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一條溪:濁水溪河畔記事
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南風》後,攝影家許震唐的快門與行腳未曾停歇
無數次?過濁水溪,記錄環境變化與日常
沿河的農、土、人、情凝鍊於觀景窗中
出身彰化大城鄉台西村的許震唐,二○一三年以《南風》展現對故鄉的長期紀錄,十二年來,他從這個濁水溪的「最後一村」出發,來回逡巡,從下游至上游,以十二個主題加上一趟河流公路旅行,將環境與鄉土的追問擴大至整個濁水溪流域。
濁水溪全長一八六.六公里,是臺灣最長的河川,流經彰化、雲林、南投、嘉義,餵養人民不知凡幾,其多重支流更彷彿深入島嶼核心血脈。這本攝影集不僅是許震唐在觀景窗凝視濁水溪的作品,更有他走向現場的文字動態,是一本從出海口到高山源頭的人文地理誌。
許震唐記錄了出海口捕烏魚與鰻苗的人,和環境惡化下河口形成的沙丘異世界;平原上如珍珠散落的西瓜、消逝的菸葉、潮溼的菇寮;沿著山勢上行,筍人在天未亮的竹林搜尋冬筍,砂石車司機在枯水期的溪床載卸一車車砂石,孤寂又具風險的車上人生;穿越峽谷,有環流丘的開闊,攀往高山,壯麗的山景與荒廢的溫泉鄉並行,三千二百公尺合歡山上的紅屋頂公廁,成了濁水溪源頭的象徵。
長時間追一條溪,為的不是捕捉精采一瞬,而是與溪流共度日常,在攝影的時間性之中召喚日常性。而對許震唐來說,攝影的日常性就是「別無所求」,靜靜等待濁水溪的時間與空間,凝鍊在屬於土地的一瞬間。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吳晟/作家
余志偉/哲攝#新臺灣影像共讀推動者
柯金源/紀錄片工作者
陳佳琦/嘉義市立美術館館長
張世倫/影像評論家、攝影史研究者
詹順貴/環境律師
蔡崇隆/紀錄片導演
鐘聖雄
龔卓軍/臺南市美術館館長
【本書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補助出版】
無數次?過濁水溪,記錄環境變化與日常
沿河的農、土、人、情凝鍊於觀景窗中
出身彰化大城鄉台西村的許震唐,二○一三年以《南風》展現對故鄉的長期紀錄,十二年來,他從這個濁水溪的「最後一村」出發,來回逡巡,從下游至上游,以十二個主題加上一趟河流公路旅行,將環境與鄉土的追問擴大至整個濁水溪流域。
濁水溪全長一八六.六公里,是臺灣最長的河川,流經彰化、雲林、南投、嘉義,餵養人民不知凡幾,其多重支流更彷彿深入島嶼核心血脈。這本攝影集不僅是許震唐在觀景窗凝視濁水溪的作品,更有他走向現場的文字動態,是一本從出海口到高山源頭的人文地理誌。
許震唐記錄了出海口捕烏魚與鰻苗的人,和環境惡化下河口形成的沙丘異世界;平原上如珍珠散落的西瓜、消逝的菸葉、潮溼的菇寮;沿著山勢上行,筍人在天未亮的竹林搜尋冬筍,砂石車司機在枯水期的溪床載卸一車車砂石,孤寂又具風險的車上人生;穿越峽谷,有環流丘的開闊,攀往高山,壯麗的山景與荒廢的溫泉鄉並行,三千二百公尺合歡山上的紅屋頂公廁,成了濁水溪源頭的象徵。
長時間追一條溪,為的不是捕捉精采一瞬,而是與溪流共度日常,在攝影的時間性之中召喚日常性。而對許震唐來說,攝影的日常性就是「別無所求」,靜靜等待濁水溪的時間與空間,凝鍊在屬於土地的一瞬間。
【誠摯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吳晟/作家
余志偉/哲攝#新臺灣影像共讀推動者
柯金源/紀錄片工作者
陳佳琦/嘉義市立美術館館長
張世倫/影像評論家、攝影史研究者
詹順貴/環境律師
蔡崇隆/紀錄片導演
鐘聖雄
龔卓軍/臺南市美術館館長
【本書由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灣書寫專案補助出版】
目錄
出版緣起
自序 追一條溪
夜巡
野鰻‧人
荒漠之中等待甘泉
串落濁水溪畔的珍珠
拜溪王
養菇人家
二忘菸水
山脈下的筍人
游牧在溪流的人
?過濁水溪
稀旱.溪憾
神木、山水與記憶
不再氤氳的波瓦倫
追濁水溪的精神性──專訪許震唐
地圖
圖錄
自序 追一條溪
夜巡
野鰻‧人
荒漠之中等待甘泉
串落濁水溪畔的珍珠
拜溪王
養菇人家
二忘菸水
山脈下的筍人
游牧在溪流的人
?過濁水溪
稀旱.溪憾
神木、山水與記憶
不再氤氳的波瓦倫
追濁水溪的精神性──專訪許震唐
地圖
圖錄
試閱
夜巡--河海邊境「返鄉鮭」與洄游烏的搏鬥
疫情下的「返鄉鮭」
許俊男(男仔)是美中貿易戰下返鄉的鮭魚,聰慧敏捷的他笑說:「鮭魚命不夠韌,要烏龜的龜才能生存得夠久。」許進慶(慶仔)則是捕食而生存的候鳥,疫情下無法再回東南亞覓食,只得成為待在原生地的留鳥,他說:「等待公司召回越南工作,短期今年是回不去了。」男仔與慶仔都是臺灣傳產模具設計的師傅,他們職場車拚幾十年,早已是五十好幾的大叔,中年危機成了貿易戰與疫情下的結果。
慶仔面臨著斷炊之虞,而男仔轉戰物流業,有著彈性工時的作業型態,閒不下來的他思索著故鄉生活的新經濟可能。重回海洋這件事似乎是兩人相同的選項,與海為伍的小孩如今兩鬢斑白,仗著對於故鄉海事環境的理解,重回海洋遠比等待疫情結束來得容易,至少一個冬季到隔年春天的生活不是問題。
有魚仔咱來掠
濁水溪,河海邊境之處海洋物產豐美,久遠以來南北兩岸邊境的居民,與濁水溪如同臍帶關係生命與共。過去在地方上有這麼一句話,「有蠓仔家己打,有魚仔咱來掠」(有蚊子自己打,有魚大家抓),有魚仔咱來掠,說明了生命資源的共有性與社會交換的分享,也潛在地說明了濁水溪口海事,是需要群體或兩人成伴而行,畢竟在海上沒有人是孤獨的。
慶仔、男仔加上年輕一輩的許登為、許致遠四人合資了網具,立冬前做好海槽、海溝、海水流向的事前勘察,完成網具在海坪的定置作業,準備在立冬後魚汛來時海上車拚。一場長達一季度的返鄉鮭與洄游烏,在濁水溪與臺灣海峽的邊境廝殺就此展開。男仔信心滿滿,憑著他的直覺加上從小在這裡撒野的經驗,認為今年一定會有豐收的漁獲。
豐收的漁獲,是每一個漁人心中唯一的冀盼,也是人性心理中最正面的意義與價值,因為漁人深知海洋可以吞噬你,但同時也養活你。面對海洋任何漁人都來不及有負面的念頭,這一回合沒有魚,十二小時後的下一回合就會有魚。因為永遠抱著希望是漁人的天職,有魚──是漁人周而復始的趨力動因,這股趨動的能量正是海洋迷人的地方。對於在後貿易戰、後疫情的男仔與慶仔而言,此刻,海洋給了他們最佳的動力。
暗夜海潮
凌晨四點運轉中的六輕工業區,滿天霞光映射著仍是一片漆黑的濁水溪口,萬籟俱寂的大地傳來不曾間斷的低頻聲。海岸路底不遠處,海巡人員通訊器材微弱的紅光閃爍,彷彿告訴我即將走到陸地的盡頭。「還沒退潮不要下去喔!」警覺心強的他們看到非日常漁民的面孔,不免警告提醒,一旁同僚盯著你的眼神,猶如那暗夜海岸傳說的水鬼,綠眼金睛在漆黑、低頻的海岸裡,顯得如此精明犀利,彷彿下一刻就要拿你開刀抓交替。
遠處四部機車一靠近,「有穿??(tabi)嗎?」男仔問。??是走在泥漿量高的濁水溪海床最好的工具,也是海口人家必備的捕魚鞋。「一定有啦!穿??是像忍者仝款,走若咧飛喔!」男仔說:「阮是水上飄的男兒,等咧你就知。」慶仔補充說:「潮水猶未退,有些海溝水深過腰,愛較注意咧。」示意沒揹漁具揹相機的我,小心為要,可不能被海泥、海水絆倒。
走在熟悉的海坪,四人僅靠著六輕霞光與微弱天光,在狀似平坦、行卻淺壑的海坪上步履輕盈,此刻任何照明工具只會讓你刺眼、夜盲。足履過水有著如花生仁在米篩滾動的聲音,是漁人與大海協奏扣人心弦的樂章。海沙柔軟,海泥卻不容易抽腳,走跳起來小腿肚格外費力。走行中的四人彼此並無太多交談,在這片暗夜海域,本能般辨識方位、專注走行。
果真如水上飄的功夫速度飛快,正佩服他們如何在腦袋裡安裝衛星定位與導航時,男仔停下來打開頭燈確認深度,說道:「尻川深」(臀部深度),關頭燈、渡海溝、走急奔馬一段的海路後,男仔打開頭燈,到了。身處河海邊境,此時回望的是六輕霞光滿天,入海之深,已不見來時路。
潮汐之間
正當我想著如何辨識回返的方位與水路時,男仔、慶仔各搭配年輕漁人許致遠、許登為,快速將漁網檢視一圈,黑暗中魚身在微弱天光的映射下,鱗光閃閃明晰動人。喘口氣、抽口菸,午仔魚這會很好賣,烏仔魚也不少,四人露出踏海而來時沒有的輕鬆感。兩人一組,各在長達約兩百米的網具旁快速分工挑魚、理網,兩位年輕漁人還要負責將破損的魚屍埋入海坪,男仔笑說:「就讓魚入土為安,不要被海鷗啃食,海鷗應該想吃活的,但也要自己努力,這樣對生態比較好。」
慶仔說:「看來有六十到七十公斤左右,可以了,要趕緊掠完趕早市。」天漸漸光,露出了魚肚白的天色,扛著沉甸的漁獲,四人步伐不若來時輕盈。
問了四人這波烏仔魚季過後會繼續抓鰻仔嗎?
「今年鰻仔少、價格也低,可能是日本需求受疫情影響,南邊那幾口網,網開兩面放著。」男仔說。
若冬至前有鰻汛,你會抓鰻仔嗎?
「擱看覓咧!討海嘛是需要等待。」男仔說。
漁網在海風吹拂下顯得搖曳自在,正等待下一次的漲潮。
疫情下的「返鄉鮭」
許俊男(男仔)是美中貿易戰下返鄉的鮭魚,聰慧敏捷的他笑說:「鮭魚命不夠韌,要烏龜的龜才能生存得夠久。」許進慶(慶仔)則是捕食而生存的候鳥,疫情下無法再回東南亞覓食,只得成為待在原生地的留鳥,他說:「等待公司召回越南工作,短期今年是回不去了。」男仔與慶仔都是臺灣傳產模具設計的師傅,他們職場車拚幾十年,早已是五十好幾的大叔,中年危機成了貿易戰與疫情下的結果。
慶仔面臨著斷炊之虞,而男仔轉戰物流業,有著彈性工時的作業型態,閒不下來的他思索著故鄉生活的新經濟可能。重回海洋這件事似乎是兩人相同的選項,與海為伍的小孩如今兩鬢斑白,仗著對於故鄉海事環境的理解,重回海洋遠比等待疫情結束來得容易,至少一個冬季到隔年春天的生活不是問題。
有魚仔咱來掠
濁水溪,河海邊境之處海洋物產豐美,久遠以來南北兩岸邊境的居民,與濁水溪如同臍帶關係生命與共。過去在地方上有這麼一句話,「有蠓仔家己打,有魚仔咱來掠」(有蚊子自己打,有魚大家抓),有魚仔咱來掠,說明了生命資源的共有性與社會交換的分享,也潛在地說明了濁水溪口海事,是需要群體或兩人成伴而行,畢竟在海上沒有人是孤獨的。
慶仔、男仔加上年輕一輩的許登為、許致遠四人合資了網具,立冬前做好海槽、海溝、海水流向的事前勘察,完成網具在海坪的定置作業,準備在立冬後魚汛來時海上車拚。一場長達一季度的返鄉鮭與洄游烏,在濁水溪與臺灣海峽的邊境廝殺就此展開。男仔信心滿滿,憑著他的直覺加上從小在這裡撒野的經驗,認為今年一定會有豐收的漁獲。
豐收的漁獲,是每一個漁人心中唯一的冀盼,也是人性心理中最正面的意義與價值,因為漁人深知海洋可以吞噬你,但同時也養活你。面對海洋任何漁人都來不及有負面的念頭,這一回合沒有魚,十二小時後的下一回合就會有魚。因為永遠抱著希望是漁人的天職,有魚──是漁人周而復始的趨力動因,這股趨動的能量正是海洋迷人的地方。對於在後貿易戰、後疫情的男仔與慶仔而言,此刻,海洋給了他們最佳的動力。
暗夜海潮
凌晨四點運轉中的六輕工業區,滿天霞光映射著仍是一片漆黑的濁水溪口,萬籟俱寂的大地傳來不曾間斷的低頻聲。海岸路底不遠處,海巡人員通訊器材微弱的紅光閃爍,彷彿告訴我即將走到陸地的盡頭。「還沒退潮不要下去喔!」警覺心強的他們看到非日常漁民的面孔,不免警告提醒,一旁同僚盯著你的眼神,猶如那暗夜海岸傳說的水鬼,綠眼金睛在漆黑、低頻的海岸裡,顯得如此精明犀利,彷彿下一刻就要拿你開刀抓交替。
遠處四部機車一靠近,「有穿??(tabi)嗎?」男仔問。??是走在泥漿量高的濁水溪海床最好的工具,也是海口人家必備的捕魚鞋。「一定有啦!穿??是像忍者仝款,走若咧飛喔!」男仔說:「阮是水上飄的男兒,等咧你就知。」慶仔補充說:「潮水猶未退,有些海溝水深過腰,愛較注意咧。」示意沒揹漁具揹相機的我,小心為要,可不能被海泥、海水絆倒。
走在熟悉的海坪,四人僅靠著六輕霞光與微弱天光,在狀似平坦、行卻淺壑的海坪上步履輕盈,此刻任何照明工具只會讓你刺眼、夜盲。足履過水有著如花生仁在米篩滾動的聲音,是漁人與大海協奏扣人心弦的樂章。海沙柔軟,海泥卻不容易抽腳,走跳起來小腿肚格外費力。走行中的四人彼此並無太多交談,在這片暗夜海域,本能般辨識方位、專注走行。
果真如水上飄的功夫速度飛快,正佩服他們如何在腦袋裡安裝衛星定位與導航時,男仔停下來打開頭燈確認深度,說道:「尻川深」(臀部深度),關頭燈、渡海溝、走急奔馬一段的海路後,男仔打開頭燈,到了。身處河海邊境,此時回望的是六輕霞光滿天,入海之深,已不見來時路。
潮汐之間
正當我想著如何辨識回返的方位與水路時,男仔、慶仔各搭配年輕漁人許致遠、許登為,快速將漁網檢視一圈,黑暗中魚身在微弱天光的映射下,鱗光閃閃明晰動人。喘口氣、抽口菸,午仔魚這會很好賣,烏仔魚也不少,四人露出踏海而來時沒有的輕鬆感。兩人一組,各在長達約兩百米的網具旁快速分工挑魚、理網,兩位年輕漁人還要負責將破損的魚屍埋入海坪,男仔笑說:「就讓魚入土為安,不要被海鷗啃食,海鷗應該想吃活的,但也要自己努力,這樣對生態比較好。」
慶仔說:「看來有六十到七十公斤左右,可以了,要趕緊掠完趕早市。」天漸漸光,露出了魚肚白的天色,扛著沉甸的漁獲,四人步伐不若來時輕盈。
問了四人這波烏仔魚季過後會繼續抓鰻仔嗎?
「今年鰻仔少、價格也低,可能是日本需求受疫情影響,南邊那幾口網,網開兩面放著。」男仔說。
若冬至前有鰻汛,你會抓鰻仔嗎?
「擱看覓咧!討海嘛是需要等待。」男仔說。
漁網在海風吹拂下顯得搖曳自在,正等待下一次的漲潮。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