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廢文
蔡嘉佳帶來微光的第二部作品,每一輯以詩為題緩緩訴說內心深處的想法,以文學的筆記錄病程與體悟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傷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沒關係,我們慢慢地,重新來過。
「我們自體敏感,和社會矛盾,這個社會生存的本質,什麼時候才會適合我們?」
2016年《親愛的我》觸動心靈,蔡嘉佳帶來微光的第二部作品
本書分為五輯,書寫病程中的種種感受。其中有生而為人的掙扎矛盾和溫柔善意、面對「當機」的自己的厭惡與無能、面對伴侶因愧歉而推開對方……,以及希望藉由本書,為所有精神病患撕下在社會刻板印象下被貼上的標籤。
輯一 那些無止盡的
日子裡,悲傷無盡地蔓延循環,患上憂鬱症的我吃下所有的情緒,攢緊各種的不安與矛盾,緩步走著,努力地、不努力地活下去。
輯二 無法編輯的
憂鬱症像是一種病毒,我陷入程式當機,失去開心遊戲的能力,也無從重新編輯修復程式。
輯三 盲
我常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甚至想傷害生命中所有的羈絆,一點愛都不留給自己。和患者戀愛,對不起,謝謝你。
輯四 十點的課坐在我前面的同學
何其有幸,身邊有你們共遊相伴,病友、摯友、師長……謝謝你們總用最溫柔的姿態擁抱我的缺憾。
輯五 被討厭的勇氣
我想和你們說,我會努力為你們的痛苦代言,為你們的苦難翻案。這是我微小的力量,僅僅能做的唯一一件事。我會因為你們的脆弱,而變得更勇敢。
本書特色
◎文字從來不該是武器,蔡嘉佳書寫悲傷也書寫溫柔。讓讀者藉由閱讀透釋敏感緊繃的情緒,一點一點地,重新來過。
◎每一輯以詩為題緩緩訴說內心深處的想法,以文學的筆記錄病程與體悟,共鳴需要被理解、不安的靈魂。
◎獻給在憂鬱裡洇泳的人們,無論你是患者或是陪伴者,都辛苦了。雖然我們都不曉得傷口還要痛多久,但希望這本書成為一個了解精神病患的機會,能讓我們更貼近理解彼此的困境,溫柔以待。
目錄
輯一〈那些無止盡的〉
花
病院日常
生活日常
慢慢地重新來過
生之必然
流浪日記——三峽
生
少女習慣
Another life
分軌
流浪日記——板橋
雨中
流浪日記——臺南
空間滯留
本來面目
宣之於口
寫過〈寫在畢業之前〉
致畢業的你們
輯二〈無法編輯的〉
文字
刀子口
離開遊戲 Esc
好似圍城
安好
荊棘後便是玫瑰
冰凍的骨髓與時間
對面的病床
衣架
許場美夢
夢魘
異境之夢
青春
輯三〈盲〉
愛如閃電
因愛而……
關於死亡
從前我未真正愛過
即使是假象
輯四〈十點的課坐在我前面的同學〉
眼中最澄澈光亮的靈魂
流浪日記——大安少女
少年企鵝
少女郁棻
全宇宙的小小星球
貓女
共遊
討人厭的喜歡
關於一個人一件事
何其有幸與你們相遇
別讓我們的名字在生命中失序
如果如果
致閨蜜
牽起手就能觸及
她
花火
關於香味
流浪日記——京都
流浪日記——京都2
再辛苦都要把生命留下來的人
流浪日記——首爾
關於衣服
母親節快樂
流浪日記——On Cloud
旅行
輯五〈被討厭的勇氣〉
真實
陰影之下
公平
差等之愛
兩端
所謂「正常人」
那些被送進來的孩子
精神病院
一來一往
演講
走近走遠
向左走向右走
兩個女孩
像我這樣一個生理女
Running
日復一日
如果我說恨
利如刃
這世界所盈滿的惡意
明日
序/導讀
序1/
徐珮芬│詩人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逆光眺望租賃處附近教會建物上的標語,我因長期待在陰暗房間而畏光的雙眼,感覺一陣刺痛。
「殺了我吧,主啊,如果您真的存在的話。」我在心底默念。其實沒有任何具體信仰的我,不知道這樣的禱詞是否犯了大忌?一邊思考著神存在與否的同時,我的思緒平靜無波──即便我已經三天沒有進食、五天沒有洗澡。
正處在鬱期的我,為了工作,仍必須把自己偽裝成正常人的模樣,走路出門的時候只覺眼見一切都不真實,彷彿長夢才是我真正的歸屬。
在嘉佳的行文中,我看見「良夜」兩字,使我印象十分深刻。對我個人來說,夜晚是橫征暴斂的神╱魔,我每每須服用十來顆功效各異的藥物作為護身武器來與之搏鬥,每晚每晚,都像悟空踏上天竺之途,過程中拼命打怪,直至滿臉淚水醒來。充滿委屈,卻總無人可訴說。
發作的時候,就像掉進了真空狀態。只要你不開口,身旁的人無從知曉。突然就窒息了,潰堤了;眼見所及皆開始崩解、碎裂,險險壓住扯破喉嚨放聲尖叫的衝動,一個人衝到洗手間搥牆、催吐,直至稍稍冷靜,再把幾乎溶解殆盡的面具重新撲粉、修整、戴好,對著鏡子裡面的陌生人微笑,然後回到人群之中,彷彿甚麼都沒有發生過。
在嘉佳的字裡行間,我清楚看見了被無名惡魔附體的痛楚。我佩服嘉佳擁有將之詳實記錄下來的勇氣。對我來說,那是站在太陽下時瘋狂逃避的巨大陰影。
最後,我想引用卡夫卡在他的日記中寫下的一段話:
「凡是活著的時候不能對付生活的人,都需要有一隻手擋開籠罩在他命運之上的絕望,……但用另一隻手記錄下他在廢墟中的見聞,因為他所見所聞比別人更多,且不盡相同。畢竟,他生時已死,是真正的倖存者。」
僅將這段話語贈予嘉佳及這部作品,和我真心的祝福一起。
序2/
陳曉唯│劇作家
給嘉佳:
想與妳說一段故事。
四年多前,我有一位個性沉靜溫柔的好友,於週末午後在住處燒炭自殺。
她留下了幾封信,在屬名給好友們的信上,她只寫了一句話:「我好害怕,我想離開這條軌道。」
她的屋子整理得有條不紊,床被折得方正,衣物疊得整齊,傢俬擺設皆擦得光亮,地板潔淨得沒有一絲灰塵,連浴廁的角落都看不到任何汙垢。房間的桌上擺著幾本西藏的旅遊書,當時的她正興奮地期待著長假時的西藏之旅。
她曾是多麼熱愛生活的一個人,於是沒有人知道她為什麼選擇離開。
她離開之後,我一直想著「軌道」。
在生命的某個未知的時刻,生存逐漸成了一個系統,將生活變成了軌道,而人變成了軌道上的列車。這是相當奇趣的狀況,因為列車是不能突然倒退行駛的,它必須依照規定行駛在自己的軌道上。
大家都抱持著同樣的想法:常態化的,讀書上學,求職工作,結婚生子;生活化的,吃飯,喝水,旅行,戀愛,喜怒哀樂。儘管軌道並不是真的存在,但是人人都想步上軌道,人人都走在軌道上,只有極少數的人有勇氣偏離軌道。
曾有幾次,於傍晚時分,佇立於熙來攘往的人群之中,望著一個人與另一個人,時間與時間,空間與空間,世間的萬物,有形或無形的,彼此皆錯綜交雜著,細細地織就一個密切的網絡,連結為一個龐然的系統。
生活是被自己所「製造」出來的,還是生活自己「生活」出來的?
然而,無論何者,人似乎都不能也不敢偏離軌道,一旦偏離了軌道,系統就會將一個人逐漸地包括在外,最終,人只能站在一旁,如同傍晚時分,助力於人群之中,所有人已看不見你,而你可能欣羨萬分地看著人來人往。
去年讀賈平凹的《自在獨行》,他寫了一段話,關於「看人」:「在街頭看一回人的風景,猶如讀一本歷史,一本哲學。你從此辦事情,看問題心就不會那麼窄了,目光就不那麼短了,不會為蠅頭小利去勾心鬥角,不會因一時榮辱而狂妄和消沉,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裡,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
完滿自己的生命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但生存的全部意義是什麼?像樣的生活是什麼模樣的?與大家一樣的生活又是什麼樣子的?真摯的生活與普通的生活,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存在於哪個關鍵點?是在軌道上行駛著,還是偏離軌道奔向未知。
但,真的有軌道嗎?由誰建造的?而它最後又將通往何處?
她離開後,某次在整理電子信箱時,看見她離開的前幾日寫來的信:「你知道世界上最美麗天空在西藏嗎?聽說看到最美的天空就如同看到天堂。我好想去西藏看看,看看天堂長什麼樣子。」
想起我曾經因病入院時,她每日都來看我。來的時候,帶一朵花,不說話,只是靜靜在一旁陪著,離開前,她總會淡淡地對我說:「不要害怕。」
偶有幾次,走在曾與她走過的街道時,我會不自主地問著,問著她,也問著我自己:「妳到了妳想去的天堂了嗎?那裡沒有軌道了吧?別再害怕,好嗎?」
我永遠記得她的那一句「不要害怕」。也許在她與我有所連結的生命軌道之上,曾有過那麼一次機會,而我卻忽略與錯過了。我錯過了那一次機會告訴她同樣的一句話:「不要害怕。」
生命唯一的恐懼,並不是因為我們相信恐懼的存在,而是我們不願相信恐懼的存在。當我們相信了它,我們就給了彼此一個得以和諧共處的可能,於是不再恐懼,於是不再害怕。
讀著妳的作品時,感覺到妳的內在不斷地呼喚著,彷彿想告訴每一個遇見這本書的人,同時也對所有愛妳與妳愛的人傾訴,在與他們連結的生命軌道之上,妳的聲音低微卻盈滿力量,且堅定不移地對他們說:「不要害怕。」
然而,嘉佳,永遠別忘了對自己說這句話。
無論一個人對自己生命的最終選擇是什麼,唯一需要記得的即是「不要害怕」。只因為在這世上,你愛與愛你的人,他們永遠都是支持妳的,而他們也永遠害怕妳是害怕的。
不要害怕,好嗎?
序3/
Christina│本書文字編輯
「我們並不能選擇自己的生活。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人。」──安妮寶貝。
特別是在現在這樣一個充斥著規範與體制的社會裡,人能自由選擇的事情不多,其中少數能憑自由意志選擇的事,就有「溫柔」這個選項,這也是嘉佳一直以來給予我的,也是我盡力想帶給她的。
高中初相識,盛夏裡穿著白色制服的我,與總愛穿制服長褲的她,天真地以為人生頂多就是在白襯衫上沾上幾抹汗水,雖微帶點舊舊黃黃,也稱得上純白無憂。但後來再也望不著如白襯衫的生活。
原本準備一起迎接大學的最後一年、煩惱橫亙在眼前的龐大未來,生活卻啪地急轉入黯淡的寂秋與寒冬,一走就是兩年多。
現實是,憂鬱症這件事確確實實地壓在我們彼此的人生中,很多時候往往是手足無措的,我是如此,我想,嘉佳也是。生病的人與陪伴生病的人都是站在同樣的基礎上,生病的人不會因為是病患就懂得比較多、陪伴病患的人也不會因為是旁觀者就懂得比較少,畢竟彼此都是初學啊。
幸的是,這樣的病症如夢魘卻又將她與身旁的人的人生纏在一起,「我與嘉佳」,這是份濃重又獨特的感情,讓人刻骨、掙扎、深陷其中,卻也足以銘心、緊緊擁入懷中、怎麼也捨不得放掉、能有「人生足矣、足矣」之嘆!
不幸的是,這一路上看到一些讀者的言論,其中有善也有不善,但這些善與不善明明是人少數能自由選擇的事,有些人卻擇不善。評論者是懷揣著什麼樣的心態,一字一句寫下漫天飛舞的批評文字?
人被診斷為一位憂鬱症患者前,他首先是完整的個體,有自由意志與話語權,可能是他人的摯友、或愛人、或家人,而不是醫學領域所定義的具有某種病徵的人之一。但我們的社會絲毫不乏替人貼上標籤的人、惡意攻擊他人的人,也有怪罪人總愛彼此標籤化的人,有太多、太多了。
惡意衝著人來,終究不也回歸到自己身上,不是嗎?
我想,在生活中我們都是跌跌晃晃前行、喜怒哀樂與各種感情層層疊疊,有些人選擇溫柔對待身旁的人們、有些人則為了疾病而受盡折磨、有些人為了生活忙得焦頭爛額卻無暇顧及生活本身、有些人為了升學或工作而被壓力吞噬、有些人為了家人或愛人或友人所苦等,現實中的辛苦與苦痛如是積累在生活中,意圖絆倒掙扎其中的我們。
若要再耗費心力彼此攻擊,這樣的惡意不就顯得太沒有意義、太過勉強了嗎?說到底,人們在某些層面上也都有著相似的背景啊。
然而時間會推著我們和嘉佳向前,是的,是向前。或許人生不過是行走著的影子,但溫柔確實能帶來微光,為所愛的人捎來平靜與暖陽。
致親愛的你:「永遠別忘記做個溫柔而堅強,謙遜而善良的人」。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