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主管必修的設計課:從賣產品到創造粉絲,設計如何協助企業打造受歡迎的品牌?
如何運用設計的力量讓品牌價值極大化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設計是經營者的好夥伴!
有15年日本最大廣告公司電通經歷的設計師
分享如何運用設計的力量讓品牌價值極大化!
誠意推薦
Lynn|三分鐘行銷在學中創辦人
孔翊緹 Audrey|社群玩家、電商人妻
楊士慶|平面設計師
過去在選擇較少、資訊不流通的時代,只要商品能夠在店裡上架銷售,就可預期會有一定的銷量,但在現今這個物質生活豐富、透過網路也很容易買到國外產品的時代,替代性高的商品和服務會越來越難以存活。如果無法成為能精準定義品牌特性、讓人強烈地感到「喜愛」的獨特存在,就很難擺脫功能與價格的競爭。
而要創造出受人喜愛,並因「這正是我想要的」而選擇的商品,導入「品牌設計」,讓設計師在專案初期就參與其中是非常有效的手法。因為設計師就是將企業「想要傳達的內容」轉換為色彩和形狀的專家,只要品牌領導者對其提供的服務或商品有明確的想法,設計師就能將品牌的識別特性視覺化。
作者在日本最大廣告公司電通任職15年之久,參與過許多企業的廣告製作和品牌建立,深感隨著時代變化,企業和品牌面臨的課題與挑戰不斷改變,而設計對品牌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然而許多企業方還不了解該如何運用設計的力量增加品牌的吸引力,或不知道如何與設計師溝通,因此在本書中詳細分享品牌設計的過程與案例,希望能擔任商業活動與設計的橋梁,讓企業了解設計不僅是單純的裝飾,而是一種有意義的投資。如果能巧妙地將設計融入商業活動中,便能將企業文化、產品魅力以及管理者的心意等看不見的價值傳達給客戶,有助於建立品牌形象及情感連結,成為消費者心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有15年日本最大廣告公司電通經歷的設計師
分享如何運用設計的力量讓品牌價值極大化!
誠意推薦
Lynn|三分鐘行銷在學中創辦人
孔翊緹 Audrey|社群玩家、電商人妻
楊士慶|平面設計師
過去在選擇較少、資訊不流通的時代,只要商品能夠在店裡上架銷售,就可預期會有一定的銷量,但在現今這個物質生活豐富、透過網路也很容易買到國外產品的時代,替代性高的商品和服務會越來越難以存活。如果無法成為能精準定義品牌特性、讓人強烈地感到「喜愛」的獨特存在,就很難擺脫功能與價格的競爭。
而要創造出受人喜愛,並因「這正是我想要的」而選擇的商品,導入「品牌設計」,讓設計師在專案初期就參與其中是非常有效的手法。因為設計師就是將企業「想要傳達的內容」轉換為色彩和形狀的專家,只要品牌領導者對其提供的服務或商品有明確的想法,設計師就能將品牌的識別特性視覺化。
作者在日本最大廣告公司電通任職15年之久,參與過許多企業的廣告製作和品牌建立,深感隨著時代變化,企業和品牌面臨的課題與挑戰不斷改變,而設計對品牌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然而許多企業方還不了解該如何運用設計的力量增加品牌的吸引力,或不知道如何與設計師溝通,因此在本書中詳細分享品牌設計的過程與案例,希望能擔任商業活動與設計的橋梁,讓企業了解設計不僅是單純的裝飾,而是一種有意義的投資。如果能巧妙地將設計融入商業活動中,便能將企業文化、產品魅力以及管理者的心意等看不見的價值傳達給客戶,有助於建立品牌形象及情感連結,成為消費者心中「獨一無二的存在」。
目錄
前言
第 1 章 思考今後的品牌
1過去與現在
--圍繞廣告業界的變化
--今後的品牌所需要的是
2過去的經驗
--在廣告公司工作的 15 年
3.思考未來
--檢討目標 - 從「賣」到「愛」
--檢討方法 - 品牌設計是有效的
第2章 認識設計
1商業與設計的切割
--消除對設計的心魔
2設計的四大能力
--「廣義的設計」和「狹義的設計」
3 認識名詞
--你需要知道的詞彙
--「設計經營」是指將設計融入經營
--「品牌」就是識別特性
--「品牌設計」就是識別特性的視覺化
--「品牌概念」是一盞探照燈
--注意不要混淆「品牌建立」與「行銷」
--「設計師」是將想像化為具象的專家
4尋找設計師
--如何找到合適的設計師
第3章 運用設計
1品牌設計循環
--步驟1分析
--步驟2建構概念
--步驟3創造造型
--步驟4溝通
--步驟5培育
第4章:體驗品牌設計
1 新創的品牌設計
--確立品牌識別特性
--步驟1 分析……有兩大優勢
--步驟2 建構概念......個人化美容護理綜合品牌
--步驟3 創造造型......以「日式美學」為基石
--步驟4 溝通……讓品牌形象滲透至組織當中
--步驟5 培育......品牌設計意味著建立組織的自主性
2地方品牌設計
--過品牌重拾城市的活力
--步驟1分析……「全日本石頭種類最多 」的獨特性
--步驟2 建構概念……石之鄉:糸魚川
--步驟3創造造型……以石頭和翡翠意象為中心
--步驟4溝通……來做一個石頭臉吧
--步驟5 培育……力求文化的富饒與經濟的共存
3以商品開發為出發點的品牌設計
--想拯救銷售額下滑的品牌
--步驟1 分析……「假睫毛 」具品牌識別特性
--步驟2 建構概念......讓「可愛」成真的特技
--步驟3創造造型……將「可愛」視覺化
--步驟4 溝通……廣告標語「10 秒美睫」
--步驟5 培育..... 為了提供不變的價值而不斷求變
4透過設計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第 1 章 思考今後的品牌
1過去與現在
--圍繞廣告業界的變化
--今後的品牌所需要的是
2過去的經驗
--在廣告公司工作的 15 年
3.思考未來
--檢討目標 - 從「賣」到「愛」
--檢討方法 - 品牌設計是有效的
第2章 認識設計
1商業與設計的切割
--消除對設計的心魔
2設計的四大能力
--「廣義的設計」和「狹義的設計」
3 認識名詞
--你需要知道的詞彙
--「設計經營」是指將設計融入經營
--「品牌」就是識別特性
--「品牌設計」就是識別特性的視覺化
--「品牌概念」是一盞探照燈
--注意不要混淆「品牌建立」與「行銷」
--「設計師」是將想像化為具象的專家
4尋找設計師
--如何找到合適的設計師
第3章 運用設計
1品牌設計循環
--步驟1分析
--步驟2建構概念
--步驟3創造造型
--步驟4溝通
--步驟5培育
第4章:體驗品牌設計
1 新創的品牌設計
--確立品牌識別特性
--步驟1 分析……有兩大優勢
--步驟2 建構概念......個人化美容護理綜合品牌
--步驟3 創造造型......以「日式美學」為基石
--步驟4 溝通……讓品牌形象滲透至組織當中
--步驟5 培育......品牌設計意味著建立組織的自主性
2地方品牌設計
--過品牌重拾城市的活力
--步驟1分析……「全日本石頭種類最多 」的獨特性
--步驟2 建構概念……石之鄉:糸魚川
--步驟3創造造型……以石頭和翡翠意象為中心
--步驟4溝通……來做一個石頭臉吧
--步驟5 培育……力求文化的富饒與經濟的共存
3以商品開發為出發點的品牌設計
--想拯救銷售額下滑的品牌
--步驟1 分析……「假睫毛 」具品牌識別特性
--步驟2 建構概念......讓「可愛」成真的特技
--步驟3創造造型……將「可愛」視覺化
--步驟4 溝通……廣告標語「10 秒美睫」
--步驟5 培育..... 為了提供不變的價值而不斷求變
4透過設計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試閱
檢討目標 - 從「賣」到「愛」
我認為今後品牌需要重新檢討兩個方面。一個是「目標」,另一個是「方法」。
首先,我想先說明一下如何去重新思考「目標」。現代的資訊量非常龐大。但人們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卻非常有限。在極短的時間內,人們就會判斷這個資訊對自己是否必要,若無法讓人們覺得「有興趣」,那就無法創造讓他們深入了解品牌的機會。
在選擇日益細分、超出可處理資訊量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打造一個能讓人感到好奇,讓人「想了解」或「想擁有」的品牌呢?我認為,答案的線索就藏在「喜愛」這種感性的直覺當中。
感性的判斷往往很難量化,因此經常會被認為欠缺邏輯性。然而,若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你會發現,我們的日常決策其實是由「喜愛」這種直覺判斷累積而成的。例如,我們會在IG上收藏自己喜愛的品牌,選擇在自己喜歡的餐廳用餐,或是觀看自己喜歡的網紅的影片。
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選擇,大多是基於「喜愛」這種感性思考而下的判斷,而非邏輯推理。如果能讓人覺得「喜愛」,那麼在現今的社群媒體上,粉絲會自發性地幫你廣傳資訊。現在是即使不花費高額廣告費,只要商品或服務本身具有吸引力,就能在人與人之間擴散開來的時代。
因此,大家應該能理解按下「喜愛」這個開關的重要性了吧。就像《哈佛商學院的美學課》一書中提到的,感覺和情感在購買決策中起了重要作用。
消費者決定是否購買時,約85%的動機來自於對商品或服務的感覺與情感(感性)。而對產品特性或功能的理性評估僅占15%。但諷刺的是,許多行銷人員幾乎將全部精力投注於宣傳產品的特性與功能。——摘自寶琳.布朗《哈佛商學院的美學課》(漫遊者文化)
因此,與其以「賣」為目標,為何不先以創造「愛」為目標呢?在商業上,將銷售額訂為目標是很常見的做法,但一旦將目標訂為要販售出去時,人們就會傾向選擇那些可以用數字分析且失敗風險較小的方法,例如「降低價格」、「增加功能」、「減少開發過程中的浪費」等。於是,狀況會被過度數值化,並且會試圖用邏輯去拆解分析。
然而,這種方法即使能達成「賣」的目標,卻無法創造「愛」。企業面對的不是人工智慧,而是活生生的人類。而人類並非僅靠邏輯思考來生活,我們每天的大量選擇都是透過五感來做出的。 例如,法拉利和保時捷等高級車的價格雖是國產車的好幾倍,但這些高級品牌擁有固定的粉絲,依然是一門成功的生意。對於想要法拉利的人來說,沒有其他的車可以取代。高級品牌的包包和珠寶也是一樣的道理。對於想要愛馬仕包包的人來說,也無法用其他品牌的包包取代。我認為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了品牌如何從「這就夠了」打造出「這就是我要的」。
當品牌的目標是「這就夠了」時,就無法擺脫功能與價格的競爭。但如果能成為一個無法被其他品牌取代的存在,那就不需要競爭了。如果能讓人強烈地感到「喜愛」,那麼品牌就不用與競爭對手較量,而是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今後的時代,我們所應該追求的,不是成為第一,而是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透過設計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在本章的最後,我想寫下在各個專案中我個人特別重視的地方。追根究柢,我開始從事品牌建立的原因,是因為我將大部分人生投入在這份工作上,因此我希望能創造出本質上有意義且持久的價值。
透過品牌建立的工作,我親身體會到設計不僅是改變表面的美觀,更可將人們的想法和願望可視化。即便每一個設計作品都可能隨著時間消失,但我相信這種本質上的價值會持續不斷地累積下去。此外,既然開始參與創造長久價值的工作,我也感受到自己肩負著社會責任。參與經營和產品開發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必然會對社會產生影響。
我認為自己工作所累積的成果必須為未來帶來更美好的改變。
由於我抱持著這樣的想法,除了每個工作的具體目標外,我在心中為自己設下了以下三個標準。
① 美麗與否
「美麗」這項價值極為抽象化,我認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美的尺,是唯有自己才能決定的指標。因此,在AI等技術普及的現代,我認為它是必要的感性。
如今的時代,可以利用市售的服務和圖庫的照片輕易地做出設計。但我認為,真正能撼動人心的美麗並無法輕易量產。設計師及創意工作者所創造的價值,隨著AI等科技的發展與普及,其他的東西越是均質化,反倒越能突顯出其獨特性。攝影、排版和插畫等涉及設計的各種專業領域當中,飽含了經過歷史的洗禮所淘選出價值觀,以及巧匠的技術。雖然美並無標準答案,但我認為必須去了解人類歷史上被視為美麗的事物,培養自己的眼光,並不斷更新美的基準。
② 能否獲利
由於本書中提到「不要只以銷售額當作指標」,乍看之下這點可能會顯得矛盾,但我很重視設計是否能促進企業的銷售以及最終對獲利做出貢獻。設計對企業來說是一種投資。「完成了美麗的成果就感到滿足了」這種想法,應該很難獲得企業內外利益關係人的理解。但如果因投資了設計而吸引到更多粉絲,提高了品牌價值,這樣無論是誰都能接受的。
品牌壯大後,員工的薪水也會上升,而設計師的薪水也會上升。如果企業明白投資設計能帶來利潤,企業就會開始善用設計,最終會讓社會變得更豐富多元。希望設計不僅僅是單純的裝飾,而是一種有意義的投資,目標是讓設計能成為經營戰略的一環發揮作用。
③ 能否改善未來
我認為懷有「這個品牌能否讓未來變得更美好」的道德感也是非常重要的。設計能讓事物看起來更美好,但這也意味著不好的事物也可能被美化。從事工作時,為了追求利潤,有時選項中會出現不環保的材料。除此之外,也會看到一些透過煽動顧客的恐懼來行銷商品的呈現方式。
當我覺得專案陷入這種狀況時,我會儘量指出問題點。第一,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品牌而言,倫理道德也會轉化為品牌價值;再者,我本身就不喜歡參與欠缺道德觀念的品牌計畫。如果團隊中的某個成員出現這樣的感受,我認為最終一定會破局。
雖說我自己也仍在不斷嘗試錯誤,並未能達成所有目標,但我心中始終都有著一把尺。並且,我認為這些標準對品牌而言也相當重要。為了建立起品牌與顧客之間的良好關係,需要經過複雜的程序和時間。正因如此,花時間慢慢用誠實的態度建立起來的關係,才會更加堅固牢靠,難以輕易被捨棄。正因為商品已經飽和,人們更會尋求真正美麗的、有價值的、想要長久珍惜的事物。
為了成為在接下來的時代受到喜愛的品牌,我們要提供的不僅僅是商品,而是有價值的豐富體驗。為此,和品牌相關的人們也必須抱持著信念持續經營下去。設計應該成為品牌的助力。希望日本的商業人士與設計師間的距離能更為緊密,成為一起創造更美好未來的夥伴。
我深切期許日本能孕育出更多受人喜愛的品牌。
我認為今後品牌需要重新檢討兩個方面。一個是「目標」,另一個是「方法」。
首先,我想先說明一下如何去重新思考「目標」。現代的資訊量非常龐大。但人們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卻非常有限。在極短的時間內,人們就會判斷這個資訊對自己是否必要,若無法讓人們覺得「有興趣」,那就無法創造讓他們深入了解品牌的機會。
在選擇日益細分、超出可處理資訊量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打造一個能讓人感到好奇,讓人「想了解」或「想擁有」的品牌呢?我認為,答案的線索就藏在「喜愛」這種感性的直覺當中。
感性的判斷往往很難量化,因此經常會被認為欠缺邏輯性。然而,若仔細觀察日常生活,你會發現,我們的日常決策其實是由「喜愛」這種直覺判斷累積而成的。例如,我們會在IG上收藏自己喜愛的品牌,選擇在自己喜歡的餐廳用餐,或是觀看自己喜歡的網紅的影片。
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選擇,大多是基於「喜愛」這種感性思考而下的判斷,而非邏輯推理。如果能讓人覺得「喜愛」,那麼在現今的社群媒體上,粉絲會自發性地幫你廣傳資訊。現在是即使不花費高額廣告費,只要商品或服務本身具有吸引力,就能在人與人之間擴散開來的時代。
因此,大家應該能理解按下「喜愛」這個開關的重要性了吧。就像《哈佛商學院的美學課》一書中提到的,感覺和情感在購買決策中起了重要作用。
消費者決定是否購買時,約85%的動機來自於對商品或服務的感覺與情感(感性)。而對產品特性或功能的理性評估僅占15%。但諷刺的是,許多行銷人員幾乎將全部精力投注於宣傳產品的特性與功能。——摘自寶琳.布朗《哈佛商學院的美學課》(漫遊者文化)
因此,與其以「賣」為目標,為何不先以創造「愛」為目標呢?在商業上,將銷售額訂為目標是很常見的做法,但一旦將目標訂為要販售出去時,人們就會傾向選擇那些可以用數字分析且失敗風險較小的方法,例如「降低價格」、「增加功能」、「減少開發過程中的浪費」等。於是,狀況會被過度數值化,並且會試圖用邏輯去拆解分析。
然而,這種方法即使能達成「賣」的目標,卻無法創造「愛」。企業面對的不是人工智慧,而是活生生的人類。而人類並非僅靠邏輯思考來生活,我們每天的大量選擇都是透過五感來做出的。 例如,法拉利和保時捷等高級車的價格雖是國產車的好幾倍,但這些高級品牌擁有固定的粉絲,依然是一門成功的生意。對於想要法拉利的人來說,沒有其他的車可以取代。高級品牌的包包和珠寶也是一樣的道理。對於想要愛馬仕包包的人來說,也無法用其他品牌的包包取代。我認為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了品牌如何從「這就夠了」打造出「這就是我要的」。
當品牌的目標是「這就夠了」時,就無法擺脫功能與價格的競爭。但如果能成為一個無法被其他品牌取代的存在,那就不需要競爭了。如果能讓人強烈地感到「喜愛」,那麼品牌就不用與競爭對手較量,而是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今後的時代,我們所應該追求的,不是成為第一,而是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透過設計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在本章的最後,我想寫下在各個專案中我個人特別重視的地方。追根究柢,我開始從事品牌建立的原因,是因為我將大部分人生投入在這份工作上,因此我希望能創造出本質上有意義且持久的價值。
透過品牌建立的工作,我親身體會到設計不僅是改變表面的美觀,更可將人們的想法和願望可視化。即便每一個設計作品都可能隨著時間消失,但我相信這種本質上的價值會持續不斷地累積下去。此外,既然開始參與創造長久價值的工作,我也感受到自己肩負著社會責任。參與經營和產品開發的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必然會對社會產生影響。
我認為自己工作所累積的成果必須為未來帶來更美好的改變。
由於我抱持著這樣的想法,除了每個工作的具體目標外,我在心中為自己設下了以下三個標準。
① 美麗與否
「美麗」這項價值極為抽象化,我認為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美的尺,是唯有自己才能決定的指標。因此,在AI等技術普及的現代,我認為它是必要的感性。
如今的時代,可以利用市售的服務和圖庫的照片輕易地做出設計。但我認為,真正能撼動人心的美麗並無法輕易量產。設計師及創意工作者所創造的價值,隨著AI等科技的發展與普及,其他的東西越是均質化,反倒越能突顯出其獨特性。攝影、排版和插畫等涉及設計的各種專業領域當中,飽含了經過歷史的洗禮所淘選出價值觀,以及巧匠的技術。雖然美並無標準答案,但我認為必須去了解人類歷史上被視為美麗的事物,培養自己的眼光,並不斷更新美的基準。
② 能否獲利
由於本書中提到「不要只以銷售額當作指標」,乍看之下這點可能會顯得矛盾,但我很重視設計是否能促進企業的銷售以及最終對獲利做出貢獻。設計對企業來說是一種投資。「完成了美麗的成果就感到滿足了」這種想法,應該很難獲得企業內外利益關係人的理解。但如果因投資了設計而吸引到更多粉絲,提高了品牌價值,這樣無論是誰都能接受的。
品牌壯大後,員工的薪水也會上升,而設計師的薪水也會上升。如果企業明白投資設計能帶來利潤,企業就會開始善用設計,最終會讓社會變得更豐富多元。希望設計不僅僅是單純的裝飾,而是一種有意義的投資,目標是讓設計能成為經營戰略的一環發揮作用。
③ 能否改善未來
我認為懷有「這個品牌能否讓未來變得更美好」的道德感也是非常重要的。設計能讓事物看起來更美好,但這也意味著不好的事物也可能被美化。從事工作時,為了追求利潤,有時選項中會出現不環保的材料。除此之外,也會看到一些透過煽動顧客的恐懼來行銷商品的呈現方式。
當我覺得專案陷入這種狀況時,我會儘量指出問題點。第一,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品牌而言,倫理道德也會轉化為品牌價值;再者,我本身就不喜歡參與欠缺道德觀念的品牌計畫。如果團隊中的某個成員出現這樣的感受,我認為最終一定會破局。
雖說我自己也仍在不斷嘗試錯誤,並未能達成所有目標,但我心中始終都有著一把尺。並且,我認為這些標準對品牌而言也相當重要。為了建立起品牌與顧客之間的良好關係,需要經過複雜的程序和時間。正因如此,花時間慢慢用誠實的態度建立起來的關係,才會更加堅固牢靠,難以輕易被捨棄。正因為商品已經飽和,人們更會尋求真正美麗的、有價值的、想要長久珍惜的事物。
為了成為在接下來的時代受到喜愛的品牌,我們要提供的不僅僅是商品,而是有價值的豐富體驗。為此,和品牌相關的人們也必須抱持著信念持續經營下去。設計應該成為品牌的助力。希望日本的商業人士與設計師間的距離能更為緊密,成為一起創造更美好未來的夥伴。
我深切期許日本能孕育出更多受人喜愛的品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