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異常氣候下,你最該知道的氣象經濟學,
掌握天機,創造無限商機。
究天人之際,彰顯人與自然界這層讓人深省的新關係。
天氣,就在我們24小時的生活之中,尤其近年來極端氣象與異常氣候的頻繁出現,「看天行事」的生意,背後蘊藏了沒有被發掘利用的個人化龐大商機。
彭啟明突破過去每天僅有新聞氣象10分鐘的被關注度,利用新科技與氣象專業解讀各種日常生活的天氣預測,創立台灣第一家民營的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打造出新藍海。
比精準預測天氣更強大的是從Open Data中一眼找出藍海在哪裡的盈利能力。
在這本書裡,彭啟明將從有趣實用的氣候生活知識出發,提升科學素養。帶領讀者掌握大數據應用帶來的氣候商機,以及創世代利用新科技找到藍海之後,如何守業?
目錄
【推薦序】 擘劃心中的大氣田 /林能暉(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
Part A 創業路上的追夢人
A01 與「天」結緣
A02 創業的起點
A03 我本天仙雷雨師
A04 全台第一張天氣保單
A05 在炎夏中飆雪
A06 包山包海的氣象需求
A07 算不到的天邊一朵雲
A08 窺破天機,趨吉避凶
A09 氣象偵探還原現場
A10 氣象主播這一行
A11 不一樣的大愛台氣象新聞
A12 網路時代,自媒體崛起
Part B 氣象資訊的傳教士
B01 氣象,是救人的專業
B02 颱風的重點是緊急應變,不是放假
B03 颱風假的代價
B04 閃電,比你想像的更頻繁
B05 朦朧之島——台灣的空污危機
B06 何時不再苦於旱澇,永享好山好水?
B07 驚世災難,警世覺悟
B08 川普效應:地球的浩劫?
B09 少肉多蔬救地球
Part C 期待共享資訊的開放社會
C01 高手在民間,開放讓資料價值極大化
C02 小公司也有機會嶄露頭角
C03 不再擁「資」自重,創造產官雙贏
C04 打開台電黑箱,建立開放機制
後記
做一個「地球社會企業」之夢
序/導讀
導讀
擘劃心中的大氣田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特聘教授林能暉
彭啟明博士是我一九九二年回國任教後的第一個博士班學生,雖然小我九歲,但我們都有典型四、五年級台灣人的韌性與勇於挑戰的熱情。在他身上,我也看見當年的自己。當時我剛回國,為了建立台灣本土的大氣環境研究基礎,常帶著他全台灣上山下海跑透透,「掌握有限的機會,創造無限的生機」,這是我常常和他分享的座右銘,也結下二十五年亦師亦友之緣。
啟明在獲得博士學位後,一度徬徨於未來的抉擇,甚至質疑所學專業的發展空間!我以自己走過的路,鼓勵他勇敢尋找藍海,尤其在先進國家,氣象是個產業,與經濟活動息息相關,並舉了幾個成功案例與未來可能發展,激發他的熱情與實現自我的動力。剛好台灣實施國防役,讓他留校做了四年的博士後研究,在這段期間,我們從大氣環境的基本研究,到應用至雲霧化學、空氣污染、酸雨、沙塵暴、長程輸送及溫室氣體與氣候變化等,後來建立台灣的國際級高山背景觀測站,啟明無役不與,他也利用這四年籌畫屬於他的那片大氣田!
我們實驗室向來積極與國際連結,從啟明唸博士班開始,每年都支持他出國,雖然經費不多,但他總懂得投資自己。這幾年天氣風險開發公司非常國際化,甚至開創出幾條不同的道路,例如氣象主播、氣候變遷國際合作、開放資料、氣象資訊國際鏈結等。他常常客氣說都是當時一起跟著我偷學來的思維,其實台灣真的有很大的機會,只要願意付出,堅持專業,一定有所機會。
啟明是一位能文能武,可以靜得下心來且耐得住寂寞,勇於創新向前行!或許很多人看到他現在的成功,但可能不知道他常常犧牲假日留在實驗室,當我學生時,每天幾乎是最晚走的。他現在的成就絕非偶然,都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一步一腳印踏出來的!這些聽起來容易,但真要做起來,還真的是不簡單。
這幾年台灣的氣象產業雖有氣象法鬆綁,但仍在部分法規限制下,氣象局似有與民爭利之嫌,主政者缺乏扶植產業觀與落實政策,和先進國家相比,氣象公司要在夾縫中生存頗為辛苦。我常常鼓勵啟明,在黑暗中只要有亮光,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任憑弱水三千,只取心中一瓢」,一定會有「水到渠成」時。
當天下文化出版社找啟明出書,希望更多人知道這個努力的故事時,我很樂於推薦,因為他的故事足以證明台灣並不差!只要有心,能夠堅持,一定有機會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訂購/退換貨須知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