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1105_神奇柑仔店1920完結篇

【電子書】重生的觀音:第三個西藏的故事

達蘭薩拉,她是藏傳佛教的新聖地,也是一座難民營。「第三個西藏」在此重生。
  • 228

活動訊息

金石堂,總有一本書懂你!雙11更好買,25家銀行信用卡分期0利率!

內容簡介

達蘭薩拉,一座世界知名的小鎮。
她是藏傳佛教的新聖地,也是一座難民營。
在被妖魔化的「舊西藏」與被革命窒息的「新西藏」之外,
千里跋涉、翻越雪山、通過達蘭薩拉走向全世界的
「第三個西藏」在此重生。


「西藏三部曲」作者李江琳
繼《1959:拉薩!達賴喇嘛如何出走》、
《當鐵鳥在天空飛翔:1956-1962青藏高原上的祕密戰爭》、《藏區祕行》後,
新作《重生的觀音:第三個西藏的故事》書寫藏人流亡半個多世以來罕人知曉的故事。

對許多藏人來說,「香格里拉」不在喜馬拉雅山之北,
而是在喜馬拉雅山之南,一個叫作達蘭薩拉的地方。
從文化而非地理的意義上來看,以達蘭薩拉為中心的西藏流亡社會,可以說,那就是第三個西藏。

達蘭薩拉(Dharamshala)是個太複雜的地方,那裡是西藏文化的濃縮之地,也是流亡藏人「暫時」的歸屬。在那裡,每一個藏人都有一則屬於自己的流亡故事,不只是肉體的流亡,更深刻的是心靈的流亡。走出極權主義控制下的藏區,走進未知的印度領土,等待著他們的是從未想像過的新世界。李江琳親自走訪達蘭薩拉,聽取一個又一個流亡藏人訴說,關於勇氣、困頓、疑惑、重生的故事。

李江琳在《重生的觀音:第三個西藏的故事》敘述,筋疲力竭的難民們好不容易逃過戰爭和饑荒,到達印度,卻立刻面臨新的危險。生活在高寒地區的藏人,對許多疾病,天生沒有免疫力。他們已經很衰弱的身體與各種病毒接觸時,完全無法抵抗。肺結核、寄生蟲、流行感冒之類的疾病,奪去了大量難民的生命,據說死亡率高達十分之一。

古老的西藏文明顯然需要走向現代,可是達賴喇嘛並不認為西藏走向現代化意味著必須完全拋棄傳統。古老的西藏文明如何在當代世界爭取到一席之地?虔信佛教的藏人怎樣在現代社會裡生存,同時保持自己的文化特性?西藏的宗教文化與現代科技文明怎樣才能有效地結合?如今仰賴流亡在外、卻有機會接觸到現代西方文明的民族先覺者如何教育他們的下一代。

在藏人幾近走投無路的時候,印度人民收留了他們,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重建生活。近半個世紀來,達蘭薩拉的印度社區和流亡藏人社區比鄰而居,共同把昔日的荒山建設成一個熱鬧的小鎮。如果沒有流亡藏人,很可能不會有今天的達蘭薩拉。如果沒有心胸寬廣,慷慨智慧的印度人民,也不會有藏文化的異地保存。

1967年的一天,邊巴奉召前往法王府,達賴喇嘛請他為達蘭薩拉大昭寺塑造三尊造像,其中一尊是千手觀音像。達賴喇嘛同時交給他一袋銀圓,和來自拉薩大昭寺的八個觀音殘面。這八個殘面是一位西藏和尼泊爾混血的人,從拉薩收集來,帶到印度的。達賴喇嘛說:「這座觀音像是用中國的銀幣和西藏的觀音面鑄造的,將來我們要帶回西藏。」

作者

李江琳

江西南昌人,現居美國。1982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外文系。1987年獲山東大學美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1988年留學美國,先後獲得波士頓布蘭戴斯大學猶太歷史碩士和紐約皇后學院圖書館學碩士學位。2004年開始研究西藏問題,2007年以來持續研究西藏流亡史,親赴印度和尼泊爾訪問將近二十處西藏難民定居點、超過三百位來自西藏三區的難民。先後在《明報月刊》、《開放》、《人與人權》、《中國人權雙周刊》、《動向》等雜誌發表多篇關於西藏問題和流亡藏人社會文章。已出版作品有《1959:拉薩!達賴喇嘛如何出走》(聯經,2010),是重建1959年達賴喇嘛流亡史實的重要作品;《當鐵鳥在天空飛翔:1956-1962青藏高原上的祕密戰爭》(聯經,2012),首度揭露六十年來中共不敢公開的西藏血腥鎮壓史實;《藏區祕行》(聯經,2014)敘述作者及友人在2012年夏天祕密進入四川、甘肅、青海藏區,親身訪查藏族反抗中共統治的歷史場景之過程。

目錄

出版序
前言 達蘭薩拉,進行中的故事──給友人的信

第一部 走向達蘭薩拉
褲子街
飄落的袈裟
阿尼諾宗
寺廟街上的小販
雪山隔斷的童年
牧羊少年的故事
巴塘來的朝聖者

第二部 朵拉達山脈下的小鎮
「無名街」上的芳鄰
傍晚,達蘭科特
喜馬拉雅水晶
彼得和伊凡娜
圓祥法師

第三部 聖地,在喜馬拉雅山南
乃穹寺
重生的觀音
喇嘛嘉瓦
藍哈達
智慧之海

序/導讀

出版序

2007年10月,我第一次去達蘭薩拉。那是我深入研究西藏當代史的開端。旅行期間,每天採訪、參觀之後,我會盡可能詳細地記錄見聞。這本書就是那次達蘭薩拉之行後寫的,初稿完成於2008年。寫完之後未及修改,我又束裝出發,第二次去達蘭薩拉,就這樣與達蘭薩拉結下了不解之緣。

此後的幾年中,我的全部時間和精力都用來研究1950年之後的西藏歷史。《1959:拉薩!》和《當鐵鳥在天空飛翔:1956-1962青藏高原上的祕密戰爭》這兩本書出版後,我才有了一個寫作「空檔期」。2012年,我在中國大陸和印度旅行期間,抽空對這本書作了一些修改。

幾年來,達蘭薩拉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英國人留下的舊房已經不多,新建了不少樓房,手機、Wifi 都已相當普及。來訪的人也愈來愈多。隨著研究和採訪的逐漸深入,我曾想對這本書作較大修改,加入更多的採訪故事。然而,這本書裡的很多內容,是發生在特定時間中的片段,它已經成為歷史,保留這一點歷史紀錄,並非毫無意義。因此,我對文字作了一些潤色,插圖還是採用2007年拍攝的照片。

2007年在達蘭薩拉,很多人為我提供了種種幫助。在此,感謝那次為我翻譯的達瓦才仁先生和茨仁紮西先生,感謝喇嘛嘉瓦、阿尼諾宗、頓珠諾布、塔丁才旦、措姆、多傑紮西以及「甲喇嘛」圓祥法師接受我的採訪。他們有的還在達蘭薩拉,有的移民去了西方國家,有的返回西藏,有的已經去世。他們的經歷是藏民族集體記憶的一部分,我希望,有更多的漢人來傾聽藏人的故事。

前言(節錄)

達蘭薩拉,進行中的故事──給友人的信

達蘭薩拉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她是西藏文化的濃縮版和精華版。假如沒有西藏,就不會有達蘭薩拉。

說起西藏,作為同時代人,你知道,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西藏只是個傳說。在我有限的知識版圖裡,「西藏」不過是個地名,「達蘭薩拉」及其所代表的一切則根本不存在。那時候,我對西藏的全部了解,來自於一部電影和幾首歌。電影是你我這代人可能都看過的《農奴》,歌是〈逛新城〉、〈在北京的金山上〉,還有文革期間廣為流傳的〈洗衣歌〉。

官方話語中有兩個西藏,一個「舊西藏」,一個「新西藏」。幾十年的宣傳中,「舊西藏」的一切都被妖魔化,「新西藏」的一切都被浪漫化。可是,「舊西藏」和「新西藏」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其實並不了解。小時候,我被老師們帶領著去看《農奴》的時候,我不知道那裡曾經發生過什麼;當我們看著一群女紅衛兵穿著藏服、唱著〈洗衣歌〉,在舞台上跳舞的時候,也不知道那裡正在發生著什麼。如果說,那時候的中國是個藏在鐵幕後面的國家,西藏則被掩藏在雙重鐵幕之後。那時,我對那片土地和那個民族,以及在那裡發生的一切,均一無所知。

現在,去拉薩的火車一票難求,坐在供氧車廂裡欣賞高原風光的人們,同樣也未必知道,有些人正在一步一步地走向另一個方向,前去朝拜他們心中的觀音菩薩。對許多藏人來說,「香格里拉」不在喜馬拉雅山之北,而是在喜馬拉雅山之南,一個叫作達蘭薩拉的地方。從文化而非地理的意義上來看,以達蘭薩拉為中心的西藏流亡社會,可以說是第三個西藏。

我是到了美國之後才開始接觸西藏文化的。我所了解的一切顛覆了官方話語中的「新、舊」兩個西藏。然而在美國,有關西藏的一切又被推到另一個極端。對於物質過於充足,生活過度優裕的美國人而言,這個被封閉在雙重鐵幕之後的民族,幾乎成了一個當代神話。

很長時間裡,我對宗教相當困惑。我在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社會裡長大,成長過程中,所有宗教都被妖魔化。如果說五四運動為古老的中國帶來現代的曙光;五四時代的知識分子們卻有鮮明的反宗教傾向。他們認為,中國需要的只是「德先生」和「賽先生」,宗教屬於一個落後的時代,中國不需要宗教。

1949年以來,宗教信仰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衝擊。文革初期的「破四舊」活動中,宗教遭到毀滅性打擊。在那場對文化本身的「革命」之後,我們民族所剩無幾的傳統,包括傳統的信仰,以及建立在信仰基礎上的道德觀、倫理觀和風俗習慣幾乎被摧殘殆盡。我對文革最初的記憶,就是一堆被砸爛的佛像。

以佛教信仰為文化底蘊的西藏,宗教文化所受到的打擊可想而知。就在歡快的〈洗衣歌〉唱遍大江南北的同時,西藏有無數的寺院被摧毀,佛像被砸爛,價值連城的宗教文物被破壞。然而,當破壞者在聖殿的廢墟中歡呼的時候,他們不知道,當聖地成為廢墟之後,他們自己也將失去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一切。如今我們的民族正是如此:物質的豐裕並不能帶來精神的充實,除了錢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有了高樓大廈,卻丟失了靈魂。

「革命」是一場集體狂歡,但也是一場假面舞會。但假面被拆下後,我們還得面對自己,並且面對一個可怕的事實:在集體狂歡的過程中,人生中最寶貴的一切不是被粉碎,就是被抽離。革命是集體的,革命後的心靈重建卻是個人的。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獨自去尋找通往精神家園的路。

我想我還是相當幸運的。命運把我從中國帶到耶路撒冷,又從耶路撒冷帶到達蘭薩拉,讓我有機會在神聖與世俗、出世與入世的兩極之間,尋找自己的中道。說到底,有關彼岸的追求本是為了此岸,有關去處的追問原是為了當下。頭頂的星空和腳下的草地,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風景。

心靈重建是一種漫長而且艱苦的過程。那是條孤獨寂寞的路,你只能千山獨行。出發的時候,你不知道有沒有終點,也不知道終點在哪裡。你得擺脫理性的傲慢與偏見,學會聆聽來自自己內心的聲音,讓冥冥中的神祕力量帶領你,走向自己的精神家園。沿途你得一次次俯身,拾起破碎的靈魂,一點一點地重新拼接。很多固定的觀念將被顛覆,很多習慣的行為將會改變。路的盡頭就是你的聖殿,它可能是一片森林、一條河流、一朵沾著晨露的花;也許是羅馬、耶路撒冷,或者達蘭薩拉。

我該怎樣形容達蘭薩拉呢?藏民族的政教領袖,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駐錫的小鎮,官方地名叫馬克利奧德甘吉。這個小鎮很特別,不是我能「一言以蔽之」的地方。

馬克利奧德甘吉雖在印度,我卻不能用「一座印度小鎮」來形容它。鎮很小,一座小廣場,幾條窄街,兩邊擠滿了高高低低的房子,有低矮的破舊木板房,也有三、四層樓高的磚石建築,靜靜訴說著這座小鎮的獨特歷史。房子以實用為主,用途不是餐館旅社就是禮品店。各種簡陋的小攤子,賣藏式披肩、廉價首飾、蒸的或者煎的「饃饃」(包子或餃子)、甜茶、藏式面餅、糌粑。

不管從世界哪個地方出發,去達蘭薩拉都不大容易。你得先飛到新德里,在德里乘一整夜火車,再坐幾小時汽車。從德里的西藏難民定居點「桑耶林」乘長途汽車也行,這是最簡單、最便宜、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常用的方式。不過,那得在印度北方的公路上顛簸一夜,約十三小時,其中一半是在山中夜行。夜間上山至少有一個好處:印度司機開著大客車飛馳,在不合規範的狹窄公路上翻山越嶺,你呢,眼不見,心不顫。

藏在深山裡的達蘭薩拉是座名滿天下的小鎮。在中國之外的世界裡,她的名聲不亞於西藏本土。這些年來,她已變成了一個旅遊勝地,反而讓人忘記,這座小鎮實質上是座難民營。我在馬克利奧德甘吉的小街上漫步時,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各國遊客,常常覺得不可思議:這是座難民營啊!她怎麼變成「旅遊點」了呢?也許,宗教、政治、流亡、「神祕雪域」等等「當代神話」的因素,在激起人們同情的同時,也引發人們的好奇?

達蘭薩拉也是海外藏傳佛教的中心。由於達賴喇嘛和17世噶瑪巴的緣故,對於虔信佛教的藏漢洋各色信徒來說,她已經成為一個新興的佛教聖地。每年都有大量佛教信徒和準信徒從世界各地前來,參拜達賴喇嘛,聽經、參加法會和其他重要佛事活動。在達蘭薩拉街頭,常常看到裹著絳紅袈裟的洋喇嘛和洋尼姑。他們神色安詳,步履從容,走過身穿藏袍,手握轉經筒的西藏老人。還有些人乾脆就是來「避世」的,哪怕是短暫的避世,以獲得片刻的寧靜。

表面上,這座小鎮也像其他國家的小鎮一樣寧靜安詳。可是,它平靜祥和的外表下暗流洶湧。街邊商店的牆上貼著下落不明的小班禪照片,到處可見雪山獅子旗,一家小商店的玻璃窗上貼著告示:「本店不售中國貨」,奧運倒數計時牌問每一個路過的人:「2008年,你將在哪裡?」這一切都提醒外來的人們,這座小鎮與藏民族的現狀與未來密切相關。小鎮的平靜中因此有一種不確定感。如果說絡繹往來的過客是「流水的兵」,小鎮本身也未必是「鐵打的營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裡的每個人都是過客,只是逗留的時間有長有短。

達蘭薩拉有很多層面,每個層面都有故事。那個地方有故事,那裡的人也有故事,不管是定居的西藏難民,還是絡繹不絕的各國來客,都有獨特的故事。藏人基本上都是失去了一切的人,他們翻山越嶺,一路漂泊到這裡,在遠離故土的深山小鎮裡安家,重建自己的生活和信仰。他們故事裡的關鍵字通常是「逃離」和「捨棄」。這裡的每個藏人都有一個關於逃離和捨棄的故事,當這些故事被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084879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88
    • 商品規格
    • 18開17*23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金石堂網書25週年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