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蔡明亮的第十部電影《臉》,不只是導演個人的作品,更因為他是法國羅浮宮從二百位導演中挑出的指定人選,花了三年時間的溝通與拍攝,才能產生今日呈現眼前的繁華結晶。這部電影,充滿了多數觀眾熟悉或不熟悉的蔡式風格,更重要的是,集結了導演二十年的影像風格與敘事手法,而場景不單只是我們嗅得到溫暖濕氣與都會次空間的亞洲,也置身在背負龐大文明象徵的羅浮宮。
主角穿梭於可見與不可見的展間和空間,以具有象徵意味的動作,搬演著具體卻短暫跳接的劇情。欣賞蔡導的作品,對於習慣故事性敘述的我們觀眾而言,是不容易理解或接受的。倒是一位學電影的年青導演曾對我們說,看蔡明亮的電影,她反而看到許多的「故事」和「比喻」,極為豐富甚至到了熱鬧的程度。
那當這部電影變成書呢?
《臉》一書集合了電影劇本、羅浮宮博物館主席羅瑞特的序、影評人聞天祥與藝評家黃建宏的專文、建築師阮慶岳的散文,還有大量可以令讀者展閱時屏息的劇照。一般而言,電影書主要目的除了宣傳之外,更希冀透過翻閱平面化的影像劇照時來延續觀影的感受。這樣的公式或許可以套用在一般敘事性電影上,對於蔡明亮導演的電影,書的形式與內容相較之下則更加自由了。
從一翻開,羅浮宮博物館主席的序言載明此部電影與法國電影、藝術品的連結;接下來,是最能符合讀者需求的解題工具,影評人聞天祥對蔡明亮作品完整的解析,不僅建立了過去作品的脈絡,更搭起觀眾閱讀《臉》這一部新作品時的橋樑;至於想要更進一步辯證蔡導作品的美學與哲學層次,則可以仔細反覆地咀嚼藝評人黃建宏的專文。書翻到了這裡,用盡了腦力,身兼藝術家與建築師的阮慶岳則以十段短文,看似關聯又延伸的片段情節,將讀者再慢慢拉進影像的夢境。
從與這部電影的連結開始,到作品本身的裡裡外外意涵之詮釋,幾萬個文字扮演了橋樑的角色,帶領讀者準備進入蔡明亮《臉》的多層次世界。接下來二百多張的劇照,六十餘則凝練的劇本,不論讀者是否看過電影,書的平面圖像則不斷地在觀賞者腦海中開闢一方又一方的空間,一張張劇照變成散發寧靜又深遠力量的經典攝影,劇本退到了角落,真實存在的是,讀者腦海中不斷自我生成的認知與理解,我們此時才發現,古典的羅浮宮竟以百年歷史的電影手法,傳達當代藝術創作的精髓。
主角穿梭於可見與不可見的展間和空間,以具有象徵意味的動作,搬演著具體卻短暫跳接的劇情。欣賞蔡導的作品,對於習慣故事性敘述的我們觀眾而言,是不容易理解或接受的。倒是一位學電影的年青導演曾對我們說,看蔡明亮的電影,她反而看到許多的「故事」和「比喻」,極為豐富甚至到了熱鬧的程度。
那當這部電影變成書呢?
《臉》一書集合了電影劇本、羅浮宮博物館主席羅瑞特的序、影評人聞天祥與藝評家黃建宏的專文、建築師阮慶岳的散文,還有大量可以令讀者展閱時屏息的劇照。一般而言,電影書主要目的除了宣傳之外,更希冀透過翻閱平面化的影像劇照時來延續觀影的感受。這樣的公式或許可以套用在一般敘事性電影上,對於蔡明亮導演的電影,書的形式與內容相較之下則更加自由了。
從一翻開,羅浮宮博物館主席的序言載明此部電影與法國電影、藝術品的連結;接下來,是最能符合讀者需求的解題工具,影評人聞天祥對蔡明亮作品完整的解析,不僅建立了過去作品的脈絡,更搭起觀眾閱讀《臉》這一部新作品時的橋樑;至於想要更進一步辯證蔡導作品的美學與哲學層次,則可以仔細反覆地咀嚼藝評人黃建宏的專文。書翻到了這裡,用盡了腦力,身兼藝術家與建築師的阮慶岳則以十段短文,看似關聯又延伸的片段情節,將讀者再慢慢拉進影像的夢境。
從與這部電影的連結開始,到作品本身的裡裡外外意涵之詮釋,幾萬個文字扮演了橋樑的角色,帶領讀者準備進入蔡明亮《臉》的多層次世界。接下來二百多張的劇照,六十餘則凝練的劇本,不論讀者是否看過電影,書的平面圖像則不斷地在觀賞者腦海中開闢一方又一方的空間,一張張劇照變成散發寧靜又深遠力量的經典攝影,劇本退到了角落,真實存在的是,讀者腦海中不斷自我生成的認知與理解,我們此時才發現,古典的羅浮宮竟以百年歷史的電影手法,傳達當代藝術創作的精髓。
名人推薦
《臉》不只是單純一部電影,它是一件藝術品。雖然我們不見得都看得懂,那也無所謂,因為是在欣賞一個虛擬的羅浮宮。 ─-比利時晚報
這世界最特別的導演蔡明亮,進入羅浮宮的五臟六腑,改編了聖經的故事,成為第一部形式戰勝故事結構的電影。 ─-法國世界報
羅浮宮的迷幻 達文西的迷幻,重疊成蔡明亮一張《臉》的迷幻 ─-作家 蔣勳
莎樂美用一支舞奪去愛人的命,蔡明亮卻用《臉》召喚回所愛的靈魂。─-影評人 聞天祥
《臉》是如此的一個歧路花園,生命不會被套進簡單的或悲或喜的詞句裡,但每個片段都有其詩意的對應。 ─-作家 成英姝
如果電影是詩與神話,《臉》就是明證。 ─-作家 阮慶岳
以貼近裝置藝術的手法鋪陳出複雜人性極簡又酷的風格。 ─-藝術家 陳郁秀
蔡明亮執導了第一部羅浮宮典藏的電影,但這不僅僅是蔡明亮的電影自畫像,而是所有藝術家的自畫像。 ─-藝評家 黃建宏
這世界最特別的導演蔡明亮,進入羅浮宮的五臟六腑,改編了聖經的故事,成為第一部形式戰勝故事結構的電影。 ─-法國世界報
羅浮宮的迷幻 達文西的迷幻,重疊成蔡明亮一張《臉》的迷幻 ─-作家 蔣勳
莎樂美用一支舞奪去愛人的命,蔡明亮卻用《臉》召喚回所愛的靈魂。─-影評人 聞天祥
《臉》是如此的一個歧路花園,生命不會被套進簡單的或悲或喜的詞句裡,但每個片段都有其詩意的對應。 ─-作家 成英姝
如果電影是詩與神話,《臉》就是明證。 ─-作家 阮慶岳
以貼近裝置藝術的手法鋪陳出複雜人性極簡又酷的風格。 ─-藝術家 陳郁秀
蔡明亮執導了第一部羅浮宮典藏的電影,但這不僅僅是蔡明亮的電影自畫像,而是所有藝術家的自畫像。 ─-藝評家 黃建宏
目錄
推薦序 羅浮宮館長
面面相覷 聞天祥
電影術的維基式書寫 黃建宏
歧路花園 阮慶岳
《臉》劇本 蔡明亮
面面相覷 聞天祥
電影術的維基式書寫 黃建宏
歧路花園 阮慶岳
《臉》劇本 蔡明亮
序/導讀
羅浮宮館長 序(摘錄)
十九世紀迄今,羅浮宮始終是當代藝術家嚮往之處。當羅浮宮再度開啟當代藝術創作的計畫,我們將「電影」認定為主要藝術創作的形式,如同其他視覺藝術,應在羅浮宮的收藏中列席。將電影創作視為主流藝術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即使羅浮宮大部分的典藏都是十九世紀中葉前的作品,但我們期望能夠透過這項計畫,將優秀的當代藝術創作永久典藏。
《臉》串連起電影導演蔡明亮與羅浮宮博物館的合作,這對於彼此都是一種新的體驗與冒險。拍攝關於藝術的紀錄片源於我們對藝術的熱愛以及期望達到的教育目的,深具使命且意義非凡;但拍攝《臉》的概念不同,這一次,我們希望可以得到另一種觀點。
導演本身對電影創作的概念與想法,是相當重要且基本的,也就是說,從外來者的角度來觀察羅浮宮、羅浮宮的所作所為,以及「羅浮宮」這個概念當中包含著什麼樣的元素,異鄉人的角度和我們羅浮宮自身的角度差異性很大;觀察這樣的差異性,相當有趣。
選擇蔡明亮導演,主要因為他大家共同喜愛的電影創作者,而他也非常符合我們的需求:來自於不同的文化、一個特別的電影人。此外,他與羅浮宮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環境沒有直接的關連,這樣遠距離的觀察是非常有利的。我們實在沒有必要找一個已經很瞭解、習慣羅浮宮與其典藏品的電影創作者,一個太過熟悉我們的人,無法為我們提供全新的視角,如此一來就失去了拍攝這樣一部電影的意義了!
《臉》並非由許多美麗的畫面隨意拼揍而成,蔡明亮也不是瞬間就創造出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臉》的背後有著龐大的製作工程,他花費三年的時間自由探索羅浮宮博物館的館藏。電影中不斷提及「龍」(巨獸)的意象,以此連結羅浮宮與蔡明亮自己;對於蔡明亮,一個境外人而言,羅浮宮就好像是隻巨龍,三年的時間,他仔細探索這條巨龍,花了許多精神於描述這樣的比喻,這樣的一條巨龍與奢華的羅浮宮。在這段漫長的三年中,他一步一步地靠近他心目中那條美麗、神祕的巨龍,直至瞭解並馴服牠。蔡明亮盡可能地嘗試捕捉這頭巨獸以及牠所顯現的各種面向,就好像是每一段歷史事件為羅浮宮所留下的痕跡,成就出如此迷人、充滿異國風情、獨特,甚至詭譎的羅浮宮。
羅浮宮博物館主席 亨利羅瑞特(Henri Loyrette)
十九世紀迄今,羅浮宮始終是當代藝術家嚮往之處。當羅浮宮再度開啟當代藝術創作的計畫,我們將「電影」認定為主要藝術創作的形式,如同其他視覺藝術,應在羅浮宮的收藏中列席。將電影創作視為主流藝術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即使羅浮宮大部分的典藏都是十九世紀中葉前的作品,但我們期望能夠透過這項計畫,將優秀的當代藝術創作永久典藏。
《臉》串連起電影導演蔡明亮與羅浮宮博物館的合作,這對於彼此都是一種新的體驗與冒險。拍攝關於藝術的紀錄片源於我們對藝術的熱愛以及期望達到的教育目的,深具使命且意義非凡;但拍攝《臉》的概念不同,這一次,我們希望可以得到另一種觀點。
導演本身對電影創作的概念與想法,是相當重要且基本的,也就是說,從外來者的角度來觀察羅浮宮、羅浮宮的所作所為,以及「羅浮宮」這個概念當中包含著什麼樣的元素,異鄉人的角度和我們羅浮宮自身的角度差異性很大;觀察這樣的差異性,相當有趣。
選擇蔡明亮導演,主要因為他大家共同喜愛的電影創作者,而他也非常符合我們的需求:來自於不同的文化、一個特別的電影人。此外,他與羅浮宮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環境沒有直接的關連,這樣遠距離的觀察是非常有利的。我們實在沒有必要找一個已經很瞭解、習慣羅浮宮與其典藏品的電影創作者,一個太過熟悉我們的人,無法為我們提供全新的視角,如此一來就失去了拍攝這樣一部電影的意義了!
《臉》並非由許多美麗的畫面隨意拼揍而成,蔡明亮也不是瞬間就創造出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臉》的背後有著龐大的製作工程,他花費三年的時間自由探索羅浮宮博物館的館藏。電影中不斷提及「龍」(巨獸)的意象,以此連結羅浮宮與蔡明亮自己;對於蔡明亮,一個境外人而言,羅浮宮就好像是隻巨龍,三年的時間,他仔細探索這條巨龍,花了許多精神於描述這樣的比喻,這樣的一條巨龍與奢華的羅浮宮。在這段漫長的三年中,他一步一步地靠近他心目中那條美麗、神祕的巨龍,直至瞭解並馴服牠。蔡明亮盡可能地嘗試捕捉這頭巨獸以及牠所顯現的各種面向,就好像是每一段歷史事件為羅浮宮所留下的痕跡,成就出如此迷人、充滿異國風情、獨特,甚至詭譎的羅浮宮。
羅浮宮博物館主席 亨利羅瑞特(Henri Loyrette)
試閱
尚皮耶李奧
某年,在西班牙的電影節跟觀眾對談,一名年長的觀眾,聽我談跟尚皮耶李奧在《你那邊幾點》合作的經驗之後,帶著挑釁的語氣表達他的看法。他說自己常常四處旅行,不久前才去了巴黎,在公園裡遇到一位落魄的男子,坐在長椅上吃花生餵鳥。
有人告訴他那就是曾紅極一時的法國演員,演過高達、楚浮的電影,1960年代新浪潮的演員代表——尚皮耶李奧。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他,年輕觀眾更不會知道他是誰。他現在看起來不過是一個在巴黎閒晃的普通糟老頭,我們為什麼還要在這裡討論他呢?
我一時無言以對,這位發問的老先生也許只是想炫燿自己晚年的休閒生活,他很想告訴你他去過很多很棒的地方,尚皮耶李奧的晚景的畫面,顯然沒有激起他心靈的一絲漣漪……
第一次跟尚皮耶李奧約見的心情,清楚地記得,既興奮又參雜著莫名的恐懼,那是2000年的深秋。當時心裡想著那張十四歲《四百擊》小安端的臉(1957年出品,也是我的出生年。)四十幾年後,將以何種面貌出現在我眼前?
赴約途中接到電話,尚皮耶李奧告訴我的製片,他跟牙醫有約不能再等,原來他記錯了時間,早到一小時,我們趕到咖啡館時,只見到角落座位他喝過的一只杯子,我竟然有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第二天我們還是見了面,在同樣一間咖啡館,同一個角落。我壓抑著心裡的悸動,不敢喘息地盯著那張滄桑的臉孔,看著他講話的表情和手勢、偶爾無可奈何的聳肩,剎那間,我又放心了,想笑,他就是我所熟悉的,十四歲的法國小男孩,只不過現在他變成六十歲。十四歲和六十歲的兩張臉重疊在一起,他們是同一個人。
一張令我魂牽夢縈的臉,彷彿從膠卷走出來那樣……
(摘自《臉》)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