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遊課:原來我玩的不只是桌遊,是人生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揭開桌遊魅力的第一本書!在桌遊中享受樂趣、體驗人生!
每一場桌遊,都是智慧與人生的深刻體驗!
桌遊魅力何在?為何在全球掀起熱潮?如何體現博雅教育精神、激發創新能量?
《小說課》暢銷作家許榮哲 × 創意教學王歐陽立中,華文界首開先例,從故事、文化、歷史、人性、人生……超展開、超深度、超有梗品評桌遊。
桌遊不只是桌遊,更是人性的展現、創意的表現、以及故事的呈現;
見好就收還是勇往直前?大膽買進還是保守謹慎?尋求盟友還是單打獨鬥?獨享利益還是創造雙贏?
原來,最動人的遊戲,始終與人性連結、與現實生活呼應。現在就呼朋引伴玩桌遊,享受遊戲的樂趣和人際互動的溫度,並挖掘其中的深刻體驗和人生智慧!
名人推薦
熱烈推薦
李崇建 | 作家
范千惠 | 國泰人壽教育訓練部協理
許永清(許奶爸) | 圖板遊戲推廣協會桌遊認證講師
劉力君(南瓜妹) | 中華民國遊戲教育協會主任講師
劉輝龍(龍老)| 台北市碧湖國小資優班教師
蔡淇華 | 作家、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教師
謝玉蓮 | 高雄長庚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臨床心理師
人生只有一次,但桌遊可以一次又一次。打開《桌遊課》,跟我們一起探索新世界。——許榮哲
打開紙盒子,你就可以穿越時空、跳躍思考、擺脫框架,盡情感受桌遊的「創新」洪荒之力。——歐陽立中
《桌遊課》將桌遊玩得如此有趣、如此有深度而多元,透過遊戲將知識的學習、思辨、人際與情緒覺察,帶至更寬闊的學習情境。——李崇建(作家)
桌遊是近年來企業培訓的創新方式。這是一本結合桌遊和故事的書;讀者在書中體會桌遊的人生意涵,進而寫下自己的故事。——范千惠(國泰人壽教育訓練部協理)
兩位作者首度以文學、說故事的角度來介紹時下正夯的桌遊。——許永清(許奶爸)(台南市社區大學講師、樂齡中心親子桌遊講師)
這本書讓我們發現遊戲不只是遊戲,更具體而微的展現了人生的高山低谷。——劉力君(南瓜妹)中華民國遊戲教育協會主任講師
《桌遊課》書中一段段精采的故事,讓人欲罷不能,方便老師連結課程作為教學使用。——劉輝龍(台北市碧湖國小資優班教師)
《桌遊課》是故事書,是創意書,是理財書,更是生命教育書,是不容錯過的博雅之書!——蔡淇華(作家、臺中市惠文高中教師)
《桌遊課》將桌遊場景轉化成真實人生議題,讓老師、家長、治療師思考遊戲如何連結孩子的生活困境。——謝玉蓮(高雄長庚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臨床心理師)
目錄
【推薦文】奔赴桌遊的召喚 范千惠
桌遊人人會玩,巧妙各有不同 劉輝龍
用桌遊協助孩子面對挑戰 謝玉蓮
以桌遊拓展學習情境 李崇建
最獨特的「桌遊課」 許永清(許奶爸)
遊戲是具體而微的人生 劉力君(南瓜妹)
不容錯過的博雅之書 蔡淇華
【自序】跟我出海,你是一名水手 許榮哲
【自序】創新的洪荒之力 歐陽立中
Part 1 你的創意值多少錢?——桌遊的創意與魅力
Part 2 桌遊江湖,九大門派
1) 陣營:你很大,但我們很多
入門桌遊「砰!BANG!」——看清楚身邊真正的敵人
進階桌遊「阿瓦隆」——用邏輯說服全世界
2) 說故事:從前從前,有個說書人
入門桌遊「從前從前」——用桌遊玩出故事力
進階桌遊「妙語說書人」「驢橋」——用桌遊玩出聯想力
3) 擲骰:運氣也是一種實力
入門桌遊「一根香腸」——古早味也能玩出新花樣
進階桌遊「CV」——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4) 交易:笨蛋,重點是需求,不是價值
入門桌遊「種豆」——創造雙贏才是真贏
進階桌遊「卡坦島」——協商交易、創造奇蹟
5) 競標:沒有不二價,只有往上加
入門桌遊「地產達人」——一出手就要得手
進階桌遊「現代藝術」——危機就是轉機
6) 合作:獅子不是一群狼的對手
入門桌遊「花火」——有效溝通是合作的鐵律
進階桌遊「瘟疫危機」——用「決策領導」和問題正面對決
7) 板塊拼放:路是走出來的,天下是打出來的
入門桌遊「卡卡頌」——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進階桌遊「紐約1901」——樓起樓塌間發現人生的意義
8) 區域控制:若要過此路,留下買路財
入門桌遊「八分鐘帝國」——淺嘗區域控制的沙盤推演
進階桌遊「侍」——人生如棋局,要有大局觀
9) 風險管理:天有不測風雲,人最好防曬打傘
入門桌遊「印加寶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進階桌遊「皇家港」——只要有風和海,我們就能航行
【後記】桌遊教會我的事:尿尿小童的奇幻旅程
序/導讀
推薦文
奔赴桌遊的召喚
范千惠(國泰人壽教育訓練部協理)
很高興看到《桌遊課》這本書帶領更多讀者認識桌遊。作者採用說故事方式講述桌遊九大類型,在字裡行間以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引人入勝,時而穿梭古今、縱橫世界,時而古典又現代、時而虛擬又真實,讓讀者不知不覺神遊其中,真想馬上找一套作者推薦的桌遊來玩!但這本書不只是介紹桌遊而已,裡面有太多啟發正向思考的實例,鼓舞人心又具說服力!作者也親身演繹最有影響力的人就是「說故事的人」。這是一本結合桌遊和故事的書;想玩桌遊卻不知怎麼挑選、以及愛看故事的人,都一定會愛不釋卷,讀者體會桌遊的人生意涵,進而挑戰人生、寫下自己的故事。
我所服務的公司透過產學合作,於二○一六年八月發表台灣第一款企業桌遊「跑跑!賽爾斯」(Go Go Sales)。一開始的動機其實是看到教育界人士紛紛投入教學創新,極力激發新能量,掀起遊戲式學習浪潮。台灣各產業也在競爭激烈環境下面臨極大衝擊,金融業的人才培育亦然。創新是必然之路,創新企業培訓的想法,也時常召喚著我。如何以年輕族群容易接受的創意方式溝通,傳遞與理解人壽保險從業人員的工作價值觀與服務使命感,桌遊就是一個新嘗試方向。
透過情境式活動、各行業客戶臉譜的描述,加入保險專業、服務事件及市場變動等因素設計,利用累計每天的服務成就點數讓玩家競賽,在簡單化的遊戲規則中,短時間就可讓玩家在桌上的街廓巷道間穿梭、從情境中了解壽險業務日常工作利己又利他的概念。這款桌遊推出不到半年,讓公司內、外部人士驚豔,成功拉近與年輕族群的距離,且意外獲得許多教授青睞,用來啟發學生探索職涯,讓在校同學了解服務性質工作應該建立的從業態度,也間接對企業社會責任有所貢獻。
透過桌遊,我們辦到了!持續創新並運用更好方法提高企業內部訓練成效。正如同本書作者所言:「你會桌遊嗎?」「會,我會,我已接受召喚!」「誰說桌遊只能是遊戲呢?它讓我們看見創意的火花,在看似虛擬的桌上遊戲中,飽涵無比真實的人生體驗。」人生何其短,馬上行動,來一場華麗冒險吧。
桌遊人人會玩,巧妙各有不同
劉輝龍(台北市碧湖國小資優班教師)
近年來,桌遊如同燎原之火般的在台灣各種場域點燃一把把的火炬,尤其是教育現場,學科七大領域結合桌遊的教學運用研習儼然成為教師心中首選。從學科教學、輔導、心理諮商、人際互動,甚至主題式的課程規劃,在在看到老師們在這波風潮中的創意翻轉,展現「The Big Idea」(無窮的想法)。
坊間桌遊專書的出版,雖然剛起步,但從不同角度多方的切入,都是桌遊人跨領域學習的典範。閱讀《桌遊課》之際,與其說再度領略桌遊的魅力,不如說讓認真「讀」桌遊的我,感受到一股輕小說般的魔力,驅動我輕鬆自在的看完此書。輕鬆不是說我不認真看,而是從以往在桌遊規則字裡行間緩慢的反覆思索,突然出現神奇的力量迫使我一直讀下去,「Can’t Stop」(不能停)!
故事是老師引起學生學習桌遊興趣的引子(準備活動),而桌遊機制就像是主要的教學過程(發展活動),最後由學生統整遊戲規則進行遊玩(綜合活動);桌遊教學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完整程序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達成勝利條件(學習目標)。《桌遊課》書中一段段精采的故事,讓人欲罷不能,一度忘記自己是在「讀」桌遊的書,從陣營的蘇秦、說故事的賈伯斯、競標的畢卡索、交易的迴紋針、合作的維基百科、擲骰的曹植、風險管理的狡兔三窟、區域控制的諸葛亮、板塊拼放的羅生門,一篇篇的故事都重新連結了我腦中桌遊的突觸,頓時許多教學點子油然而生。作者說的是故事風雅,點的是桌遊亮點;對想要運用桌遊的老師而言,相信此書能夠協助教師快速掌握桌遊的重點,方便老師連結課程作為教學使用。但只當做是老師教學的工具書使用,未免太大材小用;我認為作者有更大的野心,想要透過說故事營造現今社會看桌遊的角度、價值,以及桌遊中什麼才是值得重視的議題,我想這才是身為桌遊人的老師、家長、學生,你和我所應該琢磨的Splendor(璀燦寶石)。
許榮哲和歐陽立中兩位老師在本書中確實說得一口好桌遊故事、引人入勝,不愧是公認的「最會說故事的人」,值得推薦給諸位;但容我為兩位老師取個local的稱號「桌遊叫賣哥」,因為哥說的不只是故事 / 桌遊,而是真實人生啊。最後,我要替廣大的讀者請命,「BGG」(全球最大桌遊網站)的桌遊機制共有51種,期待兩位老師將未完待續的42種桌遊故事說出來,早日讓新作品「Tadaaam」(隆重登場)!
用桌遊協助孩子面對挑戰
謝玉蓮(高雄長庚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臨床心理師)
在臨床心理治療場域中,孩子、家長是說故事的人,臨床心理師則是聽故事的人。只是,說故事的人迷惘了,故事要如何有完美的結局呢?心理師的工作是從蛛絲馬跡中尋找故事的意涵,賦予故事的起承轉合。咦,這不就如同桌遊設計師與桌遊玩家的角色嗎?
兒童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玩,是孩子的工作;玩,就能找到答案。」的確,桌遊引發玩的本能,激發了好奇心,在治療初期容易建立關係、降低防衛感;在遊戲過程中,可以觀察評估孩子的氣質、行為與情緒反應、理解規則及觀察學習速度、溝通表達方式、問題解決策略、社交技巧展現、家庭動力,在桌遊進行過程中,應用治療策略,將孩子的每一個決策賦予意義,讓孩子學習覺察每一個此時此刻的改變,都是孩子內在的自我選擇、自我創造、自我引導的過程。
舉例來說,一個因情緒控制困難來求診的孩子,以桌遊為媒介,過程中會複製面對壓力的情緒反應,當孩子發脾氣時,臨床心理師會先同理孩子(小巧好想拿到卡片喔!),澄清孩子感受(怎麼都一直拿不到卡片?真討厭的感覺)、反映孩子行為(小巧發脾氣是因為好想拿卡片),並鼓勵再次嘗試(張大眼睛注意看,說不定卡片一翻開就會拍到卡片了,試試看!)。
治療成效不可能一夕之間產生,但一次次遊戲經驗中的引導,治療所期待的效果發生了,主要是孩子大腦神經經驗的連結改變了,一次次正向經驗的累積,讓孩子一步步發展出自我效能、自我控制感,進而連結生活經驗的困境,陪伴著孩子自我調節,對困境賦予新的生命意義,提升他們面對壓力與從挫折中復原的能力。
近幾年桌遊夯翻了天,許多治療師將桌遊引進臨床工作中,每次的演講,我都大聲疾呼:桌遊非萬能,單純陪伴孩子玩桌遊,在臨床心理治療場域中無法神奇的幫助孩子跨越困難,但它所帶來的體驗是無價的菁華。但最重要的,必須要治療師經驗豐富,若挑對了桌遊,便能培養孩子的注意力、社交技巧、同理心、早期療育發展、情緒調節………。
常有治療師詢問我:有沒有參考書籍可以推薦,成為進入桌遊世界的入門書?久聞許榮哲和歐陽立中兩位老師的桌遊課,很佩服兩位老師在《桌遊課》書中將桌遊場景轉化成真實人生議題,讓初進入桌遊的老師、家長、治療師,可以思考遊戲如何與孩子的生活困境連結。例如:在陣營類桌遊中,是敵是友?是真是假?是合作還是競爭?這些內在議題的人際衝突、友伴關係的建立、表面和諧的維持、衝突後的和好,都讓孩子在一場場桌遊中反覆體驗真實生活。
來吧!玩,就對了!跟著兩位作者上一堂讓生命前進的「桌遊課」!
以桌遊拓展學習情境
李崇建(作家)
我認識許榮哲近二十年,他從理工領域,跨足文學、電影、心理、教學,在每個領域都專精投入,他是成功的教學者,也是最積極的學習者。這本《桌遊課》更看見他各領域的整合,創造出一個繽紛的世界,將桌遊玩得如此有趣、如此有深度與多元,透過遊戲將知識的學習、思辨、人際與情緒覺察,帶至更寬闊的學習情境。
我推薦學生玩桌遊,體驗遊戲拓展知識的樂趣;推薦父母與孩子一起參與,透過桌遊展開多層次對話;我鼓勵教師了解桌遊的妙用,帶入課堂活化教學內容。
最獨特的 「桌遊課」
許永清(許奶爸)
試閱
奔赴桌遊的召喚
范千惠(國泰人壽教育訓練部協理)
很高興看到《桌遊課》這本書帶領更多讀者認識桌遊。作者採用說故事方式講述桌遊九大類型,在字裡行間以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引人入勝,時而穿梭古今、縱橫世界,時而古典又現代、時而虛擬又真實,讓讀者不知不覺神遊其中,真想馬上找一套作者推薦的桌遊來玩!但這本書不只是介紹桌遊而已,裡面有太多啟發正向思考的實例,鼓舞人心又具說服力!作者也親身演繹最有影響力的人就是「說故事的人」。這是一本結合桌遊和故事的書;想玩桌遊卻不知怎麼挑選、以及愛看故事的人,都一定會愛不釋卷,讀者體會桌遊的人生意涵,進而挑戰人生、寫下自己的故事。
我所服務的公司透過產學合作,於二○一六年八月發表台灣第一款企業桌遊「跑跑!賽爾斯」(Go Go Sales)。一開始的動機其實是看到教育界人士紛紛投入教學創新,極力激發新能量,掀起遊戲式學習浪潮。台灣各產業也在競爭激烈環境下面臨極大衝擊,金融業的人才培育亦然。創新是必然之路,創新企業培訓的想法,也時常召喚著我。如何以年輕族群容易接受的創意方式溝通,傳遞與理解人壽保險從業人員的工作價值觀與服務使命感,桌遊就是一個新嘗試方向。
透過情境式活動、各行業客戶臉譜的描述,加入保險專業、服務事件及市場變動等因素設計,利用累計每天的服務成就點數讓玩家競賽,在簡單化的遊戲規則中,短時間就可讓玩家在桌上的街廓巷道間穿梭、從情境中了解壽險業務日常工作利己又利他的概念。這款桌遊推出不到半年,讓公司內、外部人士驚豔,成功拉近與年輕族群的距離,且意外獲得許多教授青睞,用來啟發學生探索職涯,讓在校同學了解服務性質工作應該建立的從業態度,也間接對企業社會責任有所貢獻。
透過桌遊,我們辦到了!持續創新並運用更好方法提高企業內部訓練成效。正如同本書作者所言:「你會桌遊嗎?」「會,我會,我已接受召喚!」「誰說桌遊只能是遊戲呢?它讓我們看見創意的火花,在看似虛擬的桌上遊戲中,飽涵無比真實的人生體驗。」人生何其短,馬上行動,來一場華麗冒險吧。
桌遊人人會玩,巧妙各有不同
劉輝龍(台北市碧湖國小資優班教師)
近年來,桌遊如同燎原之火般的在台灣各種場域點燃一把把的火炬,尤其是教育現場,學科七大領域結合桌遊的教學運用研習儼然成為教師心中首選。從學科教學、輔導、心理諮商、人際互動,甚至主題式的課程規劃,在在看到老師們在這波風潮中的創意翻轉,展現「The Big Idea」(無窮的想法)。
坊間桌遊專書的出版,雖然剛起步,但從不同角度多方的切入,都是桌遊人跨領域學習的典範。閱讀《桌遊課》之際,與其說再度領略桌遊的魅力,不如說讓認真「讀」桌遊的我,感受到一股輕小說般的魔力,驅動我輕鬆自在的看完此書。輕鬆不是說我不認真看,而是從以往在桌遊規則字裡行間緩慢的反覆思索,突然出現神奇的力量迫使我一直讀下去,「Can’t Stop」(不能停)!
故事是老師引起學生學習桌遊興趣的引子(準備活動),而桌遊機制就像是主要的教學過程(發展活動),最後由學生統整遊戲規則進行遊玩(綜合活動);桌遊教學就是這樣一個有著完整程序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達成勝利條件(學習目標)。《桌遊課》書中一段段精采的故事,讓人欲罷不能,一度忘記自己是在「讀」桌遊的書,從陣營的蘇秦、說故事的賈伯斯、競標的畢卡索、交易的迴紋針、合作的維基百科、擲骰的曹植、風險管理的狡兔三窟、區域控制的諸葛亮、板塊拼放的羅生門,一篇篇的故事都重新連結了我腦中桌遊的突觸,頓時許多教學點子油然而生。作者說的是故事風雅,點的是桌遊亮點;對想要運用桌遊的老師而言,相信此書能夠協助教師快速掌握桌遊的重點,方便老師連結課程作為教學使用。但只當做是老師教學的工具書使用,未免太大材小用;我認為作者有更大的野心,想要透過說故事營造現今社會看桌遊的角度、價值,以及桌遊中什麼才是值得重視的議題,我想這才是身為桌遊人的老師、家長、學生,你和我所應該琢磨的Splendor(璀燦寶石)。
許榮哲和歐陽立中兩位老師在本書中確實說得一口好桌遊故事、引人入勝,不愧是公認的「最會說故事的人」,值得推薦給諸位;但容我為兩位老師取個local的稱號「桌遊叫賣哥」,因為哥說的不只是故事 / 桌遊,而是真實人生啊。最後,我要替廣大的讀者請命,「BGG」(全球最大桌遊網站)的桌遊機制共有51種,期待兩位老師將未完待續的42種桌遊故事說出來,早日讓新作品「Tadaaam」(隆重登場)!
用桌遊協助孩子面對挑戰
謝玉蓮(高雄長庚醫院兒童青少年心智科臨床心理師)
在臨床心理治療場域中,孩子、家長是說故事的人,臨床心理師則是聽故事的人。只是,說故事的人迷惘了,故事要如何有完美的結局呢?心理師的工作是從蛛絲馬跡中尋找故事的意涵,賦予故事的起承轉合。咦,這不就如同桌遊設計師與桌遊玩家的角色嗎?
兒童認知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玩,是孩子的工作;玩,就能找到答案。」的確,桌遊引發玩的本能,激發了好奇心,在治療初期容易建立關係、降低防衛感;在遊戲過程中,可以觀察評估孩子的氣質、行為與情緒反應、理解規則及觀察學習速度、溝通表達方式、問題解決策略、社交技巧展現、家庭動力,在桌遊進行過程中,應用治療策略,將孩子的每一個決策賦予意義,讓孩子學習覺察每一個此時此刻的改變,都是孩子內在的自我選擇、自我創造、自我引導的過程。
舉例來說,一個因情緒控制困難來求診的孩子,以桌遊為媒介,過程中會複製面對壓力的情緒反應,當孩子發脾氣時,臨床心理師會先同理孩子(小巧好想拿到卡片喔!),澄清孩子感受(怎麼都一直拿不到卡片?真討厭的感覺)、反映孩子行為(小巧發脾氣是因為好想拿卡片),並鼓勵再次嘗試(張大眼睛注意看,說不定卡片一翻開就會拍到卡片了,試試看!)。
治療成效不可能一夕之間產生,但一次次遊戲經驗中的引導,治療所期待的效果發生了,主要是孩子大腦神經經驗的連結改變了,一次次正向經驗的累積,讓孩子一步步發展出自我效能、自我控制感,進而連結生活經驗的困境,陪伴著孩子自我調節,對困境賦予新的生命意義,提升他們面對壓力與從挫折中復原的能力。
近幾年桌遊夯翻了天,許多治療師將桌遊引進臨床工作中,每次的演講,我都大聲疾呼:桌遊非萬能,單純陪伴孩子玩桌遊,在臨床心理治療場域中無法神奇的幫助孩子跨越困難,但它所帶來的體驗是無價的菁華。但最重要的,必須要治療師經驗豐富,若挑對了桌遊,便能培養孩子的注意力、社交技巧、同理心、早期療育發展、情緒調節………。
常有治療師詢問我:有沒有參考書籍可以推薦,成為進入桌遊世界的入門書?久聞許榮哲和歐陽立中兩位老師的桌遊課,很佩服兩位老師在《桌遊課》書中將桌遊場景轉化成真實人生議題,讓初進入桌遊的老師、家長、治療師,可以思考遊戲如何與孩子的生活困境連結。例如:在陣營類桌遊中,是敵是友?是真是假?是合作還是競爭?這些內在議題的人際衝突、友伴關係的建立、表面和諧的維持、衝突後的和好,都讓孩子在一場場桌遊中反覆體驗真實生活。
來吧!玩,就對了!跟著兩位作者上一堂讓生命前進的「桌遊課」!
以桌遊拓展學習情境
李崇建(作家)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