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今日人心的浮躁與不安,無異於千年前的戰國時期
古代經典《莊子》,正是現代人強化心靈的實用法則
讓自己在艱難的處境中,仍能身心安適
全新繪製漫畫.逐字原典白話圖文解說
來自中醫、武術世家,獨樹一幟的觀點
這堂兩岸三地華人慕名而來,場場爆滿的課程,現在你也能領會
人的一生所懸念的,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的心,而心,則影響我們的一生。
要如何駕馭自己的心,為漫漫人生尋出一條清明澄澈的道路,莊子之道有解。
世界總告訴我們人生要有追求,於是每個人都陷入被環境左右心思的循環中。
我們追求順境,面對逆境卻手足無措;渴望快樂,卻對傷心失了界限,任憑它往深淵裡去;
知道要去愛,卻無法面對沒有愛的痛苦,苦苦陷於失落的泥沼中。
兩千多年前的中國經典《莊子》,正是現代人強化心靈的實用法則!
若失去了一段愛情,莊子教你:「厲風濟則眾竅為虛」。大風一停,發出聲音的樹穴皆回復寂靜。愛過了、努力了,就該放下,為什麼要放任心情擾動不安?
用盡全力卻無法得到肯定,莊子說:「物莫之傷」。既然無法掌控外在,不如轉而經營內心,讓自己不再陷溺於世俗價值的網羅,任龐大壓力將自己淹沒。
經常為負面情緒、憂鬱與焦慮所纏擾,莊子教你:「莫若以明」。把視野提升到太陽和月亮的高度看事情,將會發現世界如此廣大,使你有寬闊心胸駕馭人生百態。
我們才是心的主人。心雖柔弱,但是只要經過有意識的訓練,它也可以是護衛自己一生最有力量的武器!
要為生命找道理,要安定惶惶不安的心靈——現在,正是時候讀莊子!
目錄
作者序&導讀
〈逍遙遊〉
北冥有魚
堯讓天下
大瓠之種
〈齊物論〉
南郭子綦
莫知所萌
莫若以明
惡乎知之
莊周夢蝶
〈養生主〉
生也有涯
庖丁解牛
惡乎介也
澤雉十步
帝之縣解
特別收錄:讀莊有感
序/導讀
【作者序】
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逍遙遊〉
這是莊子筆下的神人。外物傷害不了他,漫天洪水也淹不死他,即使旱災嚴重到讓金屬、石頭都熔化,焦灼了土地和丘陵,他也不覺煩熱。
負責教授莊子乘御之道的工作,剛巧跟莊子筆下的「庖丁」一樣,已經十九年了。
十九年屆滿前,我適時對一大班學生說了:「我教《莊子》,常覺愧赧,因為此生過得太順遂,總不知大好天氣裏的逍遙喜樂,果真同於莊子逆境人生裏的逍遙喜樂?好像得要有更重大、無常的巨石落下,擋住我順行千里的去路。假使還能乘御得了,那逍遙才真。」
天,於是就送給我一個,我要的禮物。當晚,還是當月?當年?癌症第三期,惡性腫瘤九公分。第一位看診的西醫師撫著冒汗的額頭,用英語對身邊的助理說:「我從來沒有碰見過,這究竟是什麼東西啊!」──西醫說癌細胞從零增生到一億個、構形一立方公分的腫瘤,只需時一月。那麼推算起來,從醫生手中領取診斷書,已是罹癌九個月後的事。
學生在我「最後一週」的課堂上,幫我舉辦了動人的惜別會。禮物、吉他與歌。還有多得驚人的淚水。人能活著親眼目睹自己的追悼會,是很幸福的。後來才知,教室坐滿、站滿在校、不在校生的原因,是BBS上誰貼了「如果你要上蔡璧名的最後一堂課」這樣的訊息。
婦癌病房中,書法家好友託人送來一幅墨寶,正是健康的日子裏我沒能討得的那幅。包裝捲軸的淺褐色宣紙上,有意無意斜斜草草地題著開頭的那段文字。想書法家好友以為我將死,才忍割昨日難割之愛(那真是好字哪!)。卻又在外包裝上題字提醒執教莊子的我:大難當前,莊子說,可以不死。
持莊子之道,可以不死。
《莊子》一書,就是要教會讀者如何轉危為安、如何駕御人生遭逢的任何處境──尤其逆境。就在得知死亡率百分之七十五、健保卡烙印「重大傷病」的那刻,我意識到:莊子所說的異常天候來了!
生命的傷痛隨處可拾,但重症病房可以把傷痛的級數拉高到極至。從胴體的底端到子宮、胃腸到淋巴,病位有多廣,受輻射治療、化療而破裂的黏膜、傷口,就可以有多長。
一個必須緊跟著我四十二小時的化療點滴幫浦,不時傳來嗶嗶的聲音,並不理會金屬離子一滴一滴注入、流淌於血管中那既冰涼又刺痛的駭人節奏。
「明天的輻射療程劑量較大,一旦腸子爆裂,我們會當場幫你開腹、動縫合手術。」醫師是這麼說的。
當看護請辭,一身傷口無法自清的我只得向外求援。「大家都很忙,如果沒事,就不要一直打來。」電話那端無比熟悉的聲音,是這麼回應的。
這是癌症病房裏,身體之外的世界的聲音。當我向外傾聽,傷痛的心、混亂的氣血、衰敗的身體,加乘著、攪擾著,就要一起下地獄去了。
我的心,必須終結負面情緒。
我的念頭,必須關機。
我必須入睡,才能停止痛苦。
當身體的衰敗到一定程度,竟可以如此明確地發現,我的慌張、心痛、憤怒……,情緒的傷痛只要加重一分,身體原本缺乏津液、有傷口的黏膜,便會出血難止、傷口加劇,同步惡化!
如何終結負面情緒?
念頭如何關機?
如何從滴滴蝕心的劇痛中速速睡去?
照之於天。看見今天,還有無數的昨天。想當下這麼回應的她曾經那麼愛我的昨天,謝謝她。念頭離開傷痛的此刻。
其神凝。注意力集中在心窩、在眉心、在丹田,專一凝注。專注裏只剩下平靜的心情與呼吸。情緒不再起伏,念頭不再擾動。
未睡身,先睡心。心睡了,知覺的痛苦自然消失。醒沒多久,此次療程結束了。
槍林彈雨。是的,唯有我的心能成為這具身體的理想君王,才可能帶領、護衛身體各部將領士卒,從槍林彈雨中全身而退。
【推薦序1】
從莊子中找到立情之所
一個午後,在臺大校園偶然與蔡璧名重逢,她正和母親在到校園泥土地一同習鍊太極拳的路上。這一幕在我腦海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許是因同病相憐之故。
璧名剛拿到博士時,我曾邀她到臺大哲學系演講。那時只聽傳言說她是個才女,後來知道她因家學傳承的緣故,深受中國傳統醫學和太極拳等東方修鍊的薰陶,而研究莊子的身體觀與身體工夫。我過去也曾注意到〈外物〉篇中「靜然可以補病,眥搣可以休老」是史上最早記載按摩的文獻,但由於缺乏傳統醫學的背景,未能做更深入的研究,所以請她來為我們談談。她婉拒了,理由是希望在有更豐富的研究成果後再來。後來果然於二○○六年到臺大哲學系主辦的道家經典研讀會上,以「姿勢與意識:《莊子》書中的專家與生手」為題做了一場演講。
那是她病前一年的事。
老莊常言禍福相倚,殷海光先生在五十歲思想正成熟的時候罹癌病逝。殷先生沒有衝過去,但蔡璧名衝過了,過程中莊子的精神肯定起了很大的作用。我雖然沒有這樣的重病,但一生也經歷了許多困頓。現實中的挫折、病痛,使我們走向莊子的世界,幫助我們慢慢走出各自的困境,使我們的心胸更加開闊。
在那個限制思想的時代,我從中文系轉入哲學系,卻始終感到西方哲學傳統有兩個問題,第一是注入過多的神學血液,多數的理論系統最後都要歸結於上帝;第二是過於概念化、理性單一化思考,淪為尼采所說「概念的木乃伊」,缺乏生命的動力。後來讀到尼采的生命哲學,引發我接觸莊子。
另一方面,莊子也為我療傷。我一九六六年因思想問題被解聘,有三年時間找不到專職工作,三年後才在臺大哲學系找到專任教職。一九七三年又因參與保釣運動發表的言論,導致臺大哲學系事件,再度遭到解聘。往後約十年的時間,學術生涯被迫中斷。一九七九年赴美,多年後轉到北京大學,才又重新開啟我的學術人生,仍是以《易經》、《老子》、《莊子》三玄為研究對象。離臺十四年後,始得回到臺灣,直到一九九七年平反復職,終能重返母校任教。思想言論被禁錮,所有的名聲、利祿、權位在瞬間一無所有。在這段人生的困境中,我註譯《老子》、《莊子》,將我追求自由民主的理念:反偶像主義、反造神運動、反絕對主義、反極端主義,寄託在註譯中,透過古典說出心裡的話。
我讀《莊子》,從年輕時的「任其性命之情」逐漸轉入晚年的「安其性命之情」。早年初讀《莊子》,對〈逍遙遊〉中所表達思想自由與精神自由的主旨,產生極大的共鳴。莊子以浪漫主義的文風,借鯤鵬之高舉,曉喻人需突破物質世界的羈鎖,培養博大的心胸、開闊的視野及高遠的境界。亦留意到〈逍遙遊〉篇末一句「安所困苦哉」,透露出莊子之「逍遙」實是寄沉痛於悠閑,隱含了生命底層波濤洶湧的激憤之情。讀〈齊物論〉,則將齊物的精神內化到個我心靈世界,讀了「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開始能跳脫自己的觀點,盡量站在他人的立場看待彼此的歧異與爭執。讀〈養生主〉、〈人間世〉,亦將當時的現實處境置入其中,看見牛身上的筋骨盤結,就像人間世人際關係的複雜性,若能順著人際關係的脈絡去處理,刀便不易斷折。而庖丁解牛運神時主體與客體的交融契合,即是藝術創作的境界,將人從人與人、人與物的疏離、孤立感中解放出來,將現實人生點化為藝術人生,對主體心境產生安情的作用。
璧名走向莊子的歷程跟我頗不相同。她成長於一個中醫和武術世家,曾祖父、祖父都是中醫,父親則是鄭曼青先生的高徒。但最初對她而言,這只是生命中一個自然而然的機緣,直到考上博士班時,忽覺這個文化快失傳了,因此開始隨父親習拳。在閱讀拳經的過程中,她偶然發現太極拳與莊子間,存在著六條完全一致的身體規訓。但那時她仍以為太極拳與莊子間的相通,只存在於一部分身體規訓與意欲通往的身體境界之間。
直到璧名遭逢大病,化療與電療的後遺症本會糾纏半生,但於病中始真正發心鍊拳、勤打不輟,最終挽回了她的健康與人生,從此深切體悟到太極拳等東方修鍊對生命的幫助。後來在閱讀清代黃元吉《樂育堂語錄》時,注意到書中屢以「神凝」、「虛室生白」等莊子的語言說明修鍊工夫與境界,至此領悟太極拳與莊子的身心修鍊心法實渾然一體,這影響她對莊子的詮釋,走向重視莊子身心工夫修鍊的方向。
因此她讀〈逍遙遊〉,看出姑射神人的「其神凝」,是凝聚精神,使身形與心神一同昇進的具體工夫。她讀〈養生主〉,以心靈詮釋解牛之刀,庖丁逐漸掌握解牛之道的過程即是修鍊心靈的過程,要使心靈避免與外在的事物強行砍劈、碰撞,遊刃有餘地不受損傷。若不能掌握此一心法,便會如〈齊物論〉描述心靈「與物相刃相靡」,在種種遭遇中感到難過痛苦。
這回璧名向我邀序,是我們第三次相逢。走進她的寓所,彷彿走進唐宋隱者的居所。一席茶談,談我們的生命是如何遇見莊子、走向莊子,造就彼此對莊子的體會與詮釋。
我讀《莊子》,由任情走向安情。璧名同樣也在莊子中找到立情之所。從重病中走出來,她詮釋下的莊子,是要讓在現實夾縫中苦苦掙扎的人,仍有身心安適,甚至成藝達道、開花結果的可能。
現任北京大學人文講座教授/陳鼓應
【推薦序2】
生命中的重要成就——心靈與身體
初與璧名結緣時,知道她的父親是太極拳宗師,那時我想找到真正的太極,而不只是形式上的太極,因此想請璧名的父親到教室來教導我們,許是機緣未到,一直沒有機會。
早年讀《老子》、《莊子》,他們開闊的哲學帶給我相當大的撞擊。古代的哲人早已道盡生命的過程,解答人生的疑惑,只是我們仍迷惑於現實的虛榮,無法放下,所以焦慮不堪。我感覺《莊子》就是心靈的太極拳,能打開我們的心,使人豁然開朗。
我不是專業的莊子研究者,而是在從事舞蹈、劇場的生活中,逐漸體悟、印證《莊子》的道理。練舞的時候,一旦太在乎,就會貪心,而貪心則是源於覺得自己比別人強,一定要做得更多更好,因此容易被一點小小的挫折打敗。所以練舞的時候一定不能貪心,從基礎一點一點慢慢累積,每天認真地、無心地練,五分鐘、十分鐘、三十分鐘、一個鐘頭,最後能很自然、很輕鬆地完成你的身體,這時候舞跟生活整合在一起,而不是被刻意要求的。就像我年輕時想做劇場卻辦不到,休息十年後不再想做,卻好像有股力量推著我走。如今從事舞蹈和劇場多年,我深刻感受到周遭的人事、環境一直在改變,並非我們所能控制,覺得能夠控制,只是恰巧因緣俱足,就如同《莊子》中的大鵬,必須仰賴深海、巨風,才能飛向萬里南冥。外在的機緣,正同莊子所說,像氣候一樣多變,我們無法預期天氣會如何變化,只能憑藉當下的外在條件,盡力完成。所以老莊說功成不居,劇場、舞蹈,都不是要讓別人看到自己有多麼出色,而是要與所有人共享、為所有的靈魂服務。
莊子說「無成與毀」,年輕的時候在意輸贏,被輸贏的想法束縛,如今已無所謂輸贏。別人問我關於舞蹈,我答:「這只是工作的一部分,不是什麼。」撿紙屑也好、跳舞也好,都是一種工作,認真地去做,都會在過程中得到很多的啟示。到我教室來學舞的孩子,不論他原本念什麼、做什麼,第一件功課就是擦地板,讓他們在擦地板的過程中學習珍惜、愛護每天乘載、幫助我們的地板。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可能不大願意,但慢慢就懂了,於是擦的時候態度就與原先大不相同,舞才跳得好。我有一位學生,十三歲開始跟著我,今年五十四歲了,大家都喚她「姐姐」。二○○九年做《觀》的時候,她擔任總排練,但後來缺人拉布,她就去拉,臺下觀眾只看見河流,但她才是那條河真正的靈魂。練舞的時候一缺人,不論是多小的角色,她便去遞補。她其實跳得非常好,但她卻樂意去做那別人不要做的事。我讓孩子們平均分攤教課,姐姐是主教,但其他孩子教課的時候她一樣去上課學習。所以今年重跳《花神祭》,我就一定要她跳春芽,那天排練的時候,我看著她跳,掉下眼淚,這是多麼不容易,五十四歲的人,心靈還是這麼的純淨,如此動人。
這麼多年,身為一位身體工作者,我了解到生命最重要的部分不是成就,而是身體。身體是靈魂的家,照顧好、調整好自己的身體,是我這些年很重要的實踐與體會。而我也發現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