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0930_開學語言展

新編 醫學衷中參西錄(下)醫家必讀「第一可法」典籍,亦為「至貴至寶救命書」

  • 9 450
    500

活動訊息

想找書的時候,特別想偷看網友的書櫃... 原來大家都在看這本 ↓↓↓

內容簡介

細談醫論、醫話與醫案,醫論以六經為本,暢論90種湯證及治法;醫話則為診療隨筆及臨床問答。醫案另分十八門,詳述診治之法,巨細靡遺,毫不藏私。張錫純不僅為古今第一大平民醫家,本書亦為中醫師及有意自學中醫者的必讀寶典。
 
中醫藥典籍中,極少數引介、參考西醫學理論者。所謂「衷中」,就是「衷心以傳統中醫藥為本」,而「參西」當然就是「參考西醫理論與實務」,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本書分成上下兩巨冊,上冊主要是方劑與藥物、醫案,下冊則為醫道與醫論(包括醫案十八,內含病例五至二十則)。
 
大陸中醫科學院請專家選列十種『中醫必讀經典』,其中之一就是清末醫家張錫純編著的《醫學衷中參西錄》,潛研傳統醫學者不可不讀。

目錄

序言:臨床用礦物藥需注意時代背景……中醫師 李政育 003
 
壹、醫論……018
1.六經總論……018
2.太陽病桂枝湯證……021
3.太陽病麻黃湯證……024
4.太陽與陽明合病麻黃湯證……030
5.太陽溫病麻杏甘石湯證……031
6.太陽病大青龍湯證……036
7.太陽病小青龍湯證……040
8.太陽病旋復花代赭石湯證……048
9.太陽病大陷胸湯證……050
10.太陽病小陷胸湯證……054
11.太陽病大黃黃連瀉心湯證……057
12.太陽病附子瀉心湯證……058
13.太陽病炙甘草湯證……060
14.太陽病桃核承氣湯證……064
15.太陽陽明合病桂枝加葛根湯證……066
16.太陽陽明合病葛根湯證……067
17.陽明病葛根黃連黃芩湯證……068
18.陽明病白虎湯證……070
19.陽明病白虎加人參湯證……079
20.陽明病三承氣湯證……086
21.陽明病茵陳蒿湯證……096
22.陽明病梔子柏皮湯證……097
23.陽明病麻黃連軺赤小豆湯證……098
24.陽明病豬苓湯證……101
25.陽明病四逆湯證……102
26.少陽病提綱及汗吐下三禁……104
27.少陽病小柴胡湯證……105
28.少陽病大柴胡湯證……111
29.少陽篇三陽合病之治法……115
30.太陰病提綱及意義……118
31.太陰病桂枝湯證……120
32.太陰病宜四逆輩諸寒證……120
33.太陰病壞證桂枝加芍藥湯及桂枝加大黃湯證……121
34.少陰病提綱及意義……122
35.少陰病麻黃附子細辛湯證……127
36.少陰病黃連阿膠湯證……129
37.少陰病當灸及附子湯證……132
38.少陰病桃花湯證……133
39.少陰病吳茱萸湯證……137
40.少陰病苦酒湯證……137
41.少陰病白通湯證及白通加豬膽汁湯證……138
42.少陰病真武湯證……140
43.少陰病通脈四逆湯證……142
44.少陰病大承氣湯證……142
45.厥陰病提綱及意義……144
46.厥陰病烏梅丸證……145
47.厥陰病白虎湯證……148
48.厥陰病當歸四逆湯及加吳茱萸生薑湯證……148
49.厥陰病白頭翁湯證……149
50.不分經之病理中丸證、竹葉石膏湯證……151
51.溫病遺方……153
52.傷寒風溫始終皆宜汗解說……159
53.論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及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治法……161
54.溫病之治法詳於傷寒論解……166
55.論傷寒溫病神昏譫語之原因與治法……171
56.論吳又可達原飲不可以治溫病……176
57.論革脈之形狀及治法……177
58.論腦充血之原因及治法……179
59.論腦充血證可預防及其證誤名中風之由……182
60.論腦貧血治法(附:腦髓空治法)……186
61.論腦貧血痿廢治法(附:乾頹湯、補腦振痿湯)……188
62.論心病治法……192
63.論肺病治法……197
64.總論喘證治法……204
65.論胃病噎膈(即胃癌)治法及反胃治法(附:變質化瘀丸)……209
66.論胃氣不降治法……213
67.論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216
68.論痢證治法(附:開胃資生丹)……224
69.論腸結治法……234
70.論結胸治法……236
71.論霍亂治法……238
72.論肝病治法(附:新擬和肝丸)……244
73.論黃膽有內傷外感及內傷外感之兼證并詳治法……250
74.論水臌氣臌治法(附:表裏分消湯)……257
75.論血臌治法……260
76.論腎弱不能作強治法……262
77.論衝氣上衝之病因病狀病脈及治法……265
78.論火不歸原治法……266
79.論腰疼治法……271
80.論肢體痿廢之原因及治法……273
81.論四肢疼痛其病因涼熱各異之治法……279
82.論治偏枯者不可輕用補陽還五湯……281
83.論鼻淵治法……283
84.詳論咽喉證治法……284
85.論

序/導讀

【編教者前言】
 
用礦物藥需注意時代背景與劑量
---再談張錫純的偉大與本書之價值(中醫師/李政育)
 
自《醫學衷中參西錄》(上)出版之後,各方佳評如潮,咸認張錫純為自漢代張仲景出版「傷寒雜病論」以下,二千年來第一大家。中間雖有《千金方》、《景岳全書》、《溫病條辨》……諸著傳世,也獲得很多好評。但基本上均不見大開大闔的胸懷,也不見臨大症、急症而具開天闢地之處方魄力。
 
而張錫純窮畢生之力出版本書,他不僅認證(症)準,用藥劑量勇於放大,且藥味數相對較少,所用諸藥則皆價廉,幾乎均隨手可得;還可隨不同地點、不同環境就地取材,隨症用藥、隨時靈活改變處方,確實具有大家風範。尤其處在戰亂時代,或水災、旱災頻仍季節,流民四散,傳染病隨時可能爆發之際,張錫純只要病家需要,就立即前去診治,而不忌諱是否是在災區,其醫德實在值得吾人景仰。這在世界醫道、醫德已經普遍淪喪至幾乎不存在,一切向錢看,故意將無病說成有病,小病說成大病,甚至恐嚇病人不緊急治療可能無救;重症不會醫,又不願花時間研究的現代,張錫純的醫術與胸襟更值得我輩醫界同道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雖名為「衷中」「參西」,實則參西者極少,最常提到者不過阿斯匹靈;最主要者還是在發明、發揚中醫藥的精萃,並以臨床療效來證明中醫藥一點也不輸西醫西藥,這種大無畏的精神絕非近代中醫藥從業人員與研究者所可比擬。這是咱們後死者應感愧疚之處。
 
目前全世界的中醫藥界都有一個心病,那就是處處依賴西醫,若未經西醫院做過各種檢查,就不敢依傳統醫學之法作出診斷,一切「辨證論治」均以西醫儀器或檢驗數據馬首是瞻;甚至就依西醫的診斷處方用藥,失去了中醫藥的主體性。尤其碰到危急重症,一旦送到加護病房,更是袖手旁觀,連碰也不敢碰,美其名為明哲保身,其實是缺乏自信。
 
下焉者不知藥性,亦不知該藥主治何症,只好一帖藥匯集八個、十個處方,開方臨證(症)亂槍打鳥;更有一方中開了三、四十種單味藥,而每味藥只用零點幾克的「科學中藥」,既未詳辨病情的寒、熱、虛、實,更不知藥物有生剋作用,藥量太少本就作用微弱、不足,藥性彼此抵銷則等於白吃、白花錢又浪費時間。這類情況若張錫純在世,應該也會急得跳腳。
 
在本書上冊中,編校者雖自剖許多中醫藥知識受到日本矢數道明、大塚敬節、清水騰太朗……等人的醫書啟蒙,才得以進入唐以前的醫學典籍堂奧。不過坦白說,本人臨床上的許多突破性做法,例如盡量減少藥味數,但加大劑量(每方劑常用到八兩、十兩,一味君藥甚至常在短時間內加到二兩半或三兩),這種種作法無一不學自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事實證明,只有大劑量才能快速壓制危急重症的病情,使其很快獲得緩解。
 
根據本人的研究,張錫純用藥只在辨別是否對症,而不會斤斤計較於禁忌食物,因為這些雞毛蒜皮小事,根本不影響病情;只有長期營養不良才會影響病情、有礙緩解,因此主張營養必須充足。尤其是張錫純所處的時代,基本上仍係勞力過度、營養不良,所以只要醫藥「中病」,剩下還是要「飲食消息之」。現代人雖然多數營養過剩,但屬於飲食不均衡或故意節食、致營養不良的情況還是很普遍,所以重病患者還是應該注意營養補充。
 
必須注意的是,張錫純善用石膏,用量既多又極精。但目前吾人所處的時代,因製作工具發達,多數以機器研磨石膏等礦物質藥物;如所周知,機器快速研磨會產生高溫,而石膏一受到高溫,其所含的鈣離子、硫酸離子與水離子的結構式就會發生改變,服用後容易造成硫酸中毒。結果本來是用石膏來治熱病,結果反而變生熱病;本係抑制發炎,結果黏膜被灼傷而發炎。這種現象在礦物藥中很常見,例如「雄黃」在快速研磨過程中,常會導致砷離子與氧結合,形成雌砒或雄砒,稍服即中毒。又如硃砂也一樣,醫藥現代化以後反而限縮了礦物藥的使用範圍,這是現代人使用礦物藥必須特別留心的。〕
 
本書(下冊)細談醫論、醫話與醫案,醫論以六經為本,暢論九十種湯證及治法;醫話則為診療隨筆及臨床問答。醫案另分十八門,詳述診治之法,鉅細靡遺,毫不藏私。足證張錫純不僅為古今第一大平民醫家,本書亦為中醫師及有意自學中醫者的必讀寶典。

試閱

58.論腦充血之原因及治法

腦充血病之說倡自西人,而淺見者流恆譏中醫不知此病,其人蓋生平未見《內經》者也。嘗讀《內經》至調經論,有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反則生,不反則死」云云,非即西人所謂腦充血之證乎?所有異者,西人但言充血,《內經》則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蓋血必隨氣上升,此為一定之理。而西人論病皆得之剖解之餘,是以但見血充腦中,而不知輔以理想以深究病源,故但名為腦充血也。至《內經》所謂「氣反則生,不反則死」者,蓋謂此證幸有轉機,其氣上行之極,復反而下行,腦中所充之血應亦隨之下行,故其人可生;若其氣上行不反,升而愈升,血亦隨之充而愈充,腦中血管可至破裂,所以其人死也。又《內經》厥論篇謂「巨陽之厥則腫首,頭重不能行,發為(眩也)仆」、「陽明之厥,面赤而熱,妄言妄見」、「少陽之厥,則暴聾頰腫而熱」,諸現象皆腦充血證也。推之秦越人治虢太子屍厥,謂「上有絕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者,亦腦充血證也。特是古人立言簡括,恆但詳究病源,而不細論治法。然既洞悉致病之由,即自擬治法不難也。愚生平所治此證甚多,其治癒者,大抵皆腦充血之輕者,不至血管破裂也。今略舉數案於下,以備治斯證者之參考。

在奉天曾治一人,年近五旬,因處境不順,兼勞碌,漸覺頭疼,日浸加劇,服藥無效,遂入西人醫院。治旬日,頭疼不減,轉添目疼。又越數日,兩目生翳,視物不明。來院求為延醫。其脈左部洪長有力,自言腦疼徹目,目疼徹腦,且時覺眩暈,難堪之情莫可名狀。脈證合參,知係肝膽之火挾氣血上衝腦部,腦中血管因受衝激而膨脹,故作疼;目係連腦,腦中血管膨脹不已,故目疼,生翳且眩暈也。因曉之曰:「此腦充血證也。深考此證之原因,腦疼為目疼之根;而肝膽之火挾氣血上衝,又為腦疼之根。欲治此證,當清火、平肝、引血下行,頭疼愈而目疼、生翳及眩暈自不難調治矣。」遂為疏方,用懷牛膝一兩,生杭芍、生尤骨、生牡蠣、生赭石各六錢,玄參、川楝子各四錢,龍膽草三錢,甘草二錢,磨取鐵鏽濃水煎藥。服一劑,覺頭目之疼頓減,眩暈已無。即方略為加減,又服兩劑,頭疼目疼全癒,視物亦較真。其目翳原係外障,須兼外治之法,為制磨翳藥水一瓶,日點眼上五六次,徐徐將翳盡消。

在滄州治一人,六十四歲,因事心甚懊,於旬日前即覺頭疼,不以為意。一日晨起,忽仆於地,狀若昏厥,移時蘇醒,左手足遂不能動,且覺頭疼甚劇。醫者投以清火通絡之劑,兼法王勳臣補陽還五湯之義,加生黃耆數錢,服後更覺腦中疼如錐刺,難忍須臾。求為診視,其脈左部弦長,右部洪長,皆重按甚實。

詢其心中,恆覺發熱。其家人謂其素性嗜酒,近因心中懊,益以燒酒澆愁,饑時恆以酒代飯。愚曰,此證乃腦充血之劇者,其左脈之弦長,懊所生之熱也。右脈之洪長,積酒所生之熱也。二熱相並,挾臟腑氣血上衝腦部。腦部中之血管若因其衝激過甚而破裂,其人即昏厥不復醒,今幸昏厥片時蘇醒,其腦中血管當不至破裂。或其管中之血隔血管滲出,或其血管少有罅隙,出血少許而復自止。其所出之血著於司知覺之神經,則神昏;著於司運動之神經,則痿廢。此證左半身偏枯,當係腦中血管所出之血傷其司右邊運動之神經也。

醫者不知致病之由,竟投以治氣虛偏枯之藥,而此證此脈豈能受黃之升補乎?此所以服藥後而頭疼益劇也。遂為疏方,亦約略如前。為其右脈亦洪實,因於方中加生石膏一兩,亦用鐵鏽水煎藥。服兩劑,頭疼全癒,脈已和平,左手足已能自動。遂改用當歸、赭石、生杭芍、玄參、天冬各五錢,生黃耆、乳香、沒藥各三錢,紅花一錢,連服數劑,即扶杖能行矣。方中用紅花者,欲以化腦中之瘀血也。為此時脈已和平,頭已不疼,可受黃之溫補,故方中少用三錢,以補助其正氣,即借以助歸、芍、乳、沒以流通血脈,更可調玄參、天冬之寒涼,俾藥性涼熱適均,而可多服也。

上所錄二案,用藥大略相同,而皆以牛膝為主藥者,誠以牛膝善引上部之血下行,為治腦充血證無上之妙品,此愚屢經試驗而知,故敢貢諸醫界。而用治此證,尤以懷牛膝為最佳。59.論腦充血證可預防及其證誤名中風之由(附:建瓴湯)

腦充血證即《內經》之所謂厥證,亦即後世之誤稱中風證,前論已詳辯之矣。而論此證者謂其猝發於一旦,似難為之預防。不知凡病之來皆預有徵兆,至腦充血證,其徵兆之發現實較他證為尤顯著。且有在數月之前,或數年之前,而其徵兆即發露者。今試將其發現之徵兆詳列於下:

(一)其脈必弦硬而長,或寸盛尺虛,或大於常脈數倍,而毫無緩和之意。
(二)其頭目時常眩暈,或覺腦中昏憒,多健忘,或常覺疼,或耳聾目脹。
(三)胃中時覺有氣上衝,阻塞飲食不能下行,或有氣起自下焦,上行作呃逆。
(四)心中常覺煩躁不寧,或心中時發熱,或睡夢中神魂飄蕩。
(五)或舌脹、言語不利,或口眼歪斜,或半身似有麻木不遂,或行動腳踏不穩、時欲眩仆,或自覺頭重足輕,腳底如棉絮。

上所列之證,偶有一二發現,再參以脈象之呈露,即可斷為腦充血之徵兆也。愚十餘年來治癒此證頗多,曾酌定建瓴湯一方,服後能使腦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腦充血之證自癒。爰將其方詳列於下,以備醫界採用。

【建瓴湯】
生懷山藥(一兩) 懷牛膝(一兩) 生赭石(八錢軋細) 
生龍骨(六錢搗細)
生牡蠣(六錢搗細) 生懷地黃(六錢) 生杭芍(四錢) 
柏子仁(四錢)
磨取鐵鏽濃水以之煎藥。

方中赭石必一面點點有凸,一面點點有凹,生軋細用之方效。若大便不實者去赭石,加建蓮子(去心)三錢。若畏涼者,以熟地易生地。

在津曾治遲╳╳之母,年七旬有四,時覺頭目眩暈,腦中作疼,心中煩躁,恆覺發熱,兩臂覺撐脹不舒,脈象弦硬而大,知係為腦充血之徵兆,治以建瓴湯。連服數劑,諸病皆癒,惟脈象雖不若從前之大,而仍然弦硬。因苦於吃藥,遂停服。後月餘,病驟反復。又用建瓴湯加減,連服數劑,諸病又癒。脈象仍未和平,又將藥停服。後月餘,病又反復,亦仍用建瓴湯加減,連服三十餘劑,脈象和平如常,遂停藥勿服,病亦不再反復矣。

天津王姓叟,年過五旬,因頭疼、口眼歪斜,求治於西人醫院,西人以表測其脈,言其脈搏之力已達百六十毫米汞柱,斷為腦充血證,服其藥多日無效,繼求治於愚。其脈象弦硬而大,知其果係腦部充血,治以建瓴湯,將赭石改用一兩,連服十餘劑,覺頭部清爽,口眼之歪斜亦癒,惟脈象仍未復常。復至西人醫院以表測脈,西醫謂較前低二十餘毫米汞柱,然仍非無病之脈也。後晤面向愚述之,勸其仍須多多服藥,必服至脈象平和,方可停服。彼覺病癒,不以介意。後四閱月未嘗服藥。繼因有事出門,勞碌數旬,甫歸後又連次勞累,一旦忽眩仆於地而亡。觀此二案,知用此方以治腦充血者,必服至脈象平和,毫無弦硬之意,而後始可停止也。

友人朱鉢文,未嘗業醫而實精於醫。嘗告愚曰:「腦充血證,宜於引血下行藥中加破血之藥以治之。」愚聞斯言,恍有悟會。如目疾其疼連腦者,多係腦部充血所致,至眼科家恆用大黃以瀉其熱,其腦與目即不疼,此無他,服大黃後腦充血之病即癒故也。夫大黃非降血兼能破血最有力之藥乎?由斯知凡腦充血證其身體脈象壯實者,初服建瓴湯一兩劑時,可酌加大黃數錢。其身形脈象不甚壯實者,若桃仁、丹參諸藥,亦可酌加於建瓴湯中也。

天津于氏少婦,頭疼過劇,且心下發悶作疼,兼有行經過多症,以建瓴湯加減治癒。

至唐宋以來名此證為中風者,亦非無因。嘗徵以平素臨症實驗,知腦充血證恆因病根已伏於內,繼又風束外表,內生燥熱,遂以激動其病根,而猝發於一旦。是以愚臨此證,見有夾雜外感之熱者,恆於建瓴湯中加生石膏一兩;或兩三日後見有陽明大熱、脈象洪實者,又恆治以白虎湯或白虎加人參湯,以清外感之熱,而後治其腦充血證。此愚生平之閱歷所得,而非為唐宋以來之醫家諱過也。然究之此等證,謂其為中風兼腦充血則可,若但名為中風仍不可也。迨至劉河間出,謂此證非外襲之風,乃內生之風,實因五志過極,動火而猝中。大法以白虎湯、三黃湯沃之,所以治實火也;以逍遙散疏之,所以治鬱火也;以通聖散、涼膈散雙解之,所以治表裏之邪火也,以六味湯滋之,所以壯水之源以制陽光也;以八味丸引之,所謂從治之法,引火歸原也;又用地黃飲子治舌喑不能言,足廢不能行。此等議論,似高於從前誤認腦充血為中風者一籌。蓋腦充血證之起點,多由於肝氣肝火妄動。肝屬木能生風,名之為內中風,亦頗近理。然因未悟《內經》所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之旨,是以所用之方,未能絲絲入扣,與病證吻合也。至其所載方中有防風、柴胡、桂、附諸品,尤為此證之禁藥。

《金匱》有風引湯除熱癱癇。夫癱既以熱名,明其病因熱而得也。其證原似腦充血也。方用石藥六味,多係寒涼之品,雖有乾薑、桂枝之辛熱,而與大黃、石膏、寒水石、滑石並用,藥性混合,仍以涼論(細按之桂枝乾薑究不宜用)。且諸石性皆下沉,大黃性尤下降,原能引逆上之血使之下行。又有龍骨、牡蠣與紫石英同用,善斂衝氣,與桂枝同用,善平肝氣。肝衝之氣不上干,則血之上充者自能徐徐下降也。且其方雖名風引,而未嘗用祛風之藥,其不以熱癱癇為中風明矣。

特後世不明方中之意,多將其方誤解耳。拙擬之建瓴湯,重用赭石、龍骨、牡蠣,且有加石膏之時,實竊師風引湯之義也(風引湯方下之文甚簡,似非仲景筆墨,故方書多有疑此係後世加入者,故方中之藥品不純)。

附錄:

湖北天門崔╳╳來函:張港一人患腦充血證,忽然仆地,上氣喘急,身如角弓,兩目直視。

全家惶恐,眾醫束手,殮服已備,迎為延醫。遵建瓴湯原方治之,一劑病癒強半。後略有加減,服數劑,脫然全癒。按:鎮肝熄風湯,實由建瓴湯加減而成。

6.目疾由於伏氣化熱者治法

目疾有實熱之證,其熱屢服涼藥不解,其目疾亦因之久不癒者,大抵皆因伏氣化熱之後,而移熱於目也。丙寅季春,李╳╳,紡紗廠學徒,病目久不癒。眼瞼紅腫,肉遮睛,覺目睛脹疼甚劇,又兼耳聾鼻塞,見聞俱廢,跬步須人扶持。其脈洪長甚實,左右皆然。其心中甚覺發熱,舌有白苔,中心已黃,其從前大便原燥,因屢服西藥大便日行一次。知係冬有伏寒,感春陽而化熱,其熱上攻,目與耳鼻皆當其衝也。擬用大劑白虎湯以清陽明之熱,更加白芍、龍膽草兼清少陽之熱。病患謂廠中原有西醫,不令服外人藥,今因屢服其藥不癒,偷來求治於先生,或服丸散猶可,斷乎不能在廠中煎服湯藥。愚曰:「此易耳。我有自制治眼妙藥,送汝一包,服之眼可立癒。」遂將預軋生石膏細末兩半與之,囑其分作六次服,日服三次,開水送下,服後又宜多喝開水,令微見汗方好。持藥去後,隔三日復來,眼疾已癒十之八九,耳聾鼻塞皆癒,心中已不覺熱,脈已和平。復與以生石膏細末一兩,俾仍作六次服。將藥服盡全癒。至與以生石膏細末而不明言者,恐其知之即不敢服也。後屢遇因伏氣化熱病目者,治以此方皆效。

7.天水散治中暑宜於南方北方用之宜稍變通

河間天水散(即六一散),為清暑之妙藥。究之南方用之最為適宜;若北方用之,原宜稍為變通。蓋南方之暑多挾濕,故宜重用滑石,利濕即以瀉熱。若在北方,病暑者多不挾濕,或更挾有燥氣,若亦重用滑石以利其濕,將濕去而燥愈甚,暑熱轉不易消也。愚因是擬得一方,用滑石四兩,生石膏四兩,粉甘草二兩,朱砂一兩,薄荷冰一錢,共為細末,每服二錢,名之曰加味天水散。以治北方之暑病固效,以治南方之暑病,亦無不效也。方中之義:用滑石、生石膏以解暑病之熱;而石膏解熱兼能透表,有薄荷冰以助之,熱可自肌膚散出,滑石解熱兼能利水,有甘草以和之(生甘草為末服之最善利水,且水利而不傷陰),熱可自小便瀉出,又恐暑氣內侵,心經為熱所傷,故仿益元散之義加朱砂(天水散加朱砂名益元散)以涼心血,即以鎮安神明,使不至怔忡瞀亂也。

人受暑熱未必即病,亦恆如冬令伏氣伏於膜原,至秋深感涼氣激薄而陡然暴發,腹疼作瀉。其瀉也,暴注下迫,恆一點鐘瀉十餘次。亦有吐瀉交作者。其甚者,或兩腿轉筋。然身不涼,脈不閉,心中惟覺熱甚,急欲飲涼食冰者,此仍係暑熱為病,實與霍亂不同。丁卯季夏,暑熱異常,中秋節後發現此等證甚多,重用生石膏煎湯送服益元散,其病即癒。腹中疼甚者,可用白芍、甘草(益元散中甘草甚少故加之)與石膏同煎湯,送服益元散。若瀉甚者,可用生山藥、甘草與石膏同煎湯,送服益元散;或用拙擬滋陰清燥湯加生石膏兩餘或二兩,同煎服,病亦可癒。其欲食冰者,可即與之以冰,欲飲井泉涼水者,可即與之以井泉水,聽其盡量食之飲之無礙也。且凡吐不止者,若欲食冰,聽其盡量食之,其吐即可止,腹疼下瀉亦可並癒。其間有不並癒者,而其吐既止,亦易用藥為之調治也。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金石堂門市 不限金額免運費
      7-11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ok便利商店 順豐 7-11便利商店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軟精裝
    • ISBN
    • 9789866664915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640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1.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2.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3.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4.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6.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 本商品會員日滿額金幣加碼回饋最高15倍
預計 2025/09/29 出貨 參考庫存量:1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