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科學研究中心之發展及轉型[軟精裝]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工程科技推展中心在我國工程教育史上的確是一個獨特的故事,它發展過程中的轉折,可說是一首同步結合了臺灣經濟發展和工程科學研究與科技應用推廣的命運交響曲。本書可說是為了周延紀錄臺灣工程教育的每一個面向而寫。
本書架構肇始於戰後臺灣公研究機構停擺,長科會際會風雲,成立五個研究中心,而設在成大的工程科學研究中心尤為傳奇,故以成大肇基,工程科學研究啟動為首篇,繼而著眼於工程中心角色轉型為工程科技應用推展,歷經紮根成長,投入全方位產學營運,及至精準行銷科研成果,創造金字品牌。寫作布局上,強調承先以啟後的時代意義,突顯傳統到創新的具體作法與成果,以及其與時俱進、創造活化的產學鏈結能量。節盡可能地做到資料詳實,內容信實,且在筆觸方面力求嚴謹但不失吸引力與可讀性。
本書架構肇始於戰後臺灣公研究機構停擺,長科會際會風雲,成立五個研究中心,而設在成大的工程科學研究中心尤為傳奇,故以成大肇基,工程科學研究啟動為首篇,繼而著眼於工程中心角色轉型為工程科技應用推展,歷經紮根成長,投入全方位產學營運,及至精準行銷科研成果,創造金字品牌。寫作布局上,強調承先以啟後的時代意義,突顯傳統到創新的具體作法與成果,以及其與時俱進、創造活化的產學鏈結能量。節盡可能地做到資料詳實,內容信實,且在筆觸方面力求嚴謹但不失吸引力與可讀性。
目錄
馬哲儒校長序
翁政義校長序
臺灣工程教育史叢書總編輯的話
鄭國順主任序
作者序
總編輯序
第一章 成大肇基:工程科學研究啟動
第一節 長科會的成立及臺灣公立科學研究機構的回顧
第二節 設於成功大學的工程科學研究中心之成立
第三節 釐定工作方針積極推展業務
第四節 人才延攬與培育,催生支援工程科學系
第二章 角色轉型:工程科技應用推展
第一節 任務轉化,業務調整,應用推廣
第二節 釐清建制,訂定法制,確立任務
第三節 成為臺灣高教產學合作先行關鍵角色
第四節 協助學界科研成果推展的案例
第三章 紮根成長:投入全方位產學營運
第一節 工程處與工程中心攜手並進,合體蓬勃發展
第二節 推動工程科技產學交流 帶動產業升級
第三節 小產學計畫,小兵立大功加速產學互動
第四章 金字品牌:精準行銷科研成果
第一節 老字號服務單位的轉型與前瞻思維
第二節 組織改造與創造產學價值
第三節 新思維與新願景:擴大產學合作契機,強化產官學研整合
第四節 掌握契機,創新活絡,打造品牌
附錄
翁政義校長序
臺灣工程教育史叢書總編輯的話
鄭國順主任序
作者序
總編輯序
第一章 成大肇基:工程科學研究啟動
第一節 長科會的成立及臺灣公立科學研究機構的回顧
第二節 設於成功大學的工程科學研究中心之成立
第三節 釐定工作方針積極推展業務
第四節 人才延攬與培育,催生支援工程科學系
第二章 角色轉型:工程科技應用推展
第一節 任務轉化,業務調整,應用推廣
第二節 釐清建制,訂定法制,確立任務
第三節 成為臺灣高教產學合作先行關鍵角色
第四節 協助學界科研成果推展的案例
第三章 紮根成長:投入全方位產學營運
第一節 工程處與工程中心攜手並進,合體蓬勃發展
第二節 推動工程科技產學交流 帶動產業升級
第三節 小產學計畫,小兵立大功加速產學互動
第四章 金字品牌:精準行銷科研成果
第一節 老字號服務單位的轉型與前瞻思維
第二節 組織改造與創造產學價值
第三節 新思維與新願景:擴大產學合作契機,強化產官學研整合
第四節 掌握契機,創新活絡,打造品牌
附錄
序/導讀
作者序
這一個奠基臺灣工業教育,植根臺灣工業發展的科學里程碑,卻又可能遭遇煙散記憶命運的故事,在距離「長科會」以及「工程科學研究中心」相繼成立的半個多世紀後,竟然在成功大學翁鴻山教授念茲在茲的為臺灣「工程教育史」立書作傳志業的感召和推動下,像一個出生嬰兒般鮮活地再進入歷史舞台,其中工程中心篇章亦終得以撫育出來。
國立成功大學在臺灣工程教育的締創與發展歷程中,一直承擔相當重要的角色,此次成大博物館持續投入規劃臺灣工程教育史系列活動,並編纂臺灣工程教育史叢書,以工程教育的視角回顧篳路藍縷的開創,檢視以啟山林的成果,不僅是為成大建置臺灣工程教育史料館做出貢獻,更是藉此有系統地整理我國工程建設及工業發展的史料,作為我國工程教育傳承的獻禮。
筆者在成大教育研究所任教,同時擔任了多年的工程中心研究員,親身參與了工程中心角色轉化以後的業務,浸淫在「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過程和氛圍中。工程中心在我國工程教育史上的確是一個獨特的故事,它發展過程中的轉折,可說是一首同步結合了臺灣經濟發展和工程科學研究與科技應用推廣的命運交響曲。為了周延臺灣工程教育的每一個面向,翁鴻山教授提出了在工程教育史系列叢書中為工程中心準備一席之地的召集令,筆者榮幸地承接了這個任務,並邀請了在高等教育界實務工作經驗豐富的成老師一同參與。
簡要勾勒本書架構,肇始於戰後臺灣公研究機構停擺,長科會際會風雲,成立五個研究中心,而設在成大的工程科學研究中心尤為傳奇,故以成大肇基,工程科學研究啟動為首篇,繼而著眼於工程中心角色轉型為工程科技應用推展,歷經紮根成長,投入全方位產學營運,及至精準行銷科研成果,創造金字品牌。寫作布局突顯工程中心的具作法與成果,以及其與時俱進、創新活化的產學鏈結能量。
歷經數年的蒐羅、訪問和撰寫,過程中謝蒙工程中心鄭國順主任鼎力相助,開放許多重要史料供我們調閱、提問,指導耙梳脈絡,奠定此書撰述的基礎材料;感謝工程中心李榮顯副主任、梁從主副主任、陳永裕研究員、鄧維光組長和成大工程科學系王明習諸君的協助提點,也要感謝王靖丰、陳慎微等在資料和稿件整理、圖片補充方面「無微不至」的幫忙,感謝馬振基、蘇炎坤、方銘川、郭耀煌、嚴鴻森、周澤川、蔡明祺、高家俊教授等先進同意接受訪談,其間我們也曾遠赴國史館、國圖館、科技部等處蒐集檔案資料,訪問相關人員,竭盡可能地做到資料詳實,內容信實,且在筆觸方面力求嚴謹但不失吸引力與可讀性。
湯堯、成群豪 謹誌
這一個奠基臺灣工業教育,植根臺灣工業發展的科學里程碑,卻又可能遭遇煙散記憶命運的故事,在距離「長科會」以及「工程科學研究中心」相繼成立的半個多世紀後,竟然在成功大學翁鴻山教授念茲在茲的為臺灣「工程教育史」立書作傳志業的感召和推動下,像一個出生嬰兒般鮮活地再進入歷史舞台,其中工程中心篇章亦終得以撫育出來。
國立成功大學在臺灣工程教育的締創與發展歷程中,一直承擔相當重要的角色,此次成大博物館持續投入規劃臺灣工程教育史系列活動,並編纂臺灣工程教育史叢書,以工程教育的視角回顧篳路藍縷的開創,檢視以啟山林的成果,不僅是為成大建置臺灣工程教育史料館做出貢獻,更是藉此有系統地整理我國工程建設及工業發展的史料,作為我國工程教育傳承的獻禮。
筆者在成大教育研究所任教,同時擔任了多年的工程中心研究員,親身參與了工程中心角色轉化以後的業務,浸淫在「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過程和氛圍中。工程中心在我國工程教育史上的確是一個獨特的故事,它發展過程中的轉折,可說是一首同步結合了臺灣經濟發展和工程科學研究與科技應用推廣的命運交響曲。為了周延臺灣工程教育的每一個面向,翁鴻山教授提出了在工程教育史系列叢書中為工程中心準備一席之地的召集令,筆者榮幸地承接了這個任務,並邀請了在高等教育界實務工作經驗豐富的成老師一同參與。
簡要勾勒本書架構,肇始於戰後臺灣公研究機構停擺,長科會際會風雲,成立五個研究中心,而設在成大的工程科學研究中心尤為傳奇,故以成大肇基,工程科學研究啟動為首篇,繼而著眼於工程中心角色轉型為工程科技應用推展,歷經紮根成長,投入全方位產學營運,及至精準行銷科研成果,創造金字品牌。寫作布局突顯工程中心的具作法與成果,以及其與時俱進、創新活化的產學鏈結能量。
歷經數年的蒐羅、訪問和撰寫,過程中謝蒙工程中心鄭國順主任鼎力相助,開放許多重要史料供我們調閱、提問,指導耙梳脈絡,奠定此書撰述的基礎材料;感謝工程中心李榮顯副主任、梁從主副主任、陳永裕研究員、鄧維光組長和成大工程科學系王明習諸君的協助提點,也要感謝王靖丰、陳慎微等在資料和稿件整理、圖片補充方面「無微不至」的幫忙,感謝馬振基、蘇炎坤、方銘川、郭耀煌、嚴鴻森、周澤川、蔡明祺、高家俊教授等先進同意接受訪談,其間我們也曾遠赴國史館、國圖館、科技部等處蒐集檔案資料,訪問相關人員,竭盡可能地做到資料詳實,內容信實,且在筆觸方面力求嚴謹但不失吸引力與可讀性。
湯堯、成群豪 謹誌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