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子島!囚禁半世紀,被遺忘的孤島
期盼本書的出版為社子島居民權益發聲,為落實開發承諾進行督促。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社子島是台北市最後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
這裡沒有高樓,到處可見的是鐵皮屋工廠和資源回收場,
過去社子島背負大台北地區防洪的重責大任,長達半世紀都限建,
磚房壞了不能拆掉重建,只能在屋頂以鐵皮加蓋的方式拉皮整修。
整個社子島生活機能很差,甚至沒有超商、大型商店,
更別提診所、銀行、郵局,居民不明白,明明有繳稅,卻活得像二等公民。。。
沿著台北市延平北路向北行駛,繁華市容漸漸變了樣,如果不是看到延平北路七段這個路牌,根本無法想像這裡就是台北市,說這裡像鄉村一點也不為過,主幹道狹小,發展原地踏步,都是因為限建。
1963年葛樂禮葛樂禮颱風對台北地區造成重大的災害後,政府為了降低水患的風險,先是加高淡水河、基隆河的河堤,進而將士林段的基隆河改道,1970年經濟部在「台北地區防洪計畫」中,將社子島列為洪泛區,停止島上一切建設,土地建物限制開發,房屋也不能改建,不能申請水電,電力公司及自來水公司也不能幫居民接水電,居民如要搬進來得寫切結書。徹底放棄了對社子島居民安全承諾的天職,藉以換得台北市精華地段、政府機構的安全。
老屋不能整個拆除重建,只能原地修緝,為了防漏雨,磚牆屋頂跳tone地搭上鐵皮,形成違建多、磚瓦防搭蓋鐵皮屋頂的景象。當地富洲里里長李賜福無奈說:「房子結構可能都存在風險,但拆了就成無殼蝸牛,只好勉強湊合」
還有一家好幾戶住在一個屋簷下,一門牌一水表只能共用。居民挖了蓄水池存水,以免水壓不夠,被台北盆地首要兩條河川--淡水河與基隆河環繞的社子島,竟連居家用水都有問題,更別提生活機能。社子島居民說:「不要說什麼台北曼哈頓、威尼斯…什麼的,這裡根本是三流的城市啊!」就像許多人形容的「台北市的庄腳所在」,相對於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台北都會風貌,這裡全是低矮房舍,破舊的瓦簷磚房、歪歪斜斜的巷弄,有些巷弄窄到僅可通行摩托車或腳踏車,與行人錯身而過時,得小心慎行,以免相撞,也有些巷弄裡,甚且是你家後巷緊貼著我家門前,一不小心就會闖進別人家裡。
78歲林慶章,六個家庭住在一起的困窘
陳金枝,連PIZZA都不願意送來咱這
復健阿嬤,等不到公車只能自救
李賜福里長,半世紀被遺忘的孤島
謝文加里長,補償金連買間廁所都不夠
市民覺醒卸下十字架,復活咱的島!
半個世紀以來,社子島的居民在颱風、暴雨來的時候,惶惶不安,洪水隨時可能沖毀家園,生命得不到保障;同為台北市民,連個便利商店都沒有,生活機能比高山上的原住民還差。
從李登輝當市長時期提出的社子島開發計畫,至今歷經12任台北市長皆提出不同的願景與政治支票,但社子島的居民從年輕等到白頭,等到的卻是承諾連續跳票。「台北曼哈頓」、「水都威尼斯」、「河濱花都」……,甚至還有「色情風化賭博專區」。但不管甚麼開發案,沒有一個能過關、實現的,社子島至今仍被滯洪區、禁建令的緊箍咒牢牢套住,台北的世外桃源已經荒廢近半世紀,1萬多居民聽得到口號,卻始終看不見希望。
2014年,新的臺北市長上任,社子島居民對開發模式進行了一次住民公投,似乎窺見了解禁的曙光,從戒嚴時期的政治粗暴到今天,台灣逐漸走向進步的公民社會,社子島民半世紀的血淚犧牲,仍持續成為歷史的遺憾?或能翻轉社子島現象成為台灣社會民主進程的一個重要指標?期盼本書的出版為社子島居民權益發聲,為落實開發承諾進行督促。
本書特色
市面上第一本以「社子島」為主題,探討居住正義的書籍。
特別設計【PHOTO ESSAY】透過專業攝影師影像,勾勒社子島人、地、事、物輪廓
精美地圖,隨閱讀節奏出現不同表現方式的地圖,城市規劃,歷歷在目。
產、官、學、在地居民全面訪談,忠實呈現不同面向想法。
圖、文各半的編輯比例配置,閱讀、理解社子島開發故事加倍輕鬆。
名人推薦
台北市市長 /柯文哲
台北市市議員/何志偉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校長/唐彥博
財團法人喬大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郭國榮
專文推薦
台北市都發局局長/ 林洲民
社子島富洲里里長 /李賜福
台北永樂扶輪社社長/陳煙平
喬大地產執行副總/郭國哲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黃瑞茂
社子島福安里里長 /謝文加
(按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聯合掛名推薦
目錄
【PHOTO ESSAY】圖片故事
■百坪老屋、六戶人家,苦撐半個世紀
■限建惡法逼出來的後現代拼湊風
■曾是大台北蔬菜主要供應區
■城中村堤外孤島,青壯人口盡外移
■兩河環抱,大台北最美麗的綠寶
第一章 靜好歲月 水來說故事
■從繁華世界跌進另一個舊時空
■昔時歲月的溫柔漫漾開來
【歷史小翻頁】番仔溝與社子島
【聽說從前】定義社子島範圍
【社子人・老照片】
■走過從前,發現社子島的前半生
■凱達格蘭族麻少翁社的故地
■兩河文化,歲月靜好
■有了吊橋就可以搭火車到台北
■水肥往事,有趣佚聞
【社子人・老照片】
■社子島上,水來說故事
第二章 囚禁半世紀,被遺忘的孤島
■敢說不,明天就去港裡撈屍體吧!
■問題解決了嗎?
■記者陪同市長走過災難現場
■受到如此待遇,鄉親難道都不抗議?
■一九八六年社子水門事件
■洪流主要衝擊點就在社子島
■研究試驗相互矛盾,地方中央不同調
■許市長請救救社子島!
■為何繳同樣的稅,卻淪為二等公民?
■不敢加高堤防,難道是與採砂集團有勾結?
■洗砂場形同禁區
■未來,還是個未知數!
第三章 被虐待的居住正義
■二重疏洪道悲歌
■凍結在時光中,樣貌卻漸漸異化變型
■農村產業的大崩解
■「五路人」的天地
■事會變境會遷,人會老厝會舊
■居民能不怨嗎?能毫不抗議嗎?
■每隔一陣子,開發議題就會上報
■城鄉差距竟出現在首善之都台北市
各方說法:最重要是怎麼安置補償 富洲里里長/李賜福
各方說法:如果不開發,鄉親還要繼續當二等公民嗎? 福安里里長/謝文加
各方說法:百坪老屋幾六十幾口人,實在住不下 社子岛世居居民/林慶章
各方說法:選擇對社子人最好的方案 社子岛世居居民、恒亞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煙平
各方說法:把問題訪查清楚就不難訂出合理的解決方式 前福安里里長/楊明照
各方說法:我們守法不敢違建,愈守法的反而愈慘 吳振泰商號老板娘/
各方說法:生態環保不能無限上綱,只保護鳥不保護人社子岛之歌作詞人/陳文煌
各方說法:社子島,台北城市新典範/喬大地產執行副總/郭國哲
各方說法:將社子島作為一個實驗場域,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危機
/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淡江大學教授 黃瑞茂
第四章 市長走馬燈,開發大跳票
■李登輝:台北副都心
■吳伯雄:色情博弈專區
■黃大洲:港灣型態娛樂專區
■陳水扁:第三副都心
■馬英九:輕軌捷運與河濱花都
■郝龍斌:台北曼哈頓
第五章 復活咱的島.從現在開始
新台北城市學
許一個可以實現的夢
■柯文哲:台北威尼斯水岸城市三方案
方案1運河社子島
方案2生態社子島
方案3咱的社子島
■社子島開發,首重居民安置
■前景未卜,不如維持現狀?
■居民共識,先安置後拆遷
■合理顧及少數民意,才能為開發案解套
■市府「補乎你哉」居民權益試算服務
■葉家源科長:府、民合作,為明日社子島打拼
■柯文哲市長:社子島開發計畫就是「讓你比現在好」
■林欽榮副市長:將社子島納入法制內的都市計畫
■向國際借鏡,荷蘭分享與水共生開發經驗
■林洲民局長:有想法就要清楚表達,有「異見」更需要溝通合作
■期盼立下城市美學新典範
附錄(一) 從老地圖看社子島的前世今生
附錄(二) 社子島開發大事紀
序/導讀
推薦序1
我們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臺灣給下一代? 台北市市長 柯文哲
位於臺北市西北角的社子島,三面環河、視野廣闊、生態豐富,是淡水河與基隆河交會的地點。兩河匯合處的先天優勢與獨特的人文風貌,卻因一場葛樂禮颱風造成北臺灣水災,遭到政策性禁建、限建,從此身世坎坷。
臺北人或許聽說過它,卻感覺陌生,對社子島的印象,往往停留在落後、淹水、房舍老舊、景象凋敝、交通不便、欠缺公共建設、違建工廠等負面觀感。
四十六年的禁建,居民期望改變。但只要選舉到了,候選人就會開出一張比以前更大張的支票,只是從沒實現過。多次的政治跳票讓當地的居民失望之餘,根本失去信心。政府長期無力解決問題,也知道自己理虧,遂放任違建蔓延,整個社子島變成化外之地,更是法外之地,最後政府不僅視之為燙手山芋,乾脆視而不見。
我常說執政要永遠思考著「我們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臺灣給下一代」,
因此毅然處理社子島問題,因為我不做,以後的市長更不可能去做這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為了決定社子島之開發方向,北市府舉辦i-Voting由住民票選,從三個方案擇一,供市府做進一步之規劃參考。強調「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公開透明」的政治理念,這是第一次由市府提供一個平台,讓在地住民有機會參與,決定自己社區未來發展的方向,堪稱創下臺灣都市計畫的典範。
居民選擇的「生態社子島」方案,重點不是細節,而是告訴市府進一步規劃的方向。我認為只要方向確定了,剩下的就是勇往直前。再不開發,時間拖越久,惡性循環會越嚴重。回顧以前的計畫,失敗原因除了大家不願承擔政治風險以外,就是安置與補償問題,沒有清楚可行的辦法。
社子島禁建太久,造成違建多、流動人口多、產權複雜,許多土地都是持分擁有,還有許多有屋無地的住民,諸多困境使得居民意見難以被整合,也給了政府不開發、不建設的藉口。最後,受害的還是居民。
社子島已經禁建四十六年,如果這時候再不解決,結果就是永遠拖下去了!既然現在戰略方向確認,也往前走到這個地步,剩下的就是努力向前了。社子島這種困難政策的執行,無法等待大家都滿意才開始。
所以市府以「大多數人民的利益」為原則,個人太特殊的問題則以專案
處理。道路、公園、學校、公共設施,先行建設,可以處理的先處理,並隨時傾聽民意,依照現況修正計畫,不斷前進。
四十六年的禁建造成「一個城市、兩個世界」,社子島不能再等了,大家一齊前進吧!
推薦序2
社子島也是臺北市的一部分 台北市市議員 何志偉
很感謝正在閱讀的你,以及遠足文化看見社子島獨特的人文、歷史及地理背景,更由衷希望隨著這本書的出版,能讓大眾了解社子島居民所面臨的困境,藉由相互理解、對話,消弭分歧對立。有人願意以專書剖析社子島問題,讓我第一時間感受到洋蔥味。
社子島在不斷的被媒體討論又被遺忘中逐漸老去:基隆河、淡水河被整治的服服貼貼不再泛濫成災的同時野性也消失殆盡。在時光舞動之時,這兩河交會之處—社子島的生命力也逐漸流失。過往祖先所依賴的母親之河,因霸道的政策與市民疏離了。良田沒了、漁獲沒了、傳統永續的經濟模式沒了, 未來的希望也沒了。以我個人經歷而言,基隆河截彎取直之後,我那陌生的老家現正沈睡在河底,遭政府強制徵收的長輩親身體會何謂顛沛流離、無處安身之苦,思念家園的心情猶如老兵望月般的惆悵。我心中嚴正告訴自己: 過去的錯誤絕對不能再次複製!
市長一句玩笑話挑起敏感神經
柯文哲在社子島以史上最高得票率順利當選,但勝選後一句玩笑話: 『不開發了!大家發錢!』立即挑動居民長期的敏感神經,似要用錢打發居民!上百人串聯要到市政府陳情。對我而言,雖然挑戰當紅的柯市府會面臨政治傷害,但為了民眾賦予代為發聲的任務,為了緩和高漲情緒,與在地里長謝文加、李賜福三人出面斡旋以免失控。雖然部分網友的責難與圍剿實令居民難以承受,幸好主流輿論適時給予平衡報導,讓長期「無聲靜音」的居民得以稍稍平反。
另類「戒嚴」造就超高比例的弱勢集中
這塊土地被定為滯洪區至今禁建四十六年,彷彿是「空間、時間戒嚴」, 一般人所能享有的生活機能都不能合法設立,毫無基礎生活品質可言,連玉山都有的便利商店,社子島竟無法設立。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搬?」說實話,有能力的人早搬了,剩下大多是只能守著沒價值土地和殘破房屋的老弱婦孺。
安置問題待解
實施禁建後的新建物都屬違建,一般區段徵收僅「合法建物」可獲拆遷補償,但社子島在特殊歷史脈絡下,如果只補償合法建物勢必引起很大的反彈,因此「臺北市舉辦公共工程拆遷補償自治條例」另外規定七十七年八月一日前的既存違建也可補償,但往後的建物就只有人口遷移費。社子島家庭弱勢戶比例相當高,安置問題更應小心謹慎,依北士科經驗一戶專案住宅約千萬,即便拿到三百萬拆遷補償後還得另外掏錢,但許多家戶根本無力負擔相關費用,最糟更可能只領二十八萬遷移費就得搬家走人。拆遷補償更涉及複雜產權問題,有些房子一戶裡面住了二十人以上;更有許多有屋無地或連房屋都沒有的經濟弱勢,據市府調查超過半數家戶產權有問題。為避免爭議,居民希望市府先交代安置問題,但市府卻執意直接討論開發內容,導致雙方在程序上始終未能有共識。
是半世紀生活品質的彌補,不是貪婪
有人將爭議簡化為「利益談不攏」,並給居民扣上貪婪的帽子,我認為這樣的指控非常不道德!市府明知輿論導向卻任由網友砲轟居民。社子島民風純樸,貪婪從來就不是其形容詞,居民害怕開發後無家可歸,市府既如期完成i-Voting,就應儘速落實安置承諾,確保居民不會因住不起而遭迫遷。
按部就班、先安置後開發
現行目標應以「儘快解決防洪等基礎建設後加速解禁和安置」為主,其次才是利益問題,無產權或戶籍的弱勢戶應先行安置至中繼住宅。社子島在兩位里長的努力,下相對過去已經整潔許多,但仍需持續引進行政資源,讓民生基本設施維持一定水準,積極處理環保、交通等公共問題。社子島開發非外界所稱「利益」問題般單純,在禁建限制之下,別說都更,連改、修建都不行,等同居住權遭剝奪,無法享受半世紀來臺北基礎建設的進步。所以不只是「利益」問題,而是我們這些非社子島的市民對於社子島居民背負長達半世紀十字架、剝奪居住權的彌補。
我們該去思考,如果我們的國家可以僅為了虛空的國際知名度砸上百億舉辦「國際級花博或運動會」,為何不好好思量社子島的強大潛力,結合科技與生態概念,成為都市再造的極致案例,讓這裡成為真正的未來城市生活的典範?
推薦序3
願培育英才,與社子島共榮發展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校長 唐彥博
社子島位處臺北盆地基隆河、淡水河兩河流域交會之處,紅樹林、近水生態豐富,美景天成。
社子島上的最高學府臺北海洋技術學院( 原為中國海事專科學校,民國九十六年八月一日奉教育部核准改制並更名為「臺北海洋技術學院」),係國內唯一擁有獨立教學碼頭並在臺北市與新北市皆設有校區之私立大專校院。
本校自民國五十五年創校以來,共培育三萬餘名各式專業人才,為臺灣經濟建設與發展貢獻良多。校友分布在各行業各階層且勤奮工作,廣受好評。
歷屆畢業校友中,獲致傑出表現者頗眾,不勝枚舉,舉其瑩者
試閱
社子島是否適宜開發,一直是見仁見智的難題,市府、中央、學者、民間皆曾出現各種研究報告或評估結果,誰都不敢保証開發社子島不會影響台北市的防洪功能。
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如前篇所述,台北市政府卻一再拋出開發議題,是明知故「犯」?或故作天真,實行愚民之舉?畫個大餅,騙到選票就好?亦或挾私偷跑,試圖透過政治手腕,操作「闖關」?一旦僥倖突圍成功,縱使開發後市府帳面上是虧損的,但背後牽涉到的開發利益有多麼龐大?又將會如何、落入哪些人口袋裡?
總之,如果把歷年來「社子島開發議題發展史」做一番梳爬整理,勢必長篇大牘、罄竹難書。不過,若把時間翻回從前,挑精撿細,倒可以歸納出幾個階段性的重點。
李登輝「台北副都心」
李登輝擔任市長期間(一九七八│一九八一),正值台北市土地價格飆漲、與北市人口暴增的壓力,曾考慮以位在台北市邊陲的關渡、社子島作為紓解方案之一,最早提出「台北副都心」概念,但未具雛型。
楊金欉(一九八二│一九八五)與許水德(一九八五│一九八八)擔任台北市長時期,始由研考會委託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辦理『台北市關渡平原開發可行性之研究』,於一九八六年九月提出開發關渡平原為台北副都會中心之構想。但因無共識,一直處於評估階段。
吳伯雄色情博弈專區
吳伯雄任內(一九八八│一九九○),提出在社子島成立色情、博弈專區,集中管理台北市的色情行業,將台北市所有的咖啡廳、賓館指壓、按摩、馬殺雞、地下酒家酒廊,甚至妓女戶都集中收容在社子島,阻斷色情外竄,並表示,社子島一旦成為台北市色情專區後,所有建築將一律採挑空建築,一樓僅可做停車場使用,以避免水患波及民眾生命及財產安全。
但消息既出,引起婦女團體和當地居民強烈抗。
有鑑於當地居民及社會輿論的壓力,市府趕緊改口將規畫為住宅區、娛樂區及遊樂區、行水區及所需之公共設施等,吳伯雄極力保證,絕不會將社子島開闢為「色情專業區」,而是設置住宅區、娛樂區及遊樂區、來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並於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完成修正案,按都市計畫法第十九條規定,舉行公開展覽。
然而,社子島居民還是不領情,反彈情緒高漲,在十二月二○日的都市計畫說明會上,蜂擁而至,現場氣氛火爆,民眾強列抨擊,認為開發社子島是政府一廂情願,要求停止規畫,日後的安置與土地權益成為反對的關鍵。
黃大洲:港灣型態娛樂專區
黃大洲(一九九○│一九九四)上任後,開發案又朝向港灣的型態發展,市府委託美國RTA顧問公司,和台灣的開創顧問公司進行規畫,提出社子島新藍圖——將包括遊艇碼頭、海洋博物館、水族館、國際旅館、植物園,而環繞週圍的娛樂區則包括電影院,建身俱樂部,史奴比樂園,保齡球館及主題餐廳。並規畫賽馬場,賽馬收入挹注社福基。
陳水扁:第三副都心
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期,擔憂助長賭博風氣,推翻前任計劃,擬將社子島與關渡洲美地區的開發並置考慮,定位為台北的第三個副都心。主要構想是,將關渡平原二百年防洪頻率堤防往北移,沿運動公園及都會公園邊界興建,讓仍處濕地環境的自然公園充作滯洪區,同時,仿照國外「開發公團」模式,市府成立局處專責開發機構,由副市長林嘉誠擔任召集人,推動社子島開發案;並宣示將協助當地許多小地主,享有長期開發利益,以避免過去許多小地主在分地之前急於出售土地,賤價賣給財團的現象。
但對於市府所擬定的社子島地區開發計畫,強調只是提出開發架構,供公眾討論,待公眾提出各種開發的可性後,再由市府彙整社子島開發案。
此階段的社子島開發案(主要計劃通過,但防洪計畫未通過),再次進入公開展覽程序,而政府和民眾的溝通管道,除了一般慣有的街頭抗議、請願外,也出現了在電視上公開辯論的形式。一九九八年四月十八日晚間,台北電視台與聯合報舉辦的Live現場叩應節目《台北市區走透透》在士林基河路海洋生活館停車場後方開講,雙方激論,氣氛火爆,並發生福安里長李文昌和都發局長張景森推打的畫面。
馬英九:輕軌捷運與河濱花都
馬英九擔任市長期間(一九九八│二○○六),社子島開發案又有了新方向,計畫於二○二五年把社子島打造為具備「高品質住宅區優勢」的親水休閒生態科技島「河濱花都」,並提出建造輕軌列車與士林北投科技園區銜接的構想,強調開發案仍依「先妥善安置後拆遷,分區分期拆遷,優先蓋市民住宅,區內安置」原則進行。
所謂輕軌捷運,是指「社子/士林/北投區域輕軌捷運」。台北市府捷運局於二○○二年六月委託顧問公司完成「社子/士林/北投區域輕軌路網先期規劃」報告,提出東西向及南北向兩條路線,並依據台北市府都市發展局及捷運局共同辦理之「臺北市士林區社子島地區都市計畫檢討及開發方案評估(含聯外大眾運輸系統整合規劃)」報請交通部審議,但至今仍未定案。
此階段,社子島主要計畫、細部計畫先後提送內政部都委會審議,決議原則通過,但附帶條件「應俟經濟部同意本案配合之防洪計畫後,始予核定」。(同樣是主要計劃通過,防洪計畫未通過)
郝龍斌:台北曼哈頓
郝龍斌擔任市長期間(二○○六│二○一四)擬定的「台北曼哈頓」計畫,是要將社子島開發成如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之都市中心,計畫面積為二九八‧六五公頃,計畫人口可達三‧二萬人,是當時社子島人口數(約一○、八○○人)的三倍。
二○一五年五月行政院核定台北地區防洪計劃,社子島要達到二○○年防洪標準,為防範洪水入侵,得把堤防加高到九‧六五公尺,為了內水排除,高程需墊高到八‧一五公尺,如此社子島才能開發。
也就是說,為了在脆弱的沙洲島上蓋摩天大樓,除了以二○○年重現期距洪水保護標準築堤保護(堤防標高九‧六五公尺)外,還得以填土方式解決內水問題,將住宅區等人居地填土至標高八‧一五公尺(現有地表平均高程約二‧五公尺),預估需要土方一六二五萬立方公尺,計畫分成三期進行填土,總填土期程預計費時七年,平均每年需土石量約二三二萬立方公尺規劃土方來源包括:國內重大工程土石方撮合交換、石門水庫浚谍及上游防砂壩土石淤積清除工程等土方。
依這樣的填土量,若用大卡車每天運送八小時,最快七年運送並填土完成後,才能正式開發,預計總花費約七○○億元,採區段徵收方式作業,期間居民的安置採「先建(國宅)後拆(舊宅)」的做法。
稍懂法令與內情的人,想必都很清楚,無論開發案怎麼規劃,事實上,只要中央堅決不肯讓步,根本都是空談。
在大台北防洪計畫未完成前,社子島開發案拖延了幾十年,直到員山子分洪道完工,颱風來襲時,可有效降低基隆河水位,社子島不再受洪患之苦,原先阻礙開發案的水利署,才突然改變態度,表示「樂觀其成」。
二○一○年是五月十日,行政院核定台北地區(社子島&五股地區)防洪計劃修正報告,水利署通過了社子島防洪計畫修正案。
跨過這個關鍵點,社子島開發案的命運,終於谷底翻身,水利署甚至支持北市府,將社子島用地變更為「高度開發都市計畫區」,稱之為「人定勝天」的最佳案例。
也因此,「台北曼哈頓」堪稱是歷年來社子島開發案中最接近「實行」的一次,但是,在二○一四年六月及九月兩次環評中,因填土量過高、土方來源不確定、運土過程交通衝擊、與自然環境破壞等因素,未通過環評,請台北市府補充資料再審議。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所謂的「社子島開發案」存在著荒謬性,過程中,空談的戲碼不斷輪番上演,市府屢屢建議中央把社子島列入防洪保護區、提出各式各樣的開發案,卻每次均遭中央以維護大台北地區居民防洪安全為由打了回票,誇張的是,在此同時,市府仍一方面著手研究都市計畫的細部計畫,說好聽是等中央核定通過後,可以儘速將計畫付諸實施?究竟是過度自信?亦或做做樣子來敷衍民眾的不斷請願?難道市府不清楚社子島開發案必遭中央否決?
這是否也正好讓市府可推卸責任給中央?過程中,居民因自身利益為考量而意見紛歧,也成為另一絕佳藉口,為開發案未能順利進行找到合理的下台階。
禁建四十六年來,不少議員、立委、民代因舞弊涉案淡出政壇,市府相關部門主管一任換過一任,有些人從低職等升到科長、主任,開發案還在原地惡性循環。
尤有甚者,每當提出一個新的開發案,就得花一大筆錢,延聘專家評、規劃,在虛耗市庫的同時,也會助長投資、炒作地價上漲,而投資客與地主們或許也難免大作開發夢,對未來利益有過度期待?
總之,一切都是白忙!但公部門不愁沒業績,媒體不愁沒話題,投資客和財團不愁沒題材炒作,社子島的命運彷彿陷在永無出口的輪迴中,向下沉淪,問題愈積愈多。
每個政治人物說要開發社子島,但社子島的主體性卻被遺忘、消失了!
對於社子島的居民來說,社子島該是什麼樣子呢?如果忽視了居民感受而塑造的社子島是屬於誰的社子島?
柯文哲:台北威尼斯水岸城市三方案
柯文哲在競選台北市長時,曾公開表示「是政府對不起居民」,上任後以「期程加速」、「環評可行」及「財務自償」為目標,由副市長林榮欽主持跨局處專案小組,研商規劃,提出「台北威尼斯」開發構想,規畫內容包括「運河社子島」、「生態社子島」和「咱ㄟ社子島」三個開發方案。
方案1運河社子島
「運河社子島」規劃理念是以國際級城市為目標,規畫三條二○公尺寬的運河,運用不同高度區隔出人、車和船等三層空間,為全台唯一運河系統,保留舊水道與挖掘新水道,而把水道建置在社子島最底層,中層則鋪設平面道路,最上層就是人行步道空間,島頭公園現址打造出三○公頃的溼地公園,並規畫產業研發專區,營造生態智慧城市。
方案2生態社子島
「生態社子島」的規劃核心理念為「繼承社子島聚落發展紋理」,雖然這方案也需徵收重劃,但規畫將舊水圳復興,舊有的主要幹道和水路渠道都原封不動,大型公教等設施,多數會在原址重建,唯大小範圍會略有差異,居民生活型態改變不會太過劇烈。為了「還地於河」,恢復河水原本水道,營造成環保生態的居住環境,長遠目標是打造成「田園城市」。
方案3咱的社子島
規畫維持社子島舊有聚落,保存既有歷史建物、社會信仰中心和復興水圳,另闢生態遊憩區,希望該區現有農地轉型為休閒農場。它與前兩個方案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土地開發方式,不作全區徵收重劃,而是採取「分期開發、適度改建」的概念,除了區段徵收,還包括附條件原地改建和開發許可,讓民眾維持舊有的建築和生活型態。
新的三個開發案勾勒出美好願景,是否真為社子島民所想要的?是否會讓社子島的未來變成一個再度失落的社子島?以外來者身份來塑造社子島的空間,會否剝削居民的利益、感知和情愫?
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助理教授廖桂賢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指出市府開發案仍是很傳統的概念與方式,在社子島蓋一些住宅,規劃一些國際觀光區或是休閒遊憩區,無法回應到社子島當地人土風情。
美國M2LAssociatesInc.規劃及景觀設計公司創辦人林慶豐在其文章〈生態、正義的社子島離不開運河〉乙文中則指出——「運河社子島」與「生態社子島」不應該硬性切割而把替代案生生硬化了,兩者應該、也可以共榮,若能靈活的視基地現况來作活性的運用,理想而實用的方案應運而生。
銘傳、實踐等多所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褚瑞基在接受「延平北路七八九」(網路社群)專訪時表示——「運河社子島」走荷蘭自然水系及生活共生的系統,阿姆斯特丹跟水長年的關係是熟悉的,但我們水文的資料還沒全面性調查,因此相對來說另外兩個方案可能會較務實。
為了順利推動新的開發方案,二○一五年八月,台北市府成立「社子島專案辦公室」,整合九個局處,由市長親自督軍,並在社子島坤天亭設置專案工作站,若居民有任何關於開發案的疑問,都能就近前往洽詢。
副市長林欽榮表示:「期盼社子島開發案展現創新的治理模式,以i-voting由社子島居民自決,並以民調了解台北市民的意見,最後由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核定。」同時,於十二月十四日啟動「補乎你哉」的補償試算服務,為每位島上居民提供權益試算,居民可選擇現場諮詢、電話諮詢,或在家試算。
社子島成為台灣都市開發計畫中第一個由住民自決、也是第一個提供居民權益試算服務的地方,這種創新做法,頗受各界肯定,
但也有論者認為一般沒有相關背景的人面對政府的三個提案只能憑想像,或憑自己的利益衡量,只要牽扯到利益,投票就不會理性。
而社子島民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新的開發案,帶來新的希望,變化也許是一個翻身的機會,但到底會如何?誰又敢保証?
幾十年的政黨輪替,開發案喊太多次「狼來了!」島民也累積了對兩黨、政府更多的不滿與不信任感。
雖然過程中,市府開了多次座談會,也在坤天亭設了工作站,但是許多在地居民依舊不清楚開發案內容,或是漠不關心;我多次走訪社子島,大家在談到對開發案的意見之前,往往先吐出一堆怨言,但即是贊成開發者,除了期待外,還有經濟上得失的風險考量。
早在陳水扁提出開發案時,就曾有一位七十多歲居民抱怨,一直在談開發,但市府始終不告訴居民區段徵收期限,居民分不到錢和地,一旦他去世之後,遺產稅就要繳交一大筆錢,而分回來的土地也變薄了。
當時,擔任居民代表的楊明照曾出示一張高達二千多萬元的遺產稅單,詢問市府官員何以居民地未分到,補償費用沒有拿到,就要付出如此龐大的稅負?
楊明照表示,即使到今天,問題依舊,且例子並非少數。
二○○八年謝梅華(曾任陳慈慧議員辦公室主任)曾針對社子島開發案議題,對在地居民進行了相關訪談,受訪居民對於開發案的態度多為不支持開發及不看好開發──沒想到,七、八年後,當我深入社子島田調,結果竟也差不多。
走在社子島大街小巷,無論是到在地人常聚集的威靈廟、坤天亭、或走在路上隨機找個在地人問一下,聽到的皆以反對開發居多。但細究起來,似乎居民似乎並非反對開發,而是反對開發案的內容。
許多地主抱怨,政府拿走的六○%土地容積率可達二二五%,賣回給居民的專案住宅甚至可高達四五○%,但還給居民的土地容積率卻只有一六○%,非常不公平;也有部份地主強烈主張應高密度開發,甚至有地主出示自己規畫的社子島開發圖,希望提供給政府參考。
除了容積率的爭議外,不少居民也對區段徵收後,只能拿回四○%土地相當不滿,認為既然政府承認虧欠社子島民,不要只是口頭道歉,應該拿出誠意,給予島民較高的補償。
我翻閱當年的媒體報導、多方求証,未能証實陳水扁是否真的曾經承諾「還地四五%,一坪換一坪。」,雖然不少鄉親們言之鑿鑿,然而台灣政治人物來到地方上,為了選票信口開河,似乎也司空見慣?不管支票開得多大,若於法無據,恐怕也難以當真。
四十六年的歷史積怨,讓社子島鄉親感覺被虧欠,期望獲得相對較優惠的條件,以彌補內心的不平衡,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國有國法,即便是政府有心,一切仍得依法、合法辦理。
有些鄉親則抱持平之論,指出島上有許多原本二○多坪的屋子,若當年一坪換一坪還說得過去,但後來違建蓋到四、五層樓,變成一百多坪,要求一坪換一坪,似乎說不過去;另外,也有些屋子,一門牌內設籍二十幾戶,若要求每戶都能獲得安置補償,恐怕也不合理——對於這些狀況,政府實不難訪查清楚。
配送方式
-
台灣
- 國內宅配:本島、離島
-
到店取貨:
不限金額免運費
-
海外
- 國際快遞:全球
-
港澳店取:
訂購/退換貨須知
退換貨須知:
**提醒您,鑑賞期不等於試用期,退回商品須為全新狀態**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以下商品購買後,除商品本身有瑕疵外,將不提供7天的猶豫期:
- 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如:生鮮食品)
- 依消費者要求所為之客製化給付。(客製化商品)
- 報紙、期刊或雜誌。(含MOOK、外文雜誌)
- 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 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
- 已拆封之個人衛生用品。(如:內衣褲、刮鬍刀、除毛刀…等)
- 若非上列種類商品,均享有到貨7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
-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組合商品恕無法接受單獨退貨)必須是您收到商品時的原始狀態(包含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所有附隨資料文件及原廠內外包裝…等),請勿直接使用原廠包裝寄送,或於原廠包裝上黏貼紙張或書寫文字。
- 退回商品若無法回復原狀,將請您負擔回復原狀所需費用,嚴重時將影響您的退貨權益。
商品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