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你過的,是誰的人生?
唯有「把自己視為完整獨立的一個人」,才能產生承擔自己生命的力量。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你總是擔心身邊人的看法,追求別人的肯定嗎?
什麼時候,你才要開始過自己的人生呢?
如實接受自己的痛苦,如實解決自己的問題,
你就不必再討好全世界,只需做真實的自己。
★華人世界最受信賴的心理教練、傷痛療癒諮商專家蘇絢慧的「生命力量鍛鍊指導」!
★透過「深層心理對話」「你可以這麼做」,帶你凝視自己,練就柔軟而強大的生存基本功。
你真正要做的,是過好「你的」人生
我的生命鮮少想過,要投入那種必須證明自己「優越」的遊戲。
中學時期的B段班、高中時期美工技職科、大學時期就讀神學院……
都不是主流教育體系和學習機會,卻讓我有充分的空間和時間摸索自己。
這樣的歷程,對我很重要。
我沒有迷失在競爭和拚排名的思維中,也未讓成績和分數決定我的價值。
我只需認識「我自己」是誰?我的「能」與「不能」是什麼?
我的長處和限制是什麼?我和別人的同與不同是什麼?
然後,專心做自己可以做得好、也有興趣的事。
我發現, 唯有「把自己視為完整獨立的一個人」,才能產生承擔自己生命的力量。
這本書,是因你的勇氣召喚而來到你生命中。
透過理解「害怕做自己的20個因為」,與「如實長出生命力量的5個所以」,你將誠實與自己面對面,忠實支持內在的自己成長、茁壯,完整活出生命的力量!
我曾跟你一樣脆弱──
透過如實面對,我開始壯大我自己……
▓為何我總在人際關係中受苦及失望?
我從小在打罵的環境中生活,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只能默默忍受。
我甚至讓自己忘了呼吸,以為,只要停止呼吸,我就不是「我」,那就感覺不到痛了。
▓為什麼我要做自己,卻如此不安?
我曾很討厭自己,連介紹自己的名字都不喜歡。
我花了好多力氣念出自己的名字。卻又在他人不認識我名字中的「絢」字時,覺得難堪困窘。
好希望我,不是我自己。
▓為什麼「愛與被愛」對我來說那麼難?
過去,我總以為自己愛得強烈,無法獲得時,就恨得強烈。
當別人沒有如我一樣愛恨強烈時,我就以為沒有人懂我高尚的愛,辜負了我的愛,
我是多麼可憐,多麼不幸啊!
▓焦慮、憂鬱、煩躁、憤怒,為何總跟著我?
我不承認我需要愛,我討厭自己有情緒。
當我的情感經驗到脆弱沮喪,我嚴厲地對自己說:「你真是麻煩,真是一個糟糕的人。」
然後我就會更沮喪、更加厭惡自己。
目錄
自序 找到自己,才能過你想要的人生
一封信,給19歲的我
Chapter 1為什麼我總在人際關係中受苦及失望?
因為──模糊混淆的人我關係,模糊了我,模糊了你
因為──討好性格,來自對關係的依賴
因為──無止境的恐懼和不安全感
因為──從未體認過他人的「好意」
因為──非做「好人」「乖孩子」不可
Chapter 2 為什麼我要做自己,卻如此不安?
因為──你,從未是你
因為──缺少自我認同及自信
因為──總是看自己為不好
因為──犯濫的自責與罪惡感
因為──強烈害怕被拒絕及排除
Chapter 3 為什麼「愛與被愛」對我來說那麼難?
因為──崩壞的親子依戀關係
因為──又愛又恨的矛盾情結
因為──學來的「怪罪」及「指責」,損害著關係
因為──控制及依賴,都不是親密關係中的愛
因為──抗拒自立,難以有愛的能力
Chapter 4 焦慮、憂鬱、煩躁、憤怒,為何總跟著我?
因為──想隱藏缺愛內心小孩的焦慮
因為──總害怕自己是「錯誤」的沮喪
因為──強悍,絕不能輸的性格,讓你無法調節情緒
因為──壓抑,無法有真實的情感
因為──害怕分離的焦慮
Chapter 5 勇敢,創造你要的人生
所以──溫柔對待,比要自己堅強更有力量
所以──建立以愛為基礎的人生,而不是恐懼
所以──以涵容,接納別人對你的失望
所以──完成自己,勇敢轉化
所以──完整「是自己」!過你要的人生
序/導讀
自序
找到自己,才能過你想要的人生
在我生活的世界中,從小到大不乏有人看衰我。
我看過不少鄙視的眼神,彷彿指著我說:「你的生命沒有什麼好被肯定的!」
也聽過從不同人口中出現對我生命的質疑:「你憑什麼?」「你以為你是誰?做什麼夢?」「你算什麼?」
華人世界習於以輕視或貶抑,讓自我凌駕於他人之上、護衛自己的自尊,且對於「優越」有既定的價值偏好,像是智育表現要優異、家世背景要顯赫、名聲頭銜要顯耀⋯⋯等等條件,才足以受人尊敬或瞧得起。
說真的,我也知道我無法憑「什麼」,我自認沒有什麼條件可憑著;沒有可誇耀的家世背景、沒有權威勢力、沒有優異聰穎,沒有特殊條件可以證明自己是「優越的」,當然,也無從反駁種種質疑及看輕。
然而,我的生命鮮少想過,要投入那種必須證明自己「優越」的遊戲。
中學時期的B段班、高中時期美工技職科、大學時期就讀神學院⋯⋯都不是主流的教育體系和學習機會,卻讓我有非常充分的空間和時間來摸索我自己,認識我自己。也才有之後生命的確認:明白自己生命的志向,及想畢生投入心力鑽研的專業領域。
這樣的歷程,對我很重要。我沒有迷思在競爭和拚排名的思維中,也並未被成績和分數決定我的存在價值。我只需認識:「我自己」是誰?我的「能」與「不能」是什麼?我的長處和限制是什麼?我和別人的同與不同是什麼?然後,專心做自己可以做得好、也有興趣的事。
因為認識也明白了自己,我才能盡力發掘自己、培植自己,而不是活在他人不屑的鼻息中,內化及深信他人對我的看法是對的,跟著認定自己一無是處。相反的,我領悟了,若你總是介意著不看好你的人的神情和言語,其實也放棄了可以好好充實自己的機會。
何況,別人當然可以輕視你,那是人家的權利!這世界本來就不總是存在支持及肯定我們的人。就算他是過於自負,或自認聰明,而對你出現了不屑一顧的態度,對你有所攻擊,那仍是他的自由。你只需要「心知肚明」就好。但是,放在心上,不是為了反覆深化對這世界的仇恨,而是要讓這份輕視,轉化成你支持自己的動力,和對自己無條件的愛。
然後,也別浪費時間去追逐那些,喜以輕視、貶抑來護衛自尊的人的認可,因為他的人格不會那麼容易改變。即使你已漸漸拉開與他的距離,也漸漸有自己的天地,但是一有機會,他還是會趁機踩你一腳。所以,別輕易讓烏煙瘴氣再次薰害你。
離開那種會折損你的人,是你雙腳的自由;為心靈保有良好的清淨空間,是你的責任。
如果你始終存在一個執念:「一定要得到別人的肯定,才能相信自己值得肯定」,那麼,這個總是等他人來評價的執念,會讓你成為一個「討好的人」,也會讓你一直提心吊膽,擔心別人的不認可和批評,而損害了內在的力量。
你從來不敢由自己來肯定自己,自然也無法相信自己「夠好」,以至於你必須不斷追尋他人的認同及肯定。他人一有反對的眼神、批評的口氣,你就立刻陷落挫敗深淵,反覆責問自己:為什麼總無法讓別人滿意?為什麼這麼努力、這麼付出了,那些人還不願肯定你的好?
你若無法覺察,自己是如何「不把自己視為『完整獨立的一個人』」,總是依附著他人的贊同和認可,你就無法真正開始,長出承擔自己生命的力量。
當我們還給自己身為「一個人」的自主及權利,我們也才能真正有力量給自己,從內在長出力量,為自己的生命負責及承擔。
如果你一直抗議、埋怨他人的壓制或否定,並且不斷以行為去和對方抗爭、拉扯,這也不是真正懂得承擔自己的生命。這仍是把自己放在「幼小孩子」的位置,任由殘留的幼兒性格作祟,再次重演因為渴望不到父母、長輩的認可,而耍著孩子脾氣,以頂嘴或是生悶氣的方式,向那些你在乎、重視的權威人士「討愛」「討肯定」「討滿足」。
一個能獲得肯定的人生,是一個能承擔自己生命的人生。即使沒有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單單因為我們「懂得承擔自己的生命」,願意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我們就值得一份肯定。
當然,你也可能事事都能做到讓人滿意,也確實擁有讓人稱讚的成就,諸如名聲、地位、學位等等社會條件,但是,如果這些都是照著別人的要求或是標準而做,沒有你自己的思想、意志、意願,你所過的人生,也只是「別人認為好」的人生。是「別人要的人生」,而不是真正屬於你的。
你懂了自己的心,懂了自己的意願和喜好,懂了自己真正想過的人生,你的人生,也才真的能由你來創造、來實現。
如果,你一直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你又如何確知,你過的人生,真的是你要的人生?又怎能讓你確實感受到自己的內在力量?如何能從內心深處肯定自己,為自己感到實實在在的榮耀和心滿意足?
你的存在,一定有屬於你的力量和能力,足夠讓你付出,完成自我的生命實現。
然而,唯有你真的挺了自己,充分信任自己,你的內在力量才會發生效力,滋養自己的茁壯。
這本書,是由你的勇氣召喚而來,來到你生命中。透過理解「害怕做自己的20個因為」,與「如實長出生命力量的5個所以」,誠實面對自己、認識自己;如實接受自己的痛苦,如實解決自己的問題。
當我們願意誠實與自己面對面,我們就不必討好全世界,只需做真實的自己,忠實支持內在的自己成長、茁壯,讓生命的力量,完整合一地活出來,完成屬於自己想要創造的人生。
一封信,給19歲的我
親愛的:
你的信裡說,你很不快樂,日子過得很不好,你總是揮不去自己生命是場錯誤的念頭。
你想著,既然不能決定要不要來到這世上,總能決定要不要活在這世上吧!
生命對你來說是難以承受的沉重,而這樣的沉重卻有好長的一段日子無人能分擔,也無人能理解。你不止一次懷疑,你會帶著痛苦與悲傷走到生命的盡頭,你看不到任何救贖,也不相信會有任何安慰。
生命,只是一場荒謬罷了,你是這麼認為的。
你問,究竟要痛苦到什麼時候呢?為什麼不能拒絕不想發生的事呢?又為什麼生命像被詛咒似的,總要注定被遺棄、被傷害。你不明白,為什麼你不能做一個樂觀開朗的人,為什麼悲傷與痛苦總如影隨形跟著你。
我多麼慶幸你願意和我談內心這些痛苦的感覺,當你願意給我機會回應你,我相信你的內在是何等地想「活下去」,並且想要活得好,所以你試著再給自己多一次機會,來化解痛苦。
這些年,我一直潛心了解,何以一個充滿痛苦與不堪的生命,會讓人痛苦與難堪呢?為什麼痛苦難堪的生命不能獲得人們接受;為什麼無法平心靜氣、不需附加太多解釋,安然接受這是生命過程?
我漸漸體會,人們有多恐懼遭受悲傷不幸的事,越是恐懼,就花越多的力氣去迴避。但許多事既是事實,也是不能討價還價的,於是玄之又玄的方法,改命、改名、改風水,只要能除去那些無以對抗的無助感覺,都成為一線生機。卻抹滅了自己能為自己努力、學習、探究及歷練的力量。
我知道許多時刻,你是真的想放棄自己。你認為沒人會在乎你生命的存在或消失。你找不到自己,心裡疑惑著存在的意義,也懷疑自己的價值。你不知道,對存在意義的疑惑,是成長必經的道路,是每個生命都要面對的課題。你就是想放棄⋯⋯
痛苦是一種奇妙的感覺,痛苦讓生命停滯,也吸取所有的動力,讓人像一灘死水,只剩孤寂與癱軟,看不見任何光亮。
但是,你決定給生命多一點時間,給自己更多鼓勵。我想,能繼續走下去,除了你一身的傲骨之外,還有你的信心與盼望。
你總是願意相信,痛苦經歷只是生命暫時受烏雲覆蓋,其實,烏雲之上仍有太陽,你相信生命有一天必能撥雲見日,你盼望看見陽光照進生命,讓生命光亮起來的那天。
於是你勇敢了起來,希望解除痛苦,決定在渾沌不明中走入許多人害怕的黑暗裡—誠實面對深層的內心,那被廢棄與遺忘已久的地方,你知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