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0926_夏季暢銷第三波BN

【電子書】陳逸松回憶錄(戰後篇):放膽兩岸波濤路

  • 228

活動訊息

用閱讀開啟視野,讓書成為照亮你人生的光
【金石堂選書】本月推薦您這些好書👉 快來看看

內容簡介

十年漂泊浪淗沙  小畜異鄉成我家
待月停琴翻子史  中原再望塞翁馬
 
《陳逸松回憶錄(戰後篇):放膽兩岸波濤路》
不只是關於陳逸松先生的個人生命史,
更是一本關於台灣戰後歷程的時代史;
突破了兩岸分隔的歷史界限,打開了新的歷史空間和想像。
 
陳逸松是日本殖民時期的第二代台灣人,這一代人並未見證由清入日的改朝換代大震動,而是在殖民統治進入穩定期後才出生,接受了比較完整的現代教養。而這一代台灣知識分子求學、成長時恰好遇上全球性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以及左翼社會主義運動的高潮期,受到世界思潮之影響,一方面痛恨殖民地歧視統治,一方面懷抱左翼理想,而且在他們最有活力的青年時期迎來了日本殖民終結、台灣光復、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的時代巨變。
這群「新台灣人」從1930年代開始活躍於政治、文化、經濟的舞台,此後至1950年代為止的大變局中,有人入獄,有人冤死,有人逃亡,或者沉默噤聲。陳逸松身為其中的一分子,他的一生經歷足以見證台灣從殖民到戰後的歷程,本書所述即為其戰後時期的回憶。
陳逸松自認是社會主義者,但實際上他的主張一貫帶有濃厚的人道主義和自由主義色彩,而且是個厭惡理論空談、一無所懼的親身實踐者。他在日本殖民時期被視為反日知識分子的代表;在1945年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迎接新政權,獨資創辦《政經報》,隔年當選台灣省參政員;1947年加入「二二八處理委員會」,1948年出任第一屆考試院考試委員,赴南京就職;1949年兼任撤退來台的中央銀行常務理事,1956年與張深切合作拍攝台灣第一部電影《邱罔舍》,1967年環遊世界時初次接觸海外台獨運動,1971被「羊羹事件(花旗銀行爆炸案)」牽連,開始受到警備總部嚴密監視,1972年前往日本、美國;1973年受中華人民共和昨總理周恩來之邀訪問中國,隨後留下擔任人大代表,並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法以及刑事訴訟法等多部法律的修訂工作;1983年離開中國赴美定居。
陳逸松為中共政權服務,使其成為海外黑名單,長期不能回到台灣,直到解嚴後的1997年才再度踏上故土,三年後辭世於美國休斯頓。
評論這樣的一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最適切的解答就是「人道主義」。
陳逸松關心的是為被壓迫者爭取自由,在這樣的原則下,他坦然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無論是協助修訂憲法或者刑事訴訟法等法令,其出發點均在於「保障人權」,無論中國的法律條文和實際施行的狀況有多大的落差,陳逸松只是盡一己之力去實踐自己的理想,而非站在中國之外空言批評。
在過去數十年裡,像陳逸松這樣勇於追求個人理想的生命史,並不容易被台灣社會知曉,更不用說是理解。《陳逸松回憶錄(戰後篇):放膽兩岸波濤路》是第一部詳細呈現他後半生抉擇與行動的回憶錄,這樣一本書,確實有助於我們深入理解戰後台海兩岸史中許多陌生的面向。

目錄

目次
序 打開新的歷史視野 曾健民
家屬序
 
序 章
第一章 做新的歷史主人──台灣光復和三青團
第二章 做思想言論的前鋒
第三章 慘痛的三月──二二八前後
第四章 走上參政之路
第五章 據理力爭的六年仕途(一九四八年──一九五四年)
第六章 投身實業界
第七章 在白色風暴中受難的朋友──「光明報」事件
第八章 一九六五年──痛失三位文化英才
第九章 參選台北市長‧環遊世界(一九六四年──一九六八年)
第十章 「羊羹事件」被逼上梁山,藏書遭趁火打劫(一九七二年)
第十一章 衝破驚濤和駭浪(一九七三年)
第十二章 訣別與抉擇──代表台灣人民擔任中國全國人大代表(一九七四年)
第十三章 參加第四屆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九七五年)
第十四章 在北京與老友重逢
第十五章 歷史情緣
第十六章 一九七六年──新中國最激動的一年
第十七章 四人幫後再訪日美一年(一九七七年)
第十八章 親歷一九七九年後中國的大轉變
第十九章 參與了中國三部憲法的修訂
第二十章 參與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法律制定
第二十一章 八十回顧
第二十二章 轉任政協‧告別和希望
 
附錄 訪問陳逸松甘苦談 吳君瑩
附錄 陳逸松年表

序/導讀

序(節錄)

打開新的歷史空間和想像

這本書不只是有關陳逸松先生的個人生命史,它更是一本有關台灣戰後的時代史;它突破了兩岸分隔的歷史界限,打開了新的歷史空間和想像。

 

一、寫作的機緣

寫作這本書的機緣是這樣的。

大約二年前,陳逸松先生的長女陳文惠女士和陳逸松先生生前忘年之交陳正德先生,通過聯經出版社來找我,希望我替其先父整理戰後部分的回憶錄。因為他們讀過我十年前在聯經出版的《一九四五‧破曉時刻的台灣》,書中寫了不少陳逸松在那歷史時刻扮演的重要角色。他們認為十分忠實客觀,希望我接下整理和出版陳逸松回憶錄的工作。

其實,我早已讀過林忠勝先生撰述的《陳逸松回憶錄:日據時代篇》(前衛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且曾引用過書中的一部分資料。又因為我二十年來專注於台灣光復前後十年期的史料蒐集和寫作,早就熟知陳先生在那時期所扮演的歷史角色,深感其思想和行動的進步性,本來就心懷敬意。同時,我也大略知道,後來他衝破反共和冷戰防線回到中國大陸,被國民黨反共派列為「投匪」黑名單,又被台獨派視為「不愛台灣」「賣台」任誰都知道在台灣只要被貼上這兩重標籤,大多會打入歷史冷宮,學界、文化界、媒體都不會有興趣,誰都不敢碰。也許因為如此,陳逸松先生的後半生在回憶錄一直都沒人整理,未見出版,這實在是台灣現代史的一大撼事,對此,我早就感到不平。現在連知識人都遺忘了他,不知道這個人,台灣戰後歷史,深受中國、東亞和世界歷史的影響,也受到島內多重政治經濟力量左右,道路十分崎嶇而複雜。這使得一般人生活中,或者一般知道份子的觀念中,充滿了片面和迷思的歷史形象。我二十年來的歷史研究和評論,主要致力於撥開這些歷史迷思,揭露歷史的真實面貌。

 

我也知道,陳逸松先生後人曾把陳先生的一些資料交給中研院台史所,寄望台史所的專業,進行整理出版,但都沒有得到積極的回應,理由是說沒有經費。我想起了陳逸松先生一生的理想主義精神,他賣了幾棟房子辦《台灣文學》、《政經報》,拋棄家產名位毅然離開台灣,賣一生藏書攢旅費到北京(結果被人趁火打劫)等等,完全超越了個人名利,這種大我精神,早為時代所遺忘,因此,我以個人的力量,不計酬勞答應接下這項重大的付託;不只為了整理陳逸松個人的生命史,還為了彰顯其個人史所代表的重大的時代史意義,後者,觸動了我不計名利不計毀譽投入這項工作。為此,我花費了兩年時間,自掏腰包整理蒐料資料,特別在最近半年,我推辭一切雜務和活動,終日與陳逸松先生對話,閉關寫作下才完成了這本書稿。

 

二、本書所使用的陳逸松資料

本書所使用的陳逸松資料,有下面幾種:

一、林忠勝先生和吳君瑩女士,分別在一九九○年和一九九四年對陳逸松先生進行了長時間的錄音訪問,林忠勝先生提問陳逸松先生回答的方式進行,總共錄下了七十三卷錄音帶(其中有幾卷遺失或沒錄好、跳號),本書主要使用了第十七卷以後的戰後部分。林忠勝先生居於愛鄉土的感情,在陳先生晚年盡心力完成了這批錄音訪問居功厥偉,令人感佩。這批錄音帶和一份由吳君瑩女士從錄音帶騰寫出來的手稿,由陳文惠女士交給了我。這批錄音帶包括了陳逸松先生對其一生各時期的回憶,內容豐富多彩,可說是第一手資料。只可惜,當時陳先生已八十三高齡,講述內容駁雜,敘事跳躍邏輯不完整,一件事沒說完又跳到另一件事,幾乎沒有一件事有完整的敘述,許多事情都交雜在一起,很難掌握完整內容。既便如此,它還是保留了陳先生經歷的多彩多姿的人生和獨特的感情思想。許多歷史的細節在他的口述中活生生的出現。許多台灣現代史人物他都有交往,在他口述中鮮活生動。因此,整體串連出一部台灣戰後史的史詩,但這部史詩只是著稿,每一個部分都要再參的他歷史材料,比對梳屯,去蕪存菁,理清脈絡,最後才再現它的原貌。

 

二、陳逸松先生一生中最獨特,也是最受爭議且大家最想要瞭解的部分,就是他在一九七三年回北京後的十年經歷。關於這部分訪問錄音內容同樣不清晰,也不完全,脈絡跳躍,很難掌據全貌。另外,採訪時陳先生已離開北京十年,兩岸政治經濟情勢有巨大的變化,天安門事件剛過,在敘述上難免受大局勢的影響。幸好,陳先生二女兒陳綺紅女士適時提供了陳先生在北京十年的日記(一九七 年後的 年日記)。陳先生有寫日記習慣,每天大小事、心情起伏、論人評事,都有詳細記錄,日記的白紙黑字與隔數十年後的口述不同,是一部最完整的堅實的不容改變的史料。由於這批日記的幫助,使本書能比較客觀地完整呈現陳先生在北京十年的經歷和思想。

三、陳先生家屬先後提供了陳先生的書信、札記和文章,使我增加了參考對照的面向。

㈣自從接手大批訪問錄音帶,著手整理後,經常陷入無法清楚掌握事實脈絡的煩惱。因此開始四方蒐集陳先生在報刊雜誌發表過的文章,以及前前後後記者採訪他,發表在日本、香港、美國報刊雜誌上的文章,或者是他自己寫下來的手稿。這些都保留了他在各時期的思想和看法,是瞭解他或評論他的最重要的材料,有了這些資料,對陳先生的思想才有公開討論的堅實基礎,不會再落入口水的爭論,或僅憑口述歷史的缺憾。

這些文章將編輯成《陳逸松文集》出版,讓大家有個本本,以免陷入無止境的爭議。

 

三、浪淘盡的世代

陳逸松先生屬於台灣第二代的現代知識分子。這一代知識分子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接受了比較完整的現代教養,同時,殖民統治的民族歧視造就了他們強烈的民族意識和祖國情懷;同時,他們又逢全世界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以及左翼社會主義運動的高潮期,大多受到左翼運動和思想的洗禮。因此,漢民族意識、祖國情懷和左翼思想成了他們這一代知識分子的最大特徵。他們身負殖民地之子的重擔,一生都是站在台灣人民立場的祖國派,且兼具第三世界弱小民族的左翼思想。雖然各人表現程度不一強弱不同,有些人有較濃厚的漢民族意識,有些人傾向左翼思想,當然也有人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去,這是任何時代都會有的。

這一世代的知識分子活躍於一九三○年到一九五○年代的政治、社會文化舞台,從日據後期經光復期到國府撤退台灣。他們經歷了日本戰爭總動員、皇民化、台灣光復、二二八到五○年代白色恐怖,他們投入社會運動、抗拒皇民化、迎接光復、參與二二八和國共被鬥爭,一波波驚濤駭浪淘盡。有人入獄、有人冤死、有人逃亡。在台灣倖存者不是沉默噤聲,就是在狹窄的政治空間中求生存發展,更有一大批人先後逃命祖國大陸,如蘇子蘅、蘇新、陳文彬等,無數後來被稱作大陸的「台胞」。

 

四、超越統獨的世代

陳逸松可說是這一世代知識人的代表。他兼具前述的三種思想和感情特質,在各時期的動盪中走在風口浪尖上。舉一個例子,日據期的台大教授,戰後成為日本法政大學總長(校長)的中村哲,在一篇〈憶台灣人作家〉(張良澤譯)中,描述了陳逸松的形象,他說:

「陳逸松是繼清廷以來的豪族林獻堂之後年輕一代受總督府敵視的一方之雄……成為台灣人新生代的中心人物。總督府視他為異端的原因,是因為不得晉身官場而想投奔大陸就職於中國政府。戰時中,台灣人的聞名者不管是誰,都編入『翼贊體制』,但只有陳氏被排擠……」。

從這一段簡單的描述,我們可以一窺陳逸松在那時期的時代角色,與其突出的漢民族意識和祖國情懷,這種時代角色和理念貫穿了他的一生。他一生力爭民族平等與尊嚴、追求民主法治以及社會平等,這從他年輕時參加左翼活動,組三青團、參與二二八處理委員會、參政員到七十年代出走北京擔任人大常委的生命實踐就可知,可是這些都根基於追求台灣人的幸福。這不是用今天的「統獨理念」可解釋的。

從這樣的大時代的角度去理解陳逸松的一生及其時代角色和理念,才不致於陷入今天的統獨框視中,換言之,陳逸松的一生超越了今天的統獨觀念。

 

家屬序

化作春泥更護花──陳綺紅

看著牆上掛的爸爸喜歡的龔自珍的詩句「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想到一晃眼,爸爸離開我們已經三年了,但感覺上他似乎從未離開過我們,他平日的言行教誨,時時縈繞在我們腦海中。

爸爸十三歲就去日本留學,在異鄉努力吸收新知識。在東京大學畢業後,由於不想擔任必須聽命於曰本政府的職務,選擇當能獨立思考的律師。在東京開業三年後,決定回台,為被壓迫的同胞辯䕶。多年的奮鬥與律師辯護經驗,使他以「䆺慎安詳」為座佑銘。他認為做任何事都要事先謹愼地審思,但是在做了以後,不論後果如何,皆須安詳処之,不要患得患失。所以爸爸在簽署任何文件前,都要詳細閱讀過才慎重地簽名,即使生病時簽英文的醫療文件,也要我們仔細翻譯才簽,這給我很大的啓示。

 

但是爸爸留給我們的不只是這點,他從來不给我們讀書的壓力,甚至開玩笑說,「讀書不必爭第一,只要吊在車尾就好」。雖然我們不致於吊車尾,但因沒有壓力,可以自由地涉獵於各種學術領域,並且有餘暇體驗生活中的樂趣。我們小時候及中學時期,爸爸常要我們為他按摩肩膀,同時天南地北地聊天。爸爸大學時修的外國語言是德文,常談及歌德及其「少年維特的煩惱,後來還特地去歌徳故居憑弔。他也對英國文學有興趣

詳細資料

詳細資料

    • 語言
    • 中文繁體
    • 裝訂
    • ISBN
    • 9789570846461
    • 分級
    • 普通級
    • 頁數
    • 408
    • 商品規格
    • 25開15*21cm
    • 出版地
    • 台灣
    • 適讀年齡
    • 全齡適讀
    • 注音
    • 級別

商品評價

訂購/退換貨須知

加入金石堂 LINE 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加入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完成綁定』,隨時掌握出貨動態
金石堂LINE官方帳號綁定教學

提醒您!!
金石堂及銀行均不會請您操作ATM! 如接獲電話要求您前往ATM提款機,請不要聽從指示,以免受騙上當!

購買須知:

使用金石堂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金石堂電子書服務條款

電子書分為「金石堂(線上閱讀+APP)」及「Readmoo(兌換碼)」兩種:

金石堂 電子書
  • 將儲存於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點選線上閱讀直接開啟閱讀。
    1. 線上閱讀:
      建議使用Chrome、Microsoft Edge 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建議裝置有6GB以上的記憶體,至少有 30 MB以上的容量。
    2. 離線閱讀:
      APP下載:iOS Android
      安裝電子書APP後,請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我的E書櫃」→「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通行碼再登入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Readmoo 電子書
  • 請至會員中心→電子書服務「我的e書櫃」領取複製『兌換碼』至電子書服務商Readmoo進行兌換。

退換貨須知:

  • 因版權保護,您在金石堂所購買的電子書僅能以金石堂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 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及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非以有形媒介提供之數位內容或一經提供即為完成之線上服務,經消費者事先同意始提供。(如:電子書、電子雜誌、下載版軟體、虛擬商品…等),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閱」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 本品無額外回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