的肅穆、崇仰之情,以 及藝術最深刻的意義和成就。其次,我也嘗試著去理解歷代山水畫與花鳥畫的轉變,以及這些轉變的文化與人性意涵,藉此了解人在不同歷史階段與現實條件下,可 以有哪些選擇。最後,我嘗試著從中西文化的比較,以及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上,去理解國畫的精神意涵和文化上的獨特價值,以及我們今天夾在中西文化交匯處 的窘境與機會,希望作為年輕人汲取中西文化精髓時的參考,以及自我發展的借鏡。

周朝以來,中國有其一脈相承的美學精神,特別重視藝術形式、內在情感和人格三者不分的緊密關係,使得藝術創作突破「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 的格局,變成一個值得以生命相許的終生職志,也讓我們有機會藉由國畫名作而看見前人偉大的生命丰采。為了探索這些名作背後的思想與美學精神,本書跨出狹義 的繪畫藝術,援引書法藝術的精神、《史記》記載中孔子與季札的音樂美學,以及彩陶、青銅器的特色為佐證,相互發明,企圖勾勒出先秦以降的中國美學精神。

我希望讀者能從藝術品去直接感受儒家「天尊地卑」的情感,甚至進一步將這些感受拿來跟我們熟讀過的《論語》等經典相印證,彼此發揮,突破純賴抽象文字 去意會中國古典文化、思想的窘境。這樣一種文化研究的取向,既可以跳脫文字的空洞想像,與歷代註解的束縛,又有確實可靠的文物作佐證,而不致蹈空入虛,穿 鑿附會,是我在年過三十之後最信賴的方法。

本書最後一章談清末民初以來,國畫與西畫的論爭,其實它也是百年來中西文化論戰的縮影;而國畫現代化過程的取捨,也呼應著中國文化在當代社會的衝突與 取捨。我希望這一章的討論,有助於讀者釐清國畫與西畫的衝突與化解之道,它也確實暗藏著我數十年來關於中西文化融合的一些思考線索。

五代和北宋的名畫讓我相信:人是很不簡單的動物,因為他的心裡有一份莊嚴、崇高而近乎神聖的情感與懷抱。專攻美術史而名聞國際的中研院方聞院士也說 過:第一次在故宮看到范寬《谿山行旅圖》的真跡,使他「變成今天的我」,因為它「以敏感、簡潔、沉著自在的方式,表現大自然山水磅礡的氣象,它對自然世界 有一種心理觀照和視野,是我們從未在西方風景畫,如莫內、塞尚或弗拉曼克名作裡所能感受的。我妻子和我一下子被這無上榮寵的機會給震懾住了」。我希望本書 可以引導讀者去認識這種震撼和感動。

過去關於國畫作品的分析都太粗略,對構圖與筆法的介紹言簡意賅,寥寥數語帶過,或流於一廂情願的濫情渲染,因此一般人讀完之後依舊難得其門而入。為了 突破上述缺點,本書以可觀的篇幅,分析作品的情感(感受)跟構圖、筆法的關係,同時用原畫和仿作(或相近作品)的對比引導讀者,培養大家感受原作的能力, 希望大家可以親自體會原畫構圖的巧思,以及筆法的特色,感受「意在言外」而「難以言詮」的情感,不只是陶醉在與畫面無關的美麗詞藻,或空疏浮泛的形容。

前人對國畫作品的情感與思想雖然也有所討論,但往往也是詞藻華麗而牽強附會的空泛議論,或者言簡意賅,不容易領略其意旨,以至於跟我們在作品中的實際 感受嚴重脫節。本書試圖從作品分析、畫論以及歷代畫評這三個軸線一起下手,嘗試去揣摩、分析畫家的人格特質與心路歷程,希望在這個較大視野與多元的角度 下,去認識畫家的情感與思想。

五代與北宋山水是國畫的登峰造極之作,花鳥畫則開啟國畫另一個向度的精神和意義。

表面上,千年來的國畫貌似而神似,事實上,在這上千年裡國畫的精神與技法迭有變化,只不過變化緩慢,創新與承繼並進,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前後的繼承 關係綿延不斷,卻不容易看見變革的部分。但是,如果將清末吳昌碩的花鳥與北宋范寬的《谿山行旅圖》做比較,就可以看出來兩者的工具不變,筆墨的運用已經丕 變,而人的精神、感情與繪畫的目的,更早已迥異其趣──吳昌碩不可能畫得出范寬的山水,范寬則不可能去畫吳昌碩那種花鳥。我希望在本書裡釐清,國畫的精神 如何從北宋山水演變到花鳥,以及清末吳昌碩的篆書入畫。

此外,我也企圖闡述國畫迥異於西畫之處,從而回答、提醒讀者國畫在西潮衝擊下的可貴之處。

我開始認真研究國畫,原本是想要從國畫去體驗,中國人在數千年歷史內有過哪些偉大的情感與人格,以便回答自己「人活著有什麼值得追求的?人活著有什麼 值得珍惜的?」後來,我在范寬與五代的山水畫裡,領略到國畫背後莊嚴、崇高的情感世界與思想,也藉此看見自己內在世界裡,那一份莊嚴、崇高而近乎神聖的情 懷,因而確信:人活著,有遠比名利更值得追求、領會的精神世界,等待我們去開發。靠著這份信念的引導,我才走出虛無。

將自己在國畫中的體驗,跟我在中國經典中所獲得的啟發相比,我發現文字留給讀者的想像空間太大、太不確實,以至於任何穿鑿附會或浮誇的想像都是可能 的,因此我們很容易懷疑自己在文字世界當中建立起來的人生信念。面對繪畫,那種感受比較確實、直接,而所提供的線索遠比有限的文字更豐富。因此,我開始積 極從繪畫作品認識前人生命中最深刻而精彩的感動,因而體認到:人類過去數千年的情感變化,在藝術裡保留得直透、鮮活有如往昔,可以感受到許多超乎言詮的情 感、胸懷,認真揣摩下,有如跟千年前的古人當面對話。

通過千年來的國畫史,我們就像是在直接見證,中國千年來許多種人的情感變化和他們的生命歷程。

我跟國畫的因緣相當久遠:我從小喜愛書法,勤練將近二十年,並且在這基礎上累積出法書碑帖和國畫的欣賞經驗。一九八三年起,我用史作檉的形上美學觀點寫了一系列的國畫評論〈國畫之精神內涵──回顧與前瞻〉,姚夢谷先生因而特地頒授「金爵獎」給我。

一九九四年起擔任清華大學藝術中心主任,並兼任台北市立美術館諮詢委員,為美術圈內與圈外的人,寫了許多篇繪畫欣賞與評論的文章,其中〈從大歷史看水墨畫的困境〉一文獲頒「帝門基金會藝術評論獎」。

歷經三十年欣賞、思索和寫作的經驗,希望這本書能夠達成「深入淺出」的寫作目標,將我在國畫和中西文化裡所獲得的感動和省思,帶給更多想了解的人。

前言

這本書希望引導讀者去看見歷代名畫的動人情感,但是我的寫作無法代替名畫本身,就像旅遊導覽手冊無法替代親臨現場的旅遊經驗。因此,看這本書時需要有 好的名畫複製品在手上,邊讀邊從畫作裡去親自感受我企圖提示的情感。本書的附圖雖然已經力求其品質,但是網路上有許多超高畫素的數位圖檔,可以增進讀者對 這些作品細節的了解。因此,我想在這裡先扼要介紹幾個較重要的網路資源,以便讀者可以利用它們加強閱讀的成效。此外,為了力求深入淺出與可讀性,本書無法 深入討論較專門的細節,也沒有按照學術
慣例給相關的參考文獻。這個缺點也可以靠下述的網路資源彌補。

其次,宋朝以前的國畫名作真偽問題頗多爭議,造成國畫欣賞與評論的嚴重困擾與挑戰。

我想利用此前言,扼要建議如何克服這個難題,以及我自己寫作時的拿捏原則,做為讀者的參考。

最後一點提醒:本書第一章討論荊浩的《匡廬圖》,並且試圖引導讀者去感受這幅畫裡隱約溢散的莊嚴、崇高之情。如果讀者發現很難感受到本書所提的那一份 情感,不需在意,可以接著在第二章的引導下去體會范寬《谿山行旅圖》的情感。因為,《谿山行旅圖》的情感較雄渾磅礡而容易感受,了解第二章後再回過來重讀 第一章,或許就會較容易感受到《匡廬圖》裡微弱的情感。

一、重要的網路資源

故宮曾經辦過北宋書畫特展「大觀」,並留下一個專屬的網站「大觀北宋書畫」,其中高解析度數位圖檔,有四十六件唐、五代與宋朝最具代表性的繪畫作品, 包括荊浩、關仝、董源、巨然、范寬、郭熙、李唐等,本書討論到的重要代表作,在這些數位影像裡可以看到較清楚的作品細節,是很重要的網路資源。這個網站有 兩個入口,「大觀北宋書畫」在tech2.npm.gov.tw/sung/,這個網站無法一次看到所有作品的清單,用起來不方便。如果搜尋「大觀宋版圖 書特展」,會找到另外一個入口︰www.npm.gov.tw/exh95/grandview/,循著以下的路徑「大觀宋版圖書特展↓大觀─

試閱

第二章 北宋首選《谿山行旅圖》
《谿山行旅圖》是北宋范寬晚年的代表作,也應該是國畫史上最氣勢磅礡的雄偉鉅作,和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備受古今中外藝術史家的推崇。它表現出肅穆、莊嚴而崇高的精神,讓我們可以具體領略中國傳統「天尊地卑」的情感,遠比經書抽象文字的模糊敘述,更震撼人心而感動五內。這樣的成就足以與西方任何頂尖藝術品相抗衡,它所呈展的情感與精神世界,則是西方畫作所未曾見的。研究中國美術的中研院方聞院士一見傾心,以曾親見此圖而終身以此為榮,並且從此在世界美術史前,不覺得矮人一截。連批評國畫甚力的徐悲鴻都讚歎說:「范中立《谿山行旅圖》大氣磅礡,沉雄高古,誠辟易萬人之作。」以下就讓我們來細心品味這一幅畫的精彩處。
《谿山行旅圖》是北宋范寬的代表作,應該也是國畫史上最氣勢懾人的雄偉鉅作,和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它也很可能是今傳所有荊浩、關仝、李成、范寬等人作品中唯一的真跡。
范寬一向被讚譽為北宋以來山水三大家,同為北宋著名畫家的米芾在《畫史》中稱讚他:「物象之幽雅,品固在李成上,本朝自無人出其右。」北宋劉道醇的《聖朝名畫評》則說:「范寬以山水知名,為天下所重。真石老樹,挺生筆下,求其氣韻,出於物表。而又不資華飾,在古無法,創意自我,功期造化。」北宋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也說他的作品:「峰巒渾厚,勢壯雄強,搶筆俱均,人屋皆質者,范氏之作也。」
徐悲鴻曾經在〈故宮所藏繪畫之寶〉一文中讚歎:「中國所有之寶,故宮有其二。吾所最傾倒者,則為范中立《谿山行旅圖》,大氣磅礡,沉雄高古,誠辟易萬人之作。」此外,在我的印象裡,以中國繪畫史學養享譽國際的美國籍教授高居翰也說過:如果讓我從故宮的全部典藏裡挑一件,我就只要范寬的《谿山行旅圖》。
這一幅備受古今中外盛譽的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有何迷人之處?
《谿山行旅圖》的近景是三大塊堆在一起的嶙峋奇石,中景是兩座林木蒼勁的小丘夾著一座小小流瀑,而遠景是占據整個畫面約莫三分之二的叢林巨巒,有著雄渾磅礡的迫人氣勢。如果要更確實的揣摩這股氣勢,你可以一邊看著這一張畫的正中央(略高於遠景巨巒底部),一邊想像這幅畫高一五五∙三公分,寬七十四∙四公分,若懸掛時眼睛剛好直視畫面中央,則畫面將有一半左右高出眼睛視線,而整座叢林巨巒則從高於視線的位置壓迫著觀畫者,猶如一座高聳入雲的龐大紀念碑,其氣勢之迫人可以想見。因此徐悲鴻忍不住驚嘆:「此幅既系巨幀,而一山頭,幾占全幅面積三分之二,章法突兀,使人咋舌!」所謂「章法突兀」指的是從來沒有人敢讓遠景占到畫面的三分之二這麼大,而且構圖上單調到幾乎只有一座叢林巨巒和右側的飛瀑,但氣勢之磅礡、懾人卻又是千嶺萬巒也無法比擬的。
這麼簡單的構圖就呈現出這麼磅礡、懾人的偉岸氣勢,這是沒有見過的人絕對無法想像的!在許多行家眼中,《谿山行旅圖》的藝術價值足與西方美術史上任何極品絕作相抗衡,而它所呈展的情感與精神世界,更是西方任何畫作都未曾見的,足以讓研究中國美術的人在世界美術史的前面昂然而立,了無遜色。也無怪乎中研院院士方聞教授一見傾心,終身以此為榮。
其實這幅畫不僅構圖驚人,如果你靜下心來一筆一劃地仔細玩味,還會更進一步感受到它不僅雄渾磅礡,而且鉅細彌精,每一筆都帶著濃濃的情感,既有豐富的變化,又渾然天成的呼應著大結構的氣勢與渾厚。因此徐悲鴻盛讚:「全幅整寫,無一敗筆。北宋人治藝之精,真令人拜倒。」

氣勢磅礡,曠古絕今
好畫像好茶,要靜下心來慢慢領略才能充分感受到它豐富而多元的滋味。欣賞一幅畫也不能心浮氣躁而耐不下心,必須像品茶或品酒那樣專注,才能覺察到它在你心裡撩撥起來的各種情愫。只不過看畫要比品茶品酒時更沉靜、用心與細膩,因為它所能帶給人的感受遠比好茶、好酒更隱微、細緻而不易覺察;但是如果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慢慢「品味」,它就有機會愈「品味」愈加深、加厚,而變得濃郁厚實。欣賞好畫需要時間,以便讓它帶給你的感受在心裡慢慢舒展開來,時間愈久愈濃郁、深刻。
看畫有很多層次,你對一張畫的感受是慢慢積累,一層又一層慢慢細緻化的,一層一層地深入心靈的底層,絕非一蹴可幾。你可以先大致上看一幅畫的整體構圖,品味一下整張畫帶給你的籠統感受;再邊看局部邊用眼睛餘光慢慢的看著全畫,以便進一步更細膩去體會各個局部帶給你的感受,並且把這些較細膩的感受帶進你原本對整幅畫的感受裡去,讓你對整張畫的感覺慢慢細膩起來。當你的感受愈來愈細膩時,它也會同時變得愈來愈深刻。
以《谿山行旅圖》為例,如果要從複製品去感受范寬原作中的磅礡氣勢,可以把複製品拿到眼前,眼睛直視中景右方小山丘的上半部和遠景巨巒的底部,讓遠景的巨巒絕大部分處於視線的上方,而中景的下半部和近景則處於視線的下方,然後靜下心來慢慢體會這張畫在你心裡撩撥起的各種情愫。
當你用略微上揚的視線仰望遠景巨巒時,最容易感受到的是巨巒主峰的輪廓線筆力萬鈞而結構緊實,巨巒上一層又一層茂密的點樹叢,則以濃重的墨色暈染出厚實而雄渾的力量,沿著巨巒上活潑而曲折有力的輪廓線泉湧流瀉而下,氣勢懾人猶如泰山壓頂,引發人一波又一波肅穆、莊嚴而又神祕、崇高的情感。
然後你正視著中景,並以略為下俯的視線看著前景的嶙峋巨石,以及中景與前景間微小的行旅,你會感受到景致分明的中景沒有那麼雄渾而迫人──石丘的造型嶙峋而筆法堅毅,茂林的樹幹蒼勁挺拔,樹葉溢散著濃郁的情感,讓人覺得踏實而飽滿,流瀑周遭變化豐富的筆法,勾起觀賞者心裡豐富而微妙的情緒變化。
遠景的感情磅礡渾厚、雄偉而瀰漫一片,難以言宣;中景與近景則剛毅中帶著情趣分明而豐富、多元的情愫;整張畫的感情厚重、莊嚴而肅穆,將人的感情提升到一種遠遠超乎日常生活的境界,卻又絕不刻板或讓人窒息,反而讓人感受到深沉、踏實的感動,在第一眼的震懾之後,逐漸被這厚重、神祕而又多元、活潑的情感所充滿,寧可沉浸於此情感中,盡拋俗世名利的無謂糾葛。
為了較容易感受《谿山行旅圖》的這些特色,你可以拿范寬的原作和董其昌的仿作對比,輪流去感受原作和仿作帶給你的感受,仔細分辨這些感受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跟兩件作品構圖與細節上的差異相呼應。
最容易感受到的差異是,仿作裡遠景的巨巒寬度略為縮窄,而高度則被大幅縮短,因此原本巍峨偉岸的巨巒變得略顯臃腫,不再具有雄渾磅礡的迫人氣勢。其次,中景右方的茂林石丘原本是巨岩嶙峋,崢嶸堅毅,而流瀑周遭變化豐富的筆法勾勒著觀賞者心裡微妙的情緒變化;在仿作中這些構圖、筆觸與情緒卻變得鬆弛而有些單調。
如果我們仔細比較兩幅畫,巨巒的雄渾魄力來自於三個要素。首先是巨巒的造型挺拔而高聳,顯得堅毅而神采奕奕;這個造型,略瘦一分則顯得瘦弱而失其雄渾魄力,略胖一分會因為臃腫而失其挺拔與堅韌,可見范寬拿捏之準確。
其次,洋溢著書法筆意的輪廓線以蒼勁的中鋒和側鋒勾勒出力量飽滿而富有彈性的弧線,進一步將巨巒主峰的偉岸與雄渾一筆一筆勾勒出來,一層一層堆疊出巨巒飽滿而雄渾的氣勢。你可以很容易想像巨巒上這些從近而遠的輪廓線,若減少層次而變得不再緊緻、豐厚,巨巒主峰的雄渾氣勢將會隨之遜色。此外,巨巒的主峰與側鋒裡充滿短筆觸皴擦出來的墨點,有若雨點而密實飽滿(後世稱之為「雨點皴」),疏密有致的從峰頂的濃黑細密逐漸流瀉而下,到巨巒底部化為淡而稀疏的墨點;這些墨點強化了主峰與側鋒的雄渾與厚實,以及弧型輪廓線從內而外的擴張感,而輪廓線則以富有彈性的力道,將這擴張的力量加以平衡並轉化,用以支撐巍峨巨巒的重量,使它可以昂然聳立。
輪廓線的書法筆意和主峰與側鋒內「雨點皴」的墨點,相互呼應而相得益彰,使得巨巒的主峰與側鋒精神飽滿而神采奕奕──沒有書法筆意的輪廓線,則雨點皴將顯得散漫而無力;若沒有雨點皴的充實,輪廓線將會在魄力萬鈞中顯不出厚實、雄渾。兩者剛好一內一外,將巨巒的挺拔與雄渾相得益彰的呈現出來。
最後仔細看看主峰上面濃密厚重的點樹叢,假如沒有它們,巨巒的雄渾魄力將大大遜色。譬如你在想像中,將主峰上面由高而低的三層點樹叢,隨便去掉一層,主峰的厚重、雄渾力道馬上銳減。甚至連左右兩個側鋒上面的點樹叢,也都不可或缺,失其一則底下的側鋒立即失色,而整座巨巒的雄渾魄力立刻失去平衡。
為了進一步體會峰頂點樹叢帶給你的感受,你先感受整座巨巒的力量,再慢慢把注意力的焦點移到點樹叢,同時用餘光持續看著整座巨巒;再把注意力的焦點從點樹叢移到所有的輪廓線,然後再移到山巒內一整片的雨點皴,最後再回頭來感受一次整張畫的力量。在這過程中,你會發現點樹叢帶給人的感情是最厚重、濃郁,卻最難以言宣的;而且這一股力量正是整座巨巒所有力量的源頭,它順著輪廓線流瀉而下,通過峰巒內的雨點皴而充滿整座主峰與側鋒,使它們像是有源頭活水般充滿雄渾的力量。再加上巨巒拔聳入雲般,堅挺、偉岸的高度與氣勢,使得這雄渾的力量對觀賞者施以泰山壓頂般的魄力,而展現出令人屏息的磅礡氣勢。假如沒有這些點樹叢的浸潤,只靠輪廓線和雨點皴結合而成的巨巒,會顯得嚴峻、險拔卻少了些磅礡雄渾的氣勢。
整幅畫的成功毫無偶然,巨巒的磅礡氣勢,完全是靠著多層次的情感與筆觸相互呼應,而一層又一層勾勒、堆疊、積累、渲染出來的,沒有一筆不帶感情,沒有一筆不帶巧思。點樹叢、輪廓線與雨點皴,各以不同的筆觸和視覺元素撩撥起我們心裡不同特質的情感,從偉岸挺拔的造型到劇力萬鈞的輪廓線,以及厚實堆疊的雨點皴,到點樹叢難以言宣而莊嚴神祕的情感,整座巨巒的情感層次既分明又一氣呵成,沒有一筆出於偶然的靈感或意外。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精裝
    • ISBN
    • 9789570843880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64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共1 則好評)
  • ii*080 說:
    2016-08-10
    作者從頭爬梳起水墨畫,棄色彩選擇筆墨的原因。而中國文化有太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地方,作者的實事求是,把文章、畫、畫史都整理一遍,也捨棄了浪漫的畫家故事,專注討論畫之美在於布局、筆觸。再去故宮時,讀者就不會只想找到「范寬」二字了。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網友掛保證,絕不踩雷書單如下 ↓↓↓
※ 2025夏季暢銷展- 聯經出版任選兩本75折
預計 2025/09/26 出貨 購買後進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