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社子島

期盼本書的出版為社子島居民權益發聲,為落實開發承諾進行督促。
  • 231

內容簡介

社子島是台北市最後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
這裡沒有高樓,到處可見的是鐵皮屋工廠和資源回收場,
過去社子島背負大台北地區防洪的重責大任,長達半世紀都限建,
磚房壞了不能拆掉重建,只能在屋頂以鐵皮加蓋的方式拉皮整修。
整個社子島生活機能很差,甚至沒有超商、大型商店,
更別提診所、銀行、郵局,居民不明白,明明有繳稅,卻活得像二等公民。。。


沿著台北市延平北路向北行駛,繁華市容漸漸變了樣,如果不是看到延平北路七段這個路牌,根本無法想像這裡就是台北市,說這裡像鄉村一點也不為過,主幹道狹小,發展原地踏步,都是因為限建。
   
1963年葛樂禮葛樂禮颱風對台北地區造成重大的災害後,政府為了降低水患的風險,先是加高淡水河、基隆河的河堤,進而將士林段的基隆河改道,1970年經濟部在「台北地區防洪計畫」中,將社子島列為洪泛區,停止島上一切建設,土地建物限制開發,房屋也不能改建,不能申請水電,電力公司及自來水公司也不能幫居民接水電,居民如要搬進來得寫切結書。徹底放棄了對社子島居民安全承諾的天職,藉以換得台北市精華地段、政府機構的安全。
   
老屋不能整個拆除重建,只能原地修緝,為了防漏雨,磚牆屋頂跳tone地搭上鐵皮,形成違建多、磚瓦防搭蓋鐵皮屋頂的景象。當地富洲里里長李賜福無奈說:「房子結構可能都存在風險,但拆了就成無殼蝸牛,只好勉強湊合」
    
還有一家好幾戶住在一個屋簷下,一門牌一水表只能共用。居民挖了蓄水池存水,以免水壓不夠,被台北盆地首要兩條河川--淡水河與基隆河環繞的社子島,竟連居家用水都有問題,更別提生活機能。社子島居民說:「不要說什麼台北曼哈頓、威尼斯…什麼的,這裡根本是三流的城市啊!」就像許多人形容的「台北市的庄腳所在」,相對於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台北都會風貌,這裡全是低矮房舍,破舊的瓦簷磚房、歪歪斜斜的巷弄,有些巷弄窄到僅可通行摩托車或腳踏車,與行人錯身而過時,得小心慎行,以免相撞,也有些巷弄裡,甚且是你家後巷緊貼著我家門前,一不小心就會闖進別人家裡。

78歲林慶章,六個家庭住在一起的困窘
陳金枝,連PIZZA都不願意送來咱這
復健阿嬤,等不到公車只能自救
李賜福里長,半世紀被遺忘的孤島
謝文加里長,補償金連買間廁所都不夠

市民覺醒卸下十字架,復活咱的島!
    
半個世紀以來,社子島的居民在颱風、暴雨來的時候,惶惶不安,洪水隨時可能沖毀家園,生命得不到保障;同為台北市民,連個便利商店都沒有,生活機能比高山上的原住民還差。
   
從李登輝當市長時期提出的社子島開發計畫,至今歷經12任台北市長皆提出不同的願景與政治支票,但社子島的居民從年輕等到白頭,等到的卻是承諾連續跳票。「台北曼哈頓」、「水都威尼斯」、「河濱花都」……,甚至還有「色情風化賭博專區」。但不管甚麼開發案,沒有一個能過關、實現的,社子島至今仍被滯洪區、禁建令的緊箍咒牢牢套住,台北的世外桃源已經荒廢近半世紀,1萬多居民聽得到口號,卻始終看不見希望。
   
2014年,新的臺北市長上任,社子島居民對開發模式進行了一次住民公投,似乎窺見了解禁的曙光,從戒嚴時期的政治粗暴到今天,台灣逐漸走向進步的公民社會,社子島民半世紀的血淚犧牲,仍持續成為歷史的遺憾?或能翻轉社子島現象成為台灣社會民主進程的一個重要指標?期盼本書的出版為社子島居民權益發聲,為落實開發承諾進行督促。

本書特色

市面上第一本以「社子島」為主題,探討居住正義的書籍。
特別設計【PHOTO ESSAY】透過專業攝影師影像,勾勒社子島人、地、事、物輪廓
精美地圖,隨閱讀節奏出現不同表現方式的地圖,城市規劃,歷歷在目。
產、官、學、在地居民全面訪談,忠實呈現不同面向想法。
圖、文各半的編輯比例配置,閱讀、理解社子島開發故事加倍輕鬆。

作者

採訪撰文人

楊麗玲
 

曾任電影公司及廣告公司企劃、報社記者、副刊編輯、雜誌總編輯,現專事寫作。

得獎記錄: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灣文學獎、觀光文學獎、文建會小說散文獎、公視百萬劇本推薦獎、國軍文藝金像獎、國文藝基金會小說創作補助、長篇小說專案補助等數十獎項。

 

出版記錄:《台北生活,好樣的!》《翻滾吧!阿信》《艋舺戀花恰恰恰》《十年苦鬥-亞洲大學安藤忠雄的美術館》《百萬擦出百商機》《山居,鹿小村》等近三十部作品。

 

目錄

【PHOTO  ESSAY】圖片故事

百坪老屋、六戶人家,苦撐半個世紀

限建惡法逼出來的後現代拼湊風

曾是大台北蔬菜主要供應區

城中村堤外孤島,青壯人口盡外移

兩河環抱,大台北最美麗的綠寶

 

第一章  靜好歲月 水來說故事

 

■從繁華世界跌進另一個舊時空

■昔時歲月的溫柔漫漾開來

【歷史小翻頁】番仔溝與社子島

【聽說從前】定義社子島範圍

【社子人・老照片】

■走過從前,發現社子島的前半生

■凱達格蘭族麻少翁社的故地

■兩河文化,歲月靜好

■有了吊橋就可以搭火車到台北

■水肥往事,有趣佚聞

【社子人・老照片】

■社子島上,水來說故事

 

第二章 囚禁半世紀,被遺忘的孤島

 

■敢說不,明天就港裡撈屍體吧!

■問題解決了嗎?

■記者陪同市長走過災難現場

■受到如此待遇,鄉親難道都不抗議?

■一九八六年社子水門事件

■洪流主要衝擊點就在社子島

■研究試驗相互矛盾,地方中央不同調

■許市長請救救社子島!

■為何繳同樣的稅,卻淪為二等公民?

■不敢加高堤防,難道是與採砂集團有勾結?

■洗砂場形同禁區

■未來,還是個未知數!

 

第三章  被虐待的居住正義

 

■二重疏洪道悲歌

■凍結在時光中,樣貌卻漸漸異化變型

■農村產業的大崩解

■「五路人」的天地

■事會變境會遷,人會老厝會舊

■居民能不怨嗎?能毫不抗議嗎?

■每隔一陣子,開發議題就會上報

■城鄉差距竟出現在首善之都台北市

各方說法:最重要是怎麼安置補償  富洲里里長/李賜福

各方說法:如果不開發,鄉親還要繼續當二等公民嗎  福安里里長/謝文加

各方說法:百坪老屋幾六十幾口人,實在住不下  社子岛居居民/林慶章

各方說法:選擇對社子人最好的方案  社子岛居居民、恒亞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煙平

各方說法:把問題訪查清楚就不難訂出合理的解決方式 前福安里里長/楊明照

各方說法:我們守法不敢違建,愈守法的反而愈慘  吳振泰商號老板娘/

各方說法:生態環保不能無限上綱,只保護鳥不保護人社子岛之歌作詞人/陳文煌

各方說法:社子島,台北城市新典範/喬大地產執行副總/郭國哲

各方說法:將社子島作為一個實驗場域,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危機

/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淡江大學教授  黃瑞茂

 

第四章 市長走馬燈,開發大跳票

 

■李登輝:台北副都心

■吳伯雄:色情博弈專區

■黃大洲:港灣型態娛樂專區

■陳水扁:第三副都心

■馬英九:輕軌捷運與河濱花都

■郝龍斌:台北曼哈頓

 

第五章  復活咱的島.從現在開始

 

新台北城市學

許一個可以實現的夢

■柯文哲:台北威尼斯–水岸城市三方案

方案1運河社子島

方案2生態社子島
方案3咱的社子島

■社子島開發,首重居民安置

■前景未卜,不如維持現狀?

■居民共識,先安置後拆遷

合理顧及少數民意,才能為開發案解套

■市府「乎你哉」居民權益試算服務

■葉家源科長:府、民合作,為明日社子島打拼

■柯文哲市長:社子島開發計畫就是「讓你比現在好」

■林欽榮副市長:將社子島納入法制內的都市計畫

■向國際借鏡,荷蘭分享與水共生開發經驗

■林洲民局長:有想法就要清楚表達,有異見更需要溝通合作

■期盼立下城市美學新典範

 

附錄(一) 從老地圖看社子島的前世今生

附錄(二)  社子島開發大事紀

序/導讀

推薦序1

我們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臺灣給下一代?   台北市市長 柯文哲

 

位於臺北市西北角的社子島,三面環河、視野廣闊、生態豐富,是淡水河與基隆河交會的地點。兩河匯合處的先天優勢與獨特的人文風貌,卻因一場葛樂禮颱風造成北臺灣水災,遭到政策性禁建、限建,從此身世坎坷。

 

臺北人或許聽說過它,卻感覺陌生,對社子島的印象,往往停留在落後、淹水、房舍老舊、景象凋敝、交通不便、欠缺公共建設、違建工廠等負面觀感。

 

四十六年的禁建,居民期望改變。但只要選舉到了,候選人就會開出一張比以前更大張的支票,只是從沒實現過。多次的政治跳票讓當地的居民失望之餘,根本失去信心。政府長期無力解決問題,也知道自己理虧,遂放任違建蔓延,整個社子島變成化外之地,更是法外之地,最後政府不僅視之為燙手山芋,乾脆視而不見。

 

我常說執政要永遠思考著「我們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臺灣給下一代」,

因此毅然處理社子島問題,因為我不做,以後的市長更不可能去做這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為了決定社子島之開發方向,北市府舉辦i-Voting由住民票選,從三個方案擇一,供市府做進一步之規劃參考。強調「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政治理念,這是第一次由市府提供一個平台,讓在地住民有機會參與,決定自己社區未來發展的方向,堪稱創下臺灣都市計畫的典範。

 

居民選擇的「生態社子島」方案,重點不是細節,而是告訴市府進一步規劃的方向。我認為只要方向確定了,剩下的就是勇往直前。再不開發,時間拖越久,惡性循環會越嚴重。回顧以前的計畫,失敗原因除了大家不願承擔政治風險以外,就是安置與補償問題,沒有清楚可行的辦法。

 

社子島禁建太久,造成違建多、流動人口多、產權複雜,許多土地都是持分擁有,還有許多有屋無地的住民,諸多困境使得居民意見難以被整合,也給了政府不開發、不建設的藉口。最後,受害的還是居民。

 

社子島已經禁建四十六年,如果這時候再不解決,結果就是永遠拖下去了!既然現在戰略方向確認,也往前走到這個地步,剩下的就是努力向前了。社子島這種困難政策的執行,無法等待大家都滿意才開始。

 

所以市府以「大多數人民的利益」為原則,個人太特殊的問題則以專案

處理。道路、公園、學校、公共設施,先行建設,可以處理的先處理,並隨時傾聽民意,依照現況修正計畫,不斷前進。

 

四十六年的禁建造成「一個城市、兩個世界」,社子島不能再等了,大家一齊前進吧!

 

推薦序2

社子島也是臺北市的一部分                   台北市市議員 何志偉

 

很感謝正在閱讀的你,以及遠足文化看見社子島獨特的人文、歷史及地理背景,更由衷希望隨著這本書的出版,能讓大眾了解社子島居民所面臨的困境,藉由相互理解、對話,消弭分歧對立。有人願意以專書剖析社子島問題,讓我第一時間感受到洋蔥味。

 

社子島在不斷的被媒體討論又被遺忘中逐漸老去:基隆河、淡水河被整治的服服貼貼不再泛濫成災的同時野性也消失殆盡。在時光舞動之時,這兩河交會之處—社子島的生命力也逐漸流失。過往祖先所依賴的母親之河,因霸道的政策與市民疏離了。良田沒了、漁獲沒了、傳統永續的經濟模式沒了, 未來的希望也沒了。以我個人經歷而言,基隆河截彎取直之後,我那陌生的老家現正沈睡在河底,遭政府強制徵收的長輩親身體會何謂顛沛流離、無處安身之苦,思念家園的心情猶如老兵望月般的惆悵。我心中嚴正告訴自己: 過去的錯誤絕對不能再次複製!

 

市長一句玩笑話挑起敏感神經

柯文哲在社子島以史上最高得票率順利當選,但勝選後一句玩笑話: 『不開發了!大家發錢!』立即挑動居民長期的敏感神經,似要用錢打發居民!上百人串聯要到市政府陳情。對我而言,雖然挑戰當紅的柯市府會面臨政治傷害,但為了民眾賦予代為發聲的任務,為了緩和高漲情緒,與在地里長謝文加、李賜福三人出面斡旋以免失控。雖然部分網友的責難與圍剿實令居民難以承受,幸好主流輿論適時給予平衡報導,讓長期「無聲靜音」的居民得以稍稍平反。

 

另類「戒嚴」造就超高比例的弱勢集中

這塊土地被定為滯洪區至今禁建四十六年,彷彿是「空間、時間戒嚴」, 一般人所能享有的生活機能都不能合法設立,毫無基礎生活品質可言,連玉山都有的便利商店,社子島竟無法設立。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搬?」說實話,有能力的人早搬了,剩下大多是只能守著沒價值土地和殘破房屋的老弱婦孺。

 

安置問題待解

實施禁建後的新建物都屬違建,一般區段徵收僅「合法建物」可獲拆遷補償,但社子島在特殊歷史脈絡下,如果只補償合法建物勢必引起很大的反彈,因此「臺北市舉辦公共工程拆遷補償自治條例」另外規定七十七年八月一日前的既存違建也可補償,但往後的建物就只有人口遷移費。社子島家庭弱勢戶比例相當高,安置問題更應小心謹慎,依北士科經驗一戶專案住宅約千萬,即便拿到三百萬拆遷補償後還得另外掏錢,但許多家戶根本無力負擔相關費用,最糟更可能只領二十八萬遷移費就得搬家走人。拆遷補償更涉及複雜產權問題,有些房子一戶裡面住了二十人以上;更有許多有屋無地或連房屋都沒有的經濟弱勢,據市府調查超過半數家戶產權有問題。為避免爭議,居民希望市府先交代安置問題,但市府卻執意直接討論開發內容,導致雙方在程序上始終未能有共識。

 

是半世紀生活品質的彌補,不是貪婪

有人將爭議簡化為「利益談不攏」,並給居民扣上貪婪的帽子,我認為這樣的指控非常不道德!市府明知輿論導向卻任由網友砲轟居民。社子島民風純樸,貪婪從來就不是其形容詞,居民害怕開發後無家可歸,市府既如期完成i-Voting,就應儘速落實安置承諾,確保居民不會因住不起而遭迫遷。

 

按部就班、先安置後開發

現行目標應以「儘快解決防洪等基礎建設後加速解禁和安置」為主,其次才是利益問題,無產權或戶籍的弱勢戶應先行安置至中繼住宅。社子島在兩位里長的努力,下相對過去已經整潔許多,但仍需持續引進行政資源,讓民生基本設施維持一定水準,積極處理環保、交通等公共問題。社子島開發非外界所稱「利益」問題般單純,在禁建限制之下,別說都更,連改、修建都不行,等同居住權遭剝奪,無法享受半世紀來臺北基礎建設的進步。所以不只是「利益」問題,而是我們這些非社子島的市民對於社子島居民背負長達半世紀十字架、剝奪居住權的彌補。

 

我們該去思考,如果我們的國家可以僅為了虛空的國際知名度砸上百億舉辦「國際級花博或運動會」,為何不好好思量社子島的強大潛力,結合科技與生態概念,成為都市再造的極致案例,讓這裡成為真正的未來城市生活的典範?

 

推薦序3

願培育英才,與社子島共榮發展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校長 唐彥博

 

社子島位處臺北盆地基隆河、淡水河兩河流域交會之處,紅樹林、近水生態豐富,美景天成。

 

社子島上的最高學府臺北海洋技術學院( 原為中國海事專科學校,民國九十六年八月一日奉教育部核准改制並更名為「臺北海洋技術學院」),係國內唯一擁有獨立教學碼頭並在臺北市與新北市皆設有校區之私立大專校院。

 

本校自民國五十五年創校以來,共培育三萬餘名各式專業人才,為臺灣經濟建設與發展貢獻良多。校友分布在各行業各階層且勤奮工作,廣受好評。

 

歷屆畢業校友中,獲致傑出表現者頗眾,不勝枚舉,舉其瑩者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869316453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256
    • 商品規格
    • 15*21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